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追求完全競爭市場,在這個市場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信息完全一致,廠家競爭激烈,利潤趨於零,進入和退出市場沒有成本。
壟斷以後:
1
一個或少數幾個廠家聯盟有權利訂壟斷價格,消費者信息不透明,無法還價,必須接受此壟斷價格。
2
壟斷企業可以抬高進入壁壘,對新進入競爭者在價格、供應、市場等方面實施壓制措施,排擠競爭者,維護自己的壟斷利益。
無法競爭,就無法進步,不利於行業發展;同時也無法依靠市場來調節價格和供求關系,這樣市場就失靈了。
政府一般用立法和市場監管的方式消除壟斷。各個國家都頒布有「反壟斷法」,對大量兼並小企業的集團會進行反壟斷調查,以維護該市場的競爭性。
當然,中石油這樣的國企除外,XX的。不過即使如此,國家也會安排至少兩個壟斷企業組成寡頭競爭,比如中石油和中石化,移動和聯通等等。
㈡ 嚴禁供水供電供氣供暖企業實施壟斷行為,壟斷行為如何才能有效制止
相關部門正在盡最大努力保障每一個人在冬天獲得充足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資源,並且我國制定了反壟斷措施,嚴厲禁止供水供電供氣供暖企業實行壟斷行為。事實上,當一家企業獲得充足的上升空間和發展資源之後,這些企業就會認為自己是該行業的龍頭老大,進而制約其他公司的發展和規劃。關於民生的行業出現壟斷行為,並不利於全國民眾獲得更好地生存空間和生活方式。如果有效制止壟斷行為,我們可以採取以下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努力促進其他公司的發展和規劃,從而防止某一家企業出現大規模行業控制行為。第二個方法:民生工程招標時應該多鼓勵小公司和新企業的投標,並保證這些公司和大公司擁有同等的競爭機會。
總的來說,大型企業的壟斷行為時有發生,他們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出於對老百姓的考慮,而是對公司利潤的考慮。有效制止壟斷行為的方法有很多種,而反壟斷政策也逐漸出台。
㈢ 各商界大佬壟斷有多少方法
有四種方法,分別是特許壟斷、自然壟斷、策略性壟斷、其他壟斷壁壘。
1、特許壟斷:有些獨家經營的特權是由法律所規定並受到法律保護的,專利權和版權便是法律特許的壟斷。為鼓勵創造發明,絕大多數國家制定有專利法,可見專利壟斷是由法律壁壘造成的。在某些場合下,政府授予某廠商獨家經營的權利;也有時政府經過招標競爭通過合同的形式授予獨家經營的特權。
2、自然壟斷:如果某種產品需要大量固定設備投資,大規模生產可以使成本大大降低,那麼,一個大廠商就可能成為該行業的唯一生產者。由一個大廠商供給全部市場需求時平均成本最低,兩個或兩個以上廠商在該市場上經營就難以獲得利潤,這種情況下,該廠商就形成自然壟斷。
3、策略性壟斷:如果除壟斷者外另無他人掌握某種生產技術或訣竅,該市場自然形成技術性壟斷。在既無技術壁壘又無法律壁壘的情況下,廠商通過高築壁壘以確立或鞏固其壟斷地位,這便是策略性壟斷。
4、其他壟斷壁壘:上述壁壘並沒有列盡全部因素,也不一定相互排斥。如廠商控制了某種原材料的供應。凡是阻擋競爭者進入市場的壁壘都是造成壟斷的原因。
㈣ 政府對壟斷行業進行管制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壟斷行業分為國有和私有的,在中國幾乎都是國有的企業控制著,所以政府可以採取直接的行政手段下發行政文件進行企業價格控制、管理人員變動、企業產權變動、甚至可以一分為二、直接建立新公司引入競爭。另外可以立法,依法制止。
㈤ 解決壟斷的三個對策
法律分析:反壟斷。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經營者集中以及行政壟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第三條 本法規定的壟斷行為包括:
(一)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
(二)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