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西方文化差異背景下英語翻譯技巧論文
中西方文化差異背景下英語翻譯技巧論文
摘要: 文化同語言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 而翻譯是語言活動的重要方式, 文化因素影響較為深刻。各民族之間的語言交流其是指為民族文化的交流, 而民族文化差異和語言結構差異加大了英語翻譯難度。本研究重點分析了翻譯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和中西方文化差異背景下英文翻譯常見誤區, 並介紹了幾種常見的翻譯技巧, 僅供參考。
關鍵詞 :中西方; 文化差異; 英語翻譯; 技巧;
翻譯並不是單純地轉換語言文字, 而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行為。不同民族之間歷史背景、文化傳統、風俗民情等方面差異較大, 所以我們應了解中西文化差異, 找到中西文化適當的切入點, 靈活運用翻譯技巧, 以此來避免翻譯誤區, 使得翻譯出來的語句更貼近原文意思。
一、翻譯與文化之間的關系
(一) 翻譯概述
具體而言, 翻譯是將一種語言文字的意義轉換為另一種語言文字。換言之, 翻譯是藉助不同的語言文字再現原話者的准確意思的一種藝術形式。在翻譯的過程中, 為了翻譯准確, 不可隨意增減。翻譯人員的職責在於轉換文字, 但是不得改變其原意。所以, 表達性和准確性是翻譯的兩種重要要素。表達性則是確保文字容易被世人所理解, 准確性則是翻譯的基礎必要條件[1]。
(二) 文化概述
目前為止, 文化尚未被准確定義,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 著名學者馬克思和恩格斯嘗試採用唯物主義重要觀念, 將文化定義為其是人類物質生產活動的表達形式。我國現代人類學者則提出, 文化是指某一特定人群的活動、感覺、思維與打扮的所有方式。
(三) 翻譯與文化之間的關系
文化活動包含了翻譯。翻譯有利於促進譯語文化的發展, 同時受到譯語文化的影響。在人類交際活動中, 翻譯扮演著重要角色, 處於領先地位。翻譯有利於促進文化交流、豐富人類文化、構建精神文明國家。從微觀層面而言, 翻譯又有利於提高我們專業素質、文化修養, 確保職業生涯順利實現, 使得我們使用和學習外語的能力提高。
二、東西文化差異背景下英文翻譯常見誤區
(一) 拼寫錯誤
分析我國公共場所英語標識語翻譯得知, 拼寫錯誤屢見不鮮, 只要稍微具有英語能力的人都能輕而易舉地發現拼寫錯誤, 這是一種最低級的錯誤。例如, 「廁所」的准確翻譯為Toilet, 然而實際生活中, 人們普遍將其翻譯為Tolet、Tolleet。
(二) 漢語拼音代替英譯
若我們對城市的各個街道予以仔細的觀察, 可以發現隨處都存在利用漢語拼寫來對英語翻譯予以替代的狀況。比如, 將「長安街」翻譯為Chang』an JIE。通常情況下, 在對純地名予以翻譯的過程中需要採取漢語拼音來替代, 通用名著需要採取直譯或者意譯, 以便於外國友人能夠極其容易的就弄懂標識語的具體含義。例如, 對於外國友人而言, 「長安街」直接翻譯中的JIE完全不懂意思, 然而如果翻譯成Chang』an Avenue, 這種翻譯不僅滿足國際地名應用標准, 還有助於外國友人明白其中含義[2]。
(三) 忽視語氣
在各個公共場所, 「禁止入內」的標識語言隨處可見, 對於中國人而言, 對這種語言已經習以為常了, 但是深入品味, 這些標識語語氣較為強硬, 命名感較為明顯。英語中, 「禁止」被翻譯成Don』t, 但是這一翻譯方式語氣顯得比較生硬。如「禁止喧嘩」被翻譯為Don』t make noise, 雖然不存在語法翻譯錯誤的情況, 然而語氣十分嚴厲。英語語氣、語調比較委婉, 所以Don』t等類似生硬詞語一般不會出現在公共場所。如果把「禁止喧嘩」翻譯為Quiet Please, 符合原意思, 人們比較容易接受。
三、東西方文化差異背景下英語翻譯技巧
(一) 異化法
異化主要指的是將源語文化作為導向的一種翻譯方式, 其注重對民族間存在的文化差異予以保留, 並且在譯文的過程中能夠體現出異域文化的語言風格以及文化特性等, 進而讓譯語文化的相關讀者體會到出境感, 究其根本在於注重對形式的對等。總之, 異化翻譯法具有以下特徵如下:其一:對翻譯目的語和語篇規范並未完全遵守;其二, 能夠在適當的時機採用不通順與難以理解的文本;其三, 對原文中的客觀材料予以有效保留, 並巧妙運用目的語中常見的古詞語;其四, 使得目的語閱讀人員擁有一次「精彩、深刻的閱讀歷程」是該方法的主要目的[1]。
例如, 將漢語當中的「鐵飯碗」一詞直接翻譯為iron rice bowl以及將「紙老虎」翻譯為paper tiger。又或者在對「天有不測風雲, 人有旦夕禍福」予以翻譯的過程中, 著名翻譯家戴乃迭夫婦以及楊憲益先生通過異化法將其翻譯為:「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 and bad luck befalls men overnight」, 而霍克斯通過歸化法將其翻譯為:「The weather and human life are both unpredictable」。對兩種翻譯方法予以比較可以得出, 異化法主要是對源語文化進行了保留, 這樣能夠對中國文化所具有的獨特意象予以傳達, 而歸化法更容易理解但缺少了中國味道, 各有各的優勢。有一家餐館將Virtue作為名字, 「味特優」是它的中文名。Virtue的主要含義為「美德、優點、善舉」, 其能夠體現中華民族在飲食方面具有的傳統美德, 並且通過諧音的方式來對其進行翻譯, 極易讓消費者想像到噴香撲鼻的飯菜進而胃口大開, 是洋為中用的經典例子。
(二) 歸化法
歸化法主要指的是將信息接受作為核心, 譯語文化作為導向的一種翻譯方式[2]。該方式對譯語文化能夠有效接受的表達方式予以有效的利用, 讓譯語讀者能夠更加容易的去適應與了解譯本。通常情況下歸化翻譯法主要涉及下面幾個步驟:其一, 合理的選擇能夠滿足歸化翻譯的相關文本;其二, 選擇一種具有自然流暢特點的目的語文體;其三, 將譯文整理成目的語語篇體裁;其四, 將解釋性方面的'資料融入其中;其五, 去除原文當中的客觀方面的相關材料;其六, 對原文與譯文當中的特徵和觀念予以調協。例如著名漢學家霍克斯, 在對我們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予以翻譯的過程中, 考慮到英漢民族對「紅」色存在著不同的聯想, 進而刻意的去對「紅」字予以迴避, 將原書名《石頭記》翻譯為The Story of the Stone, 並採取歸化的方式將「怡紅院」翻譯為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
(三) 音譯法
針對一些英語詞彙, 現實中難以找到一個比較恰當的漢語來表達表述其真實含義, 基於此, 採用音譯法比較妥當。例如, Ad idas則可直接翻譯成阿迪達斯, 按照其發音翻譯比較困難。現實生活中, 很多國際品牌翻譯均存在這一情況。我國文化歷史悠久, 博大精深, 在英文互譯過程中, 常常難以找到一個貼近的英語詞彙表達其漢字意思, 基於此, 也可採用音譯法。例如, 「功夫」可翻譯成Kongfu, 並為外國人所認可和推廣。另外, Maotai」 (茅台) 、「Tofu」 (豆腐) 等詞彙也是常見的音譯法, 廣泛流傳於西方社會。
綜上所述, 翻譯同文化之間具有密切的關聯。翻譯並不是一味地轉換語言層次, 更是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流[3]。難點並不是分析句子結構與語法, 而是因兩種文化背景所引起的語言負遷移。互譯過程實質上是努力克服文化障礙的過程, 然而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 其中蘊含了歷史現象、社會現象等一系列社會范疇內容。因文化同語言之間不可分割, 在翻譯前必須對各個國家的文化背景進行深入了解, 並採用針對性英語翻譯技巧, 從而真正克服語言障礙, 更貼切地翻譯出原文真實思想與內涵。
相關鏈接
在線翻譯通常是指藉助互聯網的資源, 利用實用性極強、內容動態更新的經典翻譯語料庫, 將網路技術和語言精華完美結合, 為網民提供即時響應的在線翻譯或者人工翻譯服務。英語在線翻譯即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提供的英語翻譯服務。最常見的在線翻譯由一些網站提供, 如Google翻譯、網路翻譯、有道翻譯等等。引進了網上在線翻譯工具這一最新高科技技術應用成果, 旨在介紹翻譯理論和網上在線翻譯的方法與技巧。全書共四章, 第一章介紹翻譯的基本理論, 第二章介紹英漢翻譯基本技巧, 第三章介紹機器翻譯, 第四章介紹網上在線翻譯的方法和技巧。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遵循「授人於魚不如授人於漁」的古訓, 採取先實踐、後理論的編排體系.根據大部分學習者急需在最快的時間內了解和掌握翻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常用的在線翻譯方法這些實際需要和現狀, 開門見山, 快刀直入, 使學習者迅速掌握在線翻譯的方法和技巧。本書可供廣大專業翻譯人員、計算機翻譯愛好者、與翻譯活動相關的管理人員及工作人員閱讀。
參考文獻
[1]彭江濤.中西方文化差異背景下英語翻譯技巧芻議[J].中外交流, 2017, (41) :140.
[2]方秋.東西方文化差異背景下英語翻譯技巧[J].英語廣場旬刊, 2017, (4) :50-51.
[3]張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域下高等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淺析[J].知識經濟, 2017, (12) :26-27.
;
翻譯是跨學科的,註定要採取多學科的視角研究翻譯現象和翻譯問題。一、選題范圍 1、翻譯與文化: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考慮。宏觀方面,一般從翻譯在目的語社會文化中的生產、接受、翻譯在目的語社會文化中所起的功能等角度討論,可以從社會、文化、歷史、交際的...
1、選題意義和背景。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企業的對外聯系也日益增多。中國企業要想打入國際市場,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企業網站或宣傳冊上的企業簡介扮演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閱讀企業宣傳資料,讀者可以看出企業外宣材料既有關於企業的基本信息介紹,也有企業所做的文字上、句法上、結構上的這染來達到推廣企業、大市場的目的。漢語企業外宣材料的翻譯在英譯過程中會涉及到與目的語不同的語言習慣、行文方式以及文化因素、社會政治因素、心理因素和審美因素等,這就需要譯者對原文本做出適當調整,從內容和形式上對語篇進行重構,以此實現對交際意圖的順應。根據賴斯的文本類型說,本文有三種類型,分別是「信息型」、「表達型」和「誘導型」.筆者認為,企業外宣翻譯屬於「信息型」和「誘導型」文本兼而有之,而且更側重於「誘導型」.因此,外宣翻譯要更加註重文本的交際功能,要更多的考慮如何使譯文所傳遞的信息更便於目的語讀者理解和接受,並讓讀者產生共鳴,繼而付諸行動,實現譯文預期的功能。
比利時語用學家維索爾倫(Verschuem)提出了順應論,將語言的使用過程看做語言為順應不同的交際目的和交際對象進行動態選擇的過程。因而可以從順應論的視角研究語言使用。翻譯作為一種特殊的交際方式,也可以從順應論的視角對其進行研究。優秀的企業宣傳材料不僅會提高企業的知名度,還會為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因此任何一個想打入國際市場的企業務必在其外宣材料的翻譯上做足功夫。由於中西方文化背景、歷史淵源、生活環境的不同,譯者在翻譯企業外宣材料時為了獲取目的語讀者的認可並激發他們付諸行動,就要順應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慣、審美習慣以及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對原文做出形式上和內容上的調整,而這一順應的過程也是語篇重構的過程。本文突破性的將順應論與語篇重構結合起來,並結合西麥克展覽公司宣傳材料和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傳材料及其翻譯,試圖從順應論的視角分析企業外宣翻譯中的語篇重構現象。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1987年維索爾倫(Verschueren)提出順應論之後,在語用學界引起了很大反響,不久國內學者就將其引進到中國來。國內學者不僅從理論層面對順應論進行研究和探索,而且將順應論應用到翻譯理論和實踐、外語教學、二語習得、文化傳播等領域。在這些領域中,成果最大的當屬順應論對翻譯理論和其應用的研究。我國真正將順應論引入翻譯研究開始於21世紀初
希望能幫到你
『叄』 英語論文:試論漢語慣用語的翻譯方法探討
英語論文:試論漢語慣用語的翻譯方法探討
[摘要] 漢語慣用語豐富了漢語語言,如何翻譯漢語慣用語是本文的中心,本文探討了常用的翻譯方法在慣用語翻譯中的應用,為翻譯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字: 漢語慣用語 翻譯 翻譯方法
在漢語中,存在著大量的習慣用語,而這些習慣用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會出現,正確使用慣用語能使我們的語言錦上添花,但是在和外國人交際時,我們不可避免的也要使用到慣用語,對於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詳的慣用語我們應該怎麼翻譯呢?本文將對慣用語的特徵進行分析,然後探討其翻譯方法。
一、慣用語是漢語熟語的一種
漢語慣用語有以下幾個特點:(1)構成相對穩定,結構相對固定。即,片語的主要成分不是自由組合搭配的。如“不管黑貓白貓,捉住老鼠的都是好貓”,我們就不能把“黑貓”替換成“灰貓”“藍貓”等。(2)整體意義不是每個詞各自單獨意義的疊加。(3)具有明顯的口語色彩。(4)具有一定的修辭作用。
漢語慣用語同英語idiom(成語、習語)相比較後,idiom有以下特點:(1)它是一組詞,而不是一個單詞。(2)結構相對穩定。(3)意義不是構成成員各自意義相加而成的,而是整體意義。(4)翻譯時不能逐詞硬譯。
漢語慣用語的基本特徵同英語idiom所具備的四個基本特徵相似,因此可將漢語慣用語英譯成“idiomatic Chinese”。漢語慣用語是一種是用頻率高、表達力強、形象生動,在各種形式的口頭、文字材料中經常出現的語言現象。因此對漢語慣用語的英譯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漢語慣用語的英譯研究基本反映了整合(Integrational Approach)特徵。符合現代語言研究向整合方向發展的趨勢。雖然說占 20世紀語言研究主流的是孤立法(Segregational Approach),這種方法也曾為現代語言教學提供了許多理論,但其將語言作為封閉的符號系統的研究方法,隨著語言研究的深入,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語言研究的需要。而整合語言學(Integrational Linguistics) 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以哈里斯(Roy Harris)、努伍(Nigel Love)、泰勒(Talbot Taylor)為代表,認為語言研究不能忽視非語言成分,並強調語用、功能及文化對交際的影響。如果把整合語言學家的觀點運用於漢語慣用語英譯,就必須吧慣用語英譯置放在語篇、情景語境、文化語境、互文語境、問內語境中。漢語慣用語深深根植於中華文化的沃土,只有放在中華文化與英語國家文化的大背景下考查,才能把握住方向。
作為漢語語言的一種特殊形式,慣用語同中華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慣用語獨特的歷史、文化、傳統、習俗、思維模式、道德水準、價值觀緊密相連,並在文化環境中產生意義。慣用語不能脫離文化而孤立存在,一旦離開了文化背景,慣用語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尤其是那些飽含人類對客觀世界情感的慣用語,因為它們不只是概念,還具有豐富的寓意。慣用語是文化的載體,它反映文化,傳播文化,發展文化。
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習俗、思維模式、道德水準、價值觀和地理因素,形成了不同文化間的差異。慣用語在翻譯後會在不同文化中喚起不同的人類情感與意義。“黑孩子”是在中國執行特定的計劃生育政策背景下產生的新詞彙,“黑”指“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私下進行,不能上戶口”多層含義,但沒有“黑人”,“黑皮膚”的含義。如果直譯成“black baby”,西方人一定會理解成“黑人”、“黑皮膚”、“非洲人的孩子”。因此“黑孩子”應該放在中國計劃生育國策的文化大背景下進行翻譯,即“off- the-book baby”。狹義的看,慣用語翻譯是把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廣義而言,慣用語翻譯的過程是在探索從一種文化轉換成另一種文化內涵的過程。漢語慣用語英譯是從對慣用語的分析開始的,其過程就像將原始材料加工成產品一樣。首先把慣用語放在漢 語文 化背景下分析,確定漢 語文 化同英 語文 化的差別與聯系;然後根據翻譯目的及讀者群制定翻譯策略,構建相應文字,最後展現給讀者。
二、漢語慣用語的翻譯方法
1、融合法(Integration Model)
融合法指將慣用語意義同文化、情景因素綜合考慮的方法,翻譯時要綜合考慮慣用語意義、上下文、英文搭配等綜合因素。鑲嵌式慣用語指那些在特有框架內鑲嵌進相應詞語的慣用語。如:
有……有……
不……不……
大……大……
如“有板有眼”意為“言語行動有條不紊,富有節奏或章法”。
(1)他說話總是有板有眼。
(2)她唱歌有板有眼。
(1)中的“有板有眼”同“說話”語境因素相結合,重點意義落在“有條不紊,有章法”上,因此可譯成:“Whatever he says is well presented.”
(2)中的“有板有眼”同“唱歌”語境因素相結合,重點意義落在“富有節奏”上,因此可譯成:“She sings rhythmically.”
鑲嵌式慣用語“有血有肉”意為“活生生的”,文學作品常用來形容形象生動,內容充實。如:
(3)小說人物刻畫的有血有肉。
(4)這是一篇有血有肉的.報道。
(3)中的“有血有肉”同“小說人物”語境相結合,重點落在“從生活中來的活生生的人物”上,因此可譯成“The portrayal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is lifelike.”
(4)中的“有血有肉”同“報道”語境相結合,重點落在“形象生動,內容充實”上,因此可譯成“The news report is full of vivid details.”
2、形象阻斷法(Block Model)
形象阻斷法指慣用語表達形式消失,形象未進入目標語。鑲嵌式慣用語“大手大腳”指“浪費”,和“手大腳大”無關,因此不能譯成“big hands and big feet”。若這樣翻譯,則手腳的形象被完全阻斷。
『肆』 翻譯專業論文研究方法怎麼寫
翻譯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_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文庫_大學論文研究方法有哪幾種
寫論文時具體使用的研究方法是什麼
調查法調查法是科研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收集研究對象現實情況和歷史情況資料的方法。 調查方法是科研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和對話、問卷調查、案例研究、測試等科學方式,規劃、周密、系統地進行教學現象…… .
論文翻譯中常用的翻譯方法是什麼
論文翻譯中常用的翻譯方法是根據英漢兩種語言的不同思維方式、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在翻譯時添加一些詞、句子或句子,更加准確地表達原文中的含義
漢語文學專業論文的研究方法是什麼
1、文獻法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 每個社會活動都想留下永久的痕跡,但各種各樣的文獻都不可或缺。 人的活動和認識的無限性與個人的生命和認識的有限性的矛盾決定了我們在研究死亡事實時必須依賴文獻。 比較研究法作為一種思維方式,比較研究通曉教育研究的全部…… .
論文中的研究方法翻譯本文採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概念…… .
: conceptanalysismethod,evidence anal
「本論文主要研究內容如下」如何翻譯正確?
您可以這樣翻譯或
論文中的研究方法翻譯^_^
: conceptanalysismethod,evidence analysis method,comparison analysis method ww
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應該怎麼寫?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1、研究如何確定研究課題科學研究是問題―問題―課題教學是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則不是研究)。 進步和成果增長。 教育科學研究的課題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a .實踐的來源—客觀存在或潛在的教育實際問題,教育教育實踐本身存在的問題…… .
英語論文開頭報告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何翻譯?
你的開題報告有什麼要求? 開題報告書需要多少字? 具體形式的要求是什麼? 我希望你能幫助我。 順利的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論文名稱是課題名稱的第一,名稱必須正確規范。 正確地說,論文的名稱必須明確論文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論文是什麼…… .
英語專業論文、研究用語的翻譯、研究方法是什麼?
研究方法Method這就夠了
英語畢業論文題目:從XX理論到散文翻譯以XXX為例的文獻綜述是怎麼寫的?
翻譯方向的英語畢業論文可探討某理論應用於英語翻譯。 (選題越具體越好),但還是要注意一些問題: 1。 這個理論不太古老,可以表達你的新意2 .例如從名家的翻譯中選擇,典型的3 .請從這個理論本身開始:論述這個理論的提出和發展現狀,並且重點研究翻譯的起源,最後進行總結。 …是.
『伍』 關於狀語從句的翻譯方法的論文
在翻譯過程中,如何處理時間狀語從句? 三、狀語從句 在翻譯過程中,如何處理時間狀語從句? (1)譯成相應的表示時間的狀語 經典例題233 when they analyzed these rocks,they foundshockedquartz grains—slivers with a particular arrangement of micro cracks believed to represent the relic left by an extraterrestrial impact.分析:when引導的時間直接翻譯為在…的時候。 參考譯文在分析這些岩芯時,他們發現沖擊石英顆粒———帶有特殊排列的微裂縫的薄片,科學家認為他們是外層空間來的物體與地球碰撞留下來的遺跡。 經典例題234 as land developed,rain water and rivers dissolved salts and other substances from rocks and carried them to the oceans,making the ocean salty.分析:as在句中引導的是一個時間狀語從句。 參考譯文在陸地形成時,雨水和河水溶解了岩石中的鹽和其他物質並把它們帶入海洋,使海水變咸。 (2)根據語境確立譯法經典例題235 the story dated back to one night in march,1993,when mr.and mrs.shoemakers went to an observatory near san diego,california to observe heavenly bodies till dawn. 分析:根據上下文,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並未翻譯成…的時候,而是譯成獨立的句子。 參考譯文故事發生在1993年3月的一個夜晚。蘇梅克夫婦到加利福尼亞聖迭戈附近的一座天文台去觀測天體,直到黎明。 經典例題236 something further must be done to the amplified signals before they can be sent to the transmitting antenna. 分析:before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譯為…才…使句意更為連貫。 參考譯文對於放大了的信號,必須作進一步的處理後,才能把它們饋送到發射天線上去。 在翻譯過程中,如何處理條件狀語從句? 可相應譯成表示條件或表示假設的分句,例如翻譯成:如果,要是等引導的分句。 經典例題237 sometimes this fall,if all goes well,a revolutionary new undersea vessel will be lowered gently into the waters of monterey bay for its maiden voyage. 分析: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插在主句的中間,翻譯時也做了同樣的處理。 參考譯文今年秋天,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一隻革命性新潛艇將輕輕在蒙特利海灣下水,進行它的第一次航行。 經典例題238 if a free society cannot help the many who are poor,it cannot save the few who are rich. 參考譯文自由社會要是不能幫助眾多的窮人,也就無法挽救少數富人。 經典例題239 the amount of deformation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applied stress provided the force does not exceed a certain limit. 分析:本句中的條件狀語由provided引導。引導條件狀語從句的片語還有providing,as long as等。 參考譯文如果外力不超過某一限度的話,那麼形變數與外力成正比。 在翻譯過程中,如何處理原因狀語從句? (1)譯成表示原因的分句 經典例題240 it doesn『t boil,despite temperatures reaching up to400degrees c,because it is under terrific pressure. 參考譯文盡管溫度可高達攝氏400度,水卻因為處於高壓之下而不會沸騰。(2)譯成表示結果的分句 經典例題241 youjump on the bandwagonwhen you decide to support a candidate because public opinion studies show he is likely to win. 分析:譯文中將原句的語序作了前後調整,原因狀語前置,而主句被翻譯成表示結果的分句。 參考譯文如果民意調查顯示某個侯選人很可能會取勝,因此你決定支持他,你就跳上了宣傳車。 經典例題242 he says computer manufacturers used to be more worried about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o they often put blocks of material inside to absorb stray signals. 參考譯文他說過去的計算機生產商往往更擔心電磁干擾,所以他們常常內置一層材料來吸收雜散信號。 1)譯成表示讓步的分句。如雖然…但是…,盡管…等。 經典例題243 although humans are the most intelligent creature on earth,anything humans can do,nature has already done better and in far,far less space.分析:although引導的讓步狀語從句譯成雖然…但…。 參考譯文雖然人類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生物,人能創造一切,但大自然更富於創造性,早已創造出比人類創造的更好更小巧的東西。 經典例題244 while instrial lasers today are most often used for cutting,welding,rilling and measuring,the laser『s light can be put to a much different use:separating isotopes(同位素)to proce nuclear fuel. 分析:while在本句中並非引導一個時間狀語從句,而是讓步狀語從句。 參考譯文雖然今天的工業激光器最經常用於切割、焊接、鑽孔和測量,但激光可以用於與此迥異的用途:分離同位素以生產核燃料。 (2)譯成條件句 由no matter引導的從句可以譯為以不論,不管,無論等做關聯詞的條件分句。例如: 經典例題245 no matter how carefully you move your hand toward a fly,the insect will dart off almost every time. 參考譯文不管你多麼小心翼翼地把手伸向一隻蒼蠅,差不多每次它都飛走。 在翻譯過程中,如何處理目的狀語從句? (1)將表示目的的從句前置 經典例題246 for example,a film can slow down the formation of crystals so that students can study the process. 分析:原句中由so that引導的目的狀語從句在譯文中放到了主句之前。 參考譯文例如,為了能讓學生研究這一過程,電影可以放慢演示晶體的形成過程。 經典例題247 there must be device non_linearity in order that such a phenomenon could be possible. 參考譯文為了使這一現象有可能發生,就必須存在器件的非線性。 (2)表示目的的從句後置 經典例題248 the saddles are either further fixed so that the cables may slide over them,rmounted on rollers so that they move with any movement of the cables. 分析:句中有兩個目的狀語從句,在翻譯時,並未直接翻譯成為了…,而是譯為這樣…,更能讓人接受。 參考譯文鞍座可以是固定的,這樣鋼纜可以在它上面滑動,也可以安裝在滾柱上,這樣鞍座就會隨鋼纜的移動而移動。 經典例題249 in addition,the cameraman must have a knowledge of composition so that the arrangement of the people and objects in each shot will proce the desired effect. 參考譯文另外,攝影師必須具備合成的知識,以便安排好每個鏡頭中的人和物來達到預期的效果。歷年真題分析: 經典例題250 the first two must be equal for all who are being compared,if any comparison in terms of intelligence is to be made.(1992年) 結構分析:句子的框架是the first two must be equal for all who are…,if any comparison…。if引導條件狀語從句。主句中含有一個由關系代詞that引導的定語從句,修飾all.in terms of譯為談到,就…而論。 參考譯文如果要從智力方面進行任何比較的話,那麼對所有被比較者來說,前兩個因素必須是一樣的。 經典例題251 new forms of thought as well as new subjects for thought must arise in the future as they have in the past,giving rise to new standards of elegance.(1996年) 結構分析:句子的框架是new forms of thought as well as new subjects…must arise in the future as they have…,giving rise to…。as引導方式狀語從句。現在分詞短語giving rise to new standards of elegance充當結果狀語,修飾動詞arise.並列連詞as well as引導兩個並列的主語。subjects在此意為研究對象。give rise to意為引起,導致。 參考譯文同過去—樣,將來必然會出現新的思維方式和新的思維對象,給完美以新的標准。 經典例題252 if the small hot spots look as expected,that will be a triumph for yet another scientific idea,a refinement of the big bang called the inflationary universe theory.(1998年) 結構分析:句子的框架是if the small hot spots look as expected,that will be a triumph…,a refinement of the big bang called…。if引導條件狀語從句。as引導方式狀語從句,省略了they are.a refinement of the big bang called the inflationary universe theory是scientific idea的同位語。過去分詞短語called the inflationary universe theory修飾a refinement作定語。that指那些小熱點看上去同預計的一致這件事。the inflationary universe theory譯為宇宙膨脹理論。refinement意為改進,提煉。 參考譯文假如那些小熱點看上去同預計的一致,那就意味著又一科學論說的勝利,這種論說即更完美的大爆炸論,亦稱宇宙膨脹說。 經典例題253 while there are almost as many definitions of history as there are historians,modern practice most closely conforms to one that sees history as the attempt to recreate and explain 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st.(1999年) 結構分析:句子的框架是while there are almost as many…as there are historians,modern practice most closely conforms to one that sees history as…。while引導讓步狀語從句,翻譯時可譯為盡管…但是…。as引導一個比較狀語從句。主句中包含一個由關系代詞that引導的定語從句,修飾one.one指代definition.definition意為定義,界定;modern practice在此意為現代史學實踐;conform to原意為遵照,順從,在此譯為趨向於認為。
參考譯文幾乎每個歷史學家對史學都有自己的界定,但現代史學家的實踐最趨向於認為歷史學是試圖重現過去的重大史實並對其做出解釋。熟能生巧經典例題254if,like most of mankind,you have strong convictions on many such matters,there are ways in which you can make yourself aware of your own prejudice. 結構分析:句子的框架是if…you have strong convictions on…,there are ways in which you can…。if引導條件狀語從句。like most of mankind是插入語。主句中包含一個由介詞in+which引導的定語從句,修飾ways.conviction原意為深信,信念,在這個句中應譯為一味地迷信…。 參考譯文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迷信諸如此類的事情,那麼可以使你意識到自己偏見的辦法是不少的。 經典例題255 every time you try to answer a question that asks why,you engage in the process of causal analysis—you attempt to determine a cause or series of causes for a particular effect. 結構分析:句子的框架是every time you try to answer…,you engage in the process…—you attempt to determine…。every time引導時間狀語從句,意為每當。是一個名詞化的連接詞。這個從句中包含一個由that引導的定語從句。破折號引導的句子作主句的同位語。engage in意為參與,參加。 參考譯文每當你試圖回答一個問及為什麼的問題時,你就是在進行因果分析了。也就是說,你正努力尋找決定某個結果的某個原因或一系列原因。 經典例題256 while not every scientific fact is a numerical one,nor every scientific theory a predictor of numerical magnitudes,so many are that we cannot conceive of modern science without the process of measurement. 結構分析:句子的框架是while not every scientific fact is…,nor every scientific theory…,so many are that we cannot conceive of modern science…。while在此句中引導讓步狀語從句。主句是so many are…。are後省略了表語numerical.that引導結果狀語從句,與前文的so相呼應。在while引導的從句中,not與nor引起並列成分,譯為不是…,也不是…。magnitudes意為廣大,重要。 參考譯文盡管不是每門科學事實都是用數字來表示的,也不是每一條科學理都是數字大小的預測器,但是用數字表示的是如此之多,以致如果沒有計量我們就不可能設想有現代科學。 經典例題257 where it is dry so much of the time that few plants can live,the destructive waters have their own way when the occasional rains come. 結構分析:句子的框架是where it is dry…,the destructive waters have…。where it is dry…是地點狀語從句。it是無人稱代詞,表示自然現象。在這個從句中包含了一個由that引導的結果狀語從句,與so相呼應。主句中包含一個由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the destructive waters不能直譯為具有破壞性的水,而應與謂語結合轉譯成雨水泛濫,造成災害。 參考譯文在長期乾旱以致植物稀少的地方,偶爾降雨便會泛濫,造成災害。 經典例題258 whatever its underlying reasons,there is no doubt that much of the pollution caused could be controlled if only companies,indivials and governments would make more efforts. 結構分析:句子的框架是whatever its underlying reasons,there is no doubt that…if only companies,…。whatever引導讓步狀語從句,謂語may be省略。句子主語為reasons,whatever是may be的表語。its指代pollution『s.主句中that引導的是doubt的同位語從句。過去分詞caused作pollution的定語。在同位語從句中包含了由if only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整個同位語從句用虛擬語氣,表示這種可能性很小。 參考譯文不論污染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毫無疑問,只要各大公司、個人和各級政府都能作出較大的努力,所造成的大部分污染是可以加以控制的。 經典例題259 now,commercial farmer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pecialized so that almost everything consumed on most farms is now bought from outside sources rather than home_grown. 結構分析:句子的框架是…commercial farmers have become…specialized,so that everything consumed…is bought…rather than…。so that引導結果狀語從句。過去分詞短語consumed on most farms作定語修飾everything.rather than譯為而不是,表示比較。 參考譯文現在,商業社會的農民已越來越專業化,因而在大部分農場消費的幾乎所有東西現在都是從外面采購的,而不是農場自己生產的。 經典例題260 if developing countries feel that instrialized countries are trying to divert attention from their problems by focusing on the problems of poorer countries,then we risk wrestling endlessly over these issues rather than solving our common problems. 結構分析:句子的框架是if developing countries feel that…,then we risk wrestling endlessly over…。if引導條件狀語從句。而在此從句中又套了一個由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介詞短語by focusing on…作狀語。對於這樣長的條件句,應採用分譯法。we指代前文的developing countries.wrestle不能直譯為搏鬥,應轉譯為爭論。 參考譯文工業化國家正試圖通過強調貧困國家的問題來轉移人們對他們的問題的注意力;如果發展中國家意識到這一點,那我們就會冒險把這些問題無休止地爭論下去,而沒有解決我們共同的問題。 經典例題261 as the electronic cash is downloaded,the customers『bank accounts are debited,just as they would be after an atm withdrawal. 結構分析:句子的框架是as the electronic cash is…,the customers『bank accounts are…,just as they would be…。第一個as引導時間狀語從句,而後一個as引導方式狀語從句。debit譯為記入賬戶借方。atm譯為自動取款機。 參考譯文在電子現金下載後,客戶的銀行存款就記入賬戶的借方,就像在自動取款機取款後那樣。 經典例題262 since most tvaction_adventuredramas occurs in urban settings,the fear they inspire may contribute to the current flight of the middle class from our cities. 結構分析:句子的框架是since most tvaction_adventuredramas occurs…,the fear…may contribute to…。since引導原因狀語從句。they inspire修飾主句的主語the fear作定語,省略了關系代詞that.contribute to在此句中應譯為促使,造成。dramas在文中不表示戲劇,而譯為節目,影片。 參考譯文由於電視播放的大多數動作片、冒險片以城市為背景,由此引起的恐懼感正促使中產階級逃離城市。 經典例題263 although at first sight the legislation appears to obstruct what might otherwise be a simple process,it actually exists to facilitate the purchase,while protecting the creditors(so far as company law is concerned.) 結構分析:句子的框架是although…the legislation appears to obstruct…,it actually exists to…,while protecting the creditors…。although引導讓步狀語從句,在這個從句中又套有由what引導的名詞從句作obstruct的賓語。主句是it actually exists to…。在主句中while引導的短語作狀語,在這個狀語短語中又有一個as far as引導的狀語從句。otherwise譯為在其他方面。facilitate意為使…便利。 參考譯文雖然乍一看,這個法律似乎妨礙本來可能很簡單的程序,但實際上這個法律的存在卻使購買變得便利,同時(就公司法而言)也保護債權人。 經典例題264 while there can be no question of considering ecation in isolation from science,technology,culture and information,as a social practice that may involve all the members of society in one way or another,ecation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結構分析:句子的框架是while there can be no question of considering ecation…as a social practice…,ecation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while引導讓步狀語從句。主句是ecation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在while引導的這個從句中,considering ecation與as a social practice被介詞短語in isolation from science,technology,culture and information分離。關系代詞that引導定語從句修飾social practice.social practice在本句中譯為社會實踐。 參考譯文毫無疑問,我們可以脫離科學、技術、文化和信息,把教育作為以某種方式涉及社會全體成員的一種社會實踐來加以考查,但教育畢竟還有自己的特點。
『陸』 關於英漢翻譯的論文
英語和漢語是兩種高度發展的語言,對比其異同,對於英語翻譯教學是很重要的。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英漢翻譯的論文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英漢語言的異同及其翻譯策略
在英漢翻譯中,兩種語言在詞彙方面的不同主要體現在詞的意義,詞的順序和詞的搭配能力三個方面;從句法方面來說,英語和漢語在句子結構,句子順序和其他一些表達方式上則有各自的特點。下面筆者就從詞彙現象和句法現象兩方面來探討英漢的對應程度如何,以及根據這些對比,在進行翻譯實踐時,應該運用哪些翻譯技巧。
1、英漢語言的對比
1.1英漢詞彙現象的對比
首先,從詞的意義方面來看。詞彙作為語言的三要素之一,相比於語音和語法,它的變化最快。隨著社會和科學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在語言中一方面增加了新詞,一方面舊詞增添了新的意義。人類發明輪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語“sail”一詞原意為“帆”,短語“setsail”,就有張帆起航之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帆船逐漸被用煤,柴油,甚至是用核動力的輪船所代替。自從潛艇出現後,“sail”這個詞又增添了“潛艇指揮塔”的新含義。這就是詞義的發展變化,我們在對比英漢語言時,應該明確它們的對應情況是隨著時間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變化著的。英語詞彙在漢語里的對應程度,大致可以歸納為四種情況。第一,完全對應。英語中的詞所表達的意義,可以在漢語里找到完全對應的詞來表達。如“computationallinguistics”(計算語言學),“TheU.S.StateDepartment”(美國國務院)。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譯名的專用名詞,術語和生活中常見事物名稱等。第二,部分對應。英語中有些詞和漢語中的詞彙在詞義上只能部分對應,體現在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如“morning”(上午,早晨),“gun”(槍,炮),一個英語單詞相對應有較多的漢語意義.第三,無對應。
英語中有些詞或漢語里有些詞在對方語言里找不到對應的詞來表達。這主要是指一些新詞以及反映社會特殊風俗和事物的詞。如英語單詞“beddo”(指的是一種多用途的床),“plumber”(美國調查政府雇員泄密的特工),“brunch”(為了休閑和放鬆,通常周日才吃的早午餐);漢語里如“八仙桌”,“太師椅”等在英語中都無法找到對應的詞。最後,英語中很多詞都是一詞多義,分別與漢語中幾個詞對應。對於這些多義詞的具體意義,要聯繫上下文來確定。比如“time”一詞,在“havenotimetodosomething”中,它的意思是時間;在“Thetimesaredifferent.”中,意思為時代;在“Imetherseveraltimes.”一句中,它指的是次數。可見一個單詞可能會有很多詞義,意思隨著不同的使用場合而不同。
其次,從詞的搭配能力方面看。英語和漢語在詞的搭配能力上有差異,一個英語單詞往往可以搭配很多其他的單詞,來表達不同的漢語意思。以單詞“cut”為例,可以用於以下短語之中,如cutcake{切蛋糕},cutwheat(割麥子),cutfingernails(剪指甲)。由此可見,cut的搭配能力很強,可以用於“cake,wheat,fingernails”,而漢語就需要分別用“切,割,剪”來搭配.在翻譯時,要注意英漢語在搭配能力上的差異,譯文選詞要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如“.”一句中,wear分別搭配了兩個名詞“sunglasses”,和“dress”,應譯為“戴太陽鏡”和“穿連衣裙”.
最後,從詞的順序方面看。英漢句子中主要成分如主語,謂語動詞,賓語的詞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定語的位置和狀語的順序在英漢語中則有同有異,變化多樣。例如,漢語句子“他們在教室里唱歌”,翻譯成英語是“Theyaresingingintheclassroom.”,漢語中狀語“在教室”是放在謂語動詞的前面,而英語中狀語“intheclassroom”,放在了謂語動詞的後面。又如英語中時間或地點狀語之間的排列順序是從小到大,而漢語的順序是從大到小。如“Shewasbornat8a.m.onthefirstofOctober,1990.”,譯為“她出生於1990年10月1日上午8點。”另外,定語的位置在英語和漢語中也有差異,英語單詞作定語時通常放在它所修飾的詞的前面,但有時也後置,如“aninterestingstory”中,定語“interesting”是放在被修飾詞“story”的前面;而“somethinginteresting”,當中定語“interesting”放在被修飾的詞的後面。然而漢語的定語一般前置。
1.2英漢句法現象的對比
在翻譯中,英漢句子結構有時不需要轉換,有時則要根據情況進行轉換,這要求我們正確處理好形式和內容的關系。英漢句法現象上的差異,主要就體現在句子結構和句子順序兩個方面。
句子結構的轉換分以下幾種情況,將英語簡單句轉換為漢語復合句,將英語復合句轉換為漢語簡單句,英語倒裝句轉換為漢語正裝句,英語被動結構轉換為漢語主動結構等。如“Shedoesn'tknowwhatlifemeanstoher.”這句話在譯為中文時,可將英語中的主從復合句轉換為漢語的簡單句,譯為“她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在英語中,為了突出重點和上下文語氣的需要,常常用倒裝結構,而漢語一般不倒裝,此時應將英語倒裝句譯為漢語正裝句。
另外,英漢的句子順序,這里指的是主句,從句的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它們的先後位置也不完全一樣。
現以英漢復合句中的時間順序為例。英語主從復合句中,表時間的從句既可以放在主句之後,也可以放在主句之前,位置很靈活。而漢語則會按照比較嚴格的時間先後順序,將先發生的事陳述,之後陳述後面發生的事。如“AfterIhadmydinner,IwatchedTV.”英語句中,不論動作發生的先後順序,主從句位置可以互換。若將此句翻譯為漢語句子,則應先說先發生的事:
“吃完晚飯後,我看電視”.表示因果的英語復合句也是一樣,因果順序較為靈活,而漢語的習慣表達是因在前,果在後。
2、英漢翻譯技巧
通過以上對英漢兩種語言的詞彙和句法現象的對比,可以看出兩種語言各有特點,在翻譯時根據這些特點,可以運用一些翻譯方法和技巧來表達語言形式的思想內容。英漢翻譯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如詞義的選擇,引申,詞類轉譯,增詞法,省略法,正反表達法,分句合句法,各種從句的譯法,習語,擬聲詞的譯法等。現根據上文提到的英漢差異,從分析語言的特點入手,著重選擇幾種翻譯技巧加以說明。
2.1詞義的選擇
英漢兩種語言都有一詞多義,一詞多類的現象,同一個詞往往有幾個不同的詞義,屬於幾個不同的詞類。在英漢翻譯的過程中就要根據英漢詞彙的對應情況,選擇和確定關鍵詞的意義,有時還需要對詞進行引申和選擇其褒貶意義。選擇詞義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其一,根據詞在句中的詞類和聯繫上下文,看詞在句中的搭配關系。如在“Likechargesrepel,unlikechargesat-tract.”一句中,根據分析詞類,判斷出“like”是形容詞,漢語意思是“相同的”,全句翻譯為“同性電荷相排斥,相異電荷相吸引”.
“like”除了作形容詞外,還可以作動詞和介詞。如“Tomlikestoplayfootball.”中,“like”作動詞“喜歡”講.“.”中,like作介詞“像”講.從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要選擇正確的詞義,可以根據該詞在句中的詞類來確定。另一方面,英語中同一個詞,同一詞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往往也有不同的含義,必須結合上下文再根據詞的搭配來確定某個詞在特定場合中的意義。如以下幾句話中的“serve”一詞,都作動詞,但根據上下文,可以確定它的詞義是不同的。“HehasservedforMs.Daisyfortwentyyears.”中譯為“任職”;在“.”中譯為“服役”;在“Itisyourturntoserve.”中,譯為“發球”.
英語中,常用一個表具體形象的詞來表示一種概念或一種屬性,而漢語常用抽象的概念。在翻譯時,要注意到英漢在表達習慣上的差異,不能逐詞死譯,應根據上下文和邏輯關系將該詞的意義作進一步的引申.如,“Everylifehasitsrosesandthorns”中的“rose”(玫瑰)和“thorn”(刺)這兩個具體形象不能直譯,而要引申為“甜”和“苦”.整句話譯為“每個人生都有自己的苦與甜”.又如,“.”此句中的“rainyday”不能譯為“下雨天”,而是一個抽象概念,指急需用錢之時。
2.2轉譯法
在英漢翻譯中,由於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就不能“一個蘿卜一個坑”來死搬硬套,有些詞在翻譯時需要轉換詞類,這樣才能使譯文流暢自然。詞類的轉譯法就是指將原文的詞類轉譯為其他的詞類,如英語名詞轉譯為漢語動詞,例句“Mysis-terisgoodatswimming..”中的“teacher”是名詞“教師”,在翻譯時可轉譯為動詞“教”,本句譯為“我想她會教得比我好”,如果譯為“我想她會是比我好的教師”就顯得死板生硬。形容詞有時也可以轉譯為名詞。英語中有些形容詞加定冠詞可以表示一類人,漢譯時就要把形容詞譯為名詞。如“”中的形容詞“thesickandthewounded”要譯為名詞“病人和傷員”.英語中還有一些形容詞表感覺,情緒,如“angry,confident,afraid,aware,concerned,ashamed,thankful”等,這類形容詞放在系動詞後作表語用時,往往可以轉譯為漢語動詞。
如“Heisawareofhismistakes.”此句中形容詞aware應譯為動詞“知道”.英語和漢語比較起來,漢語中動詞用得比較多。根據這一特點,英語中很多詞類,尤其是名詞,形容詞,副詞在漢譯時往往可以轉譯成動詞。
2.3增詞法
英漢兩種語言,由於表達方式不盡相同,翻譯時,除了轉換詞類外,還可在詞量上作增減。增詞法就是根據意義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詞使譯文更加忠實於原文的思想內容。為了使句子更加通順流暢,在翻譯時可以增加動詞,形容詞,副詞,名詞等。如“.”如果直譯為“在宴會和音樂會後,他回家了。”,意思似乎不夠明確,但如果在名詞前加上動詞,譯為“在參加完宴會和出席了音樂會之後”,這樣就形成了兩個動賓片語,句子就更通順了。又如“Thecrowdsmeltedaway,”(人群漸漸散開了)。本句中,在動詞前增加了副詞“漸漸地”,使譯文的表達更加確切。再如“Youshouldwashbeforemeal.”(你應該飯前洗手)。該句的賓語“手”其實是隱含在動詞“wash”之後的,所以在翻譯時要把賓語表達出來,在這里增加了名詞。另外,英語中的數詞往往能直接與可數名詞連用,而漢語往往要藉助量詞來表達其形狀,特徵。如,abike一(輛)自行車,abaddream一(場)惡夢,aredsun一(輪)紅日.
以上幾個例子中,在漢譯時都增加了量詞,這樣才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2.4省略法
前面提到的增詞法是指增加一些詞來使譯文更通順,省略法則是指原文有些詞不需要譯出來,刪除一些可有可無,有之反而累贅或違背譯文語言習慣的詞。但省略並不是摒棄原文的思想內容,而是譯文中雖無其詞但明其意。現從語法角度和修辭角度分別舉例加以探討。第一,從語法角度看,可以省略代詞,it,連接詞,冠詞,前置詞等。根據漢語的習慣,前一句話已經出現主語,而後一句若是相同主語,則不需要重復使用。然而英語通常每句話都有主語,在翻譯時應考慮到英漢在表達上的差異。如“Hewasthinandhelookedmiserable.”(他很消瘦,看上去很可憐),第二句話中的主語在翻譯時已省略掉。英語中的物主代詞在漢譯時往往也可以省略。如“.”中的物主代詞“his”不需要譯出來,該句譯為“他聳聳肩,搖了搖頭”.在英語中,it也是一種代詞,它常常作非人稱用,此時,往往省略不譯。如Sheglancedathiswatch;itwas7.(她一看錶,是七點了)。另外,漢語詞語之間的連接詞不多,其邏輯聯系常常是暗含的,英語則不然,連接詞用得比較多,因此,英漢翻譯時不需要把連接詞譯出來。第二,從修辭角度看,英語句子有些短語反復出現,英譯漢時可作適當省略。“Appli-.”譯為“應聘者有工作經驗的優先錄取。”如果不作省略,譯成“應聘者有工作經驗的比沒有工作經驗的優先錄取”就顯得羅嗦。
英漢翻譯還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如重復法,正反表達法,反正表達法,分句合句法等,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英語和漢語是兩種高度發展的語言,對比其異同,對於英語翻譯教學是很重要的。本文對比研究了英語漢語在語言文字上最普遍最典型的特點和差異,提出幾種適當的翻譯方法和技巧供教師在翻譯課教學時參考。當然,各種翻譯方法和技巧在翻譯時應根據原文的具體思想內容加以靈活運用,不應生搬硬套。總之,翻譯是一種語言的創造性活動,經過實踐積累總結的翻譯理論和技巧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們可以用來指導和啟發翻譯實踐,而翻譯實踐也是檢驗翻譯理論是否正確的標准。作為英語教師,在進行翻譯課的教學時,應注意到翻譯理論和實踐的辯證關系,做到既重視翻譯實踐,也不忽視必要的翻譯理論。
參考文獻:
[1]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2]陳國強。現代英語詞彙學[J].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3]方夢之。英語漢譯實踐與技巧[J].天津翻譯出版公司,1994.
[4]范仲英。實用翻譯教程[J].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英漢翻譯中的“忠實”
摘要:隨著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速,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英文寫作的重要性。但是由於中英文背景的巨大差異,思維方式的不同以及寫作角度、方法、用詞等的不同使得我們在英語寫作中出現了很多錯誤。很多的實例證明,英語的學習言語錯誤與漢語干擾有直接的關系,即負遷移,也就是漢語之間的差異對外語學習造成的干擾以及與所學外語的某些特點、某些規則造成的干擾有關。
關鍵詞:英漢翻譯 表達方式 忠實 1 英文對同一事物的表達方式的不同造成的錯誤
1.1 詞性錯誤
很多同學在英文寫作時只注意所選詞的詞義,而忽視了該詞的詞性,造成用詞錯誤的發生。
(1)My friend doesn’t afraid of dogs.
(2)His father adviced him not to fight with anybody.
例句1)把形容詞誤用為動詞,而例句2)把名詞誤用為動詞。這是由於基礎不牢,對一些常用詞不認真考證,導致用詞的錯誤。
1.2 詞形錯誤
在英文寫作中經常會出現遺漏第三人稱單數現在時形態,還有關於名詞單、復數的錯誤,這是因為在漢語中,漢語的名詞一般不分單、復數,也無可數、不可數之分,主謂間也不存在數的關系,謂語沒有第三人稱單數的問題,由於中英文用詞這明顯的區別,在英文寫作時會寫出這樣的句子:
(1)There are many sheeps on the grassland.
(2)She look after 3 children.
例句(1)中,sheep被當作可數名詞,其實它不可數名詞。例句2)中,look應為第三人稱單數looks。
1.3 虛詞錯誤
英語虛詞包括冠詞、介詞和連詞,冠詞和介詞在漢語中根本就不存在,用錯的幾率很頻繁,而唯一在漢語中可以對上號兒的連詞顯然起到了很是深遠的負遷移的作用:
(1)He arrived Beijing yesterday.
(2)I bought the dictionary in 1980s.
(3)Although it is raining, but I go to school all the same.
在例句1)中,arrive是不及物動詞,其後一定要用前置詞in或at,所以arrive後應加in。例句2)中,英語中“…年代”前必須用定冠詞,所以應改為“in the 1980s”。例句3)中,由於受到漢語“雖然…但是…”結構的影響而出錯,所不同的是在英語中although…but只能用一個。
1.4 語境不同所選詞也應不同,這是又一個易出錯的地方
語境不同,用詞也應不同,語境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約著用詞,因此在寫作時必須要選用適合上下問的詞語來選詞,如不注意語境對選詞的影響,就可能因用詞不當而寫出前後矛盾、不合邏輯的句子。
May I open the gate?The are in the room is too close.
此句從上下文看,說話者gate指的是房門,應該用door才合理,而gate指的是“院落的大門”,不符合上下文的表達。
2 翻譯界在翻譯的標准問題上很難達成共識,但有兩條標準是大家所公認的忠實、通暢
所謂“忠實”,首先是指譯文必須准確如實的傳達原文的內容,對原文的意思既不能隨意歪曲,也不能任意增減。內容除了指原文中所敘述的事實,說明的道理,描寫的景物以外,也包括作者在敘述、說明和描寫過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觀點、立場和感情。“忠實”還指對原文風格的如實傳達。譯者者不能隨意改動原作的風格面貌,如原作是口語體,就不能譯做書面體;原作是粗俗的文體,就不能譯成高雅的格調,也就是說,譯者不能用自己的風格去代替原文的風格。
2.1 有些譯者過分拘泥於原文的字面形式,譯文晦澀難懂,不知所雲
漢英翻譯中,“忠實原著”一向是第一要求,是多少年來翻譯理論和實踐一直圍繞的中心。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呼籲想要告訴大家對翻譯的僅僅“忠實”已經滿足翻譯要求。《外國語》1998年第3期所載《從夢想到現實:對翻譯學科的東張西望》一文可以作為一個典型的例子。文中引勒菲弗爾語曰:“忠實只不過是多種翻譯策略里頭的一種,是某種意識形態和某種文學觀結合之下才導致的產物。把它捧為唯一一種可能的、甚至唯―一種可容許的策略,是不切實際的、徒勞無益的。”文章作者據此及其他一些類似論點得出結論:“忠於原文不是理所當然的、唯一的標准,世界上沒有永恆不變的、絕對正確的標准。”
2.2 譯者可否選擇百分之三十、五十、七十的忠實
翻譯的出現是出於文化交流的需要。在這一點上,完全可以把它比之於向國人介紹西洋繪畫、西洋音樂,或者相反,把中國畫或者中國的民族音樂介紹到國外去。無論這種介紹活動的其他目的怎樣,在一個首要的、根本的目標上它們是一致的:向文化的接受者呈現原作的本來面貌。在這個起點上要求的是絕對忠實,我們並沒有“百分之三十、五十、七十”的選擇。
這時“忠實”就意味著一個客觀存在的對象完完全全、不多不少的再現。但是我們無法把翻譯與介紹繪畫、音樂的類比堅持到底,其根本原因在於,兩者所使用的媒介不同。錢鍾書先生早就指出,“我們該辨清,假使繪畫的媒介(medium)是顏色線段,音樂的媒介是音調,那末詩文的媒介不就是文字,是文字和文字的意義;假使我們把文字本身作為文學的媒介,不顧思想意義,那末一首詩從字形上看來。只是不知所雲的墨跡,從字音上聽來,只是不成腔調的聲浪。”
到這時“忠實”就成了一個非常主觀的概念,缺乏客觀性就缺乏可操作性。
但是,翻譯的“忠實”標准並不是如此就能被輕易否定的。在實踐中,人們可能犧牲一部分“忠實”,但這往往是為了保證更大部分的“忠實”能夠實現,仍然是為了最大限度的“忠實”。事實上,―旦放棄對於忠實的主觀追求,譯者就沒有理由停止在“百分之三十”,而會走向百分之十、百分之五甚至更少。對忠實的追求是維持原文與譯文之間聯系的紐帶,這根紐帶一旦被切斷,也就無從被稱之為譯文,翻譯也就隨之不復存在。
3 結語
在翻譯中,“忠實”固然重要,但只有忠實是遠遠不夠的。翻譯不是一字不落的復制,也不是不顧原著的表達肆意加上譯者的思想隨意篡改,翻譯不僅要重現原文中所敘述的事實、所描述的景物更重要的還要重現作者在敘述、說明和描寫過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觀點、立場和感情及風格。
『柒』 求英文翻譯技巧論文。
《翻譯技巧》 第一部分 翻譯的性質與職業要求 教學目的:使學生很好地了解翻譯的性質和作為譯者的職業要求。 教學要點:翻譯的定義、翻譯的原則、翻譯的過程、譯者的職業要求 教學難點:學生缺乏翻譯實際工作經驗和對語言學、文學等翻譯相關學科的知識,使得他們難於真正理解翻譯的性質。 教學方法:項目驅動的任務型教學、合作學習教學 教學設備:網路多媒體課室 教學情境:參觀翻譯公司 時間分配: 第1-2節:翻譯的定義 翻譯的原則 翻譯的過程 關於翻譯的一些重要概念 第3-4節:參觀翻譯公司 譯者的職業要求 翻譯服務譯文質量要求 翻譯服務規范 翻譯工作者操守准則與職業規范 翻譯的定義 「翻譯」(translation)可以有多種理解:Translating(翻譯活動)/ translation(譯文)/interpreting(口譯活動)/interpretation(口譯), translation studies(翻譯研究), translatology(翻譯學)。本課程所說的指的是翻譯實踐活動(Translating),是一種跨越時空的語言活動,而不是指翻譯產品。 a. He is doing translation.(活動) b. He is doing a translation. (翻譯產品) c. He is good at translation. (技能) d. He is reading Shakespeare in translation. (譯文) e. The translation of theories into practice. (轉化) 我們可以輕松地從詞典中查找到翻譯的定義,一般來說,會說成是「將一門語言轉化為另一門語言」,但這種定義太簡單、太籠統。關於翻譯人們有著不同的定義。如: 翻譯是科學。 翻譯是藝術。 翻譯是技能、技藝。 翻譯是跨文化交際。 翻譯是「把一種語言已經表達出來的東西用另一種語言准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范存忠:「漫談翻譯」《翻譯理論與技巧》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p.80) 翻譯是「從語義到文體在譯入語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原語的信息(奈達,引自譚載喜:《奈達論翻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p.10) 翻譯是運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准確而完整的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6:1) 所有以上的表述都是從某個角度對翻譯進行的定義,可借鑒來讓我們更全面地了解翻譯的性質。 翻譯工作作為一種腦力勞動,其目的是將文學、科學方面的材料從一種語言譯成另一種語言,從事這一工作的人承擔著由該工作性質產生的特殊義務。(Translation,being an intellectual activity, the object of which is the transfer of literary,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exts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imposes on those who practice it specific obligations inherent in its very nature..) 國際翻譯工作者聯合會翻譯工作者憲章 (THE TRANSLATOR'S CHARTER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ranslators) 翻譯可以分為: 1、語內翻譯:如:從古漢語已成現代漢語。 2、語際翻譯:如:從英語譯成漢語。 3、符際翻譯:如:從體態語譯成口語。 翻譯的主體:譯者 翻譯的對象:科技文化信息 翻譯的目的:交流 翻譯的過程 翻譯是一種語言活動,它包括理解和表達兩個方面。理解是指對原文文本進行分析和徹底了解原文的意義,表達指以目的語再現在原文中理解的內容。翻譯過程包括語言轉化和文化交際,其復雜性和困難性難以一言蔽之。 表1 源語(語言和文化) 目的語 (語言和文化) (表層結構) (表層結構) 深層結構 分析/解碼 轉化 重構 /編碼 翻譯中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 表2 原文作者 原作 譯作讀者 讀者(譯者) 譯作 1) 句式分析 2) 語義分析 3) 語用分析 4) 語用合成 5) 語義合成 6) 句式合成 死扣原文的詞彙、短語或語法結構進行詞詞對應的翻譯永遠難以行得通。譯者必須以科學的方式徹底理解和准確表達。意即說,譯者在著手翻譯時,首先必須理解原文的內容和風格,然後才能通過靈活使用相應的規律和適當的方法,創造性地再現原文的真實,以使譯文既具有可讀性又具有忠實性。 a. * How are you? 怎麼是你? b. * How old are you? 怎麼老是你? c. *He stood up from the chair. 他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他站了起來。) 翻譯的原則 1. 信、達、雅(嚴復)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Yan fu) 1898 年,嚴復在《天演論·譯例言》中,明確提出「信、達、雅」乃「譯事楷模」,並詳加申說道:「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尤不譯也。……」 2. 信Faithfulness; ---to be faithful to the content of the original信於原文內容 達Expressiveness; ---to be as expressive as the original達與原文形式 切Closeness --- to be as close to the original style as possible.切合於原文的文體風格 (劉重德Liu Zhongde) 3. 1935 年,魯迅在《「題未定」草》( 1984 : 246 )里,也提出了自己對於翻譯原則的結論性觀點:「凡是翻譯,必須兼顧著兩面,一當然為求其解,一則保存著原作的豐姿。」 4. 語際的意義轉換不能是任意的,它必須遵循一定的規范,才能使翻譯成為有意義的社會行為。翻譯的標准,就是語際意義轉換的規范性制約條件。劉宓慶:1990《現代翻譯理論》 5. 泰勒三原則(Alexander Fraser Tytler) 1791 年,第一本用英語撰寫的系統研究翻譯過程的著作《論翻譯的原則》問世,作者泰特勒在書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譯三原則: ①譯文應完全復寫出原作的思想。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②譯文的風格和筆調應與原文的性質相同。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③譯文應和原作同樣的流暢。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6. 國際翻譯工作者聯合會翻譯工作者憲章(THE TRANSLATOR'S CHARTER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ranslators) 任何譯文都應忠實於原意,准確表達原文的思想和形式,遵守這種忠實的原則是翻譯工作者法律上與道德上的義務。Every translation shall be faithful and render exactly the idea and form of the original - this fidelity constituting both a moral and legal obligation for the translator. 然而,正確的譯文不應同逐字翻譯混為一談,因為翻譯的忠實並不排除文字上的必要改變,以便使人能夠用另一種語言在另一個國家體會到原作的形式、氣氛及其內在含意。A faithful translation, however,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a literal translation, the fidelity of a translation not excluding an adaptation to make the form, the atmosphere and deeper meaning of the work felt in another language and country. 作為職業的翻譯 翻譯的重要性(Importance of translation:): 翻譯工作在當代世界被看作是一種經常、普遍和必不可少的活動形式;翻譯工作能夠使各國人民進行精神與物質上的交流,豐富各國人民的生活,促進人們之間的了解。(Translation has established itself as a permanent, universal and necessary activity in the world of today; that by making intellectual and material exchanges possible among nations it enriches their life and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mongst men.) 翻譯作為一種職業(Translation as a profession): 盡管從事翻譯工作的環境各有不同,但當前必須把翻譯工作看作是一種固定、獨立的職業。(In spite of the various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it is practised translation must now be recognized as a distinct and autonomous profession.)
『捌』 英語翻譯論文寫作方法
英語翻譯論文寫作方法
隨著翻譯學科的發展,翻譯研究在橫向的廣度與縱向的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怎樣寫英語翻譯論文呢?
1、選題及資料查閱
對任何一項學術研究活動來講,選擇合適的課題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對研究成果具有決定性意義。在攻讀博士研究生期間,筆者以翻譯研究為主要研修方向,經過廣泛閱讀該領域的學術期刊論文和專著,較為熟悉國內外翻譯研究的現狀。加之入學伊始便在導師指引下從事中國典籍翻譯研究,隨著大量閱讀和學習有關典籍英譯及其研究的著述,自己對該領域尤其儒家經典《論語》的英譯現象產生了興趣,並逐漸進行較為深入的了解。
一般情況下,資料查閱在選題之前就已展開,因為資料是確定論文選題的重要依據,但其後的文獻查閱工作更具重要意義。圍繞《論語》英譯這一現象,自己開始進一步的資料搜集和研讀。初步調查和梳理發現,儒經《論語》的外譯,始於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完成於1594年(一說1593年)的拉丁文譯本(馬祖毅、任榮珍,2003:34),至今已逾四百年。而第一個《論語》英語全譯本為柯大衛(David Collie)所譯,作為《四書》(The Chinese Classical Work Commonly Called the Four Books)的一部分於1828年在馬六甲出版,距今也近乎兩個世紀。近年來,國內學者對《論語》英譯本的關注和研究越來越多,除了較為集中於理雅各、翟林奈、韋利等所譯的早期經典譯本,也開始著手龐德、劉殿爵、安樂哲和羅思文(合譯)等現當代譯本的探討。從手頭掌握的資料來看,海外《論語》英語全譯本已超過三十個。調查還發現,作為早期主要海外英語全譯本之一,20世紀初就已出現的Leonard A. Lyall的《論語》英譯本迄今鮮有研究,比如利用“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未能搜尋到專門研討該英譯本的文章翻譯學的論文寫作技巧翻譯學的論文寫作技巧。由於材料新本身是學術創新的重要表現之一,因此有理由初步將該譯本作為自己撰寫一篇翻譯研究論文的研究對象。
通過對更多資料爬梳剔抉,筆者掌握了譯者Leonard A. Lyall及其《論語》英語本的基本情況。譬如,Leonard Arthur Lyall中文名叫賴發洛,是英國漢學家。1886 年以海關洋員的身份來華,在華40餘年。賴發洛《論語》英譯本書名為The Sayings of Confucius, 由位於倫敦的朗曼斯·格林公司(Longmans, Green and Co. Ltd.)在1909年9月初版刊行,並先後於1925年10月和1935年9月印行第2版和第3版。這里所採用的研究對象是第3版,全書不足130頁(其中正文共計102頁),是篇幅較為簡短的《論語》英語全譯本之一除了英譯《論語》之外,他還分別翻譯《中庸》(1927)和《孟子》(1932)兩書並數次再版。1934年,他編著的現代世界叢書《中國》在倫敦出版,向西方介紹中國。然而,由於有關賴發洛《論語》英譯本專門研究的學術論文迄今付諸闕如,因此決定將對該譯本的文本細讀作為自己進一步研究的基礎,希望有所發現,或許為當下中華典籍外譯及其相關研究提供些微借鑒和思考。
2、提綱構建
在研讀賴發洛《論語》英譯本過程中,筆者發現譯者所貫徹始終的翻譯基本策略和具體翻譯操作方法與其對漢語特點的認識、翻譯理念的追求等息息相關,而這些又充分體現在該譯本的“前言”(Preface)和“導語”(Introction)中。例如,第3版“前言”(1935)僅一句話,告訴讀者再次修訂譯文旨在使其“更接近於漢語原文”(bring it nearer to the Chinese)(Lyall,1935:vi)。值得一提的是,第2版“前言”(1925)不僅強調該版譯文“比初版更加接近字詞對應”(more nearly word for word than it
was in the first),而且指出漢語原文的兩個特點:難懂(hard to understand)和多義(more than one interpretation),並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總是易讀的譯文絕非“真實翻譯”(true translation)(同上:v)。而篇幅稍長的“導語”寫於1909年,一定意義上亦可看作初版的“前言”。這部分內容十分豐富,既包括孔子生平、《論語》的形成過程以及時代背景和社會狀況,又有春秋之前中國古代史簡介,並談到道家、墨家等思想。這些很大程度上也表明譯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廣泛認知和深入了解。
經過細讀賴氏《論語》英譯本發現,為了使譯文與原文“更加接近字詞對應”,譯者尤其注重原文的遣詞造句和形式結構,比如原文較為突出的數字小句的行文特點,譯文往往採用類似排比的洗練短語、清晰而果斷的語勢,使原文的字詞概念和句式語序盡可能在譯文中再現翻譯學的論文寫作技巧概而言之,賴發洛通過運用多種具體翻譯操作方法,貫徹以“字詞對應”為基礎的、傾向直譯的翻譯策略,較為有效地踐行了以質直求真為特色的“真實翻譯”思想。賴氏追求的“真實翻譯”盡管不同於幾乎同時出現的、本傑明所倡導的旨在再現“純語言”(pure language)的“真正翻譯”(real translation)思想,但兩者又似乎至少在一點上是相似的:因為後者為了實現譯文的透明性,也強調直譯原文(literal rendering)的必要性(Benjamin,2004:21)。
基於以上對賴譯本的研讀和思考,筆者著手構建論文的基本框架,初步擬訂如下一個寫作提綱。論文大致分為五個部分,包括引言、賴發洛及其《論語》英譯本、翻譯基本策略和具體方法、譯本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和結語。其中,翻譯基本策略為傾向直譯且以“字詞對應”為基礎,具體翻譯方法分為為四種,即字詞對應、語序一致,字詞對應、語序變換,字詞調整、語序一致和字詞調整、語序變換;譯本的不足以翻譯目的論為參照分為三類:悖離目的性法則的翻譯失誤、悖離連貫性法則的翻譯失誤和悖離忠實性法則的翻譯失誤,對每類譯誤又根據譯本的具體情況加以細分,便於更好的例證和評析。
3、撰寫與修改
論文撰寫是整個論文工作的最重要階段,也是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最多的階段。論文初稿的撰寫主要是基於以上擬訂的提綱,雖然在寫作過程中也碰到一些困難,但通過適當運用學習有關專業課程所掌握的知識,最終得到有效的解決。譬如,細讀賴發洛《論語》英譯本時,筆者做了大量的筆記,眾多的例子和不同的想法著實令人難以取捨。根據所學專業知識及研究需要,決定圍繞主題和材料價值來加以分類和取捨。此處通過一個具體的做法加以說明。基於四種具體翻譯方法,自己首先為每一種方法挑選出典型的例句(暫不考慮譯文的准確與否),然後抽樣統計各類譯文所佔的大體比例,進而評判譯文的整體風格特點。例如:
1. 字詞對應語序一致: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第一”)
The Master said, Smooth words and fawning looks are seldom found with love.
2. 字詞對應語序變換:
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先進第十一”)
Nor would they follow, said the Master, if told to kill their lord or father.
3. 字詞調整語序一致: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第七”)
The Master’s manner was warm yet dignified. He was stern, but not fierce;humble, yet easy.
4. 字詞調整語序變換:
子曰:“吾不如老農。”(“子路第十三”)
The Master said, An old husbandman knows more than I do.
根據筆者的粗略統計,這四類譯文所佔整個譯文的比例大致為:第一類超過五分之三,第二類比第三類略多,但兩者皆不足五分之一,而第四類最少,遠低於十分之一。這一結果較為有力地支持了筆者對賴譯本的判斷,即譯者貫徹“字詞對應”為基礎的、傾向直譯的翻譯策略,旨在詮釋“真實翻譯”的理念。
再如,囿於極為有限的參考文獻,且線索難覓,自己想到專業課程所學的“滾雪球”文獻檢索法,運用後發現助益很大,效果頗佳。這里僅以查詢譯者Leonard A. Lyall的漢語名字為例加以說明。最初從掌握的資料來看,譯者英文名字叫Leonard A. Lyall,然後通過“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在一篇關於《論語》英譯史的文章中發現其漢語音譯名為萊爾;接下來,通過利用該漢語音譯名及其原名查得一篇論文談及此人曾為海關洋員,進而在《全球化視野:中國海關洋員與中西文化傳播(1854-1950年)》一書中找到其更為常用的中文名:賴發洛,以及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同時,還發現了譯者的另一個中文名:蘭雅。這樣,通過對相關資料庫再次就譯者英文名和三個漢語名字進行逐一搜索,結果更為充分地表明賴發洛《論語》英譯本的研究迄今尚付闕如。
關於修改文章,清梁章鉅說:“百工冶器,必幾經轉換而後器成;我輩作文,亦必幾經刪潤而後文成,其理一也。”(梁章鉅,1973:1000)的確,要想寫好論文,一個人必須在論文修改上下功夫。隨著更多文獻資料的查閱,筆者對論文初稿無論從遣詞造句還是到篇章結構都進行了反復修改,既涉及到文中論點和論據的修正,也包括對所運用理論的調整翻譯學的論文寫作技巧翻譯學的論文寫作技巧。比如,論文初稿第四部分“譯本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有段補充說明賴氏譯本特色的文字,包括“淡化譯語(英語)形合之法,如用‘,’代替‘;’或連接詞以貼近源語(漢語);用詞基本不用縮略形式”等內容。後經反復斟酌,尤其考慮到論文內容和觀點之間的相關性,最後決定將該文字移至第二部分“賴發洛及其《論語》英譯本”,用以說明賴譯本的特色。
關於文中的理論運用,筆者借鑒專業課程所學知識,如理論的'工具性、理論運用和學術價值的關系等,通過比較不同翻譯流派理論的特點,結合論文研究的內容和目的,最終決定選用翻譯目的論來分類評鑒賴譯本,並有效地揭示賴氏譯本追求英語譯文“更接近於漢語原文”、最大限度地實現以理想化“真實翻譯”為標志的翻譯目的。
4、文體和引用之規范
翻譯研究論文屬於學術論文的范疇,既需要體現學術論文的基本性質,又應當符合學術論文的規范要求。其中,符合文體和引用的規范是對一篇合格的學術論文所提出的必然要求。關於學術論文的文體,要求十分豐富,包括從語態到語氣,從術語的運用到避免歧視用語等內容。如關於術語,不僅要意識到使用專業術語的必要性,也要注意語言精煉,盡量少用術語,更要避免歧義。鑒於此,筆者在撰寫尤其修改賴譯本研究論文時都進行了仔細參照和認真檢驗,對那些欠妥如口語化的表達甚至訛誤之處,如對翻譯目的論個別術語的誤用,都逐一加以修正和改善。
引用的規范對撰寫合格的翻譯研究論文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就引用而言,文章切忌斷章取義,並應關注引用的核實及可靠性。為了避免引用的斷章取義,熟悉引用文字的上下文十分關鍵。自己清楚記得老師曾在專業課上要求學生課後做引用查證練習,其中就有查閱“學而優則仕”的上下文。通過查閱,自己發現該語源自《論語》的“子張第十九”篇,上文是“仕而優則學”,並驚奇地發現該語為子夏所說,而非孔子所言。顯然,這樣的查證很有利於對該語的全面理解和准確使用。在修改關於賴譯本研究的論文時,筆者努力查實引文,確保引用的可靠性。比如,為了更好地理解賴發洛所追求的“真實翻譯”的涵義,文中引入了本傑明的“真正翻譯”思想翻譯學的論文寫作技巧
為了查得“真正翻譯”的出處,筆者在不同資料庫中找到許多涉及該思想的論文,但基本上都是給出較為籠統的漢語解讀,甚至還存在抵牾之處。為了更好地把握該思想,自己通過追根溯源,最終找到其原文具體出處,並發現本傑明這一思想與其“純語言”哲學觀密不可分,加深了對該思想的認識和理解。
其實,為了引用的規范,本篇論文也是如此。譬如,上文引用了清朝學者梁章鉅有關作文修改之語,最初找到的出處有二:《退庵論文》和《退庵隨筆》,且沒有出版社、具體頁碼等信息。通過多次搜索和查閱,筆者最終在《退庵隨筆》第十九卷“學文”中查得原文,並通過閱讀下文——有關歐陽修對《晝錦堂記》原稿起首兩句的修改,更好地理解了引文,尤其是修改之於作文的重要性。
;『玖』 英語翻譯論文範文
英語翻譯教學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它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英語使用能力。尤其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當今社會,加強英語翻譯教學不僅關系著大學生的就業前景,更與我國經濟發展密切相連。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英語翻譯論文,供大家參考。
英語翻譯論文 範文 一:中西方 文化 在英語翻譯方面的差異性
一、中西方文化在英語翻譯方面的差異性
(一)地理環境因素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和環境必然造就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物產豐富的農業大國,這就使我國形成了一種典型的農耕文化。中國人注重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統一,故在許多 成語 中都與土地有關,如“土豪劣紳”“、土生土長”和“土崩瓦解”等。而英國則是一個典型的島國,其四面被海水環繞,故其航海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也促使其所形成的文化中都與水或航海有一定的聯系,如在比喻一個人揮霍金錢的時候,會用“Spendmoneylikewa-ter”(揮金如土)來加以描述;在形容一個人的形體單薄、虛弱的時候則用“asweakaswater”(弱不禁風)來加以描述;而在告別友人的時候則會用“haveagoodsailing”(一路順風)來加以描述等。因此,只有掌握了中西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性,才能夠正確對語句進行理解和翻譯。
(二)宗教信仰因素
宗教文化也是眾多文化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其也會因信仰的不同而產生一定的差異。中國的宗教門派眾多,但是主要的可以分為道家、佛家和儒家這三個主要的流派。不同的教派具有不同的教義,如中國道家主張人和神仙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佛教則主張佛祖則是至高無上的神,其法力無邊,這也可以從我國古代語言中明顯看出。漢語中有“天命不可違”、“借花獻佛”和“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的語言表達。而西方則主要以基督教為主,他們只承認上帝是萬事萬物的主宰,其無所不能,這在西方語言中也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謀事在人,成事在天)、“GodiswhereHewas”(上帝無所不在)和“Heavenisaboveall”(上帝高於一切)等。因此,為了達到翻譯忠實原意的目的,我們必須要充分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異性。
二、提高高校英語翻譯質量的策略
(一)導入異國文化
中西翻譯的差異性。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對於英語翻譯的認識度和理解度,教師需要在英語翻譯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們導入到量的異國文化。通過將英語翻譯與文化學習二者進行有機地結合來提高學生們英語翻譯的水平。但是特別需要注意一點就是,教師在導入異國文化的過程中要始終本著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此外,教師除了要為學生們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知識外,還需要為學生們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習俗的來源。例如,英語中有“raincatsanddogs”的習語,這句話用漢語可以表述為“傾盆大雨”,但是如果按照直白的翻譯就會理解為“下貓跟狗”,這樣就明顯偏離了翻譯的本意。這句習語主要來源於北歐的神話 傳說 ,傳說貓跟狗對於風和雨等天氣具有很強的預測能力。又如“asstrongasahorse”(壯如牛),但是如果單純的按照意思來理解則成了“壯如馬”了等。如果學生對於這個文化背景不了解,則會出現上述可笑的誤譯現象。
(二)介紹英漢語言結構上的差異性
英語結構區別於漢語結構,其重視主題句和主體結構的構成以及 句子 結構連接過渡詞的作用,並且側重用介詞和連詞來表示句子和片語之間的邏輯關系,這種現象在漢語中則很少用或幾乎不用。另外,英語表述中特別忌諱重復,如果出現重復的問題,通常用省略、替換或代詞的形式來加以表示,但是我們漢語中常用重復來表示強調。
(三)講解一些常用的翻譯技巧
在學生掌握了上述英語翻譯的基本知識之後,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一些常用的翻譯技巧,從而讓學生們學會如何通過刪減或增加詞語來使語句變得更加通順。常用的翻譯技巧主要包括詞類轉換、增刪詞語以及拆分語句等手段。首先,詞類轉換作為一種有效的翻譯手段,其主要是將那些由動詞轉化來的名詞或具有動作意義類型的名詞後接of的形式按照漢語中動賓 短語 來進行翻譯即可。其次,英語和漢語之間的結構表述有所不同,只有通過增加或刪減詞彙才能夠使意思更加忠實原文的含義。
三、結語
總之,中西文化差異性對於英語翻譯具有重要的影響。為了提高學生英語翻譯能力,教師必須要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充分地了解西方的文化傳統,從而使學生做到“知己知彼”,然後並要在基礎上教授給學生英語翻譯的一些技巧,從而達到提高高校翻譯教學質量的目的。
英語翻譯論文範文二:生物 醫學英語 翻譯得體性原則
1得體性原則及在翻譯中的適用性
“得體”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言語、行動等)得當;恰當;恰如其分。”其他詞典的解釋與此大體相類。這是一種寬泛意義上的解釋。難以確切理解其內涵,不大好把握,運用起來常常帶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隨意性。從修辭學理論的高度來衡量,離規范性、科學性相距甚遠。王希傑先生在《修辭學通論》中則指出:語言的“得體性指的是語言材料對語言環境的適應程度。脫離了特定的語言環境,就沒有得體不得體的問題。”他說:“修辭的原則只有一條,那就是得體性原則。一切其他的原則都從屬於這個原則,都是這個最高原則的派生物。這個最高原則制約著和控制著一切其他的原則。”[1]王先生的定義簡潔、明確,認為得體是語用的最高原則。聶炎[2]在《得體性原則兩題》一文中對語言表達如何適應語體進行了 總結 :“每一種語體一般來說都有表現自己本身特點的不同的語料和表達手段,即常常有自己的專用詞語、專用句法結構和篇章結構、語言風格等等,這是該語體區別於彼語體的重要之點。言語思維主體在選詞 造句 時只有同語體和諧一致,即得語體之“體”,才可能有良好的表達效果。”翻譯是一種跨文化、跨語言的交際活動,翻譯過程可以定義為理解原文並創造性地運用另一種語言再現原文的過程,即語言使用的過程。[3]而得體又是語用的最高原則。因此,得體性語用原則在翻譯中的適用性不言而喻。翻譯的語用問題,歸根到底,強調的是語言信息所採取的形式,必須由使用該語言的環境來決定,其根本是語言表達切合語境的得體性。[4]
2生物醫學英語的特徵及得體性翻譯原則的具體內涵
從廣義上來說,得體性語用原則適用於一切譯作,但是,根據原作的文體不同,在具體要求上就各有側重。生物醫學英語屬於科技文體的范疇。典型的科技英語是“專家與專家”交流的涉及學科的研究和發展的書面性英語。[5]其功能主要是述說事理、描寫現象、推導公式、論證規律,其特點是結構嚴謹、邏輯嚴密、行文規范、用詞准確,技術術語正確,修辭手段較少。[6]針對這些特點,科技英語翻譯中的得體表現為忠實和通順。所謂忠實,就是要完整地、准確地表達原作的思想內容,同時還需保持原文風格。這是對科技翻譯的首要的、也是最起碼的要求。原作的內容和風格是客觀存在的。譯者的任務,就是要把這種客觀存在原封不動地傳達給非原文讀者。翻譯雖然是語言的一種再創作,但畢竟和純粹的創作有著本質的區別。譯者必須忠實於原作,決不可自作主張,對原作進行隨意的篡改、增刪。所謂通順,對科技翻譯來說,雖然不像翻譯文學小說那樣要求雅緻優美、姿態橫生,也不像翻譯詩歌那樣要求抑揚頓挫、押韻合轍,但至少應保證譯文語言符合漢語的語言規范和修辭習慣,文從字順、明白流暢,而不能生造一些不倫不類的詞句,或對原作拘泥太過,以致譯文出現文理不通、結構混亂和拖泥帶水的現象。在翻譯實踐中,若“忠實”和“通順”二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首先要考慮前者,即忠實、准確、規范地傳達原作的意思,因為科學的靈魂是“真”,科技翻譯的靈魂是“准確”。在醫學文獻翻譯中,一字之差就可能斷送病人性命;在工程技術翻譯中,一個數據之誤可能導致重大的技術事故。因此,“忠實”是科技翻譯的根本和前提,而“通順”是實施科技翻譯達到完美的一種手段和途徑。[7]
3得體性翻譯原則在生物醫學英語翻譯中的具體運用
要實現生物醫學英語翻譯的篇章譯文得體,就必須在詞、片語、句子、段落等各語言平面上對譯入語可能有的幾個同義而結構不盡相同的語言形式精心選擇,選擇除了涉及語言結構因素(如詞性、詞語搭配、上下文)之外,還與文體有關。選擇的目的是使譯文得體,得語言和文體之體。以下通過辨析不同譯文以具體說明如何實現生物醫學英語各語言平面翻譯的得體。
3.1詞的得體
3.1.1表達規范
《現代漢語》指出:科技語體講究論證的邏輯性,要求語言規范。[8]例,.譯1:電穿孔用來在細胞膜上形成小的獉獉、暫時的孔洞獉獉獉獉獉從而使DNA通過。譯2:電穿孔用來在細胞膜上形成瞬時微獉獉獉孔獉從而使DNA通過。例--.譯1:這些結果表明口服免疫調節劑代表了一種誘人的獉獉獉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新 方法 。譯2:這些結果表明口服免疫調節劑代表了一種引人注目的獉獉獉獉獉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新方法。以上兩例中的“小的、暫時的孔洞”以及“誘人的”用語不正式,且讀來疲軟。而譯2中的“瞬時微孔”及“引人注目的”用語平穩、凝重、冷穆,符合科技英語的特徵。
3.1.2用詞准確
例3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m,suchasE.colioryeast.譯1:聚合酶鏈式反應是一種無需在活體(如大腸桿菌或酵母)內擴大獉獉DNA的分子生物學方法。譯2:聚合酶鏈式反應是一種無需在活體(如大腸桿菌或酵母)內擴增獉獉DNA的分子生物學方法。譯文1把amplify譯成“擴大”,但根據生物學知識判斷,這里的amplify是“creatingmultiplecopies(產生多個克隆)”的意思,所以譯成“擴增”更准確。
3.2片語得體
3.2.1精煉、符合漢語表達習慣
例(mAb)capproachforcancertherapy.However,treatmentwithmAba-.譯1:體外實驗中單克隆抗體(mAb)特異定位於腫瘤組織的能力為癌症治療提供了一種引人注目的治療方法。然而單獨使用mAb治療在臨床上取得了非常有限的成功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譯2:體外實驗中單克隆抗體(mAb)特異定位於腫瘤組織的能力為癌症治療提供了一種引人注目的治療方法。然而單獨使用mAb治療在臨床上收效甚微獉獉獉獉。例-terized,wpharmaceuticals.譯1:隨著免疫學變得更富特徵獉獉獉獉獉獉,免疫調節劑已成為葯學研究中的一個最流行的領域獉獉獉獉獉獉。譯2:隨著免疫學的進一步發展獉獉獉獉獉,免疫調節劑已成為葯學研究中的一個 熱點 獉獉。以上兩例中譯2優於譯1之處在於:譯2表達正式規范有力,且更符合漢語習慣。由於英漢片語的構成和功能差異較大,所以總的要求是在“信”的前提下,既要充分表達原意,又要符合譯入語語言形式上和修辭的和諧。科技英語中存在大量慣用和非慣用的四字片語,如asshowninfigure(如圖所示),withoutlossoftime(不失時機),(廢物利用)等。合理使用這些四字片語,能起到精確緊湊,簡潔明晰的效果,為譯文增色不少。
3.2.2專業規范
例6Thespleenmayaddbloodtothegen-.譯1:脾臟能給總循環獉獉獉增加血液,以補償獉獉獉身體的損失獉獉獉獉獉。譯2:脾臟能給周身循環獉獉獉獉增加血液,以補獉獉償身體所失去的血獉獉獉獉獉獉獉獉。在醫學中,“總循環”不如“周身循環”專業規范,而且“補償身體的損失”過於籠統,所指不明。所以譯2更得體。
3.3句子得體
句子是語言平面中上下運轉的軸心,也是翻譯過程的主要著力點。句子同義手段的選擇應該做到對應題旨要求,適應行文遞接,切合語體特點以及依從聲韻協調。[9]具體到生物醫學英語的句子翻譯,應該做到:
3.3.1體現信息中心
每一句話、每一句群和每一語段都有一個最核心最關鍵的內容或意旨需要得到強調突出,以利於接受主體准確地把握其語意焦點,了解其著意傳輸的信息,此語意焦點成為信息中心。[9]應盡量把原語的信息中心譯成漢語的信息中心,使兩者相對應。例7Nucleicacid,,-.譯1:核酸最初是由JohannMiescher在1871年分離成功,並被證實為是染色體組最基本的組成,這是由Feulgen在20世紀初通過使用紅染色方法證實的。譯2:核酸最初是由JohannMiescher在1871年分離成功,並在20世紀初由Feulgen通過使用紅染色方法證實為染色體組最基本的組成。譯1採取直譯的方法,雖然把原文的意思表述清楚了,但是把信息中心置於句中,未予突出。而原文中的isolated和identified為本句的信息中心,譯成“分離”和“證實”。譯2通過語序顛倒使信息中心突出,自然流暢,符合漢語表達習慣。英漢表達方式不同,許多漢語句子往往把信息中心置於句尾,來突出重點;而多數英語句子則經常將信息中心置於句首,以突出主題。這就形成了“信息中心首位”(beginningfocus),其他信息後置的句式結構。漢譯英時要注意把英語句法結構的這個規律運用到翻譯中去。而出於漢語表達的需要,譯者要反復推敲,甚至可以跳出原文的框框,合理使用翻譯技巧,對原文句子成分、結構形式進行必要的調整,按照漢語的習慣組織譯文。
3.3.2體現邏輯關系
例8Lamivudine(Epivir-HBV)-pacity.譯1:拉米夫定是有效的抗病毒葯物,有獉著最低獉獉獉的免疫調節能力。譯2:拉米夫定是有效的抗病毒葯物,卻獉很少有獉獉獉免疫調節能力。譯1中沒有反映前後兩句內含的轉折關系,讀來有句子堆砌之感,而譯2通過“卻”一詞使語段內含的轉折關系得以彰顯。
3.4語段得體
語段是比句子高一級的語法單位,通常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句子構成的語義整體。銜接是語段的重要特徵,銜接的優劣,關繫到話語題旨或信息是否被接受者理解和接受[10],譯文若不能正確反映原文中的銜接關系,就反映不出生物醫學英語的邏輯性和條理性。例9ThebiosynthesisofRNA,calledtran-scription,pairingprinciple.(5)Again,.(6)Afterthesynthesisiscomplete,.譯1:RNA的生物合成,也稱為轉錄,以獉和獉DNA復制的相同的模式進行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同樣也遵循鹼基 配對 原理。DNA雙螺旋的一段解螺旋,只有一條鏈作為RNA聚合酶引導RNA合成的模板。在合成完成後,RNA從DNA上分離,DNA再次形成雙螺旋結構。譯2:RNA的生物合成,也稱為轉錄,和獉DNA復制的模式大致相同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同樣也遵循鹼基配對原理。同上所述獉獉獉獉,首先獉獉,DNA雙螺旋的一段解螺旋,其中一條鏈作為RNA聚合酶引導RNA合成的模板。在合成完成後,RNA從DNA上分離,同時獉獉,DNA重新形成雙螺旋結構。譯2通過許多連接詞(如同上所述、首先、同時)清晰流暢地講述了DNA轉錄的過程,較之譯1更富有條理性和整體感。
4結束語
生物醫學英語翻譯與文學翻譯在語言的運用上,在修辭手段的選擇上,是有區別的。文學作品個人風格明顯,感情色彩較強,翻譯時多注重形象思維,講究語言上的形象和表達上的生動;而生物醫學英語個人風格較少,感情色彩罕見,翻譯上注重 邏輯思維 ,講究語言上的規范和表達上的准確,在選擇譯文語言時,譯者的游刃餘地是不大的。得體是語用的最高原則,但在不同文體中側重不同,生物醫學英語翻譯的得體性表現為忠實於源語的內容和風格,同時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同時生物醫學英語翻譯也同 其它 文體的翻譯一樣,是一種既具藝術性,又具創造性的艱苦的腦力勞動。它要求創造性地運用中外文兩種語言知識和專業知識。而要達到這一點,只能靠大量的實踐和不斷的探索,別無捷徑可走。
英語翻譯論文範文相關 文章 :
1. 商務英語專業論文範文
2. 大專商務英語論文範文
3. 科技英語論文範文:中國地名英譯的注意事項
4. 新聞詞彙翻譯方法研究論文
5. 初中英語教學論文
6. 有關計算機英語論文
『拾』 怎麼寫有關翻譯方向的論文的寫作方法
翻譯方向的論文2010-09-15 20:31
翻譯是跨學科的,註定要採取多學科的視角研究翻譯現象和翻譯問題。
一、選題范圍
1、翻譯與文化: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考慮。宏觀方面,一般從翻譯在目的語社會文化中的生產、接受、翻譯在目的語社會文化中所起的功能等角度討論,可以從社會、文化、歷史、交際的視角切入。闡述為什麼有那樣的譯文?如嚴復的翻譯,林紓的翻譯,傅東華翻譯《漂》時為什麼使用歸化的手段,魯迅翻譯的策略,翻譯材料的選擇等等。微觀方面,可以討論語言文字所承載的文化內容和內涵如何在翻譯中表達,如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等。
2、翻譯與語言學理論:可以從篇章語言學,功能語言學(如喊韓禮德的系統功能理論等),對比語言學,心理語言學,交際語言學、文化語言學等方面考慮選題。如功能語言學和篇章語言學中討論的銜接與連貫及其翻譯,也可以討論他們在英語和漢語中的差別入手,進一步討論他們在翻譯中的處理,主位、述位的推進極其在翻譯中的體現。英語漢語對比及其翻譯策略等等。
3、翻譯與語文學。主要從藝術的角度討論文學翻譯中的問題。
4、應用翻譯:主要從特殊用途英語如商務英語、科技英語、旅遊英語等方面討論在這些特殊領域中涉及的翻譯問題如何處理。如旅遊宣傳資料的翻譯等。
5、譯文對比:可以是同一篇文章、同一本書,不同的譯者在同以時期或不同時期進行的翻譯做的對比,也可以是同一個譯者對同一篇文章或書在不同時期的翻譯的對比;可以是翻譯技巧等微觀層面的對比,也可以是宏觀曾面的對比,以探索為什麼在不同時期譯者回採取不同的策略,有哪些社會的、文化的、政治的、意識形態的原因?
6、翻譯及評論:首先選擇一篇長文,一般是文學作品且沒有人翻譯過,進行翻譯,翻譯完後,從上述五個方面選擇一個理論視角對自己的翻譯進行評論。
7、譯者風格。
8、翻譯與美學。
二、選題方法:
上述各個方面均可寫出幾本甚至幾十本專著,因此大家從上述方面可以選出一個寫作的范圍。縮小選題范圍:首先是廣泛瀏覽上述各有關方面翻譯研究資料,以確定自己對哪方面感興趣且有話可說,這是縮小范圍的第一步。然後在自己感興趣的范圍內,瀏覽資料,做筆記,把有關資料的名稱、作者、出版信息及重要觀點和內容等資料記錄下來,以便進一步縮小范圍,形成初步的論文研究方向,然後在仔細瀏覽閱讀這個研究方向資料,並作好相關筆記,為形成論文的觀點打下基礎,以確定初步的論文題目。
三、選題資料來源:
1、圖書館的藏書(有關翻譯的圖書在南區圖書館三樓、雜志包括現刊和過刊)。
2、圖書館提供的電子資料庫,如中國電子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萬方資料庫。
3、圖書館所藏的《全國報刊索引》上面記載了每年各個報刊雜志中主要的和重要的文章,這里主要指其中的語言文字類及英語類中的有關翻譯的文章索引。該索引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在哪裡可以找到所需的資料。
4、常見雜志:《中國翻譯》《中國科技翻譯》《上海翻譯》;《外國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外語教學〉〈外語研究〉〈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學刊〉〈四川外語學院學報〉〈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山東外語教學〉,以及各綜合性大學學報。
2010-4-12 18:59 回復
霸王
霸璽
329位粉絲
2樓
1.關於幽默在翻譯中的缺失
2.關於廣告、公示語的翻譯
3.關於兒童文學的翻譯
4.關於商品說明書的翻譯
文章來源:http://www.kb120.com
原文鏈接:http://www.kb120.com/content/389212655.html
2010-4-12 19:01 回復
霸王
霸璽
329位粉絲
3樓
1. 談英語諺語的翻譯 2. 談英語幽默的翻譯 3. 英語漢譯技巧初探 4. 地方名勝古跡漢譯英 5. 翻譯中常見錯誤分析 6. 中英思維方式的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7. 會話含義的推導與翻譯 8. 詞彙的文化內涵與翻譯 9. 語境在翻譯中的作用 10.翻譯技巧探索 11.商標詞翻譯 12.廣告語言的翻譯 13.論英漢互譯中的語義等值問題 14.英漢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15.英漢諺語的理解和翻譯 16.淺談顏色詞在英語中的翻譯 17.中西文化差異與翻譯障礙 18.英語比喻性詞語中文化內涵及翻譯 19.英語意義否定表現法及其漢譯 20.淺談新聞標題的翻譯
2010-4-12 19:02 回復
霸王
霸璽
329位粉絲
4樓
一些用於翻譯方向英語論文的參考文獻
本文分析了高校本科英語專業翻譯方向課程體系的現狀,指出現有課程體系存在的弊端,並提出了相應的調整對策。關鍵詞:英 英語論文 摘要:專業課程體系能反映選擇該
附錄1提供了三個方向的部分參考選題,考生可從中選擇,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 並具有從事英語或商務英語翻譯工作或實際工作的初步能力畢業論文應在老師指下由
論文,英語,下載,畢業論文英語論文網首頁>國內英語考試>英語論文題目>英語翻譯論文題目 英語翻譯方向論文題目論文作者:佚名論文屬性:essay登出時間:2010-01-06編輯
文檔下載詳細資料 更多附件5:外語系2004級翻譯英語方向畢業論文選題方向參文檔用文檔搜索王!附件5:外語系2004級翻譯英語方向畢業論文選題方向參考
以下是些英語論文,你可以參考下:)~~ 英語畢業論文 http://22220099123:5353/03-yilx/ 英語論文類文章1001篇,裡面有很多的:)~ http://www51paperscom/
2010-4-12 19:02 回復
霸王
霸璽
329位粉絲
5樓
功能對等的角度論英語習語翻譯
法律語言特徵和法律語言翻譯
英漢模糊語言對比研究及其翻譯
翻譯中的語境因素分析
導游詞翻譯中的跨文化意識
涉外商函的特點及其翻譯
2010-4-12 19:04 回復
霸王
霸璽
329位粉絲
6樓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hletic English and Its Translation
體育英語的特點及翻譯 翻譯
The Semantic Contrast of Color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heir Translation
中英顏色詞的語義對比及翻譯 翻譯
Chinese Replicated Words and their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漢語疊詞及其英譯 翻譯
Brand Translation
商標翻譯 翻譯
On Translating Methods of Numeral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中英數字的翻譯方法 翻譯
Literal and Free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Headlines and Slogans
廣告用語的直譯和意譯 翻譯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rade Mark into English
中文商標的英譯 翻譯
Culture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文化差異和翻譯 翻譯
Charactecistics and Translation of Adventisement
廣告英語的特徵及其翻譯 翻譯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n Brand-Translation
商標翻譯的原則和方法 翻譯
The Study on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and its Translation 廣告語的點及其翻譯 翻譯
Non-Correspondenc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中英文翻譯中顏色詞的非對應 翻譯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電影片名的翻譯 翻譯
On the Cultural Signification of Animal Idioms and Translation
動物俚語文化含義與翻譯 翻譯
The Translation of Color Terms
試論顏色詞的翻譯 翻譯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Concerning the Perfecti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老人與海》譯文比較-談影響文學翻譯完美性的因素 翻譯
O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Theory
從功能派理論角度看廣告翻譯 翻譯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ranslation of Idioms文化差異與習語翻譯 翻譯
Foreignizing and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s in Cross-cultural Vision
跨文化視野中的異化和歸化翻譯 翻譯
The Subject and Topic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hift
漢譯英中的主位與話題 翻譯
The Loss of Affective Meaning in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從文化差異的角度看翻譯中情感意義的丟失 翻譯
2010-4-12 19:05 回復
霸王
霸璽
329位粉絲
7樓
On the Explicitness and Implicitness of Conjunction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Process
論連詞再英漢翻譯中的顯性和隱性存在 翻譯
Approaching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on fro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從功能翻譯角度看歸化與異化 翻譯
On Translation of Idioms
論習語的翻譯 翻譯
Translation of Chinese Receipt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Cookery Cul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中餐菜譜的英譯及中西飲食文化差異 翻譯
On the Untranslatability e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不可譯現象在中英文化差異中的體現 翻譯
Extra-linguistic Context and Translation
非語言語境與翻譯 翻譯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漢英習語對比與翻譯 翻譯
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from Cultural Perceptives
從文化的角度談英漢習語的翻譯 翻譯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nd Translation
中英文習語翻譯中的文化差異比較 翻譯
Impact of Culture Differences on Brand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文化差異對商標翻譯的影響 翻譯
Cultural Context and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
文化語境和隱喻的翻譯 翻譯
Conversion of Part of Speech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英譯漢中詞類的轉換 翻譯
Foreignizing and Domesticating strategies in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跨文化翻譯中的異化與歸化策略 翻譯
A Study of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淺談商標的漢英翻譯 翻譯
How To deal with culture-loaded words in idioms translation
習語翻譯中文化詞的處理 翻譯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for Color Words
顏色詞的文化內涵與翻譯 翻譯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Loanwords into Chinese
英語外來詞漢化的基本途徑 翻譯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rademarks into English
入鄉隨俗——論中文商標的英譯 翻譯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漢英習語的文化差異與翻譯 翻譯
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on in the 21st in China
21世紀中國的異化翻譯 翻譯
The Transfer of Culture Image and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n Translating
論英漢習語翻譯中的文化意象的轉化 翻譯
Basic Strategy for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Target-language Oriented Strategy
廣告翻譯的基本策略--以目的語言為取向的翻譯策略 翻譯
2010-4-12 19:06 回復
霸王
霸璽
329位粉絲
8樓
Lexical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英漢翻譯中的詞義修辭格 翻譯
The Criteria of the Translation of Computer English
計算機英語的翻譯標准 翻譯
Comprehension: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ranslation
理解:翻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翻譯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rand Name
商標名稱的翻譯 翻譯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ong English Slang into Chinese
英語俚語漢譯的技巧 翻譯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
詩歌翻譯中的文化因素 翻譯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 Translation of Brand Names
文化差異與商標翻譯 翻譯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Untranslatability
文化差異和不可譯性 翻譯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Vocabulary Translation
文化差異及詞彙翻譯 翻譯
The Application of Fuzziness in the Translation
翻譯中的模糊語現象 翻譯
Translator as Artist -Translator's Indivial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譯者作為一位藝術家--論文學翻譯中的譯者個性 翻譯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電影名的翻譯 翻譯
Translating the English Verbs into Chinese 英 語 動 詞 的 漢 譯 翻譯
Colour Words and the Translation
顏色詞及其翻譯 翻譯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Book of Songs
詩經翻譯的歸化和異化 翻譯
Cultural Comparison and Idioms Translation
文化對比與習語的翻譯 翻譯
Social-cultural Context and the Translator』s Choice of Words ——A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
社會文化背景和譯者的選詞
——對簡愛兩種譯本的比較 翻譯
The Effect That Non-linguistic Context Has on Translation
非語言語境在翻譯中的作用 翻譯
Cultural Gap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nd Their Translation
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其翻譯 翻譯
Words Trans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不同文化中詞彙的翻譯 翻譯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diom Translation
文化差異與習語翻譯 翻譯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Trademarks Into Chinese----On 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
淺談英文商標的漢譯--意美、音美、形美 翻譯
Some of the Ways to Idiom Translation 習語翻譯法 翻譯
Para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ranslation -With Reflections on the Version of Dream of Red Mansions
副語言與文學翻譯--對《紅樓夢》譯本的思考 翻譯
Methods of Translating Color Words Based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翻譯
Culture-gap Words and the Translation
文化空缺詞及其翻譯 翻譯
Understanding-the Key to Translation
理解是翻譯的關鍵 翻譯
A Brief Talk about Two Approach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淺談隱喻翻譯的兩種方法 翻譯
A Glimpse of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英語電影名翻譯一瞥 翻譯
Social-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 Translator』s Choice of Words
社會文化差異與譯者的選詞 翻譯
The Appl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
文化翻譯中歸化與異化的應用 翻譯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Untranslatability
文化差異與不可譯性 翻譯
The Context in Relation to Translation
語境與翻譯 翻譯
Female and Translation
女性與翻譯 翻譯
Effects of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on Translation
中西文化差異對於翻譯的影響 翻譯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與翻譯 翻譯
Cultural Gaps and Translation Limitation
文化差異與翻譯局限 翻譯
The Approaches to Proverb Translation in Cultural Context從文化語境談諺語翻譯 翻譯
Allusion Translation in Song Poems
宋詞典故的翻譯 翻譯
Blind Spots in English Proverbs Translation
英諺漢譯中的盲點的探討 翻譯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廣告翻譯 翻譯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Headline and English Headline aswell as Their Translation
論中英文新聞標題的差異與翻譯 翻譯
On the Mistranslation of Idioms
習語的誤譯 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