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武磊在西甲很成功,他的秘訣是什麼
武磊在西甲很成功,他的秘訣主要有三點:(一)武磊擁有出眾的個人能力;(二)武磊對自己清醒的認識以及准確的定位;(三)武磊不斷追求進步,突破自我的精神。
不斷追求進步
武磊的國內在個人榮譽和集體榮譽都達到高峰之後,並沒有停下不斷追求進步的步伐,在28歲選擇了登陸歐洲,來到更高水平的聯賽歷練自己。
國內的足球環境十分舒適,資金大量的湧入,不需要過硬的實力就能享受到極高的待遇。面對相對浮躁的大環境,武磊依然不忘初心,在足球之路上追求更好的自己,這也是他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貳』 安帥揭秘皇馬訓練內情 詳細日程表,每天怎麼練
我感受到了大家關於主教練工作的好奇,我對你們學習的熱情表示歡迎,因為主教練確實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工作。之前幾周,我們聊到了戰術陣型以及轉會運作的過程,這一次,我會給大家介紹一下,在備戰重要比賽的時候,我們的球隊是如何做好身體、戰術以及心理上的准備的,簡單來說,教練是如何工作的。
我們先從身體方面的准備說起,毫無疑問,這是我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這方面,我非常榮幸能得到喬瓦尼-毛里的幫助,他是世界上最好的體能教練之一。在做決定之前,他的意見和經驗對我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你們中很多人會好奇,我們會如何准備皇馬vs巴薩或者切爾西vs曼聯這樣的比賽,事實上,在這些比賽之前,我們並不會在體能方面做特殊的准備。其實,在賽季開始之前,訓練計劃和具體的訓練量就已經確定了,我們會根據國內聯賽日程和其他會參加的比賽(歐冠和國內杯賽)來制定計劃。我們會制定兩種訓練計劃,一種適用於普通周(只有聯賽),另一個則適用於特殊周(有歐冠和國內杯賽)。
在不同的俱樂部,我的工作方法差不多都是這樣的:訓練開始前一個半小時,我會和我的團隊一起來到球場,包括隊醫、體能教練、助理教練以及門將教練,還有利用GPS收集數據的同事——GPS數據對於評估球員的個人情況非常關鍵。
隊醫會告訴我可以參加訓練的球員名單,體能教練會根據計劃制定訓練的項目(耐力、力量、速度等),同時,根據體能訓練的項目,技術教練組會決定訓練的內容以及訓練量。所有的訓練項目都盡可能是有球練習。
訓練的時間取決於很多因素(燈光、時間等),不過一般是上午11點或者下午3點開始,下面就是普通一周的訓練計劃:
普通周(一周單賽)
周一:
休息
周二:
下午訓練(時長:53分鍾)。目標:恢復到最佳狀態。8分鍾熱身;前鋒、中場和後衛球員分別進行常規訓練,訓練中結合一組沖刺跑;15分鍾技戰術練習。
周三:
上午訓練(1小時17分鍾)。目標:力量練習。5分鍾熱身;球員在狹小空間內進行加速和減速練習,小場4對4或3對3分組對抗。
周四:
下午訓練(43分鍾)。目標:速度練習。傳球熱身練習(頭槌、半高球以及地滾球),直線障礙跑練習,8分鍾;8對8控球練習,15分鍾;人數非均等的防守練習(8對10),10分鍾;10分鍾的中場進攻演練(10對8)。
周五:
上午訓練(45分鍾)。主要目標:專門針對對手的技戰術練習,提高反應能力。10分鍾熱身;12分鍾的搶圈練習,中間有兩個人搶球;5分鍾的反應練習,球員需要跳過4個障礙物,然後迅速跑動我們要求的位置;在中場進行10對10的對抗訓練(50米*50米),18分鍾。
周六:
比賽。
特殊周(一周雙賽)
周日:
上午訓練(45分鍾)。目標:保持活力(沒有參加周六聯賽的球員參加)。10分鍾的熱身練習;15分鍾的5對5分組對抗,球場27米*24米,4個球門,每支球隊都必須一腳出球,並將球打進兩個球門中的一個;20分鍾的6對6分組對抗,球場40米*30米,大球門(4分鍾4次)。
周一:
上午訓練(1小時5分鍾)。目標:速度練習。10分鍾熱身;15分鍾的10對10分組對抗,球場為50米*40米,小球門;20分鍾的戰術控球訓練,人數對等;20分鍾的全場對抗,人數對等,會讓對手踢4-2-3-1。
周二:
下午訓練(45分鍾)。目標:反應能力。10分鍾的無球熱身練習;10分鍾搶圈練習,分成兩組,中間有兩個人搶球;5分鍾的協調反應能力練習以及4秒沖刺訓練;20分鍾的10對10中場對抗,球場為50*50米,兩個球門。
周三:
歐冠比賽。
上面說的基本就是我們的訓練計劃,不過也會根據各種因素進行調整。舉個例子,在我執教皇馬的時候,球隊參加了2014年的世俱杯,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更改訓練計劃,以幫助球員保持好的狀態,那個賽季我們參加了西班牙超級杯,歐洲超級杯,以及世俱杯,還要面臨西甲的比賽以及進軍歐冠16強的競爭。
分析對手
日常訓練的另一個部分便是了解對手。我們教練組會根據錄像進行分析,並且研究應對的戰術。我們會對對手進行深度剖析,找出他們的優勢和弱點,然後再決定如何准備這場比賽。這些視頻也會被送到球員手中,這樣他們就能更容易理解我對他們的要求,我也會和球員進行一對一的談話。比賽前一天,教練組會湊到一起,然後我們會決定哪些球員出場,以及比賽的策略。我一般在比賽當天才會告訴球員誰首發。
比賽開始之前
比賽之前幾個小時,這段時間也屬於主教練,這時候進行的是心理安撫而非身體練習。許多教練會利用這個機會強調自己的要求,另外一些則會利用這段時間進行激勵演講。我通常這兩點都會做,在一些特殊的比賽之前,我還會藉助視頻,不過當然不是比賽的視頻。2014年歐冠決賽,皇馬在里斯本擊敗了馬德里競技,那場比賽之前,我們給球員們放了一個視頻,視頻內容是他們家人的祝福。那是一個神奇的時刻,我認為這激發了球員們的信心,並推動他們在這樣艱難的比賽中戰斗到了最後一秒。多虧了球員們的決心,我們最終獲得了那場比賽的勝利。
(卡爾洛-安切洛蒂)
『叄』 足球訓練
射門的動作:
1 腳弓推射
最常見的射門方式,也最容易把握准確度。射門時,踢球隊員用腳弓推球的中下部即可。一般球員在射門把握比較大或面對空門時,大多採用這種射門方式,但這種射門射出的球力量有限,如果角度不夠刁,則很容易被守門員撲到。
代表球星:巴喬 羅納爾多
代表射門:1994年世界盃1/8決賽,義大利VS奈及利亞,比賽還有兩分鍾結束,義大利隊以0比1落後,巴喬此時在禁區邊線接隊友傳球,及時跟近,一腳推射,球直進球門左下角,巴喬--技術--精確。
2 正腳背抽射地滾球
射門時,踢球隊員用正腳面抽射球的中部,射出的球力量較大,對守門員造成很大壓力,不過有時容易踢疵,這也是一種常見的射門方式。
代表球星:馬特烏斯 舍輔琴科
代表射門:1990年世界盃,前西德VS前南斯拉夫,馬特烏斯中場開始帶球,過了對方兩名球員後,在大禁區弧頂處抬腳抽射,雖然角度不刁,但球又快又急,還是進入網中,馬特烏斯扎實的足球功底在這粒進球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3 腳內側弧線球
踢任意球常用的腳法。射門時,踢球隊員用腳兜住球的側下部,用力將球踢出,球在空中畫出一道弧線,酷似香蕉的形狀,故又稱香蕉球。
代表球星:羅納爾迪尼奧 貝克漢姆
代表射門:2002年世界盃¼決賽,巴西VS英格蘭,巴西隊前場左側獲得任意球機會,雖然距離球門較遠,但羅納爾迪尼奧射出的球弧線詭異,球最終緩緩飛進英格蘭大門,可憐的希曼哥哥從此便中了邪。
4 正腳背抽高球
和正腳背抽射地滾球非常類似,只不過踢球的部位是球的中下部,有時射出的球帶有強烈的下墜,力量同樣非常大,球員在遠射時通常使用這種射門方式。
代表球星:菲戈 內德維德
代表射門:2000年歐錦賽,葡萄牙VS英格蘭,葡萄牙正已0比2落後,此時菲戈從後場帶球,在離門前約35米時突然一腳抽射,皮球又快又急,直入死角。
5 外腳背抽射
射門時,球員用腳的外側用力踢球的側底部,射出的球會帶有很強的弧線,守門員對這種球很難判斷,但這種射門有個致命弱點,就是球員很難准確控制球的方向,因此射門成功率不是很高。
代表球星:卡洛斯
代表射門:1997年法國四國賽,巴西VS法國,法國隊禁區外犯規,巴西隊獲得任意球,卡洛斯高速助跑後大力射門,球直奔角旗而去,不可思議的是,皮球在強烈的外旋後竟然劃入網中,巴特斯只能望球興嘆,這粒進球雖然略有偶然,但卡洛斯的神奇的表演使之成為足球史上的經典進球之一。
6 正腳背凌空抽射
這種射門對球員的技術要求較高,一定要掌握好時間差,否則很容易踢空。射門時球員的感覺很爽,球迷看著也過癮,在高水平的比賽中,我們經常能見到凌空抽射。
代表球星:巴斯滕 特雷澤蓋
代表射門:1988年歐洲杯決賽,荷蘭VS前蘇聯,荷蘭隊左路傳球,皮球又高又飄,巴斯滕在「零角度」不等皮球落地順勢一腳抽射,此球難度高,力量足,一代門神達薩耶夫也只能望球興嘆。
7 甩頭攻門
普通的頭槌射門,球員看準來球用力甩頭把球頂向球門,這種射門比較普遍,我們在比賽中經常可以見到。
代表球星:齊達內 維埃里
代表射門:1998年世界盃決賽,法國VS巴西,卡洛斯倒勾解圍失誤,法國隊獲得角球機會,佩蒂特開出腳球,齊達內擺脫萊昂納多的防守頭槌射門得分,20分鍾後齊達內用幾乎同樣的方式再次攻破巴西隊球門。
8 高空轟炸
高空轟炸一般為強力中鋒的看家本領,射門隊員要有一定的身高優勢和強壯的身體,這是一種霸道的進球方式,但在高水平的頂級賽事中並不常見。
代表球星:中國隊 比埃爾霍夫
代表射門:中國VS東南亞,中國國家頭槌隊在世界盃外圍賽和亞洲杯中對東南亞球隊時多次施展高空轟炸絕技,屢試不爽,可憐的東南亞兄弟們只能哀嘆老天不公。
9 魚躍沖頂
漂亮的頭槌攻門方式,球員在接隊友傳來的高空球時,掌握好時機,飛身魚躍將球頂進球門,射門隊員在頭接觸球的一剎那,大多身體秉直,動作舒展。
代表球星:拉爾森 克林斯曼
代表進球:2004年歐洲杯小組賽,瑞典VS保加利亞,瑞典隊左路傳中,拉爾森算準時機,俯身沖頂,球像檯球一樣被拉爾森撞進網窩。
10 外腳背凌空抽射
球員在面對處於半空中的球時,用外腳背將球抽進,這種射門和凌空抽射有些相似,但還是有一定區別,畢竟出腳方式和用力部位都不一樣。
代表球星:博格坎普
代表射門:1998年世界盃¼決賽,荷蘭VS阿根廷,比賽臨近尾聲,弗蘭克-德波爾突然後場長傳,博格坎普快速跟上,用腳背將球輕輕一卸,緊接著扣過已補防過來的阿亞拉,球在半空中,冰王子毫不猶豫,外腳背凌空射門,球應聲入網,此粒進球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充分顯示了荷蘭人高超的足球技巧。
11 大腳吊射
大腳吊射有點像長傳的腳法,對踢球隊員的大腿力量和對皮球落點的控制要求很高,球員需要經過長期練習才能達到這一效果,但有時也有蒙的成分,需要守門員的配合。
代表球星:貝克漢姆 哈吉
代表射門:1996年英超聯賽,曼聯VS溫布爾登,小貝在中場拿球,看見對方門將站位靠前,隨果斷起腳射門,球在空中飛行了半個球場後落入網中,此粒進球充分體現了小貝精準的腳法和臨場應變能力,小貝也因此一舉成名。
12 凌空墊射
指球員在接隊友傳來的半高球時,用腳背將球墊進球網。射門時不用太用力,只要看準來球,輕輕一墊即可。
代表球星:克魯伊夫 克魯伊維特
代表射門:1974年世界盃,荷蘭VS巴西,荷蘭隊左路傳中,飛人中路包抄,搶在防守隊員身前,一腳墊射將球打進。
13 小腿彈射
這種射門隱蔽性強,射門時腿部擺動非常小,守門員很難判斷,對射門隊員的小腿力量和靈活性要求非常高,會這種射門的球員不多,羅馬里奧是其中的佼佼者。
代表球星:羅馬里奧
代表射門:1994年世界盃¼決賽,巴西VS荷蘭,里傑卡爾德傳球失誤,巴西隊後場長傳反擊,球到了貝貝托腳下,老貝在左路高速帶球,看見羅馬里奧中路包抄,果斷傳中,獨狼及時跟進彈射入網。
14 腳尖捅射
即我們通常說的大腳尖,球員在射門時用腳尖踢球的中部。這種射門極其隱蔽,出其不意,守門員很難判斷,但在正式比賽中不太常見。
代表球星:羅納爾多 羅馬里奧
代表射門:2002年世界盃半決賽,巴西VS土耳其,羅納爾多在前場左路拿球,過了一名後衛後,殺入對方禁區,面對兩名防守隊員的夾防,在帶球過程中突然出其不意地起右腳腳尖捅射,皮球角度極刁竄向遠角,魯斯圖面對這樣的射門無能為力。
15 挑射
當守門員站位靠前時,而你控制的足球又在半空中時,可以用腳輕輕挑球的底部,球會就會聽話的越過守門員的頭頂進入網中。
代表球星:范尼 勞爾
代表射門:2003年冠軍聯賽,曼聯VS尤文圖斯,貝克漢姆中場右側長傳,范尼及時趕到,面對出擊的布馮,將球挑入尤文圖斯的球門。
16 勺子射門
又是一項需要天賦的射門,球員在看到守門員站位靠前時,用腳輕蹉球的底部,球畫過一道弧線越過守門員的頭頂進入網中,這種射門難度較大,如果掌握不好,很容易踢到地。
代表球星:馬拉多納 托蒂
代表射門:1986年世界盃半決賽,阿根廷VS比利時,馬拉多納在中路拿球,在一個扣球過人和一個假動作變向後,老馬已殺到小禁區前沿,隨用左腳將球蹉過已出擊的門將,皮球畫過一道弧線後進入網中,不用說,一個球王水準的進球。
17 腳後跟射門
魔術般的射門,靈感與想像力的完美結合。范德法特的蠍子擺尾,羅伯特的怪異射門,還有伊布的終場絕殺都算做此類射門,顛峰時的皮耶羅和克雷斯波也是這類射門的高手。
代表球星:皮耶羅 克雷斯波
代表射門:1997年冠軍杯決賽,尤文圖斯VS多特蒙德,尤文圖斯在經過一連串配合後,博格西奇在禁區左側底線附近傳中,皮耶羅中路包抄,但對方後衛貼身緊逼,沒有正面射門的機會,但皮耶羅像變魔術般用左腳後跟在右腳後面將球打進,那時的皮耶羅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靈氣。
18 跳躍剪刀腿射門
這種射門難度頗高,但觀賞性極強,酷似中國功夫,有些即興表演的味道,在比賽中很難見到,可遇而不可求,只見過麥克馬拿曼和迪卡尼奧兩人在比賽中使用過這種射門方式。
代表球星:麥克馬拿曼 迪卡尼奧
代表射門:2000年冠軍杯決賽,皇馬VS瓦倫西亞,卡洛斯左路大腳傳中,麥克馬拿曼在後門柱不等皮球落地,飛身一個二踢腳,守門員反應不及,只能目送皮球進入網中。
19 倒勾射門
讓人激動的射門,一般指球員在接隊友傳來的高空球時,背對球門,騰空起跳將球勾進球門,也可自己將球挑到空中再倒勾射門,只要打正力量,守門員一般對倒勾射門很難防範。
代表球星:里瓦爾多 胡戈-桑切斯
表射門:2001年西甲聯賽最後一輪,巴塞羅那VS瓦倫西亞,里瓦爾多接德波爾傳球,將球挑到空中,背對球門倚住阿亞拉,然後倒勾射門,此球雖是倒勾,但皮球又快又急,乃倒勾中的典範。
20 凌空側勾
和倒勾有些相似,但凌空側勾的難度顯然要更大,而且對身體的要求也比倒勾高,還要有充足的膽量和想像力,因而在正式比賽中實屬罕見。
代表球星:內格雷特 久利
代表射門:1986年世界盃,墨西哥VS保加利亞,內格雷特在禁區前和隊友做了個二過一配合,隊友把球踢到空中,內格雷特側身起跳把球踢入網中,此球難度極高,是世界盃史上的經典之作。
21 外腳背撥射
打個比方,如果一個右腳球員在球門左側面對空門或者說射門把握比較大時,不用左腳,又不想轉身用右腳腳弓射門,這時只要用右腳外腳背輕輕一撥,球就會輕松入網。
代表球星:埃莫森 羅納爾多
代表射門:03-04意甲聯賽,羅馬VS帕爾馬,羅馬隊在經過一連竄另人眼花繚亂的腳後跟傳球後,埃莫森在小禁區右側直接面對門將,右腳輕輕一撥,皮球慢慢的滾進帕爾馬隊球門。
22 倒地卧射
能充分體現前鋒嗅覺的射門,我們在實戰中經常看到球員在禁區內一片混戰時將球掃進對方球門。腳球最容易造成混戰,因而也容易產生倒地卧射。
代表球星:魯梅尼格 萊因克爾
代表射門:1986年世界盃決賽,阿根廷VS西德,西德隊左側開出腳球,隊友頭槌擺渡到小禁區內,魯梅尼格靈敏的在門前倒地掃射,皮球飛入網中。
23 隨意射門
實在不好給這種射門找個合適的名字,就叫隨意射門吧,這種射門方式其實很常見,球員一般在高速奔跑時迅速出腳將球打進,有些像勺子射門,又有點正腳背抽射的感覺。
代表球星:歐文 馬拉多納
代表射門:1998年世界盃1/8決賽,英格蘭VS阿根廷,歐文在接小貝傳球後迅速擺脫查莫特,再用一個變向過了阿亞拉後起腳射門,將球打進。
24 手球
這種射門本是規則不準許的,但由於裁判的誤判,使得一些手球變成有效進球,改變了場上比分,因而這也是一種進球方式,但我們堅決不提倡手球。
代表球星:小日本 馬拉多納
代表射門:2004年亞洲杯決賽,中國VS日本,日本隊發出角球,中田浩二趁裁判不注意在亂軍叢中用手將球打進中國隊大門,裁判宣布進球有效,日本隊利用這一誤判進球打破僵局,隨後戰勝中國隊。
『肆』 怎樣踢好足球
首先,你自己要對它有興趣才行~~再有就是要充分的培養自己對球的感覺即球感。我才學的時候就是每天都在顛球,因為我曾經在足球學校訓練過的~~
主要是頭一個月就顛球,教練的指示是不論你在什麼地方在干什麼都要抱這一個足球,睡覺也是~~
他說要讓你和球有一種分離不了的感覺才行,然後就是體能訓練,慢跑幾十圈操場(400一圈)再快跑一圈,馬上停下來顛球,還要練習韌帶,總之是很累很辛苦的,我是在那裡面過了2年才出來的~~
呵呵現在還一般,在學校里是校隊隊長,呵呵~~蠻不錯的。
總之朋友,自己要有恆心才是真的,要相信自己!!!
『伍』 足球左腳怎麼練
關於足球左腳練習的技巧:
第一階段是球感,推拉球,接著左腳趟球練習,腳內側和腳背分開練習,左腳帶球先追求步點子小,頻率快,接著是轉身,外腳背轉身,腳內側運球轉身。繞桿練習,左右腳都連,牛尾巴動作,也練習。
第二階段是V字拉球橫向拜託練習,這個大腳應該知道平時接球後用的最多的技術動作。
第三階段,轉身練習,支撐腳的轉換,克魯伊夫轉身動作,馬賽迴旋、麥克格雷迪轉身(有的叫雙足迴旋),再就是加速轉身。
第四階段,單車,專門練習左腳帶球踩單車,技術動作結合C.羅那種剪刀腳,還有里瓦爾多三角帶球。
第五階段,顛球、停高空球,我顛球現在單次300個,但是沒有練習環繞地球和花式起球動作。
『陸』 怎樣西甲全
加強訓練,找准策略。
英超、西甲和意甲各38輪,德甲34輪。英超、西甲和意甲各20支球隊,每兩支球隊一個賽季主客場各戰一次,所以每支球隊一個賽季要打38場比賽。
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成立於1928年,是歐洲所有聯賽中最具歐戰競爭力的聯賽(共獲得過18次歐冠獎杯),素有「明星聯賽」、「先生聯賽」之稱,是培養足球先生和金球獎的搖籃。
『柒』 足球俱樂部 足球訓練學(上)
足球訓練還從來沒像今天這樣給球員帶來煩惱,久利離開羅馬時抱怨特里戈里亞基地的訓練太辛苦,帕夫柳琴科初到托特納姆時驚訝地發現居然要一天兩練……曼聯隊門將范德薩說:「球隊更換教練後便得適應新的訓練體系,這讓人很不適應。」曼聯最近更換了守門員教練,已經產生了很多矛盾,如果更換的是主教練呢?國際米蘭、巴塞羅那和拜仁慕尼黑本賽季都更換了主帥,莫里尼奧們帶來的「訓練履新」還沒取得多大效果便已引來爭論,無論對錯,其中折射出的教練思想和足球風格,都是值得探討的內容。本期明星學院為大家帶來的正是《足球訓練學》,由於篇幅過長,本次課程將分為上、下兩期為大家呈現,上期介紹足球訓練學的初級內容即基本要素,下期則是「特種訓練」和「爭議之『七傷拳』」。
●訓練來源
參與訓練是職業球員的義務。
——《法國足球章程》
盡管所有人都認識到足球訓練所帶來的好處,但這種「集體游戲」最初只是合同對球員的一種約束。根據最早的工作合同章程,球員們必須履行多項義務,除了參加合同約定的比賽外,還要參加俱樂部布置的訓練。早在19世紀末,「參加訓練」就被寫進了球員合同,經理們希望球員更好地、更竭盡所能地為俱樂部服務,以防止某些人比賽一結束就去別處上班。不過他們也提到了訓練的好處:「盡一切努力使球員的身體處於最佳狀態,服從紀律和俱樂部的其他規定。」歷史發展到今天,足球訓練這兩個基本要素並沒有多大變化,但後者的科學成分也逐漸得到了重視,俱樂部訓練水平的高低不但決定球隊的命運,甚至還影響著球員轉會時的選擇。
→法國邊鋒久利本賽季離開義大利時向媒體抱怨:羅馬隊的訓練強度大到可以讓人殘廢。
→小曼奇尼比較國米和羅馬的訓練區別:這里(國際米蘭)的訓練充滿趣味,清晨踏上訓練場時,你永遠猜不到今天要做什麼。
●准備工作
所有好的訓練都必須有詳細的訓練規劃。
——理查德·霍金博士
莫里尼奧在國際米蘭隊的每次訓練前,都要為天氣、草皮濕度、外圍柵欄活動度、訓練是否開放、球員有無傷病、安排什麼教練和訓練道具的擺放等一系列繁瑣的事情而操心。他還要求在高處對訓練進行錄像,以為下一次訓練作準備。想與年薪最高的教練一樣優秀?請先准備好筆記本吧……教練員需要撰寫「周訓練規劃」、「日訓練規劃」和「階段訓練規劃」(見附表)。還有一些繁瑣的「細節訓練計劃」,如果你能大聲告訴隊員,我們下周一在籃球館里訓練,小夥子們起初很疑惑,結果到那天正好是雨天,那麼你能很容易地樹立威信。
【訓練規劃】 根據球員個人狀況制定專門的訓練計劃,是進行恢復性訓練,還是加強個人力量,傷員和年輕人是規劃重點;根據訓練內容安排合適的工作人員,其他教練如何各盡其職;根據比賽密度安排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是「一天一練」還是「一天兩練」(像AC米蘭這樣的豪門,會根據對手實力和自身儲備實行「單雙並軌」);另外訓練場地分配、訓練道具擺放、科學檢測設備都是主教練必須考慮的事情。在訓練結束後,根據檢測結果,及時作訓練總結並和球員們進行探討尤為重要。
如果你是球員,得養成比教練晚睡的習慣。在歐洲,球員都需要撰寫「訓練日誌」,記錄下當天的訓練強度、訓練量以及身體的各項數據,然後根據數據和教練員溝通,看是否要作出改進。他們的問題是:我練了什麼,我為什麼這么練,我還需要哪些改進?
皇家馬德里隊體能教練迪薩爾沃有個觀點:「制定一份個人規劃可以幫助球員拓展職業生涯,哪怕到三十七八歲甚至四十歲仍然可以上場踢球,就像馬爾蒂尼一樣。那些說球員一到三十就完蛋的說法都是缺乏依據的,如果球員很小心,訓練非常科學,同時有不受大傷侵襲的運氣,他就能踢很多年。」
●練點什麼?
最重要的是體能訓練。——溫格
先要有恢復性訓練,再開始體能和力量訓練。——米哈伊洛維奇
1「金字塔」
有多少教練就有多少「魔法」,但他們的訓練內容大都類似:體能訓練、技戰術訓練、恢復性訓練、對抗訓練、力量訓練以及有針對性的速度、耐力、協調性、射門和守門專項訓練等。體能訓練似乎最受青睞,漢堡隊主教練約爾曾說:「體能是所有足球技術的保證,如果沒有體能的支持,我們什麼也做不了。」其次是技戰術訓練和力量訓練,就像一個金字塔模型,體能訓練處於底層,然後是輔助的技戰術和力量訓練,那些專項訓練只有在基層牢固的同時才能發揮重要作用。但這個金字塔的順序經常顛倒,導致球員傷病和狀態低迷大量產生。 " 【體能訓練】
「體能、體能、體能」,在俱樂部的訓練場上,你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喊聲,看上去和NBA里「防守、防守、防守」一樣普遍。如果沒有充裕的體能儲備,球員們會很容易陷入傷病和進球荒。尤其在賽季末程遭遇奪冠或保級的關鍵戰役時,體能的作用就更加明顯。2003/2004賽季,皇馬一路領跑西甲,但最後5輪他們竟連續敗北,將冠軍送給了巴倫西亞,迪薩爾沃的訓練方法被認為是罪魁禍首,賽季結束後他就被炒掉(現已回歸)。除了集體性的體能儲備外,作為球員個體,體能也非常重要,像托蒂等很多優秀球星都有自己的體能教練,依靠專業人士制定的特殊體能訓練計劃,球員的職業生涯可以得到很好的延續。
在過去,體能訓練都是通過跑圈等類田徑訓練法來完成的,而現在則要先進許多。比如有健身球、健身塔和自行車等設備的介入,但強度比過去更大。沃爾夫斯堡隊主教練馬加特被譽為「體能之父」,他有一套專門的體能訓練法:讓球員身穿鐵馬甲和鐵球鞋跑步,跨越雪山和激流。一些與體能相關的耐力、承受力和速度等內容通過空跑和沖刺跑是無法實現的,而一些類似游戲的方式更能達到效果。
【力量訓練】
像卡帕納(尤文圖斯隊體能教練)那樣厭惡健身房的人不在少數,但無法否認力量訓練的確有它的好處。比如上半身力量對守門員和擲界外球的球員就很重要,而下半身力量對跳躍、變向、卡位和爭搶能起到關鍵作用,最大的好處是避免受傷。不過,很多人始終堅持力量訓練,體重依然不下降,還經常受傷,這里這里除了「度」的問題,還牽扯到人體生理結構理論。
人體肌肉有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之分,人體力量也分為絕對力量和協調力量,這就好比弓箭能夠射出超出其本身千倍的力量,但剛硬的寶劍卻很容易折斷。在英格蘭,傑拉德勢大力沉的任意球和德拉普的長距離邊線球都來自他們良好的協調力量,而比他們結實強壯的人其實很多……年輕球員的骨骼成長速度和肌肉長度也有區別,所以力量訓練必須在教練員的監督下進行。執教過中國青年隊的克勞琛曾忠告我們:不要讓年輕人練太多的力量,不要進行太猛的體能訓練。
→如何協調力量訓練?跳街舞和跆拳道,還有更簡單的——和女孩子一起跳皮筋。
→不要讓孩子過早進行高強度的力量訓練,在西班牙,孩子只有在16歲時才開始類似的訓練。
【恢復性訓練】
通常在進行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後,主教練都會拿出一部分時間來進行專門的恢復性訓練,而球員在訓練和比賽前也要進行15分鍾左右的熱身。通過優化的熱身運動,能喚醒球員的比賽意識,提高人體熱量,還能最大程度避免受傷。在一場高強度的比賽後,有效的放鬆性訓練能排斥掉肌肉內過多的乳酸等廢棄物,提高對比賽的適應性。但比起體能、力量以及技戰術訓練,恢復性訓練經常被教練所忽視。本賽季初米哈伊洛維奇就抨擊了莫里尼奧的訓練方法,塞爾維亞人認為後者沒等球員身體恢復就開始大量訓練,這造成了球員大面積傷病。的確,莫里尼奧沒有職業球員經歷,對肌肉和乳酸的認識自然不如球員生涯輝煌燦爛的曼奇尼,所以他的訓練計劃看起來比其前任要豐富很多,但將來一旦球隊出現問題,其訓練手段會首先成為他的罪狀。 '
→根據足球學者理查德·霍金博士的研究:大部分球隊在下半場都比上半場踢得更加開放,因為在中場休息時進行了適度的伸展和恢復訓練,能起到比平時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段時間被認為是「黃金時期」。
→最簡單的恢復性訓練:雖然很多恢復性訓練都在健身房裡進行,但在家中面對牆壁通過簡單的伸展和拉伸韌帶也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2「三部曲」
隨著賽季中各項賽事的逐漸開展,俱樂部的訓練在各個時期的內容和強度也各有針對性,一般來說分為賽季前、賽季中和間歇期。由於球員身體狀態和運動量不同,各階段進行的訓練計劃也不同,下表是除特殊情況外一支足球隊基本的賽季訓練計劃。通過這張圖表,我們可以看到在不同的階段和情況下,俱樂部是如何來安排訓練計劃和進行內容調整的。
把哥們打的累死。。。。。。。。。。。。這是上了
當時買這期的時候 就覺得這寫的是不錯。不過咱不是教練也不是球員 也過了踢球年齡。看看而已
你是個從事教練工作的還是學校體育老師 反正從事專業或半專業都比較有用
算了 把下也送給你吧 再來點分
●何時訓練
氣溫22度左右。還有點陽光,是訓練的最佳時候。 ——馬加特
哪段時間是足球運動的「黃金訓練時期」?這要根據各國的氣候和環境來看。俄羅斯前鋒帕夫柳琴科本賽季轉會到托特納姆隊後,第二天9點他就得參加訓練,但在俄羅斯,這時候他還在喝咖啡。而在德國,每到冬季,訓練都會向後推遲一小時,但之前球員們仍得在室內訓練力量。不過教練員一般都有個時間默契:上午的訓練盡量安排在早上9點,這是球員身體數據最佳的時候。下午5點再來一次訓練,那時體能恢復得差不多了,需要新的刺激。 !
[有此一說]在拜仁慕尼黑隊執教時,馬加特有一次將訓練安排在凌晨4點,居民報警說有人在擾民,警方趕到後發現原來是拜仁隊員在進行訓練。之前拜仁剛剛打完德國杯,晚上11點才回到賓館,但第二天凌晨3點就被他們的教練喊起來訓練了。
●練多狠
如果晚上有比賽,那麼上午就練得少一點。 ——溫格
帕夫柳琴科到現在都沒能適應英格蘭式訓練:「我幾乎無法承受,我總是去看錶,希望訓練課快點結束,但它竟持續了兩個小時,後面還有半小時的器械鍛煉,加起來是兩個半小時啊,我簡直無法想像!」不過比起德國球隊,英格蘭球隊的訓練強度還是低了。在漢堡隊,前任主教練多爾有堂訓練課持續了近三個小時,這已經很平常了。從訓練量和強度來看,德甲要比其他聯賽大得多,也許是因為德甲球隊一個賽季下來只需踢34場聯賽,像科特布斯這樣的球隊如果在杯賽中被淘汰,那他們的比賽強度甚至還不如一支英冠球隊。歐洲的大部分球隊有時訓練也僅僅安排一個小時,比如AC米蘭和阿森納,最具代表性的是溫格,他非常反對進行過多的負重和力量訓練,即使是體能訓練也要控制。阿森納隊昔日著名後衛基翁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所有的環節都以秒來計量,這是我見過的最科學的訓練模式。」
[測驗]一個是不斷看錶並期盼訓練早點結束,一個是意猶未盡就被教練喊停,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種訓練方式?這或許就是拉莫斯和溫格的差距,主教練應該讓球員知道練什麼,練多久。
●古怪訓練法
有些東西不在教科書上,比如門前感覺和射門效率等,所以教練員都會費盡心思;用小號球訓練控球技術,這是哪傢俱樂部的把戲;在慣用腳上綁上布條,再用非慣用腳射門,烏迪內斯隊教練馬里諾認為這種方法可以鍛煉球員的雙腳能力,希丁克在韓國時經常在球場上擺三個球門用來增強隊員的射門信心。還有教練喜歡關上所有照明燈在黑暗中訓練,烏利維埃里在都靈隊時就經常這么做,如果在白天,球員還會蒙上一隻眼睛,烏利維埃里認為這樣做可以提高隊員的觀察能力。在2006年世界盃時,比爾霍夫安排德國隊參加了一次拆裝時鍾的比賽,這項特殊的訓練是為了提高隊員的注意力。為了鍛煉球員的勇氣,柏林赫塔隊過去曾讓球員蒙著眼睛在12米高的吊索獨木橋上行走……
●爭議之「七傷拳」
我們很少進行統一的全隊訓練,而是採用個人或者小組訓練。
——阿勒代斯
1、全隊訓練還是分組訓練
似乎從本世紀開始,歐洲訓練場上就很少出現全隊集體訓練,分組和分包訓練成為主流。在阿森納,每個人都有單獨的體能計劃,並有專門的教練負責。溫格說:「每個球員都有自己單獨的訓練計劃,這好比做菜,把不同的材料融合在一起。」拉齊奧隊根據體能將球員分為四組,體能成績一等的訓練技戰術,二等的練力量,依此類推。尤文圖斯則是按照訓練計劃分成三組,由不同教練員帶領練習,和拉齊奧一樣都是每隔一段時間然後輪換。
[分析]從模擬比賽效果看,「11對11」式全隊訓練似乎更好,不過小范圍的分組對抗更現代——那就是強調個體,畢竟比賽是由各個變化的個體組成的。阿勒代斯將全隊統一訓練諷刺為落後的足球,卡帕納(尤文圖斯隊體能教練)則總結說:「在每一場訓練中球員都要進行不同的項目,這樣可以讓他們保持專注性和積極性,我們也可以更好地照顧到每一個人。」不過,盡管分開訓練看上去很美,但也有瑕疵在前,庫珀時代的國際米蘭也實行分組訓練,但卻依然傷病連連。
2、一天一練還是一天兩練
上賽季西班牙教頭拉莫斯來到英格蘭後,很多球隊都開始了一天兩練的傳統。但以溫格為首的老教練們依然認為一天一練才是最科學的,因為這種方式最容易調整,也能達到訓練的長期效果,一天兩練只是在懲罰隊員時才會使用。拉莫斯在托特納姆的命運也證實了他並不擅長訓練,看起來他更適合中國隊,因為全世界最熱衷一天兩練的正是中國隊,之前杜伊科維奇希望能夠進行一天一練,但多次遭到足協的批評……
[分析]杜伊科維奇還抨擊過被譽為「中國特產」的高原集訓,這也成為他最終離開的「落井石」之一,其實已經有很多歐洲俱樂部甚至希望把賽季前的封閉集訓都取消。
3、有球還是無球
克林斯曼在拜仁進行的是有球訓練,即使是沖刺跑也要帶球。過去馬加特時代的「魔鬼訓練法」都沒了,看起來克林斯曼並不喜歡那種「原始人」的訓練。通常教練會認為進行更多的有球訓練能喚醒球員對球的意識和渴望,也符合戰術需要,但這明顯忽視了球員的特性和喜好。如果一些球員並不具備出色的盤球能力,那他們進行無球的體能訓練就更能達到戰術需求,相反像南美球員,他們天生熱愛有球的沙灘訓練,那麼對他們特別照顧也容易受到球員信賴。不過馬加特對無球訓練的辯護也不無道理:現在都是一腳出球的時代,老帶著球有什麼意思。
[反證]盡管講究有球訓練,但克林斯曼又限制球員過多地觸球,他追求的是英超那樣的一腳出球,最多兩腳,最好能將平均每次觸球時間縮短為1.1秒。實際上克林斯曼也重視無球時的體能,在德國隊時他也階段性地引進了鉛背心和健身球,還多次讓球員戴上用橡膠和鈦做成的腕帶,告訴他們這可以增強體能。
4、封閉還是不封閉
羅馬隊本賽季的開局糟糕透頂,他們懲罰性地採用了封閉集訓,但卻引起了爭議。封閉訓練是個老話題了,過去斯帕萊蒂自己也反對。盡管俱樂部都說封閉訓練是為了讓球員在賽前保持注意力,增加團隊氛圍,事實上羅馬隊在封閉後也確實贏了切爾西,但這種集訓依然被大多數教練看作是呆板和死氣沉沉的。義大利教練界過去進行過記名調查,結果除了普蘭代利外,幾乎所有教練都反對封閉集訓。圭多林認為最好的集訓是「賽前一天的晚上,大家一起吃飯商議,然後各回各家,周日早上見」。但老馬爾蒂尼則認為,對於年輕球員來說,封閉是最好的保護。
『捌』 意甲,英超,德甲,西甲每天練習多長時間啊
特維斯啊,老是抱怨,從曼聯抱怨到曼城。應該都一天一練。看看新浪網上關於蒿俊閔在沙爾克的訓練報道,我們可以稍微了解一下德甲的訓練方式。
【新浪體育訊 「我們要讓亞軍知道我們為什麼比他們強。」雖然在凈勝球上少於拜仁屈居積分榜第二, 但是沙爾克04隊的主帥馬加特的言語里全是冠軍盤子已經到手的豪邁。
最後兩周練什麼?
4月27日上午,隊員們的主課是45分鍾的4搶6,滿滿當當,不帶打磕絆的45分鍾跑動傳接球。
下午總該進入戰術訓練,打打對抗射門,讓球迷們看看大牌們的進球慾望了吧。
沒,沙爾克04隊下午的訓練更是簡單,射門?對抗?啥都沒有。
16時,球隊出來,隊員們又是圈搶,分成三個組,3搶6。
蒿俊閔這次的組里幾乎都是後場球員,隊長維斯特曼也在這一組當中。
搶啊搶啊搶啊搶,30分鍾不停頓,門將朔貝爾有些受不了,仗著自己的年紀耍耍賴。也是他是靠手吃飯的,腳上功夫總是差點意思,所以被搶下來的次數也多,進中圈的次數多,1米9幾的大個能跑到這個份上,有這個靈活性就不錯了。
蒿俊閔幾乎是他們這個組被搶下球來次數最少的人之一,在小范圍的傳遞中,他的技術動作運用得很合理。
圈搶結束後門將去練自己的了,其餘的20名球員被分成了4個小組,每組5人,做相向跑動中的一對一踢牆式傳遞。許多球迷都看得木了,蹩到俱樂部樓下的球迷餐廳里喝了杯可樂回來,10分鍾後這跑動的傳接球訓練升級,成為了在一名後衛看管下的兩人踢牆式面對面傳接配合。
下午全部訓練70分鍾,全天訓練140分鍾,沒有進行任何分組的對抗比賽,全是在練基本功,傳球的基本功。想想國內一些球隊的職業球員傳不到三腳就丟球,再想想沙爾克這樣的大牌俱樂部卻在這種奪冠前的哏節兒上拿出一天來練基本功,總能有點感慨吧。(周超發自蓋爾森基興)】
下午全部訓練70分鍾,全天訓練140分鍾。這是沙爾克的訓練時間,應該能代表德甲的訓練概況。其他聯賽的不太了解。
『玖』 【5分】我想踢中場,想像哈維一樣,請問我應該怎麼練習。
需要訓練下腿部肌肉, 傳球竟然你說准,就是傳球力量的問題。
在對方球門30米之內,最好直塞球,跟捅射差不多,注意觀察隊友跑位,這個對傳球准確度還是要求比較高的,盡量穿到門將與後衛之間,當然如果你們有一個速度很快的中鋒或者邊鋒, 可以傳的更靠近球門。
體能的話,可以練習一下沖刺跑,練到實在堅持不了。這個對爆發力,耐力都是有很好幫助的
「西甲球迷」團隊為你解答.
『拾』 求關於足球訓練方法.
射門的動作:
1 腳弓推射
最常見的射門方式,也最容易把握准確度。射門時,踢球隊員用腳弓推球的中下部即可。一般球員在射門把握比較大或面對空門時,大多採用這種射門方式,但這種射門射出的球力量有限,如果角度不夠刁,則很容易被守門員撲到。
代表球星:巴喬 羅納爾多
代表射門:1994年世界盃1/8決賽,義大利VS奈及利亞,比賽還有兩分鍾結束,義大利隊以0比1落後,巴喬此時在禁區邊線接隊友傳球,及時跟近,一腳推射,球直進球門左下角,巴喬--技術--精確。
2 正腳背抽射地滾球
射門時,踢球隊員用正腳面抽射球的中部,射出的球力量較大,對守門員造成很大壓力,不過有時容易踢疵,這也是一種常見的射門方式。
代表球星:馬特烏斯 舍輔琴科
代表射門:1990年世界盃,前西德VS前南斯拉夫,馬特烏斯中場開始帶球,過了對方兩名球員後,在大禁區弧頂處抬腳抽射,雖然角度不刁,但球又快又急,還是進入網中,馬特烏斯扎實的足球功底在這粒進球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3 腳內側弧線球
踢任意球常用的腳法。射門時,踢球隊員用腳兜住球的側下部,用力將球踢出,球在空中畫出一道弧線,酷似香蕉的形狀,故又稱香蕉球。
代表球星:羅納爾迪尼奧 貝克漢姆
代表射門:2002年世界盃¼決賽,巴西VS英格蘭,巴西隊前場左側獲得任意球機會,雖然距離球門較遠,但羅納爾迪尼奧射出的球弧線詭異,球最終緩緩飛進英格蘭大門,可憐的希曼哥哥從此便中了邪。
4 正腳背抽高球
和正腳背抽射地滾球非常類似,只不過踢球的部位是球的中下部,有時射出的球帶有強烈的下墜,力量同樣非常大,球員在遠射時通常使用這種射門方式。
代表球星:菲戈 內德維德
代表射門:2000年歐錦賽,葡萄牙VS英格蘭,葡萄牙正已0比2落後,此時菲戈從後場帶球,在離門前約35米時突然一腳抽射,皮球又快又急,直入死角。
5 外腳背抽射
射門時,球員用腳的外側用力踢球的側底部,射出的球會帶有很強的弧線,守門員對這種球很難判斷,但這種射門有個致命弱點,就是球員很難准確控制球的方向,因此射門成功率不是很高。
代表球星:卡洛斯
代表射門:1997年法國四國賽,巴西VS法國,法國隊禁區外犯規,巴西隊獲得任意球,卡洛斯高速助跑後大力射門,球直奔角旗而去,不可思議的是,皮球在強烈的外旋後竟然劃入網中,巴特斯只能望球興嘆,這粒進球雖然略有偶然,但卡洛斯的神奇的表演使之成為足球史上的經典進球之一。
6 正腳背凌空抽射
這種射門對球員的技術要求較高,一定要掌握好時間差,否則很容易踢空。射門時球員的感覺很爽,球迷看著也過癮,在高水平的比賽中,我們經常能見到凌空抽射。
代表球星:巴斯滕 特雷澤蓋
代表射門:1988年歐洲杯決賽,荷蘭VS前蘇聯,荷蘭隊左路傳球,皮球又高又飄,巴斯滕在「零角度」不等皮球落地順勢一腳抽射,此球難度高,力量足,一代門神達薩耶夫也只能望球興嘆。
7 甩頭攻門
普通的頭槌射門,球員看準來球用力甩頭把球頂向球門,這種射門比較普遍,我們在比賽中經常可以見到。
代表球星:齊達內 維埃里
代表射門:1998年世界盃決賽,法國VS巴西,卡洛斯倒勾解圍失誤,法國隊獲得角球機會,佩蒂特開出腳球,齊達內擺脫萊昂納多的防守頭槌射門得分,20分鍾後齊達內用幾乎同樣的方式再次攻破巴西隊球門。
8 高空轟炸
高空轟炸一般為強力中鋒的看家本領,射門隊員要有一定的身高優勢和強壯的身體,這是一種霸道的進球方式,但在高水平的頂級賽事中並不常見。
代表球星:中國隊 比埃爾霍夫
代表射門:中國VS東南亞,中國國家頭槌隊在世界盃外圍賽和亞洲杯中對東南亞球隊時多次施展高空轟炸絕技,屢試不爽,可憐的東南亞兄弟們只能哀嘆老天不公。
9 魚躍沖頂
漂亮的頭槌攻門方式,球員在接隊友傳來的高空球時,掌握好時機,飛身魚躍將球頂進球門,射門隊員在頭接觸球的一剎那,大多身體秉直,動作舒展。
代表球星:拉爾森 克林斯曼
代表進球:2004年歐洲杯小組賽,瑞典VS保加利亞,瑞典隊左路傳中,拉爾森算準時機,俯身沖頂,球像檯球一樣被拉爾森撞進網窩。
10 外腳背凌空抽射
球員在面對處於半空中的球時,用外腳背將球抽進,這種射門和凌空抽射有些相似,但還是有一定區別,畢竟出腳方式和用力部位都不一樣。
代表球星:博格坎普
代表射門:1998年世界盃¼決賽,荷蘭VS阿根廷,比賽臨近尾聲,弗蘭克-德波爾突然後場長傳,博格坎普快速跟上,用腳背將球輕輕一卸,緊接著扣過已補防過來的阿亞拉,球在半空中,冰王子毫不猶豫,外腳背凌空射門,球應聲入網,此粒進球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充分顯示了荷蘭人高超的足球技巧。
11 大腳吊射
大腳吊射有點像長傳的腳法,對踢球隊員的大腿力量和對皮球落點的控制要求很高,球員需要經過長期練習才能達到這一效果,但有時也有蒙的成分,需要守門員的配合。
代表球星:貝克漢姆 哈吉
代表射門:1996年英超聯賽,曼聯VS溫布爾登,小貝在中場拿球,看見對方門將站位靠前,隨果斷起腳射門,球在空中飛行了半個球場後落入網中,此粒進球充分體現了小貝精準的腳法和臨場應變能力,小貝也因此一舉成名。
12 凌空墊射
指球員在接隊友傳來的半高球時,用腳背將球墊進球網。射門時不用太用力,只要看準來球,輕輕一墊即可。
代表球星:克魯伊夫 克魯伊維特
代表射門:1974年世界盃,荷蘭VS巴西,荷蘭隊左路傳中,飛人中路包抄,搶在防守隊員身前,一腳墊射將球打進。
13 小腿彈射
這種射門隱蔽性強,射門時腿部擺動非常小,守門員很難判斷,對射門隊員的小腿力量和靈活性要求非常高,會這種射門的球員不多,羅馬里奧是其中的佼佼者。
代表球星:羅馬里奧
代表射門:1994年世界盃¼決賽,巴西VS荷蘭,里傑卡爾德傳球失誤,巴西隊後場長傳反擊,球到了貝貝托腳下,老貝在左路高速帶球,看見羅馬里奧中路包抄,果斷傳中,獨狼及時跟進彈射入網。
14 腳尖捅射
即我們通常說的大腳尖,球員在射門時用腳尖踢球的中部。這種射門極其隱蔽,出其不意,守門員很難判斷,但在正式比賽中不太常見。
代表球星:羅納爾多 羅馬里奧
代表射門:2002年世界盃半決賽,巴西VS土耳其,羅納爾多在前場左路拿球,過了一名後衛後,殺入對方禁區,面對兩名防守隊員的夾防,在帶球過程中突然出其不意地起右腳腳尖捅射,皮球角度極刁竄向遠角,魯斯圖面對這樣的射門無能為力。
15 挑射
當守門員站位靠前時,而你控制的足球又在半空中時,可以用腳輕輕挑球的底部,球會就會聽話的越過守門員的頭頂進入網中。
代表球星:范尼 勞爾
代表射門:2003年冠軍聯賽,曼聯VS尤文圖斯,貝克漢姆中場右側長傳,范尼及時趕到,面對出擊的布馮,將球挑入尤文圖斯的球門。
16 勺子射門
又是一項需要天賦的射門,球員在看到守門員站位靠前時,用腳輕蹉球的底部,球畫過一道弧線越過守門員的頭頂進入網中,這種射門難度較大,如果掌握不好,很容易踢到地。
代表球星:馬拉多納 托蒂
代表射門:1986年世界盃半決賽,阿根廷VS比利時,馬拉多納在中路拿球,在一個扣球過人和一個假動作變向後,老馬已殺到小禁區前沿,隨用左腳將球蹉過已出擊的門將,皮球畫過一道弧線後進入網中,不用說,一個球王水準的進球。
17 腳後跟射門
魔術般的射門,靈感與想像力的完美結合。范德法特的蠍子擺尾,羅伯特的怪異射門,還有伊布的終場絕殺都算做此類射門,顛峰時的皮耶羅和克雷斯波也是這類射門的高手。
代表球星:皮耶羅 克雷斯波
代表射門:1997年冠軍杯決賽,尤文圖斯VS多特蒙德,尤文圖斯在經過一連串配合後,博格西奇在禁區左側底線附近傳中,皮耶羅中路包抄,但對方後衛貼身緊逼,沒有正面射門的機會,但皮耶羅像變魔術般用左腳後跟在右腳後面將球打進,那時的皮耶羅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靈氣。
18 跳躍剪刀腿射門
這種射門難度頗高,但觀賞性極強,酷似中國功夫,有些即興表演的味道,在比賽中很難見到,可遇而不可求,只見過麥克馬拿曼和迪卡尼奧兩人在比賽中使用過這種射門方式。
代表球星:麥克馬拿曼 迪卡尼奧
代表射門:2000年冠軍杯決賽,皇馬VS瓦倫西亞,卡洛斯左路大腳傳中,麥克馬拿曼在後門柱不等皮球落地,飛身一個二踢腳,守門員反應不及,只能目送皮球進入網中。
19 倒勾射門
讓人激動的射門,一般指球員在接隊友傳來的高空球時,背對球門,騰空起跳將球勾進球門,也可自己將球挑到空中再倒勾射門,只要打正力量,守門員一般對倒勾射門很難防範。
代表球星:里瓦爾多 胡戈-桑切斯
表射門:2001年西甲聯賽最後一輪,巴塞羅那VS瓦倫西亞,里瓦爾多接德波爾傳球,將球挑到空中,背對球門倚住阿亞拉,然後倒勾射門,此球雖是倒勾,但皮球又快又急,乃倒勾中的典範。
20 凌空側勾
和倒勾有些相似,但凌空側勾的難度顯然要更大,而且對身體的要求也比倒勾高,還要有充足的膽量和想像力,因而在正式比賽中實屬罕見。
代表球星:內格雷特 久利
代表射門:1986年世界盃,墨西哥VS保加利亞,內格雷特在禁區前和隊友做了個二過一配合,隊友把球踢到空中,內格雷特側身起跳把球踢入網中,此球難度極高,是世界盃史上的經典之作。
21 外腳背撥射
打個比方,如果一個右腳球員在球門左側面對空門或者說射門把握比較大時,不用左腳,又不想轉身用右腳腳弓射門,這時只要用右腳外腳背輕輕一撥,球就會輕松入網。
代表球星:埃莫森 羅納爾多
代表射門:03-04意甲聯賽,羅馬VS帕爾馬,羅馬隊在經過一連竄另人眼花繚亂的腳後跟傳球後,埃莫森在小禁區右側直接面對門將,右腳輕輕一撥,皮球慢慢的滾進帕爾馬隊球門。
22 倒地卧射
能充分體現前鋒嗅覺的射門,我們在實戰中經常看到球員在禁區內一片混戰時將球掃進對方球門。腳球最容易造成混戰,因而也容易產生倒地卧射。
代表球星:魯梅尼格 萊因克爾
代表射門:1986年世界盃決賽,阿根廷VS西德,西德隊左側開出腳球,隊友頭槌擺渡到小禁區內,魯梅尼格靈敏的在門前倒地掃射,皮球飛入網中。
23 隨意射門
實在不好給這種射門找個合適的名字,就叫隨意射門吧,這種射門方式其實很常見,球員一般在高速奔跑時迅速出腳將球打進,有些像勺子射門,又有點正腳背抽射的感覺。
代表球星:歐文 馬拉多納
代表射門:1998年世界盃1/8決賽,英格蘭VS阿根廷,歐文在接小貝傳球後迅速擺脫查莫特,再用一個變向過了阿亞拉後起腳射門,將球打進。
24 手球
這種射門本是規則不準許的,但由於裁判的誤判,使得一些手球變成有效進球,改變了場上比分,因而這也是一種進球方式,但我們堅決不提倡手球。
代表球星:小日本 馬拉多納
代表射門:2004年亞洲杯決賽,中國VS日本,日本隊發出角球,中田浩二趁裁判不注意在亂軍叢中用手將球打進中國隊大門,裁判宣布進球有效,日本隊利用這一誤判進球打破僵局,隨後戰勝中國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