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費用效益分析法
費用效益分析法是指通過權衡效益與費用來評價項目可行性的一種分析方法。 它分為財務效益與費用分析和經濟費用效益分析兩種。
這是對經濟活動方案的得失、優劣進行評價、比較以供合理決策的一種經濟數量分析方法。這種方法較多地用於工程建設的項目評價中。費用效益分析還被當作一種特殊形式的經濟系統分析。因為它所比較的費用與效益都是作為與該經濟活動的目標相關的後果而從社會的觀點來考慮的,分析本身也是為了提供建議和幫助決策。
費用效益分析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出現的費用效果分析發展而來。它的興起,從經濟實踐看,與公共投資的增加、公共事業的發展分不開;從理論淵源看,同經濟理論(福利經濟學與資源有效分配理論)、工程經濟學、運籌學的發展與匯合相聯系。費用效果分析只適用於性質相同或目標相同的活動的經濟選擇問題,而費用效益分析不僅能表明每個項目或方案是否值得執行,而且還能計算與比較幾種不同性質的活動相應的效益與費用的差額。這是更有力的決策工具。但它對決策的作用,不單純地表現在分析的結論上,重要的在分析過程中所提供的有用信息和反映出來的詳細內容上。
http://ke..com/view/1646768.htm
『貳』 期間費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啊
很多的,如非正常因素分析(如壞賬准備等特殊因素)、變化比例分析(同比上升或下降比例分析)、與收入成本等比例變動分析等。
『叄』 費用效益分析法包含的方法
費用效果分析法,
是規劃與采購工程系統或設備的一種方法。它起源於二次大戰後的美國,從60年代後,這種方法廣泛流行於各工業部門。 為了實現某種經濟上的或軍事上的目的,可供選擇的經濟技術方案很多,這些方案在實現目的的效果上和消耗的費用上各不相同。通過效用分析可以從這些方案中找出給定效果,採用費用最低的方案。整個工程系統消耗的費用一般是從研製設計開始到服務期滿之間的下列各項費用的折現總合:(1)研製與生產費用,包括建造新的生產線、試驗與建造新的原料以及批量生產規模等的影響在內;(2)存儲與維修費用,包括建造專門倉庫等;(3)現代化改造費用;(4)人員培訓,日常運行及意外損失等費用。所有這些費用均在不同時期支付,應根據反映貨幣價值與時間關系的折現率,把它們折算到同一時間來計算。
由於實際問題中有關技術、經濟方面的許多參數往往是不確定的,因此,需要對這些參數作出多種假設,通過分析來檢驗它們對工程系統費用效果的影響程度,從而權衡利弊,選擇有利方案。成本效益分析法是綜合利用運籌學、程序設計、經濟分析以及有關設備系統設計與使用等的知識和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產品設想篩選決策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新產品方案選定以後,就應該考慮這樣一些問題:這種產品的價格定為多少市場可以接受?為此開發、生產成本控制在什麼范圍內企業才能贏利?這樣的一個成本范圍企業有沒有能力達到?這些問題都屬於成本效益分析范圍。關於成本分析的具體方法有很多,這里只介紹一種粗略的、用於初期分析的指數公式:
VI=(Ts*Cs*Q*P*L1/2)/Tc
式中,VI--產品價值指數;
Ts--技術成功的機會(0--10的適當等級);
Cs--商業成功的機會(0--10的適當等級);
Q--年銷售量;
P--單位產品的利潤;
L--產品壽命(年);
Tc--產品總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利用這樣的公式計算出來的結果只能作為決策時的一種參考,不能完全依賴它。因為這種定量方法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和變數都包括進去。
影子工程法是恢復費用的一種特殊形式。某一環節污染或破壞以後,人工建造一個工程來代替原來的環境功能,用建造該工程的費用來估計環境污染或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的一種方法。例如,某個旅遊海灣被污染了,則另建造一個海灣公園代替它,以滿足人們的旅遊要求。某個水源被污染染了,就需要另找一個水源替代它,以滿足人們的用水要求。新工程的投資就可以用來估算環境污染的最低經濟損失。
人力資本法 (Human capital approach)是指用收入的損失去估價由於污染引起的過早死亡的成本。根據邊際勞動生產力理論,人失去壽命或工作時間的價值等於這段時間中個人勞動的價值。一個人的勞動價值是考慮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因素情況下,每個人的未來收入津貼現折算成的現值。
調查評價法的基本過程可分為問卷設計、調查數據的收集、數據的分析與處理、發布結論四個主要步驟。
『肆』 行政單位費用測算方式是什麼
其計算公式如下:
人員經費占總支出的比重期人員經費支出額/本期經費支出總額
通過計算人員經費占總支出的比重,可以反映行政單位經費支出結構和人員經費支出的規模,可用於對比分析,並找出人員經費占總支出比重增減的原因。
公式中的「本期人員經費支出額」和「本期經費支出總額」從經費支出明細表中取得。
經常性支出的核算,通過設置「經費支出——經常性支出」二級科目進行,並在二級科目下按財政部門統一規定的「目」、「節」級支出科目設置明細賬。
發生支出時:
借:經費支出——經常性支出
貸:銀行存款或現金
支出收回或沖銷轉出時:
借:有關科目
貸:經費支出——經常性支出
年終結賬後,「經費支出——經常性支出」科目無余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五十九條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收取費用的,應當按照公布的法定項目和標准收費收,取的費用必須全部.上繳國庫,任何機關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變相私分。財政部門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行政機關返還或者變相返還實施行政許可所收取的費用。
『伍』 請問如何進行可控費用的分析
第一步:戰略目標指導成本控制目標
方向正確等於成功了一半,成本控制也一樣。成本控制的目的是為了不斷地降低成本,獲取更大的利潤,所以,制定目標成本時首先要考慮企業的贏利目標,同時又要考慮有競爭力的銷售價格。由於成本形成於生產全過程,費用發生在每一個環節、每一件事情、每一項活動上,因此,要把目標成本層層分解到各個部門甚至個人。
1.企業項目分析
各個部門以營銷目標導向,進行年度工作的項目立項,列出為實現目標所需要做的各類項目,同時對項目進行任務分解,同時再對時間、成本、性能每個環節進行分析,對比成本與收益。比如市場部明年為了達到既定的目標,需要完成多少市場宣傳及推廣的項目,項目逐一分解成任務後,對每個任務所需要的費用進行合理預算。同時對產生的收益進行估算。
2.進行行業價值鏈分析
行業價值鏈是:企業即存在於某一行業價值鏈的某個點,包括與上、下游與渠道企業的聯接點,如供給商產品的包裝能減少企業的搬運費用,改善價值的縱向聯系也可以使企業與其上、下游和渠道企業共同降低成本,提高整體競爭優勢。
3.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分析
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和本企業價值鏈在
行業價值鏈中處於平行位置,通過對競爭對手價值鏈的分析,可以測算出競爭對手的成本。然後,自己企業與之相比較,就找出了與競爭對手在任務活動上的差異,揚長避短,爭取成本優勢。
第二步:成本控制四步執行法
1.減少目標不明確的項目和任務
在企業目標清楚的情況下,每個項目及任務都是為實現目標所服務的。項目立項分析後,可以把目標不明確的項目與任務削減掉。
2.明確各部門的成本任務
實行「全員成本治理」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先測算出各項費用的最高限額。然後橫向分解落實到各部門,縱向分解落實到小組與個人,並與獎懲掛鉤,使責、權、利統一,最終在整個企業內形成縱橫交錯的目標成本治理體系。
3.成本核算,精細化治理
沒有數字進行標准量化,就無從談及節儉和控制。伴隨著成本控制計劃出台的是一份數字清單,包括可控費用(人事、水電、包裝、耗材等)和不可控費用(固定資產折舊、原料采購、利息、銷售費用等)。每月、每季度都由財務匯總後發到治理者的手中,超支和異常的數據就用紅色非凡標識。在月底的總結會議中,相關部門需要對超支的部分做出解釋。
為了讓員工養成成本意識,最好建立《流程與成本控制SOP手冊》。手冊從原材料、電、水、印刷用品、勞保用品、電話、辦公用品、設備和其他易耗品方面提出控製成本的方法。當然,有效地激勵也是成本控制的好辦法,所以,成本控制獎勵也成為員工工資的一部分。
4.成本治理的提前和延伸
將成本控制提前和延伸,提前就是加大技術投資,控制采購成本;延伸就是將上下游整合起來。
當今的市場競爭,是實力的競爭,人才的競爭,產品和服務質量的競爭,也是成本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講,成本決定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企業逐步擴大市場份額的重要途徑,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基礎。企業治理者要轉變傳統狹隘的成本觀念,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現代的先進成本控制方法以加強企業的競爭力,迎接各方的挑戰。
『陸』 費用效益分析的特點和計算方法
費用效益分析著重於費用與效益兩方面的分別計量與相互比較。但它與財務會計核算不同,不是從企業觀點而是從社會觀點來計量的;不是只分析直接的效益與費用,而是分析包括間接的效益與費用在內的全部的效益與費用;不限於貨幣收支的比較,還包括不能用貨幣反映甚至較難數量化的一些效益與費用的比較;不是考慮過去實際發生的效益與費用,而是預期決策後與行動方案選擇有關的未來的效益與費用。原則上,費用的計量應與稀缺資源的有效使用相符合,效益的計量應與政策的發展目標相符合。具體說來,一個方案或項目的費用包括基本費用(投資費用和經營費用)、輔助費用(為充分發揮效益而產生的有關費用)、無形費用(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引起的經濟損失和社會代價);一個方案或項目的效益相應地也包括基本效益(能直接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派生效益(有關派關活動所增加的收入)、無形效益(增進國家安全、減少生命死亡、美化風景等社會效益)。在計量過程中,由於市場價格因稅收、壟斷等種種原因不能正確反映甚至極大歪曲投入與產出的社會價值,還由於某些項目(如時間、生命等)不是商品沒有市場價格,但為了比較又需要給予貨幣估價,西方經濟學家提出和使用了影子價格。他們認為採用影子價格能更好地反映機會成本。在計量中為了使不同時期的費用與效益能在同一基礎上加總和比較,還需把未來時期的費用與效益通過貼現、回扣換算成為基年現值。貼現率(或回扣率)的確定,要參考利息率和根據決策者的意見。在計量的基礎上比較費用與效益,可以計算它們的現值之間的差額,看其凈效益(總效益減總費用)現值的大小;也可以計算它們的現值之間的比率,或者表現為總效益對總費用之比,一般要求大於1,或者表現為總費用對總效益之比,一般要求小於1,這兩種表現方法互為倒數。
假定投資費用I於基年一次支出,經營費用O在使用期間逐年支出,輔助費用已從基本效益中扣除,派生效益已加於基本效益,構成各年的效益 B,無形費用與無形效益均從略,這時比較費用與效益的計算公式有:
同理,有總效益對總費用比率的計算公式:
或總費用對總效益比率的計算公式:
費用效益分析為評價一個或幾個行動方案提供了能全面處理多種因素的邏輯結構,可為有效的決策提供經過處理的大量有用信息。它是一種「次優」方法(secondbest method) 。它不同於最優分析,不研究經濟中為使最優狀態得以存在的那些條件,只是比較兩種或有限幾種的行動方案,從中得出何者為優的結論,而所有行動方案本身不一定就是好的或最優的。只能在已有的方案中進行選擇,這是費用效益分析的局限性。
『柒』 如何進行成本分析
1、正確計算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計算產生的差異;
2、找出產生差異的原因;
3、正確對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評價;
4、提出進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
成本分析是根據成本資料對成本指標所進行的分析。其包括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後三個方面。
1、成本的事前分析是指在成本未形成之前所進行的成本預測。進行事前成本分析,可使企業的成本控制有可靠的目標。
2、成本的事中分析是指對正在執行的成本計劃的結果所進行的分析。事中分析主要是為了進行成本控制,防止實際成本超過目標成本的范圍。
3、成本的事後控制是指對成本實際執行的結果所作的分析。事後分析主要是對成本執行的結果進行評價,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總結成本降低的經驗,以利於下一期的成本控制活動的開展。
(7)經費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成本組成
1、持有成本
現金的持有成本,是指企業因保留一定現金余額而增加的管理費及喪失的再投資收益。實際上,現金持有成本包括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和管理成本兩部分。
2、轉換成本
現金的轉換成本,是指企業用現金購入有價證券以及轉讓有價證券換取現金時付出的交易費用,即現金同有價證券之間相互轉換的成本,如委託買賣傭金、委託手續費、證券過戶費、實物交割手續費等。
3、短缺成本
現金的短缺成本,是指在現金持有量不足而又無法及時通過有價證券變現加以補充而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包括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現金的短缺成本與現金持有量呈反方向變動關系。現金的短缺成本隨現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隨現金持有量的減少而上升,即與現金持有量負相關。
『捌』 如何進行公司費用分析
如何呈現出一份完美的費用分析報告,這是每個財務人員必須要掌握的技能。
會計人員如何呈現出一份完美的費用分析報告?
一、切忌鬍子眉毛一把抓,一個企業主要分析的對象有:
1、人力成本分析
人是企業產生效益的主要資源,用人成本也是企業關心的。主要側重於人工效率分析,如何提高人工效率,為企業創造更大效益;
2、主營成本分析
主營成本是企業經營的主要成本,也是分析的重點。主要側重於成本利潤率分析,如何降低成本利潤率;
3、專項費用
今年新增加的專項費用,比如本期立項的工程、本期開展的活動、本期新產品的研發費用。專項費用分析主要側重於「投入—產出」的分析,企業對新增費用比較關注投入能帶來的收益,或者投資的回報;
4、其他波動較大費用分析
分析原因,提出解決方案。
所有事後結果分析,剖析原因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發現根本問題,對已經發生事情進行總結反思,所以解決問題的根本點一定是在事前。做費用分析的目的也一定是為了更好的為企業的決策服務。
二、用財務數據說話
首先進行總體分析,總體分析是做數據趨勢的判斷,主要方式:
1、是單一數據的同期比、預算比、或者幾年數據的趨勢分析;
2、是費用使用效率指標的同期比、預算比等;
單一數據的對比分析讓我們對費用的整體情況有個把握,但不管是增加還是降低,每個數據波動都是一個疑問,帶著這個疑問結合指標分析,判斷重點分析對象。
然後開始指標分析:
(1)成本率
成本率指標的計算,為了識別成本費用結構波動;
不管異常出現在哪個方向,主營業務成本和人工費用必須進行剖析,如果有異常則帶著疑問去剖析,如果沒有異常則帶著「能否更好」的心態去剖析。所以總體指標分析,僅僅分析的是趨勢,讓我們知道問題點,從而帶著問題去做明細分析。
(2)人工指標
人工效率指標一般包括人均收入貢獻、人均利潤貢獻、人均工資、每元工資帶來的收入等;
人工效率指標表示公司對人的投入能帶來的產出,我們的目標是合理減少投入增加產出;對這一指標的計算幫助我們看出本年度的人工效率趨勢,便於識別問題點進行明細分析。
(3)其他成本指標
①材料使用效率指標:
單位產品直接材料、單位產品物料消耗、單位產品能源消耗(單位面積能源消耗、日均能耗)、材料損耗率等
②物品使用效率指標:
固定資產周轉率、單位宣傳費帶來的收入、人均辦公用品、單位面積維修費等。
對成本使用效率指標的計算幫助我們判斷成本費用趨勢,發現問題點,在明細分析階段剖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最後是期間費用分析
期間費用每個企業基本相同,期間費用主要的分析方法:
1、銷售費用
評價銷售業績,主要用「投入—產出」分析,如活動費、廣告費、銷售傭金,付出的費用有沒有產生目標效益。
2、管理費用
評價管理效率,主要對預算對比和同期對比波動大額的費用進行明細分析。
3、財務費用
評價資金管理成效,主要針對公司業務的特殊性,對pos手續費、匯兌損益和利息支出等進行明細分析。
4、人工分析
評價人工效率,各期間費用中涉及人工成本單獨作為分析對象,需要人事部門的專業數據分析。
三、編寫一份完美的費用分析報告
1.拋出分析的結論,吸引被報告者的眼球
對於分析類的報告,使用者往往最先關注的是分析得出的結論,抓住分析的結論就抓住了報告使用者的眼球。
2.用數據對結論加以支持
任何財務分析都是在准確無誤的數據支持下完成的,只有具備足夠的數據支持才能使分析的結論讓人信服。
3.提出建議對策
好的財務分析是為企業服務的,沒有解決方案的分析等於沒有分析,所以財務分析最具有實踐意義的部分就是以專業的角度對分析的問題提出解決的對策。
『玖』 費用效益分析方法
一、費用效益的分析步驟
通常,費用效益分析包括4個主要步驟。
1.弄清問題類型和確定分析范圍
分析的問題是針對工程項目方案,還是政策手段的設計。確定分析對象的同時,還要確定分析范圍。分析的范圍要足夠大,以便盡可能地包括最主要的、可以識別的結果和影響。從費用效益的觀點看,分析范圍越大則越包括所有的外部影響。但分析范圍選擇還要取決於其他因素,如分析的財力和人力以及監測布點等。
2.找出各災害要素或功能的損害關系
地質災害的物理效果就是人口、資源、環境功能的損害,它們之間存在著反應關系,是進行費用效益分析的關鍵。通常可以通過科學試驗或統計、調查而獲得。
3.用貨幣表示地質災害的效果
對於地質災害用貨幣表示時,存在很大難度,這是費用效益分析的重點。在項目經濟分析中,為了減少不利的影響,還需要制定一些相關防治措施,這些措施的費用,也包括在分析中。同時也應計算這些防治措施所產生的效益及其損失。
4.綜合評價費用和效益
當評價完所有的費用和效益項目後,就需綜合計算總效益、總費用和凈效益。如果費用和效益發生不在同一年份,則還需計算上述指標的現值。在歸類或合並效益與費用時,一般需注意兩點:一是費用應包括間接損失費用和直接控製成本,同時減去可能節省的費用;二是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最後,根據評價准則確定最佳方案。
二、比較費用和效益的評價准則
費用和效益的比較評價,通常採用效費比和凈效益兩種評價指標(或准則)。
(一)效費比
效費比即總效益與總費用之比,記作a:
a=PVTB/PVTC(1-5-9)
如果效費比a≥1,說明社會得到的效益大於該項目或方案支出的費用,項目或方案是可以接受的;若a<1,則該項目或方案支出的費用大於所得的效益,項目或方案應該放棄。
效費比的實際含義是單位費用所獲得的效益,這是十分有用的評價指標。在實際應用中,也有應用費效比來作為評價指標。費效比是費用與效益的比,是效費比的倒數。
(二)凈效益
凈效益是總效益減去總費用的差額,記作PVNB,即為
PVNB=PVTB-PVYC(1-5-10)
若凈效益PVNB≥0,表明社會所得大於所失,項目或方案是可以接受的。該方法的優點可以避免負效益或費用的節約的歸屬處理不當所造成的錯誤;若凈效益PVNB<0,則項目或方案不可取。
『拾』 如何進行成本數據分析呢大體包括哪些步驟和方法
成本分析的步驟:
1、明確目的:要進行成本分析,首先要明確分析目的。 概括來說,成本分析的目的有三個:
(1)、降低成本,找到成本降低點。
(2)、為業績評價提供依據。企業的成本實施預算、銷售費用預算達成率等都屬於業績評價。
(3)、為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其包括為公司產品的定價和選擇提供分析信息等。
2、確定對象:確定對象指對對象為材料成本、員工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還是財務費用等進行分析。
一般來說,分析的原則有兩個:一是全面分析,二是重點分析,也即專項分析。通常在實務過程中,建議做重點分析,如要控制差旅費就做差旅費的專項分析。
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分析過程中,最忌諱出現什麼都想分析但都分析不到位的情況。因此,一個階段的重點分析對象不可太多,時間精力有限,要用有限的時間去做最有價值的事情。
3、數據的收集與匯總:分析對象確定後,企業就要圍繞對象收集數據,如果數據不全就會導致分析結果失去價值,因此數據的收集和匯總非常關鍵。
成本分析方法:
1、比較分析法
:成本的比較分析法可細分為兩種,即同比分析和環比分析。
何時用同比,何時用環比,這是在分析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2、比率分析法 :
比率分析法是指將不同項目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所構成的一種比值。比如,將銷售費用與銷售收入比較得出銷售費用率,將管理費用除以銷售收入得出銷售管理費用率,這都是比率。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分析過程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
在企業的成本分析中,影響利潤的因素有四個:銷量、價格、成本、費用。因此,企業在運用因素分析法時,首先要找出最敏感的因素。
4、差異分析法
5、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是指在成本習性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數學模型和圖式,對成本、利潤、業務量與單價等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其變動的規律性,以便為企業進行經營決策和目標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