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心理咨詢研究方法實驗

心理咨詢研究方法實驗

發布時間:2022-12-26 11:02:40

『壹』 心理咨詢方法有哪些

1.會談法

咨詢師通過談話了解內心世界的問題和矛盾,也通過談話對認知、情感和意向發生變化。運用這一方法了解心理問題時,要讓對象自由的、無限制的陳述,以充分暴露壓抑在心中的矛盾和發泄積壓的情緒。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有意識地觀察外部的行為表現(包括面部表情、說話聲調、姿勢和動作等),以研究和判定其內活動的方法。

3.測驗法

心理測驗的種類很多,但是,採用心理測驗的方法應該十分慎重,一是不能過高估計心理測驗的信度和效度而迷信心理測驗。特別是把心理測驗的結果告知本人時,要講究分寸和策略,以免造成消極的後果。二是對從國外引進的各種心理測驗量表,由於編制者及其所在國家的文化、價值觀不同,應該採取分析的態度,不能未經我國檢測修訂就加以搬用。
心理的治療很多都是採用心理咨詢方法進行診斷,因此診斷的方法這種是比較常用的,因此選擇這種發放也需要專業的心理醫生進行相應的治療,保證患者的安全,

『貳』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自然觀察:在自然情境中對人的行為進行觀察,其特點是對所觀察的行為盡可能少地干預。
2.參與觀察: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間存在互動關系,這種觀察叫參與觀察。即觀察者作為被觀察者群體的一員進行的觀察。 1.訪談法:研究者通過與研究對象進行口頭交談來收集資料的方法叫做訪談法。
(1)特點
(2)分類
結構訪談與非結構訪談:前者是標准化訪談,即按統一要求,依照有一定結構的問卷進行的正式訪談;後者的訪談提綱是一個粗線條式的,訪談者可視實際情況靈活掌握與調整。結構訪談的優點是結果易於統計分析但靈活性較差。
直接訪談與間接訪談:前者是面對面的訪談;後者是訪談者通過一定的中介進行的,常見的有電話訪談等。直接訪談不僅能獲得言語信息而且還能得到非言語信息,因而有助於對結果的解釋與分析,但這種訪談對訪談者的要求較高,花錢較多;間接訪談的優點是,搜集資料用時相對較少,花費較小。
(3)訪談過程與技巧
准備工作
接近被訪談者
應對拒絕的技巧
談話和提問的技巧
追問技巧
2.問卷法
(1)特點標准化程度較高,整個過程嚴格按一定原則進行從而保證研究的准確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觀性及盲目性;收效快,能在短期內獲得大量信息。
(2)類型
(3)問卷的結構
(4)問卷設計的原則
目的性原則設計問卷時要明確並緊密圍繞研究目的。
全面性原則設計問卷時要全面考慮問卷內容的構成,在提問語句及答案設計中要盡量窮盡相關內容。
非歧義性原則設計問卷要使被調查者能正確理解,避免出現歧義。
非暗示性原則設計問卷時,調查者力求避免對被調查者的暗示與誘導。 檔案法是就研究對象的歷史檔案進行內容分析的方法,例如心理咨詢中考察求助者的個人成長報告。檔案法的優點是對研究對象的心理干擾小,缺點是工作量大,費時費力,分析數據的難度也大。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三種面向的社會心理學的概念框架即社會學的社會心理學、實驗社會心理學和情境社會心理學或心理社會學正在解體,並被合理重構。在多依斯《社會心理學的解釋水平》這本名著的基礎上,社會心理學統一的學科概念框架被引申出來。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關注個體內過程、人際過程、群體過程和群際過程這四種不同面向和不同層次的社會心理過程。從最為微觀的個體內過程到最為宏觀的群際過程,這四種不同面向和不同層次的社會心理過程,是作為整體的社會實在和社會過程的不同面向和不同層次的相應表徵。 以社會的延續及個體的獨特性之間的悖論作為基本理論問題,社會心理學在已有的中層理論的基礎上,融合動物行為學、
進化生物學、社會學、人類學及心理學的智慧傳統和研究實踐,力圖在不同層次的社會心理過程中,建構相對統一的社會行為論。20世紀70年代以來所構造的親本投資論、社會認同論、社會表徵論和社會建構論,力圖為人類個體和群體在實際的社會情境中的社會行為,同時也為人類物種的個體及群體的物種特異的行為特徵及其限度,提供科學的解釋、說明和預測。 社會心理學已經邁入方法多元和方法寬容的時代。實驗的獨斷主宰地位已經消解;方法體系中已有的所有資源,正日益受到均衡的重視。不同理智傳統和方法偏好的社會心理學者之間的刻板觀念、偏見甚至是歧視,正逐漸被密切合作和友善對話所取代。同時,新的研究技術被構造出來,並逐漸產生重要影響。
心理測試 社會心理學的基礎研究,正逐漸走出書齋,從兩個方面向應用領域拓展。第一,在社會心理學學科內部,應用社會心理學作為現實問題定向的研究分支,正逐漸地把基礎研究的成果用來處理和應對更為宏大的社會問題。第二,社會心理學有關人性、心理和行為的研究,正對其他學科產生影響。認知社會心理學家卡尼曼因為有關社會行動者在不確定境況中的判斷啟發式及其偏差的研究,而榮膺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是社會心理學家在過去30年中第3次獲此殊榮,它從一個側面表徵了社會心理學研究取得的卓越成就對於以人及其活動為對象的所有社會科學研究的基礎意義。
學科身份自主性的訴求
社會心理學秉承社會學和心理學的兩種理智傳統,一直身份曖昧,也因此引發了無休止的論爭:社會心理學是社會學或心理學的亞學科、跨學科還是獨立學科?為了應對這些論爭以及它們所隱含的學科間的門戶之見,社會心理學作為關注社會語境中的人類經驗和行為研究的獨立學科的身份訴求正在凸顯。它因此引發不同研究定向和方法偏好的學者在社會關懷的旗幟之下,專注於社會行動者在實際的社會現實中的活動,也正日益體現在有關群際關系、社會認同、符號邊界及生命歷程等問題的研究實踐中

『叄』 心理咨詢的主要理論與方法有哪些

心理咨詢的理論流派和模式眾多。 從本世紀20年代初始到如今,各種理論此起彼伏,發展迅速。其中,對心理咨詢過程的性質、目標、方法等方面影響最大的有四個流派的理論,即精神分析理論、行為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和認知理論。精神分析理論的創始人為佛洛伊德,該理論強調無意識的沖突對行為主導作用和重要影響,認為非理性的意欲與外界現實在內心引起的沖突是精神異常的原因。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納等人,該理論強調環境和情況決定人的行為,行為的產生受當時行為條件的制約,即行為會因情境而改變。人本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馬斯洛、羅傑斯等人,該理論強調研究對個人和社會有意義的問題,關心的是個人的創造性和自我實現。認知理論強調認知的決定性作用,認為心理障礙源於不正確的認知,主張以改變認知以糾正心理障礙。 在眾多理論的影響下,心理咨詢的方法也眾說紛紜,多達四百多種。這里只能簡要地介紹幾種國內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常用的方法。 (1)支持療法。 支持療法通過支持與鼓勵,細聽傾訴和解釋指導,使面臨困難產生心理問題的人得到依靠,恢復自信,從而減輕心理負擔,培養合理的適應方式。 (2)心理分析法。 即精神分析法。其理論依據是精神分析理論。心理分析法力圖破除來訪者的心理阻抗,把壓抑在潛意識中的沖突誘發出來,使來訪者明了症狀的實質,從而使症狀失去存在的意義而消失。 (3)行為療法。 (4)人本主義療法。 基於人本主義理論而創立。人本主義療法強調創造一種良好的環境,形成真誠相待,互相理解,彼此尊重的氣氛,幫助來訪者進行自我探索,認識自身的價值和潛能,發現真正的自我,對自己的成長負責,並朝著自我實現的目標前進。 (5)認知療法。 認知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行為受人的認知所支配,某些人的心理問題主要是由於在錯誤前提下對現實曲解的結果。咨詢的關鍵就在於指導來訪者改變原來的認知結構,解除歪曲的想法,糾正不合理的信念,從而改變行為。 (6)森田療法。 由日本學者森田正馬創立。主張「順應自然」,即指導來訪者接受自己的症狀而不企圖排斥它,帶著症狀生活,象正常人一樣,這樣症狀就會慢慢淡化而消失。還主張「為所當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例如人的行為。團體咨詢的對象可由背景、問題相似的人組成,其好處在於每個人都能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了解自己於他人的聯系及行為方式,增進理解與溝通太

『肆』 2020心理咨詢師考點:社會心理學研究方法

2020心理咨詢師社會心理學知識點: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社會心理學研究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⑴價值中立原則。對一些反社會的價值觀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礙的價值理念,應進行積極的干預和引導。


⑵系統性原則。系統論中的動態原則、整體原則、有序原則、反饋原則等為社會心理學研究提供了理論視角和分析手段。


⑶倫理原則。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往往要採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和被試者。因而要特別注意欺瞞、恫嚇等不良身心刺激所產生的後果,盡量避免對被試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


研究者應該遵循的主要倫理守則是:


①制定研究計劃時,應評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②研究前應向被試者說明計劃的主要部分,徵得其同意。


③研究中,必須採取保護被試者的措施。


④被試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


⑤資料應加以保密,如公開發表,須經同意。


⑥不得和被試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關系。


2、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1)實驗法。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之一。有自然實驗、實驗室實驗、現場實驗。與觀察法相比,實驗法具有較好的內在效度,而外在效度較低。


(2)觀察法。①自然觀察。主要目的是描述行為,提供“類別”及“數量”信息,即回答“是什麼”的問題②參與觀察。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之間存在互動關系。觀察者有可能獲得更多的“內部”信息,且材料來源更加真實;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可能會有一些負面的影響;觀察者隱瞞自己的身份,有助於減少被觀察者的緊張感和唐突感。


(3)調查法。分為口頭調查——訪談,紙筆調查——問卷。訪談法分為結構訪談和非結構訪談,直接訪談(面對面的訪談)和間接訪談(訪談通過一定的中介來進行,如電話訪談、網路訪談)。問卷法有兩個特點:標准化程度高;收效快。問卷設計的原則;


(4)檔案法。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資料(過去及現在的),通過內容分析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優點:對研究對象的心理干擾少,適用於跨文化的比較研究和時間跨度較長的趨勢研究,適用於對歷史人物進行研究。缺點:工作量大,費時費力,分析數據的難度也大。


問卷設計的主要原則:①目的性原則②全面性原則③非歧義性原則④非暗示性原則⑤適度規模原則。(沒有系統性原則)


檔案資料包括調查報告、個案資料、事件記錄、統計資料、出版物及歷史文獻。心理咨詢中考察求職者的成長報告,實際上也是檔案法的運用。


以上就是關於2020年心理咨詢師考點的內容分享,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心理咨詢師考試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及時關注本平台哦!

『伍』 心理問題(抑鬱、焦慮)大家知道都有什麼心理咨詢方法嗎

心理咨詢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心理問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咨詢方法,也就是所謂的「對症下葯」,才能更好地解決心理問題。比較常見的心理咨詢方法有以下幾種:

1.抑鬱症

認知行為療法,它包括認知和行為兩個方面:第一個,認知治療的主要目標是幫助患者識別自己的偏見,糾正不合理的認知模式,達到認知重建,其中包括對既往經歷的錯誤解釋,也包括對將來前途的錯誤預測,幫助抑鬱症患者澄清一些問題,糾正他們的錯誤的假設。第二個,行為治療法主要是研究患者的行為異常,而不太處理患者的主觀體驗。它的根據是條件反射理論,通過寫日記、參加娛樂活動、鬆弛訓練、提高社交技能等方法,使抑鬱症患者建立新的反射模式,包括行為上和心理上。通過這些認知和行為的方式來幫助抑鬱症患者,最終從痛苦的情緒和思維中走出來。

2.焦慮症

①行為療法,來訪者還可以在心理治療(咨詢)師的引導下進行行為治療。如放鬆訓練,每次焦慮時如何放鬆這些要跟心理治療(咨詢)師去商量,常見的有想像放鬆、深呼吸放鬆、肌肉放鬆等。假如你的心理治療(咨詢)師可以做催眠,你也可以去做催眠放鬆治療。

②認知療法,來訪者可以跟心理治療(咨詢)師討論一些觀念、一些看法,因為焦慮症患者出現一些邏輯認知錯誤,如過高的估計負性事件,過分誇大失敗的可能性等因此找到並改變這種錯誤認知是非常重要的。

③精神動力學治療,在治療中幫助患者,進一步認識其障礙潛意識方面的內容,從而使患者能夠控制自己的症狀,和異常行為,處理應急性境遇精神的發生。

另外,就像在焦慮症的心理咨詢方法中提到的一樣,催眠療法也是一種很好的心理咨詢(或治療)的方法。催眠療法能夠普遍適用於各種心理問題的咨詢、解決和愈後,且可以應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具體的可以參閱一下這兩篇文章,了解催眠療法的作用和益處:

《催眠真的能解決我的心理問題嗎?》、《催眠有什麼用途?》

總之,心理治療方法不一,用什麼方法治療,需要看來訪者適合於哪一種方法,或者他們願意接受哪一種方法,以及治療師他能夠去怎麼樣工作。當症狀比較嚴重時,需要同時進行心理治療加葯物治療同時進行,外加催眠療法予以輔助治療。需要注意的是,葯物治療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陸』 心理咨詢的八大技術

心理咨詢的八大技術

心理咨詢的八大技術,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 心理學可以讓我們理解自己和自己的世界,可以更好地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調節。那麼心理咨詢的八大技術有哪些呢?

心理咨詢的八大技術1

一、貫注

貫注(attending)是心理咨詢的首要條件之一。它要求心理咨詢員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全神貫注地聆聽當事人講話,認真觀察其細微的情緒與本能的變化,並做出積極的回應。

它還要求心理咨詢員運用其言語與體語來表現對當事人主述內容的關注與理解,以使當事人感到他講的每一句話,表露的每一情感都受到了心理咨詢員的充分重視。由此,貫注是尊重的體現,也是同感的基石。

在貫注當中,心理咨詢員要隨著當事人的主述做出一系列言語與體語的表示。其中言語的表示通常包括"嗯、噢、是的、我明白了"等伴語。

而體語表示則通常包括點頭、注視、面部表情的變化,適宜的坐姿及一定的沉默等。這些言語與體語的表示應隨著當事人主訴的喜、怒、哀、樂的變化而變化,藉以加深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的信任,並強化其繼續講話的慾念。在這層意義上講,貫注是使當事人打開""的開關。

美國心理咨詢學家基伯森(Gibson,1993)曾言:好的貫注表現了一個人對另一個的全神貫注(focusedintensity),而差的貫注則表現了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心不在焉(detachedpassivity)。所以,貫注表現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心理咨詢關系的確立及其功能。

二、傾聽

傾聽(listening)是貫注的關鍵,也是心理咨詢的核心。基伯森(Gibson,1993)言:學會傾聽是心理咨詢的先決條件。心理咨詢條件下的傾聽不同於一般社交談話中的聆聽,它要求心理咨詢員認真地聽對方講話,認同其內心體驗,接受其思維方式,以求設身處地之功。

由此,它不可以像在日常談話中那樣可以隨意插嘴講話或任加是非評論乃至爭辯。與此相反,它要求心理咨詢員在聽對方講話過程中,盡量克制自己插嘴講話的慾念,不以個人的價值觀念來評價當事人的主述(除非涉及法律等問題),並以貫注的積極表示來表現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內心體驗的認同。

因此,傾聽是尊重與接納的化身。在實踐中,傾聽意味著學會沉默,學會貫注,學會設身處地地去體驗當事人的內心感受並做出富於同感的反應。

同時,傾聽不是要心理咨詢員放棄個人的信念與價值觀,而是要讓他學會兼容並蓄,學會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並學會在不放棄個人的信念與價值觀的條件下,接受他人的信念與價值觀,以能夠更好地體驗其感受,把握其思路,做出由衷的同感反應。

所以,傾聽不是被動的、消極的活動,而是主動的、積極的活動,它使人學會用心去聽人講話。可以說,整個心理咨詢的學習過程也是傾聽的學習過程。

三、沉默

心理咨詢既是聽與說的藝術,也是沉默的藝術。沉默可以是尊重與接納的表示,也可以是自我反省的需要。由此,沉默的意義在於給當事人提供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來反省,思考其個人成長的過程。

前面提到,心理咨詢不同於一般的社交談話,它需要心理咨詢員表現出大量的貫注與傾聽,並少做邏輯分析、少說教別人,而是多認同他人的觀念,多體驗其感受。

換言之,它要求心理咨詢員首先置身於當事人的境地當中,然後再幫助他認清其成長中的障礙,尋求自救良方。凡此種種都要求心理咨詢員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多聽寡言,學會以沉默來傳達對當事人的貫注和尊重,藉以強化他自我剖白的願望。

所以,在心理咨詢中,沉默一般具有兩個功能,一個是暗示功能,一個是同感功能。前者通常表現為對當事人的講話及其停頓不做言語回應,以暗示對方繼續講話;後者則通常在當事人講述精神創傷事件或做深入的自我剖白時,以沉默來確保其自我宣洩與反省的時間與空間,並表現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此時此刻心情的由衷理解。

沉默的運用通常需要體語的積極輔助。具體地說,在運用沉默時,心理咨詢員通常需要以點頭、注視表情變化及諸如嗯、噢等語言助詞來表現對當事人內心體驗的同感。

總之,沉默的意義在於交流同感與尊重。適時的沉默可令人感到親切、善解人意,而失時的沉默可令人感到冷漠無情。沉默表達的得體與否取決於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內心體驗的同感功夫。

四、宣洩

宣洩(catharsis)指當事人將淤積已久的情緒煩惱與精神苦惱傾放給心理咨詢員的過程。它是一種發泄痛苦的方式,可給當事人帶來極大的精神解脫,使人感到由衷的舒暢。由此,它可使當事人擺脫其惡劣心境,尋找其病結,並強化其戰勝困難的信心與勇氣。

在心理咨詢中,宣洩是使當事人自我認識與自我發展的重要手段。它需要心理咨詢員以貫注、傾聽、沉默等手段來促進、強化當事人的情緒宣洩過程,以增進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的同感及後者對前者的信任,並建立起有效的情合(rapport)。

由此,宣洩不僅可以使當事人傾吐內心的精神壓抑與困惑,還可以使心理咨詢員深入了解當事人面臨困難與挫折的滋生條件與過程。在這層意義上講,宣洩是心理咨詢的必經階段。沒有宣洩的產生就不可能有深入的自我剖白。宣洩是自我認識與自我成長的催化劑。

總之,作為一種心理咨詢技能,宣洩的意義在於強化當事人自我剖白的意願,增進心理咨詢員與當事人的情合,並為進一步的自我探討奠定基礎。

五、探討

探討(exploration)指心理咨詢員幫助當事人積極認識、思考其成長中的挫折與障礙的過程。它是心理咨詢的重要環節。事實上,心理咨詢的過程也是探討的過程。其意義在於"幫助當事人在解決困難當中認清個人的願望及克服困難的方法"。所以,探討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心理咨詢的目的在於助人自助,所以探討的目的也在於助人自省自明。具體地說,它要求心理咨詢員在幫助當事人認識與思考其當前困難、挫折與自我成長的關系時,多提問題,少加評論;

多做啟發;少做說教;多鼓勵對方講話,少講個人意見。換言之,探討是一個以討論為基礎,以啟發為目標的積極的思想過程。它旨在幫助當事人從不同角度思考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及其解救方法。

由此,它切忌心理咨詢員在運用探討技巧當中,主觀武斷,教訓他人,迫使當事人接受自己的邏輯分析與價值觀。那樣易使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產生依賴與怨恨,而無法從其生活困難與挫折的認識與解救中成長起來。

總之,探討的藝術在於啟發當事人獨立思考。其中心理咨詢員不求說教他人,但這不意味著心理咨詢員在探討當中要採取被動、消極姿勢,完全認同當事人所講的每一句話。

與此相反,心理咨詢員要學會以提問來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以討論來加深當事人對面臨困難與自我成長之間的辯證關系的認識,終而啟發當事人開闊視野,加強自信,發展自我。

六、質問

質問(confrontation)指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的認知方式與思維方法提出挑戰與異議的過程。其目的在於推動當事人重新審視其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克服其認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與主觀性,以進一步認識自我,開發自我。伊根認為:質問已日益成為心理咨詢的核心部分,它促使當事人發現其言行中的種種自我挫敗表現,並努力加以克服。

在實踐中,心理咨詢員常通過提問、反問與深入的討論來質問當事人思維方法中那些自我偏向、自我誇張與自我挫敗的傾向。由此,質問的意義不在於否定對方、貶低對方;而在於開啟對方、激勵對方。

在這當中,人們應該注意到:質問要以尊重為前提,以同感為基礎,它力圖給人以態度誠懇、言之由衷的感覺,而不是態度生硬,強詞奪理的感覺。所以,質問的藝術在於使當事人超越心理咨詢員的提問,自發地認識到其認知與思維方法中的偏差,產生恍然大悟的感覺。

質問是心理咨詢的重要手段,它旨在推動當事人重新認識自我、發展自我,並要力戒主觀武斷、強加於人的'傾向。美國心理學家克特勒提出:心理咨詢員在提出質問性的問題時,應該首先問自己你這樣做是出於關心對方或是出於想懲罰或壓制對方。因此,質問力求問而不審、制而不壓,以推動當事人的自我審視與自我悅納。

七、行為操縱

行為操縱(behavioralmodification)指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自我發展與自我向善的努力與否所予以的獎勵與懲罰措施。其目的在於幫助當事人消除其成長中的不良意向與不妥行為,學習與模仿有助於個人成長的行為,藉以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具體地說,心理咨詢員要善於發現當事人在認識與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與挫折當中所表現出的自我發展與自強自立的意向與努力,並予以適時的鼓勵與支持,以幫助當事人不斷成長。由此,行為操縱的意義在於強化當事人自我向善的努力。

雖然行為操縱以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為基礎,但較之行為矯正法,它更強調正強化在個人良好行為的模仿與塑造中的作用,而不鼓勵負強化的運用,也可以避免在心理咨詢中明確地表達個人的觀念,犯主觀武斷,強加於人之嫌。

換言之,在心理咨詢條件下的行為操縱,以正面鼓勵與正強化為基礎,對當事人的自我探索、自我接納與自我發展的努力予以及時的肯定,以增強當事人的自信心。

例如,當一個心理咨詢員幫助當事人認識與克除其行為中的自我挫折意向時,他應及時注意與肯定當事人力圖突破自我束縛,認同自強人物的種種意念與努力,使當事人掙脫自卑自憐的控制,重拾自信心。

由此,心理咨詢員在有意無意中成為當事人自我發展與自我成長的最好的理解者與支持者。另一方面,心理咨詢員的正面鼓勵他人會強化當事人對自己的尊重與信任。

八、自我披露

自我披露(self-disclosure)指心理咨詢員通過與當事人分享其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經歷來推動當事人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努力。伊根認為,心理咨詢員在當事人面前有效地披露其個人生活的有關經歷、行為與情感已成為心理咨詢技巧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心理咨詢員在運用貫注、傾聽、沉默、探討等技巧中所表達的言語、眼神、面部表情、體態等都是自我披露的間接表示。在這層意義上,自我披露可傳達心理咨詢員的關切,縮短心理咨詢員與當事人在情感上的距離,增強兩者的情合。

此外,伊根還認為,自我披露一般具有兩個功能:一是模仿功能,一是挑戰功能。其前者的意義在於通過與當事人分享個人成長中的奮斗與成功經歷來激勵當事人積極地面對人生中的挑戰,更好地成長;

其後者的意義在於推動當事人更具體地探討其生活中所遇困惑與挫折的特性,更切實地尋求其自救良方並挖掘個人的潛力。由此,自我披露也是接納與真誠一致的表現形式。

但自我披露不宜過分使用,那樣不但會混淆心理咨詢的核心與目標,也會使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產生不必要的錯覺與誤會。事實上,自我披露是心理咨詢界最富爭議的一項技巧,其爭論的焦點在於心理咨詢員自我披露到底會在當事人心目中樹立什麼形象。

有一派意見認為這樣做會縮短心理咨詢員與當事人的心理距離,樹立可親近的形象;另一派意見則認為這樣做會使心理咨詢員對當事人的成長產生偏見,使當事人對心理咨詢員的作用產生疑惑。

總之,心理咨詢界目前對自我披露尚缺乏共識,因此心理咨詢員在其運用中要格外小心,注意不要過分宣揚自我,忽視當事人當前困惑與挫折的特殊性,並避免將心理咨詢員的自我成長當作心理咨詢的中心議題。

心理咨詢的八大技術2

心理咨詢技術包括哪些

1.共情,也叫作共管或者同感,站在對方的角度體會對方的情緒與感情,換句話說也就是換位思考,這是心理咨詢最基礎的一項技術,也是能力的體現。

2.傾聽。對於心理咨詢師來說,傾聽也是最重要的一項技巧,有助於更好的宣洩對方的不良情緒,可以平穩情緒,在心理上獲得更好地緩解。

3.提問。來訪者通常都要進行心理方面的咨詢,做好日常提問也是非常重要的。

4.表達咨詢活動。這裡面的表達包含兩層意思,首先為來訪者的表達,同時還包括咨詢者的表達。

5.解釋。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心理醫生往往依靠個人經驗以及相關知識,對來訪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解釋,有助於打消內心的各種疑慮,幫助來訪者走出困境。

心理咨詢的八大技術3

心理學基礎知識:

一,心理學概述。心理學的研究內容: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和規律,心理現象的內容和規律的內容。

心理學的主要流派:馮特的構造主義心理學(最重要)、詹姆斯的機能主義心理學、華生的行為主義心理學、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學、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西蒙等的認知心理學以及神經心理學的各種研究與發展。

二,感知與注意。感覺的概念、種類(外部感覺和內部感覺);知覺的概念和種類(空間知覺、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錯覺),知覺的基本特性(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恆常性),知覺的組織原則(接近性、相似性、連續性、封閉性)。

注意的概念(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點(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選擇,整合,維持,調節);

注意的種類(有意注意、無意注意和有意後注意的區別);

注意的品質:注意的范圍、注意的穩定性、注意分配、注意轉移。

三,記憶。記憶的概念和類型;記憶的基本過程:識記、保持和回憶;記憶的主要類型;記憶階段分類;記憶表象的概念和特點(直觀形象性、形象概括性、 模糊片斷性、 個別差異性);記憶系統(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遺忘的概念:記憶的內容不能回憶或再認,或錯誤的回憶或再認。

遺忘的種類: 暫時性遺忘和永久性遺忘;主動遺忘與被動遺忘。

遺忘的規律:遺忘曲線進程不均勻,先快後慢(艾賓浩斯)。

提高記憶的方法,良好記憶品質的特點(敏感性、持久性、准確性、准備性)。

四,思維。思維的概念和類型(直覺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特點(間接性、概括性);思維的過程和基本形式。

問題解決思路:提出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相結合-直覺思維能力-創造性人格

五,技能。技能的概念和特點、技能的種類,智力技能的培養要求。

六,能力。能力的概念和類型;能力與知識、技能的聯系與區別;能力的分類(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實際能力與潛在能力)。智力的概念和影響因素,能力的個體差異和團體差異。

七,動機。需要與動機概念和種類,馬斯洛需求層次,動機的功能(啟動、維持、導向);動機的分類;學習動機的激發。

八,情緒。情緒的基本概念、分類、性質,情緒與認知的聯系和區別,如何調節壓力、情緒與健康。

九,人格。人格的基本概念和特點(獨特性、穩定性、整合性、功能性),人格結構(氣質、性格),人格的形成。

十,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心理健康的標准;如何促進心理健康;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聯系與區別;心理咨詢的原則、步驟和形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重點),交友、戀愛、學習考試方面的心理疏導。

『柒』 關於心理學典型的實驗有那些

阿希實驗"是研究從眾現象的經典心理學實驗,它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在40多年前設計實施的。所謂從眾,是指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而懷疑、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阿希實驗就是研究人們會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響,而違心地進行明顯錯誤的判斷。

阿希請大學生們自願做他的被試,告訴他們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視覺情況的。當某個來參加實驗的大學生走進實驗室的時候,他發現已經有5個人先坐在那裡了,他只能坐在第6個位置上。事實上他不知道,其他5個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試(即所謂的"托兒")。

阿希要大家做一個非常容易的判斷---比較線段的長度。他拿出一張畫有一條豎線的卡片,然後讓大家比較這條線和另一張卡片上的3條線中的哪一條線等長。判斷共進行了18次。事實上這些線條的長短差異很明顯,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確判斷的。

然而,在兩次正常判斷之後,5個假被試故意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個錯誤答案。於是許多真被試開始迷惑了,他是堅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還是說出一個和其他人一樣、但自己心裡認為不正確的答案呢?

結果當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從眾傾向,但從總體結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斷是從眾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從眾的判斷,而在正常的情況下,人們判斷錯的可能性還不到1%。當然,還有24%的人一直沒有從眾,他們按照自己的正確判斷來回答。一般認為,女性的從眾傾向要高於男性,但從實驗結果來看,並沒有顯著的區別。

設想一下,你在這個實驗中會是什麼樣的表現呢? 羅森塔爾實驗

"丑小鴨實驗"可能是翻譯不同。在心理學歷史上,有關期望和信心對人的影響的實驗,最著名的當屬"羅森塔爾實驗"了。1966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通過實驗,研究了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對學生成績的影響。他在實驗中發現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不僅影響了人們的教育觀念,而且對人們的其他社會性行為都產生了深遠的意義。

羅森塔爾的實驗並不復雜:他來到一所鄉村小學,給各年級的學生做語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測驗,測完之後,他沒有看測驗結果,而是隨機地選出20%的學生,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些孩子很有潛力,將來可能比其他學生更有出息。8個月後,羅森塔爾再次來到這所學校。奇跡出現了,他隨機指定的那20%的學生成績有了顯著提高。

為什麼呢?是老師的期望起了關鍵作用。老師們相信專家的結論,相信那些被指定的孩子確有前途,於是對他們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大的熱情,更加信任、鼓勵他們,反過來這些孩子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強,因而比其他的80%進步得更快。羅森塔爾把這種期望產生的效應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一位雕刻師,他耗盡心血雕刻了一位美麗的姑娘,並傾注了全部的愛給她。上帝被雕刻師的真誠打動了,使姑娘的雕像獲得了生命。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你對他人的期望會間接地產生多麼巨大的效果。我們以積極的態度期望別人,別人可能就會朝著積極的方向改進;相反,我們對他人的偏見也能產生消極的結果,尤其對那些缺乏自知和自控能力的未成年人。

閱讀全文

與心理咨詢研究方法實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iphone6跳屏解決方法 瀏覽:891
怎麼鑒定玉的真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58
椰子鞋帶交叉方法視頻 瀏覽:523
畫軸力圖的簡便方法 瀏覽:899
教學方法包含了教學手段 瀏覽:342
媽媽尿毒症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955
齒痕舌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瀏覽:757
高里程數計算方法 瀏覽:869
15x120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5
成武白酥雞的食用方法 瀏覽:864
農村打灶方法視頻 瀏覽:114
讓皮膚快速變白的方法 瀏覽:177
卡羅拉車鑰匙鎖車里的解決方法妙招 瀏覽:402
工藝氣體檢測方法 瀏覽:734
心臟室上速治療方法 瀏覽:585
無腿鍛煉方法 瀏覽:531
睡眠枕使用方法 瀏覽:636
數字顯示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1010
用紙做迴旋鏢的簡單方法 瀏覽:551
風挾熱邪有什麼調理方法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