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功能分析
為更好地實現系統功能,需要運用系統方法、層次方法、結構分析方法、功能分析方法進行細致的分析、歸納和總結,將總體功能分解到各功能模塊。用系統方法分析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揭示信息流向;用層次方法把各個系統分解成功能不同的模塊,並分析各模塊間的關系;用結構分析方法研究系統的整體結構、模塊結構,並進行結構優化;用功能分析方法研究系統的輸入、輸出和其他操作行為與結果。在此基礎上,按照綜合集成的思想,設計匯總成果管理系統的功能結構(圖 6-1、圖 6-2)。
圖6-1 廣東省農用地分等成果管理信息系統功能結構圖
圖6-2 廣東省農用地分等省級成果匯總數據管理系統總體結構圖
(一)文件操作
文件操作模塊完成與外部數據的輸入和輸出。這部分功能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即所有圖層的基本信息(包括圖層的名稱、類型、保存的路徑等)導入工作環境和各圖層的 shp 文件的生成。圖層信息的入庫通過程序代碼自動錄入,而圖層 shp 文件的生成則使用 ArcInfo 的二次開發語言來實現。
(二)圖層管理
圖層集的管理包括圖層的添加與刪除,圖層的上移、下移、置頂、置底,圖層數據的表現形式和圖形信息的提示方式。
(三)關聯查詢
關聯查詢模塊是系統管理的核心模塊。利用菜單或工具欄,用戶可以通過省或市的數據查詢下一層的數據,或者通過市、縣的數據查詢該數據相對應的省、市數據,還可查詢匯總圖中某個圖斑是由下一級底圖中的哪些圖斑綜合而成。
(四)綜合查詢
綜合查詢模塊完成對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的提取和顯示,主要有單目標查詢、多目標查詢和條件查詢。單目標查詢是通過滑鼠選擇某個圖斑,以查看其所有的屬性。多目標查詢是由多邊形框選取多個圖斑,然後在列表中查看每個圖斑的屬性。條件查詢是使用界面提供的SQL 語句編輯工具生成一個 SQL 條件語句,然後根據它來查找與條件相符合的目標,並把他們突出顯示。
(五)圖形操作
圖形操作模塊具有一般 GIS 軟體的所有的圖層瀏覽功能,主要有縮放、漫遊、全圖顯示、導航圖顯示、圖斑突出顯示、前景色及背景色的設置和圖層的分色顯示。這些功能的設計都秉承了 ArcView 等 GIS 軟體的一貫風格。
(六)空間量算
空間量算模塊可完成空間位置、長度和面積的度量。
(七)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模塊可進行對數據的統計和分析。數據可以是當前的選擇集,也可以是某個圖層的全部對象。操作時首先選擇分類的欄位,如縣、鎮、自然質量等,然後選擇統計的對象進行求和、最大值、最小值、計數等統計,並以報表的形式表達出來。
(八)數據交換
在數據交換模塊將選中的數據集或某圖層的圖形文件導出為 shp、jpg 或其他圖形或矢量格式文件,或將屬性數據導出為 dbf、mdb 或 xls 文件。
(九)用戶管理
用戶管理模塊是進行系統用戶管理的工具。通過該程序系統,管理員可以添加用戶、刪除用戶和編輯用戶屬性。該程序是系統安全運行的重要保證。
② 功能分析法的介紹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③ 功能點估演算法的規模估算
1. 識別功能點的類型。
2. 識別待估算應用程序的邊界和范圍。
3. 計算數據類型功能點所提供的未調整的功能點數量。
4. 計算人機交互功能所提供的未調整的功能點數量。
5. 確定調整因子。
6. 計算調整後的功能點數量。 通過對需求說明書的分析,我們可以使用「功能點」來對軟體產品所提供給用戶的功能加以度量。程序長度和復雜性都是對程序的事後分析,軟體功能性卻可在軟體開發的初期進行分析,這對我們預測項目規模,規劃項目時間表非常有幫助。
Albrecht的度量方式是先按需求描述對功能點計數,得到未調整功能點,再按系統涉及到的技術功能點對該數值進行修正。
按照軟體表示技術,一項需求可描述為若干外部輸入、外部輸出、外部請求、外部文件、內部文件的集合。對集合中每一子項進行計數,並按其復雜性指派相應的權重,可得未調整功能點UFC:
n
UFC = ∑ (項目i的權重*權重i)
i=1
任何需求的實現,總與一定的技術有關。Albrecht定義了14項技術特性,對應每一特性有一個從0到5的關聯值Fi(0說明此項技術特性與功能實現毫無關系,5說明此項技術特性是系統建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一項需求的技術復雜性特性值TCF即由這些評分合成,公式如下:
14
TCF = 0.65 + 0.01 ∑ Fi
i=1
最後,功能點的度量值FP,為以上二者的乘積:
FP = UFC * T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