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根據電路結構的不同,觸發器可分為那四種
觸發器根據邏輯功能不同分為四種:RS觸發器、D觸發器、JK觸發器、T觸發器。
1、RS觸發器,是構成其它各種功能觸發器的基本組成部分。又稱為基本RS觸發器。結構是把兩個與非門或者或非門G1、G2的輸入、輸出端交叉連接。
2、D觸發器,是一個具有記憶功能的信息存儲器件,具有兩個穩定狀態,即"0"和"1",在一定的外界信號作用下,可以從一個穩定狀態翻轉到另一個穩定狀態。
3、JK觸發器,是數字電路觸發器中的一種基本電路單元。JK觸發器具有置0、置1、保持和翻轉功能,在各類集成觸發器中,JK觸發器的功能最為齊全。
4、T觸發器,是在數字電路中,凡在CP時鍾脈沖控制下,根據輸入信號T取值的不同,具有保持和翻轉功能的電路,即當T=0時能保持狀態不變,T=1時一定翻轉的電路。
當RS觸發器的兩個輸入端加入不同邏輯電平時,它的兩個輸出端Q和Q非有兩種互補的穩定狀態。規定觸發器Q端的狀態作為觸發器的狀態。Q=1、Q非=0時,稱觸發器處於1態,反之觸發器處於0態。R=1,S=0,使觸發器置1。
同理,若觸發器原來為1態,欲使之變為0態,必須令R端的電平由1變0,S端的電平由0變1。由於置0或置1都是觸發信號低電平有效,因此,S端和R端都畫有小圓圈。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觸發器
網路——RS觸發器
網路——D觸發器
網路——JK觸發器
網路——T觸發器
㈡ 觸發器怎麼調節提高觸發頻率
觸發方式是研究觸發器翻轉時刻與時鍾脈沖間的關系,在各類觸發器中,存在三種觸發方式:電平觸發方式、主從觸發方式、邊沿觸發方式。
1.電平觸發方式
電平觸發方式分為二種:高電平觸發方式(在時鍾脈沖C=1期間翻轉);低電平觸發方式(在時鍾脈沖C=0期間翻轉)。
電平觸發方式結構簡單、觸發速度快。在時鍾信號有效電平期間(C=1或C=0),觸發器總是處於可翻轉狀態,輸入信號的變化都會引起觸發器狀態的變化。在時鍾信號無效電平期間,觸發器狀態保持不變。因此,在時鍾信號有效電平寬度較寬時,觸發器會連續不停地翻轉。如果要求每來一個C脈沖觸發器僅翻轉一次的話,則對時鍾脈沖的有效電平的寬度要求極為苛刻,所以實際中應用並不廣泛。
前面介紹的可控RS觸發器就屬於高電平觸發方式。
2.主從觸發方式
主從型JK觸發器、由主從型JK觸發器轉換的各種功能的觸發器都屬於這種觸發方式。這種觸發方式的工作特點是:克服了在C有效電平期間多次翻轉現象,具有一次翻轉特性。就是說,在C有效電平期間,主觸發器接受了輸入信號發生一次翻轉後,主觸發器狀態就一直保持不變,也不再隨輸入信號J。K的變化而變化。一次翻轉特性有利有弊:利在於克服了空翻現象;弊是帶來了抗干擾能力差的問題。
前面已經較為詳細地介紹了主從型JK觸發器的原理。為說明其一次翻轉特點,我們看這樣的一個例子。
圖1是主從型JK觸發器可能的一種工作情況。
圖中J。K在CP=1期間狀態有變化(擾動),Q1、Q的波形分別是其主觸發器、從觸發器的輸出端波形。從中可看出,在C下跳時,從觸發器的狀態跟隨此時刻主觸發器的狀態。如果在C=1期間,主觸發器發生一次翻轉後,輸入端JK又發生了變化,由於從觸發器並未發生變化,故主觸發器不會再發生變化,這就是一次翻轉特性。因此,在時鍾脈沖下降沿到達時,從觸發器接受這一時刻主觸發器的狀態,若忽視了它主從觸發方式,就有可能得出觸發器狀態翻轉與其狀態表不一致。為此,要求在C=1期間,輸入信號JK不發生變化,這使得主從型JK觸發器的使用受到限制。若將上述波形中J、K波形在C=1期間的變化看成是干擾,則主從型JK觸發器不能抑制這一干擾,出現誤翻轉。
3.邊沿觸發方式
為了免除C=1期間輸入信號不許擾動的限制,可採用邊沿觸發方式。其特點是:觸發器只在時鍾跳轉時刻發生翻轉,而在C=1或C=0期間,輸入端的任何變化都不影響輸出。比如前面介紹過的維持阻塞型的D觸發器。除此以外,當然也有邊沿觸發的JK觸發器。
如果翻轉發生在上升沿就叫「前邊沿觸發或正邊沿觸發」。如果翻轉發生在下降沿就叫「後邊沿觸發」或「負邊沿觸發」。
為區分主從和邊沿觸發兩種方式,在狀態表中常採用圖2兩種表示法。主從觸發方式在功能表中一般用「」表示;邊沿觸發方式用「(正邊沿)」「 (負邊沿)」。
表示。在應用觸發器時,要特別注意觸發形式,否則很容易造成整個數字系統工作不正常。由於邊沿觸發抗干擾能力強,且不存在空翻,所以應用較廣泛。
和TTL門電路一樣,由CMOS傳輸門也可構成基本RS觸發器、JK觸發器、D觸發器等;但和TTL門電路不同的是,由CMOS傳輸門構成的各類觸發器一般為邊沿觸發器。下面以CMOS D觸發器為例討論。
圖1所示的是CMOS D觸發器的邏輯圖。傳輸門TG1,TG2和「非」門G1,G2組成主觸發器;TG3,TG4和TG3,G4組成從觸發器。TG1和TG3分別作為主觸發器和從觸發器的輸入控制門。C和是互為反量的時鍾脈沖,在它們作用下TG1,TG4和TG2,TG3不會同時開通和關斷,以保證主觸發器和從觸發器一開一閉。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本例CMOS D觸發器結構上是主從形式,但其觸發方式卻是邊沿型,而非主從型。
(1)當C=1時
TG1開通而TG2關斷,D輸入信號送入主觸發器,使,Q'=D。同時,TG3關斷而TG4開通,從觸發器與主觸發器之間的聯系被TG3切斷,從觸發器保持原狀態不變。
(2)當C=0時
TG1關斷而TG2開通,主觸發器切斷了與D端的聯系,並保存了TG1關斷前的狀態。同時TG3開通而TG4關斷,主觸發器的狀態送入從觸發器,使輸出端Q=D,。
由上分析可見,圖1的D觸發器是在脈沖C的負邊沿觸發的。如將所有傳輸門上的互為反量的時鍾C和對調,可改為正邊沿觸發方式。
集成寄存器的種類很多。在這里介紹一種具有多種功能的中規模集成電路74LS194。它是具有左移、右移、清零、數據並入、並出、串入、串出等多種功能雙向移位寄存器。其邏輯功能狀態表如表1,外引線排列如圖1所示。
QAQBQCQD:並出;ABCD:並出;R:右移串入; L:左移串入S1S2:方式選擇; :清零;CP:移位脈沖
在計算機系統和數字控制系統中,有許多操作需要按次序分別順序工作,這就需要用順序脈沖發生器產生一系列節拍脈沖對各部分進行控制,以協調各種操作。例如,用74LS194可構成常用的兩種四位脈沖分配器:環形計數器和扭環計數器。它們的管腳電路接法如圖2所示。
(1)環形計數器
工作前首先在S1端加預置脈沖,使S1S0=11,寄存器處在並入狀態,ABCD的數碼1000在CP移位脈沖作用下並行存入QAQBQCQD。預置脈沖過後,S1S0=01,寄存器處在右移狀態,然後每來一個脈沖,QA~QD循環右移移位。從QA~QD每端均可輸出系列脈沖,但彼此相隔一個CP脈沖寬度,波形如圖3(a)。
(2)扭環形計數器
此扭環形計數器是自起動脈沖分配器。工作時首先用端清零,然後在CP移位脈沖作用下,從QA~QD每端均可輸出系列脈沖,工作波形如圖3(b)。
所謂任意進制的計數器就是指n進制計數器,即來n個計數脈沖,計數器狀態重復一次。一般分析方法是:首先判斷是同步方式還是非同步方式;然後根據端子邏輯關系表達式填寫狀態表或畫工作波形;最後根據幾個脈沖循環斷定是幾進制。
較常見的CT74LS290晶元就是二-五-十多選擇進制計數器。
其邏輯圖、外引線排列圖、功能表如圖1(a)、(b)所示。
R0(1)和R0(2)是清零輸入端,由圖1(c)的功能表可見,當二者均為「1」時,將四個觸發器清零;相類似,S9(1)和S9(2)置9輸入端。注意,清零時要求S9(1和S9(2)中至少有一個為0;而置9時可任意。下面按二、五、十進制三種情況來分析。
邏輯關
如圖1所示,為CMOS積分型單穩態觸發器。其中R和C構成積分延時環節,G1門和G2門是CMOS「或非」門,故因此而得名。
(1)穩定狀態與暫穩狀態
當觸發脈沖有效電平(低電平)到來前,I約為VDD,其邏輯值為1;O1約為0V,其邏輯值為0。由於G2門的兩個輸入端I均為1,則A為0,故輸出O為0。只要觸發器脈沖的有效電平未到,這個狀態就不變,所以0態是穩定狀態。
當觸發脈沖有效電平來臨,I為0,故O1變為1。我們知道電容兩端電壓不能躍變,故A仍暫時保持為0。這期間G2門的兩個輸入端全為0,故其輸出O變為1。這之後,電容C要通過電阻R和G1門放電,A電位逐漸上升,當升至MOS管的開啟電壓VGS(th)時(輸入的有效電平寬度應該大於暫態持續時間tp),O又變為0,所以1態是暫穩狀態,暫穩狀態持續時間
(2)RC電路的恢復
這以後,只要輸入脈沖有效電平尚在,電容C就繼續放電。當有效電平消失時即I由0變為1,O1就由1變為0,這時電容C通過R和G1門又開始充電,當RC電路充電完畢便完成恢復工作,為下一次的暫態翻轉做好准備。
圖2為上述單穩態觸發器的波形圖。
集成單穩態觸發器種類很多,如74LS123。該晶元內有兩個獨立的單穩態觸發器,外引線排列和外接元件RT、CT的接線圖1
端子A、B分別為負脈沖下降沿和正脈沖上升沿邊沿觸發端。Q和 分別輸出一定寬度tp的正脈沖和負脈沖,為清零端,也可作為觸發端使用。功能表如表1。
表1 74LS123型單穩態觸發器功能表
74LS123輸出脈沖的寬度有三種控制方法:
a. 基本脈沖寬度由外接電阻RT、電容CT決定,當CT>1000pF時,脈寬tp應為: tp=0.45RTCT (其中:單位RT:kΩ;CT:pF;tp:ns)
b. 在端加清零負脈沖,可提前終止輸出脈沖,如圖2。
c. 通過在A端或B端加再觸發脈沖,可使輸出脈沖的寬度加寬,如圖3。
由於這種單穩可以通過再加觸發脈沖增大輸出脈沖的寬度,所以,它被稱為可再觸發式單穩觸發器。
利用邏輯門電路的傳輸延遲時間,將奇數個與非門首尾相接,就可以構成一個基本環形振盪器。以三個「與非」門為例,如圖1所示。設某一時刻電路的輸出端vO3為1,經過1個傳延遲時間tpd後 vO1為0,經過2個傳延遲時間tpd後 vO2為1,經過3個傳延遲時間tpd後 vO3為0。如此自動反復,於是在輸出端得到連續的方波,且周期為6tpd。這種電路簡單,但由於門電路的傳輸延遲時間很短,因此這種振盪器的振盪頻率極高且不可調,所以實際中用處不大。
RC環形多諧振盪器是在圖1電路中加入RC環路,如圖2所示。它不但增大了環路延遲時間,降低了振盪頻率,而且通過改變RC的數值可以調節振盪頻率。其中Rs是限流電阻,值不大,約100 。由於加入RC環路電路的振盪周期大大增加,邏輯門電路的傳輸延遲時間同其相比可忽略,於是各點波形如圖3。
(1)第一個暫穩狀態(t1~t2)
設在t1時 vI1( vO)由0上跳到1,則 vO1(vI2)由1下跳到0、 vO2由0上跳到1。根據電容C的電壓不能躍變的特點知必定引起一個RC電路的暫態過程。
首先,vI3必定跟隨vI2下跳。這個負跳變(因為RS很小之故,可近似認為就是G3門的輸入電壓)保持vO為1。
其次,由於vO2為高電平、vO1為低電平,故有電流通過電阻R對電容C進行充電,並使vI3逐漸上升。在t2時vI3上升到門電路的閾值電壓VT,使vO(vI1)由1下跳到0,則vO1(vI2)由0上跳到1,vO2由1下跳到0。 (2)第二個暫穩狀態(t2~t3)
首先,和第一個暫穩狀態相似,各門電路的狀態發生上述翻轉後,由於電容電壓不能躍變之故,vI3必定跟隨vI2上跳。這個正跳變保持vO為0。
其次,由於vO2為低電平、vO1為高電平,電容C經R及G2門開始放電,並使vI3逐漸下降。在t3時vI3下降到VT,使vO(vI1)又由0上跳到1,開始重復第一個暫穩狀態。
由於電容C的充、放電在自動地進行,故在輸出端vO得到連續的方波,其頻率由電容的充放電的時間常數決定。由於電容充放電迴路不完全相同,故充電時間常數與放電時間常數有所區別。如採用的是TTL門電路,經過估算,震盪周期約為
圖1是另一種使用較多的方波發生器電路,由兩個「非」門組成,每一個「非」門輸出端與輸入端之間連有一個電阻R=R1=R2,電阻阻值恰好使「非門」內的晶體管工作在放大區,一般取800Ω~2kΩ。這樣,兩個「非」門通過電容C=C1=C2交叉耦合形成反饋環路,相當於兩級放大器經RC耦合一樣,形成正反饋迴路並產生振盪,波形如圖2所示。
如果因電源電壓波動或其它原因使v1有微小的正跳變,則由於「非」門工作在放大區,且電路具有正反饋環,迅速使G1飽和導通,vO1輸出低電平。因為電容C1電壓不能越變使vI2下跳,這個負跳變使門G2截止、vO1輸出高電平,電路進入第一個暫穩態:由於vO1為低電平、vO2為高電平,有電流經R2對C1充電,並使vI2電位隨之上升,當上升到閾值電壓VT時,門G2飽和導通,vO2輸出低電平。接著,同樣地,電容C2電壓也不能越變,使vI1出現下跳,這個負跳變使門G1截止、vO1輸出高電平,電路進入第二個暫穩態:同樣地由於vO1為高電平、vO2為電平低,有電流經R1對C2充電,同時C1經R2開始放電,隨著充放電過程的進行,vI1電位隨之上升,當上升到閾值電壓VT時,門G1再次翻轉,電路進入第一個暫態過程,如此反復。
輸出方波的周期由電容充、放電時間常數(R1C1+R2C2)決定。當R=R1=R2、C=C1=C2時,振盪周期可如下近似計算:,
㈢ 觸發器怎麼測好壞
燈在啟動的時候,仔細聽一下觸發器有沒有「滋」的一聲,沒有的話,說明已經壞了。觸發器:雖然只有2跟線,但是內部有N多個電子元件組成的,單純的靠測電阻也是測不出好壞的。所以觸發器只有代換法了。
一、觸發器使用方法:
觸發器(trigger)是SQL server 提供給程序員和數據分析員來保證數據完整性的一種方法,它是與表事件相關的特殊的存儲過程,它的執行不是由程序調用,也不是手工啟動,而是由事件來觸發,比如當對一個表進行操作( insert,delete, update)
時就會激活它執行。觸發器經常用於加強數據的完整性約束和業務規則等。 觸發器可以從 DBA_TRIGGERS ,USER_TRIGGERS 數據字典中查到。SQL3的觸發器是一個能由系統自動執行對資料庫修改的語句。
觸發器可以查詢其他表,而且可以包含復雜的SQL語句。它們主要用於強制服從復雜的業務規則或要求。例如:您可以根據客戶當前的帳戶狀態,控制是否允許插入新訂單。
觸發器也可用於強制引用完整性,以便在多個表中添加、更新或刪除行時,保留在這些表之間所定義的關系。然而,強制引用完整性的最好方法是在相關表中定義主鍵和外鍵約束。如果使用資料庫關系圖,則可以在表之間創建關系以自動創建外鍵約束。
觸發器與存儲過程的唯一區別是觸發器不能執行EXECUTE語句調用,而是在用戶執行Transact-SQL語句時自動觸發執行。
(3)觸發器的常用分析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測觸發器好壞的方法:
測量觸發器的電阻值一般150到200之間。不同型號,不同車型,不同牌子的線圈電阻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測量觸發器的方法不單單靠量電阻。
也可以測量觸發器的觸發電流,更准確,把表針跳到測電流最小檔位。接上觸發器正極,2根線的就正負極。再啟動發動機。只要針動了。就說明觸發器是好的。
一些工藝或材料不好的觸發器,對溫度的敏感度大,這是因為裡面可能出現匝間開路或匝間短路的情況,這類情況,用一般萬用表,也是很難測出,建議還是讓修車師傅處理。
二、觸發器的種類:
DML觸發器:當資料庫中表中的數據發生變化時,包括insert,update,delete任意操作,如果我們對該表寫了對應的DML觸發器,那麼該觸發器自動執行。
DML觸發器的主要作用在於強制執行業 務規則,以及擴展Sql Server約束,默認值等。因為我們知道約束只能約束同一個表中的數據,而觸發器中則可以執行任意Sql命令。
DDL觸發器:它是Sql Server2005新增的觸發器,主要用於審核與規范對資料庫中表,觸發器,視圖等結構上的操作。
比如在修改表,修改列,新增表,新增列等。它在資料庫結構發生變化時執行,我們主要用它來記錄資料庫的修改過程,以及限製程序員對資料庫的修改,比如不允許刪除某些指定表等。
登錄觸發器:登錄觸發器將為響應 LOGIN 事件而激發存儲過程。與 SQL Server 實例建立用戶會話時將引發此事件。登錄觸發器將在登錄的身份驗證階段完成之後且用戶會話實際建立之前激發。
因此,來自觸發器內部且通常將到達用戶的所有消息(例如錯誤消息和來自 PRINT 語句的消息)會傳送到 SQL Server 錯誤日誌。如果身份驗證失敗,將不激發登錄觸發器。
㈣ D觸發器的工作原理及狀態表
SD和RD接至基本RS觸發器的輸入端,它們分別是預置和清零端,低電平有效。當SD=1且RD=0時(SD的非為0,RD的非為1,即在兩個控制埠分別從外部輸入的電平值,原因是低電平有效),不論輸入端D為何種狀態,都會使Q=0,Q非=1,即觸發器置0。
當SD=0且RD=1(SD的非為1,RD的非為0)時,Q=1,Q非=0,觸發器置1,SD和RD通常又稱為直接置1和置0端。我們設它們均已加入了高電平,不影響電路的工作。
(4)觸發器的常用分析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該觸發器是在CP正跳沿前接受輸入信號,正跳沿時觸發翻轉,正跳沿後輸入即被封鎖,三步都是在正跳沿後完成,所以有邊沿觸發器之稱。
與主從觸發器相比,同工藝的邊沿觸發器有更強的抗干擾能力和更高的工作速度。 /span>。由基本RS觸發器的邏輯功能可知,Q=Q3非=D。
由於CP信號是加到門G3和G4上的,因而在CP上升沿到達之前門G5和G6輸出端的狀態必須穩定地建立起來。
輸入信號到達D端以後,要經過一級門電路的傳輸延遲時間G5的輸出狀態才能建立起來,而G6的輸出狀態需要經過兩級門電路的傳輸延遲時間才能建立,因此D端的輸入信號必須先於CP的上升沿到達,而且建立時間應滿足:tset≥2tpd。
㈤ rs觸發器功能
保持,置0,置1。三種基本功能。
基本RS觸發器可以用與非門實現,也可以用或非門實現,他們的有效電平是不一樣的。要注意哦。
不過,我們常用的是D觸發器和JK觸發器,比RS觸發器實用的多。
㈥ 觸發器按照邏輯功能分有什麼、什麼、D觸發器、T觸發器等
觸發器按邏輯功能分有以下四種:
1.RS觸發器。在時鍾脈沖操作下,根據輸入信號R,S取值不同,凡是具有置0,置1和保持功能的電路,都叫做RS型時鍾觸發器,簡稱為RS型觸發器或RS觸婦器。
2.JK觸發器。在時鍾脈沖操作下,根據輸入信號J,K取值的不同,凡是具有保持,置0,置1,翻轉功能的電路,都稱為JK型時鍾觸發器,簡稱為JK型觸發器或JK觸發器。
3.D觸發器。在時鍾脈沖操作下,凡是具有置0,置1功能的電路,都叫做D型時鍾觸發器,簡稱為D型觸發器或D觸發器。
4.T觸發器。在時鍾脈沖操作下,根據輸入信號T取值的不同,凡是具有保持和翻轉功能的電路,即當T=0時能保持狀態不變,T=1時一定翻轉的電路,都稱之為T型時鍾觸發器。
(6)觸發器的常用分析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觸發器各種類型分類
1.按邏輯功能不同分為:RS觸發器、D觸發器、JK觸發器、T觸發器。
2.按觸發方式不同分為:電平觸發器、邊沿觸發器和脈沖觸發器。
3.按電路結構不同分為:基本RS觸發器和鍾控觸發器。
4.按存儲數據原理不同分為:靜態觸發器和動態觸發器。
5.按構成觸發器的基本器件不同分為:雙極型觸發器和MOS型觸發器。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觸發器(數字電路領域術語)
㈦ 各種觸發器的觸發方式是什麼
按邏輯功能不同分為:RS觸發器、D觸發器、JK觸發器、T觸發器。 按觸發方式不同分為:電平觸發器、邊沿觸發器和主從觸發器。 按電路結構不同分為:基本RS觸發器和鍾控觸發器。 按存儲數據原理不同分為:靜態觸發器和動態觸發器。 按構成觸發器的基本器件不同分為:雙極型觸發器和MOS型觸發器。觸發器(trigger)是個特殊的存儲過程,它的執行不是由程序調用,也不是手工啟動,而是由事件來觸發,比如當對一個表進行操作( insert,delete, update)時就會激活它執行。觸發器經常用於加強數據的完整性約束和業務規則等。 觸發器可以從 DBA_TRIGGERS ,USER_TRIGGERS 數據字典中查到。照明配件用於高強度氣體放電燈(H.I.D)的啟動,型號繁多.由於高強度氣體放電燈啟動時需要一個高電壓來使氣體電離進入等離子態,因而需要一個高壓發生器做為啟動器。這就是觸發器早期的機械型觸發器已經淘汰。現在絕大多數觸發器都是使用可控硅或高壓觸發二極體的電子觸發器,常用的型號有:OSRAM 的 CD-7 飛利浦的 SI51 SN58 愛倫的ALK400等雙穩態觸發器基本電路如圖1的上半部。它由兩個反相器直接耦合而成。反相器1由晶體管T1和電阻Rc1R11及R12組成,反相器2由晶體管T2和電阻Rc2、R21及R22組成。反相器1的輸出端Q即是反相器2的輸入端,同樣,反相器2的輸出端悩也是反相器1的輸入端,兩級反相器是互相反饋的。這個電路具有兩種穩定狀態: 圖1一種穩態是T1管導通、T2管截止,Q端為低電位、悩為高電位;另一種穩態是T1管截止、T2管導通,Q端為高電位、悩端為低電位。加上電壓 Ec和-Eb後電路即進入一種穩定狀態。若不加觸發信號,電路則永遠處於這個穩定狀態。 欲使電路從一種穩態轉換到另一種穩態,必須外加觸發信號。圖1的下半部分是兩個引導觸發信號給各個反相器的電路。它們分別由微分電路R1C1、R2C2和隔離二極體D1、D2組成。 當外加負觸發脈沖作用於引導電路的「S」端時,通過微分電路R1C1使D1導通,b1點呈低電位。此時不論觸發器原處何種狀態T1管截止,Q點變為高電位,T2管導通,悩點變為低電位。這種穩態稱為觸發器的「置位」狀態,「S」端稱為「置位」端。反之,外加負觸發脈沖作用於「R」端時,則使悩端為高電位,Q端為低電位。這種穩態為觸發器的「復位」狀態,「R」端稱為「復位」端。具有置位、復位功能的觸發器稱為R-S觸發器。 雙穩態觸發器可用來構成各種計數器、分頻器和寄存器等。射極耦合觸發器又稱施密特觸發器,其原理電路如圖2。它也由兩級反相器直接耦合而成。第一級反相器的輸出端c1是第二級反相器的輸入端。第一級反相器的輸入端接輸入觸發電壓ui,第二級反相器的輸出端提供輸出電壓u0。兩級反相器通過公共的發射極電阻Re耦合在一起,因而稱射極耦合觸發器。這種觸發器也有兩種穩定狀態,一種穩態是T1管導通、T2管 圖2截止,輸出u0為高電位;另一種穩態是T1管截止,T2管導通,u0為低電位。觸發器的穩定狀態決定於輸入u電位的高低,因此這種觸發器具有電位觸發特性。當輸入ui為低電位時,T1管截止,c1點電位升高,使T2管導通,輸出u0也是低電位。當ui為高電位時,T1管導通,c1點電位下降,使T2管截止,u也是高電位。射極耦合觸發器可用於波形的整形和鑒幅。單穩態觸發器單穩態觸發器也由兩個反相器構成(圖3a)。與圖1 的雙穩態觸發器相比,由晶體管T2組成的反相器2完全相同,但由晶體管T1組成的反相器1中,用電容器C代替電阻器R11,且R12接向 Ec。另外,在T1管的b1點接有由D1、R1及C1組成的引導電路, ui即外加觸發信號。觸發器的狀態電壓由c1及c2點輸出。 圖3b的波形表明單穩態觸發器的工作過程。在外加負觸發脈沖u到來以前(0~t1期間),觸發器處於穩定狀態。由於b1點通過R12接向電壓 Ec,T1導通,T2截止。c1點的電壓uc1為低電位,c2點電壓u為高電位,電容器C被充電。在t=t1瞬間,u到來,通過微分電路R1C1使D1導通,b1呈低電位,T1由導通變為截止,uc1上升為高電位;T2導通,uc2 圖3下降為低電位。這時,電容器C通過T2放電形成暫時穩定狀態(t1~t2期間),稱為暫穩態。隨著電容器C的放電,b1點電位上升,當t=t2時,b1點的電位又使T1管導通,uc1下降為低電位,T2管又截止,uc2電位上升。在t2~t3期間,uc2因受Rc2C充電的影響而上升緩慢,形成恢復期。t3以後進入原來的穩定狀態。單穩態觸發器可用於脈沖整形和脈沖延時。 各種觸發器均可由分立元件構成,也可由集成電路來實現。但隨著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集成觸發器品種逐漸增加,性能優良,應用日益廣泛。基本觸發電路有R-S觸發器,T觸發器,D觸發器,J-K觸發器等。
㈧ 觸發器的常用觸發方式
觸發器 (trigger)是個特殊的 存儲 過程,它的執行不是由程序調用,也不是手工啟動,而是由事件來觸發,比如當對一個表進行操作( insert,dele te , update)時就會激活它執行。
觸發器經常用於加強數據的完整性約束和業務規則等,可以從 DBA_TRIGGE RS ,USER_TRIGGERS 數據字典中查到。照明 配件 用於高強度氣體放電燈(H.I.D)的啟動,型號繁多。由於高強度氣體放電燈啟動時需要一個高電壓來使氣體電離進入等離子態,因而需要一個高壓發生器做為啟動器。這就是觸發器早期的 機械 型觸發器已經淘汰。現在絕大多數觸發器都是使用 可控硅 或高壓觸發 二極體 的電子觸發器,常用的型號有:OS RAM 的 CD-7 飛利浦的 SI51 SN58 愛倫的ALK400等雙穩態觸發器基本 電路 如圖1的上半部。它由兩個反相器直接 耦合 而成。反相器1由 晶體管 T1和 電阻 Rc1R11及R12組成,反相器2由 晶體 管T2和電阻Rc2、R21及R22組成。反相器1的輸出端Q即是反相器2的輸入端,同樣,反相器2的輸出端悩也是反相器1的輸入端,兩級反相器是互相反饋的。
各種觸發器的觸發方式:
按邏輯功能不同分為:RS觸發器、D觸發器、JK觸發器、T觸發器。
按觸發方式不同分為:電平觸發器、邊沿觸發器和主從觸發器。
按電路結構不同分為:基本RS觸發器和鍾控觸發器。
按存儲數據原理不同分為:靜態觸發器和動態觸發器。
按構成觸發器的基本器件不同分為:雙極型觸發器和MOS型觸發器。
觸發器的觸發方式_觸發器的常用觸發方式
1、同步觸發
同步式觸發採用高電平觸發方式即在CP高電平期間,輸入信號起作用。同步式RS觸發器波形見下圖,在CP高電平期間,輸出會隨輸入信號變化,因此無法保證一個CP周期內觸發器只動作一次。
空翻現象: 時鍾 脈沖太寬時,一個CP脈沖會引起觸發器的多次翻轉。計數觸發型鍾控同步觸發器,必須在時鍾脈沖寬度足夠窄的條件下,才能正常工作。
2、上升沿觸發
上升沿觸發器只在時鍾脈沖CP上升沿時刻根據輸入信號翻轉,它可以保證一個CP周期內觸發器只動作一次,使觸發器的翻轉次數與時鍾脈沖數相等,可以克服空翻現象。並可克服輸入干擾信號引起的誤翻轉。
3、下降沿觸發
下降沿觸發器只在CP時鍾脈沖下降沿時刻,根據輸入信號翻轉,同樣可以保證在一個CP周期內觸發器只動作一次。
4、主從觸發
主從RS觸發器是由主觸發器、從觸發器和非門三個部分組成的一個組合。
特點:從觸發器的狀態由主觸發器決定;主從觸發器只在每個輸入CP脈沖的下降沿翻轉一次,與CP脈沖的寬度無關,從而避免空翻現象。
原文鏈接: 觸發器的常用觸發方式 - 模擬技術 - 電子發燒友網 (elecfans.com)
㈨ 觸發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輸入電壓的負向遞減和正向遞增兩種不同變化方向有不同的閾值電壓,使得它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
施密特觸發器的原理類似於帶有延時的比較器。其比較的對象是輸入電平和二分之一的電源電壓。它和其他的比較器原理相同,帶有一個比較死區以避免受到輸入信號中的雜訊的干擾。
可以使用晶體管或是製作一個施密特觸發器,使用類似74HC14的集成電路,這樣的一個集成塊里集成了6個施密特觸發器。
其電路中並不包含反饋的迴路,因此當在門限電平附近受到干擾的時候,放大器的輸出有可能會來回擺動。而施密特觸發器的電路構成中,有一個反饋迴路形成正反饋,在輸入達到門限電平的時候正反饋所帶來的延遲特性將會生效,並使得輸出的波形變得完美。
(9)觸發器的常用分析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作用
1、觸發器可以強制用比CHECK約束定義的約束更為復雜的約束。
2、觸發器發生錯誤時,異動的結果會被撤銷。
3、一個表中的多個同類觸發器允許採取多個不同的對策以響應同一個修改語句。
㈩ 什麼是脈沖觸發方式
以時鍾脈沖的形式作為控制信號,只有當時鍾脈沖到來時電路才被「觸發」而動作,並根據輸入信號改變輸出狀態。
在實際的數字系統中往往包含大量的存儲單元,而且經常要求他們在同一時刻同步動作,為達到這個目的,在每個存儲單元電路上引入一個時鍾脈沖作為控制信號,只有當CLK到來時電路才被「觸發」而動作,並根據輸入信號改變輸出狀態。
觸發器最簡單的是由兩個或非門,兩個輸入端和兩個輸出端組成的RS觸發器。復雜一些的有帶時鍾段和D端,在CLK端為高電平時跟隨D端狀態,而在CLK端變為低電平的瞬間鎖存信號的D觸發器。
(10)觸發器的常用分析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有觸發器方法和同步電路法兩種,觸發器方法首先將各側音信號形成方波,利用方波前沿順序觸發一系列觸發器,從低側音開始,最後由最高側音形成數據點。
同步電路法利用產生測距信號的同步系統的類似方法,也可以產生停止脈沖。在側音信號產生器中,由高側音同步分頻產生低側音。但在停止脈沖產生系統中,同步信號為接收的低側音信號,因此應使由高側音產生的再生低側音與接收側音同步,同步范圍為高側音的半個整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