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培養基常用什麼方法滅菌

培養基常用什麼方法滅菌

發布時間:2022-12-14 08:58:44

㈠ 培養基用什麼方法滅菌

用濕熱滅菌:
蒸汽在冷凝時釋放出大量潛能,並且蒸汽具有強大穿透力,蒸汽的濕熱破壞菌體蛋白質和核酸的化學鍵,使酶失活,微生物因代謝障礙而死亡。濕熱滅菌的效果,取決於致死溫度和致死時間。致死溫度是殺滅微生物的極限溫度。
一些抗生素及有機物等,遇熱容易分解,不能與培養基一起進行高溫滅菌,而要使用細菌過濾器濾去其中的雜菌,例如含抗生素的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過濾後的溶液要立即加入培養基中,若為液體培養基。

㈡ 微生物培養需要對培養基採用什麼方法進行滅菌

高溫滅菌。
在實驗室,是把配製好的培養基放在封閉的容器中,放到高壓滅菌鍋中滅菌。
在生產中,是把配製好的培養基放在封閉的大型設備中,在外面的夾套或內部的盤管中通入高壓蒸汽,加熱裡面的培養基滅菌。
產生滅菌效果的不是高壓,而是高壓產生的高溫。高溫使微生物死亡。

㈢ 培養基滅菌是用什麼滅菌紫外線

輻照滅菌。
微波,紫外線,X射線,γ射線都可以進行滅菌。γ射線具有很強的穿透力,滅菌效果良好,在食品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葯品行業的產品滅菌,亦多用於微生物培養基中、實驗器材的滅菌。紫外線殺菌作用弱,很少有穿透力,一般只適用於實驗室內空氣或者物體表面的殺菌。
滅菌效果:γ射線具有良好的滅菌和穿透力,能殺滅一切微生物,芽孢體也不例外。
注意事項等:
1。並非所有培養基都可以採用γ射線輻照滅菌方式,一些染料或不穩定成分經輻照後會發生變化;
2.γ射線對瓊脂有一定的損傷,所以在固體培養基滅菌的過程中,輻照劑量及瓊脂的加入量均需適當調整;
3。玻璃製品、金屬製品一般不可採用此方法滅菌。

㈣ 培養基,培養器皿和植物材料通常怎樣滅菌

常用的滅菌方法可分為物理的和化學的兩類,即:物理方法如乾熱(烘燒和灼燒)、濕熱(常壓或高壓蒸煮)、射線處理(紫外線、超聲波、微波)、過濾、清洗和大量無菌水沖洗等措施;化學方法是使用升汞、甲醛、過氧化氫、高錳酸鉀、來蘇水、漂白粉、次氯酸鈉、抗菌素、酒精化學葯品處理。這些方法和葯劑要根據工作中的不同材料不同目的適當選用。

1、培養基用濕熱滅菌
培養基在制備後的24小時內完成滅菌工序。高壓滅菌的原理是:在密閉的蒸鍋內,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壓力不斷上升,使水的沸點不斷提高,從而鍋內溫度也隨之增加。在0.1mpa的壓力下,鍋內溫度達121℃。在此蒸汽溫度下,可以很快殺死各種細菌及其高度耐熱的芽孢。

注意完全排除鍋內空氣,使鍋內全部是水蒸氣,滅菌才能徹底。高壓滅菌放氣有幾種不同的做法,但目的都是要排凈空氣,使鍋內均勻升溫,保證滅菌徹底。常用方法是:關閉放氣閥,通電後,待壓力上升到0.05mpa時,打開放氣閥,放出空氣,待壓力表指針歸零後,再關閉放氣閥。

關閥再通電後,壓力表上升達到0.1mpa時,開始計時,維持壓力0.1-0.15mpa,20分鍾。
按容器大小不同,保壓時間有所不同。見表1。該表所列數字是徹底滅菌很保險的數字,如果容器體積較大,但是放置的數量很少,也可以減少時間。
表1. 培養基高壓蒸汽滅菌所必需的最少時間

容器的體積/ml

在121℃滅菌所需最少時間/min

20-50

15

75-150

20

250-500

25

1000

30

到達保壓時間後,即可切斷電源,在壓力到0.5mpa,可緩慢放出蒸汽,應注意不要使壓力降低太快,以致引起激烈的減壓沸騰,使容器中的液體四溢。當壓力降到零後,才能開蓋,取出培養基,擺在平台上,以待冷凝。不可久不放氣,引起培養基成分變化,以至培養基無法擺斜面。一旦放置過久,由於鍋爐內有負壓,蓋子打不開,只要將放氣閥打開,大氣壓入,內外壓力平衡,蓋子便易打開了。

對高壓滅菌後不變質的物品,如無菌水、栽培介質、接種工具,可以延長滅菌時間或提高壓力。而培養基要嚴格遵守保壓時間,既要保壓徹底,又要防止培養基中的成分變質或效力降低,不能隨意延長時間。

對於一些布製品,如實驗衣、口罩等也可用高壓滅菌。洗凈晾乾後用耐高壓塑料袋裝好,高壓滅局20-30分鍾。
高壓滅菌前後的培養基,其ph值下降0.2-0.3單位。高壓後培養基ph值的變化方向和幅度取決於多種因素。培養基中成分單一時和培養基中含有高或較高濃度物質時,高壓滅菌後的ph值變化幅度較大,甚至可大於2個ph值單位。環境ph值的變化大於0.5單位就有可能產生明顯的生理影響。

高壓滅菌通常會使培養基中的蔗糖水解為單糖,從而改變培養基的滲透壓。在8%-20%蔗糖范圍內,高壓滅菌後的培養基約升高0.43倍。

培養基中的鐵在高壓滅菌時會催化蔗糖水解,可使15%-25%的蔗糖水解為葡萄糖和果糖。培養基值小於5.5,其水解量更多,培養基中添加0.1%活性炭時,高壓下蔗糖水解大大增強,添加1%活性炭,蔗糖水解率可達5%。

為防止高壓滅菌產生的上述一些變化可用下列方法:
(1)經常注意搜集有關高壓滅菌影響培養基成分的資料,以便及時採取有效措施。
(2)設計培養基配方時盡量採用效果類似的穩定試劑並准確掌握劑量。如避免使用果糖和山梨醇而用甘露醇,以IBA代替IAA,控制活性炭的用量(在0.1%以下)注意ph值對高壓滅菌下培養基中成分的影響等。
(3)配製培養基時應注意成分的適當分組與加入的順序。如將磷、鈣和鐵放在最後加入。
(4)注意高壓滅菌後培養基ph值的變化及恢復動態。如高壓滅菌後的ph值常由5.8升高至6.48。而96小時後又會降至5.8左右。這樣在實驗中就可以根據這一規律加以掌握。
2、用於無菌操作的器械採用灼燒滅菌
在無菌操作時,把鑷子、剪刀、解剖刀等浸入95%的酒精中,使用之前取出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滅菌。冷卻後,立即使用。操作中可採用250或500毫升的廣口瓶,放入95%的酒精,以便插入工具。
3、玻璃器皿及耐熱用具採用乾熱滅菌
乾熱滅菌是利用烘箱加熱到160-180℃的溫度來殺死微生物。由於在乾熱條件下,細菌的營養細胞的抗熱性大為提高,接近芽孢的抗熱水平,通常採用170℃持續90分鍾來滅菌。乾熱滅菌的物品要預先洗凈並乾燥,工具等要妥為包紮,以免滅菌後取用時重新污染。包紮可用耐高溫的塑料。滅菌時應漸進升溫,達到預定溫度後記錄時間。烘箱內放置的物品的數量不宜過多,以免防礙熱對流和穿透,到指定時間斷電後,待充分冷涼,才能打開烘箱,以免因驟冷而使器皿破裂。乾熱滅菌能源消耗太大,浪費時間。
4、不耐熱的物質採用過濾滅菌
一些生長調節劑,如赤黴素、玉米素、脫落酸和某些微生物是不耐熱的,不能用高壓滅菌處理,通常採用過濾滅菌方法。
一些化學成分在高溫高壓下會發生降解而失去效能或降低效能。經高溫滅菌後赤黴素GA3的活性僅及不經高溫滅菌的新鮮溶液的10%。蔗糖經高溫後部分被降解成d-葡萄糖和d-果糖,果糖又可被部分水解,產生抑制培養的植物組織生長的物質。高溫還可使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發生反應。維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熱穩定性,但如果培養基的ph值高於5.5,則維生素b1會被迅速降解。泛酸鈣、植物組織提取物等要過濾滅菌,不能高溫滅菌,否則會失去作用。
防細菌濾膜的網孔的直徑為0.45微米以下,當溶液通過濾液後,細菌的細胞和真菌的孢子等因大於濾膜直徑而被阻,在需要過濾滅菌的液體量大時,常使用抽濾裝置;液量小時,可用注射器。使用前對其高壓滅菌,將濾膜裝在注射器的靠針管處,將待過濾的液體裝入注射器,推壓注射器活塞桿,溶液壓出濾膜,從針管壓出的溶液就是無菌溶液。
過濾除菌操作步驟:首先將過濾器、接液瓶用紙包好,濾膜可放在培養皿內用紙包好。使用前先經121℃高壓蒸汽滅菌30分鍾;在超凈工作台上,將濾器裝置裝好,用滅菌無齒鑷子將濾膜安放在隔板上,濾膜粗糙面向上;然後將待除菌的液體注入濾器內,開動真空泵即可過濾除菌。濾液經培養證明無菌生長後可保存備用。
5、空間採用紫外線和熏蒸滅菌
(1)紫外線滅菌在接種室、超凈台上或接種箱用紫外燈滅菌。紫外線滅菌是利用輻射因子滅菌,細菌吸收紫外線後,蛋白質和核酸發生結構變化,引起細菌的染色體變異,造成死亡。紫外線的波長為200-300nm,其中260nm的殺菌能力最強,但是由於紫外線的穿透能力很弱,所以只適於空氣和物體表面的滅菌,而且要求距照射物以不超過1.2米為宜。
(2)熏蒸滅菌用加熱焚燒、氧化等方法,使化學葯劑變為氣體狀態擴散到空氣中,以殺死空氣和物體表面的微生物。這種方法簡便,只需要把消毒的空間關閉緊密即可。
化學消毒劑的種類很多,它們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或競爭其酶系統,或降低其表面張力,增加菌體細胞漿膜的通透性,使細胞破裂或溶解。一般說來,溫度越高,作用時間越長,殺菌效果越好。另外,由於消毒劑必須溶解於水才能發揮作用,所以要製成水溶狀態,如升汞與高錳酸鉀。還有消毒劑的濃度一般是濃度越大,殺菌能力越強,但石炭酸和酒精例外。
常用熏蒸劑是甲醛,熏蒸時,房間關閉緊密,按5-8ml/m3用量,將甲醛置於廣口容器中,加5g/m3高錳酸鉀氧化揮發。熏蒸時,房間可預先噴濕以加強效果。冰醋酸也可進行加熱熏蒸,但效果不如甲醛。
6、一些物體表面用葯劑噴霧滅菌
物體表面可用一些葯劑塗搽,噴霧滅菌。如桌面、牆面、雙手、植物材料表面等,可用75%的酒精反復塗搽滅菌,1%-2%的來蘇兒溶液以及0.25%-1%的新潔爾滅也可以。
7、植物材料表面用消毒劑滅菌
從外界或室內選取的植物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帶有各種微生物。這些污染源一旦帶入培養基,便會造成培養基污染。因此,植物材料必須經嚴格的表面滅菌處理,再經無菌操作手續接種到培養基上,這一過程叫做接種。接種的植物材料叫做外植體(explant)。
啟維益成代理的植物組培抗菌劑(PPM)它是一種廣譜抗微生物劑,可以殺死細菌和真菌細胞,防止真菌孢子的萌發,並在較高濃度下能消除內源性污染的外植體。
首先,將采來的植物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將需要的部分仔細洗干凈,如用適當的刷子等刷洗。把材料切割成適當大小,即滅菌容器能放入為宜。置自來水龍頭下流水沖洗幾分鍾至數小時,沖洗時間視材料清潔程度而宜。易漂浮或細小的材料,可裝入紗布袋內沖洗。流水沖洗在污染嚴重時特別有用。
洗時可加入洗衣粉清洗,然後再用自來水沖洗洗衣粉水。洗衣粉可除去輕度附著在植物表面的污物,除去脂質性的物質,便於滅菌液的直接接觸。當然,最理想的清洗物質是表面活性物質吐溫。
第二步是對材料的表面浸潤滅菌。要在超凈台或接種箱內完成,准備好消毒的燒杯、玻璃棒、70%酒精、消毒液、無菌水、手錶等。用70%酒精浸泡10-30秒。由於酒精具有使植物材料表面被浸濕的作用,加之70%酒精穿透力強,也很易殺傷植物細胞,所以浸潤時間不能過長。有一些特殊的材料,如果實、花蕾、包有苞片、苞葉等的孕穗,多層鱗片的休眠芽等等,以及主要取用內部的材料,則可只用70%酒精處理稍長的時間。處理完的材料在無菌條件下,待酒精蒸發後再剝除外層,取用內部材料。
第三步是用滅菌劑處理。表面滅菌劑的種類較多,可根據情況選取1-2種使用(表2)。
表2. 常用滅菌劑使用濃度及效果比較

滅菌劑名稱

使用濃度

滅菌時間/min

滅菌效果

酒精

70-75%

0.1-3



氯化汞

0.1-0.2%

2-10

很好

漂白粉

飽和溶液%

5-30

很好

次氯酸鈣

9-10%

5-30

很好

次氯酸鈉

2%

5-30

很好

過氧化氫

10-12%

5-15



抗菌素

4-50mg/L

30-60

較好

上述滅菌劑應在使用前臨時配製,氯化汞可短期內儲用。次氯酸鈉和次氯酸鈣都是利用分解產生氯氣來殺菌的,故滅菌時用廣口瓶加蓋較好;升汞是由重金屬汞離子來達到滅菌的;過氧化氫是分解中釋放原子態氧來殺菌的,這種葯劑殘留的影響較小,滅菌後用無菌水漂洗3-4次即可;由於升汞液滅菌的材料,難以對升汞殘毒去除,所以應當用無菌水漂洗8-10次,每次不少於3分鍾,以盡量去除殘毒。

滅菌時,不瀝乾的植物材料轉放到燒杯或其他器皿中,記好時間,倒入消毒溶液,不時用玻璃棒輕輕攪動,以促進材料各部分與消毒溶液充分接觸,驅除氣泡,使消毒徹底。在快到時間之前1-2分鍾,開始把消毒液傾入一備好的大燒杯內,要注意勿使材料倒出,傾倒干凈後立即倒入無菌水,輕攪漂洗。滅菌時間是從倒入消毒液開始,至倒入無菌水時為止。記錄時間還便於比較消毒效果,以便改正。滅菌液要充分浸沒材料。寧可多用些滅菌液,切勿勉強在一個體積偏小的容器中使用很多材料滅菌。

在滅菌溶液中加吐溫-80或triton X效果較好,這些表面活性劑主要作用是使葯劑更易於展布,更容易浸入到滅菌的材料表面。但吐溫加入後對材料的傷害也在增加,應注意吐溫的用量和滅菌時間,一般加入滅菌液的0.5%,即在100ml加入15滴。

最後一步是用無菌水漂洗,漂洗要求3分鍾左右,視採用的消毒液種類,漂洗3-10次左右。無菌水漂洗作用是免除消毒劑殺傷植物細胞的副作用。

㈤ 實驗室所用的生理鹽水和普通培養基常用什麼方法滅菌

實驗室所用的生理鹽水和普通培養基常用高壓蒸汽滅菌法滅菌:
高壓蒸汽滅菌法適用於耐高溫、耐濕物品的滅菌,如普通培養基、生理鹽水、手術敷料等。

㈥ 培養基的滅菌方式

高壓滅菌。

滅菌是殺滅培養基中本身的原著菌或在空氣中附著的雜菌,更好的讓目標菌生長(減少雜菌消耗培養基中的營養,而且有些雜菌會抑制目標菌的生長),一般滅完菌後將培養基放在30-37度的環境中培養一天,看其有沒有長菌(液體看是否變渾濁,固體看是否長菌落),即知是否滅菌後為無菌。

(6)培養基常用什麼方法滅菌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培養基的加熱溶解或高溫滅菌盛放使用的容器不得為銅鍋或鐵鍋,以防有微量銅或鐵混入培養基中,使細菌不易生長。最好使用不銹鋼鍋加熱溶化,可放入大燒杯或大燒瓶中置高壓蒸汽滅菌器或流動蒸汽消毒器中蒸煮溶化。在鍋中溶化時、可先用溫水加熱並隨時攪動、以防焦化、如發現有焦化現象、該培養基即不能使用,應重新制備。

培養基的分裝,應按使用的目的和要求,分裝於試管、燒瓶等適當容器內。分裝量不得超過容器裝盛量的2/3。容器口可用墊有防濕紙的棉塞封堵,其外還須用防水紙包紮(現試管一般多有用螺旋蓋者)。

㈦ 檢測固體培養基滅菌效果的常用方法

檢測固體培養基滅菌效果的常用方法:每個菌種生產者和栽培戶,當採用一種新培養基,或使用新滅菌設備,或對滅菌壓力變更時,要通過試驗對培養基滅菌效果進行嚴格檢驗。具體檢驗方法如下:

1、滅菌結束後,在鍋內不同位置,取若干支試管或菌種瓶(袋),貼上標簽,置25℃~30℃下空白培養6天進行檢查。如果所有試管或菌種瓶(袋)培養基表面和內部無變化,表明已達到滅菌目的,可供接種使用。

2、如果個別試管或菌種瓶(袋)培養基上出現雜菌菌落,可能是在擺放試管、菌種瓶(袋)時,放得過緊,沒有間隙,導致熱蒸汽流通不暢,或滅菌鍋結構不合理等原因所致,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改進。

3、如果是大部分或全部試管、菌種瓶(袋)培養基上出現雜菌菌落,可判斷為溫度或滅菌時間不夠,要提高滅菌壓力或延長滅菌時間。經多批次滅菌和檢驗後,培養基都能達到徹底滅菌要求,以後在採用同樣培養基和同樣滅菌方法時,就不用每批都進行檢驗了。

檢測培養基滅菌是否合格的方法

滅菌是殺滅培養基中本身的原著菌或在空氣中附著的雜菌,更好的讓目標菌生長(減少雜菌消耗培養基中的營養,而且有些雜菌會抑制你目標菌的生長)。一般滅完菌後將培養基放在30-37度的環境中培養一天,看其有沒有長菌(液體看是否變渾濁,固體看是否長菌落),即知是否滅菌後為無菌。

把滅菌後的培養基按滅菌鍋內的不同位置,每處抽取數管(瓶),標上記號,置25℃~30℃培養一周左右進行檢查。如果培養基沒有什麼變化,說明滅菌效果良好。

㈧ 鑷子、接種環、平皿、針頭、普通培養基各用什麼方法進行滅菌

1、鑷子、接種環、平皿、針頭都應該分別用紗布和牛皮紙單獨包紮好(平皿還可以用不銹鋼滅菌桶盛裝),採用高溫高壓濕熱滅菌法。其中鑷子和平皿不含塑料,也可以使用乾熱滅菌法。但是乾熱滅菌法一般不採用。另外,鑷子和接種環也可以不用全滅菌,僅在使用前用酒精棉擦拭,然後灼燒即可。
2、普通培養基又分很多培養基,大部分可以用高溫高壓濕熱滅菌法(115℃或121℃),少部分含血清、抗生素等溫敏性物質的培養基,應該用過濾法除菌。
3、另外,還要看你的使用環境,有條件可以用環氧乙烷滅菌、臭氧滅菌、紫外滅菌。

㈨ 微生物培養需要對培養基採用什麼方法進行滅菌

要根據你的培養基成分來選擇滅菌方式。
1.如果你的培養基中所有的成分都可以耐高溫,那就用壓力蒸汽高溫滅菌的方式:121℃或者115℃30分鍾。
2.如果你的培養基中有些成分不耐高溫,就可以用除菌過濾的方式除菌:用除菌濾器過濾培養基至已滅菌的培養器中。
3.如何要求不高,部分試驗用培養基,可以用煮沸的方式滅菌。
不知你是哪種培養基。

閱讀全文

與培養基常用什麼方法滅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57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2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0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1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2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799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98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2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07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9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1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78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696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1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4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799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0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48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1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