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柔道協調性訓練方法有啥動作

柔道協調性訓練方法有啥動作

發布時間:2022-12-26 08:37:52

『壹』 柔道技術日常訓練方法

柔道 在日語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於日本武士空手搏擊的技術:柔術(非巴柔)。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面而贏得比賽,它也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的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項目。下面是我專門為您整理好的:柔道技術練習 方法 。

柔道運動員的技術訓練

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柔道技術的訓練目標要求不同:對於普通學員而言,使他們學習並掌握完整的柔道技術,形成一定的柔道運動技能,並且通過技術訓練不斷提高他們的身體機能,學習和掌握柔道理論知識,增強自身的自信心;而柔道運動員則要通過技術訓練,不斷提高技術運用水平,培養良好的訓練與比賽作風,為創造優異運動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進行柔道技術訓練必須遵循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任何一個柔道動作的掌握,都要經歷由開始學習時粗略形成技術階段,到改進提高技術階段,直至鞏固運用技術階段。柔道基本姿勢和步法的訓練屬於基礎訓練,在運動員剛開始訓練時要對動作的規格有明確的要求,身體的姿勢,重心的高低,手臂的位置,步法的移動都要嚴格要求到位。這些基礎訓練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以後對其他技術的掌握。

2.1掌握技術的基礎訓練

(1)先練平行站立姿勢,然後練習右式站立、左式站立。

(2)練習高站立和低站立。

(3)練習寢技姿勢和從寢技姿勢迅速站起來成站立姿勢或從寢技姿勢迅速擺脫對方的控制。

(4)練習抓握方式。介紹兩手手指相交錯的聯合,並提示應該注意避免的方面。

(5)練習向前、後、左、右的移動。

(6)站好站立姿勢,進行前後左右的移動。

(7)從站立姿勢轉成跪撐姿勢,再從跪撐姿勢轉成站立姿勢。

(8)練習上步、撤步、背步。

(9)通過教練的手勢迅速向各個方向移動、跪撐與站立交替。

(10)兩人 配對 練習上步、撤步、背步。

由於柔道的動作很多,在柔道技術訓練中,不可能將所有的動作技術全都掌握,優秀的柔道運動員大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幾種摔法,如身高占優勢的運動員一般選擇內股、大外刈等;身高較矮的運動員則喜愛選擇背負投、小內刈等技術。

由於柔道規則的限制,並不是很多能夠摔倒對手並能有效得分的技術動作,雙方運動員經過專業訓練,一般的技術動作對他們是不起作用的,因此柔道運動員要在全面掌握多種有效並能得分的摔法之外,主要的技術練習還是要放在適合自己特點的個別技術上,在訓練中,反復練習這些個別的技術,將其練就成為自己的「絕招」。

一般來說,在柔道比賽中,往往還是靠絕招來獲取勝利。因此,一名柔道運動員在平時的訓練中,在掌握了基本的柔道技術後,常練的還是自己的絕招技術。

由於柔道是兩個人的直接接觸對抗,即使自己的技術非常好,也只是相對來說的,因為自己的進攻技術是否得分,還要看對手是否能防守住自己的進攻技術。畢竟柔道比賽情況瞬息萬變,因此柔道運動員在學會了基本的柔道動作後,主要的技術訓練內容就是按照比賽的規則進行模擬訓練,即平常所說的實戰。

2.2熟練技術的提高訓練

學習並掌握基本的柔道動作,進一步熟練並成為有效的柔道技術。練習步驟一般為:

1.個人學習單個動作並反復練習。如練習背負投動作,拉手、上步、背步,同時轉身、發力投出,運動員要按照技術要領的要求一遍遍反復做,要設想對手就在前面。

2.對此動作有了基本的概念和多次重復後,則由兩人配對互相配合練習。此時一方要全力配合另一方,要求動作一定要到位。一人可連續摔對手4—7次,然後由對手再摔自己4~7次,這樣摔8—12組,每兩組之間可休息兩分鍾左右。在

休息中,兩人可以互相指出對方的優缺點,以便下一組摔時進行動作的改進,另外也可找其他的隊友或教練在一邊觀看,並及時進行指導和糾正。

3.若兩人經過多次配合,並對此動作比較熟練後,則可讓一方配合另一方做動作時有一些抵抗,若使用動作的一方還能將動作完成得很好,則可逐步讓其同伴增加抵抗力,直至全力抵抗,這種訓練方法則稱為條件實戰。在這些練習中,教練員一定要及時發現並指出運動員的不足之處,使運動員能夠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在柔道練習中,條件實戰是重要的訓練手段之一,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同伴配合,但不抵抗,並創造時機和姿勢以便進攻者完成技術。

(2)同伴配合,但不抵抗,不創造時機和完成技術的便利姿勢,進攻者用自己的行動創造機會完成技術。

(3)同伴配合,同時積極地防守,但不全力防守,進攻者全力完成技術。

(4)雙方運動員進行實戰,一方進攻,一方反攻,但都不十分用力。

(5)雙方運動員進行實戰,限制一方運動員的進攻技術。

(6)雙方運動員進行實戰,限制一方運動員的防守技術。

(7)雙方運動員進行實戰,限制雙方運動員的進攻技術。

(8)雙方運動員進行實戰,限制雙方運動員的防守技術。

(9)按照柔道競賽規則進行自由實戰。

(10)按照規則進行實戰。實戰的時間可以根據訓練的目的進行安排。如1分鍾實戰,則主要讓雙方運動員在短時間內學會抓住時機,盡可能地多進攻並得分;6分鍾實戰,主要使

雙方運動員在超過正式比賽的時間內,學會在非常疲勞的情況下使用動作戰勝對手,並達到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的目的。

2.3鞏固技術的絕招訓練

在掌握全面基本技術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特點,逐步練就並形成自己的絕招技術,並在實戰中不斷改進自己的絕招,爭取使之成為自己取勝的法寶。

在技術訓練中長時間地練習一個動作容易枯燥,可將兩三個動作依次練習。

在技術訓練中,有些動作是兩個動作的組合,可先練習一個主要的動作,再組合起來練習,如後倒背轉移,就可先練習後倒背,熟練後再練習完整的動作。又如自由式柔道運動員在練習抱單腿轉移時應先練習抱單腿動作,等動作熟練後再練習抱單腿轉移。

有些柔道動作幅度比較大,如過胸摔、夾頸背等,在練習時,尤其是在復習動作不抵抗的情況下,可墊一塊墊子,盡量避免同伴被摔得過分難受。

『貳』 協調性訓練10個經典動作

協調性訓練30個動作如下:

縱跳、前後跳、側跳、方形跳、轉向跳、跳躍轉向、側向交叉步、手腳反向動作、站蹲撐立、平衡步、樹式、向上抬手、上犬式、穿針引線、折回跑、停起練習、持球8字擺振。

站立拋接球、坐拋接球、拋球向前後跑向前接球、蹲互推、站立跳起互推、站蹲撐立接球、坐蹲立接球、翻滾接球等、陀螺翻滾、左腳內曲用右手碰、單雙跳、弓箭步跳、深蹲跳。

協調性訓練的好處

能減肥能加強平衡性和協調性鍛煉能健腦,運動可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能供給大腦以充分的能量,更主要的是可起到通經活絡、健腦和溫肺腑的作用,提高思維和想像能力。能抗高血壓,運動通過肌肉的反復收縮促使血管收縮與擴張,從而降低血壓。另外運動能讓你認識很多朋友,有利社交。

『叄』 柔道訓練的基本方法手段

柔道運動訓練方法
重復訓練法

重復訓練法是一種在不改變動作結構和運動負荷數據的情況下,按照既定要求反復進行練習,練習間的間歇時間能使機體基本恢復的訓練方法。重復訓練法的主要功能集中體現為:通過同一動作或同組動作的多次重復,經過不斷強化運動條件反射的過程,有利於運動員學習、掌握和鞏固技術動作;通過穩定負荷強度的多次刺激,可使機體盡快產生較高的機能適應,有利於發展和提高柔道運動員的動作質量;通過不同類型的重復訓練,可分別使柔道運動員的磷酸肌酸系統(ATP--CP),乳酸能系統(LA)(ATP—CP,LA)混合代謝系統的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發展和提高。

重復訓練法的基本類型主要包括短時重復訓練法、中時重復訓練法、長時重復訓練法三種類型。其中,短時重復訓練法的特點是每次練習的負荷時間短,通常在15秒之內,負荷強度最大,一般以運動員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強度(比賽強度)為限,間歇時間充分,各組練習之間的間歇時間基本相同。練習目的是重點發展運動員磷酸肌酸系統的供能能力,肌肉收縮的速度和爆發力。中時重復訓練法的特點是每次練習的負荷時間稍長,通常在1分鍾之內,負荷強度與負荷時間的關系呈負相關性。負荷強度的安排一般以略低於或等於運動員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強度(比賽強度)為限,間歇時間充分,各組練習的間歇時間隨著練習組數的增多而延長。長時重復訓練法的特點是每次練習的負荷時間較長,通常在1——5分鍾之間,負荷時間的關系呈負相關性,負荷強度的安排一般以略低於或等於運動員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強度為限,間歇時間充分,練習組數不多。

間歇訓練法

這是一種練習動作結構和運動負荷強度,對間歇時間具有嚴格要求,以使機體處於不完全恢復狀態下反復進行訓練的練習方法。間歇訓練法受每次練習的時間和距離、練習重復的次數和組數、每次練習的負荷強度、每次(組)練習的間歇時間和間歇時休息方式的影響。

間歇訓練法的基本類型主要分為三種,即極強間歇訓練法,強化性間歇訓練法和發展性間歇訓練法。極強性間歇訓練法的特點是:每次練習的負荷時間較短,通常在20——40秒之內,負荷強度控制在心率指標為每分鍾180次左右,以接近運動員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強度為限,間歇時間極不充分,並以心率降至每分鍾120次左右作為下次(組)練習開始時間的依據。強化性間歇訓練法的特點:每次練習的負荷時間稍長,通常在40——90秒或90——180秒之內,負荷強度控制在心率指標為每分鍾170次左右,負荷強度通常以略低於主項比賽是運動員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強度(比賽強度)為限,間歇時間較不充分,都以心率降至每分鍾120次左右作為下次(組)練習開始的依據。

持續訓練法

持續訓練法是一種負荷強度較低,負荷時間較長和練習過程不中斷的練習方法。持續訓練法是以重點發展有氧代謝水平而提出的這種方法十分強調一次負荷運動的持續時間應該長於其他方法,一次負荷運動的持續時間,強度適中,心率平均負荷指標應在每分鍾130——165次之間,持續訓練法與重復訓練法、間歇訓練法相比,最明顯的不同之處就是負荷強度較低,負荷時間長。

根據競技運動的特點及訓練的基本目的,持續訓練法可分為三種基本類型:短時持續訓練法、中時間持續訓練法和長時間持續訓練法。其中,短時間持續訓練的特點是每次持續練習的負荷時間約為10分鍾左右,平均負荷強度控制在每分鍾心率指標為165次左右,間歇時間充分,但練習組數不多,此方法是持續訓練法中應用較多的一種。中時間持續訓練法的特點是每次持續練習的負荷時間稍長,通常在10——30分鍾之間,平均負荷強度控制在每分鍾心率指標為160次左右。長時間訓練法的特點是每次持續練習的負荷時間較長,通常在30分鍾以上,負荷強度較低,控制在每分鍾心率指標為150次左右。

變換訓練法

變換訓練法是一種對運動負荷、練習內容、練習形式實施變換,以提高運動員訓練過程的積極性,趣味性及應變能力的訓練方法。變換訓練法是根據實際比賽過程的復雜性、對抗程度的激烈性、運動技術的變異性、運動戰術的變化性、運動能力的多樣性以及中樞神經系統靈活性的一般特性而提出的。

變換訓練法的主要功能集中體現為:通過變換運動負荷,可使機體各機能產生與柔道運動項目相匹配的適應性變化,從而使之具有能夠迅速進入比賽狀態的應激能力,以及承受專項比賽時不同運動負荷刺激的能力。通過變換練習內容,可使運動員多種素質,運動技術,運動戰術得到系統的訓練和協調發展,從而使之具有實際比賽的多種運動能力和各類技術以及實際應用的靈活能力,通過變換練習形式,可使運動員在不同訓練形式的作用下,高素質、高數量、高效率地完成某一訓練內容和任務。

變換訓練法基本類型主要分為三種:即負荷變換訓練法、內容變換訓練法和形式變換訓練法。負荷變換訓練法主要特點是通過變換負荷性質,可以發展不同類型的運動機能。通過變換負荷強度,可以發展某一運動機能的運動強度。通過負荷量,可以發展某一運動機能的持久能力。內容變換訓練法的主要特點是通過變換技術練習,可以提高不同技術應用的操作技巧。通過變換素質練習,可以發展不同肢體部位的運動機能,通過變換戰術練習,可以增強不同戰術應用的應用能力。形式變換訓練法主要特點是通過變換方位、設備、線路和場地等形式因素,使同一訓練任務在適宜的不同訓練形式下得以較高質量地完成。

循環訓練法

循環訓練法是一種根據訓練具體任務建立若干練習站(點)後,按照既定順序、路線周而復始地依次完成每站(點)練習任務的訓練方法,循環訓練法是根據運動能力的多樣性,運動部位的多元性,負荷性質的多重性,運動方式的多變性和運動技術的多種性等一般競技運動項目的運動特點而提出的結構素質有:每站的練習內容,每站的運動負荷,練習站的安排順序,練習站之間的間歇,每便循環之間的間歇,練習的戰數與循環的遍數。

循環訓練法基本類型主要分為三種,即循環重復法、循環間歇訓練法和循環持續訓練法。循環重復訓練法是指按照重復訓練法的要求,對各組之間和循環之間的間歇時間不作特殊規定,使機體得以基本恢復,以便全力進行每組或每循環練習的方法,它的特點是每組練習負荷度大,負荷量不大,各組和各循環之間的間歇時間充分,功能主要是發展最大力量,爆發力、速度和速度耐力,有助於提高負荷強度較大的運動技術的熟練程度。循環間歇訓練法是指按照間歇訓練法的要求,對各組之間的間歇時間做出特殊規定,使機體處於不完全恢復的狀態下進行每組或每循環練習的方法。特點是每組練習的負荷強度較大,負荷量較大,各組和各循環之間的間歇時間不充分,它的功能主要是發展乳酸能供能情況下所表現出來的速度力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以及身體抵抗疲勞的能力。循環持續法是指按照持續訓練法要求,用較長的時間,各組之間和循環之間不安排間歇時間,特點是每組練習負荷量較大,負荷強度不大,但是組數或循環遍數較多。這三種循環法的組織形式共有兩類,即流水式循環和輪換式循環形式,其中流水式循環形式是指建立若干練習點後,運動員按一定的順序,一點接一點地周而復始的進行單個練習。輪換式循環形式是指建立若干練習點後,將運動員和練習點分成相等組數的若干組,每組運動員開始相應地各在一組練習站中練習,然後在規定的要求下,依次輪換練習組。

比賽訓練法

比賽訓練法是指在近似、模擬或真實、嚴格的比賽條件下,按照比賽的規則和方式,以提高訓練質量為目的的訓練方法,基本結構是由比賽規則、比賽環境、比賽方式、比賽負荷、比賽間歇時間等因素組成。

比賽訓練法的基本類型主要分為:教學性比賽法、模擬性比賽法和檢查性比賽法。

教學性比賽法是指在訓練的條件下,根據教學的規律或原理,專項比賽的基本規則或部分規則進行專項練習的訓練方法。特點是可以系統地提高單項技術各個環節銜接的質量和各項技術之間串聯的質量,可以反復進行旨在解決比賽過程某一薄弱環節的訓練。

模擬性比賽法是指在訓練的條件下,模擬真實比賽的環境和對手,並嚴格要求按照比賽規則進行練習的訓練方法,特點是可以有預見性地根據真實對手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練習;可以有預見性的根據真實比賽的實際環境進行模擬性訓練。

檢查性比賽法是指在真實的比賽條件下,嚴格要求按照比賽規則和規程,對賽前訓練過程的訓練質量進行檢驗的訓練方法。特點是可以客觀地檢驗運動訓練過程的訓練質量,可以有效地提供改進訓練工作的反饋信息。

高原訓練法

高原訓練法是指利用自然環境中空氣中氧含量較少的高原地帶進行系統訓練的過程。高原訓練法是指利用高原地帶空氣中氧含量較少的自然環境旨在發展有氧耐力、無氧耐力、力量耐力所採用的方法。普遍認為高原訓練法的基本結構主要由海拔高度、訓練過程、進出時機、訓練手段、負荷性質、恢復手段和組織方式等基本因素組成。

根據每海拔高度劃分的相對標准,高原訓練法的基本類型主要分為三種,即超高原、准高原和亞高原訓練法。

超高原訓練法是指在海拔高度為2400——3000米之間的高原地帶進行訓練的方法。由於海拔較高。自然條件較差,空氣含氧量較少,氣候乾燥多變,高原反應明顯,因此,它的特點是海拔相對很高,訓練適應發生較晚,訓練過程相對較長,負荷性質純屬耐力,負荷強度相對較低,訓練手段平穩持續,機體恢復相對較慢。

准高原訓練法是指在海拔高度為2000——2400米之間的高原地帶進行訓練的方法,由於海拔高度適中,自然環境相對尚可,空氣中氧含量濃度較少,氣溫略低而相對穩定,高原反應相對一般,因此,它的特點是每海拔高度相對適中,訓練是應發生較早,訓練過程相對縮短,負荷性質多樣,負荷強度相對較高,負荷量相對較大,機能恢復相對較快。

亞高原訓練法是指在海拔高度為1800——2000米之間的高原地帶進行訓練的方法。由於海拔高原高度相對不高,自然環境相對較好,空氣中氧含量相對較大,氣候、氣溫相對適宜,高原反應相對較低,因此,它的特點是海拔高度相對較低,訓練適應發生較快,訓練過程時間較短,負荷性質多樣,負荷強度相對更高,負荷量相對更大,甚至可按低海拔平原環境安排運動負荷,機體機能恢復相對更快。

『肆』 協調性訓練動作有哪些

1、平衡步:提高身體平衡性以及四肢協調性。

起始姿勢抬起雙手至與肩同高;將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方的方式沿直線走;向前走,抬起後腿,然後暫停1秒,接著每條腿邁20步。

2、樹式:提高身體平衡性,強化小腿與軀干協調性

豎直站立,將足底放在對側大腿內側,保持腹部收緊,雙手成祈禱的姿勢,保持10~30秒換對側重復此動作。

3、向上抬手:提高肩部,胸部頸部背部整體協調性。

站立,手臂放與身體兩側,吸氣從兩側抬起你的手臂,伸直軀干繼續抬起手臂直至手臂位於頭部正上方。向上延展你的手臂且掌心相對,保持10~30秒。

4、上犬式:打開胸部,強化肩部腹部協調性,增肌後背柔韌性。

起始於低位平板支撐。向上抬起你的軀干且臉朝向前方。足背放在地面且伸直手臂,保持膝蓋和大腿抬離地面,保持這個動作10~15秒。

5、穿針引線:提高肩背部協調性。

起始於四足中立位,背部放平放鬆呼吸。一隻手臂從胸部下方穿過並向對側延展,同時旋轉手臂。接著換對側手臂,重復此動作30~50次。

『伍』 柔道技術的基本動作

柔道技術基本動作

第一節 柔道技術基本構造

柔道的技術是由投技、固技二者所組成的。投技是指施術者本身不倒地,而將對方以站立姿勢摔投出去之技法;固技為地面制敵法,又稱為「捉牢法」,與立技被喻為一部車的前後輪(黃武雄,民76)。而立技根據施術者在摔投時,主要力量運用的部份又可分為手技、腰技及足技。固技可分為壓製法(抑入技)、絞技及關節技三種技法。

第二節 柔道站立姿勢

學習柔道站立的姿勢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各種摔倒法的技術當中,都是由站的姿勢開始施術,且姿勢的好壞會影響攻擊技術的`連貫及敏捷性。在比賽的過程中,站立的姿勢到腳步的移動實在是比賽輸贏的一大因素,因為當腳步移動時,重心會跟著移動,如果移動的步伐稍有錯誤,重心一但偏離了,在一瞬間即可決定勝負。

一、柔道基本站立姿勢

站立的姿勢可分為自然體與自護體兩種。

(一)自然體可分

正自然體: 這是最基本的姿勢,也是最重要的姿勢。以最輕松自然的心態,把兩腳張開,與肩同寬,成外八字站好,整個身體的重心平均置於兩腳,膝蓋輕輕伸直,身體微微挺直,眼睛注視著前方

右自然體: 從正自然體的姿勢開始,右腳微向前踏一步,左腳腳尖微微向外開,身體重 心平均置於兩腳上,身體挺直,兩臂自然垂下,眼睛平視著前方。

左自然體: 與右自然體是同一要領,不同的是將左腳向左前方微踏一步。

(二)自護體可分為

正自護體: 從自然體的姿勢出發,兩腳大步開立,兩膝蓋彎曲,腰部向下,體重平均落於兩腳及腰上,兩眼平視前方,兩手置於大腿前上方。

右自護體: 右腳微向斜前踏出一大步,兩膝彎曲,腰部向下,體重平均落於兩腳及腰上,兩眼平視前方,兩手置於大腿前上方。

左自護體: 與右自護體相反,從正自護體開始,左腳向斜前一大步。

二、柔道訓練步伐移動姿勢及方向

要使自己的身體可以往前、後、左、右任何一個方向進行平穩的移動,又要能夠輕易的改變自己身體的轉向,可使用兩種步法來應用-上步法和墊步法,這兩種步法全都須要以腳掌緊貼著墊子行走。

上步法: 兩腳相互交替向前行走的一般走法。

墊步法: 一腳在前另一腳緊跟在後的墊步行走法。 另外在步伐移動中一邊要保持身體的平衡一邊要改變身體的位置及方向則有數種方法可供參考。

前、後移動法: 向前時,可使用上步法及墊步法相互使用移動;而向後時,要顧及自身的平衡,則是使用墊步法來移動。

左、右移動法: 向左及向右移動時,是使用墊步法來應用較能保持平衡。

繞圓移動法: 此移動法可分為兩種-以自身為中心繞圓移動或以對手為中 心繞圓移動: 以自身為中心繞圓時,以一腳為中心,只使用另一腳做小步的移動;以對手為中心繞圓時則是使用墊步法做基礎來繞圓。注意一點,以對手為中心繞圓,並不是被對方牽著走,而是要以自己的力量來帶動對手。

破勢八個基本方向。

第三節 捉襟法

對於柔道有一定的基本認知後,就必須學習有關與對手交戰最重要的捉襟法。以下的說明,皆以右邊慣用姿態來說明,左邊亦然。

一、自然體的交襟法: 從正自然體把右腳往右前方踏出一步,互相以右手捉住對方的右衣領,而以左手捉住對方的衣袖,約在對手肘關節處。

二、自護體的交襟法: 從正自護體姿勢,將右手插入對方左腋下貼住背部,左手捉住對方右手手肘 外側的衣袖,並以臂夾住對手。 要注意的是,在捉住對手衣襟時,要放鬆手臂及手腕的力量,僅使用部分的力量控制,如此才能快速察覺對手的攻勢,且手臂不會因過度及長時間的用力導致僵硬,而反應遲鈍,要攻擊時,再使用出全力攻擊即可。

三、禁止使用的交襟法: 在比賽或練習時,以下的做法是不被允許且危險的: 在防禦時,長時間的(約5秒)捉住對手之腰帶而不放。 在防禦時,捉住對方的褲子。 把手指插入對手的袖口。 把手指插入對手的褲管內。

第四節 護身倒法 護身倒法是指被對方摔倒在地或自己倒下時,為了保護身體的安全,減少身體所受的沖擊之方法;護身倒法練習是由低姿勢逐漸往較高的姿勢練習,由原地訓練增強為移動間的訓練;在速度方面則由緩慢平穩轉變為快速的練習。先學會保護自己,才能保護別人,所以護身倒法是進入柔道技術殿堂的首要課程;分別地將幾種護身倒法介紹於後。

一、卧姿倒法: 身體仰卧榻榻米上,兩臂上舉,下顎收起,後腦不可碰觸到榻榻米,手掌向下拍打榻榻米時,兩臂向外張開與身體成30-40度,五指並攏、手心向下拍擊。

二、坐姿倒法: 兩腳伸直並攏,上身保持正直坐於榻榻米上,兩手向前舉起與肩同高,下顎收起,上身向後倒時,兩眼注視腹部節帶處,兩臂向外張開與身體成30-40度,五指並攏、兩手或左(右)手用力拍打榻榻米。

三、蹲姿倒法: 蹲屈膝蹲下,兩手自膝蓋處向前舉起,與肩同高,身體向後倒時兩眼注視腹部節帶處,兩臂向外張開與身體成30-40度,五指並攏、兩手或左(右)手用力拍打榻榻米。

四、立姿倒法: 兩腳微開站立,兩臂舉起與肩同高,屈膝蹲下時,成蹲姿向後倒時,兩手用力拍打榻榻米。

五、前回轉倒法: 兩腳與肩同寬站立,右腳向前一步,兩膝彎曲,右手向內置於右腳線上,右手置於右腳內側前面,指尖向後方,手背向上,膝蓋一面打直,頭向下,眼睛向左後方看,順著右肩、背部的次序向前滾倒回轉後,用左手拍打榻榻米(右手指的方向為回轉的方向,右手置於右手與兩腳跟連結成的三角形頂點位置),左側前回轉倒法。 可以移動的方式來練習前回轉倒法,如跑步時,做前回轉倒法及跳躍過障礙物做前回轉倒法。

『陸』 柔道的訓練方法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是一種以摔法和地面技為主的格鬥術。日本素有"柔道之國"的稱號。柔道是日本武術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術演變發展而來的。在日語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於一種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鬥的技術:柔術。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的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項目。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下面是我專門為您整理好的:柔道運動訓練方法。

採用科學的訓練方式是專項力量訓練的主要手段

1、塔尖式訓練方式

塔尖式練習方式的特點是負荷量大小應在85-100%之間,強度由極限遞減至次極限。採用這種方法練習時,練習的組數不宜過多,一般4~5組為宜。每組練習都應盡最大努力去做,次數越多越好,即完成該重量的Rm(註:Rm是指疲勞前能按所指定的重復次數舉起的最大重量如4Rm為能舉起4次的最大重量。)次數,間歇時間3′~4′塔尖式練習法適用於大周期訓練中准備期的前期,這時由於運動員剛剛從恢復過渡後,體力尚未陝復,因此訓練的組數不宜過多。

對青少年爆發力的練習,—般採用金字塔訓練法中的塔身式練習法,強度80%~60%,即大中強度,且呈遞減趨勢,組數在5-6組為宜,每次練習中,每個動作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每組次數應在動作速度明顯減慢時停止,每組練習後,間歇2′-3′。塔身式練習法適用於准備期的中期和後期,基理與雙塔式練習法相同。

2、雙塔式訓練方式

雙塔式練習特點:強度先遞增後遞減,用此種方法時,組數應在8-10組為佳。雙塔式練習法在強度遞增期時,每組次數不宜過多,只需要做該重量Rm次數的一半即可,如果一組做的太多,就會影響後幾組的極限練習,反而會收不到良好的效果,這一點尤為重要,當進入強度遞減時,每組練習要完成該重量的Rm次數,每組間歇時間為2′~4′,亦可因人而定。在准備期的中期和後期,運動員的體力基本恢復正常,運動負荷就可以逐漸加大,在這期間採用雙塔式力量練習法效果較好。

另外,青少年柔道運動員在進行專項力量素質訓練的時候,應注以下幾點:

1、准備活動充分,以免肌肉拉傷。

2、每次訓練安排:訓練強度與訓練方式方法相互配合。

3、在每組練習後的間歇時間內,放鬆或按摩參與練習肌肉。

4、全部練習完後,進行全身放鬆,可採用兩人一組相按摩的方法,促進乳酸代謝,盡可能快的消除疲勞,恢復狀態。

閱讀全文

與柔道協調性訓練方法有啥動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iphone6跳屏解決方法 瀏覽:891
怎麼鑒定玉的真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58
椰子鞋帶交叉方法視頻 瀏覽:523
畫軸力圖的簡便方法 瀏覽:899
教學方法包含了教學手段 瀏覽:342
媽媽尿毒症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955
齒痕舌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瀏覽:757
高里程數計算方法 瀏覽:869
15x120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5
成武白酥雞的食用方法 瀏覽:864
農村打灶方法視頻 瀏覽:114
讓皮膚快速變白的方法 瀏覽:177
卡羅拉車鑰匙鎖車里的解決方法妙招 瀏覽:402
工藝氣體檢測方法 瀏覽:734
心臟室上速治療方法 瀏覽:584
無腿鍛煉方法 瀏覽:531
睡眠枕使用方法 瀏覽:636
數字顯示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1010
用紙做迴旋鏢的簡單方法 瀏覽:551
風挾熱邪有什麼調理方法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