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電子書版

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電子書版

發布時間:2022-12-26 02:44:38

A. 請問艾爾巴比的《社會研究方法》,第十一版和第十版差別大不大,筆記的話可以混用嗎

可以。差別不大。不要糾結版本的問題,那些都是小的調整。不影響考研。

B. 有誰知道 社會研究方法(作者:(美)艾爾·巴比(Earl Babbie)著 邱澤奇譯)這本書有網上下載或在線閱讀嗎

《社會研究方法》簡答論述重點
第一章 社會研究導論

1、簡述社會研究的特徵

① 經驗性。經驗性,是指社會調查研究活動是通過了解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實而獲得對社會的認識。

② 理論性。社會研究的理論性包含接受理論指導和得出理論兩層含義。

③ 目的性。首先,社會研究是一種有目的的認識活動。每個社會研究項目的第一步都是要根據理論發展和社會實踐的需要而確定研究題目和明確研究的意義。

④ 社會性。社會性特徵,是指社會研究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

2、試述社會研究的社會性 (論述)

所謂社會性特徵,是指社會研究是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的,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

首先,社會研究的目標具有社會性的意義。一般說來,社會研究的選題應該具有社會意義,它應該對解決社會問題和促進社會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其次,社會研究是一種社會活動。一方面,在當代社會中絕大多數調查研究活動都是以有組織的方式進行的,在社會調查活動中需要有各種機構和各類人員的分工合作;另一方面,許多社會研究活動,尤其是較大規模的調查和研究活動需要有大量的社會配合。因此,在社會研究活動中會涉及分工、合作、配合等一系列的社會互動過程。

再次,社會研究活動要符合法律和社會規范,並受其他多種社會因素的制約。

最後,社會研究的結果會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學術發展等方面產生影響。

3、簡述社會研究的基本要素

任何一項社會研究活動都包含:社會研究主體、社會研究對象、社會調查內容、社會調查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素。

4、簡述各類組織在社會研究活動中一般扮演哪幾種角色

(1)社會研究活動的組織者

(2)社會研究項目的委託者

(3)社會研究項目的承擔者

(4)社會研究的資助者

5、試述社會研究的目的(論述)

社會研究是一項有目的的社會認識活動,其目標在總體上看是為了獲得對於人的行為和對社會的可靠認知。

(1)探索未知的事物

社會研究者探索未知社會現象的原始動機首先為了服務於社會實踐,即人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需要了解人的行為和社會運行的規律。

在人們的行為和社會運行中有大量未知的領域,需要通過專門的社會研究活動去加以探索。

(2)驗證不確定的知識

在復雜多變的當代社會中,經驗和常識變得越來越不確定,因此,需要通過專門的社會研究來將經驗和常識上升為可靠的理論和社會知識。經過科學驗證的知識會更加可靠,人們按照這些可靠的理論和知識來進行決策,將大大減少決策的失誤。

(3)擴展已有的知識

在社會研究活動中,研究者們以已有的知識(理論)為基礎,通過科學的研究工作而得到新的知識。通過不斷的研究,人們對某一社會現象的認識將不斷地加深。

6、試述社會研究的意義

所謂社會研究的意義,是指一項社會研究活動及其研究結果對研究主體(研究者、委託者等)所能夠產生的作用。社會研究的意義主要分為理論性意義和應用性意義。

(1)社會研究的理論性意義。

社會研究的理論性意義主要指社會研究對理論發展做出的貢獻。社會研究在理論發展中的作用主要在於它可以通過可靠經驗資料和科學的推論而提出並驗證新的理論,可以推翻虛假的或過時的理論,可以為現有的理論增添新的內容從而豐富了已有的理論,以及可以擴展或限定已有理論適用的范圍等等。

(2)社會研究的應用性意義

社會研究的應用性意義又稱為「實踐意義」或「實際意義」,它是指社會研究的成果能夠直接應用於指導社會實踐活動。更具體地講,一項社會研究是否具有應用性意義,主要看其研究成果能否直接應用於當前的社會實踐,幫助人們解決各類社會實踐中的具體問題。

從實際情況看,大部分社會研究項目都兼有理論性意義和應用性意義,但許多社會研究項目在理論和由於兩個方面各有側重。

7、簡述社會研究的基本原則

(1)客觀性原則

所謂客觀性原則,簡單說就是實事求是的原則,是指社會研究應該盡最大可能客觀地反映社會實際情況。

(2)價值中立與價值關聯

價值中立,是指研究者在社會研究過程中不受對所研究問題的價值判斷的影響。

價值關聯,是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他們對所研究問題的價值判斷的影響。

(3)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

社會研究的對象是復雜的社會現象和人的行為,並且研究過程中往往包含了較復雜的程序,因此,社會研究工作除了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外,還要求研究人員在研究過程的各個階段上都採取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

(4)遵守法律和社會規范

社會研究本身是一項社會活動,因此,必須符合法律和社會規范的要求,而不能超越法律和社會規范之上。社會研究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其研究活動及其結果不應該對社會中個人的正常生活和各類組織的正常運行產生負面影響。

8、試述社會研究方法的意義 √

社會研究方法在現代社會研究中的意義主要體現以下兩個方面。

(1)保證社會研究客觀性的意義

在社會研究中採用科學方法的首要意義是社會研究客觀真實性要求,即在社會研究中要通過科學方法去把握真實的社會現象,客觀性分析社會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並在此基礎上對所研究的問題做出符合社會事實的結論。

(2)提高社會研究活動效率的意義

在社會研究中,採用科學方法的另一方面意義源於社會研究活動簡捷性和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的要求。當代社會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問題需要研究,不可能對每項研究工作都投入大量的研究資源,因此,要求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即在保證研究結論客觀真實的基礎上,盡量減少在研究工作中對研究資源的消耗。而這一要求也是靠在社會研究中採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來保證的。

9、簡述現代社會研究方法的特徵

① 經驗型。所謂經驗性方法,是指研究者通過直接接觸社會實際而獲得關於社會現實的第一手資料的手法,其具體方法包括訪談、觀察、實驗等。

② 理論性。所謂理論性特徵,是指在現代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中,注重理論對經驗研究的指導,並且重點要解決從具體的經驗資料到普遍性理論概括的邏輯過程。

③ 規范性。所謂規范性特徵,是指社會研究方法體系同時也是社會研究活動的規范體系,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手段,也規范著研究工作的各個環節。

④ 多樣性。所謂多樣性特徵,是指社會研究方法體系是由多種不同的研究方法組成的,並且在社會研究過程中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研究方法

10、簡述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

所謂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是指社會研究過程中一般需要採取的各個步驟及其先後次序。

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一般是:

① 確定研究題目階段、

② 研究設計階段、

③ 收集資料階段、

④ 整理和分析資料階段、

⑤ 研究報告的寫作和發表階段。

第二章

1、簡述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內容。

①實地考察。在正式調查前,先到調查現場去觀察、詢問、走訪,以便明確調查內容、確定調查方法、設計調查方案。

②請教專家。對研究課題比較熟悉的人,包括有關學者、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熟悉情況和掌握資料的人員等。目的是為了全面掌握研究課題的背景資料,為後面的正式研究奠定基礎。

③查閱資料。從已有的資料中尋找對本課題有用的信息,從以往的理論文獻和調查報告中,可知道其他人是從那些角度、採用哪些方法研究這一課題的,他們得出了哪些結論,哪些經驗值得吸取,哪些方面值得借鑒。

2、普查的主要特點。

①結論確定。

②資料精確。普查的形式比較規范,一般採用統一的報表或調查表格,填寫資料的時間和填寫要求也有統一規定,所有這些保證了普查資料的准確性和精確性。

③調查項目少。

3、抽樣調查的特點。

①抽樣調查只對總體中一定數量的個體進行調查,因此比普查要節省時間、人力和經費。

②由於調查規模有限,因此抽樣調查的內容可以比較廣泛和深入,並且資料的標准化程度較高,可以進行較深入的統計分析和概括。

③由於採用了科學的抽樣方法,研究者可以將抽樣調查的結果推論到總體,從而了解總體的一般狀況和特徵。

④概括起來看,抽樣調查的結果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因此廣泛應用於社會研究的各個領域。

4、定性研究的特點。

定性研究的特點,可以從其哲學基礎、研究目標、分析方法、資料收集方法和技術以及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等方面看出。

首先,從哲學基礎上看,定性研究是基於 人文主義 的哲學基礎,認為社會與自然有本質的不同,應該重視人的主觀性,強調通過投入理解的方法來獲得對社會現象和人的行為的真實意義的理解。

其次,從研究目標上看,定性研究一般注重在復雜的心理、文化和社會生活環境中去理解社會現象的意義,而不是簡單的去尋找社會現象的某種因果關系。

再次,從收集資料的方式上看,定性調查主要採用參與觀察和深入訪談等方式,有時也採用文獻資料的方法,而一般不採用量表、問卷等手段。

最後,從分析和表述的方法上看,定性研究研究主要採用語義分析和文字描述等分析方法,並有時輔之以圖片和實物,不常採用統計分析、數學符號和形式邏輯的表述方式。

5、定量研究的特點。

定量研究的特點,可以從其哲學基礎、研究目標、分析方法、資料收集方法和技術以及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等方面看出。

首先,從哲學基礎上看,定量研究是基於 實證主義 的哲學基礎,認為社會與自然本質上是相同的,可以將自然科學的方法論應用到社會研究中。

其次,從研究目標上看,定量研究一般注重研究的問題從復雜的文化及社會背景中抽象出來,加以具體的數理化描述,並分析其因果關系。

再次,從收集資料的方式上看,定量研究主要採用量表、問卷等手段去進行調查,並通過被調查者的語言和行為等外部信息去獲得有關的經驗資料。

此外,從分析和表述的方法上看,定量研究主要採用統計分析方法,並且常採用數學符號和形式邏輯的表達方式。

6、試述定量方法的有缺點。(論述)

優點:

①定量方法能快速的進行大規模的社會調查,因此能較好的適應當代社會要求,隨時把握社會發展變化趨勢的要求。

②定量方法通過運用統計和數學分析而大大提高了社會研究的標准化和精確化程度,並且講求嚴密的邏輯推理,因而其結論更准確、更科學。

③定量方法還能大大提高理論的抽象化和概括性程度,並能夠對社會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精確的分析。

缺點:

①由於定量方法是對大量樣本的少數特徵作精確的計量,因而它在每個個案那裡獲得的數據往往較少,並且是比較表面的,很難獲得深入、廣泛的信息,容易忽略被調查者深層的動機和具體社會過程中的一些復雜因素。

②由於社會現象是錯綜復雜的,一種社會現象的產生往往有眾多難以控制的影響因素。因此,很難客觀、准確的確立兩個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

③由於許多社會現象都是獨特的,無法得出普遍的經驗概括,因而也無法依賴數量分析。

第三章

簡答題

1、簡述選題的意義。△

選題過程對整個研究工作有重要意義。

首先、從研究工作的社會意義上看,一個合理的選題過程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資源有效的集中在最急需解決的問題上,從而使研究資源得以合理的利用。

其次、從研究過程來看,選題規定著研究工作的總體目標和整個研究工作的具體內容。

因此,社會研究中的選題過程往往是研究者對一個研究項目進行總體規劃的過程,選題過程的質量對一項研究工作的整體質量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2、簡述選題的標准。△△

所謂選題的標准,是指研究者評價和選擇研究題目時所採用的一般標准。

選題的標准包括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的標准。

客觀的標准:一般包括題目的重要性、新穎性和可行性。

①選題的客觀標准

選題客觀性標準的基礎在於選題要符合社會實踐或理論發展的客觀需要。

所謂「重要性」,指一項研究題目的意義和價值,它一般是根據所研究的問題在社會實踐和理論發展的地位、作用而決定的。

所謂「新穎性」,又稱「創造性」或「創新性」等,是指研究題目具有與其他人所不同的內容和特點。

所謂「可行性」,指一項社會研究項目是否具備相應的研究條件。

②選題的主觀標准

所謂選題的主觀標准,指在選題過程中研究者根據自身價值觀、態度、研究興趣和其他自身條件而自覺或不自覺的設置標准。

首先,研究者在選題過程中要受自身價值觀和社會態度的左右。

其次,研究者在選題過程中還受其學術興趣的引導,尤其是在一些理論性的研究項目中,個人研究興趣往往是選題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標准。

3、簡述選題的新穎性標准。△

所謂「新穎性」,又稱「創造性」或「創新性」等,是指研究題目具有與其他人所不同的內容和特點。

首先,是研究領域的新穎性,即在一個新的、前人尚未涉足的實踐或理論領域的研究,研究的新穎性是最高層次的新穎性。

其次,是研究視角的新穎性,即從不同的角度去對一個舊的問題進行新的研究,從而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

再次,是研究內容的新穎性,即對前人已經研究過的問題補充不同的研究內容,從而進一步挖掘前人尚未發現的新問題,並豐富人們對有關問題的知識。

最後,是研究方法的新穎性,即採用新的方法對有關問題進行新的研究,以擴展或深化已有的研究,或突破以往研究的局限,發現以前難以發現的規律。

4、簡述選題可行性的標准。△

所謂「可行性」,指一項社會研究項目是否具備相應的研究條件。

首先,是研究人員的可行性,即是否有足夠的合格研究者及輔助人員。

其次,是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即現有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夠解決所想要研究的問題。

再次,是組織體系的可行性,即是否需要並且能夠得到必要的組織配合。

另外,是物質條件的可行性,即是否具備完成該項研究所需要的時間、經費、工具和其他物質手段。

最後,是社會可行性,即該項研究是否符合法律、道德、習俗和政治標准,其研究過程和研究結論是否能夠被社會所接受。

5、簡述選題的過程。△△

所謂選題的過程,也就是在選題階段需要進行的程序和工作,它一般包括:

①了解社會實踐和理論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②初步選擇研究題目

③論證研究題目的意義

④確定研究的范圍、層次、內容

⑤論證研究項目的可行性

6、簡述研究設計的主要內容。△

(1)明確研究目的與研究性質

①確定研究目的

② 確定研究性質

(2)確定分析單位和具體的研究對象

①確定分析單位

②確定具體的研究對象

③確定調整對象

(3)確定研究方式和具體的研究方法

①確定研究方式

②選擇資料收集方案

③設計資料分析方案

第四章

簡答題

1、簡述社會理論的含義和特點。△

社會理論是人對客觀社會現實的反映。

(1)社會理論來自於社會實踐(包括日常生活、生產及其他社會活動和科學研究等)。

(2)社會理論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點,能夠反映一類社會現象的共同特點。

(3)社會理論具有解釋和預測社會現象的功能。

論述題

1、試述社會理論在社會研究中的意義。△

首先,社會理論是社會研究課題的重要來源之一。社會研究課題有兩個方面的來源:一是來自社會實踐,二是來自理論的發展。

其次,社會理論是社會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許多社會研究課題,不僅來源於理論發展,並且其研究的目的也是為了修改、加深、和完善理論體系,進而促進理論的發展。

再次,理論可以為社會研究提供指導。在社會研究過程中,始終要一定的理論來提供指導。一方面,理論可以引導研究的方向,也可以指導社會研究中收集資料的方向。另一方面,理論可以為社會研究提供一定的概念和分析框架。

最後,社會理論可以為分析資料提供解釋。在對定量研究資料的分析中,研究者可以得到各個變數之間的相關聯系,這些相關關系是否代表著現實世界中社會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則需要通過理論分析來加以解釋。

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所獲得的資料也往往是少數的情況,而這些少數個案資料能否代表普遍的情況,也需要通過理論的分析來確認。

2、試述變數結構圖示法的定義及有缺點。√

變數結構圖示法,是首先找出所研究問題中涉及的各種概念或變數,並用文字或其他符號來表述它們。然後按照它們之間可能的關系而將各個變數區分為自變數、因變數和中介變數。最後按照它們之間的關系結構而將各個概念和變數排列起來,從而形成理論模型圖。

優點:① 可以包含許多變數。

② 能夠較清楚的表示出各個變數之間復雜的因果和影響關系。

缺點:它難以表示出各個變數之間的非線性關系。

C. 華東師范大學社會學考研經驗

22屆一戰考生,近期出擬錄取結果發現自己上岸啦。打算碼個經驗貼,也記錄一下自己的備考流程和踩過的坑。

D. 美術學論文開題報告

美術學論文開題報告

導語:美術學專業為美術史論、美術教育領域培養教學和科研,美術評論和編輯、藝術管理和博物館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後能從事美術教育、美術研究、文博藝術管理、新聞出版等方面的工作。下面和我一起來看美術學論文開題報告,希望有所幫助!

題目:綜合美術活動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影響研究

一、研究的問題

德、智、體、美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作為美育重要組成部分的美術活動,經常處於被邊緣化的地位,或者受到片面強調技能技巧學習的影響,減弱了其對於幼兒全面發展本應具有的重要功用。綜合美術活動是將各種學校的科目聯系起來,使學生使用形象表達概念或感覺,從事對他們更有意義的事情。

①創造性思維是指產生新思想的思維活動。

②本研究擬通過實證研究來驗證綜合美術活動是否能提高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根據吉爾福德(Guilford,1984)。

③、斯滕伯格(Sternberg,2006)。

④以及托蘭斯(Ball Torrance,1984)。

⑤關於創造性思維認知和情感維度的描述,本研究將創造性思維分為認知和情感兩個維度共9個子維度,進一步說明該研究問題所包含的內容。

在創造性思維的認知維度方面,包括如下5個子維度:

第一,綜合美術活動對幼兒創造性思維(思維)的流暢性有怎樣的影響?

第二,綜合美術活動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獨創性有怎樣的影響?

第三,綜合美術活動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精緻性有怎樣的影響?

第四,綜合美術活動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標題抽象性有怎樣的影響?

第五,綜合美術活動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抗過早封閉性有怎樣的影響?

在創造性思維的情感維度方面,包括以下4個子維度:

第一,綜合美術活動對幼兒的好奇心有怎樣的影響?

第二,綜合美術活動對幼兒的感覺過程復雜性有怎樣的影響?

第三,綜合美術活動對幼兒的勇於冒險精神有怎樣的影響?

第四,綜合美術活動對幼兒的想像和幻想有怎樣的影響?

本研究將通過對文獻的梳理,形成綜合美術活動的視覺思維模式,探討綜合美術活動對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影響,並形成實證研究的設計與實施方案。通過實證研究,即綜合美術活動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影響的實驗研究和訪談調研,在研究結果的基礎上,分析與討論存在的原因,得出研究的結論與建議。

二、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過探討綜合美術活動提高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可能性,為幼兒教育的政策制定者及教育工作者,提供關於綜合美術活動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影響的觀念和策略,為他們更多的認識幼兒藝術創造的相關問題提供參考。希望通過辨析幼兒在綜合美術活動中創造性思維表現的概念,為引領幼兒教育實踐及政策制定和教學實踐中提供一些參考,影響家庭乃至社區,使他們能夠從尊重幼兒,欣賞幼兒的視角,來看待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創造表現。幼兒與生俱來對新奇、快樂、冒險、探索的活動充滿熱情,隨著學習和生活中很多成人制定的規則日漸增多,幼兒的需求不斷遭到抑制,這些熱情也逐漸消逝。致力於培養幼兒創造力的美術教育,應該尊重孩子的才能和智慧,承認孩子能夠自己建構對世界的認識,鼓勵他們用獨創的或發明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研究的意義

1、豐富國內幼兒美術教育的專題

研究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幼兒藝術學習的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像力和創造力,引導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

然而,國內研究者對北京、大連、揚州、深圳、上海和重慶6個城市12所幼兒園的調查研究表明,70~80%的學前教師和家長認同兒童繪畫的自主創新性及培養想像、創新能力的教育功能,教師和家長均認同兒童繪畫教育理應改革,但卻普遍困惑於該如何進行。他們在對一些教師的訪談中發現,教師對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幼兒繪畫時不應提供示範畫,特別不應要求幼兒完全按照示範畫來畫」條文有明顯反響。

歸納出來的問題有兩類,不提供示範畫應怎麼教;怎麼指導兒童自己畫畫。李文馥等認為,這是如何干預兒童畫和怎樣把握干預的質和度的問題,既有技術與操作層面的問題,也有深層次的理論需要澄清。該研究就教師和家長對兒童繪畫的基本屬性,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存在問題和改進意見進行了問卷調查。基於調查結果,廣大教師和家長對兒童自主繪畫高度認同,但在教育理念和教育途徑兩個層面上,出現變化的不均衡和步調的不一致,影射出一般認識水平的高度認同和教育實踐中示範畫教學之間觀念的碰撞。由此,可以看出兒童繪畫教學觀念改革之難。

該研究反應出了當前國內幼兒美術活動開展所遇到的理論與實踐上的困惑。本研究就美術活動對幼兒創造力究竟有怎樣的影響,以實驗研究和訪談調研對上述問題加以驗證,為幼兒美術活動的指導提供可參考的依據,具有豐富國內幼兒美術教育專題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2、對幼兒教師美術領域職後培訓新模式的啟發意義

幼兒藝術領域教學的改革,首先是通過師資培訓,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開始的。在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引領下,模仿范畫的教學不再得到提倡,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要求得到明確,一線教師們對這樣的變化顯得准備不足。如何通過有效的師資培訓,向教師傳遞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本研究嘗試提供一種多層次的培訓模式,即由點到面,由點及線,點點互動的培訓模式。通過高校的美術教育研究者與基層的幼兒園展開長期的合作研究,由點到面的展開大范圍的幼兒美術教育理論培訓,由點及線的進行骨幹教師專題培訓,點點互動的與一線教師展開長期的教學實踐探索,從而形成具有一定結構的系統培訓模式。這種師資培訓新模式的建構,將對教學領域的改革具有實際的意義。

四、研究的背景

本研究所涉及的領域包括兒童美術教育的主要潮流、綜合美術課程理論和兒童美術發展理論。以下,就學術界在這幾個方面開展的研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從而體現本研究在這些領域交叉的網路中,所佔據的位置及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對現代兒童美術教育主要潮流的回顧,是為了使讀者了解近一個世紀以來,兒童美術發展的主要脈絡及其對於創造性思維的不同態度。綜合的美術課程理論,探討了美術與其他藝術領域乃至其他學科領域的融合與聯系,對美術學習在普通學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美術的功能和目的有新的認識。兒童美術發展理論揭示了以往學者關於兒童美術發展普遍性趨勢和個別化趨勢的不同主張,對展開的不同美術教育實踐探索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五、提綱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的.問題

1.2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義

1.3 研究的假設

1.4 研究的理論背景

1.4.1 現代兒童美術教育的幾種潮流

1.4.2 兒童美術發展理論

1.4.3 綜合的美術教育理論

1.5 相關概念界定

1.5.1 綜合美術活動

1.5.2 創造性思維

1.6 研究方法

1.6.1 實驗法

1.6.2 訪談法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研究歷程

2.1.1 古希臘關於藝術創造的兩種哲學解釋

2.1.2 近代對於綜合與創造性思維的關注

2.1.3 當代關於藝術創造兩個方面的解釋

2.2 理論探討

2.2.1 綜合美術課程理論

2.2.2 創造性思維理論

2.2.3 美術學習提高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可能性

2.3 實踐探索

2.3.1 國際上綜合美術活動的實踐研究

2.3.2 幼兒創造性活動的實踐研究

2.3.3 美術學習提高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實踐研究

2.3.4 視覺思維策略的實踐研究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1 實證研究的基本框架

3.2 實證研究設計的理論基礎

3.2.1 人本主義理論

3.2.2 建構主義理論

3.3 實證研究的設計思路

3.3.1 師資培訓

3.3.2 方案設計

3.3.3 環境創設

3.3.4 機制保障

3.4 實證研究的設計

3.5 實證研究的實施

3.6 實施效果的保障

3.7 效果的評價

3.8 數據收集和分析計劃

3.9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實證研究

4.1 實驗研究

4.1.1 問題

4.1.2 實驗方法

4.1.3 研究結果

4.1.4 討論

4.1.5 反思

4.1.6 對理論、實踐和政策的影響

4.1.7 結語

4.2 訪談調研

4.2.1 問題的提出

4.2.2 研究背景

4.2.3 研究方法

4.2.4 研究結果

4.2.5 討論

4.2.6 結語

4.3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分析與討論

5.1 認知維度上的分析與討論

5.1.1 幼兒思維流暢性

5.1.2 幼兒思維抗過早封閉性

5.1.3 幼兒思維獨創性

5.1.4 幼兒思維標題抽象性

5.1.5 幼兒思維精緻性

5.2 情感維度的分析與討論

5.2.1 幼兒的好奇心

5.2.2 幼兒感覺過程的復雜性

5.2.3 幼兒的勇於冒險精神

5.2.4 幼兒的想像和幻想

5.3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視覺思維新模式

6.1.1 新模式分析

6.1.2 實施建議

6.2 創造性思維評估與策略

6.2.1 創造性思維的評估

6.2.2 認知維度的策略

6.2.3 情感維度的策略

6.3 實踐啟示

6.3.1 師資培訓新模式

6.3.2 政策參考意見

6.3.3 課題與願景

參考文獻

致謝

六、研究的方法

1、實驗法

實驗法通過對某些影響實驗結果的無關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統的操縱某些實驗條件,然後觀測與這些實驗條件相伴隨現象的變化,從而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因果關系的一種研究方法。本研究在上海市某市級示範園選取2個中班,按照隨機抽樣控制的設計,隨機將2個班級分為實驗班和控制班,對實驗班進行綜合美術活動的教學實踐。該園實行按地段劃分招生,隨機分班,所以對兩個班級在師資力量,幼兒的家庭背景和總體發展做了了解,兩個班級的差異不明顯。在綜合美術活動開展的11個月中(含寒暑假),實驗班除了採用研究者設計的綜合美術活動以外,在其他的課程內容安排方面與控制班保持一致。考慮到在同一個幼兒園,對實驗班進行單獨的研討、交流和實施,盡量避開控制班教師和幼兒受綜合美術活動實踐的影響。此外,督促控制班按照幼兒園原定的教學方案實施教學,也較好的使控制班避免受教育干預的交互影響。在綜合美術活動實踐開展的11個月中,研究人員通過前測和後測,分2次得到了實驗班、控制班托蘭斯創造性思維-圖畫測驗(TTCT-A)的成績。

Torrance創造性思維-圖畫測驗包括獨創性、標題抽象性、精緻性、流暢性、抗過早封閉性五個維度。然後用SPSS統計軟體對數據進行分析。在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驗證綜合美術活動在5個認知維度上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影響。

2、訪談法

人物訪談是一種定性研究方法,它是根據大致的訪談提綱,向被訪者提問的一種研究方法。

訪談法是本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本研究對參與綜合美術活動實踐研究的上海市某市級示範園園長、業務副園長、科研室主任、中班年級組長和實驗班帶班教師5人的訪談,對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幼兒進行了隨機訪談。通過對訪談錄音進行轉錄、三級編碼、資料分析,描述綜合美術活動4個情感維度上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影響,即綜合美術活動對於幼兒好奇心,感覺過程的復雜性,勇於冒險,想像與幻想4個方面的具體影響。在綜合分析訪談內容之後,對幼兒藝術教育政策制定以及幼兒教師美術領域之後培訓提出相應的建議。

七、進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論文選題。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畢業論文相關材料,填寫《任務書》。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進一步熟悉畢業論文資料,撰寫開題報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確定並上交開題報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畢業論文初稿,上交指導老師。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論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列印、裝訂。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論文答辯。

八、參考文獻

[1]阿恩海姆.對美術教學的意見[M].翟燦,熊蕾,郭小平,譯.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2]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孟沛欣,譯.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

[3]阿瑞提.創造的秘密[M].錢崗南,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4]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M].華夏出版社,2009.

[5]艾夫蘭.藝術與認知[M].智玉琴,譯.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

[6]柏拉圖.理想國[M].吳獻書,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

[7]康德.判斷力批判[M].彭笑遠,譯.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8]陳向明.旅居者和「外國人」-留美中國學生跨文化人際交往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9]陳向明.王小剛為什麼不上學了-一位輟學生的個案調查[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6(1):35-45.

[10]德雷克,伯恩斯.綜合課程的開發[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11]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論集[G].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12]格羅姆.兒童繪畫心理學:兒童創造的圖畫世界[M].李蘇,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13]漢森,荷伯豪斯.兒童早期藝術創造性思維教育[M].鄧琪穎,譯.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9.

[14]吉伊根,沃爾夫.藝術批評與藝術教育[M].滑明達,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

E. 誰有波普諾《社會學》和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的筆記

1.中央文獻研究室和新華社,《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38.[美]《文化帝國主義》,上海人民出版社,

F. 艾爾巴比的《社會研究方法》(20014)邱澤奇 譯 第十三版在哪可以買到例如書店或購物網站(京東

第十三版這些大網站都有購買的,請用英文書名搜索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G. 《社會研究方法第10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社會研究方法》(艾爾·巴比(Earl R. Babbie))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rZjkOHVgeSehqJZgs5CUyw 提取碼:y5ny

書名:社會研究方法

作者:艾爾·巴比(Earl R. Babbie)

譯者:邱澤奇

豆瓣評分:9.2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0-4

內容簡介:

《社會研究方法(第13版)/悅·讀人生》是美國大學通用的社會學教材,被譯成多國文字,是一本具有世界聲譽的經典之作,1975年初版剛一面世即引起學術界關注。

《社會研究方法(第13版)/悅·讀人生》廣泛的討論范圍、嚴密的論述,從社會理論的基本範式到學科報告的撰寫,從社會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各種復雜的技術方法,深入淺出,循序漸進,既適合專門研究人員,也是其他相關學科研究人員的必備參考書。

《社會研究方法(第13版)/悅·讀人生》中包含了大量圖表和鮮活案例,同時吸納社會研究的新理論和方法,並附有詳細的參考書目,為教學和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作者簡介:

艾爾·巴比(Earl R.Babbie),美國著名社會學家。畢業於哈佛大學,後應征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後開始了社會學教學工作,並著有包括暢銷教材《社會研究方法》在內的多部著作。

邱澤奇,社會學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2004-),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創辦主任(2006-2011),中國家庭(動態)跟蹤調查(CFPS)」設計、試調查(2008)、首輪調查(2010)的組織者,首任PI組組長。1986年進入社會學領域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師從費孝通先生。主要研究領域:組織社會學(信息技術應用與社會變遷),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社會項目評估。

H. 新書書目推薦政治科

1、[美]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2、[美]羅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運轉起來:現代義大利的公民傳統》

3、[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

4、[美]哈羅德·拉斯韋爾:《政治學:誰得到什麼?什麼時候和如何得到?》

5、[美]戴維·伊斯頓:《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

6、[美]李侃如:《治理中國:從革命到改革》

7、[美]羅伯特·E·戈定等:《牛津比較政治學手冊》

8、[英]戴維·米勒/韋農·波格丹諾:《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網路全書》

9、[中]何秉孟:《新自由主義評析》

10、[中]張鳳陽等:《政治哲學關鍵詞》

11、[美]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

12、[德]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13、[美]基辛格:《國際秩序》

14、[美]羅伯特·達爾:《論民主》

15、[英] 弗里德利希·馮·哈耶克 :《自由秩序原理》

16、[美] 加布里埃爾·A.阿爾蒙德/ 小G·賓厄姆·鮑威爾:《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

17、[美] 加布里埃爾·A.阿爾蒙德:《公民文化:五個國家的政治態度和民主制》

18、[美]弗朗西斯·福山:《國家構建:21世紀的國家治理與世界秩序》

19、[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

20、[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21、[美]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會基礎》

22、[美]羅伯特·E·戈定等:《牛津比較政治學手冊》

23、[美]道格拉斯·C·諾思等:《暴力與社會秩序:詮釋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歷史》

24、[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

25、[美]德隆·阿西莫格魯/詹姆斯·羅賓遜:《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I. 2016中山大學公共管理學考研參考書目

《真題|研究方法真題|普心真題|中山大學2016》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atSl5yZrlzq4xP_TIdJNAw

?pwd=n3a1 提取碼: n3a1

真題|研究方法真題|普心真題|2009|2008|中山大學2015.pdf|中山大學2014.pdf|中山大學2013.pdf|中山大學2012.pdf|中山大學2011.doc|中山大學2010.docx|中山大學2007.doc|中山大學2006.doc|中山大學2004.doc|835-6.jpg

J. 艾爾.巴比的《社會研究方法》哪一版比較好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82655/這一版很經典,四川人民出版社這一系列的書都很經典,就是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到了。如果沒有的話,華夏出版社的也是可以看的。
個人認為,入門的話,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49392/這一本是比較好的,巴比的幾本書還是有點難讀的。我當年入門用的就是這一本。

閱讀全文

與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電子書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iphone6跳屏解決方法 瀏覽:891
怎麼鑒定玉的真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58
椰子鞋帶交叉方法視頻 瀏覽:523
畫軸力圖的簡便方法 瀏覽:899
教學方法包含了教學手段 瀏覽:342
媽媽尿毒症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955
齒痕舌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瀏覽:757
高里程數計算方法 瀏覽:869
15x120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5
成武白酥雞的食用方法 瀏覽:864
農村打灶方法視頻 瀏覽:114
讓皮膚快速變白的方法 瀏覽:177
卡羅拉車鑰匙鎖車里的解決方法妙招 瀏覽:402
工藝氣體檢測方法 瀏覽:734
心臟室上速治療方法 瀏覽:585
無腿鍛煉方法 瀏覽:531
睡眠枕使用方法 瀏覽:636
數字顯示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1010
用紙做迴旋鏢的簡單方法 瀏覽:551
風挾熱邪有什麼調理方法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