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評點法的教學方法

評點法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22 11:48:34

① 閱讀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有哪些

談談幾種常見的閱讀教學方法

教師、學生、教材以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各種因素之間,存在著復雜的信息傳遞方式。如果
不能從信息傳遞的基本方式上來把握這些教學方法,就會被紛紜繁雜的現象搞得眼花繚亂,無所
適從。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閱讀教學方法。
1、評點法。又稱串講法,講授法,講述法,講解法,講析法,講評法,講演法,講讀法,點撥法等。
我國古代的評點法始於唐代殷蟠編選的唐詩集《河嶽英靈集》,有簡明精闢的評點。南宋發展
成為有總批、眉批、夾批及圈點相結合的評點法。明代評點成風,最著名的是歸有光的《史
記》五色圈點本和李贄(卓吾)的《水滸傳》評點本。成就最高的評點家是明末清初的金聖嘆(1
068-1661),他原名金采,明亡後改名人瑞,號聖嘆。他桀驁不馴,致力學術,專注古籍評點。他的
代表作就是「腰斬水滸」,認為120回的《水滸傳》,前71回是傑作,後49回是敗筆。用歷史唯物
主義的眼光來看,後49回寫了農民起義找不到出路(要麼被鎮壓下去,要麼重建一個封建王朝)的
無可奈何的結局,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遠不如留下一個懸念,讓人們去思索,去尋找。我
國傳統評點法的最基本的特點是形象思維,用直覺、會意、頓悟的方法揭示真諦,其形式多是書
評合一,評點就是對書文的點解和評串(點者斷也,評者串也)。明人稱贊李贄《水滸傳》評點本
說:「若無老卓揭出一段精神,則作者和讀者千古俱成夢境。」這與西方基於抽象思維的歸納演
繹(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其形式多是寫成獨立的論文的文學評論,形成鮮明的對
照。現代的評點法是我國古代的文章評點法在閱讀教學中的繼承和發展,具體方法就是:
點,就是點解,又叫點撥。在讀中進行。要點在要害處,並要點破。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
的「鄒忌修八尺有餘」,要點「修」,是長而美或高而美,如茂林修竹、身材修頎等。蛇也很長,
但不叫「修」,因為它不美。電線桿子也很高,也不叫「修」,因為它不美,或者是另外一種美。
又如:「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要
點「私」——偏愛;「畏」——畏懼,害怕;「欲」——要滿足自己的慾望。總之,對重點詞語要
重錘敲打,使之濺出火花。
評,就是評串。即句子、段落之間和全篇的評論和關聯。要評出韻味來,評出思想感情來;要串
起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來,串起文章的階段性和連貫性來。評中有串,揭示出文章的主旨和技
法來。具體來說,句與句間要評出語脈,使其「通」;語段與語段之間要評出層次,使其「順」;
結構段與結構段之間要評出邏輯,使其顯示出內在聯系;總評要評出主旨和技法,即中心思想和
寫作特點。如上文的第一句「鄒忌修八尺有餘」,寫身材高大;第二句「而形貌昳麗」,寫容貌
美麗。兩句總寫鄒忌是一個標致的美男子。在層次與層次之間,如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
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二者的區別是有無「君美甚」。有則是真心的贊美,無則
是怯懦的奉承。段與段之間,如第一段:寫鄒忌與徐公比美。詳細描述他由受蒙蔽到了解事實真
相的過程,為進諫作鋪墊。第二段:寫鄒忌向齊王進諫。進諫的方式不是直接提出建議,而是用
以小喻大的方法,委婉,含蓄,動聽,易於使人接受。這種方法就叫做「諷」。第三四段:寫齊王
虛心納諫及取得的巨大效果。「三賞」「三變」及「四國來朝」是極言生趣的寫法,所以有誇
大之詞。如「四國來朝」就不副史實,「戰勝於朝廷」也屬於設想。總評:封建帝王納諫是為了
鞏固他們的統治,但在歷史上有一定的進步作用。因為他們廣開言路,修明政治,客觀上有利於
社會進步,並能給人民帶來某些好處。鄒忌委婉而諷的進諫方法,也值得我們在生活中和寫作中
借鑒。
評點法可以概括為四句話:一般的地方讀過,重點的地方講解,層次段落之間評論,全文講完後總
結。在具體運用中,哪些地方評點,哪些地方不評點,點多點少,評點如何結合等,都要依具體情
況而定。點得過少則不透,點得過多則淹沒重點,評點結合不好則會把文章講得支離破碎。教材
不同,對象不同,都要有所區別。如文言文一般要點多評少,現代文一般要點少評多,低年級一般
要點重於評,高年級一般要評重於點。
2015-02-06 逸豪_2015 文章來源 閱 5670 轉 32 分享: 微信 轉藏到我的圖書館
我的圖書館 搜文章 找館友 留言交流
1 贏順模擬版 7 macd金叉 13 文華財經
2 贏順期貨官網 8 buy360 14 鈦鎂合金型材
3 文華財經官網 9 成人高考試題 15 什麼是型材
4 kdj是什麼意思 10 kdj指標詳解 16 贏順模擬版
5 成人高考是什

11 鈦合金 17 贏順期貨官網
6 比特幣 12 成人高考題目 18 文華財經官網
不銹鋼自吸泵
關閉
關閉
評點法的優缺點及適用范圍。優點是,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保證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
深刻性,在有限的時間內有計劃的完成對眾多對象的教學任務,方法也簡便易行。缺點是,不易
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易讓學生進行讀寫練習,不易照顧個性差異。它的優缺點,都是
由它的信息傳遞的單向注入式所決定的。張志公指出,教師一講到底是「笨的勞而少功的老辦
法」,備課只備教學內容而不必研究學生,也不必進行教學構思。也有人因此稱教師為「教書
匠」,即只教書不育人。這些話都是針對它的缺點說的。我們在運用時要揚長避短,注意適應學
生的認識規律,利用科學的啟迪和藝術的感染啟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於
以上的特點,它的適應范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教材來說,適應於內容較深、語言較難的文
章,一般文章中的精講部分,以及其他學生自學能力難以達到的地方。如較難的文言文,魯迅的
一些作品,文章的難點疑點等。就對象來說,年級愈低、自覺性主動性愈弱的學生,適應性就愈
差;反之,適應性愈強。如初中宜較少採用,高中可較多採用。
2、談話法。又稱提問法,問答法,疑問法,析疑法等。特點是以師生的相互問答為主要方式來組
織課堂教學活動。在我國古代教育中,曾有過運用談話法進行教學的傳統。例如《論語》,就教
育學的觀點來看,就是孔子用談話法和討論法教學的實錄。該書共記錄了117次問答,其中4次孔
子問弟子,11次弟子問弟子,102次弟子問孔子。並且正是孔子第一次提出了「啟發式」教學,並
規定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的啟發式教學三原則。但在後來
長期的封建教育中,評點法逐步成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學方法,而且在很多情況下演變成僵
死的注入式。直至近代和現代白話文進入語文教材之後,還是沿襲那種注入式的教文言文的方
法來教現代文,極大地阻礙了語文教學改革的進程。黎錦熙早就指出:「歷來全國中等學校之本
國國文成績殊不見佳,……症結何在?就在講讀教學時,不知道將白話文的教材與文言文的教材
分別處理,而只知道籠統的用一種大概相同的教學法。」打破評點法的一統天下,談話法和其他
教學方法的提倡和運用,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成果。談話法作為一種有理論指導的規范化的
教學實踐活動,是從1953年「紅領巾教學法」開始,逐步得到推廣的。其要點有:講究教師提問
的藝術,正確評價學生的回答,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正確處理面向集體提問和指名回答的關系
等。教學實踐中經常見到的現象是:平庸的提問引起學生有口無心的隨答;高深莫測的提問使學
生茫然不知所答;只有能夠牽動學生的神經,能夠激起學生思想感情浪花的提問,才具有魅力。
一連串具有思考價值和激發力量的緊密相連的問題,可以勾勒出一堂輪廓清晰、結構嚴謹的課
堂教學,不斷閃耀的智慧的火花,不斷湧起的感情的浪潮,引人深思,令人回味。
3、討論法。又稱議論法,辯論法,研究法,研討法,座談法等。是由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師生之間
的交流共同組成。組織課堂討論要注意三點:
明確目的。討論前要根據教學目的來確定討論的內容和形式。討論的問題要集中,要既有思考
價值又有明辨需要。這些問題往往是具有一定的鑒賞意義和評價意義的難點和疑點,並且與現
實生活有較密切的關系。討論的形式可以分組進行,也可以全班進行;可以用整個課時,也可以
是教學的某個環節。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點撥。點,就是點明分歧的實質和焦點,使不同
的意見和對立的意見明朗化,引導討論步步深入。撥,就是調整方向,避開岔道,放過枝節,使討
論始終圍繞著中心問題進行。要根據主要問題辨明的程度,及時決定討論的結束或延續。最後
評價討論的結果也要集中在主要問題上。
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是討論成敗的關鍵。北京市特級教師寧鴻彬用三不迷信和三個
允許的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不迷信是:不迷信古人,不迷信
名家,不迷信教師。三個允許是:允許有錯誤,允許改正,允許保留意見。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調
動起來了,他們是能夠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而且加以辨明的。例如《陳涉世家》:「陳勝、吳
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死國可乎?』」句中的單引號應去掉。《火刑》:「喬爾丹
諾?布魯諾的足跡幾乎踏遍了整個歐洲。」「足跡」與「踏遍」搭配不當。《虎吼雷鳴馬蕭
蕭》:「群山上松濤洶涌澎湃,無邊無涯。」不符合修辭格「通感」的運法,松濤是聲音,不能洶
涌澎湃,無邊無涯。《古代英雄的石像》:「歷史並不可靠。」應改為「歷史書並不完全可
靠」等。
教師要有民主的態度。在討論中,教師是組織者也是參加者。對爭論中的問題,要讓各方充分發
表意見,不能生硬的下結論。學生的意見如有錯誤要正確引導,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發
現自己有錯誤或疏漏,要勇於承認和改正。特別是對學生的正確意見要充分肯定,對有創見的看
法要充分尊重。《七根火柴》:「他的臉色舒展了。」有的學生提出,顏色只有紅黃藍白黑或深
淺的不同,沒有緊湊和舒展的區別。有的學生說,詞典上講「臉色」有「表情」的意思,所以
能「舒展」。教師肯定了後一種意見。但有的學生仍不服,認為表情有氣色、氣氛等,都是無形
的,只能說緊張或舒緩,也不能說「舒展」,只有面容才能「舒展」。教師表揚了這些同學的獨
立鑽研精神,並且表示暫不作結論,希望大家繼續研究。
我的圖書館 搜文章 找館友 留言交流
運用討論法要充分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徵。小學、初中學生尚處於心理開放期,表現在課堂上勇
於發言,不怕失誤,教師要在內容和技巧方面引導他們向高層次發展。高中學生進入心理封鎖
期,表現在課堂上發言審慎,必須經過深思熟慮,自認為確有把握時才發言。一次失誤,會導致以
後再不發言,甚至別人的失誤也會引以為戒。但同時,封鎖性愈強,「秘密」愈多,表現自我和渴
求別人理解的願望愈強烈。他們要借表現自己來顯示自我的存在與價值,來建立和調整自我與
周圍環境中的各個方面之間的關系。所以不是不開放,而是要看對象;不是不表現,而是要看價
值。
討論中要通過學生發言的聲音、表情、動作等,來觀察學生的心理活動。如沉默是思考,緘默是
不願發言,聲音小是膽怯,速度快是緊張,語言不簡練是思考不成熟,聲音平淡是積極性不高,望
老師是試探,環顧同學是尋求支持,態度平靜是胸有成竹,言辭激烈是有論敵等等。教師要了解
和掌握學生的心理活動,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辯論是思想的競賽,也是說理的競賽,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論述能力。要能夠從眾多
的發言中發掘問題的本質,進行實事求是的連貫的清晰的論證,從而捍衛自己的觀點,還要能夠
正確評價別人的發言,准確的找出論證中的錯誤,抓問題的要害,進行有理有據的、令人信服的
駁斥。兩方面結合起來,使問題得到徹底的、明確的結論。所以培根說:「會談使人敏捷。」
4、導讀法。又稱教讀法,自讀法,探討法,探索法,發現法等。顧名思義,導讀就是教師指導學生
自己閱讀,以學生的閱讀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以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為主要目的。基
本作法是,教師提出一定的問題和要求,學生自己認讀,自己分析,自己綜合,互相質疑解難,共同
切磋琢磨,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完成指定的作業等。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隨時指點。
導讀法的根本革新意義,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拙劣的教師向學生奉送真理,優秀
的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真理。」二者的本質區別在於,「奉送」式授以知識本身,「發現」式
授以獲得知識的方法。關於「發現真理」,是指讓學生自己去探索,並非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
現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美國教育學和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引導學生發現,不僅限於人類尚未
知曉的事物;確切的說,它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即是要培養創造能
力,並不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有什麼創造。當然,如果能有一點,那是很可貴的。心理學還證明,
用發現法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是最有希望在記憶中「自由出入」的材料,即最容易形成熟練技
巧,能夠像自身的機能一樣,便於儲存和運用。目前許多優秀教師所進行的教學方法改革實驗,
多屬於這種類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市特級語文教師錢夢龍的「三主四式導讀法」和
遼寧省特級語文教師魏書生的以語文「知識樹」為體系的「六步教學法」。
5、練習法。又稱鞏固法,總結法,復習法,智力競賽法等,是導讀的一種形式。其特點是,教師指
導學生在完成口頭作業和書面作業的過程中閱讀和理解課文,從中獲得知識,並把知識轉化為技
能和熟練技巧。知識可以傳授,能力必須訓練。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必須進行各項內容和
各種形式的訓練。
練習法運用了「運動心理學」的原理,使學生在口、耳、眼、手、腦的有規律運動中強化訓練
效果。葉聖陶先生說:「語文學科不該只用心與眼來學習,須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與耳才
好。」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練習課成敗的關鍵是能否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激發學生的興趣。葉聖陶稱贊朱熹說:「朱子注『學而時習之』道,『習,鳥數飛也。學之不已,
如鳥數飛也』。這個說法極好。」練習在教學過程的任何階段都可以進行。練習就是
練「飛」,預習就是嘗試著「飛」,訓練就是教師指導著「飛」,歷練就是實踐著「飛」,復習就
是來回往返的「飛」等等。技能練得純熟,才能自由翱翔。練習中糾正一種錯誤,能避免實踐中
的許多次錯誤。學生作業中經常出現各種錯誤,許多教師和家長歸究於「粗心」,其實是由於練
習不充分,沒有練成純熟的技能所致。
閱讀教學練習的內容主要有朗讀,默讀,視讀,吟誦,背誦,默寫,填空,答題,智力競賽,填表,制
圖,寫短文等。篇章教學的檢測階段、鞏固階段和運用階段,單元復習和學期復習,都經常採用
練習法。考試採用標准化試題以後,更促使了「課堂教學練習化」的發展。
練習法的一般程序為:(1)教師設計練習題,向學生說明練習的內容和方法; (2)指導學生開展練
習活動;(3)通過答問等方式了解和收集反饋信息;(4)調節和校正練習活動,保證教學計劃的實
施;(5)檢測評定練習成績,強化練習效果。而決定成敗的關鍵,是教師設計的練習題。練習題的
設計要作到:(1)體現教學目的,(2)體現知識和能力的體系,(3)本於教材而又有綜合性和靈活
性,(4)具有創造性和遷移性。練習法是以學生的獨立活動為主,但並不排除必要的學生之間的
研究討論,不能脫離教師的指導。
在各種練習方式中,智力競賽有特殊的意義。它能夠創設一種良好的智力發展背景,讓學生在競
我的圖書館 搜文章 找館友 留言交流
來自: 逸豪_2015 > 《我的圖書館》 以文找文 | 舉報
上一篇:搞定高考成語只需一天時間
下一篇:[轉] 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介紹
爭中探索新知、克服困難、體驗成功。實驗證明,處於競爭狀態中人的體力活動和智力活動的
強度和靈敏度都高出平時許多倍。就長遠意義來講,智力競賽也適宜於培養學生在充滿激烈競
爭的新世紀中,學會競爭、適應競爭和開拓進取的能力。
6、讀議講練法。這種方法是評點法、談話法、討論法、導讀法、練習法的綜合運用方式。以
上各種閱讀教學方法分別體現單向輸出、雙向交流、多向交流三種信息傳遞的方式及其逆向運
用的方式。但在教學實踐中,往往不是單獨使用哪一種方法,而要根據具體情況,或者以某種方
法為主而以其他方法的因素作補充,或者綜合使用各種方法共同組織課堂教學。上海育才中學
校長段力佩提出的「讀讀,議議,講講,練練」教學法,就是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把教師、學
生的讀寫講練結合起來,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優化組合,以適應各種情境。所以這種
方法具有廣泛的適應性,是多數教師經常採用的教學方法。讀議講練法的一般程序為:
1)指導學生閱讀。主要用導讀法。
2)組織學生研討。主要用談話法和討論法。
3)精講。主要用評點法。
4)進行口頭或書面練習。主要用練習法。
例如《詩經?伐檀》讀議講練法教學設計:(1)指導學生閱讀,參照課本注釋自讀,利用工具書理
解字詞,了解課文大意,提出疑難問題。(2)組織學生討論的主要問題(或由教師提出,或從學生
的提問中選擇):為什麼要用重章疊唱的形式? (3)教師講解的重點:三章中不同的字詞,揭示課
文的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結合欣賞配樂朗誦)(4)指導學生練習:熟讀,背誦,默寫。通過這樣
的欣賞、朗讀、背誦、默寫等訓練,使古代勞動人民悲壯遼闊的勞動場面和深沉鬱結的思想感
情印入學生的腦海,就會成為他們的心理素質。
7、情境教學法。又稱觀察法,欣賞法,電化教學法等。其特點是利用生活場景、圖片、幻燈、
投影、電影、電視、實驗室、錄音、錄像、微電子機、演課本劇、CAI課件等方法,創設一定的
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直觀的情境中觀察、體驗、思考、練習、從而掌握教學內容,完成訓練
任務。
情境教學法最大的優點,是教學方式的科學化和教學內容的情境化。科學化的手段打破了時空
限制,能把中外古今的社會現象和天南地北的自然景觀生動形象地搬進課堂,使豐富多樣的教學
內容化為具體直觀的情境呈現在學生面前。特別是某些想像力難以達到的宏觀景象,不易覺察
的微觀世界,抽象的意念,事物內部的變化形態等教學內容,情境教學具有特殊的優勢。例如,到
天文館里講《宇宙里有些什麼》,放映圖聲並茂的教學錄像《醉翁亭記》後教師再作講解,以
《開國大典》的歷史記錄為背景教學《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先聽《連升三級》的相聲
錄音後再讀課文,通過師生同台演出課本劇的方法教學《竇娥冤》等,都會有令人滿意的教學效
果。
誇美紐斯曾經指出,教育方法的嚴酷,使學校變成了「兒童恐怖的場所」,「才智的屠宰場」。
因為錯誤的方法違背學生的認識規律,破壞學生正常的認識活動,其惡果是磨滅學生的創造意
識,窒息學生智慧的火花。所以,只有運用正確的方法,才能收到絕佳的效果。

② 如何評課及評課的原則

如何評課及評課的原則如下:

1.客觀公正原則

評課應尊重事實,本著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評價課堂教學。通過聽課仔細觀察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這是評課的主要事實依據。評課過程中採用的一些測評數據,必須是真實可靠的,沒有任何情感因素和虛假成分。評課結論必須真實反映授課教師現有的教學業務水平,不能人為拔高或隨意貶低。另外,評課人必須具備一定的教學理論與實踐功底和評課經驗,才能夠科學、客觀地分析評議他人的課堂教學。

③ 語文教學常規方法

語文教學的常規方法,主要有講授法、討論法、串講法、評點法、誦讀法和談活法等6種。
1、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系統連貫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敘述、描繪、解釋、推論等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講授法包括講述、講解、講讀、講評、講演等。
2、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特定問題而進行探討,以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而辨明是非真偽、獲取知識的方法。

3、串講法,指教師講解重點詞語的含義和句式的特點,串通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聯系,為分析全篇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方法創造必要的條件,多用於文言文教學。
4、評點法,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以評點作為重要手段,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作者對話、學生與教師對話,以引導學生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方法。使用該方法要注意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自主評點。
5、誦讀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把書面上寫的無聲的靜態語言轉化為口頭上說的有聲的動態語言過程的教學方法。有助於引導學生關注語意及情感表達,幫助學生領會課文內容、感受詩文技巧、體會作品情感,分為朗讀、背誦、吟誦。
6、談話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以文本為依據,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有計劃地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對話和適時的追問,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這是一種最為常見的課堂教學方法。

④ 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教育評價是依據一定的教育標准,通過系統的搜集信息,在標准與信息比較的基礎上作出價值判斷。教學評價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活動時,是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技術之一。
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結果、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做出判斷,使之對學生的學習產出導向、鼓勵、批評、糾正、改進等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對於學生的精彩之處,我會通過語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隨時給予學生評價,傳達我對學生的愛。以往我常運用的教學評價有以下幾種: 1、即時口頭評價的方法;2、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3、學生課堂表現的評價;4、學生完成作業的評價;5、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在學習了本專題後,我認為顧志躍院長所講授的提問與評價值得一試。
提問與評價,這種常用的評價方法可以反饋教師的教學效果。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就是需要問一些問題,就是所謂的提問。首先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同時也能了解不同學生對同一知識掌握的差異性。其次是為了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思考,在教師的追問下,學生追溯答案,從而引發思考。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就要小結,這個小結就是評價。但不能只用對或錯做簡單的評價,教師要用一定的鼓勵性或引導性的語言來評價。對回答正確的學生鼓勵表揚,進一步引導其思考的方向。尤其對回答錯誤的學生,引導性語言比批評更有用,學生雖然回答錯了,也要讓他得到有效的補償,這種補償可以是認知上的、也可以是動機上的,通過補償來引導學生,激勵學生。這種方法在我們的常規教學中是要經常用到的,不提問就不了解學生,而了解是學生學習的開端。不評價學生就得不到有效補償,而有效補償能夠促進學生有效發展,引導學生健康前行。在今後的教學,我會合理運用教學評價,引導學生的有效學習。

⑤ 古詩詞的教學方法有幾種

(一)以讀促悟
以讀促悟指的是以讀圖為主讀詩為輔,讀生活貫穿於讀圖和讀詩之中。經過實踐,本人發現詩歌從讀圖入手,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把握全詩的內容,更好的領會詩歌的精髓;再以讀詩為輔,在讀圖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體會用自己的節奏讀出詩歌的韻律,在讀詩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用普通話,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運用家鄉話,只要他們能夠很好的把握詩歌中的韻味即可。而這些都是要建立在他們對生活的感悟上,所以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先好好地備一下學生,在必要的時刻還要好好的體驗一下農村生活,這樣能夠在授課的時候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
(二)以演入境
傳統教學中的「演」就是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表演再現詩歌里所寫的全部內容,這樣的表演注重的是學生的模仿表演能力,學生表演得像就行了,但我們知道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是帶著自己的個人體驗的,因而我們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演」應是指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領會進行表演,從而表現出自己所理解的詩歌所要表達的情境,表演的時候學生可以就其中的某一方面進行表演,不一定要全部表演,這樣能夠讓學生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比如學生覺得詩歌中最主要的是主人公的心情,那麼學生可以加入現代的元素進行表演,不一定要回歸古代,回歸詩人當時的生活情境,這對於小學生來說確實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既然生活在現代,我們為什麼不讓學生用現代的元素把詩歌的精華給表現出來呢?這樣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以找促思
「以找促思」其實就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通過引導學生找相同主題的詩歌進行比較學習,促進他們深入思考,更好的把握詩歌主旨。這里的「找」不僅是指教師找還指學生的找。
(四)以評促升華
以評促升華主要是在學習古詩詞時讓學生對別人的觀點進行評價,在觀點的碰撞中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對他人的觀點、看法進行評價,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一種心靈的訴說,而這正好是農村學生的最大弱點,因為他們不會評也不敢評,而這種評也是鄉村教師經常忽視的。
(五)以寫促悟
所謂「以寫促悟」是指教師在授完整首詩歌的時候,給一定的時間或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以散文或者以現代詩的方式寫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感悟,從而促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而且能夠真正達到學以致用。實踐證明,這樣的寫作可以使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詩歌主旨,更深入地感悟到古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提高寫作能力也大有裨益。

⑥ 語文課堂教學如何進行有效點評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逐漸得到普及,也成了廣大教師在公開課中著力突出的一大亮點。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按部就班的教學設計成分較濃,對課堂生成的思維閃光點缺乏靈活把控,對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略顯生硬,與同題同設計的名師教學實錄相比,教師的課堂點評或失之膚淺,如「嗯,好」;或失之矯情,如「真不簡單」,「你說的太好了」;或失之單調,面對所有的學生的回答,都是「不錯,下一位」,甚至於不時地加上有節奏的拍手聲以活躍課堂氣氛……
這樣的課堂點評,真的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嗎?真能引起學生對語言文字本身的興趣嗎?語文課堂的流程,需要預設與生成和諧統一,在此過程中,教者既要能身心俱入其境,也要能保持清晰的思維觀乎其外,要敏銳地捕捉到學生活動的信息並進行迅速而深入地加工、重組,或聚沙成塔,或沙中撿金,或點石成金,藉此推進和調控學生的課中活動,這就是課堂點評的功用之所在。然而,我們許多老師往往忽視了這一環節,或做得不夠恰當。所以課堂點評,也往往成了一種外在於語文課的應景之作,學生聽了根本不能觸動心靈而激起思維的浪花。從課堂有效性上說,沒有深入引導的課堂點評對學生的作用只能是表面的、短效的。
那麼,在新課標理念的引導下,語文教師應如何利用語言優勢,使課堂點評精彩紛呈,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課堂呢?下面筆者結合名師的教學實錄、匯報課案例和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一.宜具體恰當,忌空洞膚淺
我們先來看一段餘映潮老師上《紫藤蘿瀑布》一課的課堂點評。
生:「『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在嚷嚷」這一節寫得很美,它用擬人手法,把藤蘿花寫活了。
師:對!我們聽見了它們的聲音,寫得很活潑、很生動。(余老師的點評指出了什麼叫做「寫活了」,不露痕跡,給學生以具體知識。)
生:「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這一句寫得非常美。因為它把花瀑比作大條幅,把顏色比作銀光和水花。
師:色調很明凈,給人以美好的、明凈的感覺。(余老師的點評填補了學生語言中「非常美」的空缺,把孩子不能表達出來的意思說了出來,讓學生淺層次的賞析深入了一步。)
生:第8段也寫得很好。尤其是「香氣似乎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寫出了一種朦朧感。
師:啊!你看,朦朧感!以嗅覺的角度來寫花,把無形的香氣寫得有形有色,多麼有想像力啊!(余老師的點評,適時肯定了學生的正確感知「朦朧感」。余老師把學生沒有賞析到位的地方一句話點出,那位同學一定心領神會,其餘的同學也會有多重收獲。)
從上面的教學實錄看,余老師的課堂點評,不是簡單地說「好」「很好」這類空洞蒼白的贊語,而是當學生的回答膚淺、不到位的時候,他適時地引導使其深入;當學生的回答空洞、不具體的時候,他巧妙點化,使之具體可感。
名師的點評啟示我們,課堂點評要盡量准確到位,細致入微,要針對學生的發言內容,或延伸,或挖掘,或發揮,或引導,讓發言者和其他學生都能產生新的啟迪和新的聯想。
二.宜點撥疏導,忌表面標簽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固於教學參考書上所給的程式化的答案,一看和自己的答案有悖,不分青紅皂白想方設法向自己的答案上引,或者把自己對學生回答的認同與否強加給學生,而不是在學生思路堵塞時加以引導,如點評時常常用這樣的語言「難道他說的不對嗎?」「難道你不是這樣認為的嗎?」「能這樣看待嗎?」學生在這時,不論贊同與否,懾於教師的威嚴與問話的導向性,即使有不同看法也只好屈從老師的意願,這樣就鉗制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他們的發展。例如青年教師匯報課中,有一位老師上《咬文嚼字》一文時,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概括文章內容,第1至5段說明「文字與思想感情密切相關」,文中有現成的句子,學生很容易找到,第6至7段說明「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學生可能讀得不夠仔細,只說出第7段的內容「說明套板反應」,此時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這樣的回應:「你覺得概括准確嗎?」(教師點評語言顯然是持否定態度的),學生一時語塞,教師試圖引導,「你把這一段落的第一句朗讀一遍」,(教師的點評語言顯然在暗示答案)學生按部就班:「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教師試圖點撥:「你看這一句是不是過渡句?」(教師點評語言顯然在揭示答案)全班同學齊聲回答「是」,教師於是就這樣引導:「可見這兩個自然段是說明『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的嘛。」(教師點評語言顯然在強塞答案)全班同學齊聲回答「是」,這位同學在老師的示意下不好意思地坐下。看到這樣的場景,筆者揣測,這位被提問的學生的心情應該是相當的郁悶,因為他的心智並沒有真正被開啟,而教師課堂點評看似點撥疏導,實則生拉硬拽,把學生引入自己預設的答案中。這樣的課堂點評,只能鉗制學生的思維,壓抑學生的心智,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接受老師所講內容的習慣,怠於思索,從而喪失創新的慾望。
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再次閱讀文本,啟發他們思考第6、7自然段分別舉蘇軾的詩句和「套板反應」現象的例子在說明什麼內容,學生不難發現這兩例是從正反面說明「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這樣得出答案水到渠成,學生思維也有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之感。
可見,面對學生思維活動中的停滯、定勢、中斷、旁逸等問題,教師在迅速判斷,即時點評時應避免程式化,標簽化,要做到「塞者鑿之,陡者級之,斷者架木通之,懸者置梯接之」,以促使學生思維活動的闊然前行。
三.宜內聯外拓,忌單調乏味
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理解不深刻,回答不全面的時候,教師的課堂點評應因勢利導,內聯外拓,把學生學習引向更為廣闊的空間。筆者教學《故都的秋》時,郁達夫對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的獨特感受,學生很容易從文本的閱讀中品味出來,但為什麼頌秋之中,卻流露出「悲涼」情味,學生的理解很膚淺,於是我引導學生內聯文本,讓學生品讀作者著力描繪的「清晨靜觀圖」「落蕊輕掃圖」「秋蟬殘鳴圖」「都市閑人圖」「勝日秋果圖」,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這樣點評:牽牛花的藍朵、槐樹的落蕊、秋蟬的殘聲、淡綠微黃的秋果、陣陣清涼的秋風秋雨、塵沙灰土的世界,這些富於「冷色」的景物描寫中,無不滲透著作者「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清,靜,悲涼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點,這種寫法叫「以景顯情」。學生似有所悟。為讓學生理解更為深入,我就抓住時機進行外拓,介紹郁達夫的抑鬱的個性、「靜」的文學觀、恬淡的生活情趣及其所處的動盪不安的時代等等,還聯系學過的課文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淡淡的哀愁」情感基調,讓學生理解景色是與作者的情思巧妙地融為一體的,這叫做「以情馭景」。同時,板書點評中的兩個關鍵詞「以景顯情」和「以情馭景」。這樣「淺入深出」內聯和「深入淺出」外拓式的評點,不僅解決教學難點問題,而且能拓寬學生思維空間,給學生全面的營養,教學內容不單調乏味,語文課堂也豐富多彩。
當學生基本理解的同時,老師也可以來一段歸納延伸性的點評,調動學生的積累,優化引領作用。筆者在教學韋庄的《菩薩蠻》分析「人美」時,這樣設疑:詩人是如何表現江南女子的美麗多情的?生:「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這一句用比喻來寫江南女子的多情美麗。師:花容月貌,閉月羞花的確是古詩文中形容女子美麗的常見的手法,讓我們想見當壚賣酒女郎面貌之光彩奪目,皎皎照人;雙腕之皓白如雪,不僅言其手腕之白,而且讓人聯想到女郎賣酒之際,攘袖舉手之間,其皓如霜雪之雙腕之姿致撩人,令遊子頓生愛賞留戀之意。(這樣點評,既是對學生回答的肯定,也讓學生淺層次的賞析深入了一步。)
師(追問):有人說,「手是人的名片」,這種以手來寫入的描寫叫什麼寫法?生:以點帶面的細節描寫。師:其實這也是古詩詞慣用的手法,杜甫在《月夜》中用「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來寫妻子的美麗和對妻子的思念。曹植在《美女篇》中雲「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更是與本詩相似。「手是人的名片」,看來很有道理。陸游永遠難以忘記的也正是唐婉的「紅酥手」。《詩經・碩人》中「手如柔荑」,《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指如削蔥根」,《迢迢牽牛星》中的河漢女「纖纖濯素手」都是以手寫人的上乘之作。奧地利小說家茨威格的短篇《一個女人的二十四小時》更是將人的雙手寫得如痴如醉,課後有時間可以去品讀。(這樣點評,旁徵博引,讓學生把模模糊糊感覺到的這種古典文學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清晰化,大量的例子佐證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然,內聯外拓式的點評需要教師具備深厚的知識底蘊和扎實的業務基本功,還得不斷給自己「充電」,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厚積薄發,旁徵博引,啟發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在科學的殿堂里探秘。
總之,筆者認為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針對課堂上的動態生成性資源――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興趣、情緒、意見、學習方法、思維方式乃至錯誤的回答等,巧妙、恰當地運用課堂評價語或激勵賞識,或點撥疏導,或拓展延伸,或總結歸納,會使課堂教學更加契合《語文課程標准》的理念,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評價實踐與課程目標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為教學創造一方和諧、融洽的真情空間。

⑦ 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

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

  1. 教學評價要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以往的教學評價看重結果,注重教師的課堂表現,側重課堂表面的熱鬧形式。在這種評價體系下,教師是主角,是演員,而學生成了配角,成了觀眾。如何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呢?我們的評價一定要真實、有效。應以學生為評判標准,從而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2. 教學評價要摒棄或淡化評價的指標,為了實現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我們在評價的過程中要摒棄或淡化評價的指標。「任何一項改革在實施中遇到的真正困難,不是發展新的觀念,而在於從舊有觀念世界中剔除不適宜的成分。」所以要追求有效的評價,我們必須剔出不適宜的成分,摒棄或淡化評價的指標。

  3. 教學評價要以校為本扎實有效地開展,在評價的過程中要以「自我評價」為落腳點,採取這樣的評價方式:執教者授課——執教者說課——聽課教師評點——執教者談改進的方法——聽課教師簡要談自己的收獲。這樣的評價過程,扎實有效,執教者有收獲,聽課的老師都有收獲。

總之,是否「有效」看學生,能否「有效」在教師。真實的課堂是基礎,是過程;有效的評價是目的,是結果。這樣的評價,才會促使教師不僅有先進的理念,更有先進的行動。

拓展資料:

教學評價作用

  1. 診斷作用: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質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觀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並找出主要原因。可見教學評價如同身體檢查,是對教學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的診斷。

  2. 激勵作用:評價對教師和學生具有監督和強化作用。通過評價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經驗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內,經常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動課堂學習。

  3. 調節作用:評價發出的信息可以使師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學的情況,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反饋信息修訂計劃,調整教學的行為,從而有效的工作以達到所規定的目標,這就是評價所發揮的調節作用。

  4. 教學作用:評價本身也是種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智力和品德也有進展。

教學評價的方法:測驗、徵答、觀察提問、作業檢查、聽課和評課等

⑧ 文言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文言文教學方法如下:

一、課前預習

高中文言學習,學生的課前預習顯得極為重要。課前應要求學生在掃清文字讀音障礙的基礎上,熟讀成誦。這一步下來,學生能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對培養學生文言語感有很大幫助。

二、課堂上引導學生了解背景,走近作者

文章的寫作背景包括當時社會背景和作者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的生存狀況。引導學生了解這些,也就了解了作者寫作本文時的感情基調和思想傾向,也就能夠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主題,這樣對文章的一些帶有議論性或抒情性的疑難語句的理解也就更容易去揣測了。

三、課堂上小組自主學習

課堂上可以將學生2~4人分為一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對照注釋和其他參考資料討論並翻譯全文。對於文中不能理解和翻譯的實詞、虛詞及特殊句式做上記號。這一步既可以使學生鞏固過去學過的文言知識,又可以學習一些新的文言知識。

運用這種討論翻譯全文的方法,由於很多地方是學生自己翻譯的,所以學生比教師全文翻譯時記得更為深刻持久。另外,學生也得到一點成就感,可以激發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同時也給了學生的自主權,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氣氛。

四、小組代表發言,激發學習興趣

在學生討論之後,各小組推薦一人對討論時遇見的問題向老師提出來,對於簡單的問題,老師可以讓學生起來自己解決。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等到所有問題都提出來之後,教師再集中按照在文章中出現的順序從前至後的對這些問題進行逐個解答。

對於學生沒有提出的,教師又認為比較重要的或學生容易出錯的實詞、虛詞及特殊句式,老師應進行補充和講解。對文章中的重點段落可以要求學生進行筆譯,以便學生能夠看到並糾正自己在翻譯過程中出現的某些失誤。

比如說,王勃的《滕王閣序》中間需要背誦的那幾段,就可以讓學生進行筆譯。這樣就可以把字音、詞義、句意、背誦四者結合起來訓練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夯實了學生的文言基礎。

五、課後文言知識點歸納總結

一節課結束時,教師和學生應一起對字、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字詞的歸納主要有實詞與虛詞的一詞多用和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注意古今差別極大的詞)和詞類活用。

一詞多用和一詞多義主要由教師以題目的形式列出,要求學生解答,在解答中記憶並學會運用;對於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的詞按類讓學生採取自由發言的形式從頭至尾在文章中找出,教師適當的糾正和補充。

特殊文言句式主要包括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等,也應由學生自己以自由發言的形式從頭至尾在文章中找出,教師適當的糾正和補充,並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要給學生總結一些有規律性的東西。

⑨ 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語文教學方法有許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講授法。指教師通過系統連貫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敘述、描繪、解釋、推論等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講授法包括講述、講解、講讀、講評、講演等。



2、討論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特定問題而進行探討,以獲取解決問題方法或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而辨明是非真偽、獲取知識的方法。



3、串講法。指教師講解重點詞語的含義和句式的特點,串通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聯系,為分析全篇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方法創造必要的條件。這種方法多用於文言文教學。

4、評點法。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以評點作為重要手段,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作者對話、學生與教師對話,以引導學生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方法。使用該方法要注意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自主評點。

5、誦讀法。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把書面上寫的無聲的靜態語言轉化為口頭上說的有聲的動態語言過程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有助於引導學生關注語意及情感表達,幫助學生領會課文內容、感受詩文技巧、體會作品情感,分為朗讀、背誦、吟誦。

6、談話法。這種方法又稱問答法,是教師以文本為依據,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有計劃地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對話和適時的追問,而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這是一種最為常見的課堂教學方法。

以上這些教學方法,可以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交叉使用,但是具體到某一課時,則往往是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輔以其它的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方法

閱讀全文

與評點法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鋼窗安裝方法 瀏覽:124
測排卵什麼方法最准確 瀏覽:850
抒情方法有哪些 瀏覽:432
青島梅毒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998
臉上汗斑的治療方法 瀏覽:60
好的教育方法的視頻 瀏覽:58
快速上枕頭荷葉邊方法 瀏覽:736
手機拍照的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4
什麼方法治口臭 瀏覽:173
幼兒美術活動教學方法 瀏覽:126
瑞典輕症治療方法 瀏覽:616
原始股退出計算方法 瀏覽:409
水泵間隙的測量方法 瀏覽:520
材料分析方法視頻 瀏覽:332
杜蘭特真正的訓練方法 瀏覽:320
網上買床安裝方法 瀏覽:784
奶奶教裁剪方法簡單好用 瀏覽:451
老人機簡訊中心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7
化肥中氮的含量檢測方法視頻 瀏覽:79
照片如何加水印方法 瀏覽: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