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流行病學病因研究的推理方法有哪些問答題
又生病期間並推理方法乘以二是有很多一些問答題,這樣發才能更好進行選擇是應該非常不錯。
㈡ 病因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黃帝內經》將病因分為陰陽兩類:「陽者,得之風雨寒暑」,「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六邪(風寒燥火)和癘氣。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飲食失宜、勞逸失度。繼發病因:包括痰飲、結石。其他病因:包括外傷、寄生蟲、胎傳、諸毒、醫過。 合肥市康泰職業培訓學校成立於2002年。現開設有中醫理療師、推拿(按摩)師、健康管理師、美容師、葯劑員、口腔修復工、醫療信息化辦公、養老護理員、育嬰師等10多個專業的培訓。咨詢電話:0551-65524345學校地址:合肥市阜陽路223號(公交車「雙崗南站」下即到)
㈢ 病因的研究方法
病因是個重要問題,實驗醫學、臨床醫學、流行病學均應用自己的 確定-可能的病因與疾病關系的步驟
方法對病因進行探討。這三大方法各有所長、各有特點,緊密協作,才易於探討病因。 流行病學探討病因是從群體水平,用疾病在人群中分布的資料進行現場觀察及現場實驗,最接近於人群的實際情況。因此,對疾病病因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流行病學研究。流行病學可為臨床及實驗研究提供病因線索,而實驗醫學及臨床醫學對病因的研究結果,還要根據流行病學研究做最後判斷。如1963年河北省南部洪水後發生的不明熱症,根據臨床判斷為副傷寒或流行性感冒,但該病的流行病學特點不支持這種判斷,(耿貫一,1963)從而提出鉤端螺旋體病的判斷(盡管在那以前河北省南部沒有發現過鉤端螺旋體病),實驗室檢查後來證實了流行病學的判斷。實驗室研究發現可能致癌物種類非常多,WHO提出由流行病學研究最後判斷,而將這些致癌物種類的數字大加減少,而且更符合實際。 病因假設形成的途徑,均要先形成病因假設,然後再加以驗證。流行病學形成的病因假設(說)是根據自己的、別人的經驗,疾病的自然史,已知的影響因素等而形成。在形成病因假設時,一般可遵循下列途徑(MacMahon等)。
1、求同法
(method ofagreement)如果多種不同情況與某種疾病的存在有聯系,而在這多種情況均有一個共同的因素,則這個因素很可能為該病的病因。如氟斑牙患病率高的地區,飲水氟含量高,而患病率低處則飲水氟含量低。飲水氟含量高則可能為氟斑牙的病因。
2、求異法
(method ofdifference)如果有A、B兩種情況,某病的發病率在A顯著高於在B,在A有某因素(F),在B沒有該因素,則F很可能是該病的病因。如肺癌發病率在吸煙者顯著高於在不吸煙者,說明吸煙可能是肺癌的病因。
3、共變法
(method ofconcomitant variation)當某個因素(F)出現的頻度或強度發生變化時,該病發生的頻率與強度也變化,則F很可能是該病的病因。如海豹肢畸形(phocomelia)隨反應停(thalidomide)上市量的增減而增減。在溫州地區研究發現「散發性腦炎」的發病數,隨四咪唑和左旋咪唑上市量而變化,從而懷疑該葯物與「散發性腦炎」的發生有關。
4、類推法
(method of analogy)當一種疾病的分布與另外一種病因已清楚的疾病的分布相似時,則這兩種病可能有共同的病因。如前文所述河北省1963年流行的「不明熱」被判斷為鉤端螺旋體病,就是根據共分布特點而作。
除上述四種方法外,如果一種疾病有多種可疑的病因,而其中多種已被排除,僅餘一種可能時,則此因素是該病的病因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㈣ 檢驗病因假設的流行病學研究方法有
1.求同法(methodofagreement)如果多種不同情況與某種疾病的存在有聯系,而在這多種情況均有一個共同的因素,則這個因素很可能為該病的病因。如氟斑牙患病率高的地區,飲水氟含量高,而患病率低處則飲水氟含量低。飲水氟含量高則可能為氟斑牙的病因。
㈤ 病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人體病理學研究方法:屍體剖驗 (autopsy)、活體組織檢查 (biopsy)、細胞學 (cytology)、分子生物學 (Molecular Biology)
實驗病理學研究方法:
1.動物實驗
利用人工方法在動物身上復制出人類某些疾病的模型及病理過程,研究疾病的病因學、發病學、病理改變及轉歸,並可施加干預因素,對疾病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2.組織培養和細胞培養
將某種組織或單細胞用適宜的培養基在體外培養,以觀察細胞、組織病變的發生、發展(如細胞癌變、腫瘤生長、病毒復制、染色體變異等)可以對培養的組織、細胞施加射線,葯物等外來因子,觀察對其影響。
㈥ 病因的研究
病因學說在推動醫學科學的發展上曾起過重大的作用,而成為醫學觀點的生物醫學模式的組成部分。
1.單病因說
在單病因說的思想指導下,人們把病因歸納為:①生物因素,主要是各種病原微生物;②物理因素,如聲、熱、光、電、放射線等超過正常范圍後均可致病,此外還有損傷;③化學因素,如農葯、化學葯品、各種營養要素等。
由於發現單單上述病因因素常常不足以引致疾病,人們認識到病因與宿主因素(如性別、年齡、遺傳因素、免疫等)及環境因素(如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相互作用才能引起疾病的發生或流行。有學者將這三種因素的相互作用表示為:流行病學三角學說(Gordon),Ront(1982)、岡田搏(1982)分別用圖表示病原、宿主、環境三者的關系;Susser(1973)繪圖(車輪模式)表示三者的關系.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在疾病的發生、發展中,除生物因素外,社會因素、心理因素也起著重大作用,這種醫學觀點的發展,即現在被稱為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
2.多病因說
隨著對病因知識的積累,認識到多種慢性病或非傳染病,甚至於急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病因並不是單一的。如結核病,由於缺乏營養、居住擁擠、貧窮和遺傳因素等使身體對結核桿菌的易感性增高。在這種情況下,暴露於結核桿菌,才受到感染,此後結核桿菌侵襲組織才發生結核病。霍亂弧菌對於霍亂的發生也類似。這兩種傳染病的發生都不僅僅是細菌這一個因素所能引起的。至於其他許多疾病則情況更加復雜,遠非Koch原則所能概括。可以有許多因素作用而引起一種疾病(如吸煙、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對於冠心病),也可以一種因素與多種疾病有關(如EB病毒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鼻咽癌、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吸煙與肺癌等多種癌症、冠心病等)。隨著認識的深入,逐步形成「多病因說」或「多因多果病因說」。
3.充分病因和必需病因
充分病因和必需病因在上述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後一定引起(或引發)該疾病,這個綜合就是充分病因(sufficientcause)。當缺乏某因素即不會引起該病,這個因素被稱為必需(必要)病因(necessary cause)。每個充分病因的綜合中必然包含有必需病因,如沒有結核桿菌就不會發生結核病,沒有傷寒桿菌就不會引起傷寒,結核桿菌和傷寒桿菌就分別是結核病和傷寒的必需病因。必需病因的作用在時間上必須在疾病發生之前。
在許多疾病(特別是一些慢性非傳染病),既未發現充分病因,又未發現一個必需病因。例如,肺癌病人大多數有吸煙史,但也有既不吸煙又無被動吸煙的;吸煙(或被動吸煙)的人有些發生肺癌,但多數吸煙的人吸煙數十年並未發生肺癌。根據前述條件,吸煙既不是肺癌的必需病因,又不是其充分病因,只是肺癌的多病因中的一個,是其充分病因綜合中的一員。
4.從流行病學角度看病因
流行病學從群體觀點出發,從控制疾病、預防疾病的策略出發,認為當其他因素在某人群中不變時,某因素在該人群中增加或減少後,某病在該人群中的發生也增加或減少,則該因素可以被認為該疾病的病因。這種認識在疾病防制上有很大的實際意義。隨著吸煙率、吸煙量、吸煙年限的增、減,肺癌發病率即增、降。雖然吸煙這個因素尚不完全滿足作為肺癌的必需病因及充分病因的條件,但流行病學可以認為吸煙是肺癌的病因,而且是肺癌已知病因中最重要的一個,是肺癌充分病因綜合中一個最強有力的因素。即或肺癌充分病因綜合中其他成分均不改變的情況下,停止吸煙就可使肺癌發病率明顯下降。因此,不必等待把某種疾病的充分病因綜合中的各成分均探討清楚再進行防制,而一旦清楚了某成分的病因作用(指流行病學角度,而非發病機制),即可針對該病因採取措施降低該病的發病率。比如,遠在結核桿菌被發現前,針對結核病的其他病因成分採取措施,就使結核病死亡率明顯下降;在霍亂弧菌被發現前30年,即採取改善飲水供應措施以控制霍亂流行。
1、病因的各因素,從流行病學觀點,有四類因素在疾病病因中起作用。它們每種都可能是必需因素,但每種單獨則很少是引起某種疾病或狀態的充分病因。它們是:
(1)易患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s):如年齡、性別、過去的疾病可以形成對某病因的易感狀態。
(2)誘發因素(enabling factors):如缺乏營養、低收入、居住條件不良及醫療保健不宜等可促發疾病。相反的狀況又有助於疾病恢復、維持健康。
(3)速發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s):如暴露於某特異病原因子(agent)或有害因子能促進發病。
(4)加強因素(reinforcing factors):屢次暴露於致病因子或做不適宜的重工作,可以加重已發生的疾病或狀態。
2、危險因子(risk factors)把那些與疾病的發生有正聯系,但其本身又不是充分病因的因子稱為「危險因子」。一種危險因子(如吸煙)可能和許多種疾病有聯系,而一種疾病(如冠心病)又可能與許多危險因子有關。流行病學目前已可以測定每種危險因子在該疾病發生中作用的大小,以及消除一種危險因子後可使該病減少多少,在實施一些疾病預防規劃中,危險因子是一項很有實際意義的概念。
3、病因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
當兩種或多種病因共同起作用時,其作用大小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類似這幾種病因分別作用的相加;而常見的則是其大小高於這幾種病因分別作用的相加。比如,冠心病的三個主要病因(吸煙、高血壓、高脂血症)均具備時,冠心病的發病率,遠比僅具有一種病因的三項發病率之和為高。吸煙與暴露於石棉塵均是肺癌的病因。無兩因素時肺癌死亡率為11/10萬,吸煙者為123/10萬,僅暴露於石棉塵者為58/10萬,而既吸煙又暴露於石棉塵者則為602/10萬(Hammond等,1979),遠遠高於181/10萬(123 58)。吸煙婦女,暴露於烹調煤煙4×104小時,有職業性暴露及肺部疾患史者肺癌發病的比數比(OR)為不吸煙、無職業暴露及肺部疾患史,但有3×104小時暴露於烹調煤煙者的50倍。
因此,消除一種病因就可以大量減少發生該病的可能。
㈦ 病因研究的方法中,用於驗證病因假說的研究有哪些
描述性研究的用途,以下哪個是錯誤的
A.描述疾病或者某種特徵的分布
B.提出進一步病因研究的線索
C.檢驗和驗證病因假說
D.提出和初步檢驗病因假說
E.進行社區診斷
本題答案為C,所謂描述性研究亦稱為描述流行病學,是流行病學研究方法中最基本的類型,主要用來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狀況及暴露因素的分布情況,目的是提出病因假設,為進一步調查研究提供線索,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礎;還可以用來確定高危人群,評價公共衛生措施的效果等。
由於描述性研究的目的是提出病因假設,所以檢驗和驗證病因假說尚不是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