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音樂教育試題答案
1.A
2.C
3.B
4.C
5.D
6.A
7.B
8.D
9.D
10.C
11.C
12.A
13.B
14.B
15.B
16.D
17.C
18.A
19.C
20.C
❷ 幼兒園歌唱活動的教學方法
第一:強調護「嗓」比練「嗓」更重要,處在生長期的兒童,發聲器官非常稚嫩,如果不注意保護嗓音,平時的喊叫、感冒、不正確的發聲方法或用嗓過度等都可能造成兒童聲音的嘶啞或聲帶小結、息肉,嚴重的甚至失聲。
因此,首先應在兒童學習歌唱前,組織專門的嗓音保健課,向家長和學生強調護「嗓」的重要性及護「嗓」比練「嗓」更重要的這一原則。
「輕聲講話」、「弱音發聲」、「合理用嗓」、「半聲練習」,以及包括生活中應注意的不能迎風歌唱、邊跑邊唱和在運動前後、飲食前後、歌唱前後和「四季」等的嗓音保健法。這是一套適合兒童的「嗓音保健法」。
第二:把「看不見」「摸不著」的聲樂技巧,融化在兒童直觀的形象思維中,對於研究兒童聲樂教學的教師必須明確,兒童歌唱與成人歌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成人歌唱方法與兒童歌唱方法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范疇,如果用成人的方法來考慮指導童聲,那將難以獲得好的效果。
在聲樂活動中,發現了一些問題,有的教師跟兒童大談聲樂理論中的「位置」、「共鳴點」、「關閉」、「三種唱法」等專有名詞,把學生弄得一頭霧水。在學習中,應針對兒童要用淺顯的、容易理解的方法去達到目的。
美聲歌唱的技巧重要部份是在氣息的支承下,使聲音從喉頭進入到鼻咽腔的通道上,從而獲得較好的頭聲。這是每個學習歌唱者的必經之路,也是兒童歌唱的必經之路。這個聽起來似乎很深奧,老師在訓練時,故意輕描淡寫化,用「開火車「的方法,啟發學生的想像力。
老師說「聲音好比「火車」,「鼻咽腔通道」好比「鐵軌」,火車必須在鐵軌上運行,這是學生們容易理解的淺顯道理,火車到達的方向是「北京站」,老師指著前額的眉心處,示意聲音要唱到的地方;開火車的動力在這里,老師指著腰腹部,示意氣息;
大腦是總指揮,每個同學身上其實都帶著「老師」,這個「老師」就是「耳朵」!當學生聲音不對時,老師風趣地說「你們的老師聽聽,火車離開鐵軌啦!」學生會很快的把聲音調整好;
當注意了上面的「通道」,又不注意用氣息時,老師又說:「火車沒有油了,開不動了!」學生趕緊用手摸腰腹部,注意使上勁,把氣息找回來;
當聲音通過「通道」到達前額眉心處時,老師高興地鼓勵道,「啊!對了,你開的『火車』順利的到達了『北京站』啦!」學生高興得手舞足蹈,很有成就感!訓練,是獲得頭聲的基礎。
第三:輕聲的「哼唱」。一般兒童在他們未受到相當好的訓練之前,決不允許大聲歌唱,否則,美的音質就會消失。兒童要獲得好的頭聲,要從弱聲的哼唱訓練開始。
過程是:抓住自然狀態的「哼唱」訓練有氣息支托下的「哼唱」,使兒童聲帶其各器官充分調節好了之後,再慢慢地予以加強和擴大。如果注意觀察會發現,「哼唱」 其實是兒童本身最自然、最喜歡的狀態,在放學的路上、回到家裡、同學相聚時經常會聽到兒童自哼自唱,這也是最寶貴的歌唱最初時的自然狀態,要抓住這一感覺。因為哼唱「ng」會引起軟齶後面垂直部分振動,並導致鼻咽腔通道的打開,同時放鬆了下顎,在呼吸的配合下從而使學生可獲得較好的頭聲。
❸ 歌唱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歌曲是通過旋律、節奏、力度、速度等多種特性組成的。但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而不是旋律。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存在;旋律則不可能脫離節奏,所以節奏是音樂的生命,從節奏入手對幼兒進行唱歌教學,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可以嘗試如下方法:
1、運用兒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
2、運用身體動作,訓練歌曲節奏。
3、利用樂器來訓練歌曲節奏。
❹ 2011版小學音樂新課程標准測試題及答案
一、填空: (23分)
1、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 )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
2、音樂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 )價值,( )價值,( )價值,( )價值這四個方面。
3、音樂課的基本理念是以( )為核心,以( )為動力,面向( ),注重( )發展,重視( ),鼓勵( ),提倡( )綜合,弘揚( ),理解( ),完善( )。
4、音樂課程目標的過程與方法包括( )、( )、( )、( )、( )。
5、音樂基礎知識指學習和了解音樂( )和音樂( )以及音樂( )等基礎知識。
二、簡答: (15分,每題5分)
1、音樂課程總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包括哪幾方面?
2、音樂基本技能指哪些方面?
3、音樂教學包括哪四個領域?每個領域包括哪些具體內容?
三、論述題:(9分)
學習了音樂課標,結合課標中的教學建議,談談在音樂教學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教師招聘小學音樂新課程標准測試題參考答案:
一、每空1分
1、美育
2、審美體驗,創造性發展,社會交往,文化傳承。
3、音樂審美,興趣愛好,全體學生,個性,音樂實踐,音樂創作,學科,民族音樂,多元文化,評價機制。
4、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綜合。
5、基本表現要素,常見結構(曲式),體裁形式。
二、每小題5分
1、(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2、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
3、領域一:感受與鑒賞
(1)音樂表現要素,(2)音樂情緒與情感,(3)音樂體裁與形式,(4)音樂風格與形式
領域二:表現
(1)演唱,(2)演奏(3)綜合性藝術表演(4)識讀樂譜
領域三:創造
(1)探索音響與音樂(2)即興創作(3)創作實踐
領域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1)音樂與社會生活(2)音樂與姊妹藝術(3)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三、9分
要點:
1、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
2、注意音樂教學各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系。
3、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
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6、因地制宜實施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