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助:屁股上的火癤子怎麼治
癤是單個毛囊及其周圍的急性化膿性感染。中醫將熱癤歸人「溫毒」范疇,又稱暑癤;有頭癤又稱石癤,無頭癤又稱軟癤。病因為夏秋季節氣候炎熱,或在日光下曝曬,感受暑毒而成;或由暑濕鬱蒸肌膚,汗泄不暢,致生痤痹,復經搔抓、破傷染毒而成。多發於頭面部。體質衰弱,皮毛不固患兒,更易發生本病。
[臨床表現]局部紅、腫、灼熱、疼痛,突起根淺,腫勢局限。出膿即愈。
建議中醫中葯外敷治療。活血生肌膏膏葯內加生-肌-丹帖敷可以活血化瘀、提毒外出、祛腐生肌、清熱解毒;清除壞死組織,殺菌消炎。迅速改善創面周圍組織的微循環,增快局部血流,促進殘存上皮細胞組織快速生長。對各種化膿性潰爛,無名腫毒、久治不愈的傷口、外傷感染、等疾病療效奇特,不打針、不吃葯、不手術、無痛苦,可迅速癒合傷口而達治癒目的,無副作用。
2. 治療癰有幾種方法
1.西醫葯治療
<1>早期局部可行50%硫酸鎂濕熱敷治療。
<2>炎症范圍擴大,中央已形成壞死組織,全身症狀逐漸加重者,應採用十字或雙十字切開術,要深達筋膜,切斷皮下纖維小梁,節除壞死組織,充分引流排膿。
<3>抗生素治療:輕症,可口服復方新諾明或泰利必妥,或萬古黴素。重症,肌注或靜滴青黴素類葯物。滅滴靈對厭氧菌效果較好。
<4>卧床休息,疼痛發燒者,可給予解熱鎮痛劑。
2.中醫葯治療
<1>內治法
熱毒蘊結(初期):皮膚鮮紅、灼熱疼痛,漸成高腫堅硬,伴見惡寒發熱,頭痛泛惡,舌紅苔黃膩,脈洪數。輕者可無伴見症狀。
治法:清熱解毒消腫。輕者宜疏風清熱,活血化瘀。
方葯:金銀花20克、連翹15克、黃連10克、赤芍15克、黃芩10克、山梔10克、荊芥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黃柏10克、蒲公英30克、夏枯草10克、蘆根30克。
服上述方劑的同時,取煎後葯渣用布包,濕敷癰腫部位。
熱毒壅滯(成膿期):結塊局部疼痛加劇,痛如雞啄,腫勢高突,可伴見發熱,口乾苦,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透膿。
方葯:金銀花30克、連翹10克、黃芩10克、丹參20克、生石膏(先煎)20克、黃連10克、山梔10克、當歸尾10克、川芎10克、皂刺10克、炮甲片10克、蒲公英30克。
余邪留滯(潰膿期):潰出黃白稠厚膿液,可夾雜有紫色血塊,局部腫痛及全身症狀亦逐漸消失。如膿瘡口周圍堅硬,膿水稀少,多為瘡口過小,應擴瘡排膿。
治法:清熱解毒,退腫。
方葯:內服中成葯六應丸或銀黃片。體虛弱者,可配合服八珍丸。
<2>外治法
中醫治療癰以外治法為主,根據全身症狀配合服用中葯。
初期:外敷金黃散、玉露散。
潰膿期:取九一丹或八二丹葯線引流,膿未盡時外蓋金黃膏,膿盡時用生肌散或白玉膏外蓋。如瘡口過小,應擴瘡排膿後再用葯。
3. 癰怎麼治療
癰的治療首先是全身治療, 包括卧床休息、輸液、加強營養、止痛、抗生素治療等,抗生素可選用紅黴素、頭孢類抗生素等,局部治療主要是短波紫外線局部照射,如紅腫范圍大,中央部壞死組織多或全身症狀嚴重,應採用手術治療,癰如果不治療危害極大,可能出現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顱內感染等並發症,嚴重了可能導致患者死亡。
4. 癰,應該怎樣治療
癰是三個及三個以上的癤構成的,在無菌前提下把濃擠出來,去葯店買點葯塗塗就好,不吃辣,不吃肉,問題不大。
但是如果實在太大的話,去醫院擠出濃,往傷口裡塞具有消毒殺菌葯物的紗布,每日一換。
5. 癰的治療葯物有什麼
【癰的治療措施】 1.癰的全身治療 病人應適當休息和加強營養。必要時用鎮痛劑。可選用磺胺甲硝唑加甲氧嘧啶或青黴素、紅黴素等抗菌葯物。如有糖尿病,應根據病情同時給予胰島素及控制飲食等治療。 2.癰的局部處理 初期紅腫階段,治療與同。已有破潰者,可用八二丹摻入傷口中,外敷太乙膏。如紅腫范圍大,中央部壞死組織多,或全身症狀嚴重,應作手術治療,但唇癰不宜採用。一般用「+」字或「++」字形切口,有時亦可作「|||」形。切口的長度要超出炎症范圍少許,深達筋膜,盡量剪去所有壞死組織,傷口內用紗布或碘仿紗布填塞止血。以後每日換葯,並注意將紗條填入傷口內每個角落,掀起邊緣的皮瓣,以利引流。傷口內用生肌散,可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如分曉面過大,待肉芽組織健康時,可考慮植皮。亦有直接作癰切除術,肉芽組織長出後即植皮,可縮短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