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在景中融入感受的方法是什麼

在景中融入感受的方法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10 20:32:41

❶ 作者在寫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作者在寫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這樣寫才能讓筆下的景物有靈魂。讓人們覺察到了景物不單單是景物,而是一個活生生的靈魂。

同時,作者有很多的感受,需要借著景物抒發出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借景抒情,這樣子能引起大家的共鳴,比如說看見圓圓的月亮,就容易發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

作者看到滔滔的江水,不僅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就這樣把情和景聯系在一起,能勾起大多數人的情感,形成共鳴,達到一種心心相通的境界。

(1)在景中融入感受的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舉例:

將情感融入畫面場景,可以使情感和場景高度融合,豐富文章內容,有利於情感的表達和場景的交融。

《草原》是現代作家、詩人老舍寫的一篇散文。我選了六年級第一冊的第一課。文章主要介紹了草原風光圖、迎客圖、蒙漢節圖。最後,作者引用了一句話「蒙古的厚愛,漢人是不夠忍受離別,海草的言語和夕陽」,表達了作者熱愛草原的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

❷ 六年級課文中的草原中的第二自然段用了什麼表達方法

第二自然段用的表達方法為:寫景中融入感受
寫景的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情感,經常在描寫完景或物的特點後寫出自己的感受。我們在描繪景物時,也可以像作者這樣運用「描寫景物加抒發情感」的方法表達情感,這樣才能讓讀者感同身受。
您好,這是上課時我根據教參讓學生記得課堂筆記,是標准答案,歡迎採納。

如何在記敘文中融入景物描寫

如何在記敘文中進行景物描寫

哪些是景物描寫的對象呢?概括地說,凡環繞人的但不;核心提示:說明文是介紹,讓你明明白白知道什麼東西;其實對景物進行描寫,你們並不感到陌生,在小學的時;1、天上的雲,形態富於變化;2、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大家請看,同樣是寫雲,第一句就不如第二句的表達效;3、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在這段話里,作者為我們描繪的是一幅"

哪些是景物描寫的對象呢?概括地說,凡環繞人的但不是對人的描寫,都可以說是景物的描寫。
核心提示:說明文是介紹,讓你明明白白知道什麼東西是什麼樣子或是是怎麼一回事,主要讓你增長見識,了解科學知識;議論文是說理,很明確地提醒你,要對你洗腦,讓你懂得某個道理;記敘文(敘事散文以及抒情散文)主要是進行情感教育,讓讀者跟隨你進行一次情感旅程,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心靈的洗禮。如果說寫說明文是一種「推銷」,寫議論文是一種「注射」,那麼寫記敘文就是一種「催眠」!所以情境的營造尤為關鍵,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我們主要當追求景物描寫在記敘文中營造氛圍上的作用,將景與人有機地融為一體,更好地讓景為人物形象服務,越具備詩意,「催眠」的效果越強。

其實對景物進行描寫,你們並不感到陌生,在小學的時侯,你們就接觸過這方面的內容,但是直到現在,在你們的文章中,我卻常能讀到這樣的話,"這里的景色多美啊!""眼前的美景太迷人了!"到底有多美、多迷人,別人卻不知道,是因為你寫得很空洞。那麼,怎樣才能把筆下的景物描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呢?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1、天上的雲,形態富於變化。

2、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實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節選自《看雲識天氣》)
大家請看,同樣是寫雲,第一句就不如第二句的表達效果好,原因就在於,第一句話敘述表達得很直白,上面提到的我們同學文章中存在的情況與此極為相似。但運用描寫就把雲的不同姿態具體、形象地展現出來。下面我們再來欣賞兩個片段,看看名家是怎樣描繪景物的。

3、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節選自《春》)

在這段話里,作者為我們描繪的是一幅"春花圖"。在描寫桃花、杏花、梨花以及遍地野花時,作者是採用什麼修辭方法和其他手法來突出其特點的呢?請你們自己翻開書本,看看課堂筆記,自己復習一下吧。這段文字,作者集中筆墨只描寫一種景物--春花。通過動靜、色味、虛實、高低多個角度,為我們勾勒出一幅五彩繽紛、立體感極強的優美畫面。其實這就是景物描寫的不二法門--動靜、色味、虛實、高低。不信,你再翻開書本看一看《濟南的冬天》、《紫藤蘿瀑布》等寫景狀物一類的文章。

我們同學對於景物描寫,一直存在一個很模糊的認識,那就是將敘述加上幾
個簡單的概括性的修辭性的詞語就當作是描寫了,這是不對的,比方說:
4、天放晴了,陽光從窗簾的縫隙中透進來,照在身上,好像一股暖流滲入心中。??晴天的顏色也有所不同,烏雲似乎在白雲的美麗之下,躲到了遠處,太陽伸了一個懶腰,總算還是去工作了。(節選自《心聲報》第七期第三版七(2)班趙炳君《放晴之後》)

這里的景物描寫有哪些不足之處呢?首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描寫的對象有哪些。太陽、天空、烏雲、白雲等。其次,我們可以發現,他對太陽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並做了動態地描寫,但天空的顏色並沒有具體寫出來,烏雲、白雲亦描寫得極為簡單。這樣一來,我們看不出天空的顏色究竟怎樣,也無從形成烏雲的形象感。可見對天空的描寫,缺少了表顏色的詞,對烏雲和白雲的描寫缺少了表形狀的詞,太陽亦是如此。今天,我告訴大家一種補救的辦法:一是景物描寫要加修飾語,即在你所描寫的景物前加上一些表性質、顏色、狀態的詞,把景物寫活。二是景物描寫要運用修辭手法,它包括比喻、擬人、對比等,可以把景物描繪得更形象。三是景物描寫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就是常說的情景交融,抒發真情實感,才能深深打動讀者,引起他們的共鳴。

下面我們具體來講析景物描寫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項:

一、寫景應該抓住描寫對象的形狀、大小、色彩、數量、聲響這些方面進行描寫外,還可以抓住描寫對象的神韻、動態變化來寫。只有這樣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徵,使讀者感到鮮明生動,有身臨其境之感。舉例如下:

5、夏日的中午,萬里碧空上飄著朵朵白雲。這些白雲,有的幾片連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滾著銀色的浪花,像層巒疊嶂的遠山,有時在一片銀灰色的大雲層上,又飄浮著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雲朵兒,就像島嶼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分析:這個片斷作者是抓住了白雲的形狀 、大小進行描寫的。)

6、遠處,幾棵櫟樹呆立不動,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駝鳥走來走去。一條彎彎的小河緩緩地向東南流去,岸邊盛開著一簇簇美麗的鮮花。(分析:這個片斷作者抓住了櫟樹、羚羊、駝鳥、小河、鮮花的數量進行描寫的。)

7、現在正是枝葉繁茂的時節。這棵大榕樹好像在把它全部生命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分析:這段描寫作者抓住了大榕樹枝繁葉茂中所表現出的神韻進行描寫,使我們感覺到她充滿了生命力。)

當然,並不是在寫每樣景物時,都要運用以上這些描寫方法,如例5、例6、例7就各有不同,應根據所寫景物的特徵,有所側重地選擇景物描寫方法。告訴大家一個描寫景物的形狀、大小、色彩、數量、聲響神韻、動態變化等的秘訣,那就是在寫時要展開豐富的聯想(由此及彼的相關聯想。比如,雲的姿態--浪花、山巒等)。

二、 寫景還須注意要按一定的順序,一層一層地寫。景物描寫順序一般是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又分為兩種,一是取一個固定的觀察點,按照視線移動的順序依次寫出各個位置上的景物,或由遠及近,或由內而外,或由上到下,或由整體到局部等等。再有就是不取固定的觀察點,而是隨著觀察者位置的轉移來描寫景物,也叫游覽順序(或叫移步換景)。時間順序則是按一定的時段依次寫景,描繪出景物的變化,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寫作中選用哪一種順序,應視描寫對象的特點和描寫的實際需要而定。大家請看下面景物描寫的節選文段,看一看你是不是有孫悟空那樣的火眼金睛,指出寫景順序上的錯誤。

8、踩著銀杏葉鋪成的"地毯"繼續向前走,就看見不遠處有一團團 "火焰"熊熊燃燒著。在寒意中,在秋風里,楓葉婆娑起舞,那"沙沙"的聲響,彷彿在報告秋天來臨的訊息。又像在演奏優美的秋之樂。走近一看,原來是一片火紅的楓樹林。我隨手撿起一片楓葉,它鮮紅的底色映著鵝黃色的紋路,既像小孩拍紅的手掌,又像少女羞紅的臉頰,還像美麗翩躚的蝴蝶。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銀杏樹林。它們有的隨風在樹枝上盪著鞦韆,有的三五成群、陸陸續續地墜落到草地上,還有的跳著舞,打著旋兒落入水中隨波逐流。銀杏樹的葉子已開始泛黃,在颯颯秋風中搖搖欲墜。仔細一看,銀杏樹的葉子更是別具一格。它的葉片脈絡清晰,既像一把小扇子,又像一隻小耳朵,還像小鴨薄薄的鴨蹼,可愛極了!
我們學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已經清楚地知道了,有的按景物的遠近寫;有的按方位寫;有的按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寫,等等。但不能像列清單一樣地把所有景物都寫下來,要抓住特點,有重點地寫。要有條理。那上一個例子應該怎樣調整其寫景的順序呢?分析如下:一、由"踩著銀杏葉鋪成的'地毯'繼續向前走"可知,作者觀景順序應是"銀杏"在前,所以應先寫"銀杏"這一景物。二、"走近一看,原來是一片火紅的楓樹林",應放在第二句的位置。三、"它們有的隨風在樹枝上盪著鞦韆,有的三五成群、陸陸續續地墜落到草地上,還有的跳著舞,打著旋兒落入水中隨波逐流。銀杏樹的葉子已開始泛黃,在颯颯秋風中搖搖欲墜。"前一句描寫銀杏葉墜落到草地上,後一句描寫銀杏葉搖搖欲墜,很明顯,這兩句順序顛倒了,應交換。

三、寫景定要做到 融入感情,即寫景要言情。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曾斷言:"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客觀的,而寫景之人則是有情的,作者對任何景物,總會有自己的感情。從古至今,從西方到東方,自然之景,雖千態萬狀,周而復始,且人類對其的描摹不知多少,但流傳之名句卻少有雷同。原因就在於作者筆下的景傳出了作者個人的情。自然萬物雖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但我們寫下的景乃人眼中之景。沒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過是蒼白美麗的"軀殼",難以達到感人的目的;同時,觀察、描摹景物的過程本身也是寫作主觀感受的過程,因此,要在寫景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感情,寓情於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體。在描繪客觀景物的同時,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讀者產生共鳴,進而給讀者帶來愉悅之情,陶醉之情,將讀者帶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以上我所講的景物描寫其實只是景物描寫中的一類,對了,就是"獨立成文"的景物描寫,也就是我們平時所接觸到的諸如游記散文、抒情散文之類的作品。接下來,我們談一談一般性的寫人敘事的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的注意事項。

一、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對於刻畫人物:或烘託人物性格,或烘託人物心情;對於情節開展:或交待天氣、環境,或揭示活動背景,或為後文情節做鋪墊,或推動情節發展或藉以抒發情感;對於表現主題:或揭示中心,或深化主題、升華情感(往往在文章結尾處)。具體的例子,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以前講的是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其實質是一樣的。)

二、注意景物與上下文的聯系,不為寫景而寫景。先講一個故事吧。據說,從前有個八股先生為新落成的"二郎神廟"寫廟頌。二郎神是何許人也,為什麼建廟,他一概不知曉,可是如果不寫又怕人笑話,於是他拿起筆來做開了文字游戲:"夫二郎神者,大郎之弟,三郎之兄,老郎之次子也。廟前有樹而樹在廟前??"就這樣洋洋灑灑,居然也湊成了一篇廟頌。然而我們試看如此文章又有何價值可言呢?在運用景物描寫的方法上,我們不能鬧這樣類似的笑話。我們必須明確這一點:景物描寫往往不是寫作的目的,尤其是記人寫事一類的記敘文中,作者之所以要用到景物描寫,寫山啊、水啊、花啊什麼的,只是一個次要的內容,往往是為人物形象或為敘述事件服務的。所以在記人寫事的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都是應該經過慎重考慮的,要有所寓意,要"別有用心"。比如,我們同學很知道"借景抒情"這個詞語。游記一類的文章,在此我就不說了,單說記人寫事的記敘文寫作時,應該怎樣處理景與情的關系。我認為,在景與情的關繫上,情是第一位的。要學會根據情感抒發的需要去選景、寫景,而不是根據寫景的需要去抒情,這一點大家要明確。面對相同的景物,因為感情不同,描寫出來的景物特徵就是不同的。這種不同主要表現在運用不同情感色彩的字詞句去寫景,景中含情。比如同樣是"雨"的景,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文章的感情基調、情節發展、人物形象,或喜悅,或憂傷。另外,寫人敘事一類的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應該像散落在草原上的小花一樣,分布在文章各處,不宜出現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寫,而且也不宜像"獨立成文"的景物描寫那樣地細致,要注意考慮景物與上下文的聯系。如《斑羚飛渡》的開頭,就用三兩句話,點出了戛洛山山高崖險的特點,而不像一般游記里寫山的記敘文那樣去展開來描寫。因為本文的重心不是表現戛洛山的風景如何,而是表現被逼入險境的斑羚群是如何擺脫困境,獲得種群的生存的。換一句話來區分二者的話,那就是寫人敘事一類的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是粗略的,而游記、寫景狀物一類的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是精細的。

游記、寫景狀物一類的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一定要有人,因為有了人,景物才會有靈性;而要能讓讀者被你的景物所打動,你必須要用到聯想和想像將自己所寫之景做到具體而帶有你個性體悟。而寫人敘事一類的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講求一個恰到好處,在其應該出現的地方出現。舉個例子吧:

9、筐中的蘋果已經沒有了。這時表哥來了,似乎想看我的笑話。當他看到空空的筐時,不禁驚奇地對我說:"行啊,你這丫頭,居然賣出去了。"我驕傲地仰起頭--不僅因為賣掉了蘋果,也因為自己今天的勇敢。

天邊,夕陽正紅。(分析:這里的景物描寫,盡管只有六個字,但是給讀者留下了很多玩味的空白。大家不妨自己琢磨一下。)

閱讀下面文章,按照要求完成相關練習。

我真想有"七十二變"

晚上,我躺在床上遐想,要是我能像孫悟空一樣擁有"七十二般變化之功"的法力,那該有多好啊!

迷迷糊糊,我真的擁有了"七十二般變化之功"。我的身體輕輕一起,就飛出了窗外,我在天上遨遊,與白雲嬉戲,與小鳥競技,與風雲打滾。

我在天上遨遊了一天,卻發現河水非常污濁。我想:小河的水為什麼這么污濁呢?一看,才知道,小河的旁邊全是造紙廠、煉鋼廠??"我得把河水變清澈啊,怎樣才能呢?"我左思右想,怎麼也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忽然,"有了",我拍了拍大腿,高興地喊著。我搖身一變,就變出發幾台排污機械人。沒過幾分鍾,它們就把污水排得乾乾凈凈的,同晨也把河裡已經污染了的河水也排放得一干二凈。這時的小河,清澈得可以看見河底的沙石,綠得像一塊無瑕的翡翠,靜得聽不到一點聲音。

於是,我把沙漠變成了森林。森林裡還有一大片果樹。這些果樹一年四季都開著鮮艷的花,還散發出那誘人的甜香。過路的行人可以隨手摘下水果解渴、飽肚。這些水果個個都又大又飽滿。

我把沙果變成甜果,讓人們可以嘗到又香又可口的果子。

我變出了一種自動殺敵的武器,那麼警察叔叔再也不會為追捕壞人而受傷甚至於犧牲了。

我會把天空變成各種各樣的顏色,我要讓春天變得鮮花遍地,讓人們享受生活的美好;我要讓夏天變成水一樣的色彩,讓人們不再覺得炎熱;我要讓秋天變成片片樹葉??

❹ 寫景時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景中藏情式,景中藏情最重要則在於「點情」, 集中筆墨全力寫景,不刻意去追求用文字表達何種情感,只刻畫出鮮活的生活圖景,卻在描繪景物的文字之外於合適之處用帶濃郁感情色彩的字、詞、句輕輕點出。詩人藏情於景,一切都通過逼真的畫面來表達,雖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顯得情深意濃。

比如《長亭送別端正好》一曲:「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由天、地、風等大自然景觀寫到雁,描寫一幅「碧雲密布、黃花遍地、西風凄緊,北雁南飛」的清秋景色。作者如椽之筆,抓住秋天中最突出之景,「天」「花」「地」「風」「雁」的最突出特點——「清蕭瑟」,由天到地,從風到雁,一一寫來,繪出「送別」的背景。

從字面看,這幾句話句句寫景,哪裡寫情,細看來卻發現情在末尾兩句,它用設問點出:「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一「淚」字點其情,使全篇閃耀著離人的淚光,所寫的「天、花、地、風、雁」都成了飽含離情之物,而景中人正在流出「離人淚」,這恰好給前面所寫之景蒙上了離情別緒的濃郁情感,使全文成了看似「句句寫景」實則「字字言情」的情景交融的佳作。


特點

情景交融,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重要文藝理論,以情景交融構成的意境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成為上乘佳作的重要因素。它是意境創造的表現特徵。

所謂「情」指「感情」「情緒」「思想」「想法」等作者主觀的內蘊實質,是作品主旨;而「景」則指由人所遇、所想、所見的「人、事、物、景」所構成的社會生活圖景,它是一種客觀存在,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對生活的再現體,是承載主旨的「形 象」。意境的創作就是把二者集合起來的藝術。

❺ 怎樣把心情融入景物之中

把心情融入景物之中,你可以去發現景物的美,因為風景還是非常漂亮的,心情也會變得非常的美好。所以旅遊會讓你心情變好,就是這樣。

❻ 《草原》這篇課文在寫景中為何融入了感受

草原這篇課文在寫景中融入感受有什麼好處?

答:好處---在寫景中融入感受,能使情與景高度融合,一方面讓景物刻畫的更加形象逼真,一方面豐富文章內容,有利於表達感情,情景交融。

《草原》是現代作家、詩人老舍創作的一篇散文。已選入部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課。文章主要講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和蒙漢聯歡圖。作者在最後引用了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抒發了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和對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

❼ 通過景物描寫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這種寫作方法叫什麼

通過景物描寫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這種寫作方法叫借景抒情法。是指在文學作品中,藉助客觀外界景物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主觀感情的寫作方法。

借景抒情的好處

採用這種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應,互相交融,互相依託,從而創造一種物我一體的藝術境界,完善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極強的感染力,可以與讀者中有我的感受。運用借景抒情法,必須對所寫的景物回有細致的觀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寫得逼真傳神,為抒情打好基礎,做好依靠。

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寫的答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濃厚的思想和感情蘊涵,做到情形交融。再次,要把立足點放在抒情上,因為借景抒情,關鍵在借,即寫景是次,抒情是主;寫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為抒情而寫景。


借景抒情是寫景和寫人記敘文中很常見的一種表現技法。一言以蔽之就是藉助描畫景物,表達作者的情感,或者文中人物的情感。這種情感包括感情和感受兩種。

❽ 怎麼在景物描寫中寫感受

在寫景中融入感受,這樣寫才能讓筆下的景物有靈魂。是你的情感和感受,讓我們覺察到了景物不單單是景物,而是一個活生生的靈魂。

同時,人們有很多的感受,需要借著景物抒發出來,也就是常說的借景抒情、寓情於景,這樣子能引起大家的共鳴,比如說看見圓圓的月亮,就容易發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

看到滔滔的江水,不僅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就這樣把情和景聯系在一起,能勾起大多數人的情感,形成共鳴,達到一種心心相通的境界。

(8)在景中融入感受的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運用與作用:

借景抒情法,是指在文學作品中,藉助客觀外界景物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主觀感情的寫作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應,互相交融,互相依託,從而創造一種物我一體的藝術境界,完善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極強的感染力,可以與讀者中有我的感受。

運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須對所寫的景物有細致的觀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寫得逼真傳神,為抒情打好基礎,做好依託。

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寫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濃厚的思想和感情蘊涵,做到情景交融。再次,要把立足點放在抒情上,因為借景抒情,關鍵在「借」,即寫景是次,抒情是主;寫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為抒情而寫景。



❾ 情景交融的手法是什麼

情景交融,是指在所描寫的景物復之中融入作者主觀感情的寫作方法。這種寫作方法的作用是能使情與景高度融合,所寫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制發的感情又寄託在景物之中,從而達到景中有情、情以景顯、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情景交融分類

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分為景中藏情、情中見景、情景並茂。

景中藏情:如郭沫若的《太陽禮贊》「情沈沈的大海,波濤洶涌的,朝向東方。」

景中見情:如卞之琳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情景並茂:如戴望舒的《雨巷》「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9)在景中融入感受的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要尋找適合抒發感情的某一類景物。例如,為了抒發歡專快之情可以藉助於美好的景物,為了抒發悲哀之情可以藉助凄涼的景物。

根據抒發感情的需要,可以先景後情,也可以先情後景。

可用誇張、擬人等修辭手法等把感情滲透於字里行間,融於景物描寫之中,使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語皆情語屬。

閱讀全文

與在景中融入感受的方法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