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實驗方法包括那些方法
你好。如下:
反應時研究法
口語報告法
抽象分析方法
計算機模擬方法
內隱聯想測驗方法
流程圖示研究法
——這是認知心理學研究方法主要的實驗方法,請參考《當代認知心理學》
請採納,謝謝!
⑵ 簡述認知心理學研究的三種取向
目前認知心理學的學科前沿是將心理學、認知科學和神經科學(特別是腦功能成像)進行結合,探索各認知過程背後的神經機制。認知神經科學方向主要研究知覺、注意、記憶、語言、思維、社會認知等大腦高級功能的認知、神經機制
⑶ 在心理學的流派中,認知取向是從什麼角度解釋一個人的心理或行為
認知取向取決於一個人的知識量,如果這個人的知識量不夠的話,那麼他的一個人的心理或者行為都會受到他知識的極限。
⑷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認知心理學家往往把信息加工過程分解為一些階段,即對從刺激輸入到反應這樣的全過程進行分解。他們常常使用反應時法。即通過測量一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來以此確定這個過程的性質和與其他過程的關系。
假定一個人看屏幕上投射的字母 E,如果投射時間很短,比如一毫秒,那麼這個人就不會看到什麼,這說明知覺不是瞬時的;投射時間長一點,比如五毫秒,那麼這個人就會看到某種東西,但不知是什麼,這說明知覺產生了,但辨別尚未產生;如果投射時間長度足以使人看出這個字母不是O或Q,但看不出是 E還是 F或 K,那麼這個人就產生了部分的辨別。由此人們就可以確定完全辨別、部分辨別或剛剛看出有東西所需的的時間。這一切表明,知覺是累積的,它包括幾個特定的階段。
反應時研究法
反應時研究法也是一種會聚性證明法。認知心理學家使用較多的是選擇反應時,而不是簡單反應時。因為選擇反應時可以提供更多的有關內部狀態的信息。
計算機模擬和類比
計算機模擬和類比是認知心理學家採用的一種特殊方法。要使計算機像人那樣進行思維,計算機的程序就應當符合人類認知活動的機制,即符合某種認知理論或模型。把某種認知理論表現為計算機程序就叫計算機模擬。因此,計算機模擬首先可以用來檢驗某種理論,發現其缺陷,從而加以改進。
計算機模擬所提供的輸出可以與人類行為相比較。如果理論是正確的,那麼這個輸出就應當類似於人類解決同樣課題時所給出的輸出;如果程序的輸出與人的不一樣,那麼找出差別也就找到了改正理論的依據。計算機模擬還可以預測復雜的行為。雖然我們理解一些概念,並能把它們按步驟變成程序,但是當步驟的系列很長,很復雜,需要大量聯系時,我們往往不能預測其結果。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模擬有時可得出驚人的結果。
有些認知心理學家常用信息系列的流程圖來描述計算機程序的主要特點。但這種流程圖並不具備計算機實際運算的細節,只為編制計算機程序提供了輪廓,它可以進一步化為計算機程序,而這部分工作往往是由計算機軟體專家實現的。
口語記錄
口語記錄(出聲思考)也是認知心理學家、特別是研究思維的認知心理學家常用的一種方法。這個方法與其他客觀方法相結合,可以產生良好的結果。
⑸ 認知神經科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認知神經科學常用的研究方法
認知神經科學包括兩大類互補的研究方法:一類是無創性腦功能(認知)成像技術,另一類清醒動物認知生理心理學研究方法。前一類方法中又分為腦代謝功能成像和生理功能成像兩種;後一類方法中包括單細胞記錄、多細胞記錄、多維(陣列)電極記錄法和其他生理心理學方法(手術法、冷卻法、葯物法等)。盡管這些方法為人類科學增添了許多光彩,但遠未滿足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要求。例如,腦認知成像技術可以為我們對認知過程的腦功能形成直觀的圖像,然而這種圖像僅可提供結構或區域性功能關系,對於細胞水平的機制顯得過分粗糙。由上述可見,作為當代心理學研究熱點的認知神經科學,是否能夠繼續閃現光輝,有待於進一步的歷史驗證。
⑹ 認知心理學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教育實驗法
它是根據研究目的,人為地改變或創設條件,讓一種因素發揮作用,從而引起或產生某種現象,揭示事實之間的必然聯系和客觀規律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教育實驗主要採用自然實驗法,也就是在自然的、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實驗,使學生保持常態。這樣的實驗結果才是可靠的、可信的、真實的,才具有科學價值。按實驗對象的分配方法把教育實驗分為單組實驗、等組實驗和循環實驗等。
單組實驗:比如說一個地區、一個學校、一個年級或者一個班的學生,分期實施不同的實驗因素,每次對一個實驗因素的效果加以測量和分析。比如,「分層教學法在教學中的作用」的研究,就可以採用單組實驗法,通過對某個班級學生前後行為的變化,我們可以分析出分層教學法對教學質量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等組實驗:是選擇兩個條件相同或相似的組進行實驗,一組施加實驗因素,另一組不施加這種實驗因素,通過兩組間的比較,來看實驗因素的效果。比如,「新型××訓練法對提高運動成績的實驗研究」,我們就可以安排一個以傳統方法進行訓練的對照組,來對照分析這種新型的訓練方法對提高運動成績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循環實驗:是把幾個實驗因素循環施加於幾個不同的實驗組,按照各實驗因素變化的總和來判定實驗結果。比如對「和諧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的研究,就可以通過循環實驗,輪流對不同的實驗班施測,通過最後的結果,綜合分析和諧教學法對學生學習行為改變的影響程度2.文獻法
就是用書中的理論作為依據,推斷或驗證一個觀點的正確與否。也就是我們要站在歷史的角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從中抽取出有規律性的東西為我所用,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調查或者比較分析,展開深層次的研究,從中總結出經驗,尋找出規律。但一定要避免重復別人的東西。3.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發現問題、揭示事物的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調查研究法一般和其他研究法配合使用。按調查對象的性質和調查工作的方式,可以分為訪問調查、問卷調查、個案調查和文獻調查等。
調查研究法的步驟
第一步,做好調查的准備工作。首先要根據科研課題確定調查的題目是什麼,比如對「高村溫泉呼雷湯」的研究。首先要確定調查對象,擬定調查研究的提綱,確定調查研究的具體方案,如調查的方式方法,調查的組織安排、人員分工,所需要的經費等等。
第二步:具體實施調查。這是調查研究最關鍵的環節,科研工作是否取得成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具有多大的理論和應用價值,往往都取決於這一步。最大限度地獲得第一手真實的資料,是這一階段的根本目的。
第三步:對材料進行研究分析。通過對所搜集到的資料進行科學的整理,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推斷出結論,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四步:總結階段。根據資料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撰寫調查報告,進行課題總結。4.教育觀察法
教育研究中的觀察法即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藉助於感官或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感知,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方法。
教育觀察法的分類:自然觀察法與實驗觀察法,直接觀察法與間接觀察法。
自然觀察法是在自然發生的條件下,在對觀察對象不加變革和控制的狀態下進行的觀察;實驗觀察法是在控制條件的情形下進行的觀察。
直接觀察法是指直接通過感官考察研究對象的方法;而間接觀察法是人的感官通過儀器觀察研究對象的方法
⑺ 當代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取向分別有什麼特點
當代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取向
精神分析的研究:早起弗洛伊德的理論研究人的意思、潛意識,找到各方的批評。20世紀30年代,安娜、克萊因、埃里克森,將精神分析理論應用於動機和人格的研究。更關心兒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發展,不像弗洛伊德以精神異常的成年人為研究對象。強調意識和自我的重要性,而不是只重視無意識的研究。把青少年看成力必多活動的高潮時期,而不是過分強調它在兒童時期的影響。
行為主義的研究:代表人物是華生、斯金納。反對研究意識,主張研究行為。反對內省,主張用實驗方法。關心環境對人的行為的作用,不關心有機體的內在過程和機制。強調人是在和環境的交互作用中發展的,正式學習和經驗決定了一個人成為什麼樣的人。研究問題:在什麼條件下某種行為能發生,不同刺激對行為可能有什麼作用,行為的結果又怎樣影響隨後的行為。所謂行為就是有機體用於適應環境變化的各種身體反應的組合,這些反應包括肌肉的收縮和腺體的分泌。心理學研究行為的任務,就在於查明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規律性關系,由此就能根據刺激預測反應,只要確定了S-R之間的關系,就能預測行為,塑造行為。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研究:代表人物:馬斯洛(1908-1970)、羅傑斯(1902-1987)著重於人格方面的研究。人的本質是好的,人性本善,不受無意識慾望的驅使並為實現這些慾望而掙扎,人有自我意志,有自我實現的需要。人是單獨存在的,心理學家應該進行單個測量人們的思想、慾望和情感這些內部過程和主觀內部經驗使其成為不同的人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把人看成一種信息加工者,通過支配外部行為的認知過程而加以編碼、儲存和操作,進而影響人類行為。美國奈塞爾出版了《認知心理學》一書:認知是指從感覺輸入到轉換、約簡、加工、儲存、提取和使用信息的全部過程,本書出版標志著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誕生。發展了言語報告法、反應時記錄法、計算機模擬法。產生了認知神經科學
生理心理學的研究:關心心理與行為的生物學基礎,把生理學看成描述和解釋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認為我們所有的高級心理功能都和生理功能,特別是腦功能有密切關系。研究問題:腦功能的定位、心理免疫學、遺傳在行為中的作用。研究方法、臨床方法、局部切除法、電刺激法、生物化學方法、神經成像、腦成像
⑻ 高級認知研究常用的行為學方法有哪些
1.個案研究(Case Study)
案例研究是定性研究方法。它涉及在一段時間內觀察一個人或一組人。研究人員采訪對象或觀察行為並記錄信息。通常使用這種類型的心理學研究來說明如何在實踐中應用心理學原理或理論。案例研究方法廣泛用於專業培訓中。
2.實驗法(Experiment)
在科學科學中,實驗是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
實驗法的第一個原則是設置對照組。對照組可能是一個或一組未經操縱的個人或群體。
第二個原則是控制變數。也就是說,實驗應盡可能避免多餘數據。該因素使心理學家能夠重復該實驗,這是可靠研究的要求。
第三個原則是測量的一致性。如果允許使用不同標准將導致實驗無法復制,實驗結果不可靠。
第四個原則是顯示因果關系。也就是說,在實驗中執行的操作導致了最終結果,而沒有涉及其他因素。
實驗可以是在實驗室控制的,例如睡眠研究,允許心理學家操縱受試者但不能操縱其環境的現場實驗,或者不允許進行控制且主要是觀察性的自然實驗。
3.觀察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
這種類型的定性研究可以是既自然進行的,也可以在人為控制的情況下進行。這種研究方法是系統的且需要仔細記錄的。觀察研究的目的是識別和描述一個變數甚至一組變數。
4.調查研究(Survey)
這種調查研究方法取決於報告的數據,結果可能是高度主觀的。因此,調查通常涉及許多主題。這是一種隨機抽樣的定量研究方法。這不是實驗法,而是「精心選擇」了樣本的方法。
5.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
這種研究方法涉及查看諸如印刷品、電視、廣播等媒體,以重復特定單詞或短語甚至想法。這是一種定量方法,利用有關單詞或概念的數學或數據來研究諸如定型觀念或某些文化方面(例如性行為)的事物。這類研究在廣告中特別有應用價值,但也可用於預測特定人群的行為。
心理學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取決於要研究的數據種類以及研究的目的和廣度。
⑼ 請用自己的話為我解釋一下什麼是"認知研究取向"
認知研究取向是相對於行為主義研究取向而言的,認知主義和行為主義是心理學中的兩大基本流派。建議你自己找些相關資料了解一下這兩大流派各自的含義、基本理論假設,代表人物,研究方法等。
⑽ 簡述認知心理學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特點
主要研究對象包括:人如何獲取信息,這種信息怎麼表徵,從而轉變為人腦中的知識;知識怎樣儲存,又是怎樣用以指導我們的注意和行為。
研究方法:1、觀察法。2、實驗法(自變數、因變臉、控制變數)例如減法法,加法法,開窗實驗法。3、自我報告法,例如出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