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OA行動力公式——一個神奇的公式,顛覆你以往的思維模式
4月中我花了一整天,參加了POA行動力工作坊,培訓老師是朱穎磊,他是POA行動力聯合發起人,在該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這是我第二次參加他的培訓,仍然有許多新的收獲和體會,讓我來向大家介紹介紹,復盤如下:
01 為什麼要學習POA?(Why)
如果我們想智慧地工作,而不是辛苦地工作,那麼我們就需要聚焦和專注,以結果為導向。自己變好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POA的思維方式,就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目標(O)越聚焦,夥伴(P)越多,行動(A)越有效,行動力就會越強。
02 POA公式是什麼?(What)
Power of Action行動力=Parter夥伴*Acceleration方法行動/Objective目標
O: Objective目標
P: Parter夥伴
A: Acceleration方法行動
怎麼樣才能精準地定位目標(O)呢?
老師給出了方法:痛夢法。痛,就是不足/缺陷/痛苦;夢,痛消除後的樣子。然後追根溯源,還原目標。從時間軸看依次是:痛-夢-O-A。我們的目標不會每一次都會總結出一句話,常常出現在大腦的意識層面。
我們平時在設立目標O的時候,通常只關注What,沒有關注Why,就會陷入你以為大家的目標一致,實際上,大家真正的內因是不一致的,就會導致行動力效果大打折扣。
解決方案就是多討論O。
如何找到真正的夥伴(P)呢?
老師列出了畫出了矩陣圖,根據共鳴的強弱和資源的匹配性分為四個象限,分別是認同者,真夥伴,關鍵人和無關者。我們根據這樣的篩選,可以找到我們真正的夥伴。
怎樣的行動(A),才能更POA?
用O選A。做選擇時不要盯著選項,而要盯著目標。老師舉了一個的正面例子和一個反面例子。
反面的例子是,老師的一位朋友,在選擇移民時,目標發生了變化,最終導致了一系列負面的事件發生,追根結底是因為這位朋友沒有聚焦她原來的目標和初心,當行動時,目標發生變化卻不自知。
正面例子是老師自己的例子,是他在移民後,想在當地舉辦有關POA的分享會。從第一場的幾個聽眾,到第四場的幾百位聽眾。人數螺旋式增長,期間夥伴和帶來的資源也不斷地擴大,幫助他完成一次次行動。追根溯源,是老師聚焦了他的目標和初心,以及他開啟的第一次行動。
03什麼時候用POA思維呢?(When)
我們可以在遇到卡點的時候,就可以運用這個方法,設定目標,找到夥伴,開始行動。
04如何行動才能更加的POA?(How)
帶著夥伴,向著目標,更新迭代。POA思維是自帶「糾錯」功能,下一步會告訴你上一步對不對?O-P-A-O-可以不斷循環。
擁有行動力的前提是你必須要有行動,不要因為目標不明確,也不要因為缺少夥伴,就不行動。只有你行動了,在實踐過程中,會逐步清晰你的目標,找到你真正的夥伴。
05在那些領域可以使用POA?(Where)
POA應用的場景很多,職場、生活、學習都可以。
POA+職場
職場中遇到溝通的誤區,要有解決方案;從說A不說O,到說A 也說O;對方不是夥伴,到把對方變成夥伴。
POA+生活
擁有幸福生活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是勇氣。當你面對跟你有不一樣的目標O和行動A的人,你要有勇氣對他們說出你的想法和觀點,贏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變成自己的夥伴。
這一點我有深切的體會。我的性格是偏柔弱一些,跟父母對我的教育有關,小時候被他們管得死死的,以至於我長大成年後,在面臨自己的人生問題時,膽小、猶豫,不敢做決定,沒有按照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做出抉擇,以至於自己要承擔這個結果。
POA+學習
在學習時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多關注O,提問題也要提有關O的問題,這樣才能學習的更深入。
POA公式的實踐
可以每天畫一張POA圖,來分析一件事情。
我們也可以找最近的一件事情,畫一張POA的圖。寫出事情的背景,以前的思維,現在用POA的思維,看看有什麼不一樣。確定O,尋找P,把自己的痛夢,變成大家的痛夢。
用POA來梳理我五月份的行動
O目標:加入閱讀戰隊,主題閱讀3~5本有關閱讀與寫作的書;
P夥伴:志同道合的夥伴,社群的夥伴點評官和編輯;
A行動:1)確定書目2)高效閱讀3)提煉要點4)寫書評或讀後感
寫在最後:
POA是公式,更是循環。目標凝聚夥伴,夥伴共創方法,方法服務目標。
通過兩次學習,我還遠遠沒有達到,在遇到的問題時,能自如地運用POA的思維來分析處理,還需要多實踐。用朱穎磊老師的話就是:
只有在行動中,你的目標才會越磨越清晰;
只有在行動中,你的夥伴才會越聚越多;
也只有在行動中,你的方法才會越來越對路。
相信行動的力量,願我們的行動力因為POA而變得更強大!
B. poa教學法是什麼意思
POA理論即指產出導向法,它的原型是輸出驅動假設。它所進行的假設基本理念指的是,語言的輸出既是目標,又是一種學習的手段,用輸出來驅動學習,既能夠促進外語學習產出能力的提高,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外語學習吸收和輸入的效率。
由文秋芳教授所提出的一種新的外語教學理念,這個方法適用於中高級的外語學習者,這個理論最初適用的就是英語的教學。
根據POA理論,設計教學任務
針對大學英語的聽說課程單元教學目標來設計更加清晰可量化的課堂目標,比如說具體應學哪些相關單詞,課文場景的相關內容以及聽力材料難易程度上的控制等。
對於聽說的重點要做到突出,因此對於材料的選取就尤為重要,結合線上線下模式,圍繞單元主題,提前可以在網上選取與課程和教學目標相符合的優秀的開放教育資源,如中國大學慕課,耶魯公開課,可汗學院,以及Coursea上相關音視頻資源提前發布在校園網路教學平台上,或者自行製作教學視頻來增加大學英語聽說課堂上的趣味性。
同時應注意在教學中穿插採用不同形式的聽力材料比如新聞,采訪,演講,影視片段等輔助學生理解本單元教學目標,了解多場合下的語言表達,通過多感官刺激,加大英語輸入量。同時課前應設計多種口語練習模式,如單句模擬練習,雙人對話練習,模仿與配音練習等等並設計相關測試檢驗學習效果,線上線下雙向配合使得整個課堂活起來。
C. 產出導向法
產出導向法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核心是「三個學說」、「三個假設」和「三個階段」,其目標是促進外語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有效學習的發生。
產出導向法是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與教育研究中心文秋芳教授帶領的教學與研究團隊創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該理論原型為「輸出驅動假設」,歷經十餘年的發展,已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體系,受到外語教育領域的廣泛關注,並在國內多所高校付諸實踐。
產出導向法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理論、實踐與研究」系列教師發展數字課程,旨在藉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利用線上研修的優勢,推廣POA的理念與方法,為廣大教師提供實踐指導,幫助其深度理解POA的理論體系及實踐發展,並將其運用到一線教學中。
D. poa教學法是什麼
POA教學法是對象管理對象集合的實現。
POA 支持由 Object Id標識的對象的名稱空間。POA 也支持 POA 的名稱空間。
POA 都是作為現有 POA 的子 POA 創建的,這形成了始於根 POA 的分層結構。POA 對象不得輸出到其他進程,也不得使用 ORB::object_to_string 具體化。
poa其他含義:
poa戀愛就是通過合適的夥伴、專注應對的目標以及有效的方法來達成目的獲得成功的戀愛方式。
談戀愛戀愛方式是需要資本的。這資本跟錢無關,而是跟年齡有關。如果正在讀初中或者高中,最好不要去觸碰戀愛這條線,因為戀愛不僅費時費力,還會影響智商。
戀愛中的男女智商幾乎都為零,甚至有可能是負數。而初中高中階段是學習的黃金時間,錯過這個階段人生之路有可能天差地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