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9廣東公務員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有哪些
在廣東公務員的行測考試中,有一種題型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就是資料分析!常常聽到這樣的話,得資料者得天下!資料分析做得好,做得快。不僅能占據此部分絕對高的分數,而且能為其他題目留足時間,所以做好資料分析是每一位考生都應該重視的實戰策略。在廣東省省考中,資料分析的題量非常穩定的15道題目,大家會在整套試卷的最後位置見到它們。要復習好,大前期一定要從三個方面下足功夫,閱讀的能力、列式的能力、計算的能力。特別對於廣東省公務員考試計算能力的考察尤為突出。
第一、閱讀的能力
閱讀包括材料閱讀和題干閱讀。閱讀作為資料分析解題的重要環節,考生在平時做題訓練中應有意識的鍛煉自己快速閱讀的能力,以達到節省有效時間的目的。
首先材料閱讀。快速瀏覽材料,一定是略讀,理清材料的邏輯順序,有一個全局印象。記住千萬不要一字一句的讀,也不要被數據給絆住。那麼不同的材料,在閱讀的時候重點不太相同,例如文字類的材料,其主要特點是數據含量大,數據關系復雜。文字資料基本上是由並列結構和總分結構組成。這時我們要讀時間、統計指標、概念之間的包含關系,以及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段落和文章結構;表格類的材料,其主要特點是數據量大,分類清晰。重點讀時間、標題(包括單位)、橫標目、縱標目、概念的包含關系以及表格的注釋等;圖形類的材料,其主要特點是數據量相對較小,數據趨勢明顯。統計圖樣式多種,例如,扇形圖主要提取標題、圖注信息;條形圖、折線圖主要看時間、標題、橫坐標(單位)、縱坐標(單位)、特殊端點和圖注等所代表的意義。好,我們來總結一下,對於每一類材料,閱讀的時候有相同點,如時間、統計指標、概念的包含關系這三項是我們必須要會讀的。
其次題干閱讀,這部分很簡單。大家抓好頭、中間、尾就可以。頭,即時間;中間,即統計指標,我們需要定位在材料的哪裡出現過;尾,即考點,這就涉及到列式。
第二、列式的能力
這一部分需要自己下功夫去記憶公式。資料分析里的基本慨念和常考概念並不是很多,基本慨念有現期值、基期值、增長量、增長率,常考概念有比重、平均數、倍數、隔年增長、年均增長等。都是統計學中基礎的理論,對於大家來說也不難理解。大家要做到的就是把常考的公式記熟記牢,在考試的時候能夠直接列出一步算式,在這里千萬不能浪費太多的時間,所以一定要多下功夫。
第三、計算的能力
如果大家前面兩個能力都已經具備了,那麼接下來我們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在練習計算上。考試的時候時間緊,心理壓力又大,所以怎麼樣在短時間內計算、選准答案是資料分析取勝的最重要一環。而且對於廣東省省考而言,一部分題目選項差距又近,這就需要大家掌握幾種好的計算方法。如特徵數字法、有效數字法、錯位加減法、同位比較法等。那我們今天就挑其中的一種跟大家進行分享,就是有效數字法。
有效數字法的應用,在資料分析的計算中非常的重要。因為它是一種接近萬能的方法。何以說萬能呢?就是大家在計算的時候,遇到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以及幾種的混合運算,都是可以用有效數字法解決的。所以它應該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方法了。如果我們在計算的過程中遇到111.45×790.89這個式子,真的去進行精算會非常的耗時間,計算非常困難,這時候就想進行有效數字的取捨。經過中公教育研發團隊潛心研發發現,只要計算結果在2%誤差范圍內,絕大多數題我們都能保證結果的精確度。今天我們就有效數字法乘法如何應用進行討論,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首先我們先回憶一下什麼是有效數字?一個數字,從左邊第一個不是0的數字起,到精確的數位止,期間的數字即為有效數字。
【例題】0.254692取前三位有效數字:255
349760取前兩位有效數字:35 (註:取捨時要注意四捨五入。)
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兩個數相乘利用有效數字法的應用:兩個數相乘取前兩位有效數字相乘,看第三位有效數字取捨,得到的積即為近似結果。那麼就意味著,從第三位有效數字開始,後面的我們需要把他們舍棄,這時就會涉及到後面的數或者很大,或者很小,我們該怎麼去進行取捨,即取捨原則。
為保證計算結果更加接近正確答案,我們更換了取捨原則,不再使用之前一會接觸的四捨五入。取捨原則:
1、當兩個數的第三位有效數字均是0,1,2時,全部舍掉,簡稱「全舍」。
【例題】181.9×312.6≈180×310
2、當兩個數的第三位有效數字均是8,9時,全部進1,簡稱「全進」。
【例題】2781.7×1.697≈2800×1.7
3、當兩個數的第三位有效字在其他范圍內時,遵循「小數」四捨五入,「大數」與小數相反取捨。
註:「小數」與「大數」的判定是比較前三位有效數字的大小關系確定。
【例題】0.6961×2438
中公解析:均取前三位有效數字696與243比較,696為大數,243為小數。故243四捨五入,2438舍掉取2400。696與2438反向取捨,即0.7。所以原式≈0.70×2400。
當然有效數字法還能夠應用到其他的運算中,是必須要掌握的方法。
資料分析在備考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多做題,最好每一天都限時刷題,在不斷的實踐中一定能夠達到一個很好的水平,一定要有信心。最後,祝能成功上岸!
『貳』 2020廣東省考行測資料分析的訣竅
2020廣東省考行測資料分析的訣竅有:
1、理解上文中的概念,能不算的,我們可以不算。
2、審題習慣要好, 像年份、總計、其中這種我們可以畫圈,名詞標直線,其他一律無視,方便快速定位。
3、正確看待資料分析中的數字,無視題中數字的小數點,大膽估算。
因為選項的差距方便我們直接四捨五入忽略誤差,沒信心的可以保留三位數字將誤差控制在千分之一。另外還要保持對數字的高度敏感性,比如知道現期求比基期多多少的問題。
4、真正理解公式運用的正確姿勢。
像a+b+ab這種公式,熟練運用不是你的終極目標,而是可以判斷那部分需要算,哪部分不用算。
5、閱讀能力是關鍵。
這點已經不分資料分析還是數學運算,行測還是申論。資料分析中的通篇文字材料需要你掌握的能力是可以快速定位,只勾畫名詞是不夠的,速讀完以後看完問題能迅速回歸定位才是關鍵。
6、選項技巧是在保證速度的基礎上提速的關鍵。其實這里說的是否有用各位自己斟酌。
(2)省級資料分析技巧和方法擴展閱讀:
2020廣東省考行測資料分析復習的三個階段:
1、學習、掌握資料分析中的知識點,計算技巧。
(1)目標:學會閱讀材料,題干、選項關鍵詞定位;掌握基本公式(如:增長、百分點、比重等);掌握計算技巧(如:估演算法、截位法、放縮法等)。
(2)難點:學得懂知識點,但是看題不知道考的是哪個知識點;混淆知識點;對題目的知識點反應慢,拉長了做題時間。
2、在題目中去應用、掌握知識點。
(1)目標:讀懂題干所問為何種類型考題;根據類型、時間、名詞去材料中招信息;結合信息列式子,結合選項差距大小定估算還是精算。
(2)難點:抓住知識點的特徵,定題型,快速查找數據,查漏補缺。
3、對錯誤題目的總結,避免時間、名詞、單位等各種坑。
(1)目標:根據錯題類型,進行分類匯總。如:看錯時間、看錯名詞;計算錯誤。
(2)總結:易錯的名詞、時間、單位。
『叄』 省考行測技巧:資料分析
國考可謂是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在經濟下行的當今,殺條血路,實屬不易。加之今年疫情影響下經濟發展的萎靡,公考成了很多人眼中的「鐵飯碗」。如何在眾多競爭者中處於優勝的地位,備考至關重要。資料分析在考試中往往是一個拿分點,也是容易丟分的。接下來,中公教育就帶大家從資料分析的角度一起為2021國考而奮戰。
一、了解考情公務員考試經歷多年的考究、完善和調整,無論是考試內容還是考試題量日趨穩定,已經形成相對較穩定的體系。就內容來看,行測包含五大專項,分別是言語理解、數量關系、資料分析、常識判斷和邏輯推理,接下來我們重點來說資料分析備考方案。考題全部為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間為120分鍾。
1、資料分析基本考情
資料分析近幾年都考察20道題,一篇材料帶5個問題的形式出題,總共4篇材料。
2、資料分析考點
近三年考點沒有太大變化,從理論概念來看,資料分析主要考查以下三點,分別是:增長的基礎概念、高頻考點。增長的考點主要是增長率、增長量、基期值、現期值四個研究對象間的基本公式,近幾年均有所考察,題量在5~8個左右,該部分難度不大,都是基本公式的應用,需要引起重視,爭取全部做對。高頻考點分別是是比重、倍數、平均數、年均增長、隔年增長5大考點,其中比重和平均數考點較多,需要加強公式的應用。倍數、年均增長及隔年增長考點稍少一些,但每年均有所考察,需要加強練習。難度較大的是綜合類題目――多個考點結合考察,該類題目難點在計算方法的應用,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計算方法。
資料分析計算方法主要考察的是尾數法、特徵數字法、有效數字法、錯位加減法,這些計算方法能解決90%以上的問題。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要求考生熟練掌握不同的計算方法,針對列式的特徵確定相應做題速度才能提升。
3、資料分析題型
主要是直接查找型、計算型、比較型三大類。直接查找類主要是查找、分析數據得出結果,題目設計較簡單。計算類主要是以上四種計算方法的應用。比較類考察的主要是增長率、增長量及年均增長率,比較方法有觀察、結合中間值、首數、同位比較法,針對不同的列式和數據,選取不同的方法。
二、需要重點訓練的基本能力1、閱讀材料的能力
資料分析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對各種形式的文字、圖形、表格等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的能力,材料類型分為文字類、表格類、圖形類或前幾種材料綜合型。閱讀、分析、整合材料及理解題干信息,是做題的第一步,可見它的重要性,只有正確分析材料、閱讀題幹才能保證下一步列式的正確性。
2、熟練運用計算公式的能力
列式是建立在讀懂題干所求量,通過所給已知條件確定需要運用哪一個公式解題的過程。讀完題干後,在材料中找到對應的統計指標,確定已知條件的同時能快速列出式子,這就需要考生熟記所有的計算公式。記公式的過程不是死記硬背,而是通過理解來加深記憶,例如:兩數之比部分的公式應該結合起來記憶,倍數、比重、平均數都有統一的形式,分子、分母分別用A、B表示,統一為的形式,記住其中一個公式就相當於記住三個公式,但要注意他們之間的不同。
3、計算能力的提升
資料分析中涉及到的數據較大,這就需要考生在保證精度的前提下提升計算速度。為了提升計算能力,就需要考生多做題,培養數字、列式的敏感性。
4、易錯點的總結和梳理
相比於其它部分,資料分析的難度、考察知識面的廣度都比數量關系簡單很多,所以考生很有必要花更多時間將正確率提升到80%以上。這需要考生認真總結、梳理易錯點,避免在簡單問題上出錯。
不同階段的考生准備程度不同,得根據個人情況調整進度,找到適用於自己的學習方法。
『肆』 省考行測技巧:資料分析題
行測資料分析中,平均數是常考的一個知識點,而平均數中,比較大小的題也是經常考查的點。對於比較大小,有些題目是需要將ABCD四個選項的平均數全部列出,進而比較最大或最小。除了這種題型之外,另外還有一類題目,是給出總數以及總份數的增長率,比較兩年平均數的大小。這類題目,該如何快速解題呢?今天,中公教育就帶領考生們一起來學習通過增長率比較平均數大小的方法。
理論知識
判斷平均數變化的理論知識點,主要是從現期平均數和基期平均數的基本公式來推導的。我們知道,現期比重,兩個公式中,是一樣的,所以現期平均數和基期平均數孰大孰小,就取決於是>1、<1還是=1。
所以:總數增長率>總份數增長率,即1+總數增長率>1+總份數增長率,所以<1,因此現期平均數>基期平均數;
總數增長率<總份數增長率,即1+總數增長率<1+總份數增長率,所以>1,因此現期平均數<基期平均數;
總數增長率=總份數增長率,即1+總數增長率=1+總份數增長率,所以=1,因此現期平均數=基期平均數。
對於我們廣大學員來說,大家只需要記憶結論中標黑部分,後期直接利用此結論做題就可以。
例題展示
據統計,2015年上半年全國水產品出口量189.28萬噸,出口額95.8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52%和-2.39%。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中,對美國、歐盟、東盟、日本、中國香港、韓國和中國台灣的出口額分別增長-2.49%、-5.04%、31.26%、-1.37%、-18.94%、-11.67%和4.43%。
問題:2015年上半年平均每噸水產品的出口價格比上年同期低。(判斷正誤)
【中公解析】正確。本題判斷現期平均數和基期平均數孰大孰小,只需要找到總數增長率和總份數增長率即可。由材料可知,2015年上半年水產品出口額增速-2.39%<出口量增速1.52%,即總數增長率<總份數增長率,故2015年上半年平均每噸水產品出口價格比上年同期低。
根據以上理論和題目,考生們可以發現,在給出總數增長率、總份數增長率時,判斷現期平均數和基期平均數的大小,是比較簡單的,只需要比較兩個增長率的大小,就可以得出想要的結果。希望廣大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加強練習,提升資料分析的做題效率和速度。
『伍』 公務員考試中資料分析題有沒有什麼快速解題方法
在公務員考試的行測試卷中,考生會發現其中資料分析模塊其實相對簡單,公式較少,在作答上要容易一些,正確率比較高。但是實際考試中因為時間很緊張,往往在有時間限制的條件下就沒有辦法去完成所有的題目。
首先,在資料分析中,數據的呈現形式只有兩種,一種是帶單位的「量」的概念,一種是和率有關的百分數的概念。
第二個步驟,問題中往往會給出材料的數值,接下來我們可以按照題目的設置順序找到相關的數值給它進行一個標記。
接下來我們就需要判斷題目是在讓我們求什麼,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先去看一下選項,因為資料分析中只有量和率的概念,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選項和第一步日期綜合判斷出是在求現期、基期的量率,這樣可以幫我們快速的去理解這個問題所求的值。
往往資料分析最費時間的是材料中的第五題,這道題的計算量基本上是和前四道一樣的,那麼建議在作答的第五題中,因為我們前四道題目已經標出一些數值了,那麼我們可以優先去看第五題的選項里是否有前面已經找過的數據。
拓展資料
「資料分析」其實是最容易提高的題型,考生把它當成優先復習對象。因為它是性價比最高的科目,正確率應該達到100%。最開心的是它花費的時間最少,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識點,就是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
先從概念著手,資料分析的知識可以用「很少」來形容。主要是比重、環比、同比、增長等等,概念數量不多。但這些概念需要什麼條件、公式及其變形公式都是怎樣的,一定要非常熟悉,如果這些內容在考試的時候看到都要一愣,那根本談不上解題速度了。
要邊勾畫關鍵詞與題邊列式。關鍵詞在題目中先確定好,再到材料中尋找。這有一定的技巧性,定位要與材料相適應,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可能存在年份、行業、機構,要從材料劃分來定位。
『陸』 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
資料分析可以說是行測考試中的兵家必爭之地,行測想要拿得更多的分數,資料分析部分一定要拿到足夠多的分數。但是對很多考生來說,資料分析最大的特點是題目本身不難,但做起來很花時間,所以我們怎麼做到在保證正確率的情況下,盡量提高資料分析做題速度,節約做題時間呢?格正教育老師告訴大家,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掌握常考概念及其常用公式
在資料分析中常見的概念其實不多,主要有:增長、比重、平均數、倍數等,這些概念通常都不難理解,結合基本的經驗常識,關於這些考點的問題大多都能理解並進行計算,但是如果每次都需要結合題目的問題結合經驗常識在進行思考求解,則會重復花費時間,甚至會將解題過程復雜化。所以考生應該利用復習的時間先行把每個概念對應的公式推導並記憶熟練,在考試中直接使用最終化簡之後的結果,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熟練運用計算和比較方法
在掌握好了常考概念及其常用公式,能夠根據題目條件,快速列式之後,就要進入到計算環節了,由於資料分析的數據都來自於真實統計材料,所以很多數據在計算的時候會顯得特別麻煩,數位很長,而且往往又不具備可以約分或者湊整的關系,因此學習並熟練運用一些計算方法尤為重要,而面對一些比較題,還需要再掌握一些比較方法,可以在避免復雜計算的過程下就把大小區分出來。
在計算方法中,推薦大家學習尾數法解決精確加減運算類型的問題,乘除混合運算類的列式可以通過有效數字法、特徵數字法以及錯位加減法來針對性解決,比較大小類型的問題,可以通過觀察比較法以及同位比較法進行比較求解。
三、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掌握常考概念及其常用公式,能夠熟練運用計算和比較方法相當於具備了高超的「武功招式」,那麼最後需要有「深厚的內力」來驅動它們,而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讓屠龍之技不止於無龍可屠。很多考生都會忽略材料和題乾的閱讀,材料根本不看,題干隨意跳讀,這會導致做資料分析的時候在查找數據的准確性和效率上都大打折扣,哪怕把公式記得再牢,計算方法用得再熟悉也無用武之地。而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幫助你在做題的時候清晰理解題目含義,並且快速定位所需數據的位置,進行完成列式求解。格正教育希望各位考生能夠充分理解上述三點的重要性,「三管齊下」最終做到把資料分析做的又快又對。
『柒』 省考資料分析該怎麼學習
省考(各地方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復習方法:
了解各類題型及特徵,熟記並掌握各類題的運算公式;
分題型進行專項練題,舉一反三,掌握答題技巧;
整理錯題集,歸納各類題的解題步驟,避免重復犯錯;
每天堅持練一套資料分析題,弄懂每道題的解法及技巧,不斷提升自己的答題效率。
『捌』 資料分析解題技巧有哪些
資料分析是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科目五大模塊之一,通常由圖表數字及文字材料構成,主要考察考生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能力。針對一段資料一般有1-5個問題,報考者需要根據資料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計算,從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符合題意的答案。可以說,資料分析測驗的試題著重考查應試者以文字、圖形、表格三種形式的數據性、統計性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與加工的能力,應試者不但要能讀懂統計圖表,即准確地把握各項數據的含義及其相互間的關系,而且要能通過簡單的數學運算把握數據的規律,從而對我們的工作和學習起到指導、定向以及調整的重要作用。
技巧一:尾數法、首數法——尾數、首數判斷選答案
尾數法,主要指由結果的最末一位或者幾位數字來確定選項的方法,常被運用於和、差的計算中,偶爾用於乘積的計算。
首數法與尾數法類似,是通過運算結果的首位數字或前幾位數字來確定選項的方法。一般運用於加、減、除法中,在除法運算中運用最廣泛。
技巧二:范圍限定法——限定算式數據范圍選答案
范圍限定法是指通過對計算式中數據進行放大或縮小,將計算式的數值限定在一定范圍內,再通過選項或其他限定條件來選擇正確選項或進行大小比較。在使用范圍限定法時,要注意放縮的一致性。
技巧三:乘除法轉化法——除法化乘法簡化計算
乘除法轉化法是只在計算某一分式的具體數值時,如果除數的形式為(1+x),其中|x|<10%,且選項間的差距大於絕對誤差時,可以將除法轉化為乘法從而降低計算難度。
四招幫你突破行測資料分析題:http://hi..com/gwyks/item/5676babd4e5008402aebe3df
祝你好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