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議論文議論方法是什麼

議論文議論方法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14 22:03:38

1. 議論方法有哪些方法

議論文是學生在各級各類應考或平時練筆中選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文體。從各級各類的考場作文評閱及平時作文批改情況來看,許多學生之所以不能寫出一篇說理透徹的議論文,是因為不能恰當或綜合運用議論文常見的一些論證方法。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七種:例證法、引證法、喻證法、比較法、歸謬法、歸納法和演繹法。下面細談四種在議論文寫作時常用也比較好用的論證方法。

一、例證法

例證法也叫事例論證,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來證明自己論點正確的一種方法。它是議論文寫作中最常用的一種論證方法。「事實強於雄辯」,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證法,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事例要典型、確鑿、有影響力。一般來講,應優先考慮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園、家庭、市井街頭的瑣碎事例。

2、事例的敘述要簡明扼要,切忌拖泥帶水,過於詳細。舉例是為了證明觀點,不是為了弄清事實,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單一狹隘,要豐富廣闊,要點面結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輝。同類事例掌握多時可考慮採用句式排比列舉。

4、事例列舉之後要簡短分析,不能將例證法變成事例整理,忌有例無證。

5、勤於積累,精於篩選。「書到用時方恨少」,平時多讀書報,摘記、剪貼是主要手段。積累多了,自然能融會貫通、左右逢源。

二、引證法

引證法也叫道理論證,是通過引用名人名言、古詩文名句、反映科學規律的俗語諺語警句等來證明自己觀點正確可信的一種論證方法。

引證法在考場或平時練筆寫作中的使用頻率僅次於例證法。由於引證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認的思考結晶,能夠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已為無數事實所證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說服力。

怎麼用好引證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針對性要強。每句名言都產生於特定的背景,都應用於特定的交際目的,即使談同一個問題,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選取。要仔細分析每個道理論據的特有功能,將它引用到最恰當的語言環境之中。

例如:強調立志的重要性,要選用「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其志。」強調志向高潔遠大,要選用「燕雀怎知鴻鵠之志」,某同學沉湎於上網,要選用「玩物喪志」,某同學不能只持之以恆、一暴十寒,要選用「有為之人立長志,無為之人常立志。」

2、要簡潔,不宜過多。議論是在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不是在介紹他人的見解。引用他人的話,目的是為了讓讀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話,自己的話應是議論的主體,應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過多的引文,很容易將自己的分析淹沒。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的區別。直接引用務求文字、甚至標點均准確無誤;間接引用只須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稱的轉換。

三、喻證法

喻證法是用設喻來論證論點的方法。

在議論文中,設喻可以使論點更易懂、更風趣、更容易獲得讀者的認同。喻證法能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深為淺顯、化枯燥為生動。

運用喻證法必須注意以下三點:

1、以小見大,就近取譬。要精選生活中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做為設喻的喻體。喻體如果不是讀者常見熟知的,就達不到喻證的目的。

2、喻體不求形似,求神似。做為喻證的喻體與做為比喻的喻體不同。比喻的喻體是為了強調特徵,描繪事物,側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證的喻體是為了闡發觀點,以正視聽,力求神似,以義取形。一定要對自己所要論爭的對象和用來設喻的事物之間的對應關系進行細致入微的體味與揣摩。

3、精剖喻體,絲絲入扣。《拿來主義》中魯迅先生的喻證法運用得是很經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用「孱頭」、「混蛋」、「廢物」來批判三種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觀點和態度;用「魚翅」、「鴉片」、「煙槍、煙燈」、「姨太太」來比喻文化遺產的幾個組成部分;用「佔有」、「挑選」、「創新」來說明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三個步驟。十分貼切,渾然一體,令人信服並不由得拍案叫絕。

四、比較法

比較法也是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分對比與類比兩種。

1、類比法

所謂類比,就是藉助某個或某幾個類似的故事、實例或寫作者安排的情境,進行由此及彼的推理。

用於類比的事物大致有這么幾種:古今中外的史實、神話傳說、寓言、寫作者自己創設的情境等。

運用類比要注意所選取的「類體」要同類,不能相對或相反;在類比之後要剖析,要善於揭示,一語破的,一刀見血。

2、對比法

所謂對比,就是把正反兩方面的論點和論據加以剖析對照,達到否定錯誤觀點,樹立正確論點的目的。

運用對比要注意所選取的「對體」的正與誤、是與非、新與舊的區別要非常明顯,要有突出的互相對立的關系;必須要對所要論述的對象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可以是人對人、物對物,也可以是縱向比較或橫向對照。

當然,以上所概括的這幾種論證方法,僅僅使用其中的一種,有時論述也會過於單薄。為強化說服力,許多議論文兼用多種論證方法。不過,使用多種論證方法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種,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議論文的議論方法有哪些

引用論證:引用名人名言,增加說服力 舉例論證:舉出有關著名事例,作用同上 比喻論證:打比方,使論證過程通俗易懂 正反對比論證:兩物對比,突出論點l、舉例:是一種用真事實例作為論據進行立論的論證方法。夾敘夾議,就是用「敘」表述事實材料,提出論據「議」進行評論,證明自己的觀點。 2、分析:是一種通過分析問題進行論證的方法。要求作者分析問題、剖析事理,來揭示論點和論據間的因果關系,從而證明觀點的正確,以確立論點。 3、引證:是一種通過引用經典名言或科學公理、常識常理作為論據來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要注意的是,被引用的言論、事理必須經得起考驗,是客觀真理。還要注意引用不可過多。 4、對比:也是一種例證法。它與一般例證法不同的是除了舉例外,還要用事例加以比較,突出事物本質,確立論點。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在比較之中,容易開啟人們的思想,擴展人們的眼界。它比一般論證包涵更豐富的內容,因之道理也說得較為透徹。 5、類比:這是一種通過打比方來證明論點的方法,是一種形象化的論證方法。論證時可以 講故事,打比方,引用成語典故,以此說明抽象的道理。 5

3. 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及作用

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及作用如下:

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作用:具體有力地論證了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作用:有力地論證了觀點,增強文章的權威性和說服力。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作用:突出論證了觀點,讓人印象深刻。

4.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

作用:生動形象地論證了觀點,使文章淺顯易懂,易於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駁論中,往往還採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駁方法和「歸謬法」。在多數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

5. 引用論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

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下讀。

6.因果論證:通過分析事理,揭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因果關系來證明論點。 因果論證可以用因證果,或以果證因,還可以因果互證。

4.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

1、例證法

例證法也叫事例論證,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來證明自己論點正確的一種方法。這是運用歸納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易於掌握,用得也普遍。

「事實勝於雄辯」,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因而幾乎每篇議論文都少不了它,特別是論證新穎的、有指導意義的論點,更需要多用它。

2、引證法

引證法也叫道理論證,是通過引用名人名言、古詩文名句、反映科學規律的俗語諺語警句等來證明自己觀點正確可信的一種論證方法。

它的好處是豐富論證的內容,增強論證的權威性,對論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文中恰到好處地引用名言警句,可使文章增添色彩,提高分數檔次。

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的區別。直接引用是指直接摘錄原材料的有關詞句,務求文字、甚至標點均准確無誤,引用時用引號表示;間接引用是指摘引或概述原材料中有關詞句的大意,不必用引號,但要注意人稱的轉換。

無論直接引用還是間接引用,它們都必須與所論述的中心論點相一致。對於引用的詞句,一定要根據文章的觀點加以分析,其方法如事例論證一樣,可以先引後議,也可以先議後引,還可以邊引邊議。

3、喻證法

喻證法是用打比方來論證論點的方法。在議論文中,設喻可以使論點更易懂、更風趣、更生動、更容易獲得讀者的認同。喻證法能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深為淺顯、化枯燥為生動。

運用喻證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以小見大,就近取譬。要精選生活中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做為設喻的喻體。

喻體如果不是讀者常見熟知的,就達不到喻證的目的。《下蛋、唱雞及其他》一文,通篇是用雞的形象來幫助說明問題的,給人的印象是具體的生動的。

喻體不求形似,求神似。做為喻證的喻體與做為比喻的喻體不同。比喻的喻體是為了強調特徵,描繪事物,側重形似,以形比形。

而喻證的喻體是為了闡發觀點,以正視聽,力求神似,以義取形。一定要對自己所要論爭的對象和用來設喻的事物之間的對應關系進行細致入微的體味與揣摩。

精剖喻體,絲絲入扣。《拿來主義》中魯迅先生的喻證法運用得是很經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用「孱頭」、「混蛋」、「廢物」來批判三種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觀點和態度。

用「魚翅」、「鴉片」、「煙槍、煙燈」、「姨太太」來比喻文化遺產的幾個組成部分;用「佔有」、「挑選」、「創新」來說明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三個步驟。十分貼切,渾然一體,令人信服並不由得拍案叫絕。

多方面挖掘喻體含義。比喻物往往具有多方面的含義,考生在應考時可根據論題和論點的需要,通過深入挖掘後,恰如其分地加以利用。

例如前面提到的「指南針」,在那篇文章中考生將它比喻成為「理論」,而在別的文章中,有人將它比喻為「理想」,指引著人生的道路。

4、比較法

比較法也是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分對比與類比兩種。

一、類比法

所謂類比,就是藉助某個或某幾個類似的故事、實例或寫作者安排的情境,進行由此及彼的推理。運用某個材料的引申義,通過類比,來論證文牽的觀點,這種方法簡稱類比法,也叫引申論證法。

用作類比引申的材料,一般是寓言、童話、典故、神話故事,還有自然現象和社會幽默小品。類比論證的好處,在於這些材料的本身的生動有趣及其哲理性,會使文章的觀點鮮明深刻,而且生動引人。

在運用婁比論證時,要注意如下兩點:引申的材料要完整簡潔。考場作文特點的背景,不允許你讓記敘的篇幅過長,如同例證法時對事例的敘述一樣,務必簡短而又全面。

對運角的材料要加以分析。要善於揭示,一語破的,一針見血。這同例證法一樣。例如為了論證「要成功,必須付出勞動」這一觀點,在列舉「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後。

還可作這樣的分析:「僥幸是一種意外,一種偶然,把一時的僥幸視為成功的必然,那是人生的可悲。要想收獲,必須付出勞動。」

二、對比法

所謂對比,就是把正反兩方面的論點和論據加以剖析對照,達到否定錯誤觀點,樹立正確論點的目的。

用正面的或正確的觀點同反面的材料或觀點進行對比,作者肯定什麼,否定什麼,就能得到直露顯豁的表現,具有很強的論證力量,能給閱卷者以鮮明的印象,為獲得高分打下基礎。

對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橫比」,一種是「縱比」。「橫比」是把同一時期的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事物進行比較。

「縱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時間的不同情況作比較。比如現在有些文章在論述黨的某一經濟政策的正確性時,往往講到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的生產形勢,群眾生活過去與現在的變化,使用的就是這種對比方法。

對比論證有三種方法:「整體對比」「局部對比」「句子對比」。整體對比,即文章的整個本論部分,進行正反對比;局部對比,即將本論部分的某個層次進行正反比較;句子對比。

運用對比方法論證時,要根據論點的需要,妥善安排篇幅,特別是在「整體對比」時,一般應以正面為主。

5、推理法

邏輯推理是指從一個或幾個判斷推出另一個判斷的思維形式。議論文不僅要通過概念(觀點、論點)、判斷(立論、結論)的形式,更需要通過推理的形式來反映四周的現實與揭示客觀的真理。

常見的邏輯推理形式有二種: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就議論文來說,也可以稱為二種論證方法:演繹法、歸納法。

一、演繹法。演繹論證是一種由一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發推導出關於個別情況的結論,其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系是必須的。

演繹法有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等多種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論。三段論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部分組成。如大前提「凡金屬都可以導電」、小前提「鐵是金屬」、結論「所以鐵能導電」。

二、歸納法。與演繹法相反,是通過個別、特殊到一般,從微觀到宏觀的論證方法。歸納法也是舉例論證,不過所舉之例較多,然後加以論證。

5. 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是什麼

議論文這種文體也是一種常見的寫作文體,但是很多朋友們第一次接觸議論文的時候不知道應該怎麼寫,6種議論文論證方法都是什麼呢?

議論文的6種論證方法分別是舉證論證法,引用論證法,對比論證法,比喻論證法,歸謬論證法,理論論證法。其中舉例論證方法很好理解,就是用確鑿充分的證據,或者是有代表性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論點,從而來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引用論證還是比較復雜的,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直接的關系,比如說大家引用了名人名言,權威數據等等,這些數據一定要真實可靠,還可以作為引用論證的方法。
議論文的6種論證方法分別是舉證論證法,引用論證法,對比論證法,比喻論證法,歸謬論證法,理論論證法。具體在些議論文的時候採取什麼樣的論證方法,要在寫作之前心中有數。

6.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

議論文寫作教學,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占據著主要的地位。議論文論證是指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議論文論證方法有哪些你知道嗎?下面就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議論文的論證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議論文的四種基本論證方法

議論文論證方法一、例證法

論證是指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在一些同學的寫作過程中,要麼自己分析到底,要麼一味地羅列事例和名言,而缺少相應的論述,使文章顯得單薄無力。這時,就必須掌握一定的論證方法——抓住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來進行闡述,讓自己的論述有理有力。

常見的論證方法主要有:例證法、引證法、正反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

例證法就是運用事實論據進行論證的方法。例如有一篇題為《幸福之花,開在感恩枝頭》的考場作文(2007年全國卷Ⅱ)寫道:

“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這兩表道盡了人間感恩的真諦,演繹了人世間感恩的傳奇。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六齣祁山,巧計破敵軍,為劉備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是後人為他寫下的詩篇。為報當年的知遇之恩,他用畢生的精力向後人詮釋了感恩的真諦。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卻用自己的溫暖讓這個可憐的孩子長大成人,且名揚四方。為官作宰是多少讀書人畢生的夢想,十年寒窗不正為一朝為官?然而當這個機會真正來臨,李密卻不曾忘記自己的祖母。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他知道“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在為官和報恩之間他選擇了後者,向世人彰顯了一首偉大的詩篇——感恩。他們的感恩溫暖了自己,感動了後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們的感恩枝頭灼灼其華。

為論述“感恩”這一話題,作者列舉了諸葛亮和李密兩個人的事例,並且分析了兩人的感恩之舉,以及後人對他們的評價,無可爭辯地說明了“因為懂得感恩,世界才會如此美麗”的道理。

藉助事實論據說理,不等同於簡單的事實羅列,要避開以事例代替論證,只有敘述沒有分析的誤區。在概述事例之後,要盡力挖掘材料中包含的內容,將它與所要論證的觀點緊密聯系起來,使其充分發揮作用。具體操作,可以有下面兩種方法:

1.例後解說法。列舉事例後,將其中關鍵的、與論點密切聯系的內容進行解說,使其含義得以彰顯,能夠更好地論證觀點。

例如論證“鑽研科學需要犧牲精神”的觀點,有人選用了這樣一則事實論據:著名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聽說一艘輪船上發現了黃熱病人,立即趕往那裡,希望發現引發這種烈性傳染病的病菌。當他來到港口時,檢疫人員堅持不讓他上這艘船。巴斯德懇求說:“請寬恕一個學者追求科學的熱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檢疫人員,他們同意讓他上船進行研究。事後,有人問他:“你難道不怕危險嗎?”巴斯德毫不猶豫地答道:“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試驗。”

黃熱病——烈性傳染——堅持上船研究——不怕死亡——為使他人活得更好,我們抓住事例中的關鍵詞句,就扣住了論點。

在事例之後可以對其進行簡單的分析解說:面對致命的黃熱病,巴斯德堅持上船進行研究,表現出一種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令人感動。因為在他看來,為了發現病菌,為了挽救他人生命,犧牲自己一人,是值得的。正是這種科研重於生命的精神,使他最終獲得了成功。

上述分析,全都圍繞著材料與觀點相關的內容作出闡釋,就可以避免常見的“觀點加事例”的單薄局面。

再如《細節》一題,有同學舉例:剛剛開通的地鐵六號線和八號線,站台與車廂之間有十多厘米高度差,間隙足以放入一個成人的腳。開通四天以來,已經有七位乘客受傷,踩空事件數不勝數。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相關部門決定加設橡皮墊予以補救。

事例中的關鍵詞句是:站台與車廂之間的高度差——忽視細節設計——乘客受傷——事後補救。

事例分析:忽視了站台與車廂地面的高度差這—小小的細節,既給乘客造成不便和傷害,也提高了運營成本,使“上海製造”的形象大打折扣。可見,細節不細,只有在設計時細心觀察,科學計算,周密推理,才能打造出完美的全局。

2.假設分析法。論據中列舉的是一種既成的事實,但在分析時,我們可以假設,如果其中的人物由於缺少某種精神,或者由於某種原因而沒能這么做,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通過不同結果的比較,我們就能探究與觀點有關的因素,強調其重要性了。

例如上文論證“鑽研科學需要犧牲精神”的觀點,仍然選用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的事實論據,我們可以通過假設,進行說理:假如缺少為科學而獻身的犧牲精神,巴斯德面對瘟疫肯定會退避三舍,遠離疫區。那麼,他永遠也不能發現傳染病病菌,永遠也不能接近並獲得科學的真理。

通過假設缺少犧牲精神會產生什麼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具有犧牲精神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從而有力地完成論證的過程。

上面提到的《細節》一題,對地鐵六號線和八號線的反面事例,我們也可以假設分析如下:如果地鐵站的設計者沒有忽視這一細節,早就考慮到站台與車廂的高度差問題,及時與車廂生產廠家溝通,在站台建造時考慮周全,就可以避免乘客的不便,省卻以後無數的麻煩。可見,細節體現的不僅僅是設計問題,還有責任心,通觀全局的高遠目光,以人為本的人文理念等豐富內涵,細節,彰顯大節!

議論文論證方法二、引證法

引證法是在議論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經典著作、歷史文獻、諺語、成語、俗語、傳說、古今詩文等,以此作為論據,來證明觀點的一種論證方法,即引用理論論據來進行論證。其優點在於較有權威性、說服力。

運用引證法,包括兩個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確切的理論論據,可以稱之為“引”;二要對理論根據加以分析,使之與論題充分聯系起來,可以稱之為“證”。許多學生對於“引”是頗費心機的,但對於“證”則往往不夠重視;只“引”不“證”,犯了“觀點加引語”的毛病。其實在運用引證法時,找到確切的理論根據是可喜的,但論據本身只是一種材料,它不能代替論證。缺乏論證分析的過程,文章勢必蒼白無力。因此,在列出理論根據之後,一定要恰當地加以闡述,要引而有證,引而有說,闡明引用資料的目的,講清所引用資料的意思,將其與觀點緊密聯系起來。

那麼,面對引用的理論論據,如何來加以分析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著手:

1.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旬,最好能稍加解釋,不必字字落實,意譯為主。同時,聯系觀點,作出闡發。

如我們寫《交友之道》,談及“人貴在相知”:“李白說過:‘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人與人的友情是最珍貴的,難以用金錢來衡量。”前一句話引用李白的詩句,其中“人生貴相知”極好地契合了觀點。後一句話既解釋了詩句的大意,也作出了自己的闡釋,友情貴於金錢。

談及“交友之道,在於付出”:“‘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是子路面對朋友作出的許諾,車馬皮衣,和好友分享,即使破舊了,也毫不感到可惜。因為交友之道,在於付出。當然,付出的不僅僅是車馬皮衣等物質,還應該包括真情實意、精神上的支持等。”

在解釋了所引用的子路的話之後,對其中涉及觀點“付出”的有關內容,再稍加闡釋,論證分析就很到位了。

2.如果引用的是白話文的通俗語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不存在障礙,我們就要抓住引文中的關鍵字句——與論點密切相關的內容來加以分析,把它的內容更明確地揭示出來。如果其中用到比喻、象徵等修辭手法,更要作一些剛述,使論據含義清楚地顯現。

如同樣寫《交友之道》的“人貴在相知”,我們引用了下面一些名言,並作了進一步的闡釋:

“羅曼·羅蘭說過:‘智慧,友愛,這是照亮我們的黑夜的唯一光亮’,友情在我們生活中,就像黑暗中的火光,在失意灰心的‘黑夜‘,格外珍貴——它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才有了繼續下去的勇氣。”前一句話是原文引用,後一句話則抓住了“照亮”、“黑夜”、“光亮’’等字眼,揭示了它們的含義,點明了友情的珍貴。

“‘談到名聲、榮譽、財富這些東西,如果同友情比,它們都是塵土……,在達爾文看來,許多認為之奮斗的東西,都不如友情可貴,它們就像塵土般卑微而虛幻,而友誼,可以給人帶來長久的快樂和安慰,是一份終身的‘財富’。

上述引證的示例,都是在引用原文之後,抓住了關鍵的內容(加點字),緊扣觀點,給出了自己的分析(畫線句子)。

總之,引證法的要點就在於“引文加分析,分析扣論點”,記住這一點,就能使你的論據發揮應有的作用。

議論文論證方法三、正反對比論證

正反對比論證是把兩種相反的或有差異的觀點、事物進行比較,通過兩相對照,肯定正確的,否定錯誤的,使論點更加鮮明,突出論述的是非。

當我們針對論點進行對比分析時,根據對象不同,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是道理上的對比。世上的道理,往往有正反兩個方面:勤奮與懶惰,誠實與虛偽,開放與封閉,積極與消極,自立與依賴,廉潔與腐敗,團結與分裂,堅強與軟弱,節儉與奢侈,創新與守舊……運用對比論證,就是要找到道理的對立面,並進一步展開議論。

例如《給他人留點空白》一題,有篇文章進行了道理上的對比:

為他人留點空白,遇事能讓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愛心:為他人留下三分寬容,人際關系就不會緊張;凡事能為他人留下一點空白,世界就會多一份美好。不要忘了,你留給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給自己的出路。

人生舞台,風雲變幻,何處沒有矛盾,何時沒有紛爭?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沒有堅忍的心智,沒有寬容的胸懷,就無法與他人和睦相處。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若不懂得給他人留些空白,留些迴旋的空間,也會遭受他人的誤解、刁難,甚至傷害……

倘若你能包容理解,為他人留下三分餘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會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為玉帛,化誤會為理解,化狹窄為廣闊,最終會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下一頁更多議論文的論證方法及範文

7. 議論文的四種論證方法及其作用是什麼

1、事實論證:運用真實、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作用:具體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增強文章說服力,趣味性,權威性,讓文章淺顯易懂。

2、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作用:突出論證了觀點,讓人印象深刻。

3、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作用:生動形象地論證了觀點,使文章淺顯易懂,易於理解和接受。

4、引用論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軼事、笑話趣聞來論證。作用: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寫作方法

一、論點是文章的靈魂,是選擇材料的依據,是論證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全文中起統帥作用。寫作時注意:論點應正確、鮮明、有現實意義;論點一經確立,在寫作時就必須緊緊把握住中心論點來選擇結構,不能縮小、擴大或者轉移論點;對提出論點的方法進行恰當的選擇。

二、論據是論點的基礎。論點是在論據的基礎上推論出來的,沒有充分可靠的論據,論點只是一個空洞的口號。因此論據在議論中十分重要。

8. 關於議論文,都有哪些議論方法

1.事實論證是一種從材料到觀點,從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是從對許多個別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歸納出一個共同的結論的推理形式。使用這種方法,一般是先分論後結論,即開門見山提出論題,然後圍繞論題逐層運用材料證明論點,最後歸納出結論。這種結構的方法,比較符合人們的思維認識規律。運用事實論證進行論證時列舉的事實可以有兩種形式,即概括總體性事實和枚舉個別事實。概括總體性事實的說服力在於事實所體現的普遍性,它是對事實的總體或全局的全面性統計或概括。採用枚舉個別事例的論證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舉幾個事例即可。枚舉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時也要考慮到經濟原則,盡可能不要同類重復。
2.理論論證 理論論證的目的是要證明論點具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由於論點一般是從具體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其實質是歸納法,而歸納法在很多條件下是很難完全的,因此,有理論加以衡量,就能夠保證其可靠性。 理論論證的邏輯形式是演繹推理,就是將歸納所得的論點,用人類已知的科學原理去衡量。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則外,各門學科的理論也可以作為論據。如物理學理論、文學理論等。理論論證的論據還可以是某些經過時間檢驗的、廣為流傳的諺語、格言和成語等。這也包括有些文章中所謂的「引用論證」。
3.比較論證 比較論證是一種由個別到個別的論證方法。通常將它分為兩類:一類是類比法,另一類是對比法。 1、類比論證。類比論證是根據兩個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論兩者在其他屬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其邏輯形式為:A具有a、b、c、d的屬性,B具有a、b、c的屬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屬性,屬於形式邏輯中的歸納推理。類比論證屬於或然性推理,是一種從特殊到特殊、從個別到個別的推理方式,其結論不一定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在某些情況下,有時無法獲得更確切的論據。運用類比論證,有時是有效的。 類比法富於啟發性,它深入淺出,使讀者易於領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簡練生動。使用這一方法要注意,類比對象應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屬性,要防止出現機械類比的毛病。由於用來類比的前提是特殊的事物,所以類比推理的結論具有或然性,論述復雜問題時只用類比說理就會顯得不夠真實。 類比論證有一定的哲學依據,因為世界是多樣的,又是統一的。從思維方式來看,類比論證不拘於事物表面上的差異,把不同的事物聯系起來考查,試圖在異中求同,是包含了辯證法的因素的,在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有其意義,許多類比的結論雖然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是可以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假說。但是,作為一種論證方式,由於它是一種或然性推理,其結論不是完全可靠,所以在表述上多用「可能」;另外,即使一個基本正確的類比結論中,也包含著某些謬誤。一般來說,類比推理的可靠程度取決於共有屬性和推出屬性之間的聯系。如果共有屬性和推出屬性之間的聯系密切,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大;如果聯系程度低,結論的可靠程度就低;如果是無關的,就不能進行類比。 運用類比論證需注意以下幾點:(1)要使用同類對象進行類比。世界上具有某些相同屬性或相似屬性的事物是無窮多的,有的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對它們進行類比,就缺乏說服力。(2)避免單獨運用類比論證一種論證方式。最好是與其他的論證方式結合使用,使之起一種補充和豐富的作用。(3)要注意結論的可靠程度。除非個別很有把握的情況,否則結論一般只是一種可能性。在表述上要把握住分寸,不可絕對化。 2.對比論證。對比論證則是一種求異的思維方式,它側重於從事物的相反或相異的屬性的比較中來揭示需要論證的論點的本質。 對比論證方式的運用范圍很廣,因為可以進行比較的事物很多,中與外、古與今、大與小、強與弱等,都適合於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分析和闡明了兩者的差異可對立之後,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夠確立論點了。對比可以是兩個對象之間的比較,也可以是同一對象自身前後不同階段之間的比較,前者稱為橫向比較,後者稱為縱向比較。運用縱向對比的論證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邏輯的靜態判斷的層面上,否則,有時會顯得說服力不夠。 運用對比論證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比較的雙方要具備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參照系。要進行較,就必須具有合理的共同參照系,沒有共同的參照系,兩者就無法進行比較。所謂參照系指的是用來衡量和確定雙方優劣長短的標准,這樣的標准必須具有客觀性,否則比較的結論不一定可靠。
4.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用比喻作論證,拿比喻者之理去論證被比喻者(論題)之理。在比喻論證中,比喻者是一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著一定的關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則是一種抽象的道理。比喻者和被比喻者雖然是兩類不同的事物,但在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個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們之間具有推理關系。比喻論證是以比喻者作論據去論證被比喻者(論題)的論證方式。 運用比喻論證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用來作為喻體的事物,應當是為大家所熟悉的、具體的、淺顯的,這樣,才能既通俗又生動地說明另一個事物。二是比喻應當貼切、自然,要能恰到好處地說明被論證事物的特點

9. 議論文 議論方法總結

一、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二、論證方式:立論、駁論(駁論點、論據、論證)

三、議論文論據的分類: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四、論證方式就議論文總體而言。論證方法是指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論證過程中所採用的各種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紐帶。

常見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經典著作、名人名言、公式定理……引用論證是道理論證的一種)、對比論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把論證的事情同另一件類似的事進行比較,以這一件事的正確或謬誤證明另一件事情的正確或謬誤)

類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區別

類比:同一類事物;本質方面相同;已有事物的屬性揭示被比事物的屬性,證明正確或錯誤;類比的作用是藉助類似的事物的特徵刻畫突出本體事物特徵,更淺顯形象地加深本體事物理解,或加強作者的某種感情,烘托氣氛,引起讀者的聯想。

類比的邏輯推理能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和強烈共鳴。

在文學中,類比屬於比喻范疇,與 明喻 、隱喻緊密相連,但又同中存異。類比是擴展式的比喻,所涉及的兩事物間的相似點往往非止一端,各各對應,形成邏輯推理的前提。

比喻:不必是同一類事物;只有相似點,本質屬性不同;為了突出被比事物的特點,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容易讓人接受、 

五、議論的目的跟抒情和記敘不一樣,記敘文使人知,抒情文使人感,議論文使人信、想

例子:介紹上海。記敘:我在上海發生了什麼事情,重點在介紹這件事,至於這件事你來了上海會不會發生,不知道,發生了有沒有我的感覺不知道。說明:上海是啥樣的,我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議論文:希望大家根據我寫的東西想一想,相信我的話,按照我的話去做。

一般來說,文章通常都是記敘、抒情、議論綜合使用,作者希望他的文章既能給人知識,又能給人感動,也能使人產生一種信念。

爭辯是如何產生的?有的信念可以由直接的實驗得來,例如化學實驗,物理實驗,但是有的不可以。例如,火車軌道是走地上還是走高架?(成本)暴力鏡頭是否會產生暴力行為?(實驗倫理)寫這種文章,難就難在你的主張是根據什麼提出來的?你不能說「我覺得不行」,「我覺得」是抒情的表達。所以,議論要先找參考資料,但是考試不現實,所以得記住一些道理,這些道理是從哪裡來呢?是「歸納」出來的,這就是歸納法。

一件一件的事實叫「個案」,個案多了,可以從中找出共同處,這就是歸納法。

六、明確論點

1.探究文章題目

(1)題目本身是中心論點。(2)題目是議論的范圍。(3)題目用比喻/問句的方式暗含著文章的中心論點。(4)題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概念,明確他們之間的關系,就不難找出論點。

2.探究論點的位置

開頭-結尾-文中

尋找論點的順序:                                                                                                                                                                                                                                                                                                                                                                                                                                                                                                                                        

特殊情況:有些文章對論點表述很不集中,需要用明確的語言把它歸納概括出來,歸納論點有三個步驟:歸納段意-歸納層意-概括論點

七、議論文結構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是引論(提出問題)-本論(分析問題)-結論(解決問題)

論證結構:

並列式:在論證思路中,對中心論點分解出幾個分論點,共同闡述文章的中心論點。外部語言標志「首先」、「其次」「再次」;「一方面,另一方面;其一,其二。

遞進式:文章的各部分或層次之間是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關系,各層前後順序有嚴格額要求,不能隨便變動,層次之間往往由淺入深。「不僅如此,而且,甚至。

總分式:總分分為總分,分總,總分總,總分式里分述各項一般都是並列的。

對比式:在論證過程中,把兩種事物或意思加以對比,或者用一種事物或意思來比照另一種事物或意思,就是對比式。一般這樣的文章都有分論點,分論點的意思有比較鮮明的對立點,或者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論證。

10. 議論文的議論方法有哪些

比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舉實例。就是用最能表現論點的具體事實作論據來證明論點。我們通常所說的擺事實、講道理,實際上就是這種方法。這種方法的關鍵之處,是要選擇最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

小強特別愛吃零食。他口袋裡總裝著糖、瓜子、巧克力豆之類的東西,上學的路上吃,課間玩的時候吃,有時上著課他都偷偷地往嘴裡塞。

事引申。就是用人們熟知的一個事理作為論據,來表現另一個道理(即文章的論點)。運用這種方法,應該注意兩個事理要有一定的聯系。否則,就不會產生相應的說服力。例如: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習也是這樣的,你不努力,不進步,就會退步。因為不努力,學到的知識就少。即使是學過的知識,也會因為不努力而漸漸生疏。所以,我們在學習上,決不能有鬆懈的思想。

反證。就是不從正面來證明論點,而是從反面來加以證明。這種方法,往往能產生正面證明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運用這種方法,應注意要使反面的「結果」來觸動人心。例如:

我們應當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不講衛生,渾身哪裡都是臟的,別人見了你就會捂著鼻子,躲得遠遠的。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不講衛生會傳染很多疾病,嚴重地危害我們的健康。

對比。是將論據中截然相反的兩種事物進行比較,從而達到證明論點的目的。這種方法,往往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質。運用這種方法,要注意事物的對比性,也就是說這種對比,必須能有力地證明論點。例如:

李力同學是個非常勇敢的人。有一次,他上街買東西,碰上一個人大聲地喊「抓小偷」。好多人見小偷跑過來,都躲到了一邊,他卻一個箭步沖上去,抱住小偷,扭打起來……

除去以上四種最常用的議論方法之外,還有類比法、因果互證法等等。

閱讀全文

與議論文議論方法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1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06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9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19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76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694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69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3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798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18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46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1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4
北京電流檢測方法 瀏覽:482
手機u盤保護方法 瀏覽:115
數字搭配有哪些方法 瀏覽:667
約一場球的正確方法 瀏覽:189
在家中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瀏覽:295
28天鍛煉腹肌最快的方法 瀏覽:203
簡單練翹臀方法視頻 瀏覽: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