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立冬優秀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立冬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設計背景
冬天大雪紛飛,打雪仗,堆雪人,這些奇妙的景色,有趣的戶外活動,會引起幼兒極大的好奇和興趣,我們正是利用這神奇的自然現象作為引球,開展以冬天為主題的活動。用各種形式激發幼兒從動腦,動口,動手,使其在豐富自然科學的同時培養其對物的分類,及對藝術的表現能力,並鍛煉他們的意志,陶冶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活動目標
1、通過自身感受、觀察、鍛煉、聽故事及各種游戲活動,讓幼兒知道冬天明顯特徵。
2、學慣用簡短的語言進行描述。
3、了解動物,植物過冬的方式
4、教育幼兒冬天不怕冷,堅持上幼兒園,堅持鍛煉身體,積極參與集動活動,體驗鍛煉的樂趣,培養幼兒勇敢的精神和堅強的毅力。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冬天的特徵,了解雪的特徵,體驗冬天的特別之處。
活動准備
大幅冬天背景圖一張,有關動物,植物過冬的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冬天來了
1、音樂表演《雪花姑娘》導入主題——冬天來了。
2、請幼兒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說一說冬天的感受(天氣冷,手凍僵了……)。
3、出示畫面,激發幼兒尋找冬天的樂趣,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冬天的主要特徵,啟發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較連貫描述觀察的結果,豐富幼兒已有的經驗。
二、尋找冬天
1、把幼兒帶到戶外找冬天,並進行提問、談話。
2、你站在這里感到怎麼樣?(很冷)
3、冬天的風吹在身上,耳朵上,吹在臉上感覺怎麼樣?(幼兒自由談論)
三、動物過冬辦法多
聽故事《小松鼠找朋友》,請幼兒講述動物過冬的辦法,並將相應的動物圖
片貼入背景圖中,幫小動物安家。
在幼兒觀察,講述的基礎上教師簡單歸納動物過冬的辦法(有換皮毛的、有冬眠的、有儲存糧食的、有飛往南方的)強調動物有適應季節變化保護自己的能力。
四、植物過冬辦法多
1、引導幼兒思考:人和動物都有辦法度過寒冷的冬天,植物用什麼方法過冬呢?
2、通過看圖片,觀察實物知道樹木有落葉樹和常青樹幾種,了解他們的過冬方式。
3、出示黃瓜西紅柿,鮮花,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討論:這些都是春夏的蔬菜,鮮花,為什麼冬天也有呢?(讓幼兒了解大棚養殖,玻璃暖房種植,給樹捆草繩等人們幫助植物過冬的方式。
五、美麗的雪景
1、引導幼兒討論:我們能留住冬天嗎?(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不停地輪回的)。
2、討論留住冬天的、辦法。
3、分組活動(折剪雪花、畫雪人,幫小動物安家)然後合作布置一幅美麗的冬景圖,把冬天留在我們的教室里。
活動延伸
暖和我們的身體。
帶幼兒到戶外做走跑跳等交替動作的游戲,使幼兒知道冬天的天氣寒冷,多活動能使身體暖和,教育幼兒不要怕冷,積極參與集動活動,體驗鍛煉的樂趣,培養幼兒勇敢的精神和堅強的毅力。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活動,讓幼兒知道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立冬,並能通過活動簡單了解立冬的來歷,知道立冬是24節氣之一。
2、了解立冬各地不同的'習俗,如:北方吃餃子、南方吃赤豆糯米飯、哈爾冰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等。
活動形式
親子活動、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內容
根據園所情況,各班可開展以下活動:
綜合活動:立冬我知道(小、中、大班)
社會活動:立冬習俗知多少(小、中、大班)
語言活動:兒歌:《立冬啦》(小班)
藝術活動:五彩餃子(泥工)(中、大班)
活動時間
11月7日或8日,教師可通知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有關立冬的圖片、資料,向幼兒講述有關立冬的習俗。
活動名稱:
香香的餃子
學生情況:
本班共8名學生,實際年齡在3—4歲之間,其中2名學生佩戴人工耳蝸,6名學生雙耳配戴助聽器。通過聽覺語言能力評估,本班孩子聽覺能力為一級,聽覺補償效果基本達到最適;語言年齡平均為3歲。
活動目標:
1、能夠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x吃」,並能進行句型仿編:我把x給x吃。
2、通過活動,讓孩子學會分享勞動成果,培養幼兒熱愛家人的感情。
活動重點:
能夠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x吃」。
活動難點:
學習掌握句型「我把餃子給吃了」,並能進行句型仿編:我把x給x吃。
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幼兒在生活中吃過餃子,已經了解一些相關知識
2、物質准備:兒歌《包餃子》、實物餃子、小朋友做好的橡皮泥手工餃子、水果模型、小動物模型、家庭成員的手指偶
活動過程:
一、點名法檢查助聽器的工作狀態。
聽到名字的小朋友和老師擊掌問好。
二、活動導入:播放兒歌《包餃子》,然後做手指操,直接引出主題。
羊媽媽,(雙手比自己,一蹲一站)
包餃子,(一隻手把另一隻手的五指往內、往外來回扳)
中間突起,(雙手握拳)兩邊翹(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勢)
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寶(兩只手半舉並左右搖動)
師:兒歌里,羊媽媽包什麼?
幼:羊媽媽包餃子。
三、出示實物餃子,進行簡單的半開放式主題對話交流。請幼兒觀察、講述餃子的外形特徵,並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吃餃子的經歷。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餃子長什麼樣子?
幼:餃子像小船,像元寶,還像橘子瓣兒……
師:你們吃過餃子嗎?什麼時候吃的?
師:冬至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吃餃子,要不然,耳朵都凍掉了。
師:餃子好吃不好吃?餃子裡面有什麼?
幼:餃子很好吃。餃子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有雞蛋,有韭菜,有肉肉……
師:你們喜歡吃餃子嗎?你們會不會做餃子?
四、請小動物吃餃子,練習句型:我把餃子給吃。
師:「喵喵喵」,小貓來了,它說它聞到小朋友做的餃子真香!它也想吃餃子,誰想讓小貓吃餃子?
師:小貓說:謝謝你,你的餃子真好吃。小狗小狗,你怎麼了?你也想吃餃子嗎?那麼誰想讓小狗吃餃子?
(引導幼兒練習表達:我把餃子給x吃。)
五、學習仿編:「我把x給x吃」的句式。
通過「我愛我家」游戲,學習仿編句式。幼兒通過教師引導學習仿編句子。我們也請爸爸媽媽吃水果吧?如:我把蘋果給爸爸吃。我把香蕉給媽媽吃……
六、老師總結,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餃子,體驗自己動手製作食物的快樂。
活動反思:
語言教學的核心在於「運用」二字。本次活動通過創設豐富的情景,讓幼兒在寬松的游戲中不知不覺練習句型,大膽仿編。而且兩個情景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對於他們並不陌生,更容易發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拓寬幼兒知識面,使幼兒了解在我國不同的地方冬季溫度不同,景象也不同。
2、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准備
1、請幼兒回家向家長了解他們冬天在哪些地方生活過,那些地方的冬季是什麼樣的,收集一些照片。
2、教師了解幼兒在哪些地方過冬天,有些什麼經驗。
3、幼兒用書畫面「冰雕」、「春城的冬天」。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談論各地不同的冬天。
「我們都知道南京(指本地)的冬天有時刮冷風、有時結冰、有時下雪,樹葉落了,小草枯了,人們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是不是每個地方的冬天都是一樣的呢?你聽過中央氣象台的天氣預報嗎?請大家談談,你在哪裡見過冬天,那是什麼樣的,你還聽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說過冬天嗎?說給大家聽聽,帶照片的就講講照片上的情景。」讓幼兒充分發言,注意強化那些重要的描述。
2、介紹北方的冬季特徵。
引導幼兒觀看幼兒用書畫面「冰雕」。
「這里的冬天是怎樣的?為什麼別的地方沒有冰雕」(因為這里冬季氣溫特別低,冰層很厚,幾個月不化)
3、介紹春城昆明的冬季特徵。
引導
幼兒觀看幼兒用書畫面「春城的冬天」,介紹昆明實際上一年到頭都是春天。冬天也和春天一樣,植物繁茂。鬱郁蔥蔥,鮮花盛開,從不下雪,不結冰。人們穿著單薄。「這里有冬天嗎?」
4、小結。
活動延伸
觀看世界各地冬天的錄象。
⑵ 詞彙教學的幾種方法,英語老師必備
1.拼讀法
掌握正確的拼法與讀音之間的關系,可以根據單詞的讀音,正確地拼寫單詞。例如,我們知道母音字母O在重讀開音節時讀作[+(]根據這條規則,go,hope,home,note等詞,不用費什麼勁就記住了。另外還有一條發音規則:在o之後,如果是m,n,v,th時,o可以讀作[Λ]。根據這條規則,我們不會把mother, some, come,dove,done等單詞中的o寫成u。再舉一個母音字母組合的例子。ay讀[ei]。中學教材中所有帶有ay字母組合的詞,如say,day,way,pay,ray,may,lay,play,spray,不僅發音容易,而且拼寫也沒有任何困難。當然,英語發音規則很多,又有許多例外情況,要記住它們並不容易。但是為了幫助記單詞,花些時間,記住一些常用發音規則還是很有用的。
2.諧音法
盡管有些語言學家認為,用這種諧音記憶法記憶單詞不科學,對學習者正確掌握發音不利,但學習外語的實踐證明。在最初學外語時,尚未掌握外語的構詞特點和記詞規律的初學者來說,採用諧音法記單詞確實能有效地記住一部分難記的單詞。不過,在用諧音法記單詞時必須注意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只可把此法作為記憶單詞時的諧音聯想手段,以增強和加深記憶,但絕不可將其作為模仿發音的依據,而必須按照單詞的標准發音去讀記,以避免這種記詞法干擾正確發音。
用諧音法記單詞的基本原理是,根據外語單詞的讀音到漢語中去尋找與其讀音相類似的諧音,而且這一諧音必須能同某些人、事、物或單詞所表達的意思有趣地聯繫到一起,從而使學習者對單詞諧音所聯想的事物發生好奇的興趣,以此對大腦皮層產生突發性刺激,進而在學習者的大腦中留下難以遺忘的印象,甚至終身不忘。這也正是這種諧音記憶法的絕妙之處。
【示例】
mouth[mauθ]嘴[聯想:說話「冒失」的就是嘴]
hair[hε+]頭發[聯想:頭發真「黑氨]
talk[t&:k]談話[聯想:談話「套客」]
sing[siR]唱[聯想:唱歌應有「聲」]
wife[waif]妻子[聯想:「我愛撫」的就是妻子]
think[θiRk]想[聯想:想時要「深刻」]
behind[bi』haind]在…背後[聯想:「被害的」是在背後]
joke[d*ouk]笑話[聯想:「揍客」就成了笑話]
bus[bΛs]公共汽車[公共汽車俗稱「帕斯」]
gas[g$s]煤氣;瓦斯[聯想:煤氣能害死人是「該死」]
leave[li:v]離開[聯想:「離吾」就是離開]
3.前綴法
前綴記憶法就是藉助重要的外語構詞詞素——前綴來記憶單詞的方法。採用前綴法記憶單詞就是把具有相同前綴的單詞編為一組,以同一前綴為主線將它們串聯起來記憶。
【示例】
a-(加於名詞、動詞和形容詞之前構成副詞,具有in,on,at,to,by,of,with之意)
atop在頂端
aloof離開
abreast肩並肩地
aloud高聲地
aright正確地
ab-(離開、擺脫、消除)
abdicate退位
abscond潛逃
aberration越軌
ablate切除;蒸發掉
ad-(具有at,to之意)
adapt使適合;適應;改編
adaptable能適應的
add添加;補充說
adhesion粘著,附著
adsorb吸附
alate諂媚,奉承
ana-(上;回;再、又;後;類似)
anabaptism再洗禮論;再洗禮運動
anabatic(風、氣流等)上升的
anabiosis復甦,回生
analeptic①強身的②興奮劑
analogic相似的;類推的
analogize作類似說明;作類似推理
analogous類似的;模擬的
analogue①類似物②同源語
anamnesis回憶,回想
4.詞根法
詞根是構成外語單詞的核心,它是表示該詞最基本意義的重要詞素。所以,任何詞都有詞根,如果按照構詞法給同一詞根分別加上不同的前綴和後綴,就會構成以該詞根為核心意義的詞義各異的詞,這些詞就叫同根詞。例略。
5.後綴法
後綴是外語單詞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表示單詞的詞類和詞性,而且不同的後綴還含有不同的詞彙意義,例如:
英語詞millionaire(百萬富翁)的後綴-aire不僅標明該詞是名詞,而且表示它是表人的後綴。 suburban(郊區的)一詞的後綴-an,不僅標示該詞是形容詞,而且具有「屬於……的」、「有…性質的」、「屬於…地方的」之意。
由此可見,根據構成外語單詞不同後綴的特點和規律及其詞彙意義來記憶單詞,也是提高單詞記憶效率的重要手段。
6.構析法
應用構析法記憶單詞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根據外語的構詞規律,在大量掌握外語單詞的前綴、詞根、後綴和其他構詞要素及其詞素意義的基礎上,藉助詞表的結構分析、剖析和詞義邏輯綜合的方法來記憶單詞。這種方法的實質是,先將要記的單詞按詞根——後綴;前綴——詞根——後綴;復合詞第一部分——詞根——後綴;復合詞第一部分——復合詞第二部分;復合詞第一部分——詞根——復合詞第二部分;詞根——復合詞第二部分等形式分解開,然後根據單詞各組成部分的詞素意義來記憶單詞。對結構各異的單詞,如單根詞、雙根詞、復合詞等均可採用這種構析法進行記憶。
用構析法記憶單詞時,需按以下三個步驟進行:首先,把要記的單詞按上述的各個組成部分分解開,這里需注意一點:對單詞的分解必須准確無誤。有些外語單詞無前綴,只由詞根和後綴構成,如英語中的dormant(休眠的)一詞只有詞根dorm-和後綴-ant;而有些外語單詞卻是由雙重前綴或雙重詞根加後綴構成,或無後綴,如俄語中的HeполвйжиьIй(不動的,靜止的)一詞就是由He和no兩個前綴構成,分解單詞時,切不可誤劃為Heп—олвйж—н—ьIй。又如英語中的aeronautics(航空學)一詞是由aere(天空)—naut(船)—ics(學)雙詞根和後綴構成的。
下面。我們分別以構詞較復雜的典型單詞為例加以說明。譬如,我們要想記住英語中的anticarnivorous(反對肉食的,素食的)一詞,第一步:按照單詞結構將其分解為: anti—carni—vor—ous,將該詞分解後便可得知,它是由前綴+詞根+詞根+後綴構成的。
第二步:根據前面介紹過的常用的英語或俄語前綴、詞根和後綴的意義,使該詞被分解開的各組成部分與其所包含的詞素意義「對號入座」,將該詞各組成部分的詞素意義析出:前綴anti-意為「反對」;詞根-carni-意為「肉」;詞根-vor-意為「食」;後綴-ous意為「形容詞後綴」。
最後一步:將該詞的各部分詞素意義通過邏輯綜合的方法組合到一起,使其形成合乎邏輯的完整詞義,其詞義為「反對肉食的,素食的」。
尤為重要的是,這種單詞構析記憶法不單單可用來記憶單詞,在閱讀或翻譯原文時,還可藉助它推斷許多生詞或被遺忘單詞的詞義。從而能大大減少查閱詞典的次數,有效地提高閱讀和翻譯速度。例如,我們在閱讀或翻譯原文時,遇到生詞是形容詞的片語a bactericidal agent,其中a-gent一詞的意思已知,意為「葯劑」,而片語中的bactericidal一詞的詞義是未知的,現在我們不查詞典,用上面介紹的構析法便不難得出其詞義。先將該詞分解為:bacteri-cid-al,再使其詞素意義「對號入座」:bacteri意為「細菌」;cid意為「滅(殺)」;al(形容詞後綴)意為「…的」。最後,對該詞各部分析出的詞素意義進行邏輯綜合,即得詞義「殺菌的,滅菌的」,再將得出的詞義與agent一詞的詞義搭配起來,所得片語的漢語意思是「殺[滅]菌劑」。綜上所述,凡在閱讀或翻譯過程中,對遇到的絕大多數生詞,基本上可根據上下文的意思,藉助此法推斷出詞義。
7.分類法
用分類法記憶單詞能充分發揮大腦系統、全面地記憶單詞的潛力,其優點是:(1)被歸為同一類的單詞其語法功能相似,結構相近,便於從整體上記憶和掌握,有助於對單詞形成完整的類別概念。(2)便於展開比較,有利於掌握各個單詞的異同點。(3)便於集中詞彙,從而可靈活地進行替換和運用。(4)能使已掌握的雜亂無章的單詞條理化、系統化、門類化。
用分類法記憶單詞猶如把種類繁多的鉛字按漢字結構的偏旁部首井井有序地排列和存儲在打字機下面的字盤里,需要時隨用隨取。
通常,學習者可因人而宜,按以下類別對單詞進行分類記憶:時間、會議、學科、院校、專業、運動項目、親屬、動物、植物、文化用品、蔬菜、水果……
8.分組記憶法
把你所要記憶的單詞分組記在筆記本上,如果你要記住一個十位數的數字1127772235,只要我們把這個數字寫成112-777-2235,就很容易記住。這種方法在記單詞的過程中是很有效的。假設你要記住二十個單詞,可把它們每四個分成一組,分組進行記憶,也可把一個長單詞分成若幹部分,如unselfishness,可寫成un-self-ish-ness,這樣可以用最少的時間,記住最多的單詞。
9.對應法
外語中有些分別表示男性和女性或雄性和雌性的不同性屬的同類名詞,在記憶單詞時,如果對一個表示人的男性或表示動物的雄性名詞聯想與其相對應的同一類女性或雌性名詞,同樣能挖掘我們大腦聯想記憶的潛力。譬如,當我們記憶father(父親)一詞時,可同時聯想與其相對應的同一類女性名詞mother(母親)。這樣對應記憶單詞可同時記住兩個詞,從而使記憶單詞的效率提高一倍。
【示例】
grandfather(外)祖父—grandmother,(外)祖母
father父親—mother母親
uncle伯父[舅父]—aunt伯母[舅母]
son兒子—daughter女兒
brother兄弟—sister姐妹
man男人—woman女人
groom新郎—bride新娘
husband丈夫—wife妻子
youth男青年[小伙兒]—girl女青年[姑娘]
grandson孫子;外孫子—granddaughter孫女;外孫女
boy男孩—(little) girl女孩
schoolboy(中、小學)男學生—schoolgirl(中、小學)女學生
schoolmaster(中、小學)男教師—schoolmistress
(中、小學)女教師
此外,對那些雖無性屬區別卻同樣具有對應關系的詞,也可以採用這種對應記憶法進行記憶。
10.反義法
任何事物都有相對性,諸如:快與慢、高與低、好與壞、大與小、明與暗、熱與冷、上與下、左與右……等等,不勝枚舉。反義記憶法是利用外語學習者對事物相對性的反義聯想來挖掘大腦記憶潛力的一種學習手段,這種記憶單詞的方法能使學習者對單詞的記憶上升到反義對稱的邏輯性高度。凡具有反義對稱性的形容詞、副詞、動詞和名詞,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進行記憶。
11.比較記憶法:1)英漢比較如:mama,cigar,beer,bar,fee等。2)單復數的比較如:good-goods,spirit-spiritswood-woods3)同音詞的比較如:right-write,eye-I4)詞的陰陽性的比較如:actor-actresshost-hostess
12.折迭紙法:
在筆記本里記下要記憶的單詞時,可將一張紙分成三個部分,把新單詞寫在欄Ⅰ中,將其中文含義寫在欄Ⅲ,在中間部分寫上一些起橋梁或暗示作用的單詞。例如,當你要記declare這個單詞時,可以用say openly這一暗示詞。在你看到新單詞declare這一單詞帶來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讓你准確地記住這個單詞的英文確切意思。在進行這一記憶法時,請記住一定要使用雙解詞典,以便給出正確的暗示詞。
13.小卡片法:
筆記本隨身帶,既不好用,又不方便。你可使用小卡片。在卡片的一面,記下要記憶的單詞;在另一面寫上該詞的中文意思。這樣你就可以每次帶幾張卡片在身邊,只要你一有時間,就可以很方便地拿出來記。看著中文想英文,看著英文想中文,這樣經常性的記憶,對一個要記住許多新單詞的人來說,大有益處。只要持之以恆地記下去,總有一天你就會成為awalking dictionary。
14.聽視法
聽視法是快速牢記外語單詞的又一重要手段。採用聽視法記憶單詞的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視聽設備和外語音像器材,發揮人的聽覺和視覺器官易於接受外界音響和圖象信號刺激的特點,進而在學習者的大腦中留下難以遺忘的深刻印象,以求達到牢記單詞的目的。不少通過聽視法學外語的學習者,想必都有這樣的親身體會:凡是通過聽視法學習過的外語知識,較之用其他方法記憶得快而扎實。這正是聽視法記憶單詞的絕妙之處。
採用聽視法記憶單詞可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地選擇以下幾種形式進行:
(1)聽錄音。通過聽錄音的方法記憶單詞時,還可採取聽教材和自錄自聽兩種方法進行。
①聽教材。對外語初學者來說,可根據自己所掌握的詞彙量和外語程度,選擇與基礎外語教材配套的錄音帶,對照教材,由淺入深地定期定時放聽。由開始放聽單詞逐漸過渡到放聽片語、短語、句子乃至整段課文和全文。
②自錄自聽。學習者如果沒有與教材配套的現成錄音帶,可採取自錄自聽的方法進行。把要記的單詞、片語、短語或句子排列組合好,請一位發音規范且嗓音宏亮的外語教師將備好的語言材料錄制在磁帶上,然後經常放聽。為了增強記憶效果,還可採取邊放聽邊跟讀的方法進行。
(2)聽廣播。聽廣播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收聽外台或中國電台的外語廣播節目;另一種是用錄音機將電台播放的外語節目收錄到磁帶上,然後多次放聽。
①收聽廣播。由於外語詞彙紛繁眾多,外語節目也五花八門,所以要想通過直接收聽外語廣播的方法來記憶單詞並非易事。因此,在收聽外語廣播時可採取以下方法:即先收聽外語廣播的新聞節目、天氣預報、體育節目,待聽力有明顯提高時再收聽文學藝術節目。須知,新聞節目、天氣預報和體育節目較其他節目容易聽得懂。收聽時,切勿急躁,開始只能聽懂幾個單詞,通過一段時間的聽力訓練後會逐漸聽懂一些片語、語句或一個語段的大概意思。在這一收聽過程中,凡是聽過的所學單詞,均能在大腦中產生深刻印象,這種聽廣播的方法,不僅使所學的單詞加深了印象,而且能提高聽力。
②收錄廣播。在直接收聽外語廣播時,學習者可能會因外語廣播的語速太快以及本身所掌握的詞彙量少和聽力較差,出現聽了前面的跟聽後面的脫節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可在收聽外語廣播之前把錄音機和磁帶准備好,把未聽懂和漏聽的外語廣播收錄到磁帶上,然後再反復放聽。③聽視結合。對有視聽條件的外語學習者來說,要充分利用電教設備,邊看外語錄像邊聽其外語配音,這樣聽視結合,記憶單詞的效果會更好。在視聽過程中,為了學新故舊,可預先准備一個筆記本,把視聽過程中遇到的陌生的單詞、詞語、語句和屏幕上的外文字幕隨時記錄下來,以便事後查閱詞典找出其意,學習和鞏固。
(3)聽對話。聽對話也是鞏固和記憶單詞的好方法。聽對話就是充分利用與外賓接觸或出國的機會,或在兩者用外語對話的場合,在一旁註意聽交談者們的外語對話,認真「捕捉」對話中的每一個單詞、片語和語句,細細品琢其語義,久而久之,要記的單詞不僅記得快,記得牢,外語聽力也會明顯增強。
15.生活記憶
即結合生活實際,有意識運用所學詞語。有時還應進行必要的語言素材的整理工作,有目的地將一些詞語組成句子並成為一段話語,來描述某一動作或日常生活。這是一種極為有效的記憶方法。中學生英語中的大多數詞語都是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因此,結合生活實際記憶所學詞語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例如:學了book(書)一詞,你就可以組成若干句子。如:I have an English book. A book is a friend of mine.There are some books in my school bag.等等。
字數限制 更多網頁鏈接
⑶ 娘的筆順怎樣寫
娘的筆順:撇點、撇、橫、點、橫折、橫、橫、豎提、撇、捺。
拼音niáng,注音ㄋ一ㄤˊ。
部首女部,部外筆畫7畫,總筆畫10畫。
五筆86VYVE,五筆98VYVY,倉頡VIAV。
四角43432,結構左右,電碼1224,區位3679。
基本字義:
1、母親:娘親。娘家。爹娘。
2、對年輕女子的稱呼:娘子。姑娘。嬌娘。新娘。
3、稱長一輩或年長的已婚婦女:大娘。嬸娘。
相關組詞:
娘娘 [ niáng niang ]
(名)指皇後或貴妃:正宮~。信神的人稱呼女神:~廟。
娘娘廟 [ niáng niáng miào ]
俗謂送子女神之廟。
娘娘腔 [ niáng niang qiāng ]
形容男子言談舉止有如女子,多有貶義。
娘娘尊 [ niáng niang zūn ]
客家方言,指身體顫抖,發抖的意思,常表示人在受到驚嚇時的身體反應的情況。
王母娘娘 [ wáng mǔ niáng niang ]
神話傳說中的女神。
送子娘娘 [ sòng zǐ niáng niáng ]
送子觀音。
娘娘廟會 [ niáng niáng miào huì ]
舊時習俗。
金姑娘娘 [ jīn gū niáng niáng ]
亦稱'金四娘'。 傳說中的驅蝗神。
⑷ 認真回顧《有效教學的方法》這門課,請說一說有效講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一) 講授要准備充分 准備講授,最重要的是理清思路。所謂思路是指認識客觀規律的思維過程,它反映著本學科的規律與人的認識規律的統一。 教師應對講授內容作全面的分析和把握,做到准備充足,力圖將系統的知識呈現給學生。應當指出,教師是否具有廣博的知識、開闊的思想、獨特的見解,直接影響講授的效果。 (二) 講授要有科學性 1.科學的內容 教學中所要傳授的知識,應當是在人類目前達到的認識水平上已成定論的可靠知識。因此,教師講授的內容應該是准確的、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知識。為此,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依據,認真鑽研、深刻領會知識的實質。做到講授概念准確、論證原理充分、邏輯推理嚴密、列舉事實真實、技能訓練嚴格,使學生獲得真實可靠的知識。切不可一味追求生動形象,違背科學性的要求。 2.科學的態度 要求教師要以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為指導,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樹立尊重科學、嚴謹治學、去偽存真、求實創新的教風和學風。 3.科學的語言 科學的語言就是要求教師上課用嚴密的語言、精確的詞彙表達概念,闡述定
7 理公式,進行分析綜合、推理判斷。如果教師用語含混或模稜兩可,其結果只能使學生思維混亂,甚至導致錯誤認識,把錯誤的結論當作真理。 (三) 講授要有啟發性 講授要根據教學要求,從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方式、心理水平、學習方法等實際出發,藉助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他們積極地、創造性地思維,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真正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 (四) 講授要生動、形象 講授的生動形象性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產生的。教師藉助比喻、描繪、表演等手法或教學媒體手段使學生通過感知,領會抽象的概念、定理和規律,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生動形象、富有趣味的講授,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集中注意、積極思維,對學習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這對於他們理解、掌握知識和發展思維有著重要作用。講授要做到生動有度,切不可為了追求活潑有趣,而流於庸俗、低級,玷污教學環境和學生心靈。 (五) 講授要簡潔 教師應使用簡潔明快,既准確又精練,既有邏輯性又有概括性的語言進行知識傳授。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的書面語言進行加工、提煉、斟酌,用最簡練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使每一個字、每一個句話都起到相應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活動。 歷史教學講鴉片戰爭,分析鴉片輸入對我國的危害時,有位教師概括:「鴉片輸入,使我國國貧、民窮、兵弱。」將教科書中洋洋數千字簡縮為十幾字,可謂言簡意賅、言不虛發,學生聽起來帶勁,印象深刻。 (六) 講授要通俗 學生聽得懂、聽得明白,才有可能接受和掌握教師所講授的教學內容。因此,講授過程中傳遞的信息必須符合學生的知識背景。教師在選擇例子和證據時,應做到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經歷,盡可能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使他們容易把這些事物與即將學習的知識聯系起來,順利實現新舊知識的遷移。由於教師的教學對象是生活閱歷不深、文化知識正處於打基礎階段的小學生,如果講授的語言過於深奧,學生就很難聽懂,從而影響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應通俗易懂。 魯迅先生的講課之所以深受學生歡迎和喜愛,原因之一就是他講授內容和語言表達的大眾化。一次,某大學舉行「美的階級性」講座,先由某教授主講,這位教授多用術語和定義,旁徵博引,聽眾如墜煙海,興致索然,聽者越來越少。輪到魯迅先生講演時,他並沒有用什麼大道理來加以論述,只是舉出男人討媳婦這個通俗淺顯的話題。他說,男子到了一定年齡總要討媳婦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准,美,大概是共同的要求。怎樣才算美呢?文人筆下的美是「杏眼柳腰」、「弱不禁風」,但農民決不討這樣的媳婦,因為她不能耕田,不會勞動,只能掛到牆上當畫看。勞動民眾要討「腰臂圓壯、臉色紅潤」能幹活的姑娘為媳。所以,「賈府里的焦大是不愛林妹妹的」!魯迅先生把這樣抽象的理論問題,用通俗的語言、恰當的比喻生動形象地闡述清楚了。 (七) 講授要注意和諧性 在講課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語速、語調、響度等的科學運用,並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在確定基本的速度和音量後,語音的高低、強弱、快慢和停頓還應根據教學內容有一些變換、起伏,以吸引學生。一般而言,教師在
8 講授時應該聲音洪亮,吐字清晰,發音規范,節奏適宜,語調平直自然,但也要根據內容要求、感情表達的需要,適當改變,做到抑揚起伏,錯落有致,恰當的語調是達到教學語言和諧性的一個重要因素。 (八) 講授要與板書相配合 講授與板書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發揮講授的作用。板書的基本內容包括圖畫、文字、公式和表格。板書內容一般都是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教師利用講授對精心設計的板書內容加以點綴,使學生更加清晰明了的了解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
網路
⑸ 幼兒園小班二十四節氣驚蟄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二十四節氣驚蟄優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名稱: 《驚蟄》
活動目標:
1.知道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
2.了解驚蟄節氣的由來、特徵以及相應的民間習俗,知道驚蟄的自然現象和動植物的變化。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課前了解過相關二十四節氣知識,會背《二十四節氣歌》。
物質准備:ppt課件、兒歌《二十四節氣歌》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
1.小朋友,我們一起來朗誦一遍《二十四節氣歌》。
2.今天是3月6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你們知道是哪個節氣嗎?
3.驚蟄節氣到了,會有哪些什麼變化呢?(天氣特徵、動物、植物)
二、了解驚蟄的特徵。
1.了解驚蟄的由來、氣候特徵。
(1)「蟄」是藏的意思。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2)驚蟄一到。天氣轉暖,昆蟲和細菌開始活躍,容易滋生疾病,小朋友要勤洗手,講衛生,多運動,預防疾病。
(3)驚蟄過後,農名伯伯也會開始忙著挖地、耕種,開始新的一年的田間勞作。
2.了解驚蟄的相關民間習俗
(1)打小人趕霉運。
(2)敲房梁。
(3)吃炒蟲。
(4)吃梨。
三、欣賞圖片,了解驚蟄到動植物的變化
1.請你來看一看,你在圖片中觀察到了什麼?用你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2.除了電視機上展示的驚蟄的變化以外,你還有哪些驚蟄的發現?
教師總結:田野長出的青翠小麥已經拔節,油菜開始見花,茶樹漸漸開始萌動;驚蟄後,冬眠的動物蘇醒了,小刺蝟、小松鼠、小燕子,蜈蚣、百蟲、蛇、青蛙等小動物們從冬眠中蘇醒了。一些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孵化,昆蟲們開始變多。到處都是一片鳥語花香的景象。
活動目標
樂於發現驚蟄節氣萬物復甦的變化。
知道驚蟄時萬物復甦。
能模仿「轟隆轟隆,驚蟄來了,春雷響了,XXX了」的固定句式描述驚蟄時事物變化的現象。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 :幼兒知道部分動物在冬天會冬眠。
課件准備 :「驚蟄節氣」圖片;「雷聲」音效;「黃鸝啼叫」音效;「萬物復甦」音頻及組圖;「春雷還叫醒了它們」組圖 。
紙面教 具 :《復甦的動植物》。
材料准備: 小鼓、登記物料。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驚蟄節氣」並播放音效「雷聲」,激發幼兒興趣。
——圖片中是哪個季節?
——你是從哪裡發現的?
——你聽,這是什麼聲音?
小結:這是春天的第一聲雷,它會在驚蟄時響起。這個雷聲很厲害,它能叫醒很多植物和動物。
播放句式音頻、音效及組圖「萬物復甦」,引導幼兒了解驚蟄時節萬物復甦的節氣特點。
——轟隆轟隆,驚蟄來了,春雷響了,熊貓奇奇和熊貓妙妙會有什麼發現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播放句式音頻及圖片「萬物復甦-桃花」,引導幼兒了解桃花會在驚蟄時節開放。
1)出示圖片「萬物復甦-桃花」,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畫面上有什麼?(桃花)
——它發生了什麼變化?(開了)
小結:驚蟄到了,桃花開了。
2)播放句式音頻,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固定句式。
——春雷叫醒了桃花,我們聽聽奇奇會怎麼說。
2.播放音效、句式音頻及圖片「萬物復甦-黃鸝」,引導幼兒了解黃鸝在驚蟄時節蘇醒啼叫。
1)播放音效「黃鸝啼叫」,啟發幼兒猜想畫面。
——這是誰的叫聲?
2)播放句式音頻及圖片「萬物復甦-黃鸝」,引導幼兒熟悉固定句式。
——它在做什麼呢?(黃鸝鳥在快樂地啼叫)
——黃鸝鳥在驚蟄啼叫了,這里可以怎麼說?
3.播放句式音頻及圖片「萬物復甦-老鷹」,引導幼兒了解老鷹在驚蟄時節蘇醒覓食。
1)出示圖片「萬物復甦-老鷹」,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誰出現了?
——它又在做什麼?
小結:老鷹從冬眠中醒來了,它的肚子太餓了,著急地飛出去找吃的了。
2)播放句式音頻,引導幼兒進一步熟悉固定句式。
——老鷹在驚蟄的時候飛走了。
——請你來教一教奇奇和妙妙,這里用前面的句式可以怎麼說?
出示組圖「春雷還叫醒了它們」,鼓勵幼兒根據畫面,用固定句式完整表述。
——驚蟄時,還有什麼被春雷叫醒了?
——你會怎麼說?
——我們和奇奇和妙妙一起試著用「轟隆轟隆,驚蟄來了,春雷響了,XXX了」的句式來說說吧。
組織幼兒參與游戲「說驚蟄、比一比」,引導幼兒鞏固固定句式。
——奇奇和妙妙邀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玩「說驚蟄、比一比」的小游戲。
1.教師准備好登記物料,如在白板上貼小紅花、在籃筐里扔小球等。
2.將幼兒分成2組,兩組進行游戲競賽。
3.教師講述游戲規則。
1)教師敲鼓,用鼓點模擬雷聲,敲鼓的同時,隨機舉起一張紙面教具《復甦的動植物》。
——雷聲響了,叫醒了誰呢?
2)幼兒聽到鼓聲,起立搶答,用「轟隆轟隆,驚蟄來了,春雷響了,XXX了。」的句式表達紙教中的畫面。
3)比一比哪一組的小朋友搶答得多。若起立的幼兒表述不完整,可由其他幼兒搶答。
——請小朋友以最快的速度站起來用「轟隆轟隆,驚蟄來了,春雷響了,XXX了。」的句式告訴老師答案吧。
溫馨提示
游戲注意事項:
注意個別差異,及時表揚積極參與游戲的幼兒,多鼓勵不願意開口的幼兒積極搶答。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1.在閱讀區,投放繪本故事《這就是二十四節氣——驚蟄》,引導幼兒了解驚蟄節氣的更多特點。
2.在語言區,投放紙面教具《復甦的動植物》,引導幼兒「轟隆轟隆,驚蟄來了,春雷響了,XXX了」的鞏固句式。
家園共育
1.請家長與幼兒共同聆聽寶寶巴士故事《03驚蟄節氣:集合!蟲蟲特工隊》,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節氣傳統文化。
2.驚蟄前後,家長可帶幼兒走進大自然,感受春天萬物復甦的美好。
附【「說驚蟄,比一比」游戲句式參考】
「轟隆轟隆,驚蟄來了,春雷響了,桃花開了。」
「轟隆轟隆,驚蟄來了,春雷響了,黃鸝叫了。」
「轟隆轟隆,驚蟄來了,春雷響了,老鷹飛走了。」
「轟隆轟隆,驚蟄來了,春雷響了,青蛙出來覓食了。」
「轟隆轟隆,驚蟄來了,春雷響了,小松鼠出洞了。」
「轟隆轟隆,驚蟄來了,春雷響了,燕子飛走了。」
「轟隆轟隆,驚蟄來了,春雷響了,果樹發芽了。」
「轟隆轟隆,驚蟄來了,春雷響了,小蛇跑出來了。」
活動一:
邀請爺爺奶奶一起耕種
驚蟄標志著仲春時節由此起始,驚醒的不僅是昆蟲鳥獸,更是一年的希望。在這寓意著復甦與新生的時候,請經歲月洗禮的老人們,帶著孩子們了解節氣,走進節氣,感受時間與生命的輪轉循環之美。也許我們的爺爺奶奶的娛樂不像年輕人一樣多姿多彩,但可以讓他們給我們帶來生活的經驗與敬畏,也讓孩子們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一些生機與樂趣。
活動過程:
1.教師在班級里發布消息徵集「驚蟄播種人」,邀請班級的爺爺奶奶們參與活動;並請家長給孩子准備耕種的種子(方便種植為宜)
2.教師提前與老人交流,要准備耕種的種子(可根據情況由教師建議、空心菜、豇豆……)
3.舉行迎接儀式,歡迎爺爺奶奶們的到來,並向孩子們介紹活動的意義
4.請幼兒展示並介紹自己帶的種子
5.全體師幼與老人一起漫步在幼兒園,觀察驚蟄節氣有哪些變化表現
6.認識農耕工具及使用方法,叮囑使用安全。
7.分組耕種,爺爺奶奶和老師們輪流指導各組幼兒進行耕種,小小的種子本是朴實無華的,但從孩子將它放進泥土中開始,它就不是普通的種子,裡麵包含了大人會孩子們殷切的希望,也滿載著孩子們心中的`小小夢想。
8.合影留念,紀念春耕
活動二:
「打小人」去霉運
驚蟄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
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可能人們會感覺有些「封建迷信」,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人需要一些精神寄託,這包含著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當然,在幼兒園里這樣的活動不適合開展,但是可以取其寓意,改其章法。在班級里開設情緒角、冷靜區,投放可以發泄情緒的玩具,例如毛絨玩具、打地鼠玩具、發泄公仔等,供孩子們在這個空間里釋放自己的情緒情感,讓自己的心情得以平靜。
毛絨玩具
發泄公仔
打地鼠玩具,可以直接購買或者教師自製
活動三:
童話劇講述春雷故事
以童話劇的形式向孩子們講述了驚蟄這一節氣的到來。春姑娘悄悄告訴小蛇、青蛙、小熊、刺蝟這些冬眠的小動物,要走出洞穴鍛煉身體,開始生機勃勃的新一年。教師給幼兒講述故事,並製作道具,讓幼兒選擇角色進行扮演,了解驚蟄的節氣表現。
活動四:
炒黃豆游戲
「春雷驚百蟲」,據說可以用噼里啪啦的炒豆聲音嚇走害蟲,保護莊稼,保全一年的好收成。當然不是真正的蟲子了,而是象徵性地把黃豆、豌豆、蠶豆、花生、玉米、南瓜籽、向日葵等各抓一把,就進鍋里炒熟。「蟲」炒熟後放在桌子上,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
在幼兒園里讓孩子們炒「蟲」、吃「蟲」操作性不強,但是可以挖掘有趣的游戲:
1.夾「蟲子」,可以在豆子下面放上綠紙剪的葉子,練習幼兒手部精細動作,將「蟲」都夾出來,誰先夾完就獲得勝利。
2.炒黃豆:兩個孩子手拉手,邊擺動手臂邊唱歌謠,「「炒、炒、炒黃豆,炒好黃豆翻跟斗!」當念到「翻跟頭」時,兩個人同時翻身,背對背,手牽手繼續擺動念兒歌。
3.請家長助教參與驚蟄活動,炒棋豆
(1)准備麵粉揉成團並發酵,由家長助教切條
(2)教孩子們如何團棋豆
(3)放到油鍋里炒熟即可
(4)你一把,我一把,分享豆豆吃啦~
活動五:
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
我國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因梨和「離」諧音,寓意跟害蟲分離,也寓意在氣候乾燥的春季,讓疾病離身體遠一點。梨可生津止咳、潤燥化痰。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品嘗,或者動手製作關於梨的食物。
1.請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清洗水果。
2.如果有銀耳,也可以請幼兒清洗泡發。
3.將梨切塊、銀耳放進鍋里,添適量的水。(可以放紅棗、冰糖等材料)
4.煮開了就可以品嘗啦~
活動六:
觀星星,感受節氣奧妙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緣於星象,正月之前,東方蒼龍在地平線之下,有"龍正蟄伏"之說。二月二起,東方蒼龍的龍角會從地平線上出現,故為"龍抬頭"。龍抬頭便有行雲作雨、滋潤萬物的美好祈望。
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驚蟄前後以及二月二當天觀察星星的位置變化,感受節氣變化的奧妙之處。
活動七:
記錄第一聲春雷
留意天氣變化,聽聽天空、雲層和風的聲音,記錄下今年的雷聲是在什麼時候響起。
活動八:
和爸爸媽媽一起尋一隻剛出洞的小蟲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
有哪些動物在土壤里冬眠呢?最多的當然就是昆蟲了。
周末可以爸爸媽媽一起去小區花園、公園里探尋一下冬眠的蟲子們的生存環境,出洞的契機,雖然是小小的蟲子,也在努力積蓄力量,破土而出。
活動九:
畫春雷,繪春日
春雷寓意著一年春耕、勞作的開始,是新生的象徵,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圖片或者視頻里的雷電的樣子,並進行創意繪畫記錄下來。
活動十:
學習有關驚蟄的詩詞
驚蟄,前有雨水,後有春分,夾在這兩個節氣之間,它的角色就是來奏響春天的前奏曲的,亦是拉開奮斗的序幕。讓孩子們學習關於驚蟄的古詩,感受節氣的詩意與美好。
《觀田家》(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驚蟄》吳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滿前莫問名。
驚蟄未聞雷出地,豐收有望看春耕。
《義雀行和朱評事》(唐)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余。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雲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春晴泛舟》(宋)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會寫田字格中的6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
(2)正確認讀18個生字。
(3)藉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情感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的情感。
教具准備:
生字詞卡片、小動物頭飾。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教師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為學習課文做下鋪墊。
有的小動物一到冬天就躲進洞穴里冬眠,哪位小朋友知道都有哪些小動物要冬眠?(小青蛙、蛇、熊……)它們什麼時候從洞里鑽出來活動?(春天)冬眠的小動物從洞里出來活動就在驚蟄這個節氣里。驚蟄到了,天氣暖和了,小動物們都有那些變化呢?
2、揭示課題:《驚蟄》
二、初讀課文,讀中識字。
1、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認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畫出來,多讀幾遍,把字音讀准,句子讀通順,最後標出自然段。
2、交流學習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學生互評正音。
(2)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認讀詞語、生字。
(3)再讀課文,讓學生讀充分,在反復朗讀中感悟語言。同桌同學可以互相做小老師,聽讀課文,及時正音。(學生扮演「小老師」,他們的角色具有了雙重性,調動了學生認真讀書、認真傾聽的積極性)。
三、指導朗讀,培養語感。
1、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後,老師提出問題:「課文中寫了哪幾種小動物?」讓學生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2、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感悟。即:你喜歡哪種小動物?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中寫這種小動物的語句。再想一想為什麼喜歡這種小動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把選擇學習方式的權力交給學生,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
3、學生交流,指導朗讀。
(1)引導學生抓住描寫小動物們心情、動作的詞句進行品味、朗讀。
例: 生:我喜歡小刺蝟,驚蟄到了,冬眠的小動物都出來了,小刺蝟醒的最晚,還沒睡夠,懶洋洋的,非常可愛。
師:你願意給大家讀一讀嗎?讓同學們也來感受一下小刺蝟的可愛,好嗎?讀後再引導學生評議、練讀。
(通過指導朗讀,注意了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有感而讀,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直接感悟,培養學生的語感)。
(2)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和生活實際大膽想像。
在這個故事中作者沒有寫小蜈蚣的活動,假如你是小蜈蚣,驚蟄到了,你會怎麼做、怎麼說呢?
4、角色表演,加深體驗。
(1)有的同學喜歡小刺蝟,有的同學喜歡小金蛇,你們能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活動表演出來嗎?同學們可以自由結組,分角色練習表演。
(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讓他們戴上小動物的頭飾,自由結組表演,使孩子們置身於課文中春天到來時的明媚的氛圍中,真正感受小動物的歡快情緒,最大限度地調動了他們的經驗世界、情感世界和想像世界。)
(2)小組上前表演後,引導學生評價。
四、指導認讀《二十四節氣歌》。
先讓學生說說自己還知道哪個節氣,這個節氣的氣候有什麼特點。然後再認讀並指導背誦《二十四節氣歌》。
五、總結。
「一年之際在於春。」驚蟄到了,春暖花開,萬物復甦,人們開始了新一年的播種,也開始了豐收的期望,我真心地希望小朋友們在這大好春光里把身體鍛煉得棒棒的,每個人都健康地成長。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分角色朗讀。
二、學寫生字。
本課有6個生字:出、們、快、青、地、團
1、你能記住哪個生字,把方法告訴給大家。
2、反復讀字,口頭組詞。
3、學生試著書寫生字。
三、拓展閱讀。
閱讀小詩《唱春天》。
百靈鳥亮開嗓子,
唱出新調;
魚兒頂開薄冰,
吐出泡泡;
種子拱出地面,
長出嫩芽;
桃樹孕育花蕾,
冒出苞苞;
我們結伴春遊,
唱唱跳跳。
⑹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介紹 小學語文常用的6個教學方法
1、激疑設思法
學起於思,思起於疑,疑方多思,多思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例如,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時,教師讓學生齊讀課題後問:「題目有沒有讓你好奇的地方?」學生急不可待地提出自己的疑問:「魚游到了紙上,太不可思議了吧?」「魚怎麼會游到紙上呢?」「魚為什麼會游到紙上去?」「魚游到紙上不會死嗎?」等等。無需教師再導,學生就會迫不及待地學習課文。再如,在教學《蛇與莊稼》一課時,教師在板書課題後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怕蛇嗎?」大部分學生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後,教師又提出新的問題:「我們這么怕蛇,不願意見到它,可卻有人特意到外地買蛇養,哪有這樣的人呢?課文中就有這樣一些我們看起來『不正常』的人。」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會懷著好奇的心情閱讀課文,尋找答案。
2、釋題入課法
題目是課文內容的濃縮。從解析題目導入,簡潔而實用,既可直入正題,又可同時領起全文。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題目就揭示了文章的內容。就可以直接「解題」讓學生明確詩歌的內容。一個與眾不同、別致出彩的題目能夠在短時間內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如果能夠抓住學生的興趣,積極引導,便可有事半功倍之效。「解題眼」就是解釋題目中關鍵性的字詞並由此而推演、生發,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如在教《黃山奇石》一課時,教師先板書課題,然後提問:「讀了題目,可以看出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黃山的什麼?」學生回答:「黃山的石頭。」「是一般的石頭嗎?」「是奇怪的石頭,和一般石頭不一樣。」「說得好,通過讀題目,我們知道了這篇課文就是專門向我們介紹黃山各種各樣奇妙有趣的岩石的,那麼黃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奇在哪裡呢?」這樣抓住課題,通過引導學生審題,明確了學習重點,從而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情境渲染法
有的課文有著豐富的情感,教學時,宜用情境渲染法。教師富有感情的導入語言、輔以精彩的影片剪輯、音樂,可以創設情境氛圍,喚起學生的情感認知,學生潛心研習文本,他們會更深刻地領悟到作品的內涵。在學習《雅魯藏布大峽谷》時,讓學生欣賞「珠穆朗瑪峰」和「雅魯藏布大峽谷」圖片,然後問學生:「圖片美嗎?可以用哪些詞語形容這種美?」在學生回答後,教師接著說:「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堪稱世界第一的壯麗景觀――雅魯藏布大峽谷。看看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觀景象有哪些。」運用各種輔助手段可以創設輕松、唯美的課堂氛圍。引發學生帶著探求知識的慾望學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趣味導入法
趣味導入是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構成的導入語。使用這種導入語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迅速抓住學生的心,吸引學生學習新內容,並能在趣味中引導學生抓住學習重點,真正做到寓教於樂。關於趣味導入語,教師可用諧音或某些詞的比喻義來設計,可用歇後語、對聯來設計,可用小笑話、小品設計,等等。在上《找駱駝》一課時,教師先出示一則謎語:「四腿長長脖子彎,背上馱著兩座山,一次吃飽水和草,幾天不餓口不幹,馱著重擔走沙漠,不怕烈日和風寒。」然後提問:「這則謎語的謎底是什麼?」學生積極猜謎語,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趣味導入為課堂教學增添了文學趣味,縮短了學生與作品、作者之間的距離,能夠快速打開學生的思維之門,讓他們通過思考發現知識,獲取知識,從而產生一種獲取勝利的愉悅,並將這種愉悅貫穿到整節課的學習。
5、詩歌導入法
詩歌是我國悠久文化傳統中的一朵美麗的奇葩,其語言精練、優美、含蓄雋永。教師用恰當的詩歌導入新課,語言精練簡潔地將學生帶入一種如畫般的優美境界,陶冶了學生的性情。在學習納蘭性德《長相思》時,教師可吟誦餘光中的《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鄉愁》與《長相思》內容、意境相同,一個現代、一個古代,由現代很輕松地引申至古代。在輕輕的吟誦中,學生會自覺地進入意境。
6、溫故知新法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注重語言的運用,讓學生有扎實的語文基礎。孔子雲:「溫故而知新。」因此,復習知識也是導入新課的常用方法。如講《飲湖上初晴後雨》時,讓學生先背《游園不值》,那是描寫春天的景色,現在我們看看夏天在蘇軾眼中是怎樣的一種景象呢,是酷暑難耐還是大雨滂沱,還是另一番景象?學生投入詩歌的分析中。
⑺ 識字教學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導語:作為小學課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科,語文學習在小學時期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識字寫字作為語文學習的基礎和重要環節,教師在教學識字寫字過程中如何指導學生能夠高效的學習十分重要。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教學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抓好三個環節,突破一個難點
識字教學首先要引導學生准確地讀出字音。漢字讀音的標準是普通話。為使學生讀得准,我主要採取多讀、多練、多說普通話等方法,使學生熟練掌握。有些字一字多音,因組合不同,它們的讀音、含義也就有別;有些漢字讀音相同或相近,容易在使用時混淆。教學中,我運用字不離詞的原則,讓學生在接觸到一個字後同時記住一個到多個詞,課後輔導他們做些組詞練習,讓學生牢固地掌握其用法。這樣做基本上可以杜絕寫錯字。
其次,字形教學要抓好三點:
1、先獨體後合體
我根據學生的認識能力,本著先易後難、由簡到繁的原則,先教一些獨體字,著重讓學生認識筆順規則,打好識字教學的.基礎。上課時,我帶上尺子,打好田字格,先做好示範。學生寫生字時,巡迴進行檢查,並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執筆方法,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我讓學生記住「田字格四大塊,字往中間擺,打好骨頭架,個個一般大」的口訣。學生學好獨體字,對學好合體字有很大幫助。
2、在形聲字教學中,抓住它半邊表音,半邊表意這一特點進行教學
像學習「良、娘、糧、狼、浪」幾個字,學生可以這樣記「良好的良,寫上女旁就叫娘,寫上米就叫糧,寫上犬旁就打狼,寫上三點起波浪」。
3、對於形近字的教學,著重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找出異同,聯系字義理解
如「設,沒」兩字,可以這樣分辨「沒言沒水很相似,仔細一看兩個字」。形近字中,有的音同形近,如恨、很、狠;有的音近形近,如棍、混、昆;有的音異形近,如斥、爪、瓜;有的字某一部分與其他字相似,容易出錯,如曉、澆、燒三個字的右上角容易加一點。類似這些情況,在教學中均需特別加強指導,以啟發學生把形近字的整體部分或個別部分加以比較。
在教好字音、字形的同時,要相應地搞好字義教學。在字義的解釋上,我廢止抽象的以字解字或以詞解字的方法,一般不讓學生死記硬背。根據不同的字詞,採取不同的教法。有的字義,學生比較熟悉,不做詳細解釋。
有的字缺乏具體表意,就利用實物圖片或動作演示進行解釋。如教「電」這個字,可讓學生觀察日常用電,對其含義有些理解。有的字含義較深,要聯系句子或課文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有的字可通過找同義詞、反義詞來加深理解。在這方面,我的體會是識字教學要「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音、形、義有機地結合,多讀、多寫、多練,不斷鞏固,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文
十多年的低年級語文教學實踐使我深深感到: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文,是識字教學中講解字義應該遵守的一個原則。講解每一個字義都不能離開詞,否則教師便不能講清,學生也就無法理解。這就必須結合具體的句子來講解詞義。這樣做既能使字的音、形、義較好地結合,又有利於識字的進度,又能通過詞義的講解提高學生理解文字的能力。我教每一個生字都是按以下順序進行的:讀准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讓學生用生字組詞,用所組的詞說話,說出課文里含有這個生字的句子。
三、形式多樣,寓教於樂。
我除了平時搞好課堂復習外,還經常開展多樣化的、有意義的課外活動。這些活動切合學生年齡特點,游戲性強,為小學生所喜聞樂見,可以有效地鞏固識字成果。
1、生字搬家――每天放學時,每人領一塊生字卡,上面寫七、八個學過的字,回家後讀寫,第二天早上帶來,會讀會寫才允許交換。這樣每天搬一次家,讀的次數多,就記得牢了。
2、找朋友――由小朋友手拿生字卡片,唱著兒歌找朋友,找到一個,能互相讀出卡片上的字音,才交朋友,認不下去的,就另找。
3、當小醫生――我把學生易錯字進行歸納,把學生易錯的字有意識地模仿下來寫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當「小醫生」,給錯別字治病。學生紛紛爭當小醫生給字看病,學習興趣很濃,這樣學生再不會把這些字寫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