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二語習得跨學科研究方法綜述

二語習得跨學科研究方法綜述

發布時間:2022-12-18 16:04:04

什麼是第二語言習得,他的英語概念是

第二語言習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應用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主要研究人們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和結果,其目的是對語言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進行客觀描述和科學解釋。

早期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是教學法的附庸,為服務提高教學質量而存在,1967年Larry Selinker在《語言遷移》這本專著第一次提出中介語理論,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從此有了自己的研究領域而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現時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涉及三大領域,即中介語研究,學習者內部因素研究和學習者外部因素研究。

1994年美國費城Temple大學教育學院二語英語教學教授Rod Ellis撰寫巨著《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成為該領域的經典教科書。該書共分七個部分。第一部分勾畫了整本書的概念框架。第二部分總結了有關學習者語言本質的主要理論,包括學習者錯誤,發展模式,語言變項和語用特徵。第三部分從外部因素解釋第二語言的習得,主要闡述社會因素和輸入/交互的作用。第四部分從內部因素解釋第二語言的習得,包括語言遷移、認知論解釋和語言普遍性。第五部分將討論的重點從學習轉移到學習者,論述了第二語言習得的個體差異和學習策略。第六部分是關於課堂英語教學的論述,討論了課堂交互和正規教學的有關理論。第七部分是全書的總結,從數據分析,理論構建和實際運用三個角度對現時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進行了批判分析。該書系統詳盡,可做為該領域研究生的教材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者的參考書,並與2000年由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引進出版。

目前該領域在國內蓬勃發展,各大外語院校和綜合大學外語學院都設有該專業的碩士點,發表的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每年俱增。該領域知名的國內學者包括南京大學的文秋芳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吳旭東教授和華南理工大學的蔣靜儀教授。

⑵ 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社會因素有哪些

年齡,性別,民族統一性,社會環境

⑶ 第二語言習得怎麼

首先明確學習第二語言的目地,如果是打算工作需要,專業性較強,那就找個培訓班的好。如果是興趣愛好,可以在網上找一些教學視頻

⑷ 為什麼說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具有跨學科的特點

本書多角度、多層面地介紹了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既包括防盜、防火、防觸電等人們熟悉卻易忽視的安全問題,也包括網路、消費、生活方式等過去大家不熟悉但又必須立即重視的問題。

⑸ 二語習得理論的教育技巧

語言學家克拉申(Krashen)研究發現:兒童在習得母語時,要經歷為期大約一年的「聽」的過程(沉默期),然後才開口說出第一個詞。這一規律同樣適用於第二語言習得,沉默期的長短因人而異。就像我們從小學中文,1歲前通常都不會開口說話,在爸爸媽媽及周圍人大量的語言引導和刺激下,才逐漸學會說簡單的字、詞,會叫「爸爸」、「媽媽」,最後才發展為說完整的句子。第二語言的習得同樣如此,會經歷幾個月甚至1年不等的沉默期。
教育技巧:
針對語言沉默期的孩子,老師需要營造全英文的環境,結合課件與他們進行趣味互動,培養孩子的語感,包括對語音、語調的感受等。請不要期望孩子迅速開口說英語,給孩子施加學習的壓力。家長也不要一回家就追問,今天上課學什麼了?表演幾句你學的英文吧?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鼓勵,與孩子一起走過沉默期,大膽開口說英文。 從沉默期走出來的孩子,剛學會應用第二語言,不習慣第二語言的規則往往表達容易出錯。就像1歲多的寶寶學母語,也會出現「主謂賓」顛倒,「你我」不分的情況一樣。寶寶們在剛開始說話的時候,通常不會說:「我要喝水。」甚至會說:「豆豆吃水!」這時候,通常媽媽不會責怪或糾正孩子,而是高興,自然地對孩子說:「豆豆要喝水啊!」當媽媽不斷重復正確的,時間長了,孩子也就會了正確的說法。語法干擾期是每個人掌握語言的必經階段,是兒童掌握語法規則,建立語感的必然方式。
教育技巧:
當孩子會積極主動說一些英語片語或短句子了,即便是輸出並不流利,經常出錯,也沒關系,請您淡然一點。要知道,即便是中國人學漢語,美國人學英語,也都會經歷主謂賓不分,句式表達錯誤的情況,通過後期持續性、科學的學習,這些都能得到改善,請不必過於擔心。 孩子可以講英語了,不意味著完成了英語學習,這只證明日常口語學習部分達到了一定水平,但是掌握得不全面。中國人除了會用中文進行生活層面的溝通,還需要上學進行學習,學習內容包括語文課中的故事、詩歌,數學課中的數字、運算和邏輯,科學課中的四季、氣候等學科知識,這些是豐富語言運用的知識載體。許多中國孩子進入美國課堂會發現課本看不懂,學科詞彙聽不懂,原因在於他們並沒有掌握學術英語知識,不了解學科思維方式和異國文化。學好學術語言,對孩子日後用英文工作,參與職場競爭,成為國際人才至關重要。
教育技巧:
孩子學英語目的是什麼?僅能用英語進行日常情景對話嗎?僅能用英文講故事嗎?相信大多家長的目標不局限於此,鼓勵孩子進行探索式學習,用英文學學科知識,具備學科思維的習慣,是邁向國際精英人才的重要一步。 再優秀的孩子,都不能保證每次考試都是100分,同樣的道理,語言學習也有曲線上升期,這一階段孩子英語水平的提高趨於緩慢。很多家長看不到孩子有明顯進步,就擔心孩子英語水平下降,便通過各種手段給孩子施加壓力。教育專家表示:在語言學習的曲線上升期,首先家長要學會堅持,幫孩子按照既定目標學習。另外,在堅持的同時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循序漸進英文水平會繼續提高。
教育技巧:
所有人學英語都會出現曲線上升期的情況。剛去美國的留學生即便英文很好,也都有一個艱難的過渡期。美國課堂有很多小規模的Seminar,要求每個人都參與討論,由於對全英文環境不適應,很多人能聽懂別人的討論,自己有好的想法,但就是無法流暢表達。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痛苦」歷練後,好像猛然間開竅了,最終也能實現流利討論,絲毫無障礙。這個其實就有大量的語言輸入,大量的積累,是厚積薄發的結果。
孩子語言學習的潛能無限,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多營造一些全英文的學習環境。如:在家放全英文的CD給孩子聽,或帶孩子到圖書館或外文類書店,閱讀原版外文書籍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⑹ 尹立的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教師

尹立,男,1978年生,湖北武漢人。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教師
1997-2001年,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英語教育學士學位(導師:朱衛紅)。
2004-2005年,英國愛丁堡大學語言學與英語語言系,應用語言學碩士學位(導師: Antonella Sorace)。
2001年本科畢業後留校在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公共外語系工作至今,2008年晉升為講師。
2012年10月赴英國約克大學(教育系)攻讀博士學位(導師:Benedetta Bassetti 和 Leah Roberts)。
研究方向:
主講課程:大學英語,現代語言學,現代英語語法,英語國家概況等。
研究方向:普遍語法框架下的二語習得,中介語石化,二語習得研究方法
論文與著作
1. 尹立. Language Transfer and Universal Grammar. 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Chinese Scholars, 2008(1): 58-65.
2. 尹立. 中國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綜述. 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58-65.
3. 尹立. An Inquiry into the Acquisitional Sequence of English Subjects and Objects by Chinese Learners(中國英語學習者英語主語和賓語的習得順序研究). 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8(6):95-105.
4. 林勇、尹立. 聽力理解困難以及聽力策略教學效果探析. 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72-74.
5. 尹立. Language Transfer Studies and Markedness Differential Hypothesis(語言遷移研究與標記性假設).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1(10):16-18.
6. 尹立.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Studies and Universal Grammar(關鍵期假設研究與普遍語法).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研究),2011(12):88-90.
7. 尹立. 背誦式語言輸入對體育專業學生英語能力發展的實證研究. 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91-94.
8. 尹立. L2 Ultimate Attainment Studies: Maturational Constraints and Universal Grammar(二語最終習得狀態研究:成熟期的限制與普遍語法). 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文學文化論叢》,2012,第三輯,95-109.
9. 尹立. 背誦式語言輸入教學實驗質量調查: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 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78-83.
科研項目與獲獎
1. 2008年參與大學英語讀寫(4)CAI課件製作(校級,主持人:陳新傑)。
2. 2008年參與我校音樂、體育、美術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與能力培養的調查研究(校級,主持人:張隆勝)。
3. 2009年獲華中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丹桂計劃」項目(跨學科視角下的中介語語法石化研究,項目編號09DG034)。
4. 2011年參與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大學英語研究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主持人:鄒心勝)。
5. 華中師范大學2006-2007學年度「教學工作優秀三等獎」。
6. 華中師范大學2009-2010學年度「教學工作優秀三等獎」。

⑺ 什麼是「第二語言習得」,有什麼意義

第二語言習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簡稱二語習得),通常指母語習得之後的任何其他語言學習。意義是通過掌握語言這把鑰匙去開啟新世界的大門。

人們從社會、心理、語言學等角度去研究它。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大概形成於二十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它對學習者的第二語言特徵及其發展變化、學習者學習第二外語時所具有的共同特徵和個別差異進行描寫,並分析影響二語習得的內外部因素。

與其他社會科學相比,二語習得研究是個新領域,大都借用母語研究、教育學研究或其他相關學科的方法。

概括地說,這一領域的研究是為了系統地探討二語習得的本質和習得的過程,其主要目標是:描述學習者如何獲得第二語言以及解釋為什麼學習者能夠獲得第二語言。

進入21世紀以來,二語習得的研究范圍遠比20世紀七八十年代廣,涉及語言學、心理學、心理語言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等眾多方面。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1.母語:通常是指學習者所屬種族、社團使用的語言,因而也稱作「本族語」。一般情況下,母語通常是兒童出生以後最先接觸、習得的語言。因此,母語通常也被稱作「第一語言」。

2.目的語:也稱「目標語」,一般是指學習者正在學習的語言。它強調的是學習者正在學習的任何一種語言,與學習者的語言習得環境無關。

3.第一語言:指兒童幼年最先接觸和習得的語言。

4.第二語言:相對於學習者習得的第一語言之外的任何一種其他語言而言的。強調的是語言習得的先後順序,與語言習得的環境無關。

5.習得:指「非正式」的語言獲得。「習得」通常是指在自然狀態下「下意識」的語言獲得。內隱學習是通過無意識或下意識的方式來獲得語言知識。通過「習得」方式獲得的是「隱性語言知識」。

6.學習:指「正式」的語言規則學習,即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來獲得第二語言。一般是指「有意識」的語言知識的獲得。外顯學習是在有意識的狀態下通過規則學習來獲得語言知識。通過「學習」方式獲得的是「顯性語言知識」。

7.第二語言習得:指學習者在目的語國家學習目的語。學習者所學的目的語在目的語國家是公認的交際工具,當然也是學習者用來交際的工具。

8.外語習得:學習者所學的語言在本國不是作為整個社團的交際工具,而且學習者所學的語言主要是在課堂學習的。

9.第二語言環境:指學習者所學的語言在語言習得發生的環境中作為交際語言。

10.自然的第二語言習得:指以交際的方式獲得第二語言,而且語言習得通常是在自然的社會環境下發生的。

11.有指導的第二語言習得:以教學指導的方式獲得第二語言,語言習得通常是在課堂教學環境中發生的。

12.語言能力:是由交際雙方內在語法規則的心理表徵構成的。語言能力是一種反映交際雙方語言知識的心理語法。母語使用者對句子的合語法性的直覺判斷依據的就是這種隱性語言知識。語言能力是關於語言的知識。

13.語言表達:交際雙方在語言的理解與生成過程中對其內在語法的運用。語言表達是關於語言運用的知識。

對比分析的基本內容

1.對比分析假設的理論闡釋包括三個方面,即對比分析的基本假設、分析方法以及對比分析的兩種觀點。

2.對比分析的基本假設是語言遷移。包括三個方面:

1) 學習者在第二語言習得中會把母語的語言形式、意義及其分布,連同與母語相聯系的文化遷移到第二語言系統中去。

2) 當學習者的目的語與母語結構特徵相似時,就會產生正遷移,學起來比較容易;當目的語與母語結構特徵有差異時,就會產生負遷移,也就是母語干擾,學起來比較困難。母語干擾是引起困難和偏誤的主要原因或者唯一原因。

3) 差異=困難,差異與困難相對應,差異越大困難越大,這種差異構成了語言習得的難度等級。

3.對比分析的分析方法,顧名思義是對比和分析,系統對比學習者的母語系統和目的語系統。對比的內容主要是學習者的母語和目的語的語言系統,而且語音、語法的對比較多。

4.對比分析的目的可以是預測學習者的難點,也可以是對學習者的偏誤進行解釋。

5.「強勢說」:強調對比分析的預測功能,認為母語干擾是造成第二語言學習者語言習得困難和錯誤的主要原因,甚至是唯一原因,過高估計了對比的預測功能。

6.「弱勢說」:把重點放在事後錯誤的分析上,通過對比來解釋偏誤產生的原因。目的是在偏誤出現後通過對比來解釋學習者產生偏誤的原因。

⑻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的研究內容和范圍

外 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是外國語言文學下屬的一個二級學科.本學科點的主要研究方向涉及翻譯理論與實踐、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專門用途英語、語言學(對比語言學、篇章教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和英美文學.本學科依據綜合性、理論性和應用型的培養要求,培養具有語言技能強、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知識系統的高級外語人才.
翻譯理論與實踐方向
本專業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如何促進中國現代翻譯學的理論構建,如何提高增強翻譯實踐能力,使學習者對翻譯學所涵蓋的翻譯理論,翻譯方法和翻譯歷史有一定的了解,並使學習者具備適應現代翻譯要求的能力,同時在翻譯理論方面打下扎實的基礎,在翻譯實踐的某一領域奠定較高的水平.本專業所研究和學習的主要內容有:中國傳統譯論和現當代譯論;西方現當代翻譯理論的學習,借鑒和洋為中用;中國和西方翻譯簡史;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相聯系的綜合訓練.
第二語言習得方向
本專業以二語習得理論和前沿研究的成果為依據,結合應用語言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研究成果,從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將研究的成果運用到教學的實踐中去.通過對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探索、研究和檢驗,推動教學和研究的共同發展,對外語教師的總體素質、業務水平、專業發展進行系統性和實證性研究.其研究內容包括:了解兒童和成人第二語言習得目的以及影響習得過程的各種變數的差異;熟悉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的主要問題並思考這些問題對課堂第二語言教學的含義;探索第一語言的作用,認知、情感及語言原則在第二語言學習和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學習者個體差異以及課堂教學對第二語言習得所起的作用;更好地描述或解釋、揭示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語言習得過程、特點、差異、內在及外部影響因素.
專門用途英語(ESP)方向
本研究方向以科技英語本科專業為基礎,以英語語體學為主幹課程,結合前景學理論、系統功能語法以及語篇分析等理論對英語語言的各種文體、語體現象進行詳盡的分析研究.其目的旨在通過ESP的研究與學習,加強並提高該學科在英語教學實踐、研究工作及在廣大教師、培訓人員中的熟悉度與認知度;培養多層次的ESP專門人才,如多學科英語教學、培訓實用人才,ESP理論研究及實踐專才,以及教材編寫、考試設置等相關問題.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科技英語史、科技英語特徵、新聞英語語體特點、英語語體在經貿英語方面的應用、語體語篇分析在英語教學及教材編寫中的應用、科技英語閱讀教材及教法、當代黑人英語特點分析、英語報刊社論問題研究、影視英語對白特點等.
語言學方向 對比語言學
本專業方向要求學習者修完相關課程之後,能夠深刻理解對比語言學的性質、特點、發展動態和趨勢,掌握英漢各分支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方法,並具有初步的研究能力,特別是運用現代語言學的各種理論和方法,對英漢兩種語言現象進行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其研究內容包括理論和應用對比研究兩個方面.理論對比語言學主要以現代語言學理論為指導,對英漢語言進行系統的對比研究,從而揭示對比語言學的性質和任務,解決對比研究中的理論和方法問題;應用對比語言學具體表現為通過英漢語言在語音、詞彙、語法、修辭、語篇、語用、文化等諸方面的對比研究,對外語教學經驗從理論上做出解釋、為英漢互譯方法和技巧提供系統的理論依據、為雙語辭典編纂提供直接的理論指導.
語篇教學該專業的培養目的旨在通過對國內外相關理論的介紹和研究,探討語篇生產與解讀過程中的常見現象,幫助學生了解語篇交際的基本規律,並培養出具備分析常見語篇特徵並能將語篇分析的基本理論觀點與方法熟練地運用到外語學習、教學、科研甚至考試過程之中的英語人才.該專業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重實際分析能力的培養,其研究內容包括:語篇信息、語篇主題、語篇與語境、語篇成分關系、語篇交際中的視角與觀點、語篇的銜接與連貫、常見的口語語篇交際以及常用的書面語篇的生產與解讀.本專業今後的發展方向是立足功能語言學的基本理論,本著折衷擇優的思路,努力將英語語篇與漢語語篇相比較,側重於培養既懂漢語語篇特徵又能把英語語篇分析和外語教學相結合的跨學科理論研究與應用人才.
語用學本專業屬跨學科研究,與符號學、社會心理語言學、功能語言學、認知語言學、交際修辭學有著密切的學術淵源關系.它通過研究語言使用的實際過程、人們使用語言(及其它符號系統)進行交際時所遵循的原則、意義的各種機制、特定情景下話語中的特定意義的理解和表達,使學習者在充分了解語用學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提高其分析語言現象及運用語言的能力,並掌握從事現代語言、交際工作必備的知識、視角和方法.其研究內容包括:語用學與語言學的關系、指示語、語言行為、會話含義、預設意義、言語行為、會話結構分析、語用學和功能語言學;語用學與翻譯、語篇分析;語用能力的習得等.
社會語言學本專業試圖為語言實際使用中普遍存在的語言變異現象提供一種整合研討模式與理論解釋,特別是通過考察各種語言變體形式與社會文化影響之間的關系,旨在揭示言語行為與社會文化因素的互動模式,並對變異現象從多維角度進行說明與解釋.其研究內容包括理論與應用兩大部分.理論社會語言學關注的問題是,在考察語言變體和言語群體結構相關性時應當採取什麼模式與方法,並為交際能力的討論提供一種普遍性的解釋;應用社會語言學則把研究的重點放在考察隱藏在語言使用不平等現象背後的社會和政治含義上,尤其是在法庭、醫院、學校這樣一些涉及語言使用問題的公眾生活領域.具體的研究內容有:雙語使用、語碼轉換、體裁研究、廣告語言、語言維持與消亡、語言與年齡研究、語言沖突、語言與社會方言聲望研究等.
英美文學方向
本方向側重於英美文學理論研究、文本分析、比較文學和西方文論方面的研究.培養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從理性到感性把握文學思潮的主脈,在培養其具有基本的文學素質的基礎上,加強其文學理論方面的造詣,以期其畢業時具有一定的文學與理論功底,具備較高的文學鑒賞及批評能力,並能適應相應的研究、教學及其它語言交際方面的工作.

閱讀全文

與二語習得跨學科研究方法綜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做糖最簡便的方法 瀏覽:638
草酸的檢測方法國標 瀏覽:846
如何提高寫作水平有哪些方法 瀏覽:502
最簡單的溫柔方法 瀏覽:362
oppor4耗電快解決方法 瀏覽:607
塵埃粒子計數器使用方法 瀏覽:767
打鼓方法與技巧 瀏覽:876
陰部按摩器使用方法 瀏覽:877
迷迭香的使用方法 瀏覽:83
嗜鉻細胞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瀏覽:618
如何除濕疹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527
自製池塘簡單方法 瀏覽:707
電泳檢測的方法 瀏覽:789
工業cod檢測方法 瀏覽:299
星辰變的種植方法 瀏覽:604
商品組合需求預測有哪些方法 瀏覽:965
卷發精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576
快速識字方法 瀏覽:188
華為大疆手機雲台使用方法 瀏覽:501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方法之探析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