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精神批評方法分析

精神批評方法分析

發布時間:2022-12-15 08:59:20

Ⅰ 精神分析批評法

精神分析批評法

自1897年,弗洛伊德將精神分析理論研究建立在文學作品,尤其是《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的閱讀之上,與病人跟他自身聯系起來分析,發現了「俄狄浦斯情節」後,出現了精神分析文學批評方法,到現在,這種文學批評法也經歷了將近百年的時間,它的存在價值不可否認。同時,也不能否認精神分析最大的貢獻——無意識。但是,要認可精神分析的貢獻,就必須考慮其在文學批評領域,甚至藝術領域的介入。

然而,弗洛伊德在文學文本中的實踐,也讓我們看到了要運用一個簡單的「實用精神分析」綱要是非常困難的:一方面,精神分析建立在精神病理學領域中,只與臨床病症相關;另一方面,必須在一個完全陌生的文化產品領域,採用精神分析科學經驗進行批評。

其實,讀過弗洛伊德的書之後,我們發現,精神分析的實踐其實是對言語和話語的試驗。而文學也是語言的實踐,能夠創造出不受常見交流限制的特殊空間。精神分析和文學其實是建立在語言和想像之上的兩個主體間性的形式。因此,需要討論精神分析對文學批評的貢獻,而不是簡單地將精神分析當作解釋性要點的集合。

Gilbert Lascault提出了分析者的兩大傾向:第一種是在文學作品中尋找他們論題的簡單說明,另一種是文學批評在精神分析中尋找現成的理論,來揭示文本的「真相」。他認為,「真正的閱讀工作」,也就是真正的精神分析批評,必須找到文本在讀者腦中喚起的無意識,同時也對其進行闡釋。

1、批評方法的基礎

精神分析這種方法是否能被用在另一個領域,即文學閱讀領域,如果可以,又是在什麼條件下?為了探討這個問題,必須首先了解精神分析實踐的原則。

「基本規則」:在沙發和座椅之間

1892年,弗洛伊德開始實踐「談話療法」(talking cure),讓病人隨慾望「述說自己想要說的」,醫生則並不介入。弗洛伊德發現了說話的醫學功效,並寫在了《癔病研究》中。

— 病人方面:自由聯想規則

— 醫生方面:飄忽不定的注意力規則

— 精神分析是只存在於語言中的經歷

這種精神分析是具有主體間的性質,哪怕病人看不見分析者,哪怕分析者並不說話:「沒有沒有回答的言語,即使與言語相遇的只有沉默,但是言語是有聽者的……這就是分析中的核心的功能」(拉康,《拉康論集》)。分析者是雙重他者,既是說話者說話的證人,又是說話的對象這樣一個他者。後者可以說,只不過是病人言語投射的場所,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移情」(transfert)的場所。

無意識

無意識並非簡單的意識的反面,是指人的大部分不能通過前意識到達意識的思維活動,這些思維活動只能通過特殊的辦法以間接的形式在意識中得以體現。可以說,無意識是精神分析的基礎概念,是對當代思想最重要的貢獻。弗洛伊德在他的第一個拓比中(將精神空間分為三個體系:無意識、前意識和意識),明確了構成無意識過程的「另一種邏輯」。他研究了與「慾望」和「抑制」相關的無意識的動態,辨讀無意識在精神產物中所佔的分量。有關著作有《夢的解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學》、《玩笑及其無意識的關系》。

另一種邏輯

弗洛伊德在系統分析夢的時候發現了走往無意識的大道。他比較了夢的「顯在內容」(顯意)和「潛在內容」(隱意),藉助對自由聯想的分析,將重點放在製造夢境的「夢的工作」上。在「夢的工作」中,有四個構建夢的因素:

— 凝縮作用(condensation):凝縮作用是夢與潛在內容相關的聯想鏈的一個因素,可以是一個人,一個畫面,一個詞語。這一因素是復因決定的。

— 移置作用(déplacement):在表面看來毫無意義的復現表象中,注入視覺強度和驚人的情感沖擊。情感與原有的復現表象分離,置換到另一復現表象上,使其變得不可理解。「在夢的形成中,這些似乎是具有最強烈興趣的基本元素卻只有很小的價值,它們的夢中的位置被其他元素所取代,而後者在夢念中有著很小的價值。」弗洛伊德認為,聯想導向的是願望的對抗和對色慾的兒時的回憶。

— 可成像性(figurabilité)

— 二次加工(潤飾作用,élaboration secondaire)

— 美學或理性的帷幕掩蓋了無意識的赤裸裸的真相。

— 「顯在文本」像夢的「顯意」一樣,其象徵性與無意識的「隱意」緊密相關。

慾望和抑制

弗洛伊德提出了無意識的動態理論,因為他將夢作為了抑制狀態下的慾望的精神解放,但這不過是偽裝的實現。因為,無意識的慾望尋求滿足,與意識甚至前意識的壓抑作用相沖突。這樣,所有的精神產物都是慾望和意識的抑制力妥協的結果。「心理沖突」這個概念指的就是慾望和禁忌之間、無意識的慾望和意識的慾望之間、無意識的慾望和無意識的慾望之間的沖突。

弗洛伊德認為,在所有的精神變化中都有相同的進程和沖突在運轉:夢、口誤、失控行為、病徵、藝術創作等,雖然它們明顯是不同的,但是它們有共同的結構,「幻覺」(fantasme):這種想像的劇情中,主體是在場的,並以多多少少因防禦過程而變形了的方式,表現出慾望的實現,最終完成無意識的慾望的實現。

闡釋

闡釋環節,就是要揭示材料的潛在意義,明晰防禦式沖突的方式,力求找到所有無意識產物所表達出來的慾望。 這里提出四個重點:

— 對於分析者,每個話語都是謎,因為話語都是與無意識和意識的進程跟意義相連的。

— 精神分析和偵探的工作很相似,都是收集未知的線索,將其分類,找出線索之間關系。一個動作、一個詞語、一個聲調、一個巧合等等,都能成為線索。這兩種工作都是需要重構故事的,目標都是尋求難以確定的真相。

— 對問題的解決加劇了我們想要知道的慾望:我們的闡釋不斷改變著別人的闡釋。在心理分析文本中,一個案例可以被闡釋出不同的十幾個版本,我們又會不斷改變自己的闡釋。因為對言語、經歷和具體想像的意義闡釋的可能性是無限的。

— Carlo Ginzburg將精神分析放在知識的「符號學」體系中,建立在「符號」(或是「跡象」、「痕跡」)的闡釋上研究。這樣的研究與數量科學不同,而是與「間接的、跡象的和猜測的知識」相聯系。Carlo Ginzburg強調了人文科學的兩難境地:「要麼採用薄弱的科學規律來獲取重要的結果,要麼採用強大的科學規律來獲取不重要的結果」

精神分析學家在這兩種立場之間猶豫。而我們選擇闡述猜想和操作性的觀念,讓這門學科成為闡釋的一門技術和全新的理論。

精神分析閱讀

— 精神分析的文學批評是一種闡釋性批評

精神分析就是對心理的分析,可以看到標志這一方法的特殊性的新詞層出不窮:心理分析(psychocritique)、語義分析(sémanalyse)、文本分析(textanalyse)、精神閱讀(psycholecture)等。

— 精神分析批評是一種特殊的闡釋實踐

與其他批評方法相比,精神分析批評有其局限性,因此,每次都必須指出其選擇、目的和方法。

— 分析批評是變化的實踐

這一「變」與作者和作品無關,而是跟「已讀的作品」有關。應從被闡釋的話語主體與接受闡釋的主體之間得出批評,也就是作者與批評文章的讀者之間。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精神分析治療的場景和閱讀的場景之間的差異:私人言語/公開寫作;無序的言語/構建甚至是經過三思的寫作;身體上的接近/距離,甚至包括歷史的距離;作為闡釋對象的自由聯想的在場/不在場。另外,作者對想像出來的或真實存在的讀者的要求不是被分析者對精神分析者的要求,讀者的期待也不是精神分析者的期待。最後, 像拉康說的,精神分析者是「象徵域的實踐者」,而作家不是。

2、精神分析對文學的需要

文學文本在醫學臨床和理論之間扮演著媒介的角色:凝聚起產生的推測,為其做證明,最後找到在醫學領域的特殊發現的普遍性。弗洛伊德通過將病人的聯想、他自己的聯想、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四個不同因素聯系起來,發現了一個重復出現的動機:對父母的愛意與敵意。

弗洛伊德讀俄狄浦斯王

A、從俄狄浦斯的故事中,弗洛伊德發現了個人慾望的「無人稱或復數人稱表達」。雖然弗洛伊德的這一發現是被放入我們的現代文化背景之下的,但是由於這是弗洛伊德對病人、夢、病症、言語的分析形成的新的網路,所以保障了其普遍適用性。

B、悲劇的主角成為了孩子慾望的象徵。

C、悲劇主角具有雙重身份:他既是調查的主體,又是調查的客體。由此,弗洛伊德讓自己與俄狄浦斯成為合為一體,將精神分析與痛苦地盲目探尋真相等同起來,並在探尋中遇到了自身中未知的他者。

弗洛伊德讀哈姆雷特

在《俄狄浦斯王》中,孩子實現了慾望幻想,而在《哈姆雷特》中,慾望幻想都是被抑制的,只有在人物的神經官能症發作的時候才為人所知。戲劇建立在哈姆雷特的猶豫之上,他害怕不能完成父王的亡靈交給他的任務,慾望他的復仇對象是一個完成了他兒時願望的人,也就是殺王娶後的願望,這是他兒時抑制的慾望。哈姆雷特的癔想和對性的憎惡都是他的無意識。隨後,弗洛伊德從莎士比亞的人格來分析哈姆雷特的無意識淵源。

現在人們斥責「實用精神分析」,研究人物的心理,用臨床醫學知識做評判,沒有細致閱讀作品就妄加闡釋,還將作家和人物看作相似的來探討,但是精神分析的精準性並沒有受到質疑。其實,哈姆雷特不僅是弗洛伊德的癔想症病人,而且他自己為之折磨,可以說對哈姆雷特的分析和他的自我分析是緊密相連的:莎士比亞寫《哈姆雷特》是在自己的父親去世之後,而弗洛伊德辨讀哈姆雷特並自我辨讀,也是他他自己的父親去世後一年。弗洛伊德的闡釋將自己也包含其中,豐富了精神分析閱讀。這樣,文學作品既不是病症,也不是被分析的言語,而是為我們提供了從無意識心理角度看問題的象徵形式。

拉康與坡的《被竊的信》

拉康的文集就是由愛倫坡的《被竊的信》的研究開始的。拉康試圖構建一個全新的無意識理論和主體間關系的規則,尋求無意識、主體間性和真相的關系。他對《被竊的信》的分析是為了說明小說有自己的一套規則,和使意識產生秩序的象徵界的運作方式一樣。他將弗洛伊德的理論性文本和坡的小說類型文本結合起來,以此得出「真相」。

— 主體間性的戲劇

小說中有兩個場景,一個是大臣在國王面前偷走了王後的信,另一個是私人偵探杜邦轉移了大臣的注意力,在大臣房間很顯眼的地方偷走了夾在紙板夾里的信,並換成了假信。拉康將人物的心理研究放在一邊不談,而進行結構性閱讀。他認為,第二個場景是對第一個的重復,王後、大臣、杜邦三個人物被同一個事件聯系起來,即竊信,而且是同一封信。於是他著重研究其中的邏輯。

— 真相的關系邏輯

拉康認為這是一個視線(regard)的游戲。這里,看到就等於知道(voir=savoir)。小說一共包括三種視線:第一種是國王和警察的視線,全能卻又什麼都沒有看見。這與被自身鏡像所迷惑,並被它取走而變成盲人的妄想性自我的視線是同一性質的。第二種是王後與大臣的視線,他們看到前者什麼都沒有看到,企圖隱藏信,消除其隱藏的痕跡,卻因在第一種視線下不能行動。第三種是大臣和杜邦的視線,看到前者藏信的意圖,並將信偷過來。

— 主體間性的邏輯

關鍵在於《被竊的信》中的信是一個物質性能指,即從最初就被盜走的東西。操縱游戲的是以信為中心的三個象徵性的位置,信的轉移操縱著人,並且決定其主體性,擁有信的人掌握優勢,每個主體都屈從與「象徵秩序」,無論主體社會地位如何,性別個性或才能如何。

拉康圍繞phallus建立了主體間性的普遍法則:國王掌握著phallus給予的權力,王後沒有權力,只有轉移權力的權利。她必須忠於國王,她是國王的「陰性主體」(sujette)。可以看出在無意識中,這個法則和父權社會的法則是協調的一致的。拉康對故事的閱讀,將俄狄浦斯變成了同源秩序中的主體的普遍邏輯。

通過對《被竊的信》的分析,拉康揭示了小說的深層結構:重復的自動性。弗洛伊德的理論中強調的是性,而拉康也強調phallus,不過拉康的phallus和性沒有關系,它代表的是一個能指,是「轉喻存在」,表明或缺或不在場,即慾望的永不可達。Phallus既是象徵又是事物本身。作為一種符號結構,它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運動系統,可以藉助於「轉喻」的中介,不斷進行自我轉換,並以象徵性為中介,同他者、世界和自我發生新的互動關系。「拉康最重要的發現,就是以陽具功效取代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戀母情節』。他認為,只有考陽具,這個象徵性的能指才能揭示人的各種各樣慾望的終結根源和基礎動力。」[1]

文學作為理論依據

文學文本與精神分析相互證明,相互解釋,但同時也要考慮到文學的特殊性。在精神分析的發現中,文學對於其理論構建、證明有著重要意義。在不斷的閱讀中,還可以有新的發現,因為變化多端的文學為仍在游盪的臨床研究的直覺提供了各種想像的形式、象徵、詞語。 或者我們只是憑意願去讀書,弗洛伊德就是這樣在詹森的《格拉迪沃》(Gradiva,孕婦)確認了他關於夢和妄想的理論。

3、文學作品作為研究對象

這回,文學文本不再是醫學臨床和理論之間的媒介,而是精神分析扮演了作品和讀者之間媒介的角色。

作品的身份/作者的身份

弗洛伊德在《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覺與夢》的開頭強調詩人的優越性,認為他們是創造者,充滿著常人沒有的靈感源泉。但是在最後,文學和精神分析的關系又顛倒過來了:對小說的分析沒有對夢的研究有所補充,反而對詩歌創作有所貢獻。其實, 精神分析家可以「發現」作家受到限制而不能表現出來的東西,總是比作家知道的多,因為精神分析家是唯一的發掘慾望和無意識真相的大師。分析家要有意識地觀察他者身上反常的精神進程,目的在於猜測或陳述出規則。自我分析消失了,存在的是學者和他者。藝術家接近於自我認識,他能在自身了解我們要通過他人來了解的東西。這種無聲的對抗賦予「詩人」一種介於醫生和神經官能症患者之間的不確定的身份。准確的說有這樣一種情況:他可以被看作是將寫作作為小小的支撐或發泄途徑的病人。

於是, 文學現象通過類比諷刺地懸於病理學與醫學之間,美學不再是一項象徵化的工作,而是掩蓋真相的帷幕,所以要留給美學家來研究。而文學則成為了精神分析臨床研究的巨大發的材料儲存器。文學作品依附於精神分析的知識,彷彿只有精神分析能呈現出小說的真相,以無意識「科學」的名義來解釋、評價文學文本,形成一種批評模型。精神分析與其他人文學科一樣,與文本的關系是模糊的、曖昧的,文本被看作是一個真相或由理論產生的模型的經驗論研究方式。

人物與作品的病理學

小說中的人物與真實的人總是有一致的地方,分析作品時往往會直接將作品與作家的心理聯系起來。作家作品的風格化使其作品與普通病人的陳述區別開來。但是,小說中會有作家的精神發泄和自我意識,會影響讀者。美學的帷幕則避免的其與真實現實的直接沖突和對立。

以下是幾種不同的批評立場:

— 弗洛伊德閱讀施萊博(Schreiber)總統的回憶錄,構建他的偏執狂理論,以一個文本為例,創造了一個醫學概念。

— 拉福格(勒內·拉福格,René Laforgue,弗洛伊德的學生)寫了《波德萊爾的失敗》,從作品的病理書寫引向作家的病理研究。他將詩學語言直譯成醫學語言,將文學創作還原成神經症的直接表達。

— 拉康將人物當作真實的人,以象徵闡釋來分析。

— 茱莉亞·克里斯蒂瓦在以憂郁為主題的《黑日》中致力於精神診斷。她研究憂郁的美學的辯證化,將杜拉斯的作品作為這一痛苦的非間接表達來分析。她在勸戒脆弱的讀者時說,死亡與痛苦是杜拉斯的文本的蜘蛛網,有同感的讀者將無法抵擋其魅力。

精神史(psychobiographie)

精神分析不能避開主體的問題,作家與作品必然是有聯系的。無意識和心理沖突哲學概念能夠明晰個人、創作活動以及作品的來源與發展歷程。

— 精神史研究的基礎

精神史的研究是建立在弗洛伊德的研究之上的。

波拿巴(Marie Bonaparte)力圖定義坡的神經官能症,尤其是戀屍癖。她在研究了大量作品的相同結構之後,揭示了文本想像、構成和象徵中設置的心理沖突的各種形式。

拉康,贊頌讓·德雷(Jean Delay)所著的《安德烈·紀德的青春時代》,並將紀德的個人案例普遍化:紀德提出了一個很個人的問題,存在和表象的問題,而且他描寫家庭的小說成了陷入母親陷阱和父親話語消失的主體的例子。拉普朗什(Laplanche)在《荷爾德林或父親問題》中,通過荷爾德林的生平和詩歌,揭示其瘋狂的原因:喪失權力,喪失了父親之名的權力。

多米尼克·費爾南迪重新定義了精神史,他認為:「是怎樣的孩子,就有怎樣的作品」。同時他也強調,人是作品的來源,但是只有在作品中才能理解人。他的研究建立在波拿巴的模型之上,第一部分細致分析傳記,第二部分分析作品主體。根據他的觀點,作品是由作家年輕時的沖突決定的。這種線性決定論受到了考夫曼(Sarah Kofman)的批評,他提出了一種與其對立的因果關系,「作品形成作家」。

— 自傳的分析研究

菲利普·勒熱納(Phlippe Lejeune)在《自傳契約》中對盧梭、薩特、列維納斯的自傳進行了考察,提出了兩個基本問題:回憶的真相問題和陳述活動的問題。他分析幼年時的回憶,研究抑制與抵抗的妥協的形成,以及凝縮作用。童年不同時期的真實與幻想因素組成了毫無個性的內容,但是具有強烈的情感價值,應該用文本網分析來解構自傳,因為自傳是對童年和生平的重寫或改寫,是文本化的。他通過研究敘事內容、陳述主體、陳述活動的主體,分析書寫主體在想像與語言之間的工作。由此,分析開始注重文本本身了。

4、新方向

現在,精神分析批評與其他認為學科結合,產生了新的閱讀方式、新的文本理論和文本創作理論。莫隆的理論得到了繼承和發展。Anne Clancier致力於無意識人格分析和詩學象徵分析,作為女讀者來看待文本(移情/反移情)。Yves Gohin和Serge Doubrovsky研究「心理閱讀」(psycholecture),研究一個文本極端特殊性中的意識結構和無意識結構的關系。MarcelleMarini(即論文的作者)探討陳述活動,從固定不變的幻想表達中擺脫出來的幻想化,以及陳述產生的距離與矛盾。

這些分析方法與主體閱讀區別開來,研究抑制和非暗含的東西,即嬰兒時期性慾造成的無意識。薩特的《家庭中的白痴》是對福樓拜研究的巨大發展,只是薩特沒有言明其中包含的精神分析方法而已。

讓·貝勒曼-諾埃勒(Jean Bellemin-Noël)的「文本的無意識」

貝勒曼-諾埃勒的「文本分析」(textanalyse)是一種接近精神閱讀的閱讀策略,但是拒絕作者和「人物神話」「過於人道的」觀念。他提出一個獨到的方法——「l』inconscient d』une écrivance」,讓主體遠離文本,這樣作者是不在場的。其危險在於,用閱讀的主體代替了寫作主體,將理論研究主體當作唯一的對話者。

不過,他寫過一個漂亮的句子,將他的批評恢復為實踐:「在半啞的他與半聾的我之間的對話」。作家為他自己的內部讀者而寫,讀者在閱讀中塑造作家。

茱莉亞·克里斯蒂瓦的符號分析

以符號分析為基礎,克里斯蒂瓦創造了一個囊括所有現代知識的理論,將符號學與精神分析學結合起來。

— 符號體系和象徵體系的對立

符號體系(生成文本(géno-texte)角度)與孩童時或精神分裂症的沖動、語言活動相關,被視為母性-陰性。象徵體系與語言法則(符號的安排、句法、線性語義、話語這些構成現象文本(phéno-texte)的因素)相關,被視為父性-陽性。這種西方哲學的二分法(母親-身體-自然/父親-語言-文化)是克里斯蒂瓦閱讀詩歌文本的基礎。她通過符號分析,釋放出詩歌中沖動的力量(音樂性、意義的爆炸、意義的工作、言語模仿)。

— 過程中的主體

以拉康的理論為基礎,克里斯蒂瓦將主體的發展與語言的發展聯系起來。她在現代派詩人中看到了過程中的主體固有的特質:說話主體唯一的自由來自於他與符號的難以預料的特殊游戲。她認為,精神分析必須注重的是意義、主體和結構的驟變。她拒絕將文化產品性別化,分成男女,因為陳述主體在產生活動中會有意躲開這樣的分類。作家寫作就是為了擺脫一成不變的角度和描寫。

正統的批評觀念否認精神分析批評的社會歷史性,否認以其經典的俄狄浦斯情節定義人類發展的社會歷史性。Vernant、列維斯特勞斯、Green、Laplanche對此都各有看法。而作者本人認為,對與這些觀念的盲目崇拜使得我們難以傾聽文學中共同的變化,忽略了女性作品、邊緣化的男性作品等。文學批評理論應當被看作是一個多樣化的研究領域,甚至有時候是矛盾的,這正是現代文學批評理論沒有意識到的,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1] 伊麗莎白·賴特:《拉康與後女性主義》,王文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0頁(導讀 走進拉康)。

Ⅱ 什麼是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又稱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出版的《關於歇斯底里的研究》作為心理分析正式創立的標志。

一.理論基礎

1.潛意識理論:弗洛伊德把人的整個心理活動分為三部分:即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

2.人格結構理論: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

3.性慾學說: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以性力為動力的。性心理的發展,依次通過五個階段:

(1)嬰幼兒期性慾,包括口腔期和肛門期;大約在1-2歲

(2)兒童期性慾,包括戀母期和戀父期;年齡在3-6歲

(3)潛伏期性慾,又稱少年早期;年齡在6-12歲

(4)青春期性慾,通過正常的性行為求得滿足。

4.精神分析學說的修正

第一次修正是在本世紀初,阿德勒和榮格修正的重點在於幼兒性慾學說;第二次修正在三四十年代,以沙利文、霍妮、弗洛姆、艾里克森為代表,創立了新弗洛伊德主義。

二.輔導方法

1.基本原理:精神分析法主要是把來訪者所不知曉的症狀產生的真正原因和意義,通過挖掘潛意識的心理過程將其招架到意識范圍內,使來訪者真正了解症狀的真實意義,便可使症狀消失。

2.輔導目標:一是使潛意識意識化,使潛意識沖突表面化從而幫助來訪者重新認識自己或重建人格;二是幫助來訪者克服潛意識沖突。

3.輔導關系:強調輔導員隱藏的角色,以使來訪者能將他們的情感投身到輔導員向上。

4.輔導過程:一般分為准備期、預備治療期和治療一至三期。

5.具體方法:一般採用自由聯想、移情、阻抗、闡釋等典型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釋夢是精神分析的一種重要方法,「夢的工作」包括以下六種規律:

(1)象徵化: (1)象徵化:用一種中性事物來象徵、替代一種所忌諱的事物,以減少或引起夢中自我的痛苦或創傷。

(2)移置:在夢中將對某個對象的情感轉移和投身於另一個對象方面去。

(3)凝縮:在夢中將內心所愛或恨的幾個對象凝縮成一個形象表現出來。

(4)投射:在夢中將自己某些不好的願望或意念投射於他人,以減輕對自我的譴責。

(5)變形:在夢中將潛意識的慾望或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現出來。

(6)二次加工

三.貢獻與局限

心理分析理論是最早發展起來的一種輔導模式,它強調潛意識對行為的重要作用,重視嬰幼兒期心身發展的意義,所創立的一些方法和技術都有積極的貢獻。為其後許多新的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參考。但由於這種方法必須由受過專門訓練的咨詢者施行,需對來訪者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限制了它的推廣;本身潛意識的作用,過分強調嬰幼兒期的發展,特別是過分強調嬰幼兒期的性經驗,都使這一理論受到局限。

Ⅲ 如何評價精神分析批評(100分)

精神分析批評的局限同樣是顯而易見的,作為精神分析最突出的特點也是最遭人非議之處是它對文學活動中「性」的搜尋和解釋。把文學作品中的一切都解釋為性的象徵,大多數批評家是持不贊成態度的。韋勒克曾尖銳地指出,這種方法「對作品文本的理解遲鈍得令人驚訝,而它對性象徵的搜尋也令人生厭」。此外,精神分析批評在闡述作家作品的無意識心理時,一般長於分析短於判斷。在精神分析批判中似乎沒有道德評價、歷史評價和社會評價的位置。這些明顯的缺陷構成了精神分析批評的死角<br /> 精神分析是一種十分奇妙且可行的批評方法,當然,它絕非唯一的批評方法。</span></p>

Ⅳ 如何評價精神分析批評

精神分析批評對千百年來爭論不休的文藝現象的解釋,盡管其中有許多錯誤或失之偏頗,但它畢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同時,作為一種批評模式,精神分析批評不再停留在作品的表面層次上,而是進入作者和讀者的深層次的精神世界,這對於開拓文學批評的視野也是十分有益的。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精神分析學本身存在的錯誤,尤其對泛性論和無意識決定論等唯心主義和反理性的思想觀點,要以科學批評的眼光充分認識他的消極因素。

Ⅳ 什麼是精神分析批評方法論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是奧地利醫學家S.弗洛伊德創建的治療神經症的一種方法。其理論的中心概念是無意識;不符合社會規范的慾望和沖突被壓抑在無意識中仍影響著意識,並可表現為神經症症狀。

批評方法論??...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意思。。。。

Ⅵ 文學批評中是如何分析精神分派的

文學批評中的精神分析派在作品分析中採用了弗洛伊德的某些理論。如對梅爾維爾《白鯨》的分析中,就採用了「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論。弗洛伊德的理論是一種泛性慾主義,即基本上是用性慾沖動來解釋人的各種精神和實踐活動。

Ⅶ 如何評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評

19世紀末由弗洛伊德創立的精神分析學說在人類文化史上矗立起了一塊劃時代的豐碑,它的巨大而深刻的影響不僅僅是在心理學的領域,而且波及到了人類文化的各個方面。尤其是文學,幾乎在精神分析學剛剛問世之時,文學就成了精神分析這一心理科學的最好的盟友,文學既是精神分析學的主要對象,同時又是精神分析學的最為廣闊的用武之地。自從精神分析學介入文學創作以後,文學對於人性以及人的本質的刻畫已經獲得空前未有的深度;在現代作家之中,能夠比較地道、比較嫻熟地運用精神分析學進行人物心理描寫的,可謂大有人在;中國情愛文學便是在精神分析學影響下形成的一種獨特文學形式。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不僅影響了現代文學創作活動,還影響了現代西方文藝批評思潮。並且,對於後者的影響更為直接、深刻。
精神分析學批評( ychoanalyticcri ticism)作為20世紀西方思想文化界最具有沖擊力的一種理論思潮和文學批評界具有最廣泛與持久影響的一種批評理論,便起始於弗洛伊德心理學,是弗洛伊德所創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學在文學批評上的運用。它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思想和觀點:第一,在文學藝術的性質上,弗洛伊德認為,藝術是藝術家的白日夢。夢是人類文化史上一個從古至今不可窮盡的永恆話題,在人類剛剛學會用文字記載自己的思想的時候,人類就開始了對於夢的探究。古人往往將夢視為神諭,是人之吉凶禍福的一種預兆,所以古代的方術之中也有釋夢之說。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他的代表著作《夢的解析》,把釋夢這一傳統的方術納入現代心理學的領域之中,賦予了夢以全新的心理學意義。弗洛伊德的貢獻在於他首次提出了「夢是願望的達成」的觀點,並且圍繞這一觀點對夢的改裝、夢的運作等做了深入的分析。這一理論對世界文學的影響是怎樣估價也不過分的,因為不僅夢本身乃是人的一種生命顯現形式,是人之生活一種重要而又神秘的內容,而且弗洛伊德以此對文學與夢的關系作了一個石破天驚的界定:文學是作家的白日夢。也就是說藝術的本質是滿足無意識本能慾望的方式,藝術作品是為了滿足無意識本能慾望而幻想的產物。作家創作就是通過升華的活動,以能為社會所接受的形式偽裝無意識的本能慾望,將性能量轉化為藝術文化能量,從而把被人厭惡的幻想通過藝術的表現方式轉化為被人欣賞的對象,為人們提供發泄壓抑情感的途徑,使壓抑的身心緊張狀態得到舒緩。因此,文學作品就和夢一樣,只是無意識慾望巧妙偽裝的結果,從而也可以用釋夢的方法解析文學。第二,在文學藝術創作論上,弗洛伊德主張創作動因產生於力必多的****沖動,創作活動是無意識的或自由聯想的心理活動。弗洛伊德強調精神分析的個體性和獨立性,因此他在文學批評方面,也和病理性分析時一樣,將個體的無意識(****沖動和童年經驗的混合體)作為文學作品產生的強大的,也是唯一的驅動力。所以文學創作是慾望的表現,作家通過藝術創作的形式使本能慾望經過改裝得到滿足和升華。第三,在文學批評的方法上,批評家應抓住「俄狄普斯情結」等力必多情結來分析作品主體,用藝術家性本能升華作用來評價人物塑造。弗洛伊德研究人類的心理發展非常重視人的童年時代。在弗洛伊德看來,人的心理發展在前20年中雖然是一個逐步的不斷的過程,但也可以把它分為嬰兒期、童年期與青春期、成年期,每一個時期都有自己的心理發育特徵。一般情況下,人是穩定地從一個階段發展到下一個階段,但如果那一個時期出了問題,發展也會停留,不能登上更高一個階段。這種問題被弗洛伊德稱之為固結,這種固結最容易在童年時代形成,它往往是由童年時代的某種創傷性經驗所致,一旦形成,它就潛藏在人的人格發展動力結構之中。如果沒有機會解開或宣洩這種固結,它就會對人的人格各個階段的發展產生意識不到卻又確實存在的影響,妨礙著人的心理潛力的充分釋放。不過,由於各種固結對人格發展的制約,往往某種固結極有可能導致一種人格的偏差。對於作家而言,一種特殊的固結也許成就他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對於作品中的人物而言,一種獨特的固結則有可能產生一種獨特的藝術典型。所以,弗洛伊德對創傷經驗與童年固結的重視,給世界文學的意義深度帶來了極其偉大的理論啟示。因此,形成了通過探討作家的無意識心態、揭示人物的無意識心理、闡釋作品的潛在意義、探究文學創作中的集體無意識以及關注讀者的閱讀反應來開展文學批評的運作模式。
一位年輕人曾問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先生,您如何評價精神分析的作用?」弗洛伊德回答:「它可以使人類更加了解自己。」那我們今天又該如何看待精神分析批評呢?
無疑,精神分析批評極大地拓展了文學批評的領域。以弗洛伊德等人為代表的精神分析學文論,發現了「無意識」在人的心理活動中的重要地位,並由此出發,對文藝現象作出種種獨特的解釋,揭示出許多過去被忽視的文藝創作與接受的重要心理特徵,在20世紀西方文論中產生了深遠影響,使得一向由與形式或內容相關的純文藝理論和純美學理論主宰的文學批評出現了由心理學、宗教研究、神話學等各學科融會而成的新型批評派別,即精神分析批評和原型批評。同時精神分析方法也深深滲透到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中,慾望與語言的關聯一直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一個重要課題,而從文學文本的沉默、空白和矛盾中揭示出意識形態的結構和變化更是「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文學集體」的「一塊探索的高產田」。而且,它對20世紀文學創作的影響和滲透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精神分析批評的局限也是不容忽視的。作為一個心理醫生,弗洛伊德把作品等同於日常的夢,認為作品是「對潛意識慾望的一種想像中的滿足,後者又喚起和滿足其他人的同樣的慾望;」弗洛伊德的做法主要是依據他在精神病學方面充分的實踐以及在此基礎上提出的大膽的假說。例如他在文學分析中引入了「意識」、「無意識」、「潛意識」、「伊德」、「力必多」等心理學概念,並通過作品分析主要尋找作者在寫作時的心理層面的線索。這樣的解讀文本的方法,似乎確實能夠更好地闡釋某些含混不清的細節和主題,並得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結論。但精神分析只看到了文學作品和夢的相似之處,對作品的分析只注重於心理上,且將藝術的作品當作「真實的病歷」,一味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也難免生搬硬套,穿鑿附會。加之弗洛伊德過於拘泥於他的泛性視角,注重對文學活動中「性」的搜尋和解釋,逐漸形成一種長於分析短於判斷的模式,因而「對於美簡直是最最沒有發言權的」;同時弗洛伊德的文學觀認為藝術是「一種滿足的代用品」,是「一種與現實相反的幻想」,使得藝術成為消極的安慰品,變成對現實秩序的維護和妥協,藝術的批判功能消失。弗洛伊德對作家創作動機的揭示也忽視了作家的理性因素和社會責任感。
總之,單單通過弗洛伊德的透鏡來觀看一部傑作的文學批評家,往往會有透過有色鏡片看藝術,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危險。然而,把精神分析理論看作痴人的瘋狂而予以拒斥的讀者,卻等於是讓自己白白丟掉了一件不但有助於理解文學,而且有助於理解人性以及讀者自身的寶貴工具。

Ⅷ 精神分析批評視野下的《西遊記》解讀

一、 精神分析批評簡述

精神分析批評是20世紀西方文學批評中影響最人的批評方法之一,它是種把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ued)的精神分析學說理論運用於文學研究的文學心理學批評模式。精神分析批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期主要是以弗洛伊 德精神分析學說為中心的經典精神分析批評,後期主要是以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和諾曼·霍蘭德(Norman HooIland)等重新闡釋和發揮的新精神分析批評。但無論新舊,精神分析批評的理論核心都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及其文學思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評的主要理論有:無意識理論,無意識升華說,夢的理論,俄狄浦斯情結等。本文所用的精神分析批評主要是弗洛伊德經典精神分析批評理論,其具體內容為無意識理論。

二、精神分析批評與《西遊記》

根據精神分析學說創始人弗洛伊德的觀點,人的心理結構分為三個層次,底層為無意識,上層為意識,中間為前意識。如果把《西遊記》中師徒四人看作一個整體,即一個「取經人」,就會發現作品中師徒四人的角色分別代表了「取經人」心理結構中的三個層次:唐僧——前意識,豬八戒——無意識,孫悟空與沙僧——理想的與現實的意識。《西遊記》揭示的正是「取經人」在無意識的驅使下,在前意識的壓制所形成的人格分裂狀態,即理想的意識和 現實的意識之間的分裂,而這正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的生存狀況。

(一)「取經人」的無意識與豬八戒

在弗洛伊德看來,「一種歷程若活動於某一時間而在那一時間內,我們又一無所覺,我們便稱這種歷程『潛意識 的』(潛意識為無意識的另一譯名)」。無意識是一種本能沖動,弗洛伊德稱之為「力比多」,即性慾。無意識雖不能被個人所感知,但卻能從根本上影響入的行為。在《西遊記》中,豬八戒正是「取經人」無意識的體現。在豬八戒諸多的個性特徵中,貪色是其最大的特點,文本多次描寫到豬八戒的好色行為,整部作品從頭至尾都貫穿著豬八戒強烈的、急於發泄的性慾。豬八戒在天庭調戲嫦娥被貶下凡,後在高老莊強娶高太公的女兒做媳婦;取經過程中豬八戒見到女人就急於示愛,結果被眾菩薩假扮的寡婦一一家戲弄;和盤絲洞眾蜘蛛精同浴,差點喪命;取經途中豬八戒一直對高老莊的媳婦念念不忘,作品中多次寫到他一遇到困難就萌生回高老莊找媳婦的念頭:甚至到了西天佛祖聖地天竺國,豬八戒見了從天宮下凡收取玉兔精的嫦娥,還想重敘舊情:如來佛祖對師徒四人封職時曾這樣評價豬八戒:「入吾沙門,保聖僧在路,卻又頑心,色性未泯……」引由此可見,豬八戒直到取經結束還是為情所困,為欲所累,而自己卻渾然不覺。食色,性也。好色是作品中豬八戒的特點,也是他的本能,情慾在豬八成身上體現得一覽無余。由此可見,豬八戒 代表的正是「取經人」的無意識。

(二)「取經人」的前意識與唐僧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在意識和無意識之間有一個緩沖地帶,稱之為前意識。前意識的主要內容是過去的經驗,其生 要作用是阻止無意識本能慾望進入意識領域,充當檢察官的角色。在《西遊記》中唐僧和豬八戒的行為相差迥異,唐僧時常在吃喝和對待女性的問題上約束著豬八成的行為。特別是在對待女性的態度上,師徒二人在原則上截然相反。唐僧是禁慾主義的傑出代表,在取經途中他不乏愛慕者,有的女人甚至以身相許,但都被唐僧堅決拒絕,而與此間時,當唐僧要被招親時,豬八戒總是試圖說服唐僧就從,但都遭到唐僧的呵斥,甚至怒罵。唐僧以自己的親身實踐為豬八戒樹立了榜樣,並且以此來約束和要求豬八戒。可見唐僧在取經過程中充當了檢察官的角色,對豬八戒所代表的無意識進行壓制,這正是前意識的主要功能。

(三)「取經人」的分裂意識與孫悟空和沙僧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意識處於表層,是指一個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內容。它是人的有目的的、自覺的心理活動,可以用語言表達,並受社會道德的約束。」孫悟空和沙僧的角色與豬八戒所代表的無意識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天生既不貪吃,也不好色,有明確的取真經、修正果的目。能按道德規范行事,基本上是在師父唐僧所代表的前意識的審查下各司其職,而這些正是他們作為意識的具體體現。同時,在作品中孫悟空和沙僧的角色地位是不一樣的,孫悟空神通廣大,叱吒風雲,卻一路磕磕絆絆,多次被師傅誤會,甚至遭到師傅的懲罰,痛苦不堪。沙僧能力平平,做事按部就班,嚴格按師傅要求做事,時時又聽師兄孫悟空和豬八戒的話,一路默默無聞,無憂無懼,終成正果。通過孫悟空和沙僧的對比,不難發現孫悟空和沙僧其實是「取經人」意識分裂的兩端,即理想的意識和現實的意識。他們通過了師傅唐僧的監督,進入意識領域並為人所意識到,但同時孫悟空和沙僧通過師傅監督進入意識領域的方式是不同的。沙僧是合法的經過師傅的過濾被放進來的,所以在作品中沙僧和唐僧幾乎沒有沖突,而孫悟空是非法強行通過,因此作品中的孫悟空和唐僧時常有矛盾,孫悟空曾多次遭到師 傅唐僧「緊箍咒」的制裁,甚至被驅逐流放。這就像我們乘火車一樣,沙僧是購票乘車,悟空是無票或逃票乘車,雖然兩人都能上車到達目的地,但兩人的經歷是不一樣的。悟空的角色是理想的人格,而沙僧的角色則是現實的人格,生活中人人都想逃票,可還是要去買票。大多數人為理想而奔波,卻總是在現實中生活。

綜上所述,《西遊記》中人物角色的設置和精神分析學說提出的人類心理結構的三個層次不謀而合,讀者閱讀《西遊記》的過程也是在閱讀自身心理的過程。弗洛伊德曾把人的心理結構比作人海罩的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是意識,它只佔冰山的很小一部分,而處於海水裡的大部分則是無意識,它不為人所知卻是人們行為和願望的動力,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無意識的支配。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數百年來在民間對《西遊記》各角色的演繹中,豬八戒這一角色遠比其它的角色演繹得多的原因。因為豬八戒作為無意識的代表,它遠比代表意識和前意識的孫悟空、沙僧和唐僧要豐富得多。 經典作品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它寫出了人類共同的心理結構,它能夠讓不同時代的人們在不斷地閱讀中「認識你自己」。正如丹麥文論家勃蘭克斯所言「文學史,究其最深刻的意義來說,是一種心理學,研究人的靈魂,是靈魂的歷史」。

Ⅸ 精神分析的論述和評價

精神分析療法的科學認識和正確評價

升解心理
2019年04月19日 · 重慶師范大學碩士 心理領域創作者
精神分析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專業的心理療法。到目前為止精神分析已經經歷了好幾代的發展,經典的精神分析是建立在弗洛伊德的神經焦慮理論的基礎之上。精神分析家都認為任何適應不良的行為的根源是童年的經歷及持續影響一生的嬰兒期的思維和情感,對童年時期成長過程的洞悉有助於採用更為成熟和有效的方式使生活更開心,也會使成年期的生活更有活力。同時,精神分析還認為所有心理行為異常都與某種滿足本能慾望的努力被固著在早期發展階段有關。人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如果經歷了阻礙,會在本能慾望和懲罰的恐懼之間產生沖突。這種慾望和恐懼雖然發生在兒童期的某個階段,但由於固著而被帶入了青少年和成人時期。

精神分析治療作為一種頓悟療法,它試圖去除早年的壓抑並幫助患者面對孩童時期的沖突,從而獲得頓悟並且按照成人的現實方法去解決。

精神分析理論源於心理疾病的臨床實踐,作為第一個專業性的治療方法開辟了心理治療的新途徑,對異常心理研究和臨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精神分析理論使人們對正常和異常行為的認識由表面深入到內心深處,讓人們意識到心理問題其實都是內心世界各種力量的斗爭的結果。雖然精神分析的應用很廣,但學術界對其的評價卻是毀譽參半。批評的焦點是認為弗洛伊德的理論來源是建立在主觀經驗和邏輯演繹之上,缺乏事實依據,也難以進行科學驗證。除此之外,弗洛伊德是研究樣本來源於心理疾病患者,有人因此懷疑他混淆了正常人和心理障礙患者的區別。

相關推薦
抑鬱症患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看完我哭了
阿爾法心理研究所 57條評論
心理學家:抑鬱症不能依賴葯物,還需要做到這4點
阿爾法心理研究所 20條評論
面對抑鬱症的孩子,自殘行為,家長該如何掌握順勢而為的三不原則
雲爾老師 5條評論
為什麼貓交配時,叫聲這么凄慘?人類與貓科動物,有何不同?
騰飛說史 4781條評論
心理學家告訴你:人快自殺時的徵兆
心理學湯先生 3條評論
熱門討論

影魚
優質娛樂領域創作者
倪萍家曾有一個保姆,做了15天就被倪萍辭退了。一次訪談節目上,倪萍說:「錯了不能認,這種人最可恨。」 倪萍兒子初中畢業,有一件短袖的校服,上面簽滿了同學的名字留著紀念。 後來家裡的阿姨看到這件衣服,沒有問就把它給洗了。倪萍兒子看到後,哭得很傷心。 倪萍知道這件事後,特別心疼兒子,就嚴厲責怪保姆

智慧女人書
有次和朋友談起林徽因人氣何以這么旺,不但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張歆海追慕她多年,就連跟她交集不多的胡適先生,在她和老友凌叔華發生沖突時,都舍老友而站到她這一邊。我在聰明漂亮之外,強調了林徽因的自信勤奮等等,那位朋友卻笑起來,說,照我看,主要是她夠洋氣。
「洋氣」這個詞,像「高級」一樣,

山城最靚的妞
老家老小區改造,物業要求每戶出30000塊錢加裝電梯費,二樓死活不出,我家三樓也不出。 於是我們三樓以下住戶,在小區里屬於難打交道的人,都在背後指指點點,他們不知道的是,如果加裝電梯,公攤會變大,房價會降下來。 物業也來我家好多次,給我們做思想工作,我家反正是堅決不出錢,一是三樓要不要電梯都無所

肝病醫生程進明
河南省醫葯科學研究院附屬醫院副主任中醫師
肝功能檢查怎麼看?今天我就給大家普及一下肝功能檢查結果最主要反應肝臟三個方面的問題: 1、肝臟有沒有炎症: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 2、膽性酶普:反映膽管損傷的指標,主要包括谷氨醯轉肽酶和鹼性磷酸酶。 3、反映肝臟合成功能:像蛋白代謝、白蛋白、球蛋白的變化。通過肝功能我們可以看到肝臟是否發炎了,

蛋蛋的三味書屋
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
1992年,創作完白鹿原不久,陳忠實收到一封來自人民文學的信封後,瞬間目光呆滯,癱坐在椅子上,妻子嚇得滿屋跑,以為丈夫生了病。 看著眼前薄薄的信封,陳忠實表面平靜,內心卻激動的很,因為以往的經驗告訴他,厚厚的信封,代表稿子件被退回,而薄薄的信封,可能是投稿成功! 眼前的信封確實傳遞來一個信息——
精彩視頻
為什麼很多人奮斗一輩子還是沒錢?聽聽佛祖怎麼說?
00:36
一代笑神 121萬次播放
豬肉清洗有人用熱水,有人用冷水!都不對,學會一招,干凈又衛生
03:08
鄭媽媽的美食日記 63萬次播放
中國人死亡原因排名,肺癌只能排第三
03:53
浪潮工作室 24萬次播放
抑鬱症不被家人理解是種怎樣的體驗?爸爸媽媽,對不起。
23:18
大連老濕王博文 14萬次播放
色盲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對比普通人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
05:42
星球課堂 5.1萬次播放
精選視頻
打開今日頭條看更多
風險面前沒有「鐵飯碗」!金融學者揭秘賺錢背後的邏輯 |活得通透
01:55
管清友 58萬次播放
搜索
精神分析學曾奇峰暴力型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光動力療法青春期狂躁症李子勛心理訪談
實時熱榜
1
天津再新增1例本土無症狀者
89014744
2
當街槍殺民眾的黑老大被執行死刑
80543872
3
拜登一口氣給9名助手「封官」
72879112
4
特朗普有一個很危險的想法
65943744
5
男子服刑22年出獄申訴 案件再審
59668368

Ⅹ 文學批評的方法與實踐(二)精神分析批評

·精神分析學說是由維也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創立的,弗洛伊德的學說是一個有著特殊的研究對象和驚世駭俗的觀點的理論體系。他的無意識和性本能這兩個概念,是與傳統理性的成見、道德美育的成見相沖突的,他自己說,這兩個概念足以觸怒全人類。

·「影響整個人類,改變現代思想的只是三個猶太人——弗洛伊德、卡爾·馬克思和愛因斯坦。」——薩特

·精神分析批評正是在弗洛伊德的學說基礎上形成的,傳入中國(早在2、30年代就傳入,80年代成為熱門學科)後逐步成為中國當今主要的文學批評方法之一。

本講提要

·弗洛伊德與文學批評

·精神分析批評解析

·精神分析批評得失辨

·弗洛伊德《大學里的精神分析教學》:「精神分析法的應用絕不僅僅局限於精神病的范圍,而且可以擴大到解決藝術、哲學和宗教問題。」

·《作家與白日夢》白日夢(幻想)的特徵

·幸福的人不會幻想

·幻想的動力來自未滿足的願望

·幻想與時間有關 過去→現在→將來

那麼,幻想與作家的創作有什麼關系呢?有巨大的相似性。

1.作家不是事事如意的樂天派,他的無意識中充滿種種受到壓抑的慾望。

2.這些慾望構成強烈沖動,但缺少滿足慾望的手段,只得通過創作來宣洩和得到替代性滿足。

3.作家創作與時間有密切關系。舊時慾望-當下觸發-作品中體現

·張賢亮《習慣死亡》

·中國作家經歷了一系列苦難,我們的肚子里營養不良而腦袋裡卻相當充實。有人看我寫了一個個愛情故事,以為我在苦難中一定有不少愛情的溫馨,而恰恰相反相反,直到三十九歲,我還純潔得和天使一樣。我希望在座的男士們不要有我那樣的性苦悶。雖然我身邊沒有女人,但我可以幻想。正因為沒有具體的女人更能夠自由地幻想。在黎明雞啼的時候,在結了霜的土炕上,在冷得和鐵片似的被窩里,我可以任意地想像我身邊有任何一種女人。她被我撫摸並撫摸著我。一九七九年我在政治上獲得了平反,我又有了創作和發表作品的權利,於是我就把以前的幻想寫了出來。於是,我就認識到了:文學是表現人類的幻想,而 幻想就是對現實的反抗 。

·「大家都熟知弗洛伊德的有名理論:在實際生活里不能滿足慾望的人,死了心作退一步想,創造出文藝來,起一種替代品的功用,借幻想來過癮。」——錢鍾書

·文學作品是作家幻想的產物,是作家的白日夢。

·弗洛伊德還認為作家和精神病患者相距並不遙遠。兩者不同在於作家能控制自己的幻想,而精神病者被想像所控制。

·夢的解析

夢是一種願望的滿足。在夢中得到滿足的願望,不是一般的願望,而是隱藏在無意識中的慾望,尤其是性的慾望。

釋夢與文學批評有相似性。分析文學作品中的形象也就是對性象徵的搜尋。

對此韋勒克在《批評的諸種概念》中說到這種方法「對作品文本的理解遲鈍地令人驚訝,而它對性象徵的搜尋也令人生厭。」

·俄狄浦斯情結

又稱戀母情結,指男孩對母親的亂倫慾望和對父親的仇恨心理。弗洛伊德用此來分析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哈姆萊特在別人叔叔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罪惡,因此遲疑下手。

弗洛伊德的解釋回答了幾百年來人們一直說不清哈姆萊特為何遲遲不殺死那個謀害他父親並娶了他母親為妻的人這一問題。——霍蘭德

俄狄浦斯情結展示了以往人們未曾覺察的人物心理的深層結構,這一發現有重大意義,但若作為普遍、單一的模式去解讀作品,也有牽強附會和簡單化的嫌疑。

·探尋作家的創作心態(從作家的層面看無意識)

1.搜尋和分析作家相關的資料

·傳記、講稿、私人信件及其他文稿,其中特別要關注作家童年生活的記載。

·通過分析和整理資料,理解和把握作家的各種癖性,他內心的沖突和痛苦,尤其是性壓抑。

·愛倫坡的《Black Cat》陰森恐怖,其中的女性不是病死就是被殺死。這和作家童年生活有關,父親出走,母親得了肺病並且和別的男人在一起。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

「過早失去母親的愛撫和保護,強忍父親的嚴厲和冷漠,兒童時期形成的自卑感,以及因此而從幻覺中尋找補償。」——《勃朗特姐妹研究》

·莫言《講故事的人》

2.對作品做癥候式閱讀

·用D·H·勞倫斯的話來說,作家在作品中隱藏了他的病態,批評家於是成了分析家,以作品為症狀,發現作家的無意識症狀和受到的壓抑。——司各特

·卡夫卡《城堡》權威與受壓迫,怨恨但順從,與卡夫卡和他的父親的關系有關。

·簡奧斯汀《愛瑪》戀父情結,編織對年長男性的美好幻想。

「任何深刻的描寫人們之間的愛與恨的藝術作品都可能包含著某些戀母(父)情結。」——霍蘭德《文學反應動力學》

·闡釋作品的潛在意義(從作品的層面)

·一切都不能單從表面來理解,顯在的故事,潛在的慾望。

1.分析人物的無意識心理

人物的語言、行動,特別是夢境和記憶失誤等。

施蟄存《春陽》嬋姨

2.揭示作品意象的潛在含義

尋找意象與性器官的聯系,作家把性的慾望通過偽裝的方式放在作品中。

傑克·斯佩克特《藝術與精神分析》

陳染《嘴唇里的陽光》

「它可以使人類更加了解自己。」——弗洛伊德

1.精神分析批評的貢獻

·拓展了批評的研究領域。從意識領域進入到無意識領域。

·對20世紀文學創作影響巨大,只有了解弗洛伊德的學說才能有效的開展批評活動。

2.精神分析批評的局限

·對性的搜尋和解釋。

·「對於美簡直是最最沒有發言權的」,不太關注文學作品的形式。

·長於分析,短於判斷。沒有社會判斷、道德判斷的責任。

「單單通過弗洛伊德的透鏡來觀看一部傑作的文學批評家,往往會有透過有色鏡片看藝術,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危險。然而,把精神分析理論看作痴人的瘋狂而予以拒斥的讀者,卻等於是讓自己白白丟掉了一件不但有助於理解文學,而且有助於理解人性以及讀者自身的寶貴工具。」——Guerin Wilfred L.

閱讀全文

與精神批評方法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19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76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694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69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3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798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18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46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0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2
北京電流檢測方法 瀏覽:481
手機u盤保護方法 瀏覽:113
數字搭配有哪些方法 瀏覽:666
約一場球的正確方法 瀏覽:187
在家中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瀏覽:293
28天鍛煉腹肌最快的方法 瀏覽:203
簡單練翹臀方法視頻 瀏覽:760
心理診斷評估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44
什麼方法能讓手機不黑屏 瀏覽:723
電腦開機慢的處理方法視頻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