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練氣功
八段錦習練要領
1.松靜自然
松靜自然,是練功的基本要領,也是最根本的法則。松,是指精神與形體兩方面的放鬆。精神的放鬆,主要是解除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形體上的放鬆,是指關節、肌肉及臟腑的放鬆。放鬆是由內到外、由淺到深的鍛煉過程,使形體、呼吸、意念輕松舒適無緊張之感。靜,是指思想和情緒要平穩安寧,排除一切雜念。放鬆與入靜是相輔相成的,入靜可以促進放鬆,而放鬆又有助於入靜,二者缺一不可。自然,是指形體、呼吸、意念都要順其自然。具體來說,形體自然,要合於法,一動一勢要准確規范;呼吸自然,要莫忘莫助,不能強吸硬呼;意念自然,要「似守非守,綿綿若存」,過於用意會造成氣滯血淤,導致精神緊張。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自然」決不能理解為「聽其自然」「任其自然」,而是指「道法自然」,需要習練者在練功過程中仔細體會,逐步把握。
2.准確靈活
准確,主要是指練功時的姿勢與方法要正確,合乎規格。在學習初始階段,基本身形的鍛煉最為重要。本功法的基本身形,通過功法的預備勢進行站樁鍛煉即可,站樁的時間和強度可根據不同人群的不同健康狀況靈活掌握。在鍛煉身形時,要認真體會身體各部位的要求和要領,克服關節肌肉的酸痛等不良反應,為放鬆入靜創造良好條件,為學習掌握動作打好基礎。在學習各式動作時,要對動作的路線、方位、角度、虛實、松緊分辨清楚,做到姿勢工整,方法准確。靈活,是指習練時對動作幅度的大小、姿勢的高低、用力的大小、習練的數量、意念的運用、呼吸的調整等,都要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掌握,特別是對老年人群和體弱者,更要注意。
3.練養相兼
練,是指形體運動、呼吸調整與心理調節有機結合的鍛煉過程。養,是通過上述練習,身體出現的輕松舒適、呼吸柔和、意守綿綿的靜養狀態。習練本功法,在求動作姿勢工整、方法准確的同時,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調整好姿勢的高低和用力的大小,對有難度的動作,一時做不好的,可逐步完成。對於呼吸的調節,可在學習動作期間採取自然呼吸,待動作熟練後再結合動作的升降、開合與自己的呼吸頻率有意識地進行鍛煉,最後達到「不調而自調」的效果。對於意念的把握,在初學階段重點應放在注意動作的規格和要點上,動作熟練後要遵循似守非守,綿綿若存的原則進行練習。
練與養,是相互並存的,不可截然分開,應做到練中有養、養中有練。特別要合理安排練習的時間、數量,把握好強度,處理好「意」「氣」「形」三者的關系。從廣義上講,練養相兼與日常生活也有著密切的關系。能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將有助於提高練功效果,增進身心健康。
4.循序漸進
八段錦對於初學者來說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和運動強度。因此,在初學階段,習練者首先要克服由於練功而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如肌肉關節酸痛、動作僵硬、緊張、手腳配合不協調、顧此失彼等。只有經過一段時間和數量的習練,才會做到姿勢逐漸工整,方法逐步准確,動作的連貫性與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對動作要領的體會不斷加深,對動作細節更加註意,等等。
在初學階段,本功法要求習練者採取自然呼吸方法。待動作熟練後,逐步對呼吸提出要求,習練者可採用練功時的常用方法——腹式呼吸。在掌握呼吸方法後,開始注意同動作進行配合。這其中也存在適應和鍛煉的過程,不可急於求成。最後,逐漸達到動作、呼吸、意念的有機結合。由於練功者體質狀況及對功法的掌握與習練上存在差異,其練功效果不盡相同。良好的練功效果是在科學練功方法的指導下,隨著時間和習練數量的積累而逐步達到的。因此,習練者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應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合理安排好運動量。
四、八段錦功法問答
1.怎樣才能掌握好健身氣功
說得通俗一點,健身氣功八段錦練習的運動量,就是指一次練習多長時間,做幾遍,及所採取的姿勢高低與用力的大小的總和。一般情況下,一周應不少於5次練習,每次練習在40分鍾,做1至2遍,每遍之間休息2分鍾,加上開始的准備活動和結束的整理運動,一次練習在50分鍾左右為宜。如時間或身體健康情況不允許,可在一天中合適時間安排1~2次練習,每次練習15~30分鍾,數量1至2遍,也可將整套拆開選擇適合自己的動作來練習,同樣可以取得良好的鍛煉效果。由於受到性別、年齡、身體條件等因素的影響,練習者個體差異很大,不應攀比,心態要平衡,需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運動量安排得是否合理,是練習的最關鍵環節,任何一種模式的選擇都有其局限性。對運動量的掌握應以本體感覺為准,其最簡便有效的檢測方法是運動後精神愉快、脈搏穩定、血壓正常,食慾及睡眠良好,表明運動量是適宜的。如果運動後身體明顯疲勞,脈搏長時間得不到恢復,食慾不振、睡眠不佳,則表明運動量過大,應及時進行調整。
2.形體活動應重點注意事項
形體活動包括兩方面,一是姿勢,二是運動過程。對於初學者,在練習中首先要抓好基本身型。如基本身型有毛病就會給人感覺到動作處處別扭,因為身型貫穿於形體活動的始終。正如古語所說,「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寧,意不寧則氣散亂」,可見基本身型的重要。當學會功法後,應進一步在動作的規格要領上下功夫,力求做到動作準確,要領得法,姿勢優美,動作大方。因為會做並不等於做得對,更不等於做得好,需要有一個反復練習提高的過程。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動作開始由緊變松,由松變沉,由沉變穩,功夫逐漸上身。此時,應該把形體活動的重點放在如何突出功法的風格特點上,做到柔和緩慢,圓活連貫,松緊結合,動靜相兼,神與形合,氣寓其中。以上只是從練習的不同階段,談了健身氣功�八段錦形體活動應重點注意的問題。在實際練功中這些應注意的問題都是交織在一起的,只不過是有所側重而已。還有三調之間的關系處理也至關重要,在這里就不展開談了。
另外,在形體活動中同樣要注意因人而異。對姿勢的高低,幅度的大小都應靈活掌握,對一時難以完成的動作不可強求,應降低難度以自己練習的舒適為好。
3.在練習中如何進行呼吸吐納
呼吸吐納是指吐出肺中濁氣,吸進清新的空氣。呼吸方法是,採用逆腹式呼吸,同時配合提肛呼吸。具體操作是,吸氣時提肛、收腹、隔肌上升,呼氣時隔肌下降、松腹、松肛。與動作結合時是起吸落呼,開吸合呼,蓄吸發呼,在每一段主體動作中的松緊與動靜變化的交替處,採用閉氣。因每個人的肺活量、呼吸頻率存有差異,功法的動作幅度也有大小、長短之別,對呼吸的方法要靈活運用,不可生搬硬套,如氣息不暢應隨時進行調節。練習中對呼吸吐納的總體把握是,在初學階段以自然呼吸為好,待動作熟練後可根據呼吸方法結合動作逐漸練習,呼吸應柔和均勻,不可追求深長,其間自然呼吸在練習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這樣,經較長一段時間的鍛煉,呼吸與動作才能配合自如,逐步進入不調而自調狀態。
4.練習健身氣功會不會出偏
「出偏」是指人的機體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現較為嚴重的功能紊亂。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出在呼吸與意念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走火」與「入魔』。
健身氣功�八段錦是以肢體運動為主的導引術,其方法簡單易行,練習中大腦始終處於覺醒狀態,對呼吸和意念的要求不像靜功和有些動功要求那麼高。只要按健身氣功八段錦書中習練要領去做,不可能會出偏。但在練習中,個別初學者有出現過頭暈、惡心、手足麻木、心慌氣短等現象。這多與體質虛弱、沒有休息好和身體不舒服還堅持練習,或過於認真而出現緊張有關。只要暫時停止練習,稍加休息症狀即可消除。也有練習後感到身體不適的,這主要與運動量過大有直接關系,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4.在練習中怎樣進行心理調節
心理調節,指練功者對思維活動的調控,也稱調心,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如何運用意念。在練習時的意念活動不是守一,而是意想動作過程。它包括動作的規格、要點、重點部位及呼吸。可能有人會問,這么多內容如何意守,會不會顧此失彼。其實操作起來非常容易,它同調身調息一樣,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在練功初期,也就是學習動作階段,主要是意念動作規格和要點,在熟練提高階段重點是意念動作技術環節,注重風格特點,使意念與呼吸相協調。隨著功法的熟練、技術水平的提高,動作趨於自動化,呼吸也近於自調,這時的意念也隨之越來越恬淡,最後達到動作、呼吸、意念協調一致。
5.八段錦意守的重點部位
預備式——意守丹田,寧靜心神,調整呼吸,端正身型。雙手托天理三焦——意想三焦通暢,兩掌上托氣從關元提至天突,兩掌下落氣從天突降至關元。左右開弓似射鵰——開弓勁達脊背,意至食指商陽。調理脾胃須單舉——意想丹田,伸拉兩脅,吸入清氣,呼出濁氣。五勞七傷往後瞧——旋臂刺激手腕原穴,後瞧轉動頸部大椎,展肩勁達脊背,蹲身氣沉丹田。搖頭擺尾去心火——搖頭放鬆大椎,擺尾轉動尾閭,呼吸取其自然,意念守在湧泉。雙手攀足固腎腰——摩運膀胱經,暢通任督二脈,意念守在命門,氣息沉至丹田。攢拳怒目增氣力——左右擰轉脊柱,氣力發於丹田,旋腕用力抓握,兩眼怒目睜圓。背後七顛百病消——腳趾用力抓地,百會向上虛領,放鬆肢體下顛,吸氣呼氣想丹田。收式——氣息歸元守丹田,靜養一會再還原。
「八段錦」各個動作的口訣和做法
一、 鳴天鼓理腰椎。(鳴天鼓64下、搓腰椎至發熱、按摩腰肌至發熱)。
二、 兩手托天理三焦。(兩腳尖雙顛兩手指交叉翻手托天往上用力,連續做八下)。
三、 調理脾胃單舉手。(上手掌朝上往上用力,下手掌朝下望下用力,連續做八個循環)。
四、 七情勞傷往後瞧。(頭轉動,身體不能轉動,頭向左轉時左右眼一齊向身後的固定點看;頭向右轉時,左右眼一齊往右向身後的一個固定點看;左右瞧時必須是同一個固定點,左右各瞧八次)。
五、 疏理頸椎雙甩手。(左右手輪流前後甩手八次,兩個輪回)。
六、 托腰後仰壯腎腰。(彎腰手掌拉腳背八下,然後身體後仰兩手用力托住腰,腰身往後,手用力托腰部八下)。
七、 怒目伸拳增力氣。(兩腳分開,股部略下蹲,瞪兩眼呈怒視態勢,出拳時先出右手往左側用力出拳,後出左手往右側用力出拳,連續八個循環)。
八、 雙足八顛百病消。(身立正,眼向前平視,雙腳尖著地向上用力,雙手向下用力,做一次雙腳放平還原,再進行第二、三次,連續做八次)。
② 強身練氣,內功練習的基礎方法
內功心法之秘要訣竅
千百年來,太極拳的內功心法之秘要很少形成文字,形成文字的東西永遠表述不清身心的感覺和身心的獨特體驗。這些感覺和體驗是內向性運用意識引起的內氣催姿勢的變化規律,這些規律,就是拳家們所說的內功心法。現在,我們擇其要地簡述其中的部分內容。
1 周身一家。周身一家是傳統太極拳家最為推崇的太極境界之一。周身一家就是時刻保持周身的整體性,不顧此失彼。任何動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後,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光想到一個方面。如何做到周身一家呢?太極拳老前輩們留下了許多方法。第一,身如鍾鼎。要求不管坐著還是站著,都要意念像一口鍾一樣把整個身體都罩起來,這樣周身的氣也會整起來。第二,內外相合。傳統的養生法要求周身一動無不動,如何做到呢,主要的方法就是有內三合和外三合。內三合要求把神意氣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外三合主要是用意念把肩和胯連上,把肘和膝連上,把手和腳連上。意念這樣一連,百會再一提,感覺就不一樣了。此外,內外相合的方法有3圈相摞等。第三,一身備五弓。「一身備五弓」的五弓是:脊柱一張弓,上面弓梢是大椎到枕骨,下面弓梢是尾閭,弓背是脊中到陽關(這個弓背較長一點);上肢一張弓,肩到脊柱和手分別是弓梢,肘關節是弓背;下肢是張弓,胯骨到骶髂骨和腳分別是弓梢,膝關節是弓背。每個弓梢都不是一點,而是展開的。如何做到「一身備五弓」呢?關鍵是用五弓之意來代替軀體。
2 內外相合。隨著功夫境界的提升,「外三合」和「內三合」有了基礎,還必須做到內外相合。如何做到內外相合呢?可以用意念造型的辦法,假想自己的身體是一個大圓氣球,在球內有一個水平線和垂直線相互交叉的十字,十字交叉處在圓心,好比是自己的中心點。練拳時要求的「四梢平」就是指十字橫豎線的四個端要保持平衡。找平的要領是:十字的橫線標志著兩肩相平,保證人體不致傾斜;十字的豎線垂直在百會穴與尾閭之間,從而就能體現出「虛領頂頸」和「尾閭松垂」的內涵。胸椎前側的十字線交叉點即是身體的中心點,這是練習太極拳必須注意的關鍵之處。內外相合要求把身形和內勁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出太極拳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但是,這種結合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只有通過認真鑽研和刻苦磨練才有可能實現。
3 鬆散通空。有的老師講鬆散「就像十三層塔層層疊疊」,有的老師比喻鬆散「像煙灰一樣鬆散」,而汪永泉所傳揚式太極拳老六路的秘法就是練「三道氣圈」——這是直接練習鬆散通空的保密之法。經常進行三道氣圈的訓練,逐漸就會「氣遍周身不稍滯」,不光能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三道氣圈,甚至能感到對方的三道氣圈(這還只是初級的神明),揉手時可以運用這三道氣圈,比如,用自己的氣圈或者自己的意念非常快地碰對方的肩圈或者胯圈,則對方會被彈到拙力所遠不能及的距離等。當然,我們現在練三道氣圈主要還是為了養生。如何進行三道氣圈的訓練呢?用「意念造型」的方法——用意念道出一個三道氣圈的形象來——等練得有了基礎,自然就會有感覺。剛開始只能是想像(意識導引的意識圈),然後是氣的因素強化,到最後自然而然形成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彌漫圈。
③ 八段錦的練習方法
八段錦練習方法
第一式兩手托天理三焦
第二式左右彎弓似射鵰
第三式調理脾胃須單舉
第四式五勞七傷往後瞧
第五式搖頭擺尾去心火
第六式兩手攀足固腎腰
第七式攥拳怒目增氣力
第八式背後七顛百病消
④ 怎樣訓練貴賓,貴賓犬的訓練方法
貴賓犬外表可愛、造型百變,是縱多家庭寵物觀賞犬的首選之一。不僅如此,原來貴賓犬在世界最聰明的狗狗中排名第二。也就是說,貴賓犬是十分容易訓練。其在最易訓練的寵物狗排行榜中名列第二。
貴賓犬怎樣訓練1。迎送客人訓練
當有朋友來家做客時,您的貴賓犬能熱情的迎送,朋友定會因為您擁有一隻彬彬有禮的貴賓犬而羨慕不已。朋友上您家做客時,您招呼每一位客人說「您好,請坐」。每說一次,就給狗親熱一下,撫摸一次。
在您的親熱下,狗也會搖頭擺尾表示出親熱。這樣,以後您每叫一聲「您好,請坐」,狗都會自己搖頭擺尾,再不用您親熱,撫摸它了。這就顯的這只狗很有禮貌。
當客人離別時,您先用手指著每一位客人,叫犬的名字,引起犬的注意,然後對客人說「再見」後,就要求犬上前,對客人搖尾巴以示告別,然後才帶它離開。狗狗做完動作後,您要馬上予以獎勵,客人也要贊賞它,經過多次反復,犬就可以很禮貌的迎送客人了。
貴賓犬怎樣訓練2。握手訓練
這個動作可以說是任何狗狗的必備動作之一,訓練容易,大部分狗狗都能輕易學會。但是,還是要提醒一下,不是所有狗狗都一教就會,主人還是需要有耐性地教導。
小狗玩耍時互相抓撓,這是天性。訓練時喊聲:「伸手」,然後以一隻手拿起他的左前腳,另一隻手拿起他的右前腳。一邊說「好」,一邊抽出一隻手撫摸犬的頸下或前胸,還可以給它吃點食物予以獎勵。
握住他的前腳時就說「握手」。它抬起右腳時,用您的右手和它握手,然後表揚獎賞它。重復這個動作直到它每次都這樣做為止。當它已經學會正確的握手時,就交它用另一隻腳握手,此時應下不同的命令。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土種志》
⑤ 例如八段錦之類的鍛煉方法還有多少
錦是用不同顏色的絲織成的絲織品。古人把他們創造的保健動作比作美觀悅目、五顏六色的錦;又因保健動作有八段,所以稱之為八段錦,含有動作簡練而效用顯著之意。
八段錦歷史悠久,分為站式八段錦和坐式八段錦。這套床上八段錦屬於坐式八段錦,其特點是以按摩動作為主。
一、基本要求
(1)姿勢:床上八段錦可以坐在床上做,也可以坐在椅子上做,還可以卧著做,這可以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但無論是坐著或卧著按摩,最好裸體進行(或上體、四肢裸露進行)。如果平時堅持鍛煉,由春夏堅持練到秋冬,而且身體健康情況又好,則在寒冷時仍應堅持裸體坐著做。這樣做,不僅能收到按摩之效,而且還能起到一定的空氣浴作用。如果平時缺乏鍛煉或身體健康情況不好,不能適應寒冷的刺激,則可以躺在被窩內做,不過,這時有些動作不能做,或做不好(如搓腳心、浴腿等)但這也無妨,仍可產生一定效用。坐或卧要根據個人健康情況而定,不可勉強,否則會引起感冒等病,對身體反而不利。
卧著做時,頭部功要仰卧抬著頭做,搓腳心要穿好衣服坐起來做,搓腰眼則可側卧輪流用一隻手搓。
(2)意念:坐好或仰卧好以後,即排除雜念,耳不旁聽,目不遠視,心靜神凝,意守肚臍,即只想著肚臍那個地方,別的一概不想。肚臍位腹中部,而腹部是臟腑雜聚之所,因此意守此處,作用甚大。
(3)呼吸:姿勢和意念調整好了之後,即可進行幾次深長呼吸。呼吸是用自然的腹式呼吸進行的。
腹式呼吸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吸氣時腹部凹下,同時胸部外鼓,這叫做逆式腹呼吸;另一種是吸氣時腹部凸出,同時胸部內縮,呼氣時則腹部內收,這叫做自然的腹式呼吸。這兩種腹式呼吸都可用,但開始時最好用自然的腹式呼吸,因為逆式腹呼吸比較激烈。身體好的人願意兩種混合著用也是可以的(每次練功時先用逆式腹呼吸,後用自然的腹呼吸,或這次用自然的腹呼吸,下次用逆式腹呼吸均可)。
呼吸時用鼻吸氣,同時舌舔上顎;用口呼氣,同時舌放下。如此呼吸八、九次(一呼一吸為一次,以下同此)。呼吸時,要逐漸做到悠緩細勻,綿靜細長,以舒適自然,輕松愉快為度。
初練此功時,可以先呼吸三~五次,然後量力逐漸增加次數。如願多練,還可以每天增加三次,逐漸增加到每次練功呼吸八十幾次。但在增加次數時,必須根據個人身體健康情況,循序漸進;特別是體弱和多病的人,更應慎重,否則由於呼吸時橫隔肌上下激烈起伏運動,可能傷及內臟。
呼吸時,要求室內空氣新鮮。如果室內空氣不新鮮(如冬季來不及換氣),則可以暫不做深呼吸,而直接做八段錦動作。做完動作,穿衣起床後,可到空氣新鮮的地方補做。
深長呼吸做完以後,在做床上八段錦或床下六段功時。呼吸始終要保持自然,不必用意指揮。
二、基本動作
第一段:干沐浴
這段功為便於掌握又分為八小段。這段功有促進血液循環、暢通經絡脈路的功效,能靈活四肢關節,助長腸胃蠕動。做完這段功之後,全身感覺舒適,精神爽快,能收到較為顯著的效果。
(1)浴手--兩手合掌搓熱,左手緊握住右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接著右手緊握住左手背摩擦一下,相互共摩擦十幾次(一左一右為一次)(圖1)。
根據中醫經絡學說,手三陽經是從手走向頭,手三陰經是從胸走向手。手是手三陽經和手三陰經的起止點,所以干沐浴先從手做起。摩擦手,能使手上氣血調和,十指靈敏,有助於經絡暢通,便於以後做功。
(2)浴臂--右手掌緊按左手腕裡面,然後用力沿臂內側向上擦到肩膀,由臂外側向下擦到左手背。如此往復共擦十幾次(圖2、3),然後用左手如上法擦右臂十幾次(一往一復是一次)。
臂部有三個重要關節,正當經絡脈路的要道,故稍有不適,就會影響全身活動。浴臂功能促使關節靈活,防止關節發炎,並能通經活絡,防止膀臂酸痛。
患寒臂痛者,可加做此功,次數可增加到幾十次,甚至幾百次,療效比較顯著。但因發炎而臂部熱腫痛者,不可做此功。
(3)浴頭--兩手掌心按住前額,稍用力向下擦到下頜,再翻向頭後兩耳上,輕輕擦過頭頂,還到前額,這是一次,共擦十幾次(圖4、5)。
接著,用十指指肚或指甲均勻地輕揉整個頭部的發根十到二十次。然後用兩拇指由太陽穴附近向頭上部捋,捋至頭頂後,即五指靠攏向下捋,捋到項部,算做一次。這樣捋十幾次,有助於降低血壓。如血壓過高,可加捋30-70次左右(圖6、7、8)。
頭為一身之主宰,依中醫理論來說,是諸陽所會,百脈所通,因此要特別注意加以養護。浴頭功,可以促進諸陽上升,百脈調和,氣血不衰,故久做浴頭功的人至老面色仍紅潤,不生皺紋。
毛發的毛囊和血管末梢相連接,輕輕揉發能改善頭部末梢血液循環,既能疏散血液過多的充血現象,有助於防止腦溢血,又能引血上行,克服腦貧血等症。又由於揉發能直接活躍其生理機能,所以常揉發還有可能使發落重生。
(4)浴眼--兩手輕握拳,兩拇指彎曲,用拇指背分擦兩上眼皮各十幾次(圖9),然後用兩手拇指分按兩側太陽穴旋轉揉動十次,再向相反方向揉動十次;最後,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兩眉頭中間部位,揪十幾次,與此同時,用左手從後頭發際向下捋到項部十幾次,換手同上動作十幾次(圖10)。
按中醫理論,眼的功能同五臟有關,所以有腎病的人,其瞳子多昏暗。浴眼可使眼部氣血暢通,肌肉保持豐滿,到老年也不會發生眼瞼下垂現象。此外,對預防近視和遠視也有一定的作用。
太陽穴附近毛細血管非常多,揉動此處可以通經活絡,抵抗風寒侵襲;揉後使人感到特別舒適,有助於治療頭痛、頭昏。
揪兩眼中間部位,可使眼內虛火外瀉,有助於防止眼疾。
(5)浴鼻--兩手拇指微屈,其他回指輕握拳,用拇指背沿鼻樑骨商側上下往返用力各擦十次(上擦到眼下部,下擦到鼻孔側);冬天或天氣驟冷時可增到三十幾次。擦鼻時,兩手可以一同向上或向下擦,也可以一手向下,另一手向上交叉起來擦。一上一下,為一次(圖11)。擦鼻兩側,可使鼻腔血液暢通,溫度保持正常,從而可使吸進的空氣變溫,使肺臟減輕受冷空氣的刺激,自然有助於免除咳嗽,防止感冒。據許多人反映,練此功確有助於防止傷風。
(6)浴胸--先用右手掌按在右乳部上方,手指向下,用力推到左大腿根處;然後再用左手從左乳部上方同樣用力推到右大腿根處,如此左右手交叉進行,各推十幾次(圖12、13)。
此功卧著做時,可先把右手按在左乳部,手指向上,用力擦到右大腿根部;然後把左手按在右乳部,手指向上,用力擦到左大腿根部;一左一右為一次,可連續擦十幾次。
(7)浴腿--兩手先緊抱一側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後擦回大腿根。如此上下來回擦十幾次(一上一下為一次)。兩腿擦法相同(圖14)。對這種擦法如感覺不便,也可大腿小腿分開來擦。
腿是負擔上體的骨幹,有三個關節,且是足三陽經和足三陰經的經絡要路。因此,浴腿功可使關節靈活,腿肌增強,有助於防止腿疾,增強步行能力。
(8)浴膝--兩手掌心緊按兩膝,先齊向外旋轉十幾膝關節在人體活動時承受重量最大,而且多橫紋肌和軟骨韌帶組織,血管的分布較少,故最惡濕怕寒,也容易發生勞損。如能經常左右擦擦,則可增高膝部溫度,驅逐風寒,靈活筋骨,從而增強膝部功能,有助於防止關節炎等難治之症。
第二段:鳴天鼓
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孔,兩手中間三指輕擊後頭枕骨(小腦部)十幾次。然後,掌心掩按耳孔,手指緊按後頭枕骨部不動,再驟然抬離,這樣連續開閉放響幾十次(圖16、17)。最後,兩中指或食指插入耳孔內轉動三次,再驟然拔開,這算做一次,這樣共進行三--五次(圖18、19)。
後頭枕骨內是十二經絡的諸陽經聚會之所,又是小腦所在部位,故輕擊可清醒頭腦,增強記憶,特別是在早起或疲勞之後,效果更為明顯。
兩耳內有前庭等神經裝置直通大腦,故通過開閉使兩耳鼓膜震盪,可以加強聽覺,預防耳疾。
第三段:旋眼睛
端坐凝神,頭正腰直,兩眼向左旋轉五--六次,然後向前注視片刻;再向右旋轉五--六次,前視片刻。
此功看來非常簡單,左右旋轉不過十次,效果似乎不會大。但經驗證明,只要朝夕認真做兩遍,久久習練,是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的。
第四段:叩齒
先心靜神凝,口輕閉,然後上下牙齒互相輕輕叩擊三十幾次。
牙齒不僅是骨的末梢,同筋骨有直接關系,而且同胃、腸、脾、腎、肝等內臟活動也有密切聯系。因此。經常行此功,可以增強牙齒,促進消化系統的機能。
第五段:鼓漱
閉口咬牙,口內如含物,用兩腮和舌做漱口動作,漱三十幾次,漱口時,口內多生津液(唾液)。等津液滿口時再分三口慢慢下咽。初練時可能津液不多,久練自增。
此功主要是為了使口內多生津液,以助消化。生理學研究早已證明,唾液有解毒免疫和幫助消化的功能。古人非常重視津液的作用,因此造字時取意"舌上的口水"為"活"字,這是很有道理的。
第六段:搓腰眼
兩手對搓發熱以後,緊接腰眼,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分,然後再搓回到兩臂後屈盡處,這是一次;共用力搓三十幾次(圖20)。
腰眼位居帶脈(即環繞腰部的經脈)之中,也是腎臟所在部位,最喜暖惡寒。用掌搓腰之後,勢必發熱,這樣就不僅溫暖了腰眼,而且可以增強腎臟機能,疏通帶脈,久練到老,腰直不彎,並且可防腰痛。有人腰痛,搓到幾百次,汗出方止,收到了一定療效。
第七段:揉腹
如果腸胃不適或有慢性腸胃病,可做揉腹功。男子揉腹功的做法是:左手叉腰或放在左大腿根(仰卧做時手的位置不限),右手從心口窩左下方揉起,經過臍下小腹向右擦揉,仍還原處為一次,共揉三十幾次。然後右手叉腰或放在右大腿根,左手再揉擦三十幾次,揉法同上,只方向相反(圖21、22)。揉腹用力要輕。由於此功費時,無腸胃病者,也可不做,也可只揉擦五--六次。
腸管的蠕動方向是一定的,是由上向下蠕動的;但腸管在腹腔內的存在狀態是盤旋的,是不定向的,所以揉腹可以左右各揉三十幾次。揉腹功長期堅持,不僅能增強腸胃消化功能,而且有助於醫治各種腸胃病。其所以如此,是因為擦胸和揉腹時,內臟和隔肌受到外界壓力,遂起伏升降,引起腸胃蠕動加大,各器官系統活動加強,新陳代謝功能旺盛,從而使臟腑機能增強,逐漸消除病灶,自然能達到痊癒的目的。實踐證明,確有人經過長期揉腹治好了某些胃腸病。
由於婦女的生理特點,女性與男性做法不同。手掌搓熱,左手叉腰(拇指在前,四指在後),右手掌心由心口窩處,向左下方旋轉,旋轉一周為一次,可揉轉幾十次。然後右手叉腰,左手掌心自肚臍處,向右下方旋轉,經過小腹(恥骨邊緣)回到原處為一次,也揉轉幾十次。左右手揉轉的部位不同:右手揉轉於肚臍上方和心口窩下方之間,方向是向左下方開始轉起,而左手則揉轉於肚臍下方和小腹一帶,方向是向右下方開始轉起。女性久練此功,可以增強臟腑,幫助消化,調經聚氣。
第八段:搓腳心
兩手搓熱,然後搓兩腳心八十多次(圖23)。腳心屬於足少陰腎經(經絡名)。此經起於腳心,止於胸上部,是濁氣下降的地方,所以搓此處可導引腎臟虛火及上身濁氣下降,並能舒肝明目。洗腳後順便搓腳心,效果尤大。
坐式八段錦練法
1、寧神靜坐:採用盤膝坐式,正頭豎頸,兩目平視,松肩虛腋,腰脊正直,兩手輕握,置於小腹前的大腿根部。要求靜坐3-5分鍾。
2、手抱昆侖:牙齒輕叩二三十下,口水增多時即咽下,謂之"吞津"。隨後將兩手交叉,自身體前方緩緩上起,經頭頂上方將兩手掌心緊貼在枕骨處,手抱枕骨向前用力,同時枕骨後用力,使後頭部肌肉產生一張一弛的運動。如此行十數次呼吸。
3、指敲玉枕:接上式,以兩手掩位雙耳,兩手的食指相對,貼於兩側的玉枕穴上,隨即將食指搭於中指的指背上,然後將食指滑下,以食指的彈力緩緩地叩擊玉枕穴,使兩耳有咚咚之聲。如此指敲玉枕穴十數次。
4、微擺天柱:頭部略低,使頭部肌肉保持相對緊張,以左右"頭角"的頸,將頭向左右頻頻轉動。如此一左一右地緩緩擺撼天柱穴20次左右。
5、手摩精門:作自然深呼吸數次後,閉息片刻,隨後將兩手搓熱,以雙手掌推摩兩側腎俞穴二十次左右。
6、左右轆轤:接上式,兩手自腰部順勢移向前方,兩腳平伸,手指分開,稍作屈曲,雙手自脅部向上劃弧如車輪形,象搖轆轤那樣自後向前做數次運動,隨後再按相反的方向前向後作數次環形運動。
7、托按攀足:接上式,雙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雙手作上托勁;稍停片刻,翻轉掌心朝前,雙手作向前按推勁。稍作停頓,即松開交叉的雙手,順熱作彎腰攀足的動作,用雙手攀兩足的湧泉穴,兩膝關節不要彎曲。如此鍛煉數次。
8、任督運轉:正身端坐,鼓漱吞津,意守丹田,以意引導內氣自中丹田沿任脈下行至會陰穴接督脈沿脊柱上行,至督脈終結處再循任脈下行。
站式八段錦
1、雙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含胸收腹,腰脊放鬆。正頭平視,口齒輕閉,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雙手自體側緩緩舉至頭頂,轉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舉,足跟亦隨雙手的托舉而起落。托舉數次後,雙手轉掌心朝下,沿體前緩緩按至小腹,還原。
2、左右開弓似射鵰:自然站立,左腳向左側橫開一步,身體下蹲成騎馬步,雙手虛握於兩髖之外側,隨後自胸前向上劃弧提於與乳平高處。右手向右拉至與右乳平高,與乳距約兩拳許,意如拉緊弓弦,開弓如滿月;左手捏劍訣,向左側伸出,順熱轉頭向左,視線通過左手食指凝視遠方,意如弓劍在手,等機而射。稍作停頓後,隨即將身體上起,順勢將兩手向下劃弧收回胸前,並同時收回左腿,還原成自然站立。此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調換練習十數次。
3、調理脾胃須單舉:自然站立,左手緩緩自體側上舉至頭,翻轉掌心向上,並向左外方用力舉托,同時右手下按附應。舉按數次後,左手沿體前緩緩下落,還原至體側。右手舉按動作同左手,惟方向相反。
4、五勞七傷往後瞧: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頭部微微向左轉動,兩眼目視左後方,稍停頓後,緩緩轉正,再緩緩轉向右側,目視右後方稍停頓,轉正。如此十數次。
5、搖頭擺尾去心火:兩足橫開,雙膝下蹲,成"騎馬步"。上體正下,稍向前探,兩目平視,雙手反按在膝蓋上,雙肘外撐。以腰為軸,頭脊要正,將軀干劃弧搖轉至左前方,左臂彎曲,右臂綳直,肘臂外撐,頭與左膝呈一垂線,臀部向右下方撐勁,目視右足尖;稍停頓後,隨即向相反方向,劃弧搖至右前方。反復十數次。
6、兩手攀足固腎腰:松靜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兩臂平舉自體側緩緩抬起至頭頂上方轉掌心朝上,向上作托舉勁。稍停頓,兩腿綳直,以腰為軸,身體前俯,雙手順勢攀足,稍作停頓,將身體緩緩直起,雙手右勢起於頭頂之上,兩臂伸直,掌心向前,再自身體兩側緩緩下落於體側。
7、攢拳怒目增力氣:兩足橫開,兩膝下蹲,呈"騎刀步"。雙手握拳,拳眼向下。左拳向前方擊出,順勢頭稍向左轉,兩眼通過左拳凝視遠方,右拳同時後拉。與左拳出擊形成一種"爭力"。隨後,收回左拳,擊出右拳,要領同前。反復十數次。
8、背後七顛把病消:兩足並攏,兩腿直立、身體放鬆,兩手臂自然下垂,手指並攏,掌指向前。隨後雙手平掌下按,順勢將兩腳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頓,將兩腳跟下落著地。反復練習十數次。
⑥ 易筋經十八式的練法
至於易筋經久練,確實可以達到筋骨強健、形動勢隨、力隨意到、百節爭鳴,這是
不爭之事實,是易筋經真實的效果,也是任何人通過修煉都能夠達到的。
但是易筋經是武功修行的一部分、一個方面,決不是武功的全部內容,也決不可能
替代其他方面的修煉內容。近代有人把樁功從易筋經中分離出來另立門戶,並義排除了
其中動力守恆和層層加力的內容,極言此等形式就是武學的不二法門、無上妙請、最高
機密,殊不知易筋經尚又不能取代拳學運動,易筋中的部分內容連易筋經都無法涵蓋,
又怎麼可能包容整個拳學系統呢?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下面我們分析一下易筋經系列中的《內壯功》。
透過復雜的表象看本質,內壯功的核心不過是按摩加排打。至於神奇的內壯功葯丸
,不過是八珍湯加硃砂英蔡白襖芋而已。八珍湯白襖蘋雖是補益葯,無病久服未必相宜
。野痰獲中似含某種激素,過去農村常常用於給肉豬催肥,人吃多了怕是無益。至於朱
砂,因其中富合水銀硫黃,皆有毒性,長服久服,就會慢性中毒。連服三百六十天,只
怕功末上身病先來,何苦來著?看來,葯丸還是不服為好,功法照練就是。
在當代武林,《易筋經貫氣訣》明情說不過是武壇上的擺設,因為它事實上已經喪
失了它的學術功能。目前修煉易筋經功法的人很少有研讀《易筋經》經文的,持有《易
筋經》經文的人,往往並不修習易筋經功法。所以,許多人並不知道易筋功與《易筋經
》是學術蘭圖上對應的雙向座標。為此,我採用功法與經文對照的形式舉例說明,以便
使朋友們對此有個初步的認識。
功架:束身連提1提氣長力(八大勁功)1橫步下按(十二式易筋經)
經文:此直起直落,不偏不倚勢也。直身正式,陽不得入於陰分,陰不得入於陽分
,各歸本位,上至百會穴而交,下至湧泉穴而聚,陰陽入扶只在兩頭也。
功架:一力橫推(八大勁功)1一字推掌(十八式易筋經)、左右推抓(千把攢)。
經文:此側之勢也。側勢陰陽各居其半,故左側勢者,右邊之陰陽並入,以左邊之
陰陽扶之。右側式者,左邊之陰陽並入,以右邊之.陰陽扶之。
功架:前後緊肘(十二式易筋經)1擴胸運動,、手貼命門(十八式易筋經)
經文:此平轉開合式也。開胸合背者,陰氣分入陽分3開背合胸者,陽氣分入陰分。
勢分兩邊,故氣亦從中劈開分入分扶之。
功架:運氣左右(八大勁功)、叉步扭身(十八式易筋經);擰身推抓(千把攢)
經文:此扭繕式也。勢旋輪而不停,氣以附之旋繞而不息。陰前入陽分,陽後入陰
分,接續連綿並無休歇。左旋右旋,陰陽相入扶也。
功架:身子靈動(八大勁功)、搖頭擺尾(八段錦)
經文:此醉形勢也。勢無定形,,氣亦隨之,亂為入扶也。俱亂之中,隨勢而布,
陰陽不相背,繆亂而卻不亂也。
功法:動力守衡運動(八大勁功、千把攢)、層層加力運動(十二式易筋經、十八式易
筋經)
經文:全體堅硬如石,方能不懼人之沖突。其所堅硬者,則在逐處之骨節。此處精
(氣)神填實,則如鐵如鋼,屈之不能伸,伸之不能屈,氣力方全。如實沙袋,逐層填實
,則雖軟物亦可使之堅咬。
功法:自我排打(八大勁功)、相互踢打(十二式易筋經),按摩揉搓木杵搗打、沙袋
排打(內壯功)
經文:初以手掌拍之,次以拳打之,末以石袋擊之,由輕而重,漸引漸實,自不慮
面上無氣矣。
最後,講一講竹林傳統武功修證——抓功。
竹林拳法把一個人在僻靜之地練拳練功的修證行為叫做「抓功」。傳說練到時候就
可以得到鬼神相助,功夫自然出神入化、超凡入聖。其具體的方法,是練功者在夜深人
定後,一個人悄悄地到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嶺古墓深林等處,把平生所學一一演練,然後
練若干遍八大勁功。一連百日,不得間斷,來回的路上如果遇見了他人,以前所練時日
便統統作廢,一切從頭開始。哪怕九十九天回家時見了人,也須從頭算時間。
--
天上白玉京,五樓十二城。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
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九十六聖君,浮雲掛空名。
天地賭一擲,未能忘戰爭。試涉霸王略,將期軒冕榮。
時命乃大謬,棄之海上行。學劍翻自哂,為文竟何成。
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兒戲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臨當欲去時,慷慨淚沾纓。嘆君倜儻才,標舉冠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