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本控制方案的方法
方向正確等於成功了一半,成本控制也一樣。成本控制的目的是為了不斷地降低成本,獲取更大的利潤,所以,制定目標成本時首先要考慮企業的贏利目標,同時又要考慮有競爭力的銷售價格。由於成本形成於生產全過程,費用發生在每一個環節、每一件事情、每一項活動上,因此,要把目標成本層層分解到各個部門甚至個人。
1:企業項目分析
各個部門以營銷目標導向,進行年度工作的項目立項,列出為實現目標所需要做的各類項目,同時對項目進行任務分解(如下圖),同時再對時間、成本、性能每個環節進行分析,對比成本與收益。比如市場部明年為了達到既定的目標,需要完成多少市場宣傳及推廣的項目,項目逐一分解成任務後,對每個任務所需要的費用進行合理預算。同時對產生的收益進行估算。
2:進行行業價值鏈分析
行業價值鏈是:企業即存在於某一行業價值鏈的某個點,包括與上、下游與渠道企業的聯接點,如供應商產品的包裝能減少企業的搬運費用,改善價值的縱向聯系也可以使企業與其上、下游和渠道企業共同降低成本,提高整體競爭優勢。
3: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分析
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和本企業價值鏈在行業價值鏈中處於平行位置,通過對競爭對手價值鏈的分析,可以測算出競爭對手的成本。然後,自己企業與之相比較,就找出了與競爭對手在任務活動上的差異,揚長避短,爭取成本優勢。 1:成本核算,精細化管理
沒有數字進行標准量化,就無從談及節儉和控制。伴隨著成本控制計劃出台的是一份數字清單,包括可控費用(人事、水電、包裝、耗材等)和不可控費用(固定資產折舊、原料采購、利息、銷售費用等)。每月、每季度都由財務匯總後發到管理者的手中,超支和異常的數據就用紅色特別標識。在月底的總結會議中,相關部門需要對超支的部分做出解釋。
為了讓員工養成成本意識,最好建立《流程與成本控制SOP手冊》。手冊從原材料、電、水、印刷用品、勞保用品、電話、辦公用品、設備和其他易耗品方面提出控製成本的方法。當然,有效地激勵也是成本控制的好辦法,所以,成本控制獎勵也成為員工工資的一部分。
2:成本管理的提前和延伸
將成本控制提前和延伸,提前就是加大技術投資,控制采購成本;延伸就是將上下游整合起來。
當今的市場競爭,是實力的競爭,人才的競爭,產品和服務質量的競爭,也是成本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講,成本決定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企業逐步擴大市場份額的重要途徑,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基礎。企業管理者要轉變傳統狹隘的成本觀念,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現代的先進成本控制方法以加強企業的競爭力,迎接各方的挑戰。
3:減少目標不明確的項目和任務
在企業目標清晰的情況下,每個項目及任務都是為實現目標所服務的。項目立項分析後,可以把目標不明確的項目與任務削減掉。
4:明確各部門的成本任務
實行「全員成本管理」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先測算出各項費用的最高限額。然後橫向分解落實到各部門,縱向分解落實到小組與個人,並與獎懲掛鉤,使責、權、利統一,最終在整個企業內形成縱橫交錯的目標成本管理體系。
⑵ 企業控制措施有哪些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管理控制的類型
1.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後控制
(1)事前控制。指組織在一項活動正式開始之前所進行的管理上的努力。它主要是對活動最終產出的確定和對資源投入的控制,其重點是防止組織所使用的資源在質和量上產生偏差。
(2)事中控制。在某項活動過程中進行的控制,管理者在現場對正在進行的活動始終給予指導和監督,以保證活動按規定的政策、程序和方法進行。
(3)事後控制。它發生在行動或任務結束之後。這是歷史最悠久的控制類型,傳統的控制方法幾乎都屬於此類。
2.預防性控制和糾正性控制
(1)預防性控制。它是為了避免產生錯誤和盡量減少今後的糾正活動,防止資金、時間和其它資源的浪費。
(2)糾正性控制。它常常是由於管理者沒有預見到問題,當出現偏差時採取措施,使行為或活動返回到事先確定的或所希望的水平。
3.反饋控制與前饋控制
(1)反饋控制。指從組織活動進行過程中的信息反饋中發現偏差,通過分析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糾正偏差。
(2)前饋控制。又稱指導將來的控制,即通過對情況的觀察、規律的掌握、信息的分析、趨勢的預測,預計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在其未發生前即採取措施加以防止。
管理控制的特點
1)管理控制具有整體性:所有管理人員、組織的各個方面(人員士氣與作風、工作程序、產品質量、資金成本、物料消耗、工作或學習業績……)
2)管理控制具有動態性
3)管理控制是對人的控制並由人來執行
4)管理控制是提高員工管理能力、業務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的重要手段
管理控制的流程
1、制定控制計劃或流程
2、按照控制計劃對企業運營進行檢查
3、修正運營偏差
⑶ 控制計劃中的控制方法
控制計劃中的控制方法
控制計劃中的控制方法,控制計劃主要是指產品生產過程中需要控制的各種特性,包括關鍵特性SC,特殊特性CC,其他普通特性。那麼你知道控制計劃中的控制方法有哪些嗎。
有關制訂控制計劃的方法
應針對所提供的產品在系統、子系統、部件/材料各層次上制訂控制計劃;
控制計劃要求包括原材料及零件製造過程;
控制計劃應列出用於製造過程式控制制的控制方法;
控制計劃包括樣件、試生產和正式生產三個重要的階段,前一個控制計劃是後一個控制計劃的基礎;
在試生產和生產階段都有考慮了DFMEA和PFMEA輸出的控制計劃;
必須使用多方論證方法制訂;
控制計劃應規定足夠的頻次,對所有產品進行全尺寸檢驗和功能驗證;
試生產和生產控制計劃中應列出MSA的要求;
在過程變得不穩定或不具備能力時啟動規定的反應計劃,適當時,反應計劃應包括產品的限制和100%檢驗(主要是產品特殊特性);
當產品更改、過程更改、過程不穩定、過程能力不足、檢驗方法修改、頻次修改時,應評審和更新控制計劃。
控制計劃文件格式包括:
控制計劃封面
控制計劃目錄
控制計劃首頁
控制計劃附頁
控制計劃首頁欄目填寫說明:
樣件、試生產、生產
在相應的階段前面塗黑「■」。
樣件——在樣件製造過程中進行的尺寸測量、材料和性能試驗的描述(一般樣本容量100%,頻率為連續,控制方法為全檢);
試生產——在樣件試制之後正式生產前的製造過程中的尺寸測量、材料和性能試驗的描述(頻率比樣件時少,對產品特殊特性要求畫X—R控制圖,進行初始過程能力計算,所有量具的MSA要求);
生產——在正式批量生產中的產品/過程特性、過程式控制制、試驗和測量系統的全面文件化描述。 控制計劃編號
填寫控制計劃編號以用於追溯,按技術文件進行編號。
零件編號、最新更改水平
填入被控制的零部件的編號。
填入圖樣規范的最新工程更改等級或發布日期。
零件名稱/描述
填入被控制零件的名稱/描述。
供方/工廠
填入製造產品的工廠名稱。
供方編碼
填入您的顧客為您指定的代碼,如鄧白氏Duns等。
主要聯系人/電話
填入負責控制計劃的主要聯系人姓名和電話號碼。
核心小組
負責制定控制計劃的人員的簽名。
供方/工廠批准/日期
指從製造工廠得到的批准。
日期(編制)
填入首次編制控制計劃的日期。
日期(修訂)
填入最近修訂控制計劃的日期。控制計劃不能劃改,控制計劃更改以換頁/換版形式,且原來的控制計劃要保存。
顧客工程批准/日期
如必要,顧客工程人員進行批准。
顧客質量批准/日期
如必要,顧客質量代表在控制計劃上簽署認可。
其它批准/日期
如必要,獲取其它同意的批准。
零件/過程編號
填入過程流程圖上描述的過程編號。
產品特性
填入擬監控的產品特性,如長度、寬度等等。
產品特性為圖樣或其它主要工程信息中所描述的部件、零件或總成的特點或性能。項目小組應識別產品特殊特性,所有的特殊特性應列在控制計劃中,此外在正常操作中進行過程常規控制的其它產品特性都列進來。
過程特性
填入擬監控的過程參數,如壓力、溫度、電流等。過程特性為與被識別產品特性具有因果關系的過程變數。過程特性僅能在其發生時才能測量出來。對於一個產品特性可能有一個或多個過程特性。在某些過程中,一個過程特性可能影響數個產品特性。
特殊特性分類
按顧客指定的特殊特性符號進行標識,或按本公司規定的符合進行標識。見產品/過程特殊特性清單。
不是特殊特性的這一欄可空著。
產品/過程規范/公差
填入產品/過程規范/公差,可以從各種工程文件,如產品圖紙、標准、製造/裝配要求中獲得。
評價/測量技術
標明用於監控指定產品或過程特性的檢驗、測量或試驗設備。它包括量具、檢具、試驗裝置。在使用一測量系統之前應對測量系統進行分析,並相應作出改進。
樣本容量/頻率
列出取樣時產品數量和測試或監控產品的頻率。
控制方法
填入用於監控指定產品或過程參數的方法,可以使用統計過程式控制制、檢驗、防錯(自動/非自動)和取樣計劃等。
反應計劃
規定在產品或過程變得不穩定情況下,應採取什麼措施。這些措施通常應是最接近過程的人員(如操作者、調整人員或監督者)的職責,反應計劃可以是:
一、什麼是控制計劃?
控制計劃主要是指產品生產過程中需要控制的各種特性,包括關鍵特性SC,特殊特性CC,其他普通特性。
不同的企業也稱QC工程圖或製造管理工程圖。
二、控制計劃的構成?
它由以下幾列組成:控制對象,所屬工步,是否SC/CC?,採用設備、工裝,控制方法,檢測頻率,備注等。
在手工樣品和量產過程中都需要用到控制計劃,手工樣件CP相對比較簡單;量產CP必須嚴格。
三、控制計劃的要求?
控制計劃是指受控產品和過程事先的書面描述,也稱為質量控制計劃。
公司編寫文件的重點在於表明產品的重要性和工藝要求,每種產品都應編制控制計劃,但在許多情況下,「系列」產品控制計劃包括了在相同過程中的許多產品。
顧客對控制計劃一般要求在設計開發後、試生產前、生產件提交後(批產前),由相關部門進行批准。
控制計劃必須按照DFMEA+PFMEA來編寫,工藝流程和工藝卡片必須按照控制計劃編寫。
四、如何編寫控制計劃?
1、控制計劃表的格式
1、如顧客未書面規定,控制計劃採用APQP手冊規定格式。(如客戶有指定或提供則使用其).
2、如顧客未要求提供控制計劃,則一個單一的控制計劃可以適用於相同過程、相同原材料生產出來的同一個系列的產品(如:同一產品的不同規格)。當顧客有要求時,則須提供一份單一的控制計劃。
2、控制計劃相應欄目應按如下要求填寫和制定。
1、樣件、試生產、生產選擇控制計劃分類,根據所加工產品的不同過程時期的控制計劃,在分類前的方框內打上「√」符號。
2、控制計劃編號:填入控制計劃編號。具體按《文件管製程序》要求編號。
3、零件號/最新更改水準:填入被控制產品的圖號。如有更改,可填入源於圖樣規范的最近修改時間。
4、零件名稱/描述:填入被控制產品的名稱及控制過程的名稱。
5、供方/工廠:填入制定控制計劃的公司名稱。
6、供方代號:填入由顧客給定的識別碼,若顧客沒有給定,則不填。
7、主要聯系人/電話:填寫主要負責人的電話號碼。
8、項目小組: 填入負責制定控制計劃最終版本的所有人員的姓名、部門和聯系電話號碼,若填寫不下,可附頁。
9、編制日期:填入首次編制控制計劃的日期。
10、修訂日期:填入最近修訂控制計劃的日期。
11、組織/工廠批准/日期: 控制計劃由品質保證責任者批准,並填入姓名和批准日期
12、顧客工程批准/日期:顧客要求時,由顧客工程部門批准填入。
13、顧客品質批准日期:顧客要求時,由顧客品質部門批准填入。
14、其它批准日期:如有其它要求時,則由其它人員批准填入。
15、零件或過程號:填入加工過程名稱和編號
16、過程名稱操作描述:填入加工過程描述。
17、生產設備、工裝、夾具:每一過程所使用的生產設備和每一過程所使用的生產設備和重要的工裝夾具或工具。
18、特性編號:對每一過程中的產品特性和過程特性分別按順序編號。
19、產品特性:在產品的技術文件(包括標准、檢驗規范)中所規定的產品檢測項目。
20、過程特性:列出影響產品特性的所有重要過程參數。
21、重要度等級:填入顧客指定的特殊特性符號和公司規定的特殊特性符號。參見《產品先期策劃管製程序》。
22、產品/過程規范/公差:對於單個產品的控制計劃,該欄填入具體的技術要求。若對於一個系列的控制計劃而言,允許填入共性的技術要求,具體的數值可不填。
23、評價/測量技術:標明測量所使用的通用量具、專用檢具等,在使用前應作穩定性和精度分析、 評價、改進,以不斷適應本過程品質要求。
24、樣本容量/頻率:當需要取樣時,列出相應的樣本大小和控制的頻次。
25、控制方法:描述對操作應怎樣進行控制的方法,通過對過程的有效分析可採用統計技術(如:控制圖),檢驗(首檢、自檢、過程檢)記錄等來對操作進行控制。如使用復雜的控製程序,在該欄中填入控制文件編號。規定為避免生產不合格品或操作失控所需要的糾正措施。糾正措施一般由操作人員、檢驗人員等執行。對預防措施應作文件化的規定。在所有情況下,可疑或不合格的產品應清晰標識,並隔離和處理。
26、反應計劃
3、控制計劃的實施和管理
1、控制計劃制定完成經批准後,按《文件管製程序》的分發規定分發給相關部門。
2、對於系列產品的控制計劃在發生下述情況時,應評審和更新控制計劃,其更改辦法按《工程變更管製程序》執行。
控制計劃的5個要素是什麼?
1、確定規劃范圍內不同性質用地的界線,確定各類用地內適建,不適建或者有條件地允許建設的建築類型。
2、確定各地塊建築高度、建築密度、容積率、綠地率等控制指標;確定公共設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車泊位、建築後退紅線距離等要求。
3、提出各地塊的建築體量、體型、色彩等城市設計指導原則。
4、交通需求分析,確定地塊出人口位置、停車泊位、公共交通場站用地范圍和站點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設施。規定各級道路的紅線、斷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點坐標和標高。
5、根據規劃建設容量,確定市%政工程管線位置、管徑和工程設施的用地界線,進行管線綜合;確定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具體要求。
控制計劃的目的與作用:
控制計劃是對控制產品所要求的系統及過程的形成文件的描述。
一、控制計劃的目的:
1、協助按顧客要求製造優質產品。
2、最大限度地減少過程和產品的誤差。
3、將資源正確分配在重要項目上,並有助於降低成本。
4、是質量策劃過程的一個重要階段。
5、為正式生產提供用來控制特性的過程監測和控制方法。
二、控制計劃的作用
1、控制計劃方法減少了設計、製造和裝配過程中的廢品,提高了產品質量。
2、為產品和過程提供一個完整的評價。
3、控制計劃能識別過程特性,幫助識別導致產品特性變差的過程特性的變差源(輸入變數)。
4、集中資源用於與重要特性(對顧客而言)有關的過程和產品。
5、向作業者和顧客傳達產品/過程特性、控制方法和特性測量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