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隋唐大運河的歷史研究方法

隋唐大運河的歷史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12 10:15:22

㈠ 談一下你對隋唐大運河開鑿的認識

當時的積極作用(歷史意義):使運河沿線的城鎮迅速繁華起來;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貫通南北水路,解決了南北的交通(南糧北運和鹽運要道);使唐朝後期經濟重心開始逐漸向南轉移,南糧北運成為關繫到王朝安危,政局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加強了政治統治,鞏固了國家統一;

消極影響:隋煬帝為開鑿大運河征發了大量民工,耗費了大量的物力和財力,給人們帶來了災難。同時徵收了大量賦役,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激化了社會矛盾。 但隋朝的滅亡不能說是因為開鑿了大運河,而是隋煬帝的驕奢淫逸,殘暴統治。

京杭大運河在今天發揮著作用(現實意義):大運河的某些河段依然發揮著水路運輸(航運)的作用;是現在「北煤南運」干線和防洪灌溉幹流;「南水北調」的東線工程就是利用京杭大運河作為長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大運河在新的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

㈡ 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隋朝大運河開通歷史意義:
1.
加強了中國南北的溝通。在古代,水運通常是比陸路靠馬、牛車運輸方式便宜的。坐船過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輜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大運河把南北用水道連起來,組成水網,把幾大自然水系(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錢塘江)變成一個大水系。
2.
促進沿河城市的繁榮。唐、北宋的頻繁開鑿、疏浚、整修使大運河在較長的時期保持暢通,經過唐宋的長期發展,大運河沿線的城鎮藉助大運河的便利條件,發展的更加興旺。大運河促進了沿線城市揚州、杭州、西安、洛陽、開封的發展。
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後代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會稽(今紹興)、寧波。大業元年至六年(605年-610年),隋煬帝動用百餘萬百姓,疏浚之前眾多王朝開鑿留下的河道,修隋唐大運河。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上,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在內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㈢ 隋唐大運河的介紹

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後代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會稽(今紹興)、寧波。605年,隋煬帝即命開鑿大運河,「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梁,自西苑引谷水、洛水達於黃河,自汳水引河通於淮水」,長1000多公里。608年,隋煬帝沿洛陽東北方向開鑿永濟渠,溝通沁河、淇水、衛河,通航至天津,接著,溯永定河而上,通涿郡1。610年,隋煬帝繼續開鑿江南運河,使得鎮江至紹興段通航。至此,以洛陽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西到大興,向南到餘杭,通過通濟渠、永濟渠兩大渠道,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總長2700公里的中國南北大運河全線貫通,並把洛陽、涿郡(今北京)、汴州(今開封)、宋州(今商丘)、楚州(今淮安)、江都(今揚州)、潤州(今鎮江)、餘杭(今杭州)、會稽(今紹興)等區域中心聯系在一起,從而加強了各地區間的聯系。2隋唐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上,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㈣ 簡要分析隋朝大運河的歷史作用和現實作用

開鑿大運河的意義 從主觀方面看,隋煬帝開鑿運河的動機包括三點:一是加強南北交通,鞏固對全國的統治;二是加強對江南地區的經濟建設;三是對江南產生糧食的漕運。由於在隋朝統一之前,江南經濟已趕上北方,那麼,隋朝開鑿運河與江南經濟地位的提高是有關系的。 從客觀上看,又分兩個方面。一方面,開鑿運河必然帶來沉重的徭役負擔,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這也是隋朝暴政的內容之一。另一方面,運河的開通還產生了久遠而積極的影響,它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對鞏固統一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也為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和兩宋的經濟繁華打下了堅實基礎。 用簡單的話說就是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理由 京杭大運河沿線擁有多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十分豐富的運河景觀景點和文化遺存。作為中國最早提出運河申遺的城市,通州運河文化景觀帶已被列入北京2008年人文奧運六景區之一。運河沿線17市(區)負責人表示,運河文明的偉大之處仍在於它對南北文化的兼容與融合,因此,運河沿線聯合申遺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編輯本段主要作用
第一、溝通了中國大地的東西南北,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會貫通和大一統。在古代,陸路長途遷移,只能靠騎馬、坐牛車和步行,要翻山涉水,行動十分艱難和緩慢。但是人類早就有認識,水是可以利用的,可以坐船過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輜重,往往比走旱路要方便許多。不過,中國地勢西高東低,河的流向基本上是自西向東,南北則不行。隋煬帝決定挖鑿南北大運河,亁脆把東西南北都用水連起來,組成水網,把幾大自然水系(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錢塘江)變成一個大水系,豈不是一盤大活棋。有了大運河,他可以把整個中國國土真正地完整地納入自己的王權范圍,宛如揣在自己的懷中,牢牢地屬於自己。在過去的歷史上,還沒有一帝王這么做過。這是空前的。 杭州
第二、一下子誕生了幾十座沿河的繁榮城市。先有河,後有城鎮,後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純屬拔地而起,這不得了。大城,意味著人口的相對集中,意味著人才的聚集,而且因需要而都有分工,有搞運輸的,有搞搬運的,有收稅的,有管理的,有造船的,有搞倉儲的,有搞貨物集散的,有做賣買的,有旅店,有飯店,有美人街,有唱戲娛樂的,還有學校一類的機構,總之,越聚越多,名氣也越傳越遠,終成氣候,在歷史上留下了永久的記憶。大運河就是城市的「催生婆」,而且多子多福。 第三、隋代大運河造就了揚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陽、開封)、北京(含天津)這樣三大世界都市。揚州是大運河的起點,西安是中點,北京是終點。大運河把這三點造就成了規模宏大的在中國歷史上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經濟大城市,成為全國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影響既深且遠。 第四、把中原文化帶到了北方,帶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魚米桑茶水鄉文化帶到了中原,實現了中華文化的多元化、互補化和共繁化。 邗溝
第五、幾大水系的串通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和與交流以及中外的國際交流。大運河彷彿為絲綢之路接上了手腳,一方面把地中海周邊和中亞的文化和中國內陸的文化鏈接了起來,輻射開來,另一方面,把北方的少數民族文化和中原漢族文化鏈接了起來,促進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生成、鞏固和壯大。此兩者的文化大交流因隋代大運河的挖鑿而在後代大放異彩,結出具有深遠影響的豐碩成果。 第六、隋煬帝大運河迎來了唐代的貞觀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礎。隋朝雖短,可是換來了唐朝的長治和極盛。隋代大運河基礎打得好,唐朝在政策上稍做調整,立刻結出好果,無意中為辯證法的勝利增添了輝煌的一例。

㈤ 隋朝開鑿大運河的歷史原因是什麼

大運河是中國歷史上一項偉大的工程,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大運河都在中國。大運河始建於公元前486年,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大運河分為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大運河三個部分,全長達到2700公里,通達我國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是中國古代名副其實的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隋朝開鑿大運河的原因是什麼?

宋朝人張方平曾經這樣認為漕運的重要性:“今日之勢,國依兵而立,兵以食為命,食以漕運為本。”——《樂全集》卷23《論京師儲軍事》

㈥ 隋唐大運河與京杭大運河有什麼不同

隋唐大運河與京杭大運河並不是一個概念,兩者開鑿的時間、流域不盡相同,下面讓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兩者的關系與區別。

國家政治、經濟中心的轉移必然對航運需求產生巨大影響。元代在隋唐大運河的基礎上,對大運河進行了裁彎取直的大改道,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橫向運河,修築成以大都為中心,南下直達杭州的縱向運河,至此形成了京杭大運河的雛形,後經明清兩朝對運河的修整拓鑿,逐漸形成了現如今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的世界最長古運河。


由此可見,我們不能將隋唐大運河和京杭大運河混為一談,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成人字形貫通南北,京杭大運河則是連接北京與杭州的南北縱勢走向,長度也較隋唐大運河較短,兩者分屬不同的歷史時期。

㈦ 隋朝大運河有怎樣的歷史地位

隋唐大運河開鑿之後,促進了洛陽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大大提升了洛陽在大一統帝國的影響力。大運河帶動了沿線城市經濟和商業的發展,促進了運河沿岸區域經濟和文化的繁榮。因為運河,洛陽成為一個商船雲集的大都市。

大運河在溝通物質交換的同時,大大削去了地域文化的不平衡,促進了河洛文化的傳播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溝通了海河、黃河、長江、淮河、錢塘江五大水系,促進了多民族文化在河洛地區的融匯貫通,客觀上推動了河洛文化的發展;同時,作為主流和官方文化,河洛文化也播遷到這些地區,極大地提升了當地的文化品質。

雖然自宋代以後,隨著政治文化中心的東移,以洛陽為中心的大運河漸漸淡化了其經濟意義,但洛陽的戰略位置依然重要。

北宋以洛陽為西京留守,設置諸多官職,地位堪比汴梁,一定程度上甚至高於汴梁。可以說,從宋代以後,洛陽的文化地位便遠高於其政治軍事地位,仍舊是中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中心。

(7)隋唐大運河的歷史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大運河之於洛陽不僅在古代,就是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沒有東都洛陽的橋梁和樞紐地位,隋唐大運河就沒有了核心,沒了靈魂,也就無法起到溝通南北的作用;

沒有大運河,東都洛陽,乃至全國的經濟和文化就會黯然失色,隋唐大運河不僅為洛陽增光添彩,更是全國經濟文化的大動脈。

大運河洛陽段所承載的厚重歷史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大運河遺產、規劃建設隋唐洛陽城國家歷史文化公園,

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遺產保護建設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是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的現實要求,是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脈的歷史擔當和厚植文化優勢、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重要抓手。

洛陽已經把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作為「十三五」發展的重大專項,把隋唐洛陽城和大運河遺產保護利用工程列為重點項目,全力推進實施,為國家大遺址保護、讓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更大貢獻。

㈧ 隋煬帝為什麼要開大運河大運河有什麼經濟價值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原因是:主要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統一後,隋文帝勵精圖治,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的制度,加強中央集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開皇年間,隋帝國疆域遼闊,國力強盛,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就是開通大運河具備了經濟實力。隋朝統一,是隋煬帝有徵發幾百萬人的可能性。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

大運河的經濟價值:大運河開通後,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促進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

隋唐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區,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工程。


(8)隋唐大運河的歷史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作用與意義

1、加強了中國南北的溝通。在古代,水運通常是比陸路靠馬、牛車運輸方式便宜的。坐船過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輜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大運河把南北用水道連起來,組成水網,把幾大自然水系(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錢塘江)變成一個大水系。

2、促進沿河城市的繁榮。唐、北宋的頻繁開鑿、疏浚、整修使大運河在較長的時期保持暢通,經過唐宋的長期發展,大運河沿線的城鎮藉助大運河的便利條件,發展的更加興旺。大運河促進了沿線城市揚州、杭州、西安、洛陽、開封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隋唐大運河的歷史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2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7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5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6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6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4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3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7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1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2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4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1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699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4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8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2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3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1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2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