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給小朋講解十位數和個位數
方法如下:
數小棒,數的時候夠10根,我們就打捆,然後告訴小朋友個位上夠10個,就用十位上的1表示10個1。
舉例說明:(如數字16 )我們知道16是由1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數字6表示6個一,它所在的數位就叫「個位」,數字1表示1個十,它所在的數位就叫「十位」。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在個位上的數,我們都是一個一個數的,第二位是十位,在十位上,我們都是十個十個數的。我們用計數器從1數到20,再讓小朋友經歷一次數的過程,重點是讓通過十個一是一個十這個道理,知道我們用十位上的1來表示一個十。
十進制計數法的特點是「滿10進一」。也就是說,每10個某一單位就組成和它相鄰的較高的一個單位。即10個一叫做「十」,10個十叫做「百」, 10個百叫做「千」, 10個千叫做「萬」,……。
一(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兆)、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都是計數單位。
數位是指寫數時,把數字並列排成橫列,一個數字佔有一個位置,這些位置,都叫做數位。從右端算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萬位」,等等。這就說明計數單位和數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但是,它們之間的關系又是非常密切的,「4」在百位上,它表示4個百,「 7」在十位上,它表示 7個十,「 5」在個位上,它表示5個一。
用法一:計數,以計102為例,一百零二,百位上是一,十位上是零,個位上是二。
1、首先,先將所有數珠撥到擋板的後面。個位上是二,撥兩顆數珠。
用法二:簡單計算。以102+23為例。
1、首先,先將所有數珠撥到擋板的後面。
2、百位上撥一顆數珠,表示一百。十位上是零,所以不撥數珠。個位上是二,撥兩顆數珠。
3、百位不變,十位上加兩顆數珠,個位上加撥三顆數珠,得到結果125。
❸ 小學計數器怎麼用
1、小學生用的計數器是一種小學生計數器,包括計數珠、拱形穿珠桿。數器上有「十位」和「個位」,十位上的一顆珠子就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1個珠子就表示1個一,十位和個位上分別有10個珠子。
2、要表示15,可以在十位上撥1個珠子,在個位上撥5個珠子,表示1個十和5個一,也就是15。計數器不僅僅可以表示20以內的數,它可以表示更大的數,最大可以表示110。十位上有10個珠子,就是10個十,也就是100,個位上也有10個珠子,就是10個一,也就是10,100+10=110。
一、四位數的讀法:
1、從高位起按順序讀,千位上是幾讀幾千,百位上是幾讀幾百,
2、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隻讀一個「零」;
3、末位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二、四位數寫法:
1、從高位起,按照順序寫;
2、幾千就在千位上寫幾,幾百就在百位上寫幾,中間或末尾哪一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在哪一位上寫「0」。
❹ 讀數與寫數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讀數與寫數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說教材
本課教學是在學生掌握100以內數數及數的組成的基礎了進行的,讀數和寫數是綜合應用本單元所學概念的過程。每讀、寫一個數,都要應用數的組成、數位意義來進行,它又是後面要學的數的大小比較,及100以內數的計算的重要基礎,教材通過數具體事物的數量——說出數的組成——在計數器上用算珠表示——數的讀、寫這樣一個過程來掌握100以內數的讀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2.能正確地讀、寫出100以內的各數是本課的重點。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法和學法
本課時的教法和學法打算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時,教師藉助教具、實物等的演示和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感性認識。
2.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從一年級起就要學會注意觀察、記憶、思維、想像、操作等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教的過程要與學生學的過程統一起來,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讀數、寫數的活動。
四、說教學程序
教具准備:計數器、小棒、教學掛圖
(一)、復習
()個十是一百,一百裡面有()個十
6個十和2個一組成()2個十和5個一組成()
75裡面有()個一和()個一。
(二)、新授
1.教學例4、
(1)出示例4掛圖
(2)這里共有幾枝鉛筆?(24枝)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然後想一想,2捆(即20根)應擺放在記數器的哪個數位上?4根呢?
(3)接著請學生在計數器上撥珠表示24,邊撥邊敘述:2個十在十位上撥2顆珠,4個一在個位上撥4顆珠。
(4)請學生在計數器的相應的位置上寫出24,提問2在哪個數位上,4在哪個數位上,教師說明寫數時,要先寫十位,再寫個位,十位上是幾,就寫幾,個位是幾,就寫幾,讀數時,先讀十位數,再讀個位數,十位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是幾,就讀幾。
設計意圖:(由用鉛筆表示數過渡到用計數器上的珠子來表示,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會利用計數器正確讀數、寫數。)
(5)請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42,同時寫出讀出42,提問:42與24中的「2」、「4」的意義是否相同。(設計意圖:通過42與24的對比,加深對不同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的理解。)
2.教學例5
(1)出示掛圖
(2)讓學生獨立完成,第一行3題,讀給同桌的同學聽。
(3)引導學生觀察第二行第一題,十位上有4個珠子,個位上一個也沒有,這個數該怎麼寫呢?學生回答後強調這個數十位上是4,就寫4,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因此寫作:40,讀作:四十。
(4)請學生獨立完成剩下兩題並讀一讀。
(5)寫數的時候,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佔位置,若這些數個位上不寫「0」行嗎?為什麼?(設計意圖:整十數的寫法時,使學生明白,當個位上一個也沒有時,應用「0」佔位。)
(6)用數字卡片0到9,做貼數游戲。
3.教學例6
(1)讓學生利用計數器進行滿十進一,撥珠練習。
(2)10捆小棒與計數器
提問:這里一共有幾捆小棒?幾個十?10個十是多少?請學生用計數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的十進制計數法的基本原理。)
(3)出示掛圖、
提問:怎樣寫出100?引導學生說出:先在百位上寫「1」,個位與十位都寫「0」,並嘗試寫出一百。
(4)生對著數位表,說一說從有邊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麼數位?然後在書上填空。(設計意圖:能說出個位、十位、百位的名稱,知道數位的排列順序是: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5)讓學生再回頭看例5、例6中自己寫的數,並讀一讀,然後想一想,寫數和讀數是從哪邊開始的(左邊或右邊?)最後引導學生概括出:讀數和寫數都應從高位起。
(6)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麼內容?(板書課題)大家都會了嗎?
(三)、鞏固練習、
1.練習、第35頁做一做第2題。
2.找朋友游戲、第36頁第4題。
(四)、板書設計
讀數寫數
例4、
例5、
例6、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00以內數的認識」中的第二課時內容——「讀數寫數」。
一、教材分析
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數數及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一方面讀數和寫數的過程是綜合應用本單元所學概念的過程,另一方面它又是後面要學的數的大小比較、百以內數的計算的重要基礎。教材的編排體現了:數具體的實物——用小棒表示數——用計數器表示數——寫數、讀數的編排層次,這樣編排是由直觀操作等依靠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逐漸提高抽象程度,有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為進一步學習大數的認識打基礎。
二、學情分析
從小學階段數概念的形成看,在上本節課之前,學生學習本節課的基礎是一年級上冊的20以內數的認識。從本單元來看,學生學習的基礎是100以內數的數數及組成,學生學好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的關鍵是初步建立數位的概念,而數位的概念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於是如何在理解數位的基礎上掌握數的讀法和寫法便成了這部分內容的難點。學生會數100以內的數,能說出數的組成,已經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學習技能,能根據教師的具體要求進行有目的的觀察、操作、歸納等活動,有初步的小組合作的意識,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對於「滿十進一」的進位制和數位意義與數的讀法、寫法之間的關系還很模糊,對於「位置值」沒有明確認識,大部分學生不認識也不會使用計數器,特別是學生不能建立小棒與計數器之間的關系。
基於以上考慮,我為本節課確立的教學目標是: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學會讀、寫任意兩位數和100,會用計數器撥珠子。
2、問題解決與數學思考:通過擺小棒、撥珠子等活動,溝通小棒與計數器的關系,使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及估算意識。
3、情感與態度: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是任意兩位數的讀法、寫法。
教學難點是由直觀到抽象,讀、寫兩位數。
四、教學策略及學法
課程標准告訴我們,數學學習過程應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操作、思考與交流,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我設計了如下的教法與學法:
第一,在學習內容上選擇生活中的素材,讓學生從猜到動手數出24根鉛筆,並思考怎樣擺能讓別人很容易看出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然後抽象成小棒圖,讓學生理解圖中所表示的.幾個十幾個一,再脫離實物和圖像,抽象出數的組成。這三個環節是由具體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層層遞進,由淺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學生的認知經驗為基礎進行的,這樣有利於學生透徹地理解數的組成。
第二,充分發揮了小棒、計數器、多媒體課件的作用,讓學生用小棒擺數,用計數器表示數,根據計數器讀數和寫數,並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的對比演示,溝通小棒與計數器之間的關系,理解數位的意義,學生一目瞭然,直觀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活動,在動手實踐中,化抽象的數學知識為看得著、摸得到的東西,學生既獲得知識,又學會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教學環節
為了能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我認為教學時要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通過數具體的實物數量——說出數的組成——在計數器上用算珠表示——數的讀、寫這樣一個過程來掌握100以內數的讀、寫法。因此我分三個環節設計了猜鉛筆——說組成——在計數器上撥珠子(溝通小棒與計數器之間的關系)——讀寫數——對比認識,理解數位——練習提升等學習活動。
1、第一個環節: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法。
在這一環節里,我首先出示一些鉛筆(24枝),讓學生「猜一猜大約有多少」,然後數一數鉛筆有多少,交流數的方法時引導學生:怎麼樣能使大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枝,突出數出10枝捆成一捆,這樣就能清楚地看出:一捆鉛筆表示1個十,2捆表示2個十,4枝鉛筆表示4個一,由此得到:24裡面有2個十和4個一。
通過這一環節的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方法,動手、動口、動腦去數數,從直觀到抽象,逐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法,加深學生對計數單位「一」和「十」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現、自主構建知識的良好學習態度和習慣。
2、第二個環節:操作探究、合作交流、掌握讀、寫數的方法。在這一環節里,先出示計數器,認識計數器,使學生知道計數器上從右邊數,第一位叫個位,第二位叫十位,第三位叫百位,並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24,引導學生思考:2捆小棒用計數器怎麼表示?4根小棒用計數器怎麼表示?為什麼24用小棒表示2捆和4根,而用計數器表示是2個珠子和4個珠子?通過學生的操作、思考、交流,同時通過課件的對比演示,溝通計數器與小棒之間的關系。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看計數器寫出24並讀數,說明2個十就在十位上寫2,4個一就在個位上寫4,使學生初步感受讀數、寫數的方法。接著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36,交流是怎麼撥的,並看著計數器讀數、寫
數,在讀、寫數的過程中總結讀數和寫數的方法。然後出示63,學生撥數,同時課件出示36和63的撥法,引導學生對比觀察、交流36和63中的「3」和「6」有什麼不同,在學生交流的同時課件演示「閃一閃」,使學生體會到數位不同,數字表示的意義也不同,加深學生對數位的理解。最後通過撥數27、65、40、100,進行撥數、寫數的練習,特別是40、100這兩個數的寫法進行重點交流,強調當哪一位上一個也沒有時,應用0佔位。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撥數、讀數、寫數的方法。這樣通過讓學生邊操作邊數數,配合課件的直觀對比演示,加深對100的認識,再次溝通小棒與計數器的關系。
3、第三個環節:闖關游戲,練習提升。
這一環節主要通過闖關游戲,設計了由淺入深的練習:先是讀數,接著寫數,寫數的練習先看計數器寫數,再是根據讀出的數來寫。這樣通過闖關競賽為學生提供多種有趣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讀數和寫數的過程中掌握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加深理解100以內數的意義,建立數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力求突出一個原則,就是引導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在反復操作的基礎上,配合課件的演示,逐步建立起百以內數的概念,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會利用計數器正確的讀數、寫數,並通過這個過程,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現、自主構建知識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