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初中唱歌課的教學方法

初中唱歌課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11 14:27:57

❶ 初級聲樂的基本教學方法

初級的聲樂教學方法對於一個歌唱入門初學者來說很重要,下面是介紹初級聲樂的教學方法,歡迎閱讀,僅供參考!

1 歌唱呼吸法的訓練

「呼吸是歌唱的基礎,氣息是歌唱的動力。」對呼吸方法的正確了解和進行正確的呼吸基礎訓練是歌唱者重要的基本功,呼吸方法掌握得好壞,直接影響歌唱發聲的聲音質量。對於一個初學者可以通過自然狀態下的呼吸體驗,體會呼吸支持的感覺。比如當我們搬東西時也會體驗到類似的力量,在小腹緊張收縮的力量支持下,腰部的擴張力量與歌唱的擴張力量相似,這種力量令我們的身體處於積極的用力狀態。我們可以在學習聲樂開始階段,做一些專門體會和訓練歌唱呼吸的練習。首先,在吸氣放輕松的自然的狀態下進行,胸部舒展而又通暢,絲毫不緊張,例如:聞「花香」。其次,感受人在受到了巨大驚嚇時呼吸方法,例如:膽小的人突然在草叢中看到了一條蛇,緊張的神經系統能使全身的肌肉立刻產生收縮,使腔體迅速擴張,這種突發性的擴張運動,可以使氣息得到快速的控制,「不呼也不吸,不進也不出,氣息呈現靜止狀態」。最後讓氣息動起來,使無聲的歌唱練習轉變成有聲的歌唱練習。

2 歌唱發聲法的訓練

歌唱時的發聲和說話的發聲是不完全一樣的,歌唱可以說是語言的放大。在上聲樂課的時候老師講:「在說話的基礎上進行歌唱」,就是在說話的基礎上把聲音美化,再加上情感的運用就是歌唱的聲音。所以說說話的發聲是不能適應歌唱的需要的',必須把普通的聲帶磨練成能發出優美、動聽、有藝術感染力的聲音來。歌唱只是在擴展著你的語言發聲習慣而不是重新開始尋求的一種新的發聲狀態。

歌唱發聲練習,應循序漸進,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練習,不可急於求成,幻想一步登天,只有從易到難,由淺入深,一步步踏踏實實進行練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歌唱發聲的基本技能:首先,歌唱發聲要有良好的呼吸基礎,發果呼吸用得對,那我們歌唱發聲時,便會感到每個音都是用氣息支持的,發出的聲音不但響亮,而且悅耳。其次,歌唱發聲時,喉頭要穩定,穩定喉結和打開聲門是歌唱發聲訓練最關鍵的方法,許多發音現象都與它們的運動狀態有著直接的關系,喉結不穩定影響聲帶。對於初學者來說,往往唱歌的音色難聽,原因是聲音擠卡,這是因為不自覺地用嗓子唱歌,不用勁的地方使勁用勁,該用勁的地方不用勁。唱起來感覺嗓子緊,下巴口腔都感到緊張。聲音顯得蒼白無力。最後,聲音要保持在嗓音適度的范圍內,唇、舌、下齶的動作靈活自如,不緊張,能正確清晰地咬字,做到「字」「音」結合。例如: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在演唱前,要熟讀歌詞,大聲朗讀,領會歌詞的內容和涵義。並唱會曲調,把音高、節奏、樂句等都唱准確,確定在那裡換氣,並掌握歌曲的速度及其變化。做到樂句流暢,咬字清楚,語言生動。這首歌曲,由於情緒變化的需要,速度,音調,節奏,力度等變化也比較大,因此,演唱時,咬字,語氣語調,聲音力度和音色,也應作相應的變化和調整,才能充分表達歌曲的思想內容。如第一段慢速,深情。第二段悲腔音調,接著轉為快速,情緒激昂,呼吸氣勢應加強,聲音明快有力,飽滿而有彈性,「鬧革命」三字用最大的聲音力度唱,字音重讀,語氣堅定。「奪過鞭子揍敵人」一句「奪」字和「揍」字要突顯,聲音和情緒要貫穿到底,歌曲的結尾「黨的光輝照我心」要著力加以刻畫,才能把革命戰士對黨的無比深厚的感情及豐富的精神境界深刻地表達出來。

3 良好音樂素養的訓練

「音樂素養」是什麼?音樂素養是學習音樂的綜合素質教育,一個初學音樂的人,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是非常重要的,不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就是歌唱的機器人,就無法理解音樂、懂得音樂、表現音樂,所以對於初學聲樂的人來說音樂素養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音樂素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作者的創作水平的高低,比如貝多芬的「英雄」「田園」,王酩的《難忘今宵》《妹妹找哥淚花流》這些優秀作品對人類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如果他們自己沒有過高的音樂素養,就不可能誕生出這么優秀的作品。

如何培養初學音樂者的音樂素養?首先,培養他們掌握聽、辯、唱、讀的能力。聽辯就是指聽辯各種節奏及標准樂音;唱讀就是能拿到樂譜既可視唱。其次,提高歌唱「感覺」能力的培養,對於聲樂教師來說,必須具備不斷的學習和訓練提高的能力。最後,提高歌唱者的欣賞能力。音樂的欣賞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感性欣賞;第二層次是感情及理性的欣賞;第三層次是審美態度,當一個人達到了一定的音樂欣賞水平,他就能夠享受音樂。音樂欣賞包括的不單是聽音樂而已,而是理解性的欣賞。音樂素養的培養除了上述三點外還應具備良好的記憶力,一個傑出的歌唱者一般都具有優秀的記憶力,記憶力使人在不斷地訓練演唱之中由不完美到完美,由單調到豐富,記憶力使我們在實踐中獲得和保留經驗,有良好記憶力的學生,可以節省反復的次數,對於老師指出的問題,可在較短的時間就得到解決。

4 歌唱的藝術

音樂在時間的持續中運動,為我們提供了無限想像的空間,提高了我們形象思維的能力。雨果說過:「音樂是思維的聲音」。歌唱不僅激發人們對音樂的興趣,也可以提高歌唱者的文化修養。歌唱是最直接,最容易引起人們理解和共鳴的藝術形式。愛歌唱的人熱愛生活,熱愛生活的人也愛歌唱,讓我們的生活處處充滿愉快的歌聲。


❷ 淺談初中音樂幾種教學方法

新的教學理念提出了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重視感受與鑒賞,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為首要的基本理念,要求以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為動力,以面向學生全體為主,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倡導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科綜合,寓思想教育於與課堂教學之中。下面是我對如何上好初中音樂課談一談我自己的見解。
一、運用肢體語言教學,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和理解
肢體語言屬於非言語性的語言,是由人的面部表情、身體姿勢、肢體變化和體位變化而構成的一個視像符號系統,是通過身體的動作來表達對音樂感受的一種方式,雖然它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有時可以收到文字語言無法表達的效果,它既能表達情感態度,又能引發人的形象思維。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合理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靈感,使學生具有豐富的想像力,還可以使學生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悟和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和審美情趣,並且通過身體的律動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意思,從而進一步理解作品。如我在上一年級《大雨小雨》的時候,我讓同學們把手舉過頭頂左右搖擺來表示大雨,把手放到胸前左右搖擺來表示小雨,讓學生邊唱邊做。這樣不僅幫助我們改善了低年級自律性差的現象,同時根據歌曲的意思加上相應的動作,更加有助於學生對歌詞的理解和記憶。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通過表演與律動相結合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低年級的音樂課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寓教於樂,對促進學生全身心健康發展、塑造創造型人才起到推動作用。學生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要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上好音樂的入門課,教師應根據兒童好動、愛好游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少兒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觀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每首歌曲都編成律動來滿足兒童活潑好動這一天性。教律動時,教師要打破以往「教師編、學生做」的模式,因為這種機械式模仿束縛了學生的手腳和大腦。教師要在教學中打破這個常規,讓學生自己聽音樂、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像,把聽到的音樂通過自己的手腳去自行發揮、自我表現。如我在給二年級上《大鹿》這節課時,我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去嘗試根據對歌曲和歌詞的理解編一些簡單的動作,站在講台上來表演。雖然學生的年齡小,編出的動作不是那麼標准,但他們的想像力特別豐富,一句歌詞能使他們想出很多種表達方式,而且學生的膽量也越來越大,有一些平時看起來不是那麼大膽的同學,也會積極舉手要求表演。通過這種形式不僅有利於樹立學生自信心,也利於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音樂之美
音樂就好比是一股清泉,能夠給人帶來清新和愜意;音樂好比是熔爐,能夠陶冶人的情操,拓寬思維;音樂也好比是一桌大餐,能夠讓人嘗盡所有的喜怒哀樂。而長時間以來,我們都停留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之下,採用的教學方式也都比較死板和單一,沒有讓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感受到音樂的重大作用,沒有體驗到音樂本身的實質和內涵。因此,在教育改革之後,我們首要做的就是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創造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正確引導,真正地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知識的魅力和內涵,並漸漸地對音樂知識產生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方式才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的美呢?
研究表明,教師在音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歡快的教學氛圍,組織帶領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學習,是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以及讓學生體驗到音樂魅力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通過教師創設的情景,學生的情感便會很自然地融入音樂作品之中,然後在欣賞或是教師分析時學生聽得就會特別專注和集中,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掌握就會十分全面和透徹。這樣也就會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和體驗到音樂美的所在,有利於培養學生對音樂知識學習的興趣,有益於音樂課堂的順利進行以及高效率完成。
如《梁山伯與祝英台》這首小提琴協奏曲的欣賞,課堂教學中在欣賞這首曲子之前,我先把梁山伯與祝英台之間存在的美麗的民間傳說故事從頭到尾給學生進行了講述,而且在講述的過程中還伴有起伏不定的音樂。這樣就輕松地激起了學生對本節課所要欣賞音樂的好奇心。這樣,我就通過營造氛圍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促進學生帶著濃郁的情感和興趣進入教師設計的教學環節之中,並時時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以及愉悅的體驗來學習和欣賞音

❸ 音樂課常用的教學方法

音樂教學並非讓學習者單純的聆聽,而應該結合音感、認譜、演唱、演奏等活動,並以創造性的引導帶領孩子進入音樂的內涵。為了讓你更好的體會音樂的美,我准備了幾種教學方法。

小學音樂教學方法

一、學會“聽”音樂

二三年級小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給學生多聽的機會,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簡譜的概念。並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創造性能力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和能力培養,都應該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敏銳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二、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性好動。利用他們這一特點,把表演融入教學,增加課堂情趣,無形中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達到育人目的。在音樂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內容。如《白雪公主的小馬車》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對童話故事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說:“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因為快到聖誕節了,我想把白雪公主改成聖誕老人,行嗎?我還能畫給大家看呢。”聽了孩子真誠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麼不行,大家都可以畫一畫、改一改。”於是,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畫的畫、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敢幹對已有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三、電教滲透直觀表達,引起學生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奇性強。對生動、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強,在感知時無意注意佔優勢的心理特點,利用電教聲、光、圖、色俱佳的優點新授,有時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課教學時,學生聽了兩遍錄音范唱便會了,但絕大多數是面無表情地唱。我便運用電教啟發他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你們騎過馬嗎?誰說說騎馬時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來勁了,騎過馬的同學紛紛舉手回答,我又說:“老師今天帶大家去大草原旅行!”於是我扮導游,小朋友扮遊客、當小騎兵,在教室里揚起馬鞭騎著“大馬”,邊玩邊唱剛學過的歌曲,同學們個個情緒飽滿,興奮異常。歌聲中充滿了情感,洋溢著美的色彩。

四、打擊樂器進課堂

我感覺使用打擊樂器很簡單,其實對於孩子們來說要想運用的自如並不是很簡單的事,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使學生一步步的提高。

音樂欣賞教學方法

一、隨音樂身體律動

聽到音樂,手舞足蹈,似乎是人類不分年齡的自然反應。音樂欣賞教學應該要掌握孩子們的這種天性,讓他們“聞樂起舞”

達爾克羅茲認為:在音樂上,凡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節奏的長短、聲音的高低之各種變化的動感,均可以身體的動作予以外顯,特別是節奏。凡有節奏者,就有律動;凡律動均有節奏。而孩子對音樂的身體反應是直覺的、自然的、即興的。

二、隨音樂畫圖

隨音樂身體律動是用身體動作反應聲音,聽音樂畫圖則是用圖像表現聲音。正如前者,孩子需要引導對音樂特定的要素、概念做出身體反應,畫圖也要有所目標。

三、以游戲的動作表現音樂

一邊聽音樂,一邊玩游戲,音樂帶動游戲動作,若不仔細聽就玩不好游戲,音樂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背景而已。

游戲的目的在於以游戲動作表現對音樂的反應。游戲不要太復雜,配合音樂的拍子傳玩具、傳球、拍手(個人拍、兩人對拍、小組合拍)、猜領袖,或是兩人一組,配合音樂,一人即興動作,另外一人模仿。游戲動作不應過分復雜,而且必須根據音樂的強弱、快慢、長短、高低隨時做適當的反應。

四、配合圖片、影片欣賞

欣賞音樂的同時,配合圖片或影片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但不要連續實施太長。最好是在欣賞過程中,老師家長適時地引發一些與內容有關的問題,讓孩子及時回答。

五、引導發問

在欣賞標題音樂時,家長往往會把重點放在解說與標題有關的各種事物,卻忽略音樂的聆聽。其實,真正引導式教學不是事先告訴孩子們所謂的“正確答案”,而是讓孩子聆聽然後發表他們的感想。

在聆聽音樂故事的過程當中,家長也並不是一味的講故事,而要在適當之處向孩子發問,讓孩子從音樂當中思考答案“這段音樂是快的?還是慢的?”“你覺得這是描寫哪一張動物?”“為什麼?”“這段音樂特別激烈,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六、哼唱主題

以兒歌、民歌、名曲為主題的樂曲,最好的欣賞方式就是孩子從樂曲中發現他們所熟悉的歌曲來引起興趣,然後配樂音樂哼唱主題。孩子從回憶舊經驗的過程中自然而認識了偉大的名曲。

七、配合音樂表現節奏

凡是結構單純、節奏明顯、速度適中的樂曲均可在欣賞的時候一起演奏。隨音樂演奏,最簡單的就是打強拍、打拍子或是某一個固定的節奏型,孩子可與家長分組用不同的樂器演奏不同的節奏,就可以形成合奏,完全靠聽奏不需要視譜。家長可根據樂曲節奏的結構設計節奏型,並用不同的符號畫成“圖譜”。每一個符號代表某一種節奏,而每一種節奏可用人聲、身體樂器或節奏樂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

八、配合音樂演奏曲調

當孩子具備了演奏曲調樂器的能力之後,可以配合音樂演奏曲調。適合一邊聽一遍演奏曲調的樂曲原則上是:曲調簡短、節奏簡單、音程多級進,多反復性、速度較慢。再者,樂曲中的頑固低音也是很適合演奏的。

九、配合音樂表演戲劇

戲劇與音樂是一體的,歌劇更是戲劇與音樂結合。在音樂欣賞的同時,配合音樂表現戲劇是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統合的表現。活動之前,先要對樂曲內容有所理解。在設計戲劇動作時,盡量從音樂要素的各種表現中引發想像,以音樂來設計動作,不應以完全憑空想像的故事勉強和音樂湊在一起。

十、配合“樂曲提升卡”來欣賞

“樂曲提示卡”是將樂曲整體的架構以圖表的方式呈現在圖卡上,讓孩子邊聽邊對照。它主要功能有:

①引導孩子欣賞有所方向:不論欣賞什麼音樂,一定要讓孩子“聽之有物”。提示卡將樂曲的音樂要素、結構,按照音樂發展的順序以視覺的型態呈現,引領孩子有方向地去聆聽音樂的內涵。

②培養孩子專心聆聽的習慣:在提示卡的引導下,必定要“耳聽目視”才不會迷失方向,自然而然就培養了專心聆聽的習慣。

③復習、介紹、加強音樂要素、樂理:藉助提示卡,孩子在聆聽的同時,將聲音、符號、樂理三者連結,對音樂將有整體的認識。

④作為家長老師評量的工具。可以立刻知道孩子的反應,隨時掌握哈子學習的狀況而給予適時的幫助。

教小朋友認識五線譜的方法

第一種:教條式

樓房識譜法

將高音譜號和低音譜號分管的不同音區形象地比喻為高音樓和低音樓,將其中的五根線與線之間的四個間比喻成不同的樓層,然後讓小小音符們來爬樓房。爬到一個樓層或者是房間小小音符們來爬樓房,爬到一個樓層的時候就唱歌:“do,do,do”、“re,re,re,”。幼兒一邊做游戲,一邊唱歌,就將一個音階內的音都學會了。

身體音高對應法

高音譜號與低音譜號所對應的音階,有上行和下行。孩子在音與音高的關系及音高的概念上很容易混淆和不理解。為此,我設計了一個利用身體位置的高低,讓幼兒掌握音階上行和下行的方法。即在學習上行音階時,將“do”的位置放在腳上,並隨著一個八度音階的上行逐漸上移,讓孩子利用對身體高度的認知,感知音在五線譜上的高度。下行時則從頭頂開始,逐漸下移,來感知音高逐漸降低。這樣做可以讓幼兒將音符與鋼琴上的鍵盤位置對應,學習起來比較容易。

音階推移法

在掌握了音階的高低位置後,我將認識音符和整個八度音階聯系起來。讓幼兒學習唱的時候,進行自我推算和學習,對於一些空間知覺特別差、認譜能力弱的幼兒,這是一個補救的好辦法。

行動學習法

學習的最大興趣與成功的關鍵莫過於自身的參與。因此,我將五線譜製成一個大的地圖,貼在運動場地上,利用戶外活動時帶領幼兒去跳、走。通過邊唱邊跳,讓幼兒參與到認識音符的活動中來,起到良好的作用。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認識的主動性也明顯提高。

反復運用鞏固法

在新認識一個音符之後,需要一個反復鞏固、加深印像的過程。我們需要選擇幾首含有該音符的樂曲,讓幼兒來彈奏,在彈奏曲子的同時認知該音符在五線譜中的位置。一般在幾首曲子彈熟練以後,該音符就能被幼兒牢牢地掌握了。

第二種:兒歌

孩子的小手就是認識五線譜的最好工具——輕便並且隨身攜帶:開始學時可以邊念兒歌邊在自己手指上比劃,要不了多久就熟了!

下加一線敲敲門 do do do (哆哆哆)

下加一間打招呼 re re re (來來來)

第一線上小貓叫 mi mi mi (咪咪咪)

第一間里放沙發 fa fa fa (發發發)

第二線上把話說 sol sol sol (說說說)

第二間里把手拉 la la la (拉拉拉)

第三線呀笑嘻嘻 si si sI (嘻嘻嘻)

第三間里歌兒多 do do do (哆哆哆)

讓孩子伸出左手張開〔將手心對著自己橫擺〕,把五根手指當成五條線,手指間的縫當成間,用右手不斷變換地指著“線”、“間”,口唱相應的唱名。這樣孩子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五線譜,慢慢地就記住音符的位置了

五線譜兒歌五線譜 五條線,中間夾著四個間,下加一線唱作1,一線3,二線5,一二三間461,1上2,1下7,1234567。

❹ 初中聲樂課教學計劃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又將奔赴下一階段的教學,需要好好的對接下來的教學進行計劃了。但是教學計劃要寫什麼內容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中聲樂課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聲樂課教學計劃篇1

一、與新生的首次邂逅

接觸到一名新生,首先要通過交談,對其有一個初步的判斷:「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學習是主動還是被動;對待老師是禮貌還是漠視……」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唯有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才會讓你與他真正的產生共鳴。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學方式,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到達光明的彼岸。

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分為:1、發聲練習 2、歌曲演唱 3、舞台表演

1、發聲練習

發聲練習是聲樂課最為重要的部分,因為它是歌唱的奠基,沒有了它,一切都無從談起。因此,發聲練習應占課時的60%左右。

少兒發音練習的跨度不應太大,因為其聲帶比較稚嫩,對於音域較寬的學生也應多注意中聲區的練習,高聲區以快速練習一帶而過,不可久練冠音,否則易傷聲帶。穩固的中聲區適當的向上、向下擴展有效音域,是少兒發聲教學的基本理念。

2、歌曲演唱

有了正確的發聲作為引導,其氣息、位置較統一後,對於歌曲的詮釋須進一步要求。

歌曲的表情記號,歌詞的意境須引導學生找到作曲者作品的初衷。

歌曲的音準、節奏必須嚴格按 曲譜 標記演唱。不應給學生養成隨心所欲亂唱的習慣。

3、舞台表演

其實在發聲練習、歌曲演唱中就應注意學生的站姿、表情並適時的糾正。

歌曲的舞台表演最重要的是面部的表情,在真正的將自己浸入歌曲中時,自然會有投入的情感,表情自然會產生,適時的加以手部動作加以點綴,使演唱變得更加生動。

三、 總結

聲樂教學-難,難於無形,因其難於捉摸;聲樂教學-易,易於無形,因其易於感受。

聲樂是一門心靈與心靈相互碰撞的課程,因為它是無形的。因此,與學生相處的和諧尤為重要。聲樂講究的首要條件便是放鬆,學會控制學生的情緒,調節學生的情緒,是教學中必要的一環。既要不失威嚴又要和藹可親,其實並不矛盾,重點是一個度的問題。

初中聲樂課教學計劃篇2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 教育 方針和政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培養青少年學生對音樂藝術的學習興趣,有效的促進學生的藝術修養,與 文化 學習相輔相成,讓學生成為建設祖國所需要的「四有」新人。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來自不同的小學所以學生的 樂理知識 存在一定的差距,更不用說對音樂內容的理解;還有少數學生對音樂課根本就沒有興趣,不願參加音樂活動;更有甚者連一首完整的歌曲都不能唱出來,不要說 其它 的音樂知識了。因此,想在短期內將學生的素質提高,那是有一定的困難的。

三、教材分析

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內容非常豐富,生動活潑、圖文並茂。教材分為以下七個單元:中學時代、祖國頌歌、金色的秋天、神州大地、環球之旅、旋轉舞台、多彩貴州之苗族。涉及到聲樂、樂理、器樂演奏、樂曲欣賞等內容。

四、教學目標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社會教育和活潑樂觀情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使學生成為四有新人,並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使學生身得到健康發展。

3、培養學生對音樂的 興趣 愛好 ,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使學生具有認識簡單樂譜的能力。

4、了解我國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接觸外國的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五、具體 措施 :

1、備課時轉變教學思想觀念,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在備課時,應緊抓住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核心和圍繞感受、體驗情感這兩點來設計教案。

2、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初中聲樂課教學計劃篇3

1.教學要求

教師:良好的飽滿的激情,示範或指導到位、明確、有效; (2)傳授與交流要具有親和力、感染力; (3)檢查學生回課情況,布置下次回課作業。

學生: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聽從指導,配合教學; (2)掌握記憶知識要點,體會歌唱技巧; (3)主動交流提高和參與教學意識,帶聽課筆記。

2、歌唱的氣息

氣息是歌唱的動力,氣息是歌唱的基礎。古人雲:「善歌者,必先調其氣」。可見呼吸的重要性。學聲樂者要通過練習,來掌握歌唱對呼吸的要求,並不斷增強呼吸器官的工作能力。歌唱時,要用「胸腹聯合式呼吸」方式,不要用「胸式呼吸」方式。歌唱時如果用「胸式呼吸」方式,吸氣時,抬胸端肩,小腹回縮,歌唱時上胸回縮、小腹外凸,嗓子容易有擠卡、捏嗓子唱的動作,聲音「白」、僵直、不通暢;

3、打開喉嚨 「打開喉嚨」是聲樂學習中常提到的名詞,有的老師主張不要用「打開喉嚨」,應該用「松開喉嚨」。其含義就是:歌唱時喉頭應該處於吸氣時的位置。喉頭不能往上跑,喉頭附近的肌肉不能緊張,不能擠卡,或者說,不要捏著嗓子唱,喉嚨里的感覺應該是打開的狀態、松開的狀態。

4、哼鳴 輕聲 「哼鳴」是尋找頭聲的好辦法,一般用m或n來做練習,我也用ng做練習。多用「輕聲」

進行練習,是尋找正確歌唱狀態的好 方法 。

5、初級共鳴腔體的打開 利用練聲時的合理母音做練習,打開共鳴腔體並用到共鳴腔體。

6、演唱教材歌曲 在表現歌曲的思想感情方面,用簡明易懂,生動形象的語言。能使學生比較容易的抓住歌曲的藝術形象,表達其歌曲的思想感情。

二年級:更多歌曲的磨合與發聲技巧的運用。與歌曲結合學習聲韻結合教學法中的輒韻。以及更多的發生技巧的介紹與運用,按照學生個性特點個別提出聯系方案,完善歌唱的技巧。

1.掌握較高難度的歌唱技巧,有相當層次的`分析能力、駕馭作品的能力和表演水平,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質及文化修養,增強舞台演唱綜合技能的培養和社會演唱實踐。

2、加強共鳴聯系,用到鼻咽腔共鳴,並能夠與歌曲相結合。

3、學習教材歌曲並能與所學技巧相結合。在延長歌曲時能做到以情帶聲,情聲結合。咬字吐字清晰,依據個人嗓音特點提出合理性的要求。

4、能夠更好的把握氣息的狀態。

初中聲樂課教學計劃篇4

(一)學生狀況分析

初中學生經過小學的音樂教學,思想已經比較成熟,對音樂的理解已經能到達必須的程度,因此,本學期對學生的音樂教學重在 音樂欣賞 、分析,音樂資料理解。

(二)教材分析

教材資料為歌曲演唱部分要求能夠有感情的演 唱歌 曲,樂理方面的音樂資料;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每學期聽1-2首.

(三)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音樂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素質,同時促進學生品德素質、智能素質的提高,並在此基礎上指導、幫忙有音樂愛好的學生構成音樂某一方面的特長。

(四)本學期教學的目標

1、持續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2、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潛力。

3、培養表現音樂的潛力。

4、培養藝術 想像力 和創造力。

5、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3課時

第二單元3課時

第三單元3課時

第四單元3課時

第五單元3課時

第六單元3課時

(六)教學措施

1、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

2、注意音樂教學各領域只的.有機聯系。

3、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

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6、因地制宜實施《標准》。

(七)評價工作安排

音樂課程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貫徹《標准》的基本理念。著眼於評價的教育、激活與改善的功能。

1、構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2、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3、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

初中聲樂課教學計劃篇5

一、教學對象

全體聲樂學生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激發學生對歌唱的喜愛。

2、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能做到有感情的歌唱。

3、引導學生能用科學的 發聲方法 演唱歌曲。並能很好的保護嗓子;

4、培養學生獨立識譜和處理歌曲情感的能力。自己能很好的演繹歌曲。

三、教學重點

培養少兒歌唱的姿勢、呼吸、發聲、吐字歸韻、音準協調聲音的能力及歌曲情感的處理。

四、教學難點

聲音的放鬆,能自如的把握氣息,掌握頭聲和各個腔體共鳴的運用。

四、教學內容

發聲訓練:

1. 哼鳴練習 5 4 3 2 | 1 — || 1 3 5 3 | 1 — || M____________ M (u) __________

2. 打嘟嚕練習1 2 3 4 5 4 3 2 | 1 2 3 4 5 4 3 2 | 1 — || 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1 | 2 1 7 6 5 4 3 2 | 1 — || 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母音練習 1 2 3 4 | 5 4 3 2 | 1 — || mi ___- ma ____ mi___ 不同的音的走向要求呼吸的感覺也不盡相同,這一條要求平穩呼吸。 5 3 4 2 | 1 — || a o a 此練聲曲要求演唱時要有線條感,氣息連貫,字要清晰,聲音要明亮,共鳴要豐滿,歌聲要通暢。

4連頓音練習: 1 3 3 5 | 5 1 1 5 | 5 3 3 1 | 1 — || mi ma mi ma mi ma m 此條練習曲要求氣息連貫,演唱所有的音都應該在放鬆的狀態下,才能感獲得更多的共鳴,要求往後腔體吸著唱,吐字要清晰,共鳴豐滿。

訓練學生正確的歌唱方法(包括:姿勢、呼吸以及各個腔體產生共振的能力)、音量、強弱的控制及協調各聲部音量的能力。

教學曲目安排:

(1)、第1.2課時《祖國,祖國我們愛你》

(2)、、第3.4課時《雪絨花》

(3)、第5.6課時《盧溝謠》

(4)、第7.8課時《快樂的節日》

(5)、第9.10課時《七子之歌》

(6)、第11.12課時《童心是小鳥》

(7)、第一13.14課時復習所學歌曲興趣訓練根據孩子們的表現不同定期給予參加演出比賽機會,通過演出很好的鍛煉孩子們歌唱的心裡素質,並能掌握歌唱的技巧,獨立的演繹一首歌曲。

拓展:結合近期學習情況和孩子自身的情況指導、排練一些節目參加演出、比賽等,給孩子們鍛煉成長的機會。

初中聲樂課教學計劃相關 文章 :

★ 初中音樂教學計劃

★ 2021年八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 八年級音樂的教學計劃

★ 初一音樂教學計劃

★ 初中音樂課教學計劃(2)

★ 九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 初二音樂教學計劃(2)

★ 音樂學科教學計劃五篇

★ 七年級音樂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 2017新學期七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❺ 歌唱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歌曲是通過旋律、節奏、力度、速度等多種特性組成的。但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而不是旋律。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存在;旋律則不可能脫離節奏,所以節奏是音樂的生命,從節奏入手對幼兒進行唱歌教學,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可以嘗試如下方法:
1、運用兒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
2、運用身體動作,訓練歌曲節奏。
3、利用樂器來訓練歌曲節奏。

閱讀全文

與初中唱歌課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2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7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5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6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6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4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3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7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1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2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4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1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699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4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8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2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3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1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2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