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連續並購的分析方法

連續並購的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22 03:08:19

A. 企業並購財務風險分析方法哪些

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分析:

1.償債風險
償債風險存在於企業債務收購中,特別是存在於杠桿並購中。杠桿並購中,並購企業不必擁有巨額資金,旨在通過舉借債務解決收購中的資金問題,自有資金只佔所需總金額的10%,貸款約佔50—70%,投資者發行高息風險債券約占收購金額的20—40%。由於高息風險債券資金成本很高,而收購後目標企業未來資金流量具有不確定性,因此,杠桿收購的償債風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整合後的目標企業是否有穩定足額的現金凈流量。
2.流動性資金
流動性資金是指企業並購後由於債務負擔過重,缺乏短期融資,導致出現支付困難的可能性。在並購活動中佔用企業大量的流動性資源,降低了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反應和調節能力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3.運營風險
運營風險是指並購企業在整合期內由於相關的企業財務制度、財務運營、財務行為、財務協同等因素的影響,使並購企業實現的財務收益與預期的財務收益發生背離,因而有遭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性。企業並購完成後,如果不對目標企業進行有效整合,也很難使並購後的企業產生規模經濟、財務協同等效應。要實現預期的規模經濟,必然要實現組織結構、管理制度、人事等方面的一體化,降低管理費用、固定成本費用,這種系統的、結構化的改革,會導致並購雙方的矛盾。如果處理不當,企業管理效率將會受到極大影響。

B. 如何進行並購業務分析如何進行投資價值分析

這個概念就很廣泛了,首先公司都有投資規劃,考量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目標市場,而目標市場由行業和地域組成,行業可參考下面3種:橫向並購;縱向並購;混合並購;地域考量的因素更多了:原材料、交通、稅收、勞動力、金融等方面。大的范圍還包括國家的經濟、政策、法律環境等等。需要公司內部各部門做詳細的盡職調查報告,包括法務、營銷、財務等等部門的通力合作!

C. 怎麼證明是連續並購

多次進行並購重組的行為可證明是連續並購。連續並購是指企業在一段較長的時期里,多次進行並購重組的行為。關於連續並購的界定方法,分為兩種。對並購的時間和並購的規模有具體的要求,但是並不限制每年都必須有並購行為。連續並購和並購的次數還是規模都沒有直接的關系,是在臆斷較長的時間段里,並購行為發生超過一次,就可以認為是連續並購。

D. 企業並購的財務分析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企業並購的財務分析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一、並購前的財務風險及防範
並購企業在並購計劃實施之前,需要選擇並購的目標企業和具體的並購方式,因此,並購前的風險主要是這兩個選擇所造成的風險。
1.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獨立的經濟主體,其選擇的並購行為不但應該符合自身的利益,而且應該符合主購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並購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謀求協同效應、實現戰略重組,或是為了某些特定目標。因此在並購前必須仔細考慮選擇適當的目標企業,而在實際操作中卻不乏多選擇失敗的案例。例如許多企業由於盲目進行混合並購或盲目進入不相關領域,最後使企業進入多元化經營的誤區,反而拖累了自身,不利於主購企業的發展。這些就是未能很好的考慮選擇目標企業的所造成的風險損失。
2.企業的並購方式多種多樣,有股權收購和資產收購及合並。股權收購又有整體性股權收購、控股性股權收購、承債性股權收購。資產收購又有規模擴張型、借殼上市型、重組型和置換型資產收購四種。每種方式要求的資本數量不同,不同的並購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因此並購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資本規模及各方式的優缺點,適當的選擇並購方式,減少選擇所造成的風險損失。
二、並購中實施階段的財務風險及其防範
1.融資風險。
融資風險是指企業在並購過程中是否能夠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同時是否能夠保證並購的順利進行一種風險。如果融資的安排不當或是與企業運行連接不夠完善就會形成融資風險,如果融資過早就會出現承擔許多可以避免的利息;如果融資過晚或過慢就會出現資金不足或是資金供給不正常,導致並購無法順利進行。所以對於融資的安排也是並購過程中的重點。融資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
內部融資是指企業所需的資金均來源於內部的自留資金,內部融資的好處在於不需要支付利息,且沒有還貸壓力,可以減少企業的並購成本和由於無法還貸可能造成的破產形象,但是也具有不容忽視的缺點;完全運用自有資金,一則我國的企業規模一般較小,無法獨自承擔並購所需的巨額資金,完全動用寶貴的自有資金進行並購會影響企業對於外部市場的反應能力及抗風險的能力,如果進一步的融資不能夠順利進行,則非常有可能導致企業的正常運行,更不用說企業的並購大計。
外部融資是指企業運用外部手段籌集並購資金的方式,主要包括權益融資、債務融資和混合性證券融資三種。
權益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進行融資。通過大量發行股票進行融資,可以籌集到大量的長期可使用資金,且因為股票本身沒有確定的付息日以及歸還期限,所以企業的資本風險較小,但是由於股票的發行需要長期的時間,且需要支付的發行費用較高,不利於在並購過程中的資金銜接,更有可能出現由於大量股票而稀釋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甚至出現大股東對全企業控制權的喪失,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債務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借債的方法獲得資金的一種手段。通過舉債進行融資的資金成本較低,而且所支付的利息可以在稅前扣除,達到了避稅的效果,而且運用舉債的方法籌集資金所需時間較短,不會稀釋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並且手續簡便,利於運用。但是債務融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負債率較高的企業難以藉此方法獲得資金,並且銀行或債權人對於資金的提供有較苛刻的條件。一旦企業不能合適的掌握負債尺度,過高的負債率或造成企業的經營風險,如果不能到期償還借款和利息,會使得企業面臨破產的巨大風險。
解決融資風險首先要合理選擇並購的籌資方式與結構時,要遵循資成本最小化原則;債務籌資與股權籌資要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另外,短期債務與長期債務要予以合理的搭配,以盡可能將籌資風險降到最低。最後,並購企業在選擇籌資方案時,必須結合並購動機,企業自身的資本結構,並購企業對融資風險的態度,資本市場的情況等因素,選擇最佳的融資方式組合,規劃融資結構,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保證並購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
2.企業並購的信息風險。
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隱蔽工程」以及法律政策的影響,並購中往往潛藏大量的信息風險。由於並購各方信息不對稱,出讓方往往對目標公司進行商業包裝,隱瞞不利信息,誇大有利信息,而並購方也常常誇大自己的實力,製造期望空間,雙方信息披露都存在不充分或者失真的情況。因此,並購冒然行動而失敗或交易後才發現受騙上當的案例比比皆是。
信息風險防範對策一方面應要求對方真實、完整,不會產生誤導地披露自己的全部情況並做出保證;另一方面應針對對方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情況進行審慎的調查與評估,充分了解其現狀與潛在風險。做到信息披露及保證並購各方用最直接、合理、科學、專業和沒有歧義的語言披露其所有應當的信息,並作出聲明、承諾與保證。包括:出讓方向並購方保證沒有隱瞞重大信息,並購方向出讓方保證有法律能力和財務能力並購目標公司等等,以此來保護自己的利益,消除並購中可能產生的風險。對於可能存在的風險應當要求對方提供書面承諾,作為防範風險的保證及進行索賠的依據,並在並購合同中約定違約責任等救濟措施,做到防患於未然。
3.支付風險。
現金支付是指企業以現金為並購公司的工具,具有最大的財務風險。一則,對於企業具有的現金流量及數量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是企業並購能否完成關鍵;二則,由於直接運用現金進行支付,很有可能因為匯兌的差別造成多餘的匯兌損失;三則,完全用現金進行支付會導致股東權益的減少,可能會因此引起股東對於並購行為的抵觸,增加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
股票交換是以並購方股票替換目標企業的股票,即以股換股。對於運用股票交換和進行運用權益融資一樣會稀釋股東對於企業的控制權,而股權稀釋的風險高低則是由股權稀釋率所決定的。當並購前後的股權稀釋率發生激烈變動,說明並購行為將給企業的原股東帶來巨大的股權稀釋風險。如果發行新股後的股權稀釋率小於50%,表示股權稀釋的風險較高;反之,表示股權稀釋的風險較低。當主要股東的股權被稀釋到無法有效控制並購後的企業而主要股東也不願放棄這種控制權力時,主要股東可能反對並購,使並購活動無法進行下去。除此以外為了並購行為而發放新股不僅發行費用較高而且還具有耗時長手續復雜等缺點。
對於現金支付的並購,首先考慮到的是資產的流動性,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的質量越高,導致變現能力就越高,也說明企業越能迅速並順利獲取收購資金。
由於流動性風險是一種資產負債結構性的風險,很難在市場上化解,必須通過調整資產負債來匹配。同時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來降低,通過建立流動資產組合,將一部分資金運用到信用度高,流動性好的有價證券資產組合中,使流動性與收益性同時兼顧,滿足並購企業流動性資金需要的同時也降低流動性風險。
對於股權支付的並購,應綜合考慮目標企業的成長性、發展機會、並購雙方的互補性、協同性等因素,全面評估雙方的資產,正確確定換股比例。目前,並購雙方換股比例所採用的換算標准或依據主要有並購雙方的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每股收益等。
三、並購完成後的財務風險及其防範
企業並購後主要有整合風險。企業並購後如果不能採取積極的行動將被收購的企業快速整合到收購企業的組織結構中,收購仍有可能失敗。
整合前進行周密的財務審查,整合前的財務審查包括對並購企業自身資源和管理能力的審查以及對目標企業的審查。整合前的財務審查可為並購企業的運行提供可行性分析;還可通過審查發現被並購企業財務上存在的問題,以利於在整合過程中有的放矢,提高整合效率。財務審查的主要目的在於使並購方確定被並購企業所提供的財務狀況,其審查內容包括並購後需要整合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需要的資金投入、企業的負儲結構、現有融資能力。加強並購後企業的組織結構整合。組織結構的整合主要是並購重組後企業的機構設置問題,其關鍵是合並雙方的人事安排。並購方企業應當根據企業發展目標,盡快制定並購後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用人標准,做到人盡其才。要盡量挽留人才,防止磨合過程中出現團隊行為弱化、不負責任、負權壓利、擾亂工作秩序的現象。企業並購後,要發揮人才資本優勢並進一步挖掘人才資本的潛力,就必須根據人力資本的特徵正確評估人力資本價值。並購之後絕大部分企業的經營業績未來得到顯著提升,結果卻是資產規模不斷擴張,創利能力不斷下降,不同業務單元之間缺乏內在聯系和必要的相互支撐,主業和副業相互爭奪有限的企業資源,造成企業主業被拖累,而副業又難以為繼。這一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業並購後不重視財務戰略整合向造成的。
總之,如何迴避並購風險是企業並購的核心問題,並購風險是很可能會發生的風險,並不是必然會發生的風險。因此,只要認真做好防範對策,就可以實現預期的企業並購目標。

E. 並購的估值方法

企業並購估值的基本方法有:
1、貼現金流量。即用貼現現金流量方法確定最高可接受的貼現率(或資本成本)。
2、資產價值基礎。資產價值基礎法是指通過對目標公司的資產進行估計來評估其價值的方法。
3、市盈率模型。市盈率模型法就是根據目標企業的收益和市盈率確定其價值的方法

F. 企業並購績效分析指標有哪些

企業並購績效是指並購行為完成後,目標企業被納入到並購企業中經過整合後,實現並購初衷、產生效率的情況。並購是成功還是失敗了,並購的目標是否實現了, 並購是否發揮了預期的協同效應,是否加快了企業的發展進程,是否促進了資源的有效配置,這些問題都同並購績效評價有關。
拓展資料:
企業並購基於不同的金融理論觀點,衍生出了不同的並購績效評估方法,諸如事件研究法、因子分析法、非財務指標分析法、貼現現金流量法、專家評分法、頭腦風暴法等等。影響企業並購績效目標最終實現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對企業並購績效目標實現的影響程度也各不相同。下面對各種因素及其影響進行具體地分析。企業並購是一項非常復雜而且困難的任務,因此對企業並購進行細致周到的准備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並購企業能夠正確識別自身和目標企業的資源優勢,制定正確的收購價格標准,合理估計協同效應,正確預見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判斷產品壽命周期,正確把握並購時機。只有做到這些,才能使企業並購工作做到有條不紊,才能在並購過程中占據主動地位;否則,會使並購企業將來在並購中不僅可能處於被動,還有可能使並購失敗。而且,即便是並購成功了,並購後的一系列整合能否實現既定的績效目的也是未知數,也許最終並購還是失敗的。
一般而言,並購全部採用自籌資金,對並購企業而言肯定是一項巨大的負擔,其承受的現金壓力也比較大。另外,使用現金支付的並購交易的規模常會受到獲現能力的限制,而且不能享受稅收優惠。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響企業並購最終目標的實現,可能還會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對並購企業而言,如果並購金額較大,則盡可能地不使用現金支付。另外,對目標企業的所有者(股東)而言,可能也不一定喜歡現金交易方式。如果採取承(舉)債的方式實現並購,可以減少並購企業自有資金的壓力。但是對主並企業而言,所冒的風險可能會更大。這是因為,如果並購企業在並購中舉債過於沉重,可能會導致其收購成功後,資本結構惡化,負債比例過高,無力支付債務本息而破產倒閉。

閱讀全文

與連續並購的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瑞典輕症治療方法 瀏覽:616
原始股退出計算方法 瀏覽:409
水泵間隙的測量方法 瀏覽:520
材料分析方法視頻 瀏覽:332
杜蘭特真正的訓練方法 瀏覽:318
網上買床安裝方法 瀏覽:782
奶奶教裁剪方法簡單好用 瀏覽:449
老人機簡訊中心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7
化肥中氮的含量檢測方法視頻 瀏覽:78
照片如何加水印方法 瀏覽:535
有點打呼嚕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407
如何賞析詩句方法公式 瀏覽:727
快速融化冰塊的方法 瀏覽:132
手臂痛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487
days360函數的使用方法 瀏覽:635
治療濕尤有效方法 瀏覽:913
小米的快捷鍵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73
用底線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瀏覽:282
檢測方法elisa法 瀏覽:196
遠離口臭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