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論文中的材料與方法是什麼意思
論文中的材料是證明論點的,有事實材料和理論數據。方法是證明論點的論證過程使用的方法,大的方面有立論,就是證明論點是對的,是成立的,駁論,是批駁論點的。具體方法還有對比、遞進
等,在結構上分為分總
總分
在結構上也可以按
提出論點
證明論點
結論
來安排文章。
Ⅱ 服裝材料有哪些分類方法具體內容是什麼
服裝材料就是用於製作服裝的面料、里料、絮料、膽料和輔料等的總稱。又稱服裝結構材料。
用以製作服裝表層的材料。多為紡織物、裘皮、皮革、人造革等。其中紡織物為主要材料,有機織和針織之分。機織物以紗線作經緯交織而成,又稱梭織物。用它作面料製成的服裝習慣上稱梭織服裝。機織物按原料分有棉、毛、麻、絲、化學纖維以及混紡等。針織物用織針將紗線構成線圈,再把線圈相互串套而成(見針織服)。
Ⅲ 寫作時採集材料的途徑和方法主要有什麼
寫作時採集材料的途徑和方法主要有讀書看報、閱讀文件資料,可以去圖書館、檔案館查找,還可以上互聯網利用搜索引擎通過關鍵詞進行檢索等。具體如下:
1、讀書看報
材料如同原料,沒有材料的寫作就好比無米之炊。充分佔有材料是機關文稿寫作的基礎。秘書工作者要勝任機關文字工作,就必須在搜集材料方面下功夫,多讀書看報。
2、閱讀文件資料
秘書工作者對於本單位工作,不僅要了解和熟悉,而且要深入研究。既要了解本單位工作的發展歷史,也要熟悉本單位工作所處的現狀,還要把握本單位工作的前進方向。
3、圖書館、檔案館查找
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上級機關的部署要求,基層面臨的情況問題,橫向兄弟單位的創新做法和新鮮經驗,都要統籌兼顧、融會貫通起來,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深入思考研究,從而不斷明確本單位工作的方向、思路和重點。
4、互聯網利用搜索引擎
根據互聯網搜集材料,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發現真正有用的好東西。
(3)材料和方法的內容有什麼擴展閱讀:
搜集材料注意事項
搜集材料的范圍雖然廣泛,但必須以本單位工作為中心,搜集到的材料應該具有內在的關聯性,在這個前提條件下多多益善。因此,在把握本單位工作動態的同時,對於上級的新精神新要求、基層的新情況新問題、橫向單位的新做法新經驗都要給予密切關注。
要重點閱讀年度工作總結報告、重要會議領導講話稿、理論專題文章、典型經驗介紹、調查報告等有關材料。
這些材料有的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有的分析形勢、部署任務、明確方向,有的談認識、講措施、提要求,有的梳理歷史事件脈絡、剖析現實存在問題、提出具體對策建議,內容廣泛、全面、深刻,具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是了解這方面工作的生動教材。
這些材料綜合性強、信息量很大、闡述分析比較深入,經常閱讀不僅可以掌握各方面情況,而且還可以培養思維能力,而這正是秘書工作者提高寫作能力關鍵之所在。
Ⅳ 請問材料力學的研究方法是啥研究內容又是啥謝謝
材料力學研究方法:
①簡化計算方法。材料力學處理一維問題的基本方法。包括載荷簡化、物性關系簡化以及結構形狀簡化等。
②平衡方法。桿件整體若是平衡的,則其上任何局部都一定是平衡的,這是分析材料力學中各類平衡問題的基礎。確定內力分量及其相互關系、確定梁的剪應力、分析一點的應力狀態等均以此為依據。
③變形協調分析方法。對結構而言,各構件變形間必須滿足協調條件。據此,並利用物性關系即可建立求解靜不定(僅用靜力平衡方程不能確定結構全部內力和支座反力)問題的補充方程。對於彈性構件,其各部分變形之間也必須滿足協調條件。據此,分析桿件橫截面上的應力時,通過「平面假設」,並藉助於物性關系,即可得到橫截面上的應力分布規律。
④能量方法。將能量守恆定律、虛位移原理、虛力原理、最小勢能原理與最小余能原理應用於桿件或桿件系統,得到若干分析與計算方法,包括導出平衡或協調方程、確定指定點位移或桿件位移函數的近似方法、判別桿件平衡穩定性並計算臨界載荷、動載荷作用效應的近似分析等。
⑤疊加方法。在線彈性和小變形的條件下,且當變形不影響外力作用時,作用在桿件或桿件系統上的載荷所產生的某些效應是載荷的線性函數,因而力的獨立作用原理成立。據此,可將復雜載荷分解為若干基本或簡單的情形,分別計算它們所產生的效果,再將這些效果疊加便得到復雜載荷的作用效果。可用於確定復雜載荷下的位移、組合載荷作用下的應力、確定應力強度因子等。正確而巧妙地應用結構與載荷的對稱性與反對稱性,則是疊加法的特殊情形。
⑥類比法。表示一些量之間關系的方程與另一些量之間的關系或相似時,通過其中之簡單者較容易確定與之相似的那些量,稱為類比法或比擬法。由此派生出圖解解析法和圖解法。如:應力圓法、共軛梁法、確定彈性位移和薄壁截面扇性面積幾何性質的圖乘法等。
材料力學的研究通常包括兩大部分:
一部分是材料的力學性能(或稱機械性能)的研究,材料的力學性能參量不僅可用於材料力學的計算,而且也是固體力學其他分支的計算中必不可少的依據;
另一部分是對桿件進行力學分析。桿件按受力和變形可分為拉桿、壓桿受彎曲(有時還應考慮剪切)的粱和受扭轉的軸等幾大類。
(以下的話是解釋,擴大思維范疇,你可以參考,希望開闊你的思路。)
桿中的內力有軸力、剪力、彎矩和扭矩。桿的變形可分為伸長、縮短、撓曲和扭轉。在處理具體的桿件問題時,根據材料性質和變形情況的不同,可將問題分為線彈性問題、幾何非線性問題、物理非線性問題三類。
線彈性問題是指在桿變形很小,而且材料服從虎克定律的前提下,對桿列出的所有方程都是線性方程,相應的問題就稱為線性問題。對這類問題可使用疊加原理,即為求桿件在多種外力共同作用下的變形(或內力),可先分別求出各外力單獨作用下桿件的變形(或內力),然後將這些變形(或內力)疊加,從而得到最終結果。幾何非線性問題是指桿件變形較大,就不能在原有幾何形狀的基礎上分析力的平衡,而應在變形後的幾何形狀的基礎上進行分析。這樣,力和變形之間就會出現非線性關系,這類問題稱為幾何非線性問題。物理非線性問題是指材料內的變形和內力之間(如應變和應力之間)不滿足線性關系,即材料不服從虎克定律屬於塑性變形)。解決這類塑性變形問題可利用卡氏第一定理、克羅蒂—恩蓋塞定理或採用單位載荷法等。
(一位長期從事結構設計工作者的話)
Ⅳ 急!考試題:材料力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目的任務分別是什麼
材料力學的研究方法
在材料力學中,將研究對象被看作均勻、連續且具有各向同性的線性彈性物體。但在實際研究中不可能會有符合這些條件的材料,所以須要各種理論與實際方法對材料進行實驗比較。
材料力學的研究對象:
材料力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桿件,以及由若干桿件組成的簡單桿系。同時也研究一些形狀與受力均比較簡單的板與殼。至於一般較復雜的桿系與板殼問題,則屬於結構力學與彈性力學等的研究范疇。工程實際中的構件,大部分屬於桿件,而且,桿件問題的分析原理與方法,也是分析其他形式構件的基礎。
材料力學的的研究內容:
材料力學的研究內容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材料的力學性能(或稱機械性能)的研究,材料的力學性能參量不僅可用於材料力學的計算,而且也是固體力學其他分支的計算中必不可缺少的依據;另一部分是對桿件進行力學分析。
材料力學的目標任務:
材料力學是固體力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構件在外力作用下的變形、受力與破壞或失效的規律,為合理設計構件提供有關強度、剛度與穩定性分析的基本理淪與方法。
(5)材料和方法的內容有什麼擴展閱讀:
在處理具體的桿件問題時,根據材料性質和變形情況的不同,可將問題分為三類:
①線彈性問題。在桿變形很小,而且材料服從胡克定律的前提下,對桿列出的所有方程都是線性方程,相應的問題就稱為線性問題。對這類問題可使用疊加原理,即為求桿件在多種外力共同作用下的變形(或內力),可先分別求出各外力單獨作用下桿件的變形(或內力),然後將這些變形(或內力)疊加,從而得到最終結果。
②幾何非線性問題。若桿件變形較大,就不能在原有幾何形狀的基礎上分析力的平衡,而應在變形後的幾何形狀的基礎上進行分析。這樣,力和變形之間就會出現非線性關系,這類問題稱為幾何非線性問題。
③物理非線性問題。在這類問題中,材料內的變形和內力之間(如應變和應力之間)不滿足線性關系,即材料不服從胡克定律。在幾何非線性問題和物理非線性問題中,疊加原理失效。解決這類問題可利用卡氏第一定理、克羅蒂-恩蓋塞定理或採用單位載荷法等。
在許多工程結構中,桿件往往在復雜載荷的作用或復雜環境的影響下發生破壞。例如,桿件在交變載荷作用下發生疲勞破壞,在高溫恆載條件下因蠕變而破壞,或受高速動載荷的沖擊而破壞等。這些破壞是使機械和工程結構喪失工作能力的主要原因。所以,材料力學還研究材料的疲勞性能、蠕變性能和沖擊性能。
Ⅵ 材料的制備和加工方法有哪些
材料加工技術主要分為兩大類:金屬材料加工技術和陶瓷粉末成型燒結制備技術.
其中金屬材料加工技術主要包括:快速凝固、定向凝固、金屬半固態加工、連續鑄軋、復合鑄造.
陶瓷粉末燒結制備技術又主要包括制備、成型、燒結三個部分.
這是我們老師上課講的,
Ⅶ 寫材料的技巧和方法
寫材料的技巧:首先,收集各類的資料。不管是寫材料還是做其他的事情,都需要先收集各類的資料,把信息掌握完全,並且讓自己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樣把有用的信息和資料留下備用。
Ⅷ 隧道結構材質檢查的內容與方法是什麼
所有隧道設計使用的材料都會檢查,不過正常重點就是鋼材、地材、防水材料、中空注漿錨桿。隧道檢測內容的分類,材料檢測——屬土建工程的通用原材料,其檢測方法可查閱有關規定;屬隧道工程特有的材料需專項檢測,主要對錨噴的最終材質強度、防排水材料各項指標進行檢測。施工檢測——包括施工質量檢測和施工監控量測。施工質量檢測內容按施工順序分為:超前支護及預加固質量檢測——支護構件的材質、規格、尺寸及安裝尺度要求;注漿效果。開挖質量檢測——開挖面的尺寸、形狀、平整圓順程度。
初期支護質量檢測——錨桿的間距、排距、長度、漿液注滿度、抗拔力;噴射混凝土的強度、厚度、平整度;鋼支撐的間距、節間連接、榀間連接;支護背後密實度。防排水系統質量檢測——防排水材質、規格;加工安設質量。襯砌質量檢測——襯砌的幾何尺寸、混凝土強度、背後密實程度。環境檢測——分施工環境檢測和營運環境檢測。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檢測,強度檢測,抗滲性能檢測(鐵路還有電通量檢測);鋼筋的焊接或連接性能檢測;防水板,土工布,止水帶,止水條、透水盲管,PVC管等防水材料的外委檢測,混凝土結構的無損檢測(超聲回彈等,地質雷達掃描檢測);破壞性檢測(鑽芯取樣等);錨桿拉拔力檢測等。隧道通風,照明,煙塵濃度檢測(外委檢測)。其他的還包括鋼架垂直度,地表下沉,圍岩的下沉、收斂等,這些都是由測量組來做。
Ⅸ 論文中的"材料的方法"寫什麼
題目:學位論文題目要簡明、確切,不羅唆,不冗長。評委或讀者一看題目就知道你的主要工作。有些同學是在博士期間做了幾個不同的內容,這樣題目就很難表達准確題意。可以突出一點,但不要將不是很密切的幾個內容都寫在一個題目上。還有些論文是幾個不相乾的內容,這樣題目就更難定了(這種設計本來就先天不足)。不管怎樣,一個題目就是一個主題,只能有所舍取。如果都羅列上,實在是不倫不類。還有些論文是一個大主題下的一點點工作,如果需要,可以以副標題的形式給出更多的信息。 特別提醒:注意論文題目可千萬不要有錯別字,尤其是在封面上。 摘要:簡明扼要是主要的。摘要是一篇論文的濃縮和精華。內行的人看摘要就知道你的主要發現和結論,外行的人也能了解你做了什麼,得到了那些重要發現。因此,選題的意義(理論和應用),用什麼方法(尤其是先進設備和技術)做了哪些工作?獲得了哪些主要結果和結論?是摘要的主要內容,但不需要羅列很多。一篇學位論文不可能有很多重大發現,但是一篇學位論文沒有一點閃光的地方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要下功夫挖掘自己結果的重要性和結論的重要性。 特別提醒:一篇論文切忌沒有結論。 英文摘要: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可讀,沒有語法錯誤 (readable and correct English), 如果語言地道那就最好了。一旦語法、拼寫、時態、單復數、語態等等,出現多個不足,一般讀者就沒有慾望再讀下去了。 前言:有些學位論文有一個大前言。所謂大前言,就是相對每個章節而言,每個章節內往往還有一個前言。前言要講清楚研究背景,論文涉及到的研究內容的相關進展,主要是學說、理論等方面的發展,國內外現在存在的爭論,遺留的問題等等。然後要介紹所研究的對象,相關的研究積累,已經有的主要發現,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或者值得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根據積累和國內外學科領域的發展,圍繞感興趣的科學問題,提出科學假說(Hypothesis),根據科學假說,提出預測 (Prediction)等。這也就是研究的目的了。選准了問題,目的就明確了。許多論文是沒有問題,沒有假說,只是說國內還沒有相關資料,因此我就做了。現在的科學(尤其是生物科學),多數是以假說驅動的研究(hypothesis-driven),達爾文時代的那種博物學(Natural history)式的研究還是很重要,但是已經不是主流了。因此,如果你從事的不是野外考察研究,不是需要經過大量的考察和積累後才能獲得一些結論性的內容的研究的話,一定要注意當今這種「問題-假說-預測-設計-實驗-數據分析」的流程思維的培養。 材料和方法;這部分是相對容易寫的。用什麼設備,什麼技術,什麼配方,測定哪些指標等等。但是論文寫作還是要有邏輯的,首先不要寫成大學的實驗報告,有些學生將使用的化學試劑列一個表,註明公司和產品信息等。這沒有必要,也不能這樣寫。應該是將相關信息融在文字裡面,如測定什麼指標,用什麼試劑,在什麼設備上測定,這樣就將參數、試劑、儀器、方法等連起來了。再者,生物學實驗是有內在邏輯性的(其他學科不清楚),如生理學實驗中,如果動物還沒有處死,就不能先描述血液激素等的測定方法、組織線粒體的測定方法等,還是要按照常規邏輯進行,如實驗動物來自哪裡?如何飼養?飼養條件(溫度、光照、食物成分、籠具規格… …),怎麼進行實驗處理?處理時間?收集哪些參數和指標?什麼時間收集?什麼時間處死動物?器官組織如何處理?… …這些信息都需要詳細給出,不能簡略,還有注意內在邏輯性。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不是自己創立的方法,所採用的方法和技術的描述一定要列出相關的參考文獻。 生物學研究中當今特別關注數據統計。統計方法的描述要特別注意,不同的參數類型要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要說明具體的分析方法。如行為學數據不是正態分布的數據,有些數據是同一批動物在不同時間取樣(重復性測定數據),有些是季節采樣(有不同動物,也有相同動物通過標記進行季節采樣),有些數據是百分比… …具體的數據採用什麼統計學方法是需要注意和描述清楚的。 特別提醒:材料和方法切忌簡化、他人不能重復。每個方法如果不是獨創,都要有來源。 結果:這是論文最精華的部分,是多年辛苦勞動的成果。有些同學喜歡按照不同的章節進行描述,這是可以的。每個章節可以獨立成文,在每個章節內的前言就需要更加具體化,科學問題也就更直接和具體。方法介紹也是更具體細致。 結果部分也要注意邏輯性,先說什麼,後說什麼,要層次清楚。基本要求是圖表要美觀,用圖表表示結果的目的就是要將研究結果表述得一幕瞭然,如增加還是減少,變化趨勢如何,相關關系等等。但要注意有些數據是不能用折線圖的,只有連續的數據才能用折線圖。圖的設計和美化過程很重要,字體、線段粗細等等,這些都是要花費很大功夫的。統計學信息要詳細給出來。 要時刻記住:結果是針對問題來的,結果是經過相應的實驗設計,經相關處理後獲得的,收集數據的過程自然是要嚴格仔細,數據要確保真實可信,這才是好的結果。 每個結論性的內容,只要是引自文獻,一定要給出出處。文獻引用要閱讀原文,盡量不要轉引,起碼要看看原文的論文摘要。現在許多引用與論文中的內容不沾邊,或者是錯誤引用。同時正確理解原文也是很重要的,一旦理解錯誤,也是很大的問題。 在分析自己的結果的時候,在生物學中,還要注意掌握生物體的基本生物學特性,如分布在那裡?食性?是否冬眠?分類地位?生境情況,氣候情況等等,不注意這些信息,或者不了解這些信息,許多科學問題是理解不了的,也是解釋不好的,即使有好的結果也很難得出好結論。這些可能適合宏觀生物學領域。 作為生物學研究,由於研究的哲學不同(生物有其特殊的生物哲學,著名科學家邁爾有過詳細闡述),因此一個生物學現象應該力求給出近因(Proximate cause)和遠因(Ultimate cause)。一個生物學現象,不從這兩個方面進行闡述,會有很大的不足。生物哲學這一點是與物理哲學等不同的,也就是說,一個生物學現象我們給出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後(所謂的機理性研究,如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研究等),還要解釋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進化上的解釋)。我們測定的是一個瞬時的生態學、生理學、生物化學或者分子生物學指標,但是這個指標所反映可是無數個世代後的一個現象,這個無數個時代的進化過程中到底發生了哪些事情?是需要我們分析的。 如果論文結果以多個章節進行展示,在每個章節中最好有個小結,總結本章的主要發現和結論。有時也可以指出實驗的不足或需要補充的內容。 特別提醒:討論要有主次,切忌面面俱到、處處不深入、含含糊糊。 結語:建議全文有個結語部分(不見得都需要)。結語是全文的總結,再次提醒讀者你所研究所獲得的主要結論,重要貢獻,不足,以及建議可以進一步開展的相關內容。注意的是,結語不要與摘要重復,不要與每個章節的小結重復。太多的重復是非常忌諱的。 文獻綜述:文獻綜述是反映學生掌握文獻的情況,對國內外發展所掌握的情況,對文獻的過濾和綜合能力。 特別提醒:不要涉及面太廣、太大。要圍繞幾個主題展開。論文的研究內容是以文獻綜述為基礎的。一定要注意引用:圖表的出處,每個結論的出處。 參考文獻:這部分往往容易出問題,主要是由於不細心導致的。首先,在論文內引用的文獻,在參考文獻部分一定要列出來;反之,參考文獻中列出的每篇文獻,必須都是文內引用的。前後一定要一致。參考文獻的引用要精,不是越多越好。實際上許多學生是根本沒有閱讀那些文獻。既然沒有閱讀,列上干什麼呢?你參考了嗎?如果沒有參考,怎麼放到了參考文獻中去?關於細節問題,只要細心就不會有作者姓名錯誤、刊物名稱錯誤、動物名稱錯誤、頁碼錯誤、大小寫錯誤等等。我有個建議,參考文獻中的中文文獻最好列在英文文獻的前面,且最好是按照姓氏筆畫排序。有些同學說按照拼音排序不是一樣嗎?我的觀點是我們的中國字,順序是筆劃,不是拼音。只是個人的愛好而已,至少我學生的論文都是建議他們這樣排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