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繪本的教學方法7個步驟分別是
繪本的教學方法7個步驟分別是
第一步:封面和封底開始講故事
封面,是圖畫書的臉好的封面,是一本圖畫書的靈魂,一眼就能吸引人們的注意,讓人產生一種想把它拿在手裡,好好看一看的沖動。
第二步:藏在環襯里的秘密
精裝圖畫書一般都有環襯,平裝書有的根本就沒有環襯,翻開封面,直接就是扉頁了。
只有當環襯是一張白紙的時候,你才可以想都不想地一下子翻過去要是環襯有顏色,請你至少花上10秒鍾,看看它是什麼顏色作者選擇的顏色,一定最貼近故事的主題和氛圍。
第三步:文字和圖畫怎樣講故事
圖畫書不只是圖畫講故事,文字也講故事如果只看圖畫,那隻是喚醒了故事的一半生命同樣,只看文字不看圖畫,也只是喚醒了圖畫書的一半生命。
第四步:是什麼力量推動翻頁
圖畫書是翻頁的藝術,是按照書頁的順序來連續地表現整個故事的,為了吸引讀者迫不及待地往後翻頁,創作者在文字和圖畫里都做了巧妙的設計好的圖畫書,邊邊角角都滲透著作者的精心設計和安排,需要讀者反復研讀,用心體會。
第五步:反復多看幾遍
想真正讀懂一本圖畫書,沒有別的捷徑可走,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反反復復地細讀文本(包括文字和圖畫),至少要讀到十遍以上。
圖畫書把太多的東西都悄悄隱藏起來了,留待你去尋找去發現去感受只要你多讀幾遍,就會發現許多你第一遍看時沒有發現的東西。
第六步:要看版面設計
圖畫書從頭到尾都充滿了迷人而卓越的版面設計,是一門平面設計的藝術。作為沒有學過平面設計的常人來說,那就是對著圖畫書的頁面版式不停地發問。
第七步:一起討論
圖畫書可以討論的話題很多,最難的莫過於這本圖畫書的背後告訴了我們什麼?有的圖畫書的主題思想觀點藏在一個你看不見的地方,要用思考力才能把它們找出來。
01.興趣是最好的保質期
孩子的閱讀一定要從興趣開始,只有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才有可能靜靜的坐下來,和父母一起讀完一本書。父母可以通過生活中孩子的喜好來做判斷:喜歡玩車,父母就可以買一些內容與車有關的繪本;喜歡動物,就可以從動物書開始。總之,有吸引力的書,才可以吸引孩子。
02.經典永流傳
如果實在不知道怎麼選,那選擇經典的絕對不會錯!經典繪本也就是那些經久不衰,始終暢銷的繪本,包括-些名家的繪本,一些獲得過大獎的繪本。這樣的繪本一般都比較通俗易懂,具有令人感悟的哲理,動人的故事和精美漂亮的圖畫。除了學習語言外,還能在繪畫上得到雙重的享受。父母和孩子可以反復閱讀,搭配小游戲,充分調動孩子閱讀的積極性。
㈡ 怎樣製作親子繪本
和很多媽媽一樣,我也是一個堅持親子共讀的媽媽,在帶孩子讀了很多書,去了很多地方後,我萌生了給孩子做一本書的沖動,做為一名手工愛好者,這件事情我覺得特別有趣。
一、自製繪本有什麼好處?
為孩子做繪本,可以記錄孩子成長的點滴,比如,我們去年去了一趟14天的旅遊,我就把看過的風景、每個地方的歷史文化,整理成書,方便孩子回憶,也能因此學習地理知識。
為孩子做繪本,可以針對孩子的特點做她專屬的早教繪本,比如把她喜歡的動物,喜歡的動漫,喜歡的交通工具,甚至數字、英文等,都能做出一本書。
年齡稍微大的孩子,還能與他一起創作,製作書也是一次不錯的手工體驗哦!
二、繪本的題材可以有哪些?
1、孩子每一個階段的成長和進步,比如孩子學會爬、會坐、會站等,可以把這些成長大事,做一本名為:孩子成長大事記的書;
2、孩子成長有趣的事情,比如孩子說的一些有趣的畫,配上一些可愛的動物,也是一本不錯的繪本;
3、親子活動和親子旅遊,把旅途的風景、歷史故事、孩子的趣事等製作成書,可以方便回憶,還能給旅途中匆匆看到的風景做補充。比如,我帶娃娃看了大熊貓,我本想買一本大熊貓的繪本,但是不是很滿足我的需求,於是我自己製作。把大熊貓的圖片、生活習性、棲息地等按需整理。去了杜甫草堂,把草堂裡面見到的為人全部拍攝下,方便孩子查看。
4、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或者修正孩子的不足。比如,期望寶寶不要亂扔東西,用她喜愛的動物,編了一個故事,寓教於樂。
5、認知需求。像前面提的,把一些動物、數字、英文、交通工具等做成繪本,做為孩子的認知讀物。
三、做繪本的方法
繪本的製作我總結了幾種方法
1、照片繪本
旅途,地理常識、歷史故事類的,適用這種方法。封皮准備硬的卡紙,內頁准備相冊紙,把需要的照片列印出來。貼好,補充文字。
2、手繪
可以在1的基礎上,再加上自己的手繪。或者直接用手繪的方式,把孩子成長的點滴和有趣的話記錄。
3、不織布製作
不織布是一種環保的手工材料,同它製作一些認知類的繪本美觀好看,我會在第四部詳細講解。
以上的第一種和第二種方法,還能加上裝飾材料,比如帶圖案的透明膠帶、拓印、貼紙等。
四、不織布製作書的步驟
我自己是一個不織布愛好者,讀過我文章的讀者,應該有看過我的手工作品。
1、先看幾個成品吧
2、准備的材料
不織布,膠水,打孔器,金屬圈,針線,氣消筆
3、製作過程
確定頁數及製作好封面、內頁的大小(最好是在買材料的時候,買好自己合適的尺寸,這樣不需要再裁剪)
用剩餘的不製作,製作圖案;
剪裁
用膠水粘貼在內頁上,不夠固定的地方可以用針線縫上。
用打孔器把每一頁打孔;
用圈圈套上
完成
㈢ 淺談如何開展繪本教學
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教學:
1、作品的選擇,考慮貼近幼兒生活的孩子感興趣的題材。
2、製作PPT,配上恰到好處的背景聲音,渲染情緒。 創設具有良好視聽效果的閱讀情境,有利於幼兒獲得更為真實的情感體驗。
3、創設注重情感體驗的閱讀情景。 閱讀活動中增加一些環節,可以調動幼兒快樂的情緒情感,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涵,體會故事情感,從而優化閱讀活動的質量。
5、借用繪本的情節,在情景中開展教學。 孩子在活動中的體驗既加深了對文學作品主題的理解,又增進了對數學邏輯知識的感知,這樣的教學拓展了繪本的教育空間,提升了繪本的教育價值。
繪本教學的內容:
繪本是用色彩鮮艷、形象誇張的圖畫與少量簡易的文字交織的形式敘述一個故事,表達特定情感、主題的幼兒讀本。繪本近年來由於其按照不同階段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和需要發展的特點,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家長的重視。
用好繪本開展早期閱讀活動,有利於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豐富幼兒的情感和閱讀經驗,為幼兒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對於繪本的使用、購買都存在著較多的不科學性。
如有的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選擇繪本時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認知差異重視不夠,有的教師不夠關注幼兒對繪本內容的興趣和認知需要,有的教師在使用繪本時創造性「加工」意識不強,還有的教師將繪本閱讀活動看成是「看圖說話」,忽略了繪本的真正內涵。
㈣ 如何進行幼兒園繪本教學
1、在繪本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幼兒觀察,講述繪本內容,進一步提高幼兒對繪本的印象和理解。通過教師有效的提問和回答,給幼兒提供一個能說、想說和喜歡說的機會。而且通過提問還可以引發幼兒思考,使幼兒發現繪本中隱藏的價值和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在問題的設計時,要照顧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回答問題的主動性。在部分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採用比較單一的方式,使幼兒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感覺枯燥無味,不能積極的投入到活動氛圍中。在提問時,教師可以改變自己的聲調,或者作出誇張的表情和動作來提高幼兒的注意力。
2.豐富繪本教學的手段。在繪本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積極的利用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技術的教學工具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效率,加深幼兒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多媒體技術具有豐富的人物形象、聲音等特點,對於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具有重要的幫助。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其豐富的功能,來完成對畫面的重組、增加動畫,進行鏡頭特寫和配置聲音等,還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來增加和刪減其中的內容。採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繪本教學,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教學方式更加的靈活。
3.做好繪本的朗讀。對於幼兒來說,如果沒有教師的正確引導,幼兒難以明白繪本的內容,教師對文字有感情的朗讀會把幼兒帶入到主題境中,使幼兒更好地理解繪本內容。朗讀教學方式主要是針對文字量比較大,故事比較完整的繪本。在繪本中文字是圖畫的依據,是繪本的基礎。在很多繪本中,對於文字語言的選擇依據句式等都有特定的應用,例如繪本會比較重視字母音節的旋律和節奏,同時利用文字中的音效來表達情感和塑造人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逐頁地讀出文字,幼兒則邊看圖畫邊聽文字,在頭腦中跟隨老師的聲音完成字音和圖文的對照和匹配。在朗讀繪本的過程中可以將討論穿插在其中,幫助幼兒進一步的理解繪本的內容,隨著幼兒的翻頁,逐漸的完成整個閱讀流程。
㈤ 孩子讀繪本不專注學會解讀繪本的3個步驟,讓孩子輕松愛上閱讀
經常聽有家長說,孩子看繪本非常不專注,看一會兒就跑去玩了了,家長為此感到非常頭疼。
其實孩子專注的時間短,很大程度上是和孩子的生理特點相關的。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 孩子專注的時間大約等於孩子的生理年齡+2分鍾 ,只要在這個范圍內,就是正常的,家長不用過於焦慮。
但是這並不代表家長沒有努力的空間。
孩子不能專注的看繪本,除了受生理特點影響,和家長不會讀繪本也有很大的關系。
繪本究竟應該如何讀?
除了聲情並茂的把繪本讀出來, 還有非常關鍵的一步就是和孩子一起解讀繪本的圖畫。
3-7歲是孩子具象思維迅速發展時期,同時也是抽象邏輯思維萌芽的時期,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 生動形象的繪本畫面是最合胃口的,所以親子共讀的過程中,一定不要忽視繪本圖畫的作用。
繪本中圖畫其實都是穿插著 故事線、有一定的故事節奏和小細節 的,家長只有自己先讀透了繪本,了解了故事線、故事節奏和各種細節,才能夠和孩子很好的互動,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吸引孩子全情投入到繪本閱讀中來。
詳細的解讀一本繪本一般有三個步驟。
繪本的內容和主題都是通過一定的敘述方式來展現的,敘述方式主要包括故事線和圖畫敘述節奏兩個方面。
1、圖畫敘述的故事線
故事線,其實就是明裡暗裡吸引我們翻閱繪本的動機,正是靠著一條條故事線,才把一幅幅圖畫串聯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1)動作推動劇情線
主要是指繪本主角的動作串聯起的畫面。
比如非常經典的繪本《小金魚逃走了》的故事線就是小金魚不斷的向不同的地方逃走,這個動作不斷地吸引孩子去翻看小金魚下面又逃到哪裡去了。
(2)循序漸進的故事線
故事性比較強的繪本都是帶著循序漸進的故事線,會吸引孩子帶著各種疑問和猜想不斷的去翻頁,並期待和猜想最後的結局。
(3)重復式推進的故事線
這類故事線在低幼繪本里出現的比較多, 就是繪本的內容大都是由固定結構的故事組合而成,並且結局通常是在我們的閱讀過程當中可以被預測的 。
比如經典繪本《和甘伯伯去遊河》,不同的動物上船時甘伯伯跟他們說的話都說相似的,我們在讀的過程中,就可以預測到甘伯伯要求動物們不要做的事情它們都會做,最後船肯定會翻。
(4)多條共敘故事線
還有一些繪本不止一條故事線, 一般是一條主故事線穿插一些輔助故事線,輔助的故事線或是和主故事線平行,共同表達繪本的主題,或是單純豐富閱讀體驗,增加閱讀的樂趣等 。
最典型的就是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除了主人公的故事線之外,樓下的小老鼠一家的故事線也是非常有趣。
雖然輔助故事線即使不存在,也不會影響故事的推進和主題的表達,但是有了這些故事線卻的確可以增加閱讀的樂趣。
2、了解圖畫敘述的節奏
很多繪本圖畫的排列都是有節奏的, 這種類型的圖畫書通過兩拍子、三拍子、四拍子這樣的排列方式不斷地重復 ,讓人產生一幅幅看下去的樂趣,並預想接下來的場面,盼望著翻頁,漸漸地接近故事的高潮。
比如,《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這本繪本,就是遵循兩拍子的節奏,先是小鼴鼠質疑不同的動物,然後是動物用便便形態證明不是自己,這樣1212的節奏,就非常吸引孩子,讓孩子忍不住往下看。
故事線和故事節奏能很好的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和 探索 欲。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還沒讀完文字,孩子就迫不及待的要翻下一頁。
為什麼剛讀了幾頁,孩子就開始預測後面的情節。
為什麼有的繪本很簡單,孩子卻反反復復的要讀……
這其實都和作者精心設計的故事線和故事節奏有關。
對於家長來說,我們首先要自己搞清楚一本繪本的故事線和故事節奏,然後適當的埋下伏筆和引導,抓住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專注到閱讀的過程中來。
低幼繪本的文字都很少,主要是通過圖畫內容來表達情緒、渲染氛圍。
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孩子用心去感受。
1、觀察人物表情和肢體動作
表情和動物可以非常直觀的表現繪本角色的情緒,在共讀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孩子去觀察,人物表情是眉頭緊蹙還是喜上眉梢,是握拳跺腳還是捶胸頓足等等,讓孩子通過表情和動作來理解角色的情緒。
2、觀察顏色和形狀
每本繪本都有一個基本的顏色基調,和繪本的主題是一致的。
比如經典的《菲菲生氣了》裡面,在菲菲生氣的時候,運用了大量的橙色紅色等高飽和度的顏色,來表現菲菲的憤怒。
可是到最後菲菲消氣了以後,色調就變成了清新的藍綠色,色調的變化可以明顯看出主人公情緒的變化。
3、字體、字型大小、字的顏色表現
除了正文的內容,繪本中還經常會有一些輔助的文字,這些文字的顏色、大小、字體等也都是蘊含了作者的小心思的。
比如《山田家的氣象報告》,不同的天氣的文字都是用不同顏色來表示的,和天氣狀態都是相對應的。
4、畫面比例的表現
圖畫比例不一致並不會顯得雜亂無章,反而是作者精心設計的用來表達情緒和氛圍的手段之一。
最經典的代表是《野獸國》,其中的畫面比例一直是隨著劇情在變化,其實對於讀者來說,這也是一種無聲的沖擊,可以將情緒很好的傳遞出來。
孩子是天生的觀察家,作者把一些巧妙的細節藏在繪本中, 其實也是留給孩子的一些小驚喜,既可以讓孩子體驗發現的樂趣,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細節雖小,但是作用卻不小,繪本中的每個細節都是有意義的。
1、細節塑造生動人物形象
繪本中的形象想要活起來,就少不了各種細節的加持。
比如《大衛不可以》里的這一幕,大衛膝蓋上的傷疤、積木形狀的腦袋、手提箱上的圖案都可以更好地表現大衛的淘氣。
2、細節透露了劇情的發展
很多細節也是作者為之後情節的發展提前埋下的伏筆。
提起細節繪本,就不得不提《包姆和凱羅》系列繪本,這套繪本里作者插入了大量有趣的細節和伏筆,每次和孩子讀,都會有新發現。
比如《包姆和凱羅的天空之旅》中,包姆和凱羅出發去爺爺家的時候,旁邊也停了一架飛機,到最後我們發現小鼴鼠也到了爺爺家,可是小鼴鼠並沒有跟包姆他們一起出發,所以之前的小飛機就透露了小鼴鼠會自己駕駛飛機去爺爺家。
3、細節讓故事穿越
還有一些小細節可以產生穿越的效果,引得讀者會心一笑。
比如《我爸爸》里,爸爸打敗大野狼的一頁,仔細一看,屋外大樹後面躲著的是三隻小豬和小紅帽,都是和大灰狼相關的角色形象,瞬間就會讓讀者有穿越的感覺。
除此之外,細節還能揭示時間變化、展現背後隱藏的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等,所以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善於觀察,並盡量拓展。
通過 了解圖畫的敘述方式、感受圖畫背後的情緒與氛圍、發現隱藏的小細節 這三步,基本就可以把一本繪本解讀透,然後就可以吸引孩子一起親子共讀啦!
閱讀習慣的養成並不會很容易,但是只要堅持,並堅持正確的方法,肯定都會有回報的,孩子愛上閱讀也是早晚的事。
#凌晨爸媽成長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