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課程教學方法

課程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17 05:51:30

A. 新的教學方法哪些

2018年4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出版《教師作為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創新教學的重要性》一書,書中基於國際經驗,總結出了6類創新教學法,並通過27個國家和國際的學校網路組織案例解釋了教師如何使用這些創新教學法。到底有哪些創新教學法值得我們學習,未來的教育走向會因此得到怎樣的變化呢?一起來看看。

唐科莉整理
01 計算思維教學

(Computational Thinking)

計算思維教學實踐的核心是以計算機能夠幫助我們解決的方式思考問題,然後解決問題。

其起點是計算機,但是計算思維教學不一定意味著使用計算機和掌握編程或代碼。它是使用問題解決思維和計算機科學的全新教學方法。

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計算思維不僅是增加計算機科學這門課程,還要更好地理解科學家如何使用計算機形成問題框架,並解決實際問題。

其中的教學技巧包括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平行加工、模型驗算、排除故障和尋找策略。

這類教學法明確將編程和代碼作為一種新的素養進行培養,是學習信息通信技術的一種新方法。

這一教學法有幾個基本要素:

計算思維教學法,不但強調一般性信息通信技術技能的掌握,更強調理解計算機科學以及它與數學、科學之間的關系。

在學校中實施計算思維教學法:

首先,需要全面思考數學與信息通信技術技能,要從傳統的基於學科的規劃,轉向基於橫向能力與技能設計的活動;

其次,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讓中小學教師具備計算思維與計算機技能,熟悉計算機網路、系統並使用信息通信技術。

開發國家課程和嚴格的教師持續專業發展課程等,都有助於增強計算思維教學在學校中的實施。(新教學支持系統:以專業指導專業,以名師成就名師)

02 體驗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

體驗學習是指將學習者直接與正在學習的現實之間建立聯系的教學法。學生通過積極的體驗、探究和反思進行學習。

這類創新教學實踐包含一些最能代表學校創新的教學法(如項目式學習),旨在培養學生應對真實、復雜的挑戰的關鍵技能。

體驗學習非常關注環境、學習者的積極參與,及反思與解決沖突的作用。

體驗學習教學3種形式——

1. 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其核心是真實世界的問題容易抓住學生的興趣,能夠引發學生認真思考,從而獲得並應用新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減少指導,讓學生積極發言並發揮作用。

項目會圍繞一個問題或挑戰開展。學生會反復走進實驗室,參與多樣化活動及開展研究,在真實的探究中合作、討論和開展個性化學習。

2. 基於服務的學習(Service-based Learning)

3. 不確定性能力教學(Teaching of Uncertainty Competence)

學會在一個復雜的世界中應對知識的不確定性,需要構建起一個將不確定性納入學習過程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批判思考世界,並做出合理的決策。

不確定性能力包括應對不確定的信息和情境,該能力可以分為三類:學會評價、容忍不確定性和減少不確定性。

比如,戶外/ 探險學習就是這類教學實踐的典型,要求學生面對不熟悉的情境並走出舒適區,需要合作、討論、反思並與社會聯系。

體驗學習不僅是一個發現過程,其目的也不僅是復制科學發現過程。

因此,教師注重搭建腳手架(Scaffolding)為學生提供支持非常重要,如提供專家指導,組織復雜的任務,並降低認知要求等。

03 混合學習

(Blended Learning)

混合學習的主要目標是最大化技術與數字化資源的優勢,根據學生的需求促進差異化教學,並推動課堂互動。

這一教學實踐是建立在通過小組活動和密集的面對面互動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的基礎上。

在計算機提供相關信息後,教師就從常規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更多時間用於概念的應用,並開展更具交互性、復雜的課堂活動或者進行一對一教學。

在混合學習中,教師的作用主要聚焦概念的應用,為學生提供要求更高、更復雜的問題任務,促進學生對概念的深度理解並推動同學之間的交流。

混合學習主要有3種形式——

混合學習要想成功實施,需要深入反思教師和學生的作用,教師要有改變教學的意願,教師還需要創新和提高自身的專業參與度。

由於非常依賴數字化資源,教師還需要具備操作技術的技能,並在互動中理解內容、技術和教學法。

04 游戲化教學

(Gamification)

游戲化教學通過玩耍和游戲教學,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從而促進學習。

游戲和玩耍在兒童的學習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利於促進兒童的智力、情感與社會性發展。

在創新與教學中,使用視頻游戲是全球教學實踐的一個重要新趨勢。

這類教學創新有2個主要的教學要素:

動機要素(快速反饋、目標、參與和漸進的挑戰)
情感要素(故事和身份、合作與競爭)
游戲化教學一直在大量學科中成功應用,如科學、數學、語言、體育、歷史和藝術及設計。

游戲化教學的基本原則包括: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學習感覺就像玩耍一樣、每個環節都有相互關聯、從做中學、反饋及時並持續、不斷有挑戰。

基於這些原則,游戲化教學超越了游戲的設計,強調玩耍的基礎作用和游戲,融入正規教育的方式。

05 具身學習

(Embodied Learning)

具身學習指各種關注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的教學實踐,強調身體和情感的重要性。

具身學習非常重視學生的社會、創造性體驗和積極參與的重要作用。

具身學習有各種形式,如藝術和基於設計的學習、新的體育教學法、創客文化運動等。

具身學習的主要理念是,學生自覺使用身體去學習,比坐在桌邊或電腦前更有效。

大腦盡管對於學習非常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認知與行為源泉,情景化的認知需要將身體、情感與社會要素都納入學習環境中。

這一教學實踐,使偏向抽象思維、個體被動獲得內容的傳統教育系統正發生改變。

具身學習的教學原則包括:

這些原則對於教學非常重要,因為兒童有兩個自然的學習傾向——創造力和表達,將這兩個動力結合,具身學習才能促進知識的獲得。

具身學習教學3種形式——

具身學習特別適合培養學生好奇心、靈敏度、多視角思考、冒險、隱喻思考及其他元認知技能和執行技能等,也有助於社會情感技能培養和探討一些跨學科內容,如性別問題、多樣化等,因此與21世紀技能高度相關。

在學校中,具身學習可以在三個層面實施:

第一,體育與藝術課上的各種活動和體驗,比如將科學課上對光合作用的解釋與舞蹈結合,幫助學生學習這一概念;

第二,工作坊或者項目,通過與校外的藝術家或專業人士建立合作,為反思通過具身學習學到的課程和內容提供平台;

第三,將身體運動、創造性培養和情感融入學校和核心學科中。現在有越來越多學校、相關計劃和專業機構提供這類實踐的相關指導和工具箱。

06 多元讀寫能力和基於討論的教學

(Multiliteracies and Discussing-based Teaching)

這類教學創新涵蓋各種實踐與教學原則。其本身就融合了兩個相互聯系的教學法:多元讀寫能力教學和基於討論的教學。

這類創新教學實踐強調:讀寫能力是學生學習和批判素養的核心,應該將知識置於政治、文化和著作者的背景中,通過換位思考和合作解構故事。

課堂討論更重視學生質疑所獲得的觀點以及「去主導語言中心化」的核心。

該類教學包含4大教學原則:

不過,將多元讀寫能力和基於討論的教學實踐引入課堂和學校中正面臨許多挑戰:

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生活與興趣,與學生課堂外的經驗建立具體的聯系,尤其是對學生生活的社區及歷史背景的了解;
教師必須保證必要的支持,讓學生在已有技能的基礎上解決復雜問題和反思;
讓其他語言進入課堂和學科中,可能會讓教師感覺受到壓力;
教師需要與專家合作,解決學生在溝通與語言中面臨的障礙,同時教師缺乏技術應用的能力與自信也是該教學實踐應用的一大障礙;
為了與廣泛的社會與政治背景建立聯系,教師迫切需要進行培訓。

B. 課程教學模式是

通常課堂教學採用的方式是:
一、講授式的教學方法
1、定義: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2、具體實施形式:
⑴講解教學方法
⑵談話教學方法
⑶討論教學方法
⑷講讀教學方法
⑸講演教學方法
3、運用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⑴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
⑵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有清晰、精練、准確、生動等特點。
⑶善於設問解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積極的思維活動。
二、問題探究式
1、定義:教師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⑴問題教學法
⑵探究教學法
⑶發現教學法
3、運用發現教學法與探究教學法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⑴努力創設一個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究發現的良好的教學情境。
⑵選擇和確定探究發現的問題(課題)與過程。
⑶有序組織教學,積極引導學生的探究發現活動。
4、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的基本步驟:
⑴創設問題的情境
⑵選擇與確定問題
⑶討論與提出假設
⑷實踐與尋求結果
⑸驗證與得出結論
三、訓練與實踐式
1、定義:通過課內外的練習、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
2、訓練與實踐式教學方法中的各種具體教學方法的內涵和基本要求
1)、示範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示範操作和講解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教學方法。在示範教學中,教師對實踐操作內容進行現場演示,一邊操作,一邊講解,強調關鍵步驟和注意事項,使學生邊做邊學,理論與技能並重,較好地實現了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本課程中示範教學主要應用於創造變異方法的教學中。如各種作物的雜交自交技術、人工誘變技術、原生質體的分離、雜交技術、基因工程操作技術等。
2)、模擬教學法
是在模擬情境條件下進行實踐操作訓練的教學方法,模擬教學法通常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後,實踐操作前進行。本課程實踐教學嚴格受作物生長季節的限制,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項目實施至少需要一個生長季節,甚至幾年的時間,因此,教學中應注重模擬教學法的應用。本課程模擬教學法主要應用於雜交親本的選擇、雜種後代的處理等實踐教學項目。
3)、項目教學法
以實際應用為目的,通過師生共同完成教學項目而使學生獲知識、能力的教學方法。其實施以小組為學習單位,步驟一般為: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項目教學法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個性化」的學習,主張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學生通過完成教學項目,能有效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既掌握實踐技能,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既學習了課程,又學習了工作方法,能夠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本課程作物育種目標制定、雜種後代單株選擇、株系選擇、自交系配合力測定等均可應用項目教學法。
教學模式的研究是當代教學論中的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其核心是用系統、結構和功能等觀點研究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論的或實踐的基礎,從而形成一種系統化和多樣化相統一的教學模式體系。理論界對教學模式的理解很不一致,有多種認識。一種比較流行的看法是,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轉化形式,它是用於設計課題、選擇教材、揭示教師活動的基本框架。
就語文學科而言,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也一直是有識之士研究的課題。目前比較被人們認可的有以下幾種模式:
(1)中學語文教學「三、五、七」模式。其核心內容是打好三個基礎,建立五條常規,註定七項禁忌。
(2)語文目標教學模式。其核心內容是教材有明確的目標,教師為實現一個個特定的目標而教,學生為達到一個個特定的目標而學,教學領導人員以及招生考試部門的組織者和命題人員,以同樣的學習目標為基本依據進行教學測量、考核、評估、考查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檢驗老師的教學效果。
(3)語文「訓練式」教學法,其核心內容是教師講授新課時,把一篇課文的內容根據教學目的化解為各種題型的訓練題,讓學生當堂完成這些習題,教師當堂評講這些習題,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課文內容,應用課文內容的目的。
(4)「情知對稱」四分教學模式。其核心內容是藉助教材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在教學中,不能把語文只作為單純的知識達標課程,而應該讓它成為培養學生「情知對稱」的人格與智能雙向平等發展的黃金三角洲。「四分」的含義是指情知分類,能級分層,訓練分步,教材分型。

C. 課程教學論的十幾種教學方式有哪些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的價值追求。
提高教育教學效率一直是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價值追求,有三次重大變革在教育史上影響深刻和廣泛。
第一次是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創立的班級授課制。他把一對一的個別教學變為一個教師同時對幾十個學生進行施教的群體教學,教學效率得到了極大地提高。誇美紐斯系統論述了統一教材、統一教學時間和空間、統一教學要求的班級授課制,在教育史上是一個重大貢獻。自此以後,經過各國的教育實踐,班級授課製作為學校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得到廣泛運用和發展。
第二次是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的課堂教學階段論。他把以教師為中心的班級課堂教學程式化、模式化,這樣教師就能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從而提高了課堂的效率。赫爾巴特認為,一個教學過程應該有這樣四個密切相連的階段組成:「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後來逐漸演變成「五段教授法」,即我國中小學教師所熟悉的課堂教學五個環節:組織上課、檢查復習、講授新知、鞏固復習、布置作業。赫氏的理論讓教師們領悟和掌握了課堂講授教學的步驟、門道和技巧,課堂教學的效率效果因此得到了提升。
第三次是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學生中心論。在杜威看來,赫氏理論的基本缺陷在於它從根本上只重視「教材」,而忘記了教育中的「人」,忽視了人的主動性。教學的中心不在教師,而在學生,所以他認為要把教學中心從教師轉到學生。杜威對教學的貢獻主要不在於發明了某些具體的教學方法,而在於使教學方法邁入了一個新時代,即旨在喚醒主體意識、關注個體獨特性、促進個性自由與解放的教學時代。
總之,追求教學效率是各國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標,也是各種教學流派不斷探索和倡導的理念和策略,追求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根本價值。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新課程教學改革大背景下的現實迫切要求。
我國從2001年開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的就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符合2l世紀需要的人才。通過幾年的推進,新課程的理念逐步被接受和認同,在教學實踐的不同層面都得到了一定的體現和落實。但當我們深入課堂教學一線,進行細致深入的觀察與研究時,就會發現:現實的課堂教學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師生的教學活動與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現實迫切要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需要。
教育質量是一切教育活動的生命線,世界各國持續不斷的教育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現時代教育發展的大政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相應條件,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衡量我國教育質量的標准就是看學生的素質是否得到了全面發展和提高,是否生動活潑地主動發展,有無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校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場所,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學校能否有效實施素質教育,教育質量能否得到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是關鍵。課堂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盡可能高速地發展,要求課堂教學必須採取讓學生學起來容易,適合學生能力的方式。提高教育質量,不但要讓學生素質得到全面發展,還要讓學生的素質得到切實的發展。教學追求效率就是要努力使師生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或教學消耗獲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成果。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從基本的課堂教學改革人手,通過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來整體提高教育質量。
(二)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減輕師生負擔,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師生教學負擔過重是當前教學中普遍而又非常突出的一個問題。「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是普遍反映。
據有關調查,新課程推進過程中,教師負擔普遍加重。目前,教師的工作量主要由以下幾部分構成:
1、備課,寫教案;
2、上課,包括公開課、觀摩課等;
3、批改作業;
4、參加教師培訓;
5、聽課、參加教研活動;
6、撰寫論文等;
7、班級、學生管理,班主任工作。
8、教師自我提高的學習、進修活動(如專升本)等。
網上有段順口溜形容教師的生活現狀 :「 教師育人終日疲憊,學生告狀回回都對。工資不高還要交稅,從早到晚比牛還累。一日三餐時間不對, 一時一刻不敢離位。下班不休還要開會,迎接檢查讓人崩潰。 囊中羞澀見人慚愧,百姓還說我們受賄。」教師們普遍反映,新課程加重了他們的工作負擔。為「生存」所困、為「績效」所憂、為「名聲」所累,教師普遍因工作時間長、工作難度大、勞動強度高、心理負荷重,經濟壓力大而不堪重負。減輕教師工作負擔,除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及其教材、教法的不斷熟悉等外,改變教師思維方式和工作慣性,向課堂教學要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迫切解決的問題。
就學生而言,新課程改革的本意是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但實際上學生的負擔非但沒減輕反而更重,甚至還有民謠說現在的學生是「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幹得比牛多」。學生學習負擔過重,不但降低學習效率,還造成其嚴重的厭學問題,進一步影響其身心健康成長。許多學生睡眠不足、體質下降,引發了不同程度的近視、失眠、神經衰弱等生理疾病。有關研究對10省市中小學生的視力抽查顯示,小學生的近視率為16.8%,初中生為45.5%。學習負擔過重,還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比如:一些學生過度焦慮、憂郁,嚴重的甚至學習心理失衡,引發惡性事件,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學生長期處於緊張、壓抑的心理狀態,不利於其健康成長。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主要是由於學生的學習大都局限於接受現成的知識、學生的學在很大程度上被老師的教所替代。在應試教育指揮棒引導下的題海戰術、加班加點和教師在課堂上的「填鴨式」教學是導致學生課業負擔屢減不輕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深化課程改革、調整優化教學內容、改革考試方式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教師素質.改善教師教學方式,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就成為一個現實而緊迫的問題。
三、新課程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出發點和思路
課堂教學是在一定的教學環境下通過教師教、學生學而掌握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因此,在寬泛的意義上,教師、學生、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眾多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左右著教學過程,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在這些因素里,教師是決定性的因素。教學活動的發動、運行、效果反饋等都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必須從教師著手。在新課程推進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乃至其自身專業素養的提高都直接影響著教學效率的提高。所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出發點和思路在於教師自身主體能動性的充分提高和發揮。教師自身主體能動性的提高和發揮主要表現在不斷學習和把握新課程的有關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策略、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素養等幾個方面。
(一)不斷學習和把握新課程的相關理念、方法和策略。
新課程改革是在大的社會轉型背景下教育領域的一場巨大變革,它要在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實現轉型,努力建立起新型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在這樣的課程改革目標背景下,觀念的轉變成為首當其沖的事情。盡管在新課程推進伊始,有關方面就十分重視對教師的培訓;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接受、認同和把握客觀需要一個過程,從接受到轉變為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又需要一個過程。同時,新課程的有關理念和方法在課程改革實踐中還有一個不斷接受檢驗的過程。所有這些方面的因素都決定了教師對新課程的把握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也決定了教師的學習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而且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教師要在不斷的學習中,逐漸提高對新課程的領悟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結合自身的教學個性不斷優化教育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不是放棄自己已有的教學個性,而是要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在正確認識各種教育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個性,對它們進行重新組合,達到不斷優化的目的。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和策略都有特定的適用對象和內容,有應用的時空限制。教師已經習慣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並不是一無是處,新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也並不都是靈丹妙葯,某種教學方法和策略也不是對每一個教師都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策略能否發揮有效的作用,關鍵在於教師的應用和把握。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要每一個教師結合自身的教學個性,不斷對各種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優化組合,形成新的有生命力的教學方式。
(三)在不斷的教學實踐反思中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對一個普通的教師來說,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要想不斷改進教學,提高效率,就需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經常性的反思:為什麼這節課有效果,好在什麼地方,原因在哪裡;為什麼這節課效果不好,不好在什麼地方,原因是什麼;是理念問題,還是方法問題;是設計問題,還是實施問題;是學生問題,還是自身的問題;是教材問題,還是時間問題;等等。通過反思.教師就能找出自己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從而在以後的教學中發揚或克服。教學是一種實踐活動,只有緊密結合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才能切實改進教學,提高效率。教師自身的成長是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的過程,教師成長的過程也就是教學效率不斷提高的過程。

第一章 提高課堂教學講授效率的策略與方法

講授法作為一種古老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從古至今一直是在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新課程實施以來,對講授法的口誅筆伐卻不絕於耳。究其根源,無非是作為傳統教學方法的講授法早已被人們貼上了「灌輸」的標簽,在當前新課程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這三種學習方式的同時,與講授法相對應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已被許多人所唾棄,講授法也因而被判定為造成學生學習方式單一刻板的「元兇首惡」,罪莫大焉。因此很多老師,包括一些領導,言必稱自主、合作、探究,而對講授法大加抨擊,唯恐自己拖了新課改的後腿,成為眾人的笑柄。但是,眾多的教學方法都必須和講授法結合才能發揮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仍應把講授作為基本的教學策略 ,我們應該採取揚棄的態度,發揚其優點,改善其不足,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講授的效率。
一、講授是基本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教學方法。它是教師使用最早的、應用最廣的教學方法,可用以傳授新知識,也可用於鞏固舊知識,其他教學方法的運用,幾乎都需要同講授法結合才能進行。
講授法具體形式:
1、講述。側重生動形象地描繪某些事物現象,敘述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使學生形成鮮明的表象和概念,並從情緒上得到感染。在低年級,由於兒童思維的形象性、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在各門學科的教學中,多採用講述的方法。
2、講解。主要是對一些較復雜的問題、概念、定理和原則等,進行較系統而嚴密的解釋和論證。講解在文、理科教學中都廣泛應用,在理科教學中應用尤多。
3.講讀。教師或學生以朗讀方式表述教材或其他讀物的方法。
4、講演。教師就教材中的某一專題進行有理有據首尾連貫的論說,中間不插入或很少插入其他的活動。主要用於中學的高年級和高等學校。
講授法優點:
1.有利於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
講授法具有兩個特殊的優點,即通俗化和直接性。教師的講授能使深奧、抽象的課本知識變成具體形象、淺顯通俗的東西,從而排除學生對知識的神秘感和畏難情緒,使學習真正成為可能和輕松的事情;講授法採取定論的形式直接向學生傳遞知識,避免了認識過程中的許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難,這比學生自己去摸索知識可少走不少彎路。所以,講授法在傳授知識方面具有無法取代的簡捷和高效兩大優點,這也就是講授法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講授法有利於幫助學生全面、深刻、准確地掌握教材,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全面發展 。教材不僅匯集著系統的學科知識,而且還蘊藏著許多其它有價值的內容,如學科的思想觀點、思維方法以及情感因素。但是,由於教材對學生來說,不僅知識本身不好讀懂,其所潛藏的內涵更是不易發現。但教師能夠比較全面、准確地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深邃內涵。所以,藉助教師的系統講授和透闢分析,學生能夠比較深刻准確地掌握教材,從而不僅學到學科的系統知識,而且還領會和掌握了蘊含在學科知識體系中的學科思想觀點、思維方法和情感因素。這樣,學生的學科能力也就得到了全面提高。
2.講授法有利於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得到遠比教材多得多的東西 。
任何真正有效的講授都必定是溶進了教師自身的學識、修養、情感、流露出教師內心的真、善、美。所以,講授對教師來說,不僅是知識方法的輸出,也是內心世界的展現。它潛移默化地影響、感染、熏陶著學生的心靈。可以說,它是學生認識人生、認識世界的一面鏡子,也是學生精神財富的重要源泉。
3、講授法是其它教學方法的基礎。
從教的角度來看,任何方法都離不開教師的「講」,其它各種方法在運用時都必須與講授相結合,只有這樣,其它各種方法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所以講授是其它方法的工具,教師只有講得好,其它各種方法的有效運用才有了前提。從學的角度來看,接受法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其它各種學習方法的掌握大多是建立在接受法的基礎上。學生只有學會了「聽講」,才有可能潛移默化地或自覺系統地把教師的教法內化為自己的學法,從而真正地學會學習,掌握各種方法。
講授法局限: :
1.講授法容易使學生產生「假知」,從而導致知識與能力的脫節 。
教師運用講授法,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往往使人產生一種錯覺,似乎學生只要認真聽講就可徑直地獲得知識。而實際上,學生對任何知識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在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和自己的獨立思考上。而講授法,教師把知識講解得清清楚楚,學生以聽講代替思考,即使有自己思維參與,也是被教師架空起來的,因為要跟教師同步進行,這樣也就把學生在獨立思考中所必然要碰到和解決的各種必要的疑問、障礙和困難隱蔽起來。結果,學生聽起來好像什麼都明白,事後卻又說不清,一遇新問題就會手足無措。這樣不靠思維獲得知識,不僅知識本身掌握不牢固,更談不上舉一反三加以遷移應用,促進能力的發展了。
2.講授法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和期待心理,從而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
講授法淵源於傳統的教師中心論,教師是知識的象徵,一切知識得由教師傳授給學生,所以,這種方法在運用過程中也容易使教師產生重教輕學的思想。教師往往只考慮自己怎麼講,怎樣講得全面、細致、深刻、透徹,似乎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掌握得越多、越好,長此以往,就會產生心理定勢,教師不講就不放心,總覺得不講學生就學不到東西。於是,注入式、滿堂灌便應運而生,並愈演愈烈。而學生呢?也不知不覺地形成了依賴心理,一切問題等待教師來講解,特別是教師講得越好,這種期待和依賴心理就越強烈。正是這種期待和依賴心理嚴重地削弱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這是目前講授法運用過程中存在的一種相當普遍的病症,也是一種危害性很大的病症。

二、講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成因。(教材14頁)
講授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視講授為禁區。
新課標下的教學如何正確的講授,這成了一個大難題,講什麼、講多少、如何講等問題困擾著教師。新課標提出「把課堂還給學生」,有的學校更是對一節課中教師講授的時間作出硬性規定,若教師講授超過15分鍾即為不合格的課。於是乎不少教師便把講授妖魔化,談「講」色變,把少講、不講作為教學的基本原則。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展示,讓學生講,視講授為禁區,不敢越雷池半步。一段時間以來,公開課的浮華表演之風日盛,學校的教學評價似乎不太在意教師的講解如何,而是關注一節課中學生活動時間的長短,因而有些教師在公開課上一會兒多媒體演示,一會兒表演,一會兒組織學生討論,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教學情境的過於晃動影響學生對學習內容作深層次的挖掘,影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做必要的價值引領,導致課堂華而不實。這種做法嚴重的背離了新課程的基本精神和指導思想,使教師的教學質量難以得到切實提高。
2、教師講授失當,「滿堂灌」。
3、教師講不到位,講授效果差。
講授存在的主要問題的主要成因:
1、把講授絕對化。
2、把講授膚淺化。
3、把講授歪曲化。

三、提高講授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
1、全面了解學生,遵循師生雙向參與原則。
通過提問、回答、討論、講解等途徑,教師以主導者身份、學生以認知主體的身份直接參與課堂講授活動。課堂上不能「我講我的,聽不聽由你」。
2、選擇合適的講授內容 。
在新課程教學中,在確定了以學定教的原則後,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和基礎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有的教學內容,如概念的定義、歷史文化、數學法則,就常常需要使用講授式教學方法。還有,概念的定義和有的數學法則根本就是不允許探究的,只能使用講授式教學方法。如果讓學生根據教學創設的情境去自己給出概念的定義,其實是不恰當的。
3、講授要富於啟發性 。
在講授式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和引導學生思考。因而有效的提問在講授式教學中就顯得尤為很重要。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與本節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探求問題奧妙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乘方」一節的導入時,就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有人說,一張薄紙對折30次其高度就可以超過珠穆朗瑪峰了,你相信嗎?」這樣就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4、注重講授的趣味性。
教學情境以實際問題為切入點,是新課程的一個特點。在講授過程中,盡可能地使講授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將抽象的,甚至枯燥的原理寓於生活事例中,注重講授的趣味性。
5、注意與其他教學法的融合。
在眾多教學方法中講授法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方法,有它的優勢。但有時在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很壓抑,同時過多的講授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掉隊情況。針對這樣的現象要求在課堂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是多種方法的結合。在與其他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時,特別應該揚長避短。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去進行教學。無論什麼教學方法,都是為了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
6、教師要訓練過硬的的言語基本功。
●清晰准確,使學生聽得清。說普通話,音量適中,口齒清楚,用詞准確,語言流暢,盡可能地避免語法、修辭、邏輯上的錯誤。講述時音量過小,不易被學生所感知;音量過大,易造成學生聽覺器官的疲勞,使感受性下降,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
●簡潔明白,使學生聽得懂。運用語言的成功,在於懂得針對聽眾,找到最合適的層次,用不太多也不太少的字眼來表達,當以通俗明白講解為宜。
●鮮明生動,使學生聽得有趣。從頭至尾,說話一個腔調,易變成學生的催眠曲,使人昏昏欲睡。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情緒,把幽默引進講堂,活躍課堂氣氛,巧妙地調節控制語言的節奏和音量,使之快慢適度,高低適宜,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娓娓動聽。
7、講究體態語言的運用。
教師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勢、身體姿態、服飾等等體態語言同一般語言符號一樣,可以作為信息傳遞的媒介,具有不可忽視的信息溝通作用。
教師的表情是一種重要的信息源,它蘊含了大量的情感交流的信息,是師生心理接觸的重要「外顯點」。教師的表情應親切自然,用自然的積極性和熱情去感染學生。切忌始終如一的威嚴、冷酷的模樣,或開懷大笑,矯揉造作。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這扇窗戶,師生之間可以有效地交流情感信息。藝術素養較高的教師能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處在教師的「注意圈」中,都有自己是教師的「注意中心」的感覺。教師微笑的眼神使每個學生感到溫暖;教師鎮定的眼神,使學生感到安全;教師信任的眼神,使學生感到鼓舞。一般情況下,教師應避免對學生久久直視或斜視。學生站立回答問題時,教師的目光不宜過多地旁落。至於講課時眼看天花板或教室外面,東張西望,目光飄忽不定,更是不可取的。
教師的舉止應該從容大方,講授過程中伴以協調、簡練的手勢、指點,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某一視覺中心──黑板或正在發言的同學等。直線比劃,傳達下沉、下降、下決心的信息,快而有力,不容動搖;水平比劃,傳達平靜、安定等信息;折線比劃,傳達突然變化、轉折的信息。課堂上教師的一舉二動,無不傳遞著一定的教學信息。
8、教給學生有效聽講的方法。
教師講授的效果有賴於學生聽的方式。國外學者研究估計,一般人聆聽10分鍾的談話,大約僅有25%的效率(感知的信息量僅佔全部信息量的1/4)。學生中不良的聽講習慣有:注意力不集中,對講授內容不感興趣;被對方說話的姿勢所吸引,忽視說話的內容;只注意具體的事實、故事而忽視原理推論;由於大腦信息處理能量大約高於一般人說話速度的五倍,因而聽者利用空檔思索別的事。教師要注意糾正上述不良的聽講習性,遵循注意規律,安排講授內容;指導學生記聽課筆記,邊聽邊記,從記下教者的板書到有條理地記下教師講授的重點、難點,再到記下自己聽課的收獲;要求學生邊聽邊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9、運用恰當的板書
板書是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傳遞教學內容的一種書面交流方式。它可以標明教學的重點,揭示知識之間的聯系,理清知識體系的脈絡層次。對於學生聽不懂的符號和不會書寫的詞語,通過板書給予直接的觀照,便於學生感知和記課堂筆記,彌補口語表達的不足。學生通過對板書的直觀感受,可以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與記憶,留下深刻的印象。好的板書須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概括性。對教學內容進行准確的概括,濃縮,簡明扼要,提綱挈領,它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聚光點。
條理性。顯示知識體系的結構層次,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布局合理。
啟發性。提供給學生聯想、記憶的「綱要信號」,推理、判斷的線索橋梁,內容豐富,不僅明示「是什麼」,而且隱含「為什麼」。
示範性。一筆一劃堪稱楷模,一絲不苟形象美觀,充分體現教師的表率作用。
但是板書只是傳遞教學信息的一種方式,它代替不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代替不了學生對實際的思想情感過程的體驗。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過於注重板書的設計,一堂課下來,大括弧小括弧,布滿了整個黑板,好像他的一切教學活動就是為了把事先設計好的板書格式填好,板書好了,填滿了,教學任務也就完成了。這種為板書而板書的現象是要不得的。已故小學語文教育家袁微子先生曾經建議小學語文課堂上要少用板書,非板書不可的時候,才可以板書。
10、要創新講授方式:如「談話式」、「情景式」、「討論式」。

綜上所述,講授法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普遍應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不應該錯誤地認為,現在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講授法就一無是處了,關鍵是我們要弄清什麼時候、什麼內容要用講授法;用講授法時該如何去講,怎樣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講授法不排除其他教學方法,在講授的過程中,該講授的地方講授,該自主探究的地方就要探究,各種教學方法相互融合,這並不是矛盾的,而是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每一個階段的方式可以是不一樣的,並非是要一講到底。

第二章 提高課堂教學提問效率的策略與方法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這一策略適合任何教材,任何學段的學生,也是教師必須掌握的常用教學技能。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最主要途徑。20世紀初,教育階流行的一句話是「知道如何提問就等於知道了如何教學」。

一、課堂提問的目的:
1、反饋基本學情。
這是課堂提問最基本的功能,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可幫助學生回憶已學過的知識,比如概念定義等一些基礎知識。
2、激發學習興趣。
在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就知道學生可能不知道問題的答案,而且答案也不是唯一的,是多變、不固定的,提出這些問題旨在提高學習探究的興趣。
3、調整教學活動。
教師不期望學生口頭上能馬上回答這些問題,提出這些問題目的在於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即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進行有計劃地調整,引起學生的注意,強調重點 等。
4、開拓學生思維。
精心設計帶有啟發性的課堂提問比單純的講解更能促使學生思維活動的發展,更能完成知識技能的內化,使知識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例如教師在教「同一個馬鈴薯放在清水中是沉的,可為什麼放在鹽水中卻能浮?「為什麼恐龍滅絕了?」等等,這些問題能激發學生更獨立、更深入地思考,鼓勵學生多方面、有創意地回答,綜合已學知識進行更高層次地分析、思考。

D. 淺談如何實施新課程下的六步教學法

1、要積極創設情境,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活動的機會。要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要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探索空間、搭建探究學習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要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出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3、關注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適應未來世界對人才的需求。要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觀,並始終貫穿於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積極倡導以學生發展為主,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嘗試。要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營造積極創造的環境,讓學生在「動」中有所發現,有所研究,有所探討,在「動」中體驗共同勝利的喜悅。同時,要注重學生個體差異,要利用激勵、贊賞教育,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4、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欲、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教學中,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大量觀察、實驗、活動等機會。通過「提出問題——相互交流——匯報總結——鞏固實踐」,形成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
5、要關注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在探索知識過程中,學生小組開展合作學習。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探究和理解過程。要關注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反思。指導學生學會反思,要想一想、說一說自己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有哪些收獲,有哪些困惑?反思有利於對新學知識的更深入的理解和運用,還利於學生正確地評價自己和他人,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這種習慣對他們的終身可持續發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因此,我們在學習新課標後,要做到「四個轉變」:一是在思想觀念上,一堂好課要看學生學得怎樣,要關注學生怎麼學的,教師是怎樣為學生的學服務的;二是在學習方式上,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核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互助學習;三是在教學結構上,強調「先學後教、先交流後展示」,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同學之間相互合作能夠弄明白的,教師就不要泛泛地去講,而要在學生弄不懂的那些疑難、關鍵的問題上,進行適當的點撥和引導,這樣才能達到課堂的高效;四是在反饋方式上,要做到「三清」:即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
在備課方面,堅持集體備課制度,嚴格按照成功課堂「三段六步」教學模式備寫,要優化學案設計,細化教學過程。學案設計要體現「六化」:目標具體化、知識問題化、問題探究化、探究層次化、過程目標化、問題知識化。細化教學過程做到「六步」、「六個學會」、「九讓原則」。「六步」:即「展標、自學、助學、用學、測學、小結」;「六個學會」:即學生展示過程要「學會思考、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學會展示、學會傾聽、學會評價」;「九讓原則」:即「實驗讓學生做、情景讓學生想、圖形讓學生畫、問題讓學生提、思路讓學生找、錯誤讓學生析、是非讓學生辨、異同讓學生比、好壞讓學生評」。同時,在備課時還要強調學科特點,做到靈活運用,不拘一格。
在教學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樹立「強優、提中、補差」的教育理念,課堂上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生教生」結對子幫扶活動,實現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特別是「後進生」的幫扶。課堂要把「後進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有價值的資源,課堂採取「三優先」,即優先提問、優先板演、優先面批;課後做到「三及時」,即及時督促、及時輔導、及時表揚鼓勵。促使每一學生得到很好的發展。
總之,要認真領會新課標精神內涵,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聚焦課堂,決戰課堂。要變基於「教」的學為基於「學」的教。要建立以學生「學」為中心、為主體,在教師「導」的啟發下,萌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質疑的能動性和自覺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通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
新的學習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

E. 英語課程的教學方法

英語教學方法與措施:

1.提倡任務型教學,讓學生學以致用。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一些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支配感;鼓勵學生們將語言看作是工具,而不是最終的產品,讓學生們將注意力集中到充滿合作和競爭意識的活動中,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等方式或者運用他們所能的語言(模仿、動作、關鍵詞、圖畫等)來交際解決問題、完成任務並匯報結果,從而達到「用英語做事情」的目的。

2.盡可能為學生學習語言創造情境,使學生們在一定的英語語言環境里習得「第二語言」。做到「生活中有英語,英語中有生活」。利用圖片、模型、實物、簡筆畫等教具,利用自己的手勢、動作、表情等體態,利用CAI課件、錄音、錄像等現代教學設備,使英語教學變得生動、形象,為英語教學提供各種教學語境和真實的交際場合,營造英語交際情境和氣氛。

3.實施趣味性教學,精心設計游戲、競賽、猜謎、音樂、詩歌、扮演角色等活動,使教學情趣化,給學生以愉快的情緒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向著目標不斷進取。

4、創新運用各種不同英語教學法來輔助教學,如:情景教學法、直接教學法和TPR全身反應法,並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游戲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5、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肯定他們的進步,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朗讀和書寫的習慣。

6、注重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幫助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提升英語基礎好的學生。

7、課堂盡量全英化,打好每名同學的英語基礎,重點提高差生的英語功底,同時適當地補充些課外內容,強化口語和應試能力,對每一單元的內容力爭人人過關。

8、練習形式多種多樣,手、腦、眼、肢體並用,靜態、動態結合,基本功操練與自由練習結合,單項和綜合練習結合。通過大量地實踐,使學生具有良好地語音、語調、書寫和拼讀地基礎,並能用英語表情達意,開展簡單的交流活動。

F. 教學方法有哪些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6)課程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

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

1、教學方法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2、教學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制約。

3、教學方法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G. 課程與教學的教學方法與重點、難點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相結合。
重點和難點:
課程與教學目標、課程與教學過程、過程教學活動、教學環境、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策略。

閱讀全文

與課程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子宮托垂的治療方法 瀏覽:865
淺小葉型肺氣腫的治療方法 瀏覽:649
12x3x5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686
大黑鷹的使用方法 瀏覽:961
大紅袍安裝方法 瀏覽:391
安裝金紗窗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95
小女孩扎短長頭發方法簡單又漂亮 瀏覽:885
胸大肌杠鈴鍛煉方法 瀏覽:372
快速去除果凍的方法 瀏覽:989
維護水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460
沖壓件剪切計算方法 瀏覽:671
打通手足經絡脹疼方法有哪些 瀏覽:450
粉底凝霜使用方法 瀏覽:987
拋物線安裝方法 瀏覽:153
用什麼土方法治腳氣最好 瀏覽:415
腎損傷的治療方法 瀏覽:366
快速清除眼袋小方法 瀏覽:899
鑒別信息的真偽的基本方法 瀏覽:378
荷荷巴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743
甜菜葉食用方法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