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舉重教學方法

舉重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22 04:21:49

『壹』 如何正確做單臂啞鈴抓舉

動作介紹:
1.啞鈴抓舉是舉重中抓舉的一個變化動作,單手持啞鈴,以充滿爆發力的動作將放在地上的啞鈴舉到頭部上方。
2.啞鈴抓舉是一個全身動作,大多數主要肌群都會參與進來,尤其是腿部、肩部和核心部位。
動作價值
1.啞鈴抓舉需要力量、靈活性、爆發力、速度和平衡能力。它的難度要比杠鈴抓舉低,而且啞鈴體積小,便於隨時隨地訓練。
2.這個訓練動作需要以爆發式的方法輸出能量。以流暢的動作將地面上的重物舉到頭部上方並鎖定,這種動作充滿樂趣,價值也很大。
3.啞鈴抓舉是一種萬能動作。你可以極限組,也可以輕重量、高次數,這樣它就成了一種非常有效的體能訓練。由於它需要的能量很大,而且它是一種全身運動,經常在大重量訓練之前把它當作熱身動作。

動作教學
1.起始動作
准備:兩腳開立。略寬與肩部,屈髖呈半蹲姿勢,啞鈴放於低於膝蓋的位置。
雙腳稍大於肩寬,腳尖稍微張開,以加強穩定性,下蹲。啞鈴處於雙腿之間,在避免損傷重要器官的前提下,盡量靠近身體。握柄與身體平行。
你可以把啞鈴放在地面上,也可以使它處於懸垂狀態,使它高於地面數英寸。我通常選擇懸垂。這樣的主要好處是,在起始動作中,你不需要蹲得太低。但如果重量很大,將啞鈴放在地面上更加明智。
無論啞鈴處於地面還是懸垂狀態,手臂都要伸直,但不能僵硬,不能鎖定。我的另外一條手臂在體側伸出,以幫助保持平衡。在任何下蹲動作中,背部都要保持平直。
2.拉起
開始拉起重物時,背部挺直,雙腳蹬地,推動身體上移,髖部向前頂。這樣會提供舉起重物所需的動力,不要利用手臂的力量拉起重物。利用雙腿提供的動力,使手臂借力上移。聳肩,幫助重物上移。
你應該爭取使重物靠近身體。
3.支撐,起立
當啞鈴與胸部同高時,你的雙腿差不多已經完全伸展了,髖部已經完成前移了。在這一點上,你再次下蹲,使身體移至重物下方。啞鈴仍然靠著最初的動力上移,你需要在它屈服於重力、開始下落之前支撐住它。身體到達啞鈴下方之後,起立,手臂在頭部上方鎖定。
重點提示:從臀部開始發力要一氣呵成,不要分散你的力量
如果你能夠想著讓身體移至重物下方,舉重會變得容易很多。當你剛開始將重物從地面上拉起時,雙腿用力最多。當雙腿充分伸展之後,胸部用力更多,此時你需要迅速下蹲,使身體移動到重物下方,然後再次利用雙腿的力量站起。如果不做這個動作,你就只能靠手臂和肩部的力量來移動重物,動作效率遠不如利用腿部的大肌肉群那樣高。
剛開始,你會很難把握住動作節奏。等到你找到合適的節奏之後,你會發現它是一種多麼有效的動作。

『貳』 為了更有效的發展我國的舉重運動,應該考慮哪些問題

1、舉重是一項以力量為基礎,同時不斷挑戰人體承受極限的體育項目,因此,很容易在教學過程中出現肌肉拉傷等一系列傷病情況,輕者需要長時間的休養才能再次回歸舉重,重者可能因此告別舉重,甚至留下終生隱患。背部受傷是舉重教學中常見的傷病,背部肌肉的特殊性使之成為公認舉重難題。因此,在舉重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對於學生技術動作的重視,通過長期的重復訓練,使得學生牢記和熟練掌握舉重的各個技術動作。

4、體育教師在舉重教學過程中,應當及時發現並解決出現的種種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舉重的相關技術,達到甚至超出預期的教學效果。舉重教學並非是簡單的事情,常常出現教學方法不當、傷病情況嚴重等一系列問題,這需要舉重界人士、舉重教師以及每一個關心和熱愛舉重事業的人們共同關注和解決。

『叄』 托班游戲活動舉重教案怎麼

一、教案編寫應明確的幾個概念
1、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根據培養計劃,以系統和連貫的形式,按章、節提綱挈領地敘述有關教學內容的綱領性文件。
2、授課計劃
授課計劃是集體研究的結果,由所有任課教師,有關人員集體研討確定,主要通過對學生基本情況的簡要分析,本學年或本學期總的教學任務和要求,教學指導思想、教學改革措施,確定課序、教學目的、教學周次和教學時數、課內外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安排,以及教學參考資料的推介和教具的選用,形成的教學進度表。
3、教案
教案是為實現教學大綱的具體細化而精心設計的授課框架,也是教師為實施課堂教學而做出以課時為單位的具體行動計劃或教學方案。其作用是對課堂教學的總的導向、規劃和組織,是課堂教學規劃的藍本。此外,還有三個附帶性作用:一是備忘錄作用。由文字載體保存的信息可供隨時提取或查閱;二是資料庫作用。從長遠角度看,教案中保存著教師從各種渠道獲得的珍貴材料,以及自身的經驗與心得,積累多了自然形成一座資料寶庫;三是教改課題源作用。教案的豐富案例、精心思索過的問題、教學後的得失體會等往往成為教師選擇教改研究課題的源泉。
4、講稿
講稿是豐富和細化教案中的具體要求並實現教學設想的實質內容和書面台詞,是根據教學內容對教案的具體化。講稿與教案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一是講稿所承載的是知識信息,教案所承載的是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信息。二是講稿的思路形成受教學過程的知識邏輯支配,而教案的思路形成受教學過程的管理邏輯支配。三是在內容上,講稿涉及的是知識性項目,教案涉及的是組織性項目。四是在表現形式上,講稿篇幅較長,教案則是幾百字或千餘字即可。
二、教案編寫要注意的幾個環節
撰寫教案首先要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弄清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和具體章節的具體要求,了解教材體系和基本內容、結構、重點章節以及各章節的重點、難點。其次要注意廣泛閱讀本專業的專著、學術雜志、學術網站等資料,了解本學科、專業發展的最新動向,對教材有關內容作必要的補充。第三要在了解學生的前提下,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理解能力,對講授內容的結構進行安排和設計課堂教學方案。
編寫教案要在教學大綱、教材和結合學生實際水平的基礎上,充分體現教學設計思想,處理好教什麼和學什麼?如何教和如何學?教的怎樣和學的怎樣?即目標、策略、評價三方面問題。
教學設計(課時教學設計),是指為了實現一定階段預期的課程目標,運用系統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的規劃和安排。簡言之,就是對教學活動的設想與計劃。
教案應具備以下幾個基本要素:
1、 教學目的(教學目標):備課中應考慮「課程目標」和「課堂教學目標」即學生通過整個課程或某一課堂的學習,預期達到的效果。
2、 教學內容:是指通過對教學大綱、教材和主要參考資料的研析,確定課程教學或課堂教學知識信息的總和及其重點、難點。
3、 教學方法:是教師把自己的學識傳授給學生的手段。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主動學習和掌握知識的能力和方法。
4、 教學進程:是根據教學目的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輔助手段(教具及現代教學手段)、師生互動、學時安排、板書設計等的設計或選擇。

『肆』 什麼是舉重

舉重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將杠鈴以雙手舉過頭,舉起的杠鈴重量為勝負依據。男子舉重在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時便被列入正式項目。直到2000年的悉尼奧運時,女子舉重才被列入正式項目,雖然早在1987年世界舉重錦標賽就已經有女子項目。
舉重運動員要完成兩個舉重動作:抓舉和挺舉。

『伍』 舉重分為幾環節

兩個環節:抓舉和挺舉.每類共分3個環節.

『陸』 關於挺舉的姿勢

抓舉:運動員將杠鈴平行的放在兩小腿前面,兩手虎口相對撞杠,以一個連續動作把杠鈴從舉重台上舉至兩臂在頭上完全伸直。

挺舉:運動員以兩個分解的動作把杠鈴舉過頭頂。先將杠鈴放置於身體重心的水平線上,屈腿預蹲,將杠鈴提起,經過胸前將杠鈴置於肩上,然後站立;然後是兩手握杠,曲臂,下頜與杠平,直臂推起,動作完成。

抓舉比賽中,要求選手伸直雙臂,用一次連續動作將杠鈴舉過頭頂,而在挺舉比賽里,選手需要先將杠鈴置於雙肩之上,身體直立,然後再把杠鈴舉過頭頂.在抓舉或挺舉的三次試舉中舉起最高重量,即為單項成績,名次按成績來確定。總成績名次以抓舉和挺舉的總和來確定。
抓舉:運動員將杠鈴平行的放在兩小腿前面,兩手虎口相對撞杠,以一個連續動作把杠鈴從舉重台上舉至兩臂在頭上完全伸直。

挺舉:運動員以兩個分解的動作把杠鈴舉過頭頂。先將杠鈴放置於身體重心的水平線上,屈腿預蹲,將杠鈴提起,經過胸前將杠鈴置於肩上,然後站立;然後是兩手握杠,曲臂,下頜與杠平,直臂推起,動作完成。

抓舉比賽中,要求選手伸直雙臂,用一次連續動作將杠鈴舉過頭頂,而在挺舉比賽里,選手需要先將杠鈴置於雙肩之上,身體直立,然後再把杠鈴舉過頭頂.在抓舉或挺舉的三次試舉中舉起最高重量,即為單項成績,名次按成績來確定。總成績名次以抓舉和挺舉的總和來確定。如成績相等時,比賽前體重輕者名次列前。如成績和體重又相等時,則以先舉起該重量的運動員名次列前。

答案補充:
石智勇的更有技術還量。據說這是中國最新研究出來的一種新式的舉重方法。可以更加省力。

舉重是技巧性很高的項目,簡單介紹下技巧在那裡吧
其一,蹲下去抓杠鈴的時候看屁股的高低就能大概開出來這個運動員的類型,是技巧型還是力量型?屁股蹲的低,拉杠的時候力量全都出自大腿上,抬的高的屬於用屁股和大腿同時用力,這就要看他自己的技術如何處理了。雙腿站立的寬與窄也可以看的出力量的大小,這是從力量個技巧同時運用。
第二,抓舉時握杠的寬窄,也是屬於技術上的范圍,直線運動距離就有了很小的差別。
抓舉時要求把杠鈴帶到最高位發力,雙臂垂直向上用力同時雙腿發力,但不能只下頓沒有上送的動作,拉杠再下蹲,稍微有一點朝外用力的話,杠鈴就會慣性的往外走,增加了工作距離和成功率。
說的不好,希望你消除對舉重的只重力量不重技術的關點,現在的舉重運動員挑選都是看身材的勻稱和全身的協調性,還要看聰明與否,能否貫徹教練的技術要領。不是單純的比傻力氣了

『柒』 舉重很考驗力量,體育項目員是怎麼日常培訓的

一、實施分層訓練,促進個性發展

舉重隊各隊員間年齡、性格、身體素質、訓練水平、發展潛力都不盡相同,教練員必須根據隊員的不同情況,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實施分層訓練,促進個性發展。例如,在新隊員的訓練中,有的隊員絕對力量相對較好,但柔韌性和協調性差,動作僵硬而不舒展。我在制訂訓練計劃時,把提高柔韌性和協調性放在首位,除加強壓肩、壓肘、壓踝、下蹲、體前後屈等關節活動外,還進行墊上技巧運動的翻騰練習,以及跳繩和球類練習,以加強他佃關節柔韌性和身體的靈巧協調性。有的隊員力量素質好,但在做專項技術動作時,沒有做出「爆發」的要求,動作速度欠佳,專項成績上不去。我制定訓練計劃時,採用重量適中,強調「快速」的專門練習來加強他的速度感。

閱讀全文

與舉重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瑞典輕症治療方法 瀏覽:616
原始股退出計算方法 瀏覽:409
水泵間隙的測量方法 瀏覽:520
材料分析方法視頻 瀏覽:332
杜蘭特真正的訓練方法 瀏覽:318
網上買床安裝方法 瀏覽:782
奶奶教裁剪方法簡單好用 瀏覽:449
老人機簡訊中心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7
化肥中氮的含量檢測方法視頻 瀏覽:78
照片如何加水印方法 瀏覽:536
有點打呼嚕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407
如何賞析詩句方法公式 瀏覽:727
快速融化冰塊的方法 瀏覽:132
手臂痛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487
days360函數的使用方法 瀏覽:635
治療濕尤有效方法 瀏覽:913
小米的快捷鍵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73
用底線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瀏覽:282
檢測方法elisa法 瀏覽:196
遠離口臭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