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氧運動恢復過程怎樣進行
運動有益健康,但如果方法錯誤就容易出現相反效果的。在進行有氧運動時應該注意以下情況:
1,有心臟病、高血壓病史等不適合慢跑疾病的病人,要經過醫生的檢查,控制病情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才能開始有氧運動。
2,循序漸進:根據自己的情況,慢慢加大運動量。特別是剛開始的時候,不要要求自己一下子就達到四、五級標准,在頭16周的時間里也不要求每周達到30分的運動量。要讓身體有一個重新適應、恢復階段。
3,不要忽視准備活動:在每次運動前要做好准備運動,避免肌肉、關節受傷。
4,鍛練不要過勞:運動量過大就會造成過度疲勞,此時就應作調整、休息。不然,過度疲勞就會適得其反,加重身體的負擔了。
Ⅱ 有氧訓練方法
先進行初級的熱身有氧運動,比如開始活動關節,不要不重視,一開始就進行比較猛烈的運動很容易受傷,比如拉傷等等,然後,就可以開始有氧運動,個人認為跳繩,瑜伽比較好,如果喜歡機械性的,最好購買個健身器,但是要注意,一定要快慢結合,不能一直強運動量的運動,要自我調節,最後,運動結束也不要馬上休息,要做恢復性調節,先慢走,不能一屁股坐下休息,這對身體很不好,另外,在運動過程中,隨時補水,不要等到運動結束時猛灌,會造成心臟負荷。大致就以上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Ⅲ 有氧運動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有氧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即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
有氧運動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簡單來說,有氧運動是指任何富韻律性的運動,其運動時間較長(約15分鍾或以上),運動強度在中等或中上的程度(最大心率值60%至80%)。有氧運動是一種恆常運動,是持續5分鍾以上還有餘力的運動。
包括下面這些運動方式:步行、快走、慢跑、競走、滑冰、長距離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跳健身舞、跳繩/做韻律操、球類運動如籃球、足球等等。
Ⅳ 有氧運動怎麼做 有氧運動的訓練方法
1、掌指練習
方法:兩掌胸前合攏,五指分開,指腹相對。兩手第一指腹相互作抗力推進,兩掌緩張,呈「爪」形靜態抗力10~12秒,重復7~8次。
效應:增強指部展肌和橈側腕短伸肌肌力。
提示:指腹互推時,均需適量抗力,遞增抗衡強度。
2、肩臂練習
方法:分腿站立,兩手胸前合掌,手指向上。右掌推力超過左掌的抗力,用力將左臂推至左體側。左掌抵制右掌的抗力,將右臂推回右體側,重復10~12次。
效應:提高三角肌、肱二頭肌、肱橈肌和拇短屈肌的肌力。
提示:兩掌推移時,被推移的腕掌需有抗衡力,以遞增抗力力度。
頭頸練習
方法:分腿站立,兩手交叉抱頸。兩手慢速用力推動頭、頸部的抗力,將頭按壓至胸鎖骨部位,呼氣。然後頸部用力抗回兩手的下扳力,將頭部向上豎抬成預備姿勢,吸氣。重復7~8次。
效應:增強頸闊肌和肩胛提肌等的肌力。
提示:兩手向下扳力不宜大於頭、頸部向上的抗力。扳速宜緩慢,扳力宜適中。
3、腰背練習
方法:分腿站立,兩手叉腰,虎口向下。腰背部迎著兩手逆向扭轉的抗力,作順向環繞旋轉,呈靜態抗力6~8秒。然後反方向重復。間歇30~40秒。
效應:促進背闊肌、腰側肌和豎脊肌伸展力,提高腰椎靈活性。
提示:腰背部繞旋時,頭、頸部和上體協同轉動。兩腳不可移動。
4、胸腹練習
方法:並腿仰卧,兩掌位於腹部。胸腹部迎著兩掌按壓的抗力向上作反抗力呈45度仰卧起坐5~6秒,重復7~8次。
效應:增強腹直肌和胸大肌肌力。
提示:仰卧呈起坐時,深吸氣;仰卧躺下時,呼氣。
Ⅳ 有氧耐力的常用訓練方法
有氧耐力:是指長時間進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負荷強度為人體最大負荷強度的75%—85%,心率一般在140—170次/分。時間最少5分鍾,一般在15分鍾以上.決定機體有氧耐力的生理因素主要是運動中氧氣的供應因素和作為能量物質的糖原含量。那麼,有氧耐力訓練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有氧耐力訓練方法,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持續負荷法
持續負荷法是發展有氧耐力地主要方法。其特點是負荷量大,沒有間歇。持續負荷法根據速度是否變化又分為勻速訓練和變速訓練兩種。採用持續負荷法訓練時,每次負荷時間不少於30分鍾。對又一定訓練水平地運動員負荷時間可以達60~120分鍾。練習強度可以通過測定心率等方法計算,心率可控制在每分鍾150~170次。
採用變速訓練時,可在練習過程中逐步提高速度,即從較低地強度提高到中等強度。例如第一個1/3的距離可用較低的速度完成,然後將速度提高到稍低於中等強度的水平,最後1/3距離則用中等強度的速度完成。
此外,還可以從中等到次最大不斷變換強度。例如,在每1~10分鍾的最高強度負荷後,可穿插安排中等強度負荷,以保證機體在下一次提高負荷前稍有調整。採用最大素的.負荷時,心率可達到180次/分,恢復階段講到140次/分。有節奏的、波浪形變化的強度安排,有助於進行大負荷訓練,並能有效提高心臟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提高機體在不同情況下的適應能力,從而大大提高有氧耐力水平。
間斷負荷法
間斷負荷法又分為間歇訓練法和重復訓練法,其主要特徵如下。間歇訓練法,時一種採用各種強度的重復刺激,並在練習之間按預定計劃安排間歇時間,不完全休息的訓練方法。
這種方法對發展耐力水平非常有效。間歇訓練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有強度、負荷數量、持續時間、間歇時間、休息方式、練習組合等。
強度:短距離或中距離間歇訓練心率應達到170~180次/分。長距離間歇訓練心率應達到160~170次/分。只有用較大強度才能有效提高心臟功能,達到發展有氧耐力的目的。負荷數量:負荷數量一般以距離和時間來標識。其基本要求是一次練習負荷數量不要過多,若一次練習負荷數量多,持續時間長,則會導致工作強度下降,不利於心臟功能的提高。持續時間:練習持續時間可根據練習任務和運動員本身情況確定。每一次練習的持續時間,可分別為15秒~90秒,2~8分鍾等。在訓練中較多的是60~90秒。但整個練習持續時間應盡可能延長,應保持在半小時以上。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有氧的能力及心臟的潛在功能,並有利於意志品質的培養。
間歇時間:為實現對運動員呼吸和心血管系統不間斷的刺激,主要以心率來控制間歇時間。其基本要求是在運動員機體尚未完全恢復(心率恢復到120~140次/分)時進行下一次練習。
這樣可使運動員在積極性休息階段攝取大量氧氣,並使整個練習過程的攝氧量和心搏量都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休息方式:採用輕微的積極性活動休息方式(如慢跑),以對肌肉中的毛細血管起到「按摩作用」,使血液盡快流回心臟,再重新分配到全身,以盡快排除機體中堆積的酸性代謝產物,以利於下一次練習。
練習組Lcaiyong間歇訓練法發展有氧耐力一般有兩種組織方式。一種是分段練習,即以練習的次數與組數安排訓練。另一種以連續間歇方式安排訓練。
重復訓練法
重復訓練法在發展有氧耐力的同時,還能發展專項或比賽耐力。練習距離可長於或短於比賽距離。負荷強度比間歇訓練法大。每次訓練應等完全恢復以後,再重復進行。較長時間的重復訓練對有氧耐力要求很高。
Ⅵ 有氧訓練方法
先進行初級的熱身有氧運動,比如開始活動關節,不要不重視,一開始就進行比較猛烈的運動很容易受傷,比如拉傷等等,然後,就可以開始有氧運動,個人認為跳繩,瑜伽比較好,如果喜歡機械性的,最好購買個健身器,但是要注意,一定要快慢結合,不能一直強運動量的運動,要自我調節,最後,運動結束也不要馬上休息,要做恢復性調節,先慢走,不能一屁股坐下休息,這對身體很不好,另外,在運動過程中,隨時補水,不要等到運動結束時猛灌,會造成心臟負荷。大致就以上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Ⅶ 如何更高效的用有氧訓練來減脂
總之,試著選擇一些你不太擅長的事情。如果你在樓梯上效率很高,不要做的更多,就換一台新機器,你可以用四台不同的有氧運動機,每個6分鍾。
通過這些不熟悉,低效率的運動,會讓你減脂效果更好!快去試試吧!老鐵們。
Ⅷ 有氧工作能力如何訓練
用於發展有氧能力的訓練方法主要有持續訓練法、乳酸閾訓練法、間歇訓練法和高原訓練法。
(1)持續訓練法
持續訓練法是指強度較低、持續時間較長且不間歇地進行訓練的方法,主要用於提高心肺功能和發展有氧代謝能力。練習時間要在5分鍾以上,甚至可持續20~30分鍾以上。長時間持續運動對人體生理機能產生諸多良好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能提高大腦皮質神經過程的均衡性和機能穩定性,改善參與運動有關中樞間的協調關系,並能提高心肺功能及最大攝氧量,引起慢肌纖維出現選擇性肥大,肌紅蛋白也有所增加。對發育期的少年運動員及訓練水平低者,尤其要以低強度的勻速持續訓練為主。
(2)乳酸閾強度訓練法
個體乳酸閾強度是發展有氧耐力訓練的最佳強度。以此強度進行耐力訓練,能顯著提高有氧工作能力,同時,有氧能力提高的標志之一即是個體乳酸閾提高。由於個體乳酸閾的可訓練性較大,有氧耐力提高後,其訓練強度應根據新的個體乳酸閾強度來確定。在具體應用乳酸閾指導訓練時,常採用乳酸閾心率來控制運動強度。
(3)間歇訓練法
間歇訓練法是指在兩次練習之間有適當的間歇,並在間歇期進行強度較低的練習而不是完全休息。由於間歇訓練對練習的距離、強度及每次練習的間歇時間有嚴格的規定,往往不等身體機能完全恢復就開始下一次練習,因此,對機體機能要求較高,能引起機體結構、機能及生物化學等方面較深刻的變化。從生理學角度分析,間歇訓練主要有以下特點:①完成的總工作量大。②對心肺機能的影響大。在間歇期內,運動器官(肌肉)能得到休息,而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活動仍處於較高水平,能使心血管系統得到明顯的鍛煉,特別是心臟工作能力以及最大攝氧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此方法運用成功與否的關鍵是要根據不同年齡、不同訓練水平及不同項目的特點,科學合理地安排每次練習的距離、強度及間歇時間
(4)高原訓練法
在高原訓練時,人們要經受高原缺氧和運動缺氧兩種負荷,這對身體造成的缺氧刺激比平原上更深刻,可以大大調動身體的機能潛力,使機體產生復雜的生理效應和訓練效應。研究表明,高原訓練能使血紅蛋白數量及總血容量增加,並使呼吸和循環系統的工作能力增強,從而使有氧能力得到提高。
Ⅸ 促進有氧能力訓練的方法有
促進有氧能力訓練的方法有A、慢速長距離訓練;C、間歇訓練。有氧能力訓練主要為了加快代謝產物的轉化和消除,促進機體功能,從而提高成績。
有氧運動特點是強度低、有節奏、不中斷和持續時間長。同舉重、賽跑、跳高、跳遠、投擲等具有爆發性的非有氧運動相比較,有氧運動是一種恆常運動,是一種恆常持續30分鍾以上還有餘力的運動。
常見的有氧運動項目有:步行、快走、慢跑、競走、滑冰、長距離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跳健身舞、跳繩/做韻律操、球類運動如籃球、足球等等。
(9)有氧結束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促進有氧能力訓練持續訓練法
持續訓練法就是用比較長的時間,中間無休息地完成一定的負荷量,是馬拉松項目訓練方法的基石:
①持續2-3小時的長時間持續跑,用於准備期調節運動員呼吸期機能和培養長時間心理承受能力,接近競賽期時,提高並接近馬拉松比賽強度以發展運動員有氧耐力和專項耐力。
②以60-90min的中等時間持續跑,低強度以加速身體恢復,馬拉松配速以發展有氧耐力。
③以20-40min短時間持續快跑,多用於賽前准備期和競賽期,發展最大有氧代謝能力。
促進有氧能力訓練間歇跑訓練法
間歇跑訓練的特點是以使機體處於不完全恢復狀態下,反復進行練習的訓練方法。馬拉松訓練的間歇方式可以是走或是慢跑。
每個訓練階段以發展專項耐力的長距離間歇跑,以發展有氧能力的中距離間歇跑,以耐受乳酸能力的短距離間歇跑。即使是在休息時,運動員的血液搏出量也達到最佳值,明顯提高運動員的心肺機能,尤其是呼吸系統功能;
對運動員機體刺激較大,連續的間歇訓練會導致運動員神經系統疲勞,一般一周最多安排2次,課次間隔時間為3天。應根據具體訓練任務和隊員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有氧訓練計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有氧訓練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有氧耐力訓練的兩種方法
Ⅹ 有氧訓練的最佳辦法
首先由於有氧運動身體不適,所以要選擇一個你喜歡的,才能堅持到有效果。、
第二,時間地點的選擇一個舒心的,環境好的,樹木多的,效果自然好;
第三,有氧運動運動量大,需要你買一雙好的運動鞋,才能不傷害自己,建議上千的阿迪耐克之類的,比劣質的鞋給你的損害要小得多;
第四,最好有個人陪伴,或者很多人,大家一起;
第五,控制食慾,建議吃熱量小的,蔬菜水果在運動完感覺餓了管飽。當然吃多了也不行,總比吃碳水化合物多的糧食強吧。
第六,多喝水!
第七,注意安全。都挺好,一下受傷休息幾個月,全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