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氣管插管步驟(口腔)
氣管內插管術
將特製的氣管導管、通過口腔或鼻腔插入氣管內,是氣管內麻醉、心肺復甦或呼吸治療的必要技術。
(一)適應證
氣管內插管能便於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和易於清除氣道內的分泌物;便於吸氧和施行扶助或控制通氣;能經導管吸入麻醉葯及便於全麻下呼吸管理,因此適於多數需要全麻的手術,尤以下列情況更為適合:①開胸手術或應用肌松葯後需行人工通氣者;②需全麻的飽胃或急性腸梗阻病人;③頭頸部全麻手術,插管後使麻醉操作遠離手術野,尤其是口鼻及顱底骨折手術,可防止血液誤吸。④氣道受壓或不能保持正常通氣的俯卧或側卧位等手術。此外心肺復甦或呼吸急救時,插管是最緊迫的任務。遇呼吸道急性炎症、嚴重出血素質、胸主動脈瘤壓迫氣管的病人,除非緊急,一般不宜插管。
(二)方法
1.准備插管用具:氣管導管、喉鏡、噴霧器、牙墊、吸引器、銜接管、麻醉機等。
2.麻醉:①靜脈誘導插管法:常用葯有2.5%硫噴妥鈉、羥乙酸鈉、安定及芬氟合劑等,可以配合肌松葯如琥珀膽鹼作快速插管或加表面麻醉插管。②清醒插管:病人清醒或給予適量鎮靜及催眠葯的狀態下,施行完善的表面麻醉,然後插管。適用於呼吸道不完全性梗阻、飽胃、張口障礙等特殊情況的病人。
3.插管步驟:插管可經口或鼻腔的途徑,採用喉鏡明視或盲探插入導管,而以口腔明視插管最常用,特殊情況可通過氣管造口插管,近年來又開展光導纖維喉鏡插管。插管須在麻醉條件下按步驟作(圖1-16,1-17):①左手持喉鏡沿病人右側口角置入鏡片,將舌體推向左側後使鏡片移至正中,見到懸雍垂。②鏡片進入咽喉部並見到會厭。③彎鏡片置入舌根與會厭交界外,使病人頭向後仰再上提喉鏡,隨之會厭翹起而顯露聲門。④將導管經聲門裂插入氣管內,塞入牙墊後退出喉鏡,妥善固定導管和牙墊,接上麻醉機。
4.注意事項:①插管操作中必須輕輕柔。②選擇導管的大小以能容易通過聲門裂為好,太粗或暴力插入時易致喉、氣管損傷,太細則不利於呼吸交換。③導管尖端通過聲門後再深入5~6cm,使套囊全部越過聲門,但不要誤入一側支氣管或食道。④套囊充氣恰好封閉導管與氣管壁間隙為度,勿盲目注射大量空氣而造成氣管壁 缺血壞死。⑤放置好手術休位後應試行氣管內吸引,並檢查導管是否通暢。
圖1-16 聲門解剖
圖1-17 氣管插管步驟
(三)並發症
1.損傷:如牙齒松動或脫落、粘膜出血等。
2.神經反射:如嗆咳、喉痙攣、支氣管痙攣、血壓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驟停。
3.炎症:如插管後引起喉炎、喉水腫、聲帶麻痹、呼吸道炎症等。
二、麻醉裝置
根據氣體排出方式,將吸入全麻裝置分成四類,也是四種基本方法。
(一)開放法 指吸入氣(麻醉混合氣)和呼出氣全部排出到大氣中,無重復吸入。如開放點滴法(圖1-18)、丁型管法(圖1-19)、吹入法。其特點是方法簡單,呼吸阻力和死腔小,但麻醉氣體逸出快,麻醉深度不易保持恆定。一般用於小兒。
(二)緊閉法 吸入氣和呼出氣全由麻醉機控制,呼氣中二氧化碳由鈉石灰吸收。其特點是全麻深度能長時保持穩定不變,便於人工通氣和呼吸管理,但呼吸阻力和器械死腔較大。緊閉法中又有循環式和來回式二種(圖1-20),以循環緊閉式多用。
(三)半開放法及半緊閉法 此二種方法的特點是介於開放法和緊閉法之間,呼出氣都有一定程度的重復吸入,根據所用的活瓣和氣體流量來控制,規定二氧化碳復吸入量半開放式應低於1%,半緊閉式則可高於1%。626型空氣麻醉機即屬半開放式(圖1-21),緊閉法時如將部分呼出氣通過呼出活瓣逸出,即成半緊閉式,需有二氧化碳吸收裝置,實際工作中二者有時很難區別
② 口咽通氣管如何使用
口咽通氣管是一種由彈性橡膠式塑料製成的硬質性人工氣道,白色,呈扁管形,彎曲狀,具有方便吸痰,改善通氣等功能。x0dx0a口咽通氣管的使用原則寧大勿小,寧長勿短。口咽通氣管必須延伸到舌根部才能開放氣道,因此太短不能經過舌,起不到開放氣道的作用。所以選擇適宜的型號至關重要。x0dx0a口咽通氣管的放置方法操作者用壓舌板將病人舌體按下,用蘸水的口咽通氣管凹面向上。輕壓舌背放入,至咽喉處轉口咽通氣管180°即可。放置成功後,用2條長20cm~25cm的膠布,第1條膠布的一端固定於右側面頰部,然後繞口咽通氣管1周後固定於右側面頰部。第2條膠布相同方法固定於左側面頰部。口咽通氣管的放置技巧:使用口咽通氣管前,將病人床頭放平,使病人取頭後仰位。x0dx0a意識清醒者操作者要向病人講明放置口咽通氣管的目的及需要配合時的注意事項,以取得病人合作。如果病人不配合,切勿強行將口咽通氣管插入或撤出,以免造成病人牙齒松動,一定要耐心說服病人以取得合作。囑病人張口,並藉助壓舌板助其口腔張大,按正確步驟放入口咽通氣管。x0dx0a意識不清者將壓舌板從病人臼齒處放入助其張口,然後動作輕柔准確地按正確的步驟放入口咽通氣管。如果放置失敗,應將口咽通氣管先彈回使之達到舌根,立即重新移動位置,使口咽通氣管遠端放置到舌根後部。x0dx0a放置口咽通氣管的注意事項x0dx0a1、操作前去掉病人的義齒,了解病人的生命體征。意識障礙,煩躁不安的病人給予約束雙手,防止拔管x0dx0a2、正確運用放置口咽通氣管的技巧與方法。x0dx0a3、嚴格無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口咽通氣管需持續放置時,2h~3h重新更換位置。做好口腔護理及口咽管的清洗,防止口腔黏膜潰瘍及痰痂堵塞口咽管。x0dx0a4、喉頭水腫、氣管內異物、哮喘、咽反射亢進或出現中樞性呼吸衰竭等均應視為口咽通氣管的禁忌證。x0dx0a5、做好心理護理,要耐心向病人講明此項操作是一項重要的護理措施,以爭取病人的配合,在操作過程中應盡量做到輕、穩,以減輕病人的痛苦。x0dx0a6、放置口咽通氣管確切固定後,對於難以耐受口咽通氣管者,應適當用鎮靜劑。若強行留置會造成病人煩躁不安,增加耗氧量。若放置失敗或無效,估計病情不會很快好轉,必須選擇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確切有效的改善通氣。x0dx0a口咽通氣管的消毒每次使用後。浸泡在含氯的消毒液中15min。然後用清水將口咽通氣管上的消毒液沖洗干凈晾乾,放置病人處備用。
③ 清醒氣管內插管的清醒插管的具體方法
1.對病人做好適當解釋,重點說明須配合的事項,如放鬆全身肌肉,保持深慢呼吸,不屏氣和惡心等,以爭取病人充分合作。
2.使用適當的麻醉前用葯,如氟哌啶、哌替啶或異丙嗪,及阿托品,可使病人鎮靜、咽喉反射減弱和分泌物減少,有利於施行清醒插管。
3.為保證清醒插管順利進行,手法應盡可能輕巧、緩慢和正確。
4.全面完善的咽喉氣管粘膜表面麻醉是保證清醒插管成功的關鍵。
5.粘膜表麻完成l一2分鍾後,即可按前述方法施行清醒氣管內插管。
④ 如何打鼻飼
什麼是鼻飼?
鼻飼是把胃管通過鼻腔、食道送到胃中,通過胃管往胃中打食物.
這種情況一般常見於昏迷、吞咽障礙、食道疾病等不能在自己
進食的情況下,進行鼻飼治療。
鼻飼目的?
1、幫助不能進食的老年患者攝取營養。
2、全面均衡符合生理的營養的供給,以降低高分解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
操作方法:
Ø清醒患者在鼻飼前應向患者做好解釋,徵得同意方可進行鼻飼。 Ø測試鼻飼液溫度(38~40℃),協助患者呈半卧位(抬高頭胸部30-35度角)。 Ø毛巾墊於鼻飼管末端下,確定胃管有無移位(打開胃管前端開口處,用注射器連接末端,回抽,如有胃液抽出即可確認其在胃內)。 Ø確定胃管在胃內後抽吸溫開水,先注入20毫升左右溫開水,再抽吸鼻飼液緩慢注入,注入食物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
⑤ 氣管插管的人工氣道
經口氣管插管的使用快速而方便,在呼吸、心跳驟停搶救時較常使用,但經口氣管插管固定困難,大多數病人意識恢復初期,可因煩躁不安或難以耐受,導致過早拔管撤機。對這類病人予以適當的鎮靜或改變插管方式,可保證適時撤機。經鼻氣管插管有效方便,對於清醒病人也能耐受,且易固定,不影響口腔護理和進食,不致因較長時間使用引起營養不良和電解質紊亂,為一無創傷的方法。但經鼻氣管插管氣道死腔大,容易導致痰液引流不暢、痰栓形成,甚至阻塞管腔。相比之下,氣管切開死腔小,固定良好,病人能耐受,痰液易吸出,不影響進食和口腔護理,並發症少,是理想的通氣方式。需要較長時間機械通氣或昏迷者,及痰液較多排痰不暢者,以氣管切開為宜。
插管方法
1.經口腔明視氣管內
藉助喉鏡在直視下暴露聲門後,將導管經口腔插入氣管內。1.將病人頭後仰,雙手將下頜向前、向上托起以使口張開,或以右手拇指對著下齒列、示指對著上齒列,借旋轉力量使口腔張開。
2.左手持喉鏡柄將喉鏡片由右口角放入口腔,將舌體推向側後緩慢推進,可見到懸雍垂。將鏡片垂直提起前進,直到會厭顯露。挑起會厭以顯露聲門。
3.如採用彎鏡片插管則將鏡片置於會厭與舌根交界處(會厭谷),用力向前上方提起,使舌骨會厭韌帶緊張,會厭翹起緊貼喉鏡片,即顯露聲門。如用直鏡片插管,應直接挑起會厭,聲門即可顯露。
4.以右手拇指、食指及中指如持筆式持住導管的中、上段,由右口角進入口腔,直到導管接近喉頭時再將管端移至喉鏡片處,同時雙目經過鏡片與管壁間的狹窄間隙監視導管前進方向,准確輕巧地將導管尖端插入聲門。藉助管芯插管時,當導管尖端入聲門後,應拔出管芯後再將導管插入氣管內。導管插入氣管內的深度成人為4~5cm,導管尖端至門齒的距離約18~22cm。
5.插管完成後,要確認導管已進入氣管內再固定。確認方法有:
①壓胸部時,導管口有氣流。
②人工呼吸時,可見雙側胸廓對稱起伏,並可聽到清晰的肺泡呼吸音。
③如用透明導管時,吸氣時管壁清亮,呼氣時可見明顯的「白霧」樣變化。
④病人如有自主呼吸,接麻醉機後可見呼吸囊隨呼吸而張縮。
⑤如能監測呼氣末ETCO2則更易判斷,ETCO2圖形有顯示則可確認無誤。
2.經鼻腔盲探氣管內插管方法
將氣管導管經鼻腔在非明視條件下,插入氣管內。
1.插管時必須保留自主呼吸,可根據呼出氣流的強弱來判斷導管前進的方向。
2.以1%丁卡因作鼻腔內表面麻醉,並滴入3%麻黃素使鼻腔粘膜的血管收縮,以增加鼻腔容積,並可減少出血。
3.選用合適管徑的氣管導管,以右手持管插入鼻腔。在插管過程中邊前進邊側耳聽呼出氣流的強弱,同時左手調整病人頭部位置,以尋找呼出氣流最強的位置。
4.在聲門張開時將導管迅速推進。導管進入聲門感到推進阻力減小,呼出氣流明顯,有時病人有咳嗽反射,接麻醉機可見呼吸囊隨患者呼吸而伸縮,表明導管插入氣管內。
5.如導管推進後呼出氣流消失,為插入食道的表現。應將導管退至鼻咽部,將頭部稍仰使導管尖端向上翹起,可對准聲門利於插入。
⑥ 插胃管時的技巧是什麼
首先應該判斷病人的情況,清醒與昏迷,配合程度,鼻腔的情況等。其次應對病人做好解釋工作
,已取得配合。 清潔鼻腔後,潤滑胃管,注意潤滑度,經一側鼻腔緩緩插入,至咽喉部胃管約進入15cm時,囑病人做吞咽動作,昏迷病人應將頭部抬起使下頜靠近胸骨柄,增大咽部弧度,使胃管經咽後壁順利進入食管,防止誤入氣管。注意整個插管動作應輕柔敏捷,以減輕病人痛苦,與阻力時不要盲目用力插入,應安慰病人幫助其放鬆,調整後再插,隨時觀察病人面色及一般情況,如遇嗆咳應立即撤管,休息後重插。
⑦ 清醒氣管內插管的咽喉氣管粘膜表面麻醉的方法
(1)咽喉粘膜表面麻醉:用1%丁卡因或2%一4%利多卡因,循序分3次噴霧:①先噴舌背後半部及軟齶;②隔1—2分鍾後,囑病人張口,同時發「啊」長聲,作咽壁及喉部噴霧;②隔1—2分鍾後,用喉鏡片當作壓舌板輕輕提起舌根,將噴霧器等對准喉頭,在病人深吸氣時作噴霧。三次噴霧所用的1%丁卡因或2%一4%利多卡因總量一般以2—3m1為限。
(2)氣管粘膜表面麻醉:有兩種方法:
1)經環甲膜穿刺注葯法;在咽喉表麻完成後,病人取頭後仰位,在甲狀軟骨與環狀軟骨之間(環甲膜)定好穿刺點,用盛有1%丁卡因(或2%利多卡因)2m1、帶23號注射針頭的注射器,作垂直刺過環甲膜進入氣管。經抽吸有氣證實針尖位置正確後,囑病人深呼吸,在呼氣末、吸氣始之際作快速注入麻葯。此時病人往往嗆咳,為避免刺傷氣管粘膜,需迅速退針。經環甲膜穿刺,有可能刺傷聲門下組織或聲帶,故有人主張將穿刺點下移至環狀軟骨與第二氣管環之間的間隙(圖42—21)。本法的表麻效果確實可靠,適用於張口困難的病人,但易激惹病人劇咳和支氣管痙攣。為避免此類痛苦,可採用下法。
2)經聲門注葯法;在咽喉表麻完成後,用喉鏡顯露聲門,右手持盛有1%丁卡因(或2%利多卡因)21xll、前端帶截短成8—10cm的硬膜外導管的注射器,在直視下將導管前端插至氣管上端,然後作邊旋轉注射器,邊緩慢注入麻葯。注畢後囑病人咳嗽數次,即可獲得氣管上段、聲門下及會厭喉面的粘膜麻醉。本法可顯著減、輕病人的痛苦。
(3)鼻腔粘膜表面麻醉:用於經鼻清醒插管,最好用4%一5%可卡因,因兼有局部血管收縮作用,先用lml滴鼻,再用可卡因棉片填塞鼻後腔。也可用0.5%一1%丁卡因麻黃鹼混合液,按上法施行表麻。亦可將表麻葯作鼻腔直接噴霧。
⑧ 氣管插管方法,根據插管時時否用喉鏡暴露聲門分
是否用喉鏡暴露聲門分:看看就知道
1經口氣管插管術
①准備:根據患者體型選擇氣管導管。擺體位,頭、頸、肩相應墊高,使頭後仰並抬高8~10 cm。對於肥胖病人,可將外耳道與劍突擺在同一水平線上。2%利多卡因對口咽部及下咽區噴霧局麻。
②插管:用右手拇指和中指呈剪刀手法,使患者張口。用左手持喉鏡沿口角右側置入口腔,將舌體推向左,使喉鏡片至正中位,此時可見懸雍垂,慢慢推進喉鏡使其頂端抵達舌根,稍前上提喉鏡,可看到會厭的邊緣,繼續推進喉鏡,使其頂端抵達舌根與會厭交界處,然後向前上提喉鏡,間接拉起會厭而顯露聲門。右手執氣管導管,斜口對聲門裂,在吸氣末順勢將導管輕柔插入。導管插入氣管內的長度,成人約為5 cm,小兒約為2~3cm。如果用導絲塑型,在導管斜面進入聲門2cm後,要及時抽出導絲。導管插入氣管後,立即塞入牙墊,然後退出喉鏡,檢查確認導管在氣管內。
2經鼻氣管插管術:
①盲探經鼻氣管插管:適應證基本與經口插管的禁忌證相同。
禁忌證或相對禁忌證:主要包括呼吸停止;嚴重鼻或頜面骨折;凝血功能障礙;鼻或鼻咽部梗阻;顱底骨折。
操作要點:先將鼻腔內點滴呋麻滴鼻液,潤滑劑潤滑並作表面麻醉。操作時導管進入鼻腔就將導管與面部作垂直方向插入鼻孔,使導管沿下鼻道推進,經鼻後孔至咽腔,切忌將導管向頭頂方向推進,否則極易引起嚴重出血。操作者可一面注意傾聽通過導管的氣流,一面用左手調整頭頸方向角度,當感到氣流最強烈時,然後迅速在吸氣相時推入導管,通常導管通過聲門時患者會出現強烈咳嗽反射。不要施加暴力。如果推進導管時呼吸氣流聲中斷,提示導管前端已觸梨狀窩,或誤入食管,或進入舌根會厭間隙。應稍稍退出重試。成功率約70%。插入後務必確認氣管導管在氣管內而不是在食管內。反復嘗試插管易造成喉頭水腫,喉痙攣、及出血,導致急性缺氧,誘發心跳驟停。建議在3次不成功後改其他方法。
②明視經鼻氣管插管 :氣管導管通過鼻腔方法同盲插,聲門暴露方法基本同明視經口插管法。當導管通過鼻腔後,用左手持喉鏡顯露聲門,右手繼續推進導管進入聲門,如有困難,可用插管鉗夾持導管前端送入聲門。檢查確認導管位置並固定。
3逆行氣管插管術
所謂逆行氣管插管是相對常規氣管插管而言,先行環甲膜穿刺,將導絲經環甲膜送入氣管,通過喉部,到達口咽部,由口腔或鼻腔引出,再將氣管導管沿導絲插入氣管。清醒、麻醉病人均可實施。根據逆行氣管插管的原理。
適應證:由於上呼吸道解剖因素或病理條件下,無法看到聲帶甚至會厭,無法完成經口或經鼻氣管插管者。
禁忌證: ①甲狀腺腫大,如甲亢或甲狀腺癌;②無法張口;③穿刺點腫瘤或感染;④凝血機能障礙;⑤病人不合作又無法控制。此法體位要求低,一次成功率高,插管過程中缺氧時間短。
4纖維支氣管鏡引導氣管插管術
纖支鏡在人工氣道建立及管理上有很多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具體為:①檢查氣道,明確引起氣道急症的原因;②放置雙腔支氣管導管,用於分側肺通氣;③肺泡灌洗並作病原學檢查;④用於困難氣道插管;⑤成功率高,損傷小,安全性高。它的缺點也很突出:①價格貴;②需要專門維護、保養;③攜帶不便;④操作要專門培訓。�
5經氣管噴射通氣技術
當不能通過面罩或氣管導管進行有效肺通氣時,如果沒有其他可使用的通氣措施,必然會造成病人死亡。一般認為,採用粗口徑的靜脈套管針穿刺環甲膜進行氣管噴射通氣(trans-tracheal jet ventilation,TTJV)是處理面罩不能通氣且氣管插管失敗狀態的一種簡單和極為有效的方法。
TTJV的適應症:①緊急情況。②擇期情況,主要是與上呼吸道有關的手術和防止常規氣管插管中發生的插管失敗。
6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
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適宜於在擇期條件下使用,需緊急呼吸道控制的病人,不能觸及環甲軟骨的病人及小兒病人是此種方法的禁忌症。
⑨ 氣管內插管術的實施方法
1.經口明視插管術
藉助喉鏡在直視下暴露聲門後,將導管經口腔插入氣管內。
(1)先將患者頭後仰,若患者口未張開,可用右手拇指對著下牙列,示指對著上齒列,以旋轉力量啟開口腔。
(2)左手持喉鏡自右口角放入口腔,將舌推向左方,徐徐向前推進,顯露齶垂(懸雍垂),再略向前深入,使彎形喉鏡窺視片前端進入舌根與會厭角內,然後依靠左臂力量將喉鏡向上、向前提起,增加舌骨會厭韌帶的張力即可顯露聲門。如系直型喉鏡,其前端應挑起會厭軟骨,顯露聲門。
(3)當聲門暴露清楚後,以右手拇指、示指及中指如持筆式持住導管的中、上段,使其前端自右口角進入口腔,直到導管接近喉頭時再將管端移至喉鏡片處,同時雙目經過鏡片與管壁間的狹窄間隙監視導管前進方向,准確輕巧地將導管尖端插入聲門。藉助管芯插管時,當導管尖端入聲門後,應拔出管芯後再將導管插入氣管內。導管插入氣管內的深度成人為4~5cm,導管尖端至門齒的距離18~22cm。安置牙墊,退出喉鏡。
2.經鼻明視插管術
本法基本上與經口明視插管法相同,但有下列幾點不同之處。
(1)插管前先滴液體石蠟入鼻腔,導管前端外塗以滑潤劑。清醒插管者需作鼻腔內表面麻醉。
(2)掌握導管沿下鼻道推進的操作要領,即必須將導管與面部作垂直的方向插入鼻孔,沿鼻底部出鼻後孔至咽腔,切忌將導管向頭頂方向推進,否則極易引起嚴重出血。
(3)鼻翼至耳垂的距離相當於鼻孔至咽後腔的距離。當導管推進至上述距離後,用左手持喉鏡顯露聲門。右手繼續推進導管入聲門,如有困難,可用插管鉗夾持導管前端送入聲門。
(4)經鼻導管容易在鼻後孔位置出現屈折,處理困難。為此,對導管的質地應事先檢查,選用堅韌而有彈性、不易折屈和壓扁的導管。
3.經鼻盲探插管術
將氣管導管經鼻腔在非明視條件下,插入氣管內。
(1)應首先檢查鼻腔通暢無異常,插管時必須保留較大通氣量的自主呼吸,可根據呼出氣流的強弱來判斷導管前進的方向。
(2)以1%丁卡因作鼻腔內表面麻醉,並滴入3%麻黃素使鼻腔黏膜的血管收縮,以增加鼻腔容積,並可減少出血。
(3)選用合適管徑的氣管導管,在導管外部塗上石蠟油或局麻葯膏,右手持管,將導管自鼻孔緩慢送入。需依靠導管內的呼吸氣流聲強弱或有無,來判斷導管斜口端與聲門之間的位置和距離;導管口越正對聲門,氣流聲音越響;反之,越偏離聲門,聲音越輕或全無。此時術者一邊用左手調整頭位,並觸診頸前區的皮膚以了解導管前端的位置;一邊用右手調整導管前端的位置,同時用耳傾聽氣流聲響。當調整至聲響最強的部位時,緩緩推進導管入聲門。
(4)在聲門張開時將導管迅速推進。導管進入聲門感到推進阻力減小,呼出氣流明顯,有時患者有咳嗽反射,接麻醉機可見呼吸囊隨患者呼吸而伸縮,表明導管插入氣管內。
(5)如導管推進後呼出氣流消失,為插入食管的表現。應將導管退至鼻咽部,將頭部稍仰使導管尖端向上翹起,可對准聲門利於插入。
4.清醒氣管內插管術
利用1%丁卡因噴霧咽喉、氣管施行黏膜表面麻醉,在患者神志清醒的狀態下進行氣管內插管,稱「清醒氣管內插管」,簡稱「清醒插管」。當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插管不夠安全時,可選用清醒插管。
(1)表面麻醉清醒插管前要求對上呼吸道必須有完善的黏膜表面麻醉,包括咽喉黏膜表面麻醉和氣管黏膜表面麻醉。
(2)鎮靜施行經口或經鼻清醒插管,要求患者充分鎮靜,全身肌肉鬆弛,這樣不僅有助於插管的施行,也可基本避免術後不愉快的回憶。
(3)患者的准備①對患者必須做好適當的解釋,重點說明配合的事項,如放鬆全身肌肉特別是頸、肩、背部肌肉,不使勁,不亂動;保持深慢呼吸,不屏氣,不惡心等,盡量爭取患者全面合作;②使用適當的麻醉前用葯,可使患者分泌物減少和鎮靜咽喉反射減弱,以利於施行清醒插管。
(4)插管咽喉氣管黏膜表麻完成後1~2分鍾,即可按經口明視氣管內插管方法施行清醒氣管插管。
⑩ 清醒氣管內插管的選擇內插管的條件
凡估計氣管插管有困難,或存在下列病情之一者均以選用清醒氣管內插管為宜:①氣道不全梗阻,如痰多、咯血、頸部腫塊壓迫氣管;②消化道梗阻,如幽門梗阻、腸梗阻;②飽食,如急性創傷、臨產傷;④不能耐受深麻醉,如高齡、休克、危重、消瘦衰弱;⑤某些針麻手術病人。對小兒(新生兒例外),情緒緊張或神志不清又不能合作的病人,不宜採用清醒插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