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靜脈輸液法的輸液的目的
1.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失調 。 2 補充營養,供給能量。3.輸入葯物,治療疾病。4.增加循環血量,維持血壓。5.利尿消腫,降低顱內壓。
Ⅱ 靜脈輸液的目的、注意事項和操作方法是什麼
目的:快速有效的治療疾病
注意事項:靜脈用葯時需要注意是否有過敏史,輸液前要問清病人姓名、和葯瓶姓名符合後再輸液,輸液時要注意輸液速度、觀察患者輸液過程中有無不良反應
操作方法:輸液前排空輸液器內的氣體,取雙手或前臂淺表靜脈,按壓彈性好,止血帶近心端扎住,局部皮膚碘伏消毒,同時手指消毒,無菌輸液針進針,看到回血後固定輸液針,調整輸液速度,完畢。
Ⅲ 嚴重燒傷、大出血、休克患者採用靜脈輸液治療的目的是什麼
目的:
①糾正水和電解質失調,維持酸鹼平衡。
②補充營養,維持熱量。
③輸入葯物,過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④搶救休克,增加循環血量,維持血壓。
Ⅳ 輸液的針如何正確的扎如血管
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中的主要給葯方式,是臨床護士必須掌握的常規操作技術。筆者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對靜脈輸液操作積累了一些經驗,為了達到促進護理業務的目的,現介紹其中應注意的幾項技巧,謹供同行參考。
1 配製液體的技巧
(1)配製液體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和「三查八對」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葯品,防止發生輸液反應。
(2)配製結晶及粉針劑葯品時,當抽有溶媒的注射器針頭刺入安瓿後,將安瓿倒轉,瓶口向下,針頭向上,再推入足量溶媒。拔出注射器後,用力搖晃一下安瓿,直立靜置。這種方法使葯粉不會貼於瓶壁,葯粉與溶媒充分混勻,加速溶解,省時省力。對一些難溶解的葯品,如氨苄西林鈉、氯唑西林鈉、頭孢哌酮鈉等尤為適用。
2 排氣的技巧
2.1 輸液前排氣 掛瓶前先關閉調節器,液體瓶掛於輸液架上後,使滴壺下垂,一手反折滴壺下段輸液管,一手輕輕擠捏滴壺,使滴壺內液面上達1/2~2/3處,再緩緩打開調節器,並使過濾網遠端向上,讓液體呈線狀流下,待葯液自針頭滴出2~3滴時關閉調節器。使用這種方法排氣,輸液管壁以及過濾網處都不容易產生氣泡。
2.2 輸液中排氣 輸液過程中,因患者及家屬呼叫不及時,護士巡視不及時而致輸液管中液面下降至滴壺以下的情況時有發生,此時若採用傳統的指彈輸液管排氣法就難以達到排凈空氣的目的。這里介紹一種纏繞式排氣法,首先輕輕擠捏滴壺,使滴壺內液面上達1/2~2/3處,再將調節器推至輸液管末端濾網處關閉。左手自調節器上方用力捏住輸液管,使管壁呈扁平狀向上滑行,並將輸液管纏繞於右手手指上,迫使氣體自下而上由滴壺排出。纏繞過程中囑患者抬高輸液側肢體,不能配合者,可先降低輸液架高度。此方法簡便易行、速度快、不浪費葯液,且符合無菌操作原則。筆者在操作過程中,曾受到多位患者及家屬好評。
3 選擇血管的技巧
選擇血管宜「先遠後近,先淺後深,先細後粗,先手後足,先難後易」,做到計劃性、長期性。盡量避免重復一處穿刺,因為同一部位多次穿刺會加重疼痛,且易造成血管彈性差,脆性增加,易滲出。選擇血管時應避開關節處及肢體內側血管。關節處不易固定,易因患者肢體輕微活動而致針頭刺破血管。肢體內側,如前臂中下1/3段掌側,此處皮膚薄,皮下脂肪少,血管表淺,易致液體及血液自針眼外滲而形成淤青腫脹。
由於長期輸液,血管破壞過多,常規選擇部位難以穿刺成功者,可選擇手足背下1/2至指趾處的靜脈血管進行逆行靜脈穿刺,此處因不易固定,平時穿刺較少,血管未被破壞。手足靜脈有很好的網狀結構,多條靜脈吻合支、交通支與深靜脈相通而迴流心臟,所以逆行靜脈輸液時滴速不受影響。
4 靜脈穿刺的技巧
靜脈穿刺時,患者採用自然放鬆法。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預穿刺手的4~5個手指,將患者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狀,使患者手背皮膚上下左右四個方向被動牽拉綳緊,使手背血管充盈、暴露、固定,易於穿刺。穿刺時針頭斜面可略偏向左,這樣可以減少針尖對組織的切割和撕拉,達到減輕疼痛、減少組織損傷的目的。血管情況較差的,如休克、失血過多、水腫、腹瀉、肥胖等血管細或不易顯露的患者,可採用局部濕熱敷,局部塗擦阿托品或1%硝酸甘油,待血管擴張充盈時再行穿刺。
一些一般情況較差的,如失血過多或脫水嚴重的患者,在靜脈穿刺時不易見回血或回血量少、回血太慢,護士反復重穿造成患者痛苦。這里介紹兩種穿刺易見回血的方法,供大家參考。一種是穿刺前將調節器推至滴壺下端關閉,同時降低輸液瓶高度,再行穿刺。這樣輸液管末端液體壓強減小,且承受回血的餘地增加,針頭一旦進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如輸液管內;另一種是負壓穿刺法,按常規關閉調節器後,將調節器下段輸液管前端返折,擠出前端液體約0.2~0.6ml,左手固定好返折處,保持針頭液體呈掛珠狀,再行穿刺。當針頭斜面完全進入皮下後,左手鬆開返折,一旦針頭刺入血管,可見快速回血。
5 固定輸液貼的技巧
輸液貼固定不當可引起針頭滾動滑脫,針尖刺痛、刺破血管等情況。固定時,先粘膠布中間,然後兩手拉緊兩端貼至兩側皮膚。這樣可使膠布處於緊張狀態,與皮膚及針柄粘貼緊密,不會松動。固定針頭軟管時,將軟管由下向上,再由上向下繞圈,使膠布橫跨軟管兩段後固定於穿刺部位上方皮膚。三條膠布平行,與針梗垂直,這樣既美觀又牢固。一些穿刺部位稍隆起,針尖輕微上翹者,固定軟管時可將軟管斜壓於針尖部位再固定,這樣可使針尖平穩地置於血管內,不用在針柄下墊無菌棉簽。
6 更換液體的技巧
液體瓶內因加入其他葯物,其內壓力與外界氣壓不等,多大於外界氣壓,另一些無需加入其他葯物的液體瓶,如氧氟沙星、克林黴素等,其內壓力也多大於當地的大氣壓。因此更換液體時,應將瓶口向上插入輸液器,停頓片刻,待瓶內空氣排出,瓶內壓力與外界氣壓相等時再倒轉液體瓶掛於輸液架上。更換軟瓶包裝的液體時,如乳酸林格液等,先同上法將液體瓶瓶口向上插入輸液器,然後輕擠瓶身,將瓶內空氣擠出30~40ml,使瓶體稍扁,再倒轉液體瓶掛於輸液架上。這樣可以避免瓶內壓力大時液體由排氣管流出。
7 拔針的技巧
7.1 拔針的時間 最佳拔針時間應在輸液瓶內液體滴完,輸液管中殘液面下降速度減慢或停止時,這樣可保證葯物的治療量,避免浪費。
7.2 無痛拔針法 拔針時多與患者交談,分散其注意力,可減輕疼痛感。清除膠布時,固定針柄,防止針頭移動,只留下遮蓋針眼的、帶吸收墊的一條膠布。調節器盡量置於輸液管末端關閉,防止血液回入輸液管及拔針過程中葯液滲入皮下。拔針時手捏針柄下方的軟管處,利用軟管柔軟的特性,使針柄自然地順血管方向快速拔出。這樣可避免手捏針柄拔針時人為的方向掌握不當而致針尖劃傷血管壁。針頭要離開皮膚時,迅速用拇指指腹沿血管方向按壓針眼。因進針角度及針梗走行方向的不同,針尖刺入血管的位置比肉眼所見刺入皮膚的位置高出0.2~1.5cm,而拇指指腹面積狹長,可使這兩個針眼都得到有效按壓,達到止血的目的。按壓時力度要適當,過重會增加疼痛,過輕則不能有效止血。按壓時切忌邊按邊揉。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按壓時間不少於2~5min,凝血功能障礙者,按壓時間不少於15min。拔針後囑患者30min內穿刺肢勿用力或負重。
以上幾條僅供各位同行參考,操作過程中還須具體分析,酌情選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使護理工作有所提高。
Ⅳ 靜脈輸液護理常規
你好!!
護理常規:
1 操作環境的凈化
操作者除按常規要求穿衣、戴帽、流動水洗手、避免掃床和減少人員流動外,還強調為每名病人行靜脈穿刺後,應用隨車消毒液洗手,方能為第二者穿刺,以減少細菌微粒的污染。目前有的醫院採取用100級凈化工作台,它是由低、中、高效三組過濾器濾過清除空氣中塵粒,以達到凈化空氣目的,從而清除微粒污染。
2 玻璃安瓿的正確切割
首先切忌用鑷子等物品敲開安瓿。對「非易折」型安瓿割鋸痕長應小於頸段的1/4周,因為割鋸安瓿時砂鋸與玻璃摩擦,在安瓿局部產生玻璃碎屑和脫落砂粒,割痕越長,玻璃碎屑越多,不溶性大顆粒的數目也隨之增加。在開啟安瓿前,以75%酒精擦拭頸段是減少微粒污染的有效措施,經統計學分析,未經擦拭開啟的安瓿與擦拭後開啟的安瓿中葯液微粒量差異有顯著性。因安瓿開啟瞬間,瓶內負壓吸引作用會致葯液污染微粒。有實驗表明,割鋸的安瓿用75%酒精棉簽擦拭一次,徒手掰開的方法效果可靠,操作簡單,節省時間,經濟實用。
3 正確抽吸葯液
抽葯操作時不能橫握注射器,即「一把抓」,應採用正確的抽吸方法。抽葯的空針也不能反復多次使用,因使用次數越多微粒的數量也越多。 抽吸時安瓿不應倒置,針頭置於頸口時,玻璃微粒污染最多,於底部抽吸時微粒最少,但針頭觸及底部易引起鈍針,因此,主張針頭應置於安瓿的中部。向輸液瓶內加葯或注射時,應將針管垂直靜止片刻。因大於50μm以上的微粒沉澱較快,可使其沉澱於針管內,再緩緩注入,同時盡量減少液體瓶的擺動,這樣會使瓶內的較大微粒平穩沉積於瓶口周圍,以減少微粒進入體內。
4 輸液配製針頭的選擇
經研究證實未使用過的注射針頭與使用過1次、2次、3次後的針頭比較,流經針頭後液體內所含微粒數量呈顯著正相關。提出臨床配液最好使用一次性針頭,這樣既可減少針頭反復使用在銳利度與牢固度方面產生的問題,又可減少微粒。通常加葯用的針頭型號9~12號,其針徑是0.9~1.2mm即900~1200μm,也就是說加葯時針頭切下的瓶塞微粒最大直徑可達1200μm,而人的毛細血管直徑平均為7~9μm,最大的小靜脈為200~300μm,所以瓶塞微粒一旦進入人體是不能通過一般的小靜脈和毛細血管,只能引起血管栓塞。配液的針頭越大,液體中的膠屑越大,對此問題應引起操作者重視。
5 橡皮膠塞的使用
建議液體的包裝最好使用新的橡膠塞,因針頭反復穿刺橡膠塞,會使襯膜破損變大,故產生的微粒會多些,如果舊橡膠塞表面拋光層一旦存在破損,會造成嚴重的微粒污染。操作中應盡量減少對瓶塞的穿刺次數。
6 安裝輸液終端濾器
終端濾器可截留任何途徑污染的輸液微粒,是解決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目前我國的終端濾器能可靠地濾過10μm以上的微粒,其中以袋式濾器的截留效果最為優異,它對2μm、5μm、10μm、25μm的濾除率分別為97.4%、96.6%、93.4%、100%,與其它濾器相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另外輸液器中的微粒大部分存於最初流出30ml葯液中,而到100ml時,實際已全部流出,因此,也有主張拋棄最初流出的50ml葯液。
7 靜脈穿刺進針與拔針方法
8。 不同病人的靜脈穿刺法
對血管粗而明顯易固定者,應以20°角正面或旁側進針;對皮下脂肪少靜脈易滑動者,要左手拉緊皮膚以固定血管,以30°角從血管右側快速進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脫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採用熱敷使血管擴充,針頭從正面以25°角快速進皮,然後輕輕挑起皮膚,當針頭進到1/4時,針尖稍向下傾,再挑起靜脈慢慢進針到位,這樣使上下血管壁分離,以免刺破血管;浮腫的病人,應選擇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壓,使之暴露,消毒後快速進針;糖尿病人因血流處於高凝狀態,如血管過細,可使針頭阻塞,造成穿刺失敗,應選粗直的血管。 同時護士高度的責任心,謹慎、穩妥的心態,也是取得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
9。 靜脈穿刺進針角度的探討
為減輕靜脈穿刺時疼痛,近年來,陳氏研究靜脈穿刺時增大針頭與皮膚之間的進針角度,約60°角時,無痛、微痛者佔94.5%,而對照組用傳統進針角度,約30°角,無痛、微痛佔76.71%,兩組有顯著性差異,這是因增大進針角度時,進針速度快而痛覺小。
10。 靜脈穿刺後拔針方法的改進
輸液完畢通常是棉簽按壓皮膚穿刺點,防止局部皮下瘀血,現在提出正確的壓迫點在皮膚進針點和皮膚上方垂直方向,才可避免血液漏出血管。 同時不主張在用力按壓血管時拔針,因按壓力與快速拔針時針尖的銳角會產生切力,導致切割血管的機械性損傷,而應輕壓皮膚,迅速拔針,拔針後再稍加力量按壓。
Ⅵ 靜脈輸液的目的、注意事項和操作方法是什麼
靜脈輸液的目的與注意事項,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備考復習。
1.靜脈輸液的原理及目的
(1)原理:利用大氣壓和液體靜壓將大量無菌液體、電解質、葯物由靜脈輸入人體內。
(2)目的:①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失衡。②補充營養,供給熱量。③輸入葯物,治療疾病。④增加循環血量,改善微循環,維持血壓。⑤輸入脫水葯,降低顱內壓,利尿消腫。
2.常用溶液
(1)晶體溶液:特點為分子小,在血管存留時間短。常用溶液為:①葡萄糖溶液(供給水分和熱能):5%和10%葡萄糖溶液。②等滲電解質溶液(供給水分和電解質):0.9%氯化鈉、5%葡萄糖氯化鈉、復方氯化鈉溶液等。③鹼性溶液(糾正酸中毒,調節酸鹼平衡):5%碳酸氫鈉、11.2%乳酸鈉溶液。④高滲溶液(迅速提高血漿滲透壓,利尿脫水):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溶液。
(2)膠體溶液:特點為分子大,在血液存留時間長,能有效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增加血容量。常用溶液有:①右旋糖酐——中分子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擴充血容量,低分子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環。②代血漿【有羥乙基澱粉(706)、氧化聚明膠、聚維酮】:增加血漿滲透壓及循環血量,用於大出血時急用。③濃縮白蛋白注射液——提高膠體滲透壓,補充蛋白,減輕水腫。④水解蛋白注射液——補充蛋白質,糾正低蛋白血症,促進組織修復。
(3)靜脈營養液:有復方氨基酸、脂肪乳,可提供熱量,維持正氮平衡,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3.方法
(1)周圍靜脈輸液法:常用上肢靜脈、下肢靜脈、頭皮靜脈。常用的上肢淺靜脈有肘正中靜脈、頭靜脈、貴要靜脈及手背靜脈網,手背靜脈網是成人患者輸液時頭皮針穿刺的首選部位:肘正中靜脈、貴要靜脈及頭靜脈是採集血標本、靜脈推注葯液的常用穿刺部位。常用的下肢淺靜脈有大隱靜脈、小隱靜脈和足背靜脈網,足背靜脈網可作為小兒靜脈輸液的常用部位,但成人不主張使用,因下肢靜脈有靜脈瓣,容易形成血栓。頭皮靜脈是小兒靜脈輸液的常用部位,有顳淺靜脈、額靜脈、枕靜脈和耳後靜脈等。
①密閉式輸液法:最常用的輸液法。
②靜脈留置針輸液法:用於需長期輸液和靜脈穿刺困難的病人。要點:在穿刺點上方10cm處扎止血帶;穿刺後,套管送入靜脈,抽出引導針;旋緊靜脈帽,將輸液針頭插入靜脈帽即可輸液。輸液畢用0.4%枸櫞酸鈉生理鹽水1~2ml或肝素稀釋液正壓封管。連續輸液超過24小時應每日更換輸液器。留置針一般保留3~5天,最多不超過7天。
(2)中心靜脈輸液法:中心靜脈是指距離心臟較近的大靜脈,用於需長期輸液和靜脈穿刺困難的病人;周圍循環衰竭的危重病人,測量中心靜脈壓;長期輸入高濃度、刺激性強葯物或靜脈靜養的病人。常用頸外靜脈——下頜角和鎖骨上緣中點連線之上1/3處,頸外靜脈外緣為穿刺點,即鎖骨下靜脈——胸鎖乳突肌外緣與鎖骨上緣所形成的夾角平分線上,距頂點0.5~1cm處為穿刺點。
4.注意事項
(1)流速和輸液所用時間的計算
滴數(滴/分)=【液體總量(ml)×滴系數(/ml)】/輸液所用時間(分)
輸液所用時間(分)=【液體總量(m1)×滴系數(滴/ml)】/滴數(滴/分)
滴系數:指每毫升溶液的滴數,不同口徑、不同廠家的可不同,輸液器可有10滴/ml、15滴/ml、20滴/ml、50滴/ml等幾種滴系數,最常見的是15滴/ml。
(2)根據病人年齡、病情、葯物性質調節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分,兒童、老年人20~40滴/分,年老體弱、嬰幼兒、心肺疾病者速度宜慢,嚴重脫水、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快,高滲溶液、含鉀葯物、升壓葯物速度宜慢。
(3)需嚴格控制輸入液量時,如輸入某些升壓葯、抗心律失常葯物時,可使用輸液泵。常用於危重病人、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治療及搶救。
(4)輸液後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項:不可隨意調節滴速,注意保護輸液部位,及時觀察滴速變化、局部有無腫脹和疼痛、針頭有無脫出、固定是否牢固、有無全身不適等。
(5)連續輸液超24小時應每曰更換輸液器;防止交叉感染,應做到「一人一巾一帶」;靜脈留置針一般保留3~5天,最多不超過7天。
Ⅶ 靜脈輸液有什麼特殊的技巧嗎
有,先摸到有靜脈的地方,輕輕摸,感受到血管就沿皮下慢慢進針,幾乎可以說是越慢越好,因為慢就可以控制針頭的深度和方向。一有落空感就別進了,哪怕沒有回血,老年人和小朋友,或天氣冷或止血帶太緊都會產生沒回血的。三個字 憑感覺!呵呵,我是一個工作三年的男護士,幾個月的小朋友不是問題,血管硬化的也問題不大,最怕就是肥胖皮粗的,呵呵,不過誰也不敢保證一次能成功,打多了自然有經驗。
Ⅷ 輸液的目的是什麼
靜脈輸液是一種將無菌葯液直接滴入人體靜脈內的方法。
目的:
1、糾正水和電解質失調,維持酸鹼平衡。
2、補充營養,供給熱能。
3、輸入葯物,治療疾病。
4、增加血容量,維持血壓。
5、利尿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