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肌力的康復訓練方法

肌力的康復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09 14:56:19

如何進行肌力訓練

各種肌肉骨骼系統病損、以及周圍神經病損常導致患者的肌力減弱,肌肉功能障礙等,影響肢體運動功能。肌力訓練的目的是運用各種康復訓練的方法逐步增強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改善肢體運動功能;同時肌力訓練具有預防各種骨關節疾病及術後患者的肌肉萎縮、促進肌肉功能恢復有作用。
肌力訓練方法有徒手訓練和器械訓練。徒手肌力訓練時一般不需要儀器設備。
1.器械訓練物品准備 器械訓練時,有啞鈴、沙袋、實心球;彈性阻力裝置;滑輪系統;等張力矩臂組件,如股四頭肌訓練器等;可變阻力裝置;等長肌力訓練裝置;等速肌力訓練裝置等。
通常可根據患者不同肌肉功能障礙情況選用不同訓練方法和訓練儀器。
2.要向患者說明治療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② 如何提高孩子肌力

小孩肌力低可以做調理平衡和協調的訓練。
小孩肌力低可以撫摸的方式進行訓練,也就是通過按摩的方式進行訓練,不會對小孩造成太大的影響,隨著小孩的成長,在營養方面也要多加註意,多吃蛋白質多、有營養的食物。小孩肌力低也可以去醫院做康復訓練。
小孩肌力低可以通過針灸的方式恢復,需要一天針灸一次,一次大概三十分鍾,也可以對小孩進行按摩,可以起到舒筋活絡,增加肌肉的新陳代謝,刺激神經,可以恢復小孩的肌力。

③ 肌張力低能鍛煉嗎怎麼康復

一、用手輕輕扶助頭部,讓孩子感受正確的體位。通過單手提拉和支撐進行坐起的訓練。康復訓練的最終目的是讓肌張力低下型腦癱孩子與正常孩子生活在一起,避免心理障礙。 二、讓孩子趴在床上,迫使孩子進行頸部肌肉的訓練。進行體干旋轉鍛煉,一隻手放在肩膀上,另一隻手放在胯骨上,向相反方向擰著持續壓迫。然後讓孩子體會側卧位的感覺,這也是誘導孩子翻身的一個模式,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翻身的能力。 三、採用側卧位:病兒躺在床上玩或睡眠時,應採取側卧位,這樣有利於痙攣性肌張力的緩解,還有利於肢體的對稱,容易將雙手放在胸前,面前放置玩具及懸掛一些彩色鮮艷汽球和鈴鐺,便於抓握玩具,有利於發展上肢功能,還受到顏色及聲音的刺激。 四、正確的抱姿:病兒雙手不摟抱大人的頸部,軀乾的控制力又很差時,用一隻手扶住病兒的肩背部,另一隻手扶住臀部,並將雙腿分放在腰髂兩側。當病兒能用手摟抱頸部及軀干有一定的控制力時,家長採用一手托住病兒臀部處於坐的姿勢,並讓其腿分開,放在一側髂的前後。這樣有利於上肢功能發育,使下肢痙攣內收肌得到拉伸及牽張,起到良好作用。 五、止住流涎:讓病兒頭部垂直,用食指及中指沿著孩子口唇周圍及面頰進行連續敲擊及按壓;將食中指末端放在病兒下頜下面頸根部的舌骨兩側,托起下頜關閉口腔,然後稍用力上抬,向前劃出,使舌頭上抬,產生吞咽運動,經過一段時間的刺激,有望止住流涎。

④ 在肌力訓練中TENS方法內容

利用 CYBEX 進行的等速練習 基本特點是由儀器使受訓練的肢體在運動全過程中始終保持角速度相等 。 在關節活動范圍內的每一點上都能向肌肉提供合適的阻力 。 另外 , 當肌肉疲勞時 , 肌力將逐漸減弱 , 阻力也將隨之下降 不會過度負荷導致肌肉的損傷。 四、肌力訓練注意事項 合理選擇訓練方法 合理調整運動強度,避免過度訓練: 防止代償性運動: 注意心血管反應 運動三步曲:准備、強度、放鬆 避免過度訓練: 每次訓練均要引起一定程度的肌肉疲勞 , 才能通過超量恢復達到增強肌力的目的 , 但原則上以訓練後的第二天患者不感到疲勞和疼痛為宜。 肌力訓練方法的選擇 肌力 訓練方法 0-1 被動活動、肌電刺激 1-2 肌電反饋、助力活動 3 主動活動 4-5 抗阻練習:等張抗阻、等長抗阻、等速抗阻 圖15 髖關節的屈曲動作 A 做髖關節的屈曲動作 , 當髂腰肌、股四頭肌肌力較弱時 , 縫匠肌可出現代償動作 , 即髖部屈曲時將出現下肢外展、外旋 B 控制大腿外展外旋 , 從正前方做屈髖訓練,防止縫匠肌的代償動作 圖 16 髖關節的外展動作 A 臀中肌肌力弱時 , 腰大肌、髂肌出現代償 , 在外展的同時將引起大腿的外旋 b 訓練臀中肌時要將大腿置於內外旋的中間位置 , 然後再進行外展動作 五、中樞神經損傷與外周性損傷肌力練習的區別 中樞性損傷的肌力訓練 腦血管意外引起的癱瘓不單是肌力的問題,主要涉及的是中樞神經系統對低級中樞及周圍神經協調控制能力的失調 有學者認為單純的肌力訓練會干擾運動控制的協調,特別是痙攣期 但肢體的偏癱在不同程度上總會造成肌力的減退 因此,肌力的訓練在偏癱患者的康復治療中仍不可缺少,尤其是在偏癱的早期和恢復期 中樞性損傷的肌力訓練要點 重點是加強軟弱無力肌群的力量訓練 痙攣期患者應避開會加重痙攣肌群的肌力訓練 以多軸位、多關節、多組肌群參與的綜合肌力練習,即PNF技術

⑤ 重症肌無力怎麼鍛煉

重症肌無力是一種自身獲得性的免疫性的疾病,它累及的人的部位就是神經肌肉之間的突觸後膜,導致的就是突觸後膜的神經信號的傳導障礙,引起的骨骼肌收縮無力。重症肌無力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就是骨骼肌的收縮無力容易疲勞,這種收縮無力會有一個晨輕暮重的特點,就是說患者早晨的時候,症狀往往表現得最輕,到了傍晚的時候呢,症狀會往往表現得比較重,患者的無力的症狀在活動以後容易加重,在休息以後又會減輕,這就是它的一個特點。

那麼重症肌無力患者如何進行身體的鍛煉呢?重症肌無力患者要進行身體力量方面的訓練,尤其是呼吸肌還有全身一些骨骼肌的鍛煉,但是在鍛煉的時候呢,一定要把握一個適當適度的原則,避免運動損傷,比較常見的比如說呼吸肌的訓練可以吹氣球或者是做仰卧起坐等一些比較緩和的運動。鍛煉方法一:伸展四肢

對於病情嚴重的重症肌無力患者來說,下地行走可能都很難,這種情況可以在床上進行簡單的伸展四肢鍛煉。通過鍛煉四肢可以加快肢端的血液循環,有助於四肢肌無力的恢復。

鍛煉方法二:坐起練習

不方便下床的重症肌無力患者,還可以通過坐起練習進行鍛煉。該方法比較簡單,可以先將床頭抬高,然後患者扶著床邊做起來,再將雙腿下垂大床下,保持正常的坐立;如果沒有問題,還可以進行站立訓練,效果會很好。

鍛煉方法三:慢走

可以下地的重症肌無力患者做慢走鍛煉效果很理想,但是不要單獨外出,以免摔倒。

鍛煉方法四:瑜伽

練習瑜伽的好處多多,比如可以鍛煉意志,提高氣質,保持身材等等。對於重症肌無力患者來說,同樣可以通過瑜伽進行鍛煉,可以輔助重症肌無力的治療。

⑥ 如何通過康復訓練改善肌張力

如何讓小兒腦癱患者恢復肌張力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我們一直強調小兒腦癱康復應該及早開展,這是因為研究發現,人類大腦神經細胞約有140億個,但有些神經細胞在一生中並未全部使用。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存在大量的突觸。正常情況下,只有部分突觸經常受到刺激,閾值較低,呈易被使用的活化狀態。而相當一部分突觸的閾值很高,不易被使用,處於"休眠"狀態。受到反復刺激後,這些突觸和神經環路,會重組一個神經細胞功能集團的網路系統。
另外,人體有些部位的腦組織具有多重功能特性和許多神經環路,它們和中樞神經各部同時參與活動,一旦承擔某種活動的主要腦區受損,其功能可由未受損的其他區域替代和代償。嬰幼兒的中樞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腦組織各部位功能尚未專一化,一般約到6歲後,神經系統各位功能才發育分化完善。這些為腦功能康復的潛在基礎。
在小兒腦癱早期運動康復過程中,應加強增強關節活動范圍、改善肌張力的訓練。因為腦癱患兒運動障礙、關節活動減少。日久發生組織粘連或肌腱痙攣,使關節活動范圍進一步縮小。關節周圍有緻密的韌帶和疏鬆結締組織等組成成分,在關節制動的情況下,韌帶因受不到牽拉會自動縮短並失去彈性,疏鬆結締組織則發生增生變性而成為緻密的結締組織,從而可造成攣縮。臨床上常見預防攣縮比治療攣縮容易得多也重要得多。
在腦癱康復治療中,首先要保持良好的肢位並保持關節的正常活動度。此法可分主動和被動關節活動訓練。
1、牽張方法:牽張法適用於肌張力增高和痙攣肌群,張力低下者忌用。由於纖維組織具有粘滯彈性,當組織被牽張時,牽張應力逐漸增大,使組織延長;如維持其長度不變,組織內受牽張而提高的肌張力隨時間延長就逐漸下降。根據以上特性,纖維組織的牽張宜採用恆定的中等的力量進行長時間持續牽張,或重復多次牽張。
這樣,牽引力去除後,纖維組織不完全恢復原長,從而可獲得較好的牽張效果。緩慢牽張的手法又稱慢拉法,對痙攣肌有抑製作用。對輕度攣縮和肌痙攣者可採取持續的、緩慢的、小力量的牽張。
2、醫療體操:治療師根據患兒具體情況編制相應的肢體活動,指導患兒進行徒手操練或手握啞鈴、體操棒操練。醫療體操有助於保持和增強關節活動范圍。但對關節的牽張作用較弱,只能緩解較疏鬆的粘連和痙攣早期組織,矯正和牽張體操是治療師按所需牽張的痙攣組織而設計的體操動作。
例如,若要牽張一側大腿內收肌群時,可令患兒側身對牆而立,需牽張的腿靠近牆壁並間隔一定距離。可令患兒一手握住牆上扶手,或治療師扶持他兩側髖部,然後患兒身體慢慢倒向牆壁一側,使身體重心移向該側大腿外展肌上(注意另側足外緣不能離地),然後再回復原狀,反復操練。

⑦ 三級肌力的鍛煉方法

三級肌力的鍛煉方法為:動靜結合的彎舉(發殿肱二頭肌)用60-70%的重量做6-8次,而後固定肘關節使上臂和前臂的夾角成90度,堅持6-8秒,做2-4組。

比較進階的健身訓練技巧,而且相當易學,能有效增加原本的健身難度。舉個例子假設原本可以用225磅來進行最多10RM(10次)的卧推訓練,完成這一組訓練之後就立即減少35-45磅,再進行下一組訓練,這組直接做到力竭為止。

組與組之間減少重量的時間盡量縮短,兩組之間重量可以減少約20%-30%,若想更進一步增強訓練強度,在每個動作訓練里可進行2-3次的重量遞減組練習。

(7)肌力的康復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肌力的鍛煉方法介紹如下:

進階的健身訓練方法,可使訓練達到更深層的肌肉刺激。進行一組訓練直至力竭,縮短休息至10-15秒,接著再立即進行下一組訓練直到力竭,每組重復2-3次。

休息暫停訓練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完成比以往更多次數的訓練,並讓肌肉增強更多的刺激度,無論力量或肌肉量都能獲得大幅度增長。使用休息暫停訓練法時,最好能採用機械式器材來做訓練,原因在於機械式器材的穩定性與安全性較高。

⑧ 肌張力過低,怎麼鍛煉,怎麼康復

1、 家長或者護理醫師對患者的肌肉進行按摩,或者注射一些營養葯物,從而緩慢的恢復肌肉的力量。這種情況是非常緩慢的,並且這種葯物會很貴,一般的家庭也是不能承受起得;
2、 通過做肢體的功能性加強訓練,通過對患者的肢體進行牽拉,按摩從而讓患者的肢體恢復。另外營養補充也要跟上,多給患者攝入蛋白質,蛋白質是一個人身體正常生長必需的營養物質。
3、 肌張力低下,我們就要制定肌肉力量的加強訓練,這樣才能將肌肉的力量慢慢的恢復回來;
上邊只是簡單的介紹了一些家長可以給患者做的訓練,但是因為肌張力低下的情況不常見,所以訓練基本情況還是以怎樣降低肌張力來考慮的。所以有些地方還是有缺陷的。

閱讀全文

與肌力的康復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