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做完肩袖損傷手術,康復階段需要做什麼
第一、肩袖損傷需要根據損傷的嚴重程度來進行改善,一般癒合需要六到八周的時間,也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具體時間應該根據肩袖損傷的情況來改善,這樣才有利於肩袖損傷疾病的恢復。
第二、肩袖損傷手術後,要給患者的肩膀部位放置一個枕頭,這樣有利於患者肩膀的舒適,手術後關節活動能力會受到影響。最為關鍵的是肩袖損傷後左右擺動,可以幫助患者改善好肩膀部位的疼痛感。
第三、肩袖損傷根據手術後的訓練,才能使關節部位恢復正常,可以進行穩定練習,鍾擺運動以及被動練習都有利於改善肩袖損傷的嚴重性,但肩袖損傷對患者造成的影響是最需要注意的,否則不利於患者病情的完全恢復。
第四、肩袖損傷可以通過被動外旋練習的方法來進行仰卧外,有利於調整肩袖損傷的疼痛感。當然,不同弧度肩袖損傷的情況和表現,治療方法不一樣。
第五、肩袖損傷可以進行爬牆練習,站立與牆面,患者手扶牆,手指向上攀爬,循序漸進,每次10到20個,往返進行三到五次左右,才可以調整好肩袖損傷的危害。
Ⅱ 健身中肩部受傷,怎麼恢復
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鍾,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及熱敷。多注意休息,不要過於勞累,注意保暖不要受涼。
多做拉的動作
動作可以簡單的分為「推」和「拉」兩種。大多數人在健身時都是「推」的動作多於「拉」的動作(看練胸和練背的人的數量就知道了)這會導致前後肌肉的不平衡,時間一長你的肩膀就會向前傾,手臂向內旋轉,產生圓肩等問題。
如果你想恢復,那就得多做「拉」的動作(如杠鈴劃船),將你的肩胛骨拉回正常的位置。
改做俯卧撐
練胸基本以卧推為主。大家都知道卧推對肩膀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另外它會讓你的肩胛骨固定在一個「推舉」所應該有的位置上,而實際上這不是肩胛骨應該處於的「正確位置」。
因此,建議是「改做俯卧撐」,相對來說做俯卧撐可以讓肩胛骨活動更自由,更重要的是它還能強化「穩定肩部肌肉」的前鋸肌。
胸部軟組織拉伸
如前所說,肩膀疼痛往往是因為姿勢不正確:胸肌過於發達導致肩膀前傾。
這樣你的胸肌就會有種被「裹住」的感覺,從而導致胸肌變得短而且僵硬,所以為了延長你的胸部肌肉你需要做一些軟組織的拉伸。
找一個網球或者曲棍球,然後用力按壓你的胸部,這樣可以讓你的胸部更容易伸展,從而恢復它自然的長度。
(2)肩傷康復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一、鍛煉身體首先是要養成一個早晨提前40到60分鍾起床的習慣;
二、是早晨起來後,外出先跑跑步,將身體跑到微熱就行,作為每天早晨鍛煉活動前必須的准備事項;
三、是做做廣播體操,或者學習練武的一些基本動作,注意:初學練武時,先不要求神似,而必須追求形似。才能保證自己的舉手投足符合練武人的出手不離方寸;
四、是每天早晨鍛煉時,進行一下深呼吸後,憑借一口氣盡力對天長嘯,(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肺活量和底氣),多做做俯卧撐,如果有條件多吊吊單杠、雙杠(能達到高中體育鍛煉標准以上最好);
五、是每天睡覺前准備一杯開水,清晨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是給涼開水加點熱開水後,空腹把它喝了(一是稀釋體內因睡眠後的血液粘稠問題;二是有利於鍛煉身體時不出現供血、供氧不足的不良狀態;三是有清掃體內垃圾的作用,提高身體的消化功能,有利於多長肉,特別是多長腱子肉),清晨起床空腹喝水適應後,每天每次必須喝400ml以上;
六、是每天早晨一定要吃飽飯,中午也必須吃好、吃飽。雞、鴨、魚、肉可以隨便吃。但是晚飯:一是最好要吃點麵食(麵包、饅頭、面條等);二是最好吃點雞、鴨、魚、肉;三是吃好就行,不要吃的太飽(因為晚飯後前兩項都是長肉的條件,但是,吃得太多後可能造成攝入量過多而造成盡長脂肪(肥肉),長腱子肉(瘦肉)少的主要原因);
七、是晚飯兩小時後,可以外出走走,做做俯卧撐、吊吊單杠、雙杠或者做做仰卧起坐,鍛煉到身體發熱即可,身體適應後再增加活動量;
八、是到新華書店、網上購買或下載一些鍛煉身體、練武的身體防護與保護書籍及鍛煉身體的技術要領、注意事項、武術的簡單套路來好好學習學習後,再進行具體的鍛煉與實施為好。待到身體鍛煉好後,再考慮是否拜師習武為好。
以上各條,貴在持之以恆。只有堅持每天鍛煉才有可能養成鍛煉的習慣。讓鍛煉成為無意識的,自發的,這樣子事情就會簡單的多。
Ⅲ 肩關節易受傷原因及如何有效恢復
肩關節易受傷原因及如何有效恢復
肩關節易受傷原因及如何有效恢復,在人體所有關節中,肩關節最為靈活,也是最容易受傷的。如果生活中不注重循序漸進訓練原則,就很容易導致肩關節受傷。那麼知道肩關節易受傷原因及如何有效恢復?下面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人體肩關節是由鎖骨、肩胛骨和肱骨三塊骨頭組合而成。肩關節是人體最靈活也相對比較脆弱的關節之一。比如我們在網球或者是排球場上,有時會看到用力過猛,肩關節脫臼的現象。這也充分說明肩關節的脆弱。
不管是出現肩關節肌腱的拉傷是因為肩關節周圍韌帶和肌肉不夠結實出現的脫臼現象都需要我們進行有效的恢復訓練,這樣會讓我們的肩膀既寬厚還堅固。
在肌腱拉傷的初期應該採用醫療的手段讓肩關節受損傷的部位完全長好,然後再進行恢復性的練習。在進行肩關節恢復性訓練開始的時候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訓練強度。這里的強度指的是訓練計劃的總強度,包括單組單次練習的強度,訓練的周頻率是多少,多久達到怎樣的訓練效果。
訓練的方式主要以固定器械為主,要分別進行三角肌前束、中束和後束的分組練習。總量選擇要最輕,一般器械最輕的重量是5kg。我們可以採用這種重量練習兩周,每周練習3-4次,每次將三角肌的三條肌肉纖維束分別進行4組的練習,每組練習20次。三周後可以逐漸增加總量。增加總量的幅度不要過大,感覺能輕松完成20次後再增加重量。最後要注意的是每組訓練的動作幅度要飽滿,充分體會到肩關節附近的肌肉和韌帶同時受到重量的刺激。
練習4個月左右的時間,你會感覺到肩關節的力量有明顯的.進步。但是肌肉的圍度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受傷的部位疼痛會逐漸消失。受傷一側的肩關節力量基本與健側持平。這時就可以按照常規的肩部練習法則進行塑肩的訓練了。
體育運動引起的肩關節損傷主要為肩袖損傷,肩袖損傷分為肩袖腱炎和肩袖撕裂兩種。其中,絕大多數肩袖損傷是肩袖腱炎,一般及時進行綜合治療即可恢復,而肩袖撕裂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參與運動的人越來越多。
但肩關節是非常容易受傷的部位,尤其是肩袖損傷的發生率最高,要認真對待,受傷後及時治療,才不會影響運動能力和日常生活。
肩關節最靈活
多項運動易受傷
在人體所有關節中,肩關節最為靈活,很多運動如劃舢舨、打球等需要肩部的幾塊骨頭及其連接的肌肉、韌帶、肌腱共同工作才能完成。因此,人們在體育運動時若不注意保護,肩關節很容易受傷。肩關節在運動中易受傷的內在原因主要是,其高度的靈活性是以「犧牲」一定穩定性為代價的。一些運動如果超過肩關節運動極限或因運動不當使局部負荷超載,都將導致肩關節損傷。易發生肩關節損傷的有網球、羽毛球、棒球、壘球、壁球、游泳、登山、舉重、拉滑輪 操和健身房力量訓練等需要上肢舉過頭頂的運動。體育運動引起的肩關節損傷主要為肩袖損傷。
肩袖損傷多發
預防最重要
肩袖損傷在排球、體操、游泳運動員中多發;對於體育健身參加者來說,若肩部的運動負荷過重或動作過猛,也易發生。常見的易損傷動作有:拋接物體用力過猛,如棒球的投球;摔倒時用手撐地;單杠、吊環中的轉肩;舉重抓舉時的突然背伸等。但常見原因是肌肉勞損,即長期、過度地使用肩關節又沒有對肩袖肌肉正確的鍛煉和拉伸。
肩袖損傷有著特殊的症狀表現:反復發作或持續的肩關節疼痛;夜間疼痛加重,特別是不能向患側邊側卧睡覺;肌肉力量減退,特別是試圖舉起上臂時;關節活動度可能受限。
在健身鍛煉中,預防損傷比治療更重要,下面三點尤其需要注意:
1.在開始正式運動前要做一下「熱身」活動,即緩慢、有控制地做上臂旋轉動作,可以幫助拉伸和鍛煉肩袖肌肉,能有效預防肩袖損傷。
2.在運動中,運動者要關注自身,即有意識地「感受」自己的肩部反應;一旦有疼痛和其他不良感覺,即應引起注意以及停止運動,然後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或早期進行治療。
3.運動尤其是在健身房的運動訓練不要過度。例如,練完胸大肌和背闊肌後,就不宜再對肩部進行較大強度的訓練。疲勞時運動更是大忌。
肩袖腱炎常見
綜合治療要及時
肩袖損傷分為肩袖腱炎和肩袖撕裂兩種病症。其中,絕大多數肩袖損傷是肩袖腱炎,一般及時進行綜合治療即可恢復,而肩袖撕裂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肩袖腱炎的治療,尤其是早期,主要是減輕疼痛和炎症。其後,通過物理和葯物治療、康復訓練提高一般適應能力和控制力量負荷,以促進損傷組織癒合和功能恢復。當然,嚴重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第一步:減輕疼痛和炎症
肩袖腱炎患者的啟關節疼痛,在治療方法上與其他軟組織損傷的治療方法相同,主要有五方面:一是休息。如要活動,則以不引起患部疼痛為宜。二是冰敷。在疼痛急性期或每次活動後,持續應用冰敷15分鍾。三是加壓。盡量對肩關節進行加壓包紮,在肩關節疼痛加重時期可以用支具保護。四是抗炎葯物治療。需要注意的是,抗炎葯物不能促進組織癒合及恢復,必須與其他治療措施同時應用。五是理療。應用微波、激光、高壓電刺激可以有助於減輕炎症和疼痛,有利於局部恢復。
第二步:促進損傷組織癒合和功能恢復
肩袖腱炎患者恢復的目標是促進血管和纖維細胞生長,使膠原沉積,並促使疤痕成熟。可以在炎症控制、疼痛減輕後,即在受傷的1~3周左右,進行以下四個步驟的治療:
一是康復性練習。主要是進行低強度的抗阻力力量訓練,如水中練習、局部肌肉鍛煉等,但必須注意的是避免再次受傷。
二是高壓電刺激。能興奮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同時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三是進行軀干有氧運動和全身性一般適應能力的提高。
四是防止受傷部位濫用,即避免在活動中使其「負擔」過重。
Ⅳ 肩膀肌肉受傷,如何恢復復
肌肉拉傷
肌肉拉傷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主要由於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可根據疼痛程度知道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疼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鍾,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及熱敷。
1. 概述
肌肉拉傷
肌肉主動強烈的收縮或被動過度的拉長所造成的肌肉微細損傷、肌肉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稱為肌肉拉傷。這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
肌肉拉傷是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這在長蹍、引體向上和仰卧起坐練習時容易發生。肌肉拉傷後,拉傷部位劇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緊張形成的索條狀硬塊,觸疼明顯,局部腫脹或皮下出血,活動明顯受到限制。
肌肉拉傷後,要立即進行冷處理——用冷水沖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決冷敷,然後用綳帶適當用力包裹損傷部位,防止腫脹。在放鬆損傷部位肌肉並抬高傷肢的同時,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類葯物。24小時至48小時後拆除包紮。根據傷情,可外貼活血和消腫脹膏葯,可適當熱敷或用較輕的手法對損傷局部進行按摩。
肌肉拉傷嚴重者,如將肌腹或肌腱拉斷者,應抓緊時間去醫院作手術縫合。
2. 原因原理
肌肉拉傷
在體育運動中,由於准備活動不當,某部肌肉的生理機能尚未達到適應運動所需的狀態;訓練水平不夠,肌肉的彈性和力量較差;疲勞或過度負荷,使肌肉的機能下降,力量減弱,協調性降低;錯誤的技術動作或運動時注意力不集中,動作過猛或粗暴;氣溫過低濕度太大,場地或器械的質量不良等都可以引起肌肉拉傷。
在完成各種動作時,肌肉主動猛烈地收縮超過了肌肉本身的負擔能力;或突然被動的過度拉長,超過了它的伸展性,都可發生拉傷。如舉重運動彎腰抓提杠鈴時,豎脊肌由於強烈收縮而拉傷;在做前壓腿、縱劈叉等練習時,突然用力過猛,可使大腿後群肌肉過度被動拉長而發生損傷;橫劈叉練習可使大腿內側群肉過度被動拉長而發生拉傷。在體育運動中,大腿後群肌肉的拉傷最為常見,大腿內收肌、腰背肌、腹直肌、小腿三頭肌、上臂肌等都是肌肉拉傷的易發部位。
3. 徵象
局部疼痛、壓痛;腫脹、肌肉緊張、發硬、痙攣;功能障礙。當受傷肌肉主動收縮或被動拉長時疼痛加重;肌肉收縮抗阻力試驗陽性,即疼痛加劇或有斷裂的凹陷出現。有些傷員傷時有撕裂樣感,腫脹明顯及皮下淤血嚴重,觸摸局部有凹陷或見一端異常隆起者,可能為肌肉斷裂。
4. 處理
肌肉拉傷
早期治療原則是制動、止血、防腫、鎮痛。首先做冷敷,用冰塊敷患處,或將傷肢放入冷水中,或在自來水下沖洗。冷敷後加壓包紮,抬高肢體,這種方法有止血、鎮痛、防腫的作用。包紮時先用海綿墊敷傷部,再行彈力綳帶包紮,松緊度適中。包紮24小時後拆除,視其傷情再作處理。早期不宜作按摩和理療,否則會加重出血和組織的滲出,使腫脹加重。傷後三天內避免重復致傷動作,三天後可進行功能性練習。一周後,可逐漸恢復鍛練,但伸展時以不引起傷處疼痛為度。
如果在鍛煉中不幸受傷,請記住有一個可以幫助你的英文單詞RICE(米)。它實際上代表著:R-休息,I-冷敷,C-加壓包紮,E-提高患肢。
休息可避免更嚴重的傷痛。冷敷受傷的區域,每兩小時至少冷敷10分鍾,以減輕疼痛和腫脹。用彈性綳帶包紮、壓緊受傷部、減輕腫脹。抬高受傷肢體的,促使淤血從受傷處流出。冷敷還是熱敷取決於受傷的組織冷敷。使受傷區域麻木可減輕疼痛。冷敷同時收縮血管,限制對受傷處的供血,減輕腫脹,同時還可減輕肌肉痙攣。如果某個區域運動時疼痛,或運動後腫脹,可使用冰塊。最好是受傷之後每兩小時用一個冰袋冷敷大約15分鍾。對於一般性的不適,每天用一個冰袋敷2——3次。如果覺得太冷,可在冰袋和皮膚之間放一塊毛巾。
熱敷。一般在受傷的後期,通常4到5天後用熱敷。熱敷可加速局部區域的供血,把治癒細胞帶到傷處,舒緩緊張的肌肉。每天可多次用蒸汽、熱毛巾或微波加熱的暖袋進行治療,每次10——15分鍾。為了防止太熱,可用毛巾或衣物蓋在熱源與皮膚之間,但不要睡在電熱毯上。
如果運動後受傷部位有腫脹,表明不適於再進行運動了。你需要休息並冷敷受傷處48——72小時。要根據受傷的嚴重程度對鍛煉作相應的調整。當然,防患於未然是最好的!正確地做拉伸運動,運動前進行熱身,注意身體的感受,在感覺疼痛或不適時立即停止運動。
傷後訓練
部分斷裂者,局部停訓2~3天,健肢及其他部位可以繼續活動,以後逐步進行功能鍛煉,但應避免重復受傷的動作。1周後可逐漸增加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練習。在作伸展練習時以不增加傷部疼痛為度。大約10~15天後,症狀基本消除,可逐漸進行正規訓練。訓練時傷部必須使用保護支持帶,並充分做好准備活動。
肌肉、肌腱完全斷裂或撕脫骨折者,應立即停止訓練,完全休息,積極治療,傷後訓練和專項訓練都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5. 應急處置
...俄羅斯力士肌肉拉傷2008年8月11日
當運動損傷發生的時候,發生損傷的部位就會出現疼痛、腫脹、炎症反應等狀況。為防止這些症狀的加重所採取的應急措施手段稱為「應急處置」。應急處置也被稱為「RICE原則」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制動(REST)
制動對於骨骼肌的損傷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制動主要是立即停止運動,讓患部處於不動的狀態。運動終止後的制動可以控制腫脹和炎症,可以把出血的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內。然後用石膏、拐杖或者支架把處置過的患部固定住。受傷後固定二三天,不僅可防止病發症的發生,而且,對治療也有一定的幫助。如果過早的活動患部,不僅會出現出血等症狀,還可能使其機能損傷進一步加重,是恢復時間托的更長。
2:冷敷 (ICE)
冷敷在應急處置過程中是效果最為明顯的。因為冷敷既可以減輕疼痛和痙攣,減少酶的活性因子,同時又可以減少機體組織壞疽的產生,在受傷後4-6小時內所產生的腫脹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冷敷還可以使血液的黏度增加,毛細血管的侵透性變少,減少限制流向患部的血流量。
3:加壓(COMPRESSION)
在幾乎所有的急性損傷中動採用加壓包紮的方法,加壓包紮可使患部內出血及淤血現象減輕,還可以防止侵出的體液滲入到組織內部,並能促進其吸收。加壓包紮有很多方法,可以把侵水的彈力綳帶放進冷凍室,這樣可同時起到冷敷和加壓的作用。還可以使用毛巾及海綿橡膠做的墊子來進行加壓包紮。例如,踝關節扭傷時,可以用"U"字形的海綿橡膠墊子套在踝關節上,然後用膠布或彈力綳帶固定。採用以上的加壓包紮可以防止和減輕踝關節周圍的浮腫。冷敷是間斷性的,而加壓則在一天中都可以連續使用。
4:抬高(ELEVATION)
抬高是把患部提高到比心臟高的位置。同冷敷、加壓一樣,抬高對減輕內出血也是非常有作用的。他不僅可以減輕通向損傷部位的血液及來自體液的壓力以促進靜脈的迴流,患部的腫脹及淤血也會因此而得到相應的減輕。
RICE的順序
A:停止運動保持不動。特別是不要讓受傷的部位活動。
B:掌握了解受傷的程度。
C:在患部敷上冰袋
D:用彈力綳帶將冰包固定住
E:把患部舉到比心臟高的位置
F:感覺消失或者是經過20分鍾把冰袋拿掉
G:使用海綿橡膠墊子和彈力綳帶作加壓包紮
H:根據損傷的程度每一個小時或一個半小時用冰袋進行冷敷直到患部的疼痛得到緩解為止
I:睡覺時把彈力綳帶拆去
J:睡覺時也要把患部舉到比心臟高的位置
K:次日清晨開始重新進行一次RICE處置
6. 預防
肌肉拉傷
注意加強易傷部位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練習,同時應充分做好准備活動,合理安排運動量,才能達到預防的目的。
體育課有時會出現肌肉拉傷的情況,但對於肌肉拉傷時的最佳處理方法卻不一定十分清楚。下面就慢性肌腱炎和滑囊炎(兩種影響肌肉的疼痛狀態)的區分以及處理技巧作一簡單的介紹慢性肌腱炎和滑囊炎是兩種常見的發生在肌肉和骨骼之間的疾病。慢性肌腱炎是一種肌腱的炎症。肌腱位於肌肉的末端,連接著骨骼。如果肌腱發炎了,隨著肌肉或關節的運動就會伴有急性或慢性的疼痛。滑囊炎是粘液囊的炎症。滑囊中充滿了液體,它環繞著關節或肌腱,引導和潤滑著肌肉和關節。滑囊炎症的特徵為劇烈的疼痛,運動時更為突出,關節活動受限如果慢性肌腱炎或滑囊炎不很嚴重,痊癒後不會有後遺症。根據受傷的嚴重程度,痊癒的時間為2到6周。休息或正確的關節運動,恢復性的伸展運動和關節康復鍛煉以及物理治療都是非常有效的。這些治療方法可減輕疼痛,避免組織結疤,並盡可能地使受傷處恢復原來的功能。
從醫學的角度考慮,主動預防運動損傷與損傷後及時、正確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如何有效預防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訓練方法要合理。要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和運動技術,科學地增加運動量。
二、准備活動要充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不少運動損傷是由於准備活動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訓練前做好准備活動十分必要。
三、注意間隔放鬆。在訓練中,每組練習之後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勞,防止由於局部負擔過重而出現的運動傷,組與組之間的間隔放鬆非常重要。
四、防止局部負擔過重。訓練中運動量過分集中,會造成機體局部負擔過重而引起運動傷。
五、加強易傷部位肌肉力量練習。據統計,在運動實踐中,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運動傷最為多見。因此,加強易傷部位的肌肉練習,對於防止損傷的發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Ⅳ 肩袖損傷康復的康復訓練
肩袖損傷後,無論手術治療或非手術治療後,都應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所有康復訓練都應在康復治療師指導之下完成。
術後康復訓練:患者術後佩戴肩吊帶,摘除時間聽從臨床醫生意見。
治療方案分為三個階段 正常關節制動4周,將發生相當程度攣縮,而受傷關節制動2周,就會導致結締組織纖維融合,關節運動功能喪失,如果腫脹不及時處理,持續超過1—2周,就必然會加重局部粘連,限制功能活動。因此,我們要求患者進行肩部冰敷,以減輕腫脹、提高痛閾,同時主動活動手、腕及肘部,抬高患肢,被動活動肩部以減少粘連。
術後0~3周內採用肩吊帶舒適體位懸吊保護,不應負重及過分用力。否則將影響組織癒合劑功能恢復。肩吊帶保護時間視疼痛、肌力情況而定。
1.圈、鍾擺:健手輔助患側上肢做前後、左右擺動及順、逆時針劃圈;
鍾擺運動,又稱柯德曼氏運動,是肩關節的一種自我松動方法。體前屈(彎腰)至上身與地面平行,在三角巾和健側手的保護下擺動手臂。首先是前後方向的,待適應基本無痛後增加左右側向的,最後增加繞環(畫圈)動作,逐漸增大活動范圍,但不超過90°。
2.手、腕、前臂及肘的相鄰關節活動練習(主動);均為3次/d,5~10個/次;
手:抓握,伸展
腕:掌屈、背屈、尺偏、橈偏、環轉
前臂:旋前、旋後
肘:屈曲、伸展
3.冷敷痛區,3~6次/d,每次20---30min;
4.被動活動練習,術後第1天開始被動活動肩關節前屈和體側外旋,術後第3~4天開始被動活動肩關節外展、內旋及外展外旋;
肩關節前屈:患者應平卧於床上,伸直患側上臂,健側手扶患肢肘部。在患肢不用力的情況下,由健側手用力使患肢盡可能上舉達最大角度,並在該角度維持1分鍾。
肩關節體側外旋:患者平卧床上。患側肘關節屈曲90°並緊貼在體側。健側手用一根木棒頂住患側手掌。在維持患側肘關節緊貼體側的同時,盡力向外推患側手,達到最大限度時同樣維持1分鍾。
肩關節外展:患者應平卧於床上,雙手持一木棒於體前,健側向患側推,使患側上肢貼於床面,肩關節展開,達到最大限度時同樣維持1分鍾。
肩關節外展外旋:患者應平卧於床上,患側肘關節屈曲90°,肘不必緊貼於體側,患側肩關節盡可能外展,90°以內,90°為最佳,健手患手均握木棒一端,健手盡力向外推患手,注意上臂不可離開床面,達到最大限度時同樣維持1分鍾。
肩關節內旋:患者站立位,患肢背在背後,而健側手背在腦後。兩手分別握住一條毛巾的兩端。患肢不用力的情況下,由健手通過所握的毛巾盡力將患手向上拉,達到最大限度時維持2分鍾。
5.術後2周拆線後進行三角肌等長收縮訓練:分別鍛煉前、中、後部,均為3次/d,5~10個/次。
等長收縮:肌肉在收縮時其長度不變而只有張力增加,這種收縮稱為等長收縮,又稱為靜力收縮。
三角肌等長收縮訓練:患者平卧床上。患側手握拳,肘關節屈曲90°並緊貼在體側。在保持身體、肩關節、上肢位置不動的前提下,進行前方,外側,後側的抵抗訓練,抵抗物可為床,健手及牆面等。 1.除吊帶後主動輔助關節活動訓練:肩梯、滑輪等;
2.站立位利用棍棒等進行前屈、外展、外旋等練習,均為3次/d,5~10個/次;
站立位,雙手持棍,健手帶動患手進行練習。
3.繼續進行肩部肌肉等長收縮練習;
此階段訓練可與站立位進行,不過要保持軀干、患側肩及上肢保持不動的原則
4.姿勢糾正;與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習慣及姿勢,與康復訓練同樣重要。既可以很好的幫助康復訓練,並且避免不必要的並發症的發生。
①睡覺
如果睡覺質量好且醒來沒有疼痛,那麼不要改變習慣。如果你睡覺時有肩膀不適,那麼避免用患側肢體枕著頭動作,因為那樣對血液循環不好。同時,可以使用多個枕頭來保持肢體稍微的外展
②日常生活活動
早期避免雙上肢高於肩膀水平面持物工作需要長時間的反復操作或持重物時,保持肘關節彎曲,並靠近身體。上舉過頭頂取物時盡量使用腳墊或者小板凳
③姿勢訓練:
a.收下頜部同時後伸肩胛
坐位或站位,內收下頜部,同時向後向下後伸肩胛,避免前屈或後伸頸部,保持目光向正前方。
b.主動前屈肩關節並保持斜方肌上部肌肉放鬆:
上肢前舉,並保持肩關節放鬆,避免聳肩。可在鏡子前訓練,或置對側手於肩上。
5.日常生活動作訓練(梳頭、洗澡等)。
訓練前可先進行熱敷,待肌肉放鬆後開始訓練。注意:患側不能負重,練習時不要快速反復重復動作,盡量用患側進行日常活動。 此階段時重建或修復的肩袖已基本癒合,除繼續強化之前的動作之外,可進行終末牽拉和力量練習。
①利用門、桌子等進行肩關節各方向牽拉,3次/d,5~10個/次,每次需持續10~20s;
a.門框胸肌牽拉訓練
上臂外展, 曲肘前臂置門框。軀干緩慢轉向對側,直到感覺到了胸肌牽拉感。
b.肩關節後牽拉訓練水平內收
前屈90度水平面內收肩關節,對側手在肘關節處加力幫助牽拉。
c.肩前屈牽引訓練
立位面向牆壁,手向上滑動,緩慢靠近牆面以增加牽引。
②利用啞鈴、彈力帶等進行各方向力量練習,2—3次/d,15個/次,到達終末點時需持續5— 10s。以下為幾個重點聯系的動作,保持肩關節肌肉力量的平衡。
a.肩關節體側抗阻內外旋訓練
手握一彈性皮筋一端,皮筋另一端固定於某處,向外側用力牽拉皮筋。至最大角度保持一定時間或完成動作為一次。可通過皮筋的松緊調節阻力的大小。
b.肩關節抗阻後伸訓練
手握一彈性皮筋一端,皮筋另一端固定於某處,向後用力牽拉皮筋。至最大角度保持一定時間或完成動作為一次。可通過皮筋的松緊調節阻力的大小。
c.肩關節抗阻前屈訓練
手握一彈性皮筋一端,皮筋另一端踩於腳下,向上用力拉皮筋。可通過皮筋的松緊調節阻力的大小。注意不可聳肩,保持拇指向上。
復合運動訓練:可讓患者小運動量的游泳、慢跑和球類運動等以恢復患者上肢的協調性和運動的精確性,但半年內不能進行競賽類運動。
訓練時所有活動均需在疼痛耐受范圍內進行。同時可輔助理療和葯物等方法控制炎症、減輕疼痛
Ⅵ 肩傷怎麼治療
建議中醫物理療法(針灸拔罐,神燈照射,按摩等)較好,在家用抽氣式拔罐器也可以!!不過還是火罐療效更好些!!平時可以考慮做一些肩周部的鍛煉(不行再聯系,或到當地醫院檢查一下):
手爬牆療法
動作:患者用手摸面前的牆,從低到高,用食指和中指交替慢慢向上爬,爬到自己能夠耐受的高度.功效:每天這樣訓練若干次,就會天天有進步,越爬越高,對肩周炎的恢復有很大的幫助.
拉毛巾療法
動作:拿條長毛巾,兩只手各拽一頭,分別放在身後,一手在上,一手在下,跟搓澡似地拽它.剛開始活動時.患者可能會受到一些限制,但不要著急,動作慢慢地由小到大,感覺也越來越好.功效:每天堅持做幾次,肩周炎的狀況就會逐漸改善.
上肢繞脖子
動作:將兩只胳膊分別從前向後,或從後往前用力做繞脖子的動作.別看這是一種很簡單的辦法,但對肩關節也有一定的鍛煉作用.
Ⅶ 如何進行肩關節損傷的康復鍛煉
首先:如果是你的肩關節受到了損傷的話,每天需要早起,做一些肩部繞環運動,因為肩部繞環運動,它可以很好地鍛煉肩部的肌肉,促進肌肉以及其他組織的協調,促進肩部的一些血液循環,從而使營養物質直達病灶,促進疾病恢復。
其次:就是進行引體向上,當然這種魚的話可能強度比較大,需要在肩部恢復一段時間之後進行,但是在前期可以做一些輕度的鍛煉,可以次數比較少,鍛煉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強度,一般的話,做到5到10個就可以了,要注意中間的休息時間。
也可以做俯卧撐,其實俯卧撐對於肩部的鍛煉也是非常有用的,尤其對於肩部的康復來說,是非常可靠的一種方式,我稱它是採用人體這種方法進行鍛煉身體,所以相對其他的機械方法也更加的有效,更加安全,為患者是可以採取的最佳方式。
注意事項: 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方法,比如跳舞,跳舞就像其他的活動一樣,也可能對關節,起到一些促進的作用,所以在平時的話一定要注意動作的幅度,不要因為運動而再次損傷關節。
Ⅷ 肩袖損傷及其康復手段
No.1 肩袖及其功能
肩袖又叫旋轉袖,是 包繞在肱骨頭周圍的一組肌腱復合體 。主要由肱骨頭前方的 肩胛下肌腱, 上方的 岡上肌腱, 後方的 岡下肌腱 以及 小圓肌肌腱 組成。肩袖附著於肱骨大結節和肱骨解剖頸的邊緣,內面與關節囊緊密相連,外面為三角肌下滑囊。
相關肌腱的運動使得肩關節能夠完成旋內、旋外以及上舉的活動,更重要的是,這些肌腱可以將肱骨頭穩定於肩胛盂上,對維持肩關節的穩定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功能)
肩袖解剖圖
患病表現: ★活動肩關節時有明顯的撕裂聲。★肩部紅腫疼痛,患者無法主動活動肩關節。
註:進一步確診需要做超聲、磁共振以及磁共振關節造影等專業醫學檢查。
易患人群: 四十歲以上有過嚴重外傷史的男性。
致病原因: ★摔倒時驟然的撐地動作。 ★大小肌群力量失衡的健身愛好者。★小球(乒羽網)運動愛好者。
肩袖損傷類型: ★肩袖部分撕裂 ★肩袖完全撕裂。
治療第一階段:
肩袖部分撕裂患者 : 在確診的早期(損傷後的4~8周),肩關節不能進行活動,並且需要穿戴肩關節防護器具。制動階段結束後需要康復師輔助患者進行一些被動活動以緩解長期制動造成的組織粘連,也可以配合冰敷。
肩袖完全撕裂的患者: 此類患者需要進行手術,且術後也要進行制動和被動的肩關節活動。在肩關節制動期間需要配合上手、腕以及肘部的運動,以避免相關部位產生肌肉萎縮。
治療第二階段(不區分類型): 在肩關節稍微穩定時或術後第八周,患者可以做一些抗重力運動。
註:在進行如下訓練之前,應對患者的胸小肌以及胸大肌進行放鬆,(長期的肩部疼痛會導致患者產生駝背的身體姿態,使得身體前部的肌肉處於緊張狀態)。
1、爬牆訓練
患者面對牆壁站立,抬起患側手臂,手指沿牆壁緩慢向上爬動,當上肢高舉至所能舉起的最大限度後,返回原處。如此反復訓練,以增加上肢高舉幅度。
2、滑輪訓練
患者雙手固定在滑輪兩側,用健側帶動患側進行運動。過程要和緩,以增加上肢活動范圍,切記訓練時不要暴力牽拉。
治療第三階段(不區分類型):
當重建或修復的肩袖基本癒合後, 不僅要強化以前的動作,還要加入一些牽拉和力量訓練的內容 。建議患者在力量訓練前做一些肩部的激活動作以充分激活肩部的小肌肉群,如此可以有效的預防二次損傷和增加訓練效果。
肩部激活動作(如圖):I、Y、T、W
註:治療師在患者做完力量訓練後,應幫助其放鬆肩部周圍的肌肉,如果患者在訓練過程中有劇烈的疼痛,應立即停止訓練,以避免造成二次損傷。
Ⅸ 肩袖損傷後應該如何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可以講講嗎
肩袖損傷後應該如何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可以講講嗎?
第二,被動康復可以幫助患者天生肌肉肩袖損傷,在調養的時候一定要進行被動的練習,但不要主動的拉伸,這兩種給肩袖會帶來不同的一個後果,那麼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避免爆發性的出力,尤其是要注意對肩關節的保護,扭轉的時候,也盡量的小幅度一點點的進行,同時要避免過度運動,長期負重這種情況,那麼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呢,要注意發力的姿勢以及技巧,保護好自己的肩關節。好,本期文章,我們就講到這,我們下期再見。
Ⅹ 肩周炎康復方法有哪些
肩周炎的治療
1、捏臂法:
落座,左手捏右臂,從肩到腕,再從腕到肩,反復捏5-10次,換手。
2.旋轉搓肩圍法:
落座,左手手掌貼右肩,揉肩圍50 ~ 100次,使其有溫熱感,換手。
3、按揉法分:
壓肩井,取坐位,左手中指按右肩肩井穴1-2分鍾,換手。按壓曲池,取坐位,用左手拇指尖按壓右臂曲池穴1-2分鍾,換手。按合谷穴,落座,左手母指指尖按右手合谷穴1-2分鍾,再換手。
當然,這些只是預防措施。如果已經確診肩周炎,就需要葯物治療。葯物治療肩周炎的原理是根據不同時期肩周炎的不同症狀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目前治療這方面的專業葯物有貝氏聚能離子風濕骨痛貼,貝氏風濕骨痛貼是目前治療肩周炎臨床效果最好的葯物。是以高科技手段從高原生物和草本植物中提取的高效生物成分製成的生物制劑。這種葯物的功效是傳統葯物的幾十倍。該葯物可全面解決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等疾病,並有效防止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