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年齡分布在診斷動物疫病有什麼作用
分析發病的原因,以尋找有效的防治措施。
了解動物疫病年齡分布的作用是分析發病的原因,以尋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根據年齡分布的動態變化,結合血清學監測推測動物群,免疫力變化的趨勢,確定疫苗免疫接種的重點對象,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據,同時為研究原因未明疾病的病因,及其影響因素提供線索或作為病因已知疫病的診斷依據之一。
分析疫病年齡分布的方法主要是將發病動物群進行年齡分組,分別統計不司組動物發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等,以分析該地區在一定時間內哪種年齡組動物易患病。
B. 兩組之間年齡比較spss用什麼檢驗
在SPSS比較兩組人性別、年齡數值是否有差別,應用卡方檢驗。
卡方檢驗主要是比較兩個及兩個以上樣本率(構成比)以及兩個分類變數的關聯性分析。其根本思想就是在於比較理論頻數和實際頻數的吻合程度或擬合優度問題。
它在分類資料統計推斷中的應用,包括:兩個率或兩個構成比比較的卡方檢驗;多個率或多個構成比比較的卡方檢驗以及分類資料的相關分析等。
(2)年齡分布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卡方檢驗的樣本量要求
卡方分布本身是連續型分布,但是在分類資料的統計分析中,顯然頻數只能以整數形式出現,因此計算出的統計量是非連續的。
只有當樣本量比較充足時,才可以忽略兩者間的差異,否則將可能導致較大的偏差具體而言,一般認為對於卡方檢驗中的每一個單元格,要求其最小期望頻數均大於1,且至少有4/5的單元格期望頻數大於5,此時使用卡方分布計算出的概率值才是准確的。如果數據不符合要求,可以採用確切概率法進行概率的計算。
C. 論文中的分組年齡方法是什麼意思
分組年齡方法是人口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以人的年齡為標准將參加統計的成員分成若干組的方法。最常用方法有:以5歲或10歲為組距的年齡組;或者以年齡加性別進行分組。
D. 年齡組成怎樣調查,怎樣用樣方法調查種群關系
前天,有一學生問一個問題,種群年齡組成怎麼調查?我想了想覺得用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調查好像不是太行,因為對於一個種群,出來覓食的大多是成年個體,太老的可以出來,但太小的不出來,你怎麼判斷年齡組成?所以我說回去查下。
今天讀了林祖榮老師的《探究式形成概念的有效途徑》一文,再次佩服林老師的講課風采。太完美了,佩服!文中正好一句話,講到了這里,不知道怎麼理解:「不過,我們要注意到這兩種方法都是調查研究的方法,而不僅僅局限於調查種群的密度。如樣方法是對大樣本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的取樣方法,研究種群間的相互關系、群體內的數量、性別比例及年齡組成等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1.群體內的數量,這個好理解,就是種群數量。
2.性別比例也好理解,可以有個題目來例證。
3.用樣方法怎麼研究種群間的相互關系?
(2011·北京,2)在生態學研究中,下列方法與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給海龜安裝失蹤器調查其洄遊路線 B.給大雁佩戴標志環調查其遷徙路線
C.用樣方法研究固著在岩礁上貝類的種群關系 D.用標志重捕法調查烏爾黃鼠的豐(富)度
林老師的兩篇文章中相關的描述:文章1、《生態學中幾道易錯試題的分析》 [例1](2011北京卷)在生態學研究中,下列方法與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給海龜安裝示蹤器調查其洄遊路線 B.給大雁佩戴標志環調查其遷徙路線 C.用樣方法研究固著在岩礁上貝類的種群關系 D.用標志重捕法調查達烏爾黃鼠的豐(富)度 [解析]示蹤器與標志環都是示蹤作用的,可用於研究動物洄遊與遷徒線路,盡管教材中並未涉及,但這屬於常識的范疇。樣方法與標志重捕法都是教材中介紹的調查種群數量或密度的方法,前者用於分布位置相對固定或移動范圍很小的生物的調查,如植物與土壤動物、固著於岩礁上的貝類等;後者用於移動范圍較大的生物的調查,如草原上的鼠、蝗蟲等。如果考生只是機械地理解樣方法是用來調查種群的數量或密度的,那麼就非常容易誤選C。事實上,樣方法研究是取樣研究的一種方法,無論是研究種群密度,還是研究種群關系(種內關系、種間關系)等,只要這些生物相對不移動或移動范圍很小,就可以採用取樣方的方法。標志重捕法可以用來調查達烏爾黃鼠的種群數量或密度,但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量的多少,這里混淆了種群密度與物種豐富度的概念。 答案:D
文章2、《探究是形成概念的有效途徑》 師:(肯定學生的回答並作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調查種密度的兩種調查方法。這兩種方法有什麼適用於什麼類型的生物呢?生:樣方法適於不活動的生物或者活動范圍較小的生物,如植物;標志重捕法適用於活動范圍較大的動物。 師:對。不過,我們要注意到這兩種方法都是調查研究的方法,而不局限於調查種群的密度。比如樣方法是對大樣本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的取樣方法,研究種群間的相互關系、群體內的數量性別比例以及年齡組成等,均可採用這種取樣的方法。今天的課我們上到這兒,下節課我們去野外用樣方法進行種群的實地調查。 在本課例中,要形成的概念主要有:樣方法、標志重捕法、種群和種群密度。
藤壺和小藤壺的競爭的例子可為樣方法可以用於調查種間關系提供依據。
生活在潮間帶的藤壺與小藤壺之間的競爭。藤壺在其生長和增殖過程中,常常覆蓋和擠壓小藤壺,從而壓制了小藤壺的生存;小藤壺的存在對於藤壺的生長影響很小。但藤壺對於缺水非常敏感,乾燥是限制藤壺在潮間帶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潮間帶上部乾燥缺水的地方,小藤壺能生活的很好。(生態學)
通過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通過樣方法統計觀察不同的生物的分布情況可以推測他們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