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試論對比語言學及其研究方法

試論對比語言學及其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22 16:22:19

『壹』 對比語言學的相關問題

語音 詞彙 語法等等
對比語言學語是言學中的一個分支,其任務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進行共時的對比研究,描述他們之間的異同特別是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並將這類研究用語其它有關領域。 (1)對比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 (2)對比語言學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的對比描述。 (3) 對比語言學是共時的研究。 (4)對比語言學雖然同時研究和描述語言之間的異同,但側重點是語言之間的不同之處。

『貳』 從對比語言學發展歷史來看,你是如何理解對比語言學的目標和宗旨

比語言學的定義、起源與發展

對比語言學(Contrastive Linguistics的定義

1、語言學中的比較與對比

比較是人類認識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也是語言學研究的一種基本方法。如果說,語言學的根本任務是對語言的某種現象加以闡述的話,那麼要對某一語言現象作出闡述,總是需要對這一現象的種種表現加以比較和分析(Harlmann1980:22。因而,按其本質來說,對比語言學也是一種比較,不過是一種具有特定含義的語言學中的比較。下面,先讓我們來看看對比語言學的比較,與語言學中其他分支的比較有什麼不同,從而使我們能夠確定對比語言學在整個語言學中的位置,及其與其他語言學研究的聯系。

在進行語言學比較時,根據比較對象的不同,可以沿兩條軸線來進行。一方面,可以選擇共時或歷時的語言現象來進行比較;另一方面,可以選擇在某一語言內部或各種語言之間的語言現象來進行比較。這兩條軸線的互相交叉,便形成了如下四個象限,這四個象限將語言學研究分成四大類性質和目的不同的比較。

象限I代表了同一語言內部的共時比較。這類比較是對某一語言在其歷史發展的某一階段(特別是現時階段的語音、語法和詞彙等系統的內部構成成分及組織結構的比較。

在共時語言學研究中,要對某一語言的某一結構系統進行描述,就必須對這一結構系統里的各種語言現象加以比較分析。例如,如果我們要研究一種語言的語音系統,我們就要比較這個系統里的各個音素的發音部位和方法有什麼不同,它們的聲學物理屬性有什麼不同,在音節中的分布又有什麼不同的規律,我們就必須比較這個語言中各類詞的語法作用有什麼不同,組合搭配有什麼特點,等等。而且,要確定一個語言中的詞可以區分為哪幾個詞類,這本身就要進行大量的形態、語義、語法特徵等方面的比較。因此可以說,同一語言內的共時比較是語音學、語法學、詞彙學等構成當代語言學主流的各個分支學科的一種主要研究方法

象限Ⅱ代表了同一語言內部的歷時比較。這類比較是對某一語言在其歷史演變的不同階段的語音、語法和詞彙等系統加以比較,從而使我們了解這一語言的發展歷史,找出其基本發展演變規律。例如,通過對英語的歷時比較,語言學家一般認為,英語的演變經歷了古英語、中古英語、早期現代英語和現代英語等四個階段。其語法演變的總趨勢表現為從一個綜合型的語言逐步向一個分析型的語言發展,即詞的屈折變化逐漸減少,語法意義的表達越來越多地依賴語序以及介詞等語法作用詞的運用。這類比較是對某一語言的語言史及其分科(如詞源學、古今比較語法學等研究的主要方法。

象限Ⅲ代表了不同語言之間的歷時比較。這類比較是對不同語言(一般是親屬語言在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的語音、語法和詞彙等系統進行比較,其目的主要是探討語言之間的歷史聯系,並據此對世界上的語言進行譜系分類,重建或構擬某一組親屬語的共同原始語(proto-language,找出它們之間的某些共同發展規律. 例如,語言學家通過對印歐語系諸語言之向的歷時比較研究,使我們能夠大致了解這些語言在歷史演變過程中的關系,推斷出原始印歐語的大致形式。不同語言之間的歷時比較往往需要與同一語言的歷時比較相結合,這就形成了現代語言學研究領域中最先發展起來的一個分支—歷史語言學,又稱比較語言學,或歷史比較語言學。歷史語言學發端於十八世紀末,到了十九世紀,逐步發展成為語言學研究中佔主導地位的一個領域,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象限Ⅳ代表了不同語言之間的共時比較。這類比較是在不同的語言之間進行靜態的(主要是現時狀態的比較,以便找出不同語言之間在形式結構等方面的異同。根據比較的目的和所涉及語言范圍的不同我們可以將語言之間的共時比較大致區分為三類。第一類的目的是試圖找出世界上所有語言在形式結構上的共有特點和某些具有傾向性的規律,這是語言學中,語言普遍現象研究的一個主要內容。第二類的目的是試圖找出世界上所有語言在形式結構上的典型不同之處,並根據這些不同,對世界上的語言進行類型學上的分類。這是語言學中語言類型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從以上兩類研究的性質和目的來看,在比較中所涉及的語言應該是越多越好,最理想的當然是能夠包括世界上所有的語言,或者至少所選的語言能夠代表世界上所有的語言。因此;在這兩類比較研究中,必須建立一個包括世界上各地區許多語言的語料庫,例如,Hawkins(1983對語序普遍現象的研究便涉及到大約350種語言。

第三類比較則通常局限於兩種語言之間進行。有時雖然也可能包括兩種以上的語言,但這時我們卻不必去考慮所比較的語言是否具有代表性,因為我們所要研究的不是世界上所有語言之間的共同點和典型區別,而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在形式結構上的共同點以及一種語言相對於另一種語言而言的不同之處。這便是對比語言學所要研究的內容。

2、對比語言學的定義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給對比語言學下這樣一個定義:「對比語言學是語言學中的一個分支,其任務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進行共時的對比研究,描述它們之間的異同,特別是其中的不同之處,並將這類研究應用於其他有關領域。」

A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e task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is to make synchronic contrasting study of two or more languages, to describe thei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especially the differences and to apply the research into other relevant fields.

首先,對比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對比語言學和語言學的其他分支是密切相關又有所不同。一方面,語言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是普遍語言學所要研究的問題,也是包括對比語言學在內的任何語言學分支的重要理論基礎,另一方面,語言學各個分支的研究是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對比語言學的發展可以推動其他語言學分支的發展,其他語言學分支的發展也能使我們更好地開展對比語言學的研究。

It is firstly,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are close to but different from other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On one hand,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s are the issues that common linguistics need to study. They also offer important theory foundation for any branch of linguistics including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On the other, the respective study of each branch of linguistics mutually completes and promotes each other.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can be a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subjects, and vice versa.

第二,對比語言學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的對比描述。它不同於一般的描寫語言學,因為描寫語言學一般是對某一種語言加以描述。

Secondly,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is a contrasting description that differs from ordinary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as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generally describes one language.

第三,對比語言學是共時的研究。這就是說,我們所要研究的對象,是語言在其某一發展階段的狀態,而不是語言的演變。這將對比語言學與歷史比較語言學和語言發展史的研究區別開來。在實踐中,所謂共時對比,主要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的現時狀態進行對比描述,不過也並不排斥將某一語言的現實狀態與另一語言在某個歷史時期的狀態進行對比,比如將現代漢語與古希臘語進行對比。

Thirdly,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is a synchronic study, which means that the object of study is a status of language in its development, not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language. This feature distinguishes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from either 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or the study on history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practice, the so-called "synchronic contrast" is mainly to make a contrastive description of the temporary status of two or more languages. Yet it does not exclude the contrast between a temporary status of one language and a historic status of another language, taking the contrast between modern Chinese and olden Greek as an example.

第四,對比語言學雖然同時研究和描述語言之間的異同,但側重點是語言之間的不同之處。對比語言學這一名稱中的「對比」一詞便主要是為了突出這一側重點,以示與一般的『比較」相區別。』當然,這種不同是建立在相同基礎上的不同,沒有多少相似之處的不同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Fourthly, though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studies and describe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among languages at the same time, but the former part has been attached more importance to. The word "contrastive" in the term of this subject is used to highlight this point, in the purpose of differing from commo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These differences, however, are found on the basis of same foundation because differences with few similarities are meaningless.

對比語言學的起源

起 源

創始人

創立時間

代表作

標志

歐 洲

德國

洪堡特(Humboldt)

1820年

《語言比較研究與語言發展不同階段的關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Comparative Study and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Language

Über das vergleichende Sprachstudium in Beziehung auf die verschiedenen Epochen der Sprachentwicklung

對比語言學的誕生

丹麥

葉斯柏森( Otto Jespersen

1924年

《語法哲學》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新的比較語法」的提出

美國

沃爾夫(B.L.Whorf

1941年

《語言與邏輯》

第一次提出了「對比語言學」的名稱

The Origin of Western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繼續閱讀
試讀結束,購買後可閱讀全文或下載
¥25.00
原價購買
VIP立減5元
購買後可發送文檔到郵箱 PC/APP端隨時閱讀下載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並上傳,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叄』 對比語言學的學科發展

國內的英漢對比研究早期的有嚴復的《英文漢話》,這個時期還有馬建忠、黎錦熙、趙元任、王力和呂叔湘等都對漢外對比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趙元任和呂叔湘在英漢對比研究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趙元任1933年就發表了A Preliminary Study of English Intonation(with American Variants) and Its Chinese Equivalents,後來又出版了《國語入門》、《語言問題》、《漢語口語語法》和《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選》等。他總結說:「所謂語言學理論,實際上就是語言的比較,就是世界各民族語言綜合比較研究的科學結論。」呂叔湘1942年出版《中國文法要略》,明確提出「只有比較才能看出各種語言表現法的共同之點和特殊之點」,並在書中「把漢語同印歐語尤其是英語作了畫龍點晴式的比較」。1947年出版了《中國人學英語》,他在序言中說:「我相信,對於中國學生最有用的幫助是讓他認識英語和漢語的差別。1977年發表了《通過對比研究語法》的著名演講,第二年親自招收了我國第一個英漢對比語法專業的3名碩士生(陳平、廖秋忠、王菊泉),應該說,英漢對比研究作為一個學科在中國正式誕生了。呂叔湘為《英漢對比研究論文集》題詞:「指明事物的異同所在不難,追究何以有這些異同就不那麼容易了。而這恰恰是對比研究的最終目的。」題詞高屋建瓴地為這個學科的建設指明了方向,所以成了學者反復引用的名言。現在我國對比語言學領域的代表人物包括:許余龍、潘文國、王菊泉、劉重德、楊自儉等。

『肆』 語言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你自己參考以下吧:
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是一門語言學的分支學科,研究社會的各層面對語言運用的影響,包含文化准則、社會規范或情境。
有人亦把後設語言學(metalinguistics,亦作「元語言學」)歸類為社會語言學的一部分。
研究范圍社會語言學研究的是語言的社會本質和差別,以及他們的社會因素。在傳統的語言地理學中也有相同的研究,但是自社會語言學出現以後,這些內容都算做社會語言學的范疇了。
對社會本質的研究包括:
* 語言的社會本質的特點及其規律
* 語言、意識、社會在起源上的相互關系
* 民族語言和民族形成的關系
* 民族共同語的形成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 語言演變與社會演變的關系
對語言差異的研究包括:
* 標准語與方言、行話的差異o 發音差異o 用詞差異o 地位差異* 同一語言在不同國家、地區以及社會所產生的差異
o 例如:英語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傳播中產生了變異,出現了美式英語、港式英語、新加坡式英語等
* 同一國家或社會中通行幾種語言所造成的差異
o 例如: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官方語言的國家或地區,如加拿大(英語、法語)、新加坡(英語、中文、馬來語)
* 不同的語言使用者在語言運用上的差異
o 例如:性別差異導致男女使用有差異的語言。
* 社會場所不同所使用的語言的差異
o 例如:一般中國人在家庭環境中使用家鄉方言,在工作學習時用普通話。
研究方法調查研究法對各地區、各行業、各階層等人的語言運用進行考察。數學分析法對口語材料和文獻資料進行數學統計和數理分析。對比研究法分析社會因素、研究語言差異。實驗分析法用語音或心理實驗儀器對語言差異進行實驗分析,並作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

『伍』 比較語言學名詞解釋

語言學名詞解釋:
研究語言的性質、種類、系統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縮稱為「語學」。
語言學(linguistics)是以人類語言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探索范圍包括語言的性質、功能、結構、運用和歷史發展,以及其他與語言有關的問題。語言學研究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語言事實。
不管是現代的語言還是古代的語言,都是客觀存在的語言現象。盡管不同話語表達的意義是帶有主觀性的和千差萬別的,但是傳遞出來的語言信息卻是能被別人共同理解的,語言學被普遍定義為對語言的一種科學化、系統化的理論研究。
並且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現實。

『陸』 簡述語言研究中的歷史比較法

「歷史比較法」就是通過兩種或幾種方言或親屬語言的差別來探索語言發展規律的方法。
從符號的任意性出發,必須要區分語言的共時研究和歷時研究。探討語言的狀態(共時態)和演化的階段(歷時態)是區分的關鍵。
歷史體現了個別成分在時間中的演化,歷史產生形式,系統使用這些形式。
研究的重點是形式在系統中的作用,無需解釋其歷史的變化或產生的原因,因為這種解釋僅說明語言成分的變化,而不能說明語言系統。
語言學從結構上進行解釋,說明形式及其組合規則。

『柒』 語言學研究中,對比研究和比較研究的區別是什麼

外行也來湊一下熱鬧,個人覺得「對比研究」重在研究不同之處,「比較研究」重在研究相同之處。

『捌』 語言學學常用的兩種研究方法

在普通語言學短暫的歷史上盛行過兩種絕然相反的研究方法,一是「描寫」(descriptive),以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為典型,實地觀察記錄和描寫歸納語言的結構,他們的語言研究有時被稱作描寫語言學(descriptive linguistics);

二是「生成」(generative),以喬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的語言研究為典型,語言學家只需坐在椅子里,根據母語直覺,從腦子演繹出語言結構普遍規律和特徵,喬姆斯基把他的語言研究稱作「轉換生成語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簡稱TG)。無論是美國結構主義的描寫語言學還是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基本出發點和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研究語言的形式和探求語言結構的普遍規律。

『玖』 語言學為什麼研究古籍文獻有哪些研究方法舉例說明

古典語言學起源於古代中國、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臘。在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17世紀的西方古典語言學研究中,定性研究佔主導地位,實證研究比較少。此階段,對語言的研究集中於對「詞法和句法范圍內的個體語言研究」[3]。在研究某些語言現象時,研究者的哲學理念和主觀分析佔主導地位。這些研究方法似乎缺乏科學性,但是正是這些哲學理念促進了語言學理論的發展,加深了人們對語言這個交際工具的了解。
最初的希臘語法是通過辯論產生的,在對語言進行詳細的觀察和描述後,他們把語言分成若干句子,然後把詞歸類,進而探討了人和自然以及自然界和人類語言的關系。中世紀出現的思辨語法(speculative grammar )開始對句法進行探討,並對詞類的功能進行了描寫。
與此相呼應的是我國「語文學」研究階段,此階段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是定性研究。「中國文學家所從事的考據學作為方法論的總原則,用訓詁、勘校和資料收集整理的方法對語言和歷史進行考核和例證的歸納,從中得出結論,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定性研究。」[4]古典語言學時期的研究方法以規定為主,在推導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方面略有不足。
2. 歷史比較語言學時期的研究方法
經過古典語言學時期的積累,19世紀語言學研究進入歷史語言學和比較語言學時期。19世紀蓬勃發展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深深地影響了語言學研究。語言學研究不再局限於辯論以及對具體句法和詞類功能的描寫。受哲學,生物學和人類學的影響,語言學的研究方法逐步「科學化,非宗教化和理性化」[5]。他們試圖找出語言的原始結構並且認為人類的語言與生物體一樣,有其譜系發展歷程。基於這樣一種設想,歷史比較方法是此時期語言學研究採用較多的方法。很多學者通過對語言的實地調查,搜集了大量資料;系統地研究一種語言的總體結構,而不是具體的幾個句子或詞彙,來與另一種語言進行比較。通過系統的比較同一種語言的歷時發展以及不同語言之間的異同,畫出了語言的譜系分類。在收集了諸多語言的語料基礎上,對這些語料進行對比分類,區分出語言的基本類型。
3. 現代語言學時期的語言學研究方法
現代語言學時期即指在語言學的發展歷史上從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理論到喬姆斯基1957年轉換生成語法提出這樣一段時間。經過19世紀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發展,語言學的發展有了自己的理論和方法論基礎。1916年《普通語言學教程》的發表標志著現代語言學的開端,描寫的方法開始在語言學研究中占統治地位。索緒爾之後的布拉格學派、哥本哈根學派以及美國結構主義學派秉承了結構主義語言學的衣缽,對語言進行了較為細致的研究。布拉格學派側重於語言功能的研究,對語音和音位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和歸類;哥本哈根學派則側重於語言結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美國結構主義學派採用分布和描寫的方法對語言的句子進行了詳細切分和描寫。
4. 當代語言學時期的研究方法
1957年,喬姆斯基《句法結構》的發表標志著語言學的研究進入當代語言學時期。喬姆斯基認為對語言學的研究不能局限於語言的表層結構,而應該專注於其深層結構。喬姆斯基試圖採用形式化的方法推導人類大腦語言的產生機制,語言學的研究開始和數學及生物學聯系起來。
喬姆斯基一反傳統的以歸納為主的研究方法,其對語言機制的研究以演繹為主,所有的研究不是為了描寫而是為了解釋。他要「通過研究人類語言為人腦的特定結構建立一個解釋性的理論模型」[1,p9]。基於構建理論模型的需要,他提出若干轉換規則,在此規則上,各種有標記特徵的詞進行轉換和推導。「語言的詞彙好像公理系統的初始元」[1,p9]而後在這些初始元的基礎上進行演算,進而形成公理。
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不僅充分使用了數學和生物學的術語,而且系統運用了數學和生物學的研究方法,使語言學的研究更加科學化。「喬姆斯基的具體研究方法主
要有:比較歸納法、理想化的方法、形式化的方法。」[6]比較歸納法(comparison)首先對語言體系中同一句法構建現象進行比較,然後進行歸納。例如首先對談話者的語言進行觀察,而後概括出最簡規則。如喬姆斯基通過對語言的觀察提出了短語結構規則、轉換規則、語素音位規則等

『拾』 什麼是對比語言學怎麼

對比語言學是現代語言學的一個分支。為了解決教學或翻譯問題而對比兩種語言的異同,叫對比語言學。對比可以在語音、語法、詞彙、語義、語用層次進行,也可以從語言的文化、心理、民族角度進行對比研究,還有人對不同語言的標點符號系統進行對比研究。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對比語言學越來越得到各國科學家和學者的重視。

第一,對比語言學從一產生就十分明確,是屬於應用語言學的一個學科,它強調重點研究兩種語言的差異,這一特點從沃爾夫、拉多和詹姆斯的論述中看得很清楚。拉多當時還提出要研究語言與文化的關系,但沒引起人們的關注,直到近幾年才引起了部分學者的注意。對學科性質的認識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逐步深化的。到70年代中期,伯倫((P. V. Buren)和德溫(R. Dirven)提出對比語言學對外語教學無用,但可以增強對語言結構的認識,可以了解語言體系之間的關系,即作為一種發現程序(discovery procere),以尋求不同語言的通性。1978年,布賴頓斯坦(P. H. Breiten-stein)認為對比語言學可分為科學性的和教學性的兩類。

第二,對比語言學沒有自己的理論,它隨著理論語言學的發展而發展,隨著語言學理論的變化而變化。從一產生它就依附於結構主義語言學,後來隨著其他語言學流派的產生,也採用這些流派的理論與方法進行對比研究。迪皮特羅總結說:「一種對比分析會變得同與之相連的語言理論一樣復雜,這個道理是值得牢牢記住的。一旦理論發生了變化,新的對比途徑也就會出現。如果理論本身有不一致的地方,那麼,在把這種理論應用於對比分析時,這些矛盾也就會不可避免地表現出來。」

閱讀全文

與試論對比語言學及其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為大疆手機雲台使用方法 瀏覽:499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方法之探析 瀏覽:559
和田玉白玉項鏈的鑒別方法 瀏覽:679
露娜潔面儀mini2使用方法 瀏覽:916
閹雞快速止血的方法 瀏覽:878
蘋果微信清理緩存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48
金鋼窗安裝方法 瀏覽:124
測排卵什麼方法最准確 瀏覽:850
抒情方法有哪些 瀏覽:432
青島梅毒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998
臉上汗斑的治療方法 瀏覽:60
好的教育方法的視頻 瀏覽:58
快速上枕頭荷葉邊方法 瀏覽:736
手機拍照的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4
什麼方法治口臭 瀏覽:173
幼兒美術活動教學方法 瀏覽:126
瑞典輕症治療方法 瀏覽:616
原始股退出計算方法 瀏覽:410
水泵間隙的測量方法 瀏覽:520
材料分析方法視頻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