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總結

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總結

發布時間:2022-12-15 04:40:25

⑴ 【二月讀書分享】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

解決問題的能力,決定了你的待遇

1.上班族得到高薪的核心技能

長久以來,解決問題的技術就備受重視,勝者為王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各行各業人才凸顯都要求職場精英們在短時間內展現成果。

結果,表現較差的員工隨時可能被解僱,憑人際關系就能保住工作的時代早已遠去,而今也很難僅靠直覺和經驗。收入多寡的決定性因素,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分析力是解決問題必要技術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最不可缺少的能力是分析技術。這本書將分析力定位為:所有的解決問題技術中最重要的要素。

3.有解決問題的技術,專業才得以發揮

不管一個人的專業是什麼,如果僅靠自己的專業,而忽略通用能力的技術,是難以同時面對大量的信息,然後專業也難以派上用場

4.能解決問題的人,永遠不會供給過剩

在這個問題無窮無盡,大家都渴望解答的時代,問題解決者不會有供給過剩的問題。信息泛濫,信息和數據日新月異,花費大量的時間學會的專門技術,會不會過時?但是,只要你具備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時,就完全不用擔心技能過時的問題。相反,當信息越泛濫,技術進步的越快時,解決問題的渴求也會持續增加。

麥肯錫專家高效解決問題的五個步驟

a發現問題先分類

b將問題轉化成具體課題

c找出解決課題的替代方案

d運用情景分析,評價替代方案

e選出最適合的解決策略,並採取行動

推薦閱讀此書,梳理的大綱如下:

⑵ 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

盡管問題的重要性和緊急性(決定問題優先順序的兩個標准)有所不同,但都不能擱置不管,需要解決,這是所有問題的共通點。關鍵在於如何擬定解決策略,並將其付諸實踐。

解決」意味著,一旦做出決定就難以撤回

作者認為,問題的本質在於期望與現狀之間的落差

恢復原狀型」,「防範潛在型」,「追求理想型」。

恢復原狀型即現在與過去的狀態之間出現了落差,而原本的狀況是你期待的情形,因此需要恢復原狀

防範潛在型是相對於顯在型問題而言的,是指現階段尚未產生損害,但未來可能顯在化的問題

追求理想型問題發生的原因在於現狀沒有滿足期待的狀況。

雖然對問題進行了細分,但並不是說給某一問題定性之後就不會發生改變,問題是可能轉換的。

課題一:分析原因

「分析」是指針對對象的狀態和現象,追根究底地進行歸類。

事實調查

分析力

課題二:採取應對策略

(一)發現問題,進行分類

(二)分析原因

(三)結果驗證

視為原因的因素與結果之間有關聯性;

視為原因的因素發生在結果之前;

沒有其他干擾因素。

6W:What,Where,Which,When,Who,Why

3H:How,How much,How many

盡管問題的重要性和緊急性(決定問題優先順序的兩個標准)有所不同,但都不能擱置不管,需要解決,這是所有問題的共通點。關鍵在於如何擬定解決策略,並將其付諸實踐。

「解決」意味著,一旦做出決定就難以撤回。

問題的本質在於期望與現狀之間的落差。

根據目的和時間,可將問題分為:恢復原狀型、防範潛在型、追求理想型。

恢復原狀型問題,是我們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問題。其基本課題有兩個:分析原因和採取應對策略。

分析原因的方法包括「6W3H」和差異分析。

由下而上是指從目前個別的狀況和現象著手,思考可能發生的不良狀態。其具體操作步驟如圖所示。

由上而下法是指先假設可能會發生的某種不良狀態,再思考引發這一狀態的誘因

開車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誘因分析:下雨天路面油脂浮現;猛踩剎車導致輪胎抱死;猛打方向盤;輪胎過度磨損等。

預防策略:下雨天不開車或者減速行駛;避免猛踩剎車;學會順暢地打方向盤;駕車前對輪胎進行檢查,定期對車和輪胎進行保養。

應對策略:預先進行練習,包括打滑時應該如何使用方向盤、安裝安全氣囊、購買保險等。

(一)明確理想——進行戰略性思考

從價值觀出發,定位理想。

另外,理想隨價值觀、立場、時間點而不同

(二)實現理想——解決規劃性課題

設定實現理想的期限。

列出必要條件

學習技術和知識

制訂實施計劃。

(一)發現問題

必須對事物的變化保持高度的敏感。

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

要以開闊的、大格局的視角來掌握事情的全貌,但是最好專注於自己的權責范圍,以當事者的身份解決問題

所謂SCQA分析,是通過對當事者的心理及狀況的描述,以設問的方式刻畫出課題的問題接近法。

(二)確定本質課題

「課題的設定,決定了解答的范圍。」

(一)評價替代方案

最好的做法是盡可能多地列出「各種替代方案」(Alternative Solution),一種能夠有效且全面網羅替代方案的方法是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

(二)制訂並執行行動計劃

由下而上是指從目前個別的狀況和現象著手,思考可能發生的不良狀態。由上而下法是指先假設可能會發生的某種不良狀態,再思考引發這一狀態的誘因。

理想隨價值觀、立場、時間點而不同。

實現理想的行動計劃必須包含以下項目:設定實現理想的期限;列出必要條件;學習技術和知識;制訂實施計劃。

SCQA分析,是通過對當事者的心理及狀況的描述,以設問的方式刻畫出課題的問題接近法。

課題的設定,決定了解答的范圍。具體課題設定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問題解決質量的優劣。

一項好的決策,除了能帶來期待的結果之外,還必須能預見決策之後可能發生的風險

列出各種風險因素之後,我們還需要繪制「風險矩陣

繪制完成之後,需要思考各因素之間的關系,縮小范圍

一項好的決策,除了能帶來期待的結果之外,還必須能預見決策之後可能發生的風險。

情境分析認為不可能完美地預測未來,只能以概率表示未來發展的方向。所以過度依賴或者花費過多時間在預測上都非明智之舉。

在製作環境腳本時,步驟為:掌握環境因素的結構、掌握各類風險的重要度、製作環境腳本。

製作腳本並非最終目的,而是為了提升解決問題的質量。因此,我們還需要將替代方案套用在環境腳本中,對替代方案做出評價。具體操作是以縱軸為環境腳本、橫軸為替代方案,繪制腳本/行動矩陣。

在選擇方案時,要遵循以下步驟:剔除超出容許范圍的解決策略;思考環境腳本各狀況的發生概率;考慮風險和報酬,選擇行動。

分析力的基礎就在於邏輯思考能力

(一)主張之後,提出論述

邏輯性的基本要求就是主張之後,提出論述

(二)檢視自己的邏輯

(三)鍥而不舍,反復檢驗假設

最能夠表現分析本質的思想方法是MECE,即相互排他性(Mutually Exclusive)與集合網羅性(Collectively Exhaustive),指拆解後的各個組成部分「不重復、不遺漏」的狀態。

一是,幫助理解對象結構的框架

二是,分析流程、幫助理解分析過程的框架。

三是,通過MECE分類後選取兩個獨立變數作為主軸,構建矩陣來整理事務。

在危機面前保持平常心與我們事先如何看待危機有較大的關系。

一是否定狀況。

二是在錯誤的時機追究責任

三是對狀況產生非現實性的評價

肯定相對性願望的價值

否定絕不退讓的價值

承認願望未達成的可能性

評價願望未達成的現實面

邏輯性的基本要求就是主張之後,提出論述。

在分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在主張之後,提出論述;檢視自己的邏輯;鍥而不舍,反復檢驗假設。

追求邏輯性是永無止境的過程。好的問題解決者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出最佳方案,並且精益求精。

最能夠表現分析本質的思想方法是MECE,意味相互排他性與集合網羅性,指拆解後的各個組成部分「不重復、不遺漏」的狀態。

失去平常心時,我們容易犯以下錯誤:否定狀況;在錯誤的時機追究責任;對狀況產生非現實性的評價。

良好的思考方式必須建構在以下幾個層面上:肯定相對性願望的價值;否定絕不退讓的價值;承認願望未達成的可能性;評價願望未達成的現實面。

適用於業務分析的五力

目前的產業競爭

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

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

思考組織戰略的7S

經營策略(Strategy

組織結構(Structure

運營系統(System)

經營風格(Style)

職員(Staff)

組織技能(Skill)

共享價值觀(Shared value

(四)擬定營銷策略的4P

4P包括:產品(Proct)、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渠道(Place)

相對市場佔有率高,市場成長率高的明日之星(Star)。雖獲利高,但需投入大量資金。

相對市場佔有率高,但市場成長率低的搖錢樹(Cash Cow)。不必追加大量投資就能獲利。

相對市場佔有率低,但市場成長率高的問題兒童(Problem Child)。雖目前赤字,但未來較有希望。

相對市場佔有率低,市場成長率低的敗犬(Dog)。置於矩陣的左下方,可忽略。

№33 構建矩陣的架構(一)

(一)分析事業組合的PPM矩陣

PPM矩陣版本是由波士頓顧問集團開發出來的,是企業用來檢討是否培育、維持、驗收或者撤退某項事業的分析工具,也可用於找出最佳事業組合。

該矩陣的橫軸為自家公司相對於大競爭對手的市場佔有率,縱軸為該項事業中長期的市場成長率的預測值。以「高」「低」兩個相對的狀態評價腳本驅動程序,可得出四種狀態:

相對市場佔有率高,市場成長率高的明日之星(Star)。雖獲利高,但需投入大量資金。

相對市場佔有率高,但市場成長率低的搖錢樹(Cash Cow)。不必追加大量投資就能獲利。

相對市場佔有率低,但市場成長率高的問題兒童(Problem Child)。雖目前赤字,但未來較有希望。

相對市場佔有率低,市場成長率低的敗犬(Dog)。置於矩陣的左下方,可忽略。

PPM矩陣

在矩陣中繪制出各個事業,就可以根據它所屬的位置來確定決策方向。最佳的事業組合應是從搖錢樹開始,積攢資金;將資金分配給明日之星和問題兒童,將其培育成搖錢樹,同時撤銷敗犬。

(二)用「產品—市場矩陣」思考成長策略

該矩陣以市場為縱軸,以產品為橫軸,以「既有」「新制」區分市場和產品這兩個獨立變數,得出以下狀況:

以既有產品進攻既有市場的市場滲透策略。這是企業成長的根本和第一步,滲透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效用遞減,即付出同樣的努力得到的回報減少。

以既有產品進攻新市場的市場開發策略。代表性的做法是擴大產品的銷售地域。

以新產品進攻既有市場的產品開發策略。可以通過為顧客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產品,留住顧客。如網上的電子商城,往往不局限於一條產品線。市場開發策略和產品開發策略是企業成長的第二步。

以新產品進攻新市場的多元化戰略。如出版集團涉足房地產即為多元化,此時風險相對較大,因為這是全新的領域。挑戰與機遇並存,這是企業成長的最後一步。

思考事業戰略的3C包括:自家公司分析,競爭對手分析,顧客和市場分析。

五力包括:目前的產業競爭,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

7S包括:經營策略,組織結構,運營系統,經營風格,職員,組織技能,共享價值觀。

4P營銷策略組合理論包括:產品、價格、促銷、渠道。

AIDMA模型顯示了顧客從知道產品到進行消費的整個流程:引起注意,引起興趣,喚起慾望,留下記憶,購買行動。

道歉啟事架構的具體流程如下:道歉,說明現狀,分析原因,說明應對策略,提出防止復發策略,表明責任。

⑶ 《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書摘與心得

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

問題的本質:期望和現實的落差
問題的類型:恢復原狀型、防範潛在型、追求理想型。

理清問題類型--》設定課題方向

課題--》掌握現狀、分析原因、應對策略(緊急處理、根本解決、防止復發)。

大多數情況下,如果找不出發生不良狀態的原因,那麼任何應對策略其實都是緊急處理。

「分析」是指針對對象的現狀和現象,追根究底地進行歸類。 歸類最好符合MECE原則(不重復、不遺漏)。

豐田五問法: 「當發現產品有瑕疵時,至少要問自己五次為什麼」

課題--》確定不良狀態、確定誘因(可控誘因、不可控誘因)、預防策略、發生時的應對策略(由上而下、由下而上)。

課題--》資產盤點、選定理想、行動計劃(設定期限、列出必要條件、學習技術知識、實施計劃)

追求理想時,不要混淆了手段和目的。

***********************我是分割線****************************

問題的分類這塊是之前思維中沒有這樣明確意識的。回顧自己的問題分析和解決的方法論,主要還是針對恢復原狀型和完成任務型(大部分情況沒有達到追求理想的高度)。

效率、技能、態度、思維等都是因素。

我的2019理財總結和復盤
資金的分布主要有下面五個方向

想實現10-12%的年化收益,本以為很簡單(盲目),沒有理財知識、安全意識嚴重不足。

這個我覺得是「追求理想型問題」
回顧下對應的課題 --》 資產盤點、選定理想、行動計劃(設定期限、列出必要條件、學習技術知識、實施計劃)

理想:實現10—12%的年化收益
三連問:有哪些必要條件?要學習哪些知識技能?如何實施?

相信「價值投資」的理念,但在買入時機上沒有耐性。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但從來沒有看過他們的財報,感覺就像在買彩票。七賠二平一賺是有原因的。
不知道如何賺錢,不具備知識技能,不懂得股市的規則 能實現理想目標才怪。

你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上有什麼好的案例或者方法,歡迎交流。

⑷ 麥肯錫的經典工作方法

麥肯錫經典工作方法

1、 做正確的事,而不是正確的做事,方向很重要;

2、 開始時就懷著最終目標;

3、 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和工作習慣;

4、 讓實事說話;

5、 如何讓工作變得高效而簡單:專注、先後、優先、拒絕、高效;

6、 高效工作能力訓練:工作秩序條理化、工作方法多樣化、工作內容簡明化;

7、 做要事,而不是做急事;

8、 精心確定主次: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需要做什麼、什麼能給我高回報、 什麼能給我最大滿足感;

9、 不要草率了事;

10、 事情的四個層次:

A:重要而且緊迫的事情。

B: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情。

C:緊迫但不重要的事情。

D:既不緊迫又不重要的事情

11、為什麼總被事情牽著走

A:做事缺乏計劃。

B:優柔寡斷,唯唯諾諾。

C:雜亂無章的惡習。

D:不會利用零碎的時間。

E:毫無效率的機械工作。

F:控制不住情緒。

12、把重要事情擺在第一位

A:每天開始有一個優先表。

B:把事情按先後順序寫下來,制定一個進度表。

13、用最充沛的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情。

14、像麥肯錫一樣去解決問題: 界定問題——設計分析作業——收集資料——解讀分析結果!

15、我現在做的事,是否使我更接近目標。

16、是什麼總是讓我們遠離目標。

17、不計較眼前的得失,把關注點一直放在自己的目標上。

18、一次做好一件事情比同時涉獵多個領域要好得多。

19、對工作做出承諾。

20、集中注意力。

21、每天制一個圖表。

22、幾種重要而有效的圖表

A:作息時間表。

B:工作進度表。

C:社交活動表。

D:創新想法表。

23、有效的方式,從廢紙簍開始(減少文件→丟棄→少保存)。

24、雜亂無章是一種壞習慣。

25、控制緊急事件(怎樣才能防止這種緊急情況發生)。

26、思維方式:抓大放小;抓重點放次要;抓核心,解決核心!

27、先摘好摘的果子。

28、球要一個壘一個壘的打。

29、不要去重新發明輪子,資源就在你身邊;借力,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利用好現有資源,往前一小步;共享成功,看得更遠!

30、重要的少數與瑣碎的多數!

31、找到你自己的師傅。

32、一次只能解決一件事。

在全球200家大企業中,就有147家屬於麥肯錫的客戶。成立於1926年,顧問人才5年存活率僅16、7%,6個人5年後只會留下1人。(要麼繼續創造價值,要麼立馬離開),必須有真才實學,才能真正成為“麥肯錫人”。

麥肯錫PMA:積極的心態;無論面臨什麼情況都不要退縮,不要放棄;

1、 秉持“麥家的態度”。

2、 直面“真正的問題”。

3、 信息過剩,信息大爆炸,即時過濾,多用垃圾桶剔除資料。

4、 信息要吸收有用的,有價值的,正面的信息,剔除無用的,毫無價值的,負面的信息。

5、 明確目的及改變方法。

6、 帶著問題去思考。

7、 正確的完成正確的事。

8、 麥肯錫創新:

a、以事實為基礎

b、嚴格的結構化

c、以假設作為向導

9、 進入麥肯錫:收集和分析事實的事情就是你在麥肯錫存在的'理由。

10、 麥肯錫MECE分析法:

a、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

b、大量佔有事實依據

c、發揮圖表的優勢

11、 麥肯錫的頭腦風暴:

a、非結構化:自由開放,暢所欲言,鼓勵發表盡可能多的意見。

b、機構化:針對團隊負責人或會議主持人提到問題,每個人都有一次提問的機會,提出問題,發表見解。

12、 最佳業務組合方法:

a、明星業務

b、問題業務

c、資金流業務

d、瘦狗業務

13、 投資組合分析法:GE矩陣圖

14、 五種競爭力量模型

15、 准確定位行動戰略:SPACE矩陣圖

16、 判斷當下與未來:SWOT矩陣(優劣分析法)

17、 “邏輯樹”框架(又稱問題樹,演繹樹或分解樹等)

18、 市場發生變化時的思路:

19、 解決問題的步驟:

a、確定什麼問題需要解決。

b、尋找關鍵驅動點:瞄準正確的方向+搜集資料,運用邏輯樹狀圖分析、研究+進行一次“頭腦風暴”。

c、解決問題的流程:對真正的問題要明確+搞清楚問題的結構+以邏輯樹作為分析問題構造的方法。

20、 推導解決方案——空·雨·傘

空:事實,也就是現狀。

雨:即意義,就是這種現狀的意義。

傘:即解決方案與對策,就是從這個意義上所能推導出的東西。

21、 解決問題時的注意事項:

a、不要過分局限於現狀或制約條件

b、時刻保持邏輯思維的方式

c、要明確“針對性,做什麼,如何做”。

22、 為了發現事實,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a、親臨現場。

b、建立完善的統計表格,對統計負責。

c、打破思維方式,利用框架思考問題。

d、向一線員工徵求意見。

e、在做好規劃的前提下,與顧主直接商討。

f、認真聽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見。

23、 如果真的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你還能採取如下幾種措施:

a、轉換對問題的解釋

b、堅持不懈地執行你的解決計劃

c、先解決政治上的困境,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利益高於一切。

1、 團隊工作法則:

a、培養必要的團隊精神

①從全局角度認識團隊

②團隊精神優先於個人利益

③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

b、通過游戲增進團隊聯結

c、恰到好處地激發團隊士氣

d、強調平等的層級管理

e、保持暢通無阻的內部交流

f、不可懈怠的保密意識

g、在合作中拋開個人情緒

h、主動匯報工作成果

i、成為不可缺少的存在

j、一個人不可能煮沸整個海洋

k、有意識地參與會議

2、 合作方法:

a、顧主第一主義

b、與顧主結為同盟

c、讓顧主參與到工作中

d、爭取得到全面支持

e、嚴謹實施問題方案

f、如何應對找麻煩的顧主

g、“電梯測驗”法則(抓住問題的核心)

h、麥肯錫的“推銷”(只做營銷不做推銷)

i、不要貿然做出承諾

3、 工作效率法則:

a、按照次序排到待辦事項

b、一周一事的簡單原則

c、高效率的二人原則

d、時間管理四步法則

(緊急,重要不緊急,不緊急的,不重要的)

e、把重要的事情排在第一

f、從容易的對象開始

g、短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待辦項目

h、用簡單的表格管理工作項目

i、兼顧效率與效能

4、 工作演示方法:

a、建立清晰的邏輯系統

b、保證內容結構一目瞭然

c、空、雨、傘邏輯鏈條

d、一圖一事的簡單原則

5、 人才管理法則:

a、壓力面試,篩選人才

b、完善的員工培訓體系

c、up or out晉升法則:不晉則退的法則

d、培養個人發展觀

e、方法重於知識:

①學會問“為什麼”、“怎麼樣”

②學會多角度思考

③改進方法

6、 個人提升方法:

a、認知自己

b、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價值

c、注意內外兼修

d、1:3讀書法則(1倍時間讀 書,3倍時間思考)

e、營造自我提升環境

f、跟隨導師的引領

g、以中立的態度看待一切

h、養成每天做總結的好習慣

7、 客戶走訪方法:

a、走訪前的熱身

b、幫助被訪者消除焦慮感

c、處理可能遇到的困難

d、應對談判心理戰

e、走訪成功的秘訣

f、感謝信的奇妙效果

8、 麥肯錫工作與生活調節法:

a、享受出差的樂趣

b、讓助手幫你減輕工作負擔

c、記得每個星期都要與工作之外的人見面

d、不要忽略個人生活(每周1天假+做計劃+立規矩)

e、別讓自己太疲憊(11:00之前睡覺 8:00起床)

9、 重視“成果”,解決問題的習慣:

a、保持“從零開始”

b、用“鷹眼”,進行分析,找出最佳的解決辦法

c、學會“批判思考“

d、在“下雨”之前,准備“傘”

e、從假設開始

f、分清“重視效率”還是“重視思考”,管控好自己的時間

方向 = 思考 方法 = 效率

10、 將要點分為“三部分” ——精英部下的習慣

a、用只佔用您一分鍾時間可以嗎? 作為開頭

b、用30秒時間提出3個要點

c:以“事實”為基礎提出的“假設”

11、 認可、共鳴、激勵——精英上司的習慣

麥肯錫工作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a、掌握真正的問題

b、對問題進行整理

c、收集情報

d、提出假設

e、驗證假設

f、思考解決辦法

g、實行解決辦法;

⑸ 讀《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筆記

1.問題的共通點:必須決定如何擬訂解決策略並付諸實施。

2.問題要點:存在單一或多種課題,必須擬定解決策略並付諸實施去解決。

3.解決的意思:做了決定就很難撤回。

(理解:如實體店買衣服,付款後發現有更好看的,可惜不能退了)

4.問題的本質是期望與現狀的落差

5.問題具有兩面性。

所謂「問題」,除了現狀與期待之間的落差:Problem之外,還有另外一面,就是Problem所延伸出來的課題:Question。因此,解決問題的作業流程應該是:先發現與期待產生落差的Problem,然後選定作為具體課題的Question,並找出作為解答的Answer。

6.問題的三大類型:恢復原狀型問題,防範潛在型問題,追求理想型問題。

恢復原狀型問題:恢復原有的狀況,將原有的狀況視為期待的狀況。

防範潛在型問題:目前並無大礙,但將來會發生不良狀態的問題。從目的區分,可視為恢復原狀型問題。

追求理想型問題:提升現狀達到理想狀態。

7.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如果找不出發生不良狀態的原因,那麼任何應對策略其實都只是一種緊急處理。沒有正確分析出原因,問題問題就不能根本解決。

8.分析原因:基於事實,掌握狀況。

9.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分析力最重要。

從掌握現狀和分析原因中獲得的成果,絕大部分來自以事實為基礎的分析力。

分析力的基礎就在於邏輯思考。

10.「分析」是指針對對象的狀態和現象,追根究底的進行歸類。

分析的本質除了要篩選出問題的構成要素,還必須從細部了解要素之間的關系。

11.掌握狀況和原因的最快方法:用數據和事實分解事情的結構。

12.6W3H

what:什麼產生不良狀態?什麼樣的不良狀態?這可用於發現問題。

where:發生不良狀態的地點在何處?發生的對象在何處?這適用於不良狀態。

which:發生在哪個對象?這適用於面對數個性質相同對象時,限定其中一個對象。

when:何時發生不良狀態?這是以時間序列來掌握狀況,有助於分析原因。

Who:為何會發生狀態?這有助於詢問、收集情報。

Why:為何會發生損害?這是分析原因的主軸。

How: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發生?有時這就是直接原因。

How much:損害的程度是什麼?損失多少金額?

How many:損害的數量是多少?

13.差異分析找原因

兩個以上的相同事物進行對比,從而發現差異性。

14.因果關系成立的三個必要條件:

(1)視為原因的因素(X)與結果(Y)之間有關聯性。

(2)視為原因的因素(X)發生在結果(Y)之前。

(3)沒有其他干擾因素。

15.防範潛在型問題的兩種解決途徑:

(1)由下而上法:從個別的狀況和想像,思考可能發生的不良狀態;

(2)由上而下法:先假設最後發生某種不良狀態,再思考可能引發這個狀態的個別誘因。

(1)從現狀中確定必須注意的特定因素

(2)假設不希望發生的不良狀態

(3)擬定預防策略,排除可能的誘因

(4)預先擬妥發生不良狀態時的應對策略

(1)假設不希望發生的不良狀態

(2)確定引發不良狀態的誘因

(3)擬訂預防策略,排除可能的誘因

(4)預先擬妥發生不良狀態時的應對策略

16.關於危機管理,建議事先成立一個危機管理團隊,這個團隊可以立即應對所有緊急狀況,而且成員的層級必須夠高。

17.風險分析就是找出可能會破壞現狀的潛在性不良狀態的誘因。

18.「分析」是指將混沌的現實區分成有意義的群組後,闡明其相互關系的一種腦力作業。「分析作業」的本質,就是篩選出問題的構成因素,並仔細分析因素之間的關系。

19.如果你明確地想要從事某種職業,或者取得某種證照,那麼設定課題時,你可以提出規劃性的設問,像是「我該怎麼做,才能建構出理想的職業規劃」。而解決策略的內容,便是擬定並執行切合實際的行動計劃。

20.解決規劃性課題的步驟:

(1)設定實現理想的期限

(2)列出必要條件

(3)學習技術或知識

(4)制定實施計劃

21.我的目標是下一次打擊時擊出安打——鈴木一朗

22.解決問題的原點在於發現問題的存在

23.發現問題最重要的關鍵是對變化要夠敏感

24.不管期真實性如何,被動的態度並不可取,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就是積極發掘出問題所在。

25.看事情不能只挖掘細節,要用更開闊的視野來掌握事情的全貌。

26. 要擁有大格局的視點,但別超出自己的權責范圍,要以當事者的身份腳踏實地解決問題

27.問自己六個問題,有助於發現問題

28.SCQA分析,幫你發現問題、設定課題

SCQA分析5步驟:

(1)預先確認當事者的具體形象,無論當事者是人或公司

(2)描述當事者過去的經驗、目前穩定的狀態和心中的理想,以及未來的目標。SCQA中的S,代表「狀況」(Situation)

(3)假設一個正在顛覆目前穩定狀態的事件。SCQA中的C,代表「障礙」(Complication)

(4)在SC的過程中,用自問自答的形式來假設各種課題。SCQA中的Q,代表「疑問」(Question),課題

(5)思考出Q的解答。SCQA中的A,代表「回答」(Answer)。A指的是思考假設性的解答方案,其中伴隨了篩選及評價替代方案

5.腦力激盪法需遵循的4項規則:

(1)不能批評別人的想法

(2)盡量提出大量的想法

(3)歡迎自由奔放的發言

(4)發展別人的想法

閱讀全文

與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9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19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76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694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69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3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798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18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46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0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2
北京電流檢測方法 瀏覽:481
手機u盤保護方法 瀏覽:114
數字搭配有哪些方法 瀏覽:666
約一場球的正確方法 瀏覽:189
在家中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瀏覽:293
28天鍛煉腹肌最快的方法 瀏覽:203
簡單練翹臀方法視頻 瀏覽:760
心理診斷評估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45
什麼方法能讓手機不黑屏 瀏覽: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