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工程地質學顆粒分析方法

工程地質學顆粒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06 18:36:23

『壹』 工程地質學的主要內容(作者:石證明)

第一章 緒論
工程地質學:工程地質學是一門介於地質學和土木工程學之間的應用地質學科,它是運用地質學的原理、方法,結合數理力學及土木工程學知識,分析、解決與人類工程和生活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黃潤秋,1998)
工程地質問題:指工程地質條件與建築物之間的矛盾或者問題。
工程地質條件:指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地質因素的綜合。包括:岩土體及工程地質性質;地質結構;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工程動力地質作用;天然建築材料。
舉例說明工程地質問題:(1)工民建~如地基的穩定與變形問題;
(2)土石壩體~壩基滲漏變形和抗滑穩定問題。
第二章
礦物:存在於地殼中的具有一定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造岩礦物:礦物中構成岩石的礦物。
解理:礦物受打擊後,能沿一定方向裂開成光滑平面的性質。
斷口:不具方向性的不規則破裂面。
四大造岩礦物: 硫化物(黃鐵礦),氧化物(石英),碳酸鹽及硫酸鹽(石膏),硅酸鹽(橄欖石)。
岩漿岩成因:當岩漿的內部壓力小於上部岩層壓力時,迫使岩漿停留下 ,冷凝成岩漿岩。分類:深成岩,淺層岩,噴出岩。
成分:主要是硅酸鹽,並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各種其他氣體。
結構:1全晶質結構2半晶質結構3非晶質結構
構造:1塊狀構造2流紋狀構造3氣孔狀構造
沉積岩成因: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神的地方,由鬆散堆積物在溫度不高和壓力不大的條件下形成的。
成分:1碎屑物質2粘土礦物3化學趁機礦物4有機質及生物殘骸
分類: 1碎屑岩類2粘土岩類3化學及生物化學岩類
結構:1碎屑結構2泥質結構3結晶結構4生物結構
構造:層理構造(水平,斜層,交錯層理)
變質岩成因:是由原來的岩石(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在地殼中受到高溫,高壓及化學成分加入的影響,在固體狀態下發生礦物成分及構造變化後形成的新的岩石。
成分:除保留有原來岩石的礦物外,還有由於發生了變質作用而產生了許多新的變質礦物。
構造:1板狀結構2千枚狀結構3片狀結構4片麻狀結構
結構:結晶結構
三大岩四大顯著區別:
1在沉積岩的組成物質中,粘土礦物,方解石,白雲石,有機質等,是沉積岩所特有的,是物質組成上區別於岩漿岩的一個重要特徵。
2沉積岩的層理構造,片層特徵和含有化石,是沉積岩在構造上區別於岩漿岩的重要特徵。
3片理構造是變質岩所特有的,是從構造上區別於其他岩石的一個顯著標志。
4根據變質岩特有的變質礦物,可把變質岩與其他岩石區別開來。
第三章
地質構造:是地殼運動的產物。由於地殼中存在有很大的應力,組成地殼的上部岩層,在地應力的長期作用下就會發生變形,形成構造變動的形跡。
岩層走向三要素:走向,傾向,傾角。(p32)
褶皺構造:組成地殼的岩層,受構造應力的強烈作用,使岩層形成一系列波狀彎曲而未喪失連續性的構造。
褶曲類型:1背斜褶曲2向斜褶曲
褶皺構造的工程地質評價:p35-36
節理:是存在於岩體中的裂縫,是岩體受力斷裂後兩側岩塊沒有顯著位移的小型斷裂構造。
節理類型:1張性節理2扭性節理
斷層:岩體受力斷裂後,兩側岩塊沿斷裂面發生了顯著位移的斷裂構造。
斷層分類:1正斷層2逆斷層3平面斷層
斷層工程地質評價:p42
不整合:岩層在形成年代上是不連續的,中間缺失沉積間斷期的岩層,岩層間的這種接觸關系。
不整合分類:1平行不整合2角度不整合。
第四章
土的結構:土是由顆粒(固相),水溶液(液相)和氣(氣相)所組成的三相體系。
常見的粒組劃分:
0.005mm 0.075mm 2mm 20mm 200mm

粘粒 粉粒 砂粒 圓礫或角粒顆粒 卵石或碎石顆粒 漂石或塊石顆粒
不均勻系數Cu

Cu的物理意義:
代表顆粒級配的不均勻程度。當Cu>10,表示土是不均勻的(顆粒級配累積曲線愈平緩),即級配良好;當Cu<5,表示土是均勻的。
曲率系數Cc

Cc的物理意義:
代表顆粒級配的連續性。當1<Cc<3,表示土的級配良好;當Cc>3或Cc<1 ,表示土的級配較差(顆粒累積級配曲線明顯彎曲,呈階梯狀)。
土中孔隙水的類型:1結合水2重力水3氣態水和固態水
土的四大礦物組成:1原生礦物2不溶於水的次生礦物3可溶鹽類及易分解的礦物4有機質
常見的土的物理性質指標:主要有顆粒比重、重度、含水量、飽和度、孔隙比、孔隙率等。
建築地基土分類:1. 按堆積年代
(1)老堆積土 Q3及以前
(2)一般堆積土 Q41(文化期以前)
(3)新近堆積土 Q42(文化期以後)
2. 按有機質含量
(1)無機土 Wu<5%
(2)有機質土 5% < Wu<10%
(3)泥炭質土 10% < Wu<60%
(4)泥炭 Wu > 60%
3. 按塑性指數IP和顆粒級配
(1)碎石土~粒徑大於2mm的顆粒超過全重50%的土。
(2)砂土~粒徑大於2mm的顆粒不超過全重50%,且粒徑大於0.075mm的顆粒超過全重50%的土。
(3)粉土~粒徑大於0.075mm的顆粒不超過全重50%,且IP小於等於10的土。可細分為砂質粉土和粘質粉土。
(4)粘性土~ IP大於10的土。可細分為粉質黏土和黏土。
軟土:指含水量大,壓縮性高,承載力低的一種軟塑到流塑狀 態的粘性土,包括淤泥、淤泥質土、泥炭、泥炭質土等。
軟土特性:1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性2滲透性低3壓縮性高
軟土工程地質問題:p102
紅粘土工程地質性質:(1)高含水量 (2)高孔隙比 (3)高塑性(4)堅硬或者硬可塑 (5)高強,低壓縮性 (6)裂隙性或者脹縮性 (7)厚度變化大;由硬變軟現象
膨脹土工程地質性質:(1)黏土含量高 (2)w wp (3)e小 (4)Ip大(5)堅硬或者硬塑 (6)高強,低壓縮性 (7)裂隙發育 (8)自由膨脹量大於40%
填土分類:素填土~由碎石、砂土、粉土、粘性土等材料組成。
雜填土~由建築垃圾、工業廢料和生活垃圾組成。
沖填土(吹填土)~水力沖填泥砂形成的沉積土。
工程地質性質:
(1)素填土~成分不均,土質疏鬆;
(2)雜填土~組分復雜,低強,高壓縮性;
(3)沖填土~高含水量,壓縮性大,強度低,欠固結。
第五章
地下水類型:1.按含水層的空隙性質分類(1)孔隙水(2)裂隙水(3)岩溶水
2.按埋藏條件分類(1)包氣帶水(2)潛水(3)承壓水
地下水對建築工程的影響: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軟土地基沉降2.地下水位上升對地基承載力的影響3.地下水位上升對砂土液化的影響4.動水壓力產生滲透變形(破壞)5.地下水的其他影響:(1)地下水的浮托作用地下水對地下結構具有浮托作用,必要時需採用抗浮措施如打設抗浮樁。(2)承壓水對基坑的作用當深基坑下部有承壓含水層時,必須分析承壓水頭是否會沖毀基坑底部的隔水層。(3)地下水對鋼筋混凝土的腐蝕地下水中含有的SO42-、NH4+、Cl-、HCO3-等將與水泥水化產物發生物理化學反應,影響混凝土的耐久性。
流砂:是指向上的動水壓力與土的浮重度相等時,土顆粒間的壓力等於零,土顆粒將處於懸浮狀態而失去穩定的現象。
管涌:是指水在土中滲流時,土中的一些細小顆粒在粗顆粒的孔隙中流動並被水帶走,土體逐漸被掏空而產生破壞的現象。
第六章
岩石風化:地表岩石受日照、降水、大氣及生物作用影響,其物理性狀、化學成分發生一系列變化的現象。
岩石風化的類型:(1)物理風化:指岩石在地表條件下,在原地產生機械破碎,而不改變其化學成分的過程稱為物理風化作用。 主要作用方式有:卸載(釋荷)、溫差和冰劈作用 。
(2)化學風化:指大氣和水所引起的氧化、溶解、水解、水化等作用對岩石的分解破壞過程。主要作用方式有:氧化、溶解和水解作用。
(3)生物風化:指生物的生命活動,促使岩石發生破壞的作用。
岩石風化程度分類:未風化——微風化——弱風化——強風化——全風化
岩石風化帶劃分:p143
彎曲間段不對稱橫向環流殘參生原因:(1)河曲處,運動的水質點產生向凹岸的離心力P
(2)離心力的作用使得水面形成傾向凸岸的橫向水力坡度In,故產生了附加壓力Inr。
河流工程地質問題:水庫淤泥問題;壩下遊河床再造問題;對橋梁、碼頭、壩基等的影響問題;河流環境工程地質問題。
滑坡:斜坡上岩土體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穩定狀態,沿著斜坡內某些貫通的滑動面或滑動帶做整體下滑。1覆蓋層坡面2基岩坡面3特殊滑坡
與崩塌區別:滑坡帶有一定的整體性,並且滑坡的移動方式為滑動,不是傾倒和滾動 ,而崩塌是突然脫離母體突然崩落或滑落的現象。
邊坡防治措施:(1)排水;(2)支擋;(3)刷方減重;(4)改善滑動面(帶)的岩土性質。
岩溶:地下水和地表水對可溶性岩石的破壞和改造作用及其產生的地貌現象和水文地質現象的總稱。又稱「Karst」。
岩溶的形成條件: 溶蝕性水—— 岩溶形成條件—— 水循環交替條件
|
可溶性岩
土洞:地下水或地表水流入地下土體中,將顆粒間的可溶成分溶濾,帶走細小顆粒,使土體被掏空成洞穴而形成土洞。
岩溶工程地質問題:(1)岩溶滲漏問題;(2)地表塌陷;(3)隧道、地下洞室、采礦時的涌水問題;(4)地基不均勻沉降;(5)地基承載力不足或地基失穩。
泥石流形成條件:1地形條件2地質條件3水文氣象條件
泥石流分類:按物質組成分 :1水石流型泥石流2泥石流型泥石流3泥水流型泥石流
按流域形態分 :1標准型泥石流 ~常呈扇形2河谷型泥石流 ~常呈狹長條形3 山坡型泥石流 ~常斗狀,無明顯流通區。
地震分類:按成因 1天然地震(構造地震和火山地震) 2誘發地震(可主要分為水庫蓄、放水和抽注液誘發地震) 。
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的區別:地震震級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所決定的。釋放出的能量愈大則震級念大,因為一次地震釋放的能量是固定的,所以無論在任何地方測定只有一個震級。地震烈度是表明地震對具體地點的實際影響,不僅取決於地震能量,同時也受震源深度、震中距離、傳播介質、表土的影響。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在不同的地區烈度不同。
地震效應:1地震力效力~對建築物直接破壞2地震的破裂效應~如地震斷層、地裂縫,等3地震液化效應~砂土液化4地震激發地質災害~如海嘯、崩塌、滑坡,等。
砂土地震液化:砂土在地震作用下受到強烈振動而喪失抗剪強度,使砂粒處於懸浮狀態,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和現象稱為砂土地震液化。
砂土液化的危害:(1)地面下沉及地面塌陷(2)涌砂(3)地基承載力喪失;(4)地面流滑
岩溶和土洞對地基穩定性影響:1附加荷載或者振動下洞頂坍塌,造成地基突然下沉2基岩面起伏大,地基不均勻下沉3埋置在基岩上的基礎,附近的溶溝等使基礎下岩層滑動
洞室軸線選擇與地質構造的關系:(1)軸線平行於岩層走向時;(2)軸線垂直正交於岩層走向時;(3)軸線穿越褶皺地層時;(4)軸線穿過斷層破碎帶時;(詳見ppt第5講2)
第7章
原位測試優點:1可以測定難以取得不擾動土樣(如飽和砂土,粉土,流塑淤泥及淤泥質土,貝殼層等)的有關工程力學性質;2可以避免取樣過程中應力釋放的影響;3原位測試的土體影響范圍遠比室內試驗大,因此代表性也強;4可大大縮短地基土層勘察周期。
缺點:各種原位測試都有其適用條件,若使用不當則會影響其效果;2有些原位測試所得參數與土的工程力學性質間的關系往往是建立在統計經驗關繫上;3另外,影響原位測試成果的因素較為復雜,使得對測定值的准確判斷造成一定的困難。
P-S曲線階段劃分:1直線變形階段2局部剪切階段3破壞階段
PLT試驗成果應用:1)確定地基承載力(確定方法?);(2)確定變形模量E0;(3)估算飽和軟粘土的不排水剪強度Cu;(4)估算地基的基床反力系數ks。
CPT試驗適用於黏性土、粉土、砂土。不適用於含碎石、礫石土層以及很密實的砂層。
CPT試驗成果應用:(1)劃分土層;(2)評價地基土強度參數(如估算黏性土Cu或砂土φ);(3)評價地基土變形參數(如土的E0,Es);(4)評定地基土承載力;(5)預估單樁承載力;(6)判斷砂土液化勢。
DPT試驗類型:
DPT類型 輕型(DPL) 重型(DPH) 超重型(DPSH)
錘質量(kg) 10±0.1 63.5±0.5 120±1
自由落距(cm) 50±1 76±2 100±2
貫入深度(cm) 30 10 10
DPT試驗適用於強風化、全風化的硬質岩石、各種軟質岩石及各類土。
DPT試驗成果應用:(1)確定砂土、碎石土密實度; 如N與密實度關系(2)確定地基承載力; 如N與f0關系(3)確定地基變形參數; 如N與E0關系(4)確定地基強度參數; 如N與φ關系(5)預估單樁承載力; 如N與Rk關系(6)判斷砂土液化勢; 如N63.5
SPT試驗適用於可適用於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最適用於N=2~50擊的土層。
SPT試驗成果應用:(1)採取擾動土樣;(2)評價砂土密實度;(3)評價黏性土狀態;(4)評價砂土φ ;(5)評價黏性土Cu;(6)確定地基承載力;(7)評定土的變形參數E0,Es;
(8)預估單樁承載力;(9)評定砂土液化勢;
SPT與DPT不同:1初探頭形狀不同2貫入距離不同3貫入標准不同
VST試驗適用於靈敏度不大於10,固結系數不大於100m2/年的均質飽和軟粘土。
VST試驗成果應用:(1)測定軟土不排水剪強度Cu;(2)確定軟土地基承載力;(3)估算軟土的液性指數IL。
第八章
工程地質勘察主要方法:工程地質測繪,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工程地質測試與檢測,工程地質資料收集與整理。
工程地質勘察階段: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 →詳細勘察→ 施工勘察
工程地質勘察等級劃分:甲級:工程重要性、場地復雜程度和地基復雜程度中有一 項或者多項為一級。
乙級:除勘察等級為甲級和丙級以外的勘察項目。
丙級:工程重要性、場地復雜程度和地基復雜程度均為三級。
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主要內容:

『貳』 工程地質知識點

1、「物源」的概念

萬物皆有所源,所有地質現象,都有其物質基礎。

如:滑坡——滑動面、切割面和臨空面,泥石流——鬆散的物質、陡峻的地形和足夠的突發性水源,岩溶——可溶性岩石、岩石透水、水的溶蝕性和流動性;

黃土——粉粒、可溶鹽結晶;膨脹土——粘粒、粘土礦物;軟土——粘粒、絮狀機構;

2、「成因」的概念

萬事皆有所因,內因決定外因。

土層、岩層皆為自然歷史的產物,其形成和演化遵循一定的規律,其背後是內、外動力地質作用的營力的作用結果。

學習土的成因,是工程地質和土力學在本科教學內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對於土,工程地質按土的成因進行分類,側重定性;土力學按顆粒級配分類,側重定量。

在地表水地質作用類型和產物中介紹殘積土、坡積土、洪積土和沖積土,分別對應的作用是:淋濾作用、洗刷作用、沖刷作用和沉積作用;我們要學會用分選性、磨圓度、層理等概念來分析這四種土的特性,這幾個概念來自這幾種搬運距離的不同導致的。

因此對於土而言,其形成源自外動力地質作用,包含:風化、剝蝕、搬運、沉積;

剝蝕和搬運涉及不同的外部營力,包含風、流水、冰川、重力、湖海等,不同的營力就有不用的物質,原生黃土源自風力搬運、膨脹土是流水搬運、冰磧物是冰川搬運等;
疊覆定律的內涵是原始地層由上到下的順序是按由新到老的順序分布的,新地層覆蓋在老地層之上。如果地層出現老地層在新地層之上,就是地層的倒置,一般由劇烈的構造運動導致。

工程地質構造中,倒轉褶曲、平卧褶曲、推覆輾掩斷層都會出現地層的倒置。

原始水平定律、原始連續性定律表示沉積地層形成時,一般先形成水平岩層,整合關系,地層沉積主要因為地殼的連續下降導致。地層抬升、受水平擠壓,會導致各種構造的產生,抬升後會導致地層的缺失;地殼的重復運動將導致各種不整合接觸的產生。

『叄』 工程地質學的研究方法

包括地質學方法、實驗和測試方法、計算方法和模擬方法。地質學方法,即自然歷史分析法,是運用地質學理論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和地質現象的空間分布,分析研究其產生過程和發展趨勢,進行定性的判斷,它是工程地質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礎。實驗和測試方法,包括為測定岩、土體特性參數的實驗、對地應力的量級和方向的測試以及對地質作用隨時間延續而發展的監測。計算方法,包括應用統計數學方法對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利用理論或經驗公式對已測得的有關數據,進行計算,以定量地評價工程地質問題。
模擬方法,可分為物理模擬(也稱工程地質力學模擬)和數值模擬,它們是在通過地質研究深入認識地質原型,查明各種邊界條件,以及通過實驗研究獲得有關參數的基礎上,結合建築物的實際作用,正確地抽象出工程地質模型,利用相似材料或各種數學方法,再現和預測地質作用的發生和發展過程。電子計算機在工程地質學領域中的應用,不僅使過去難以完成的復雜計算成為可能,而且能夠對數據資料自動存儲、檢索和處理,甚至能夠將專家們的智慧存儲在計算機中,以備咨詢和處理疑難問題,即所謂的工程地質專家系統(見數學地質)。

『肆』 工程地質學基礎的課程中怎樣鑒別活斷層

一般鑽孔的斷層是對比出來的,根據鄰井情況、區域地層情況,看本鑽孔地層是否連續,是否和區域地層一致,是否和鄰井地層一致,如果不一致,在哪個部位不一致,具體到深度多少米的地方,比如在X米深度的地方,上部與區域或鄰井的地層一致,到X米處不連續,下部與區域或鄰井其他地層一致,那麼我們可以認為在X米處存在斷層,與鄰井或區域地層相比,本井X米深度處地層缺失或重復了多少就是斷距。

『伍』 工程地質學的研究方法

工程地質學的研究方法包括:地質(自然歷史)分析法、力學分析法、工程類比法與實驗法

『陸』 顆粒級配的簡介

在耐火材料的生產中根據原料特性、工藝條件和產品性能來確定合理的顆粒級配。具有合理顆粒級配的泥料,既有利於成形,也有利於坯體的燒結,並可獲得密度較高的製品。對於密度和氣孔率等要求不同的耐火製品,可通過調整顆粒級配的方法而獲得。當物料破碎後,只控制臨界粒度,不再對其進行粒度分級,也不再調整其粒度組成時,稱自然粒度。
顆粒級配是指各種粒徑顆粒在骨料中所佔的比例,該比例採用規定孔徑的一組篩子得篩餘量來表示。我國JGJ53-92對碎石河卵石的顆粒級配作了詳細的規定,具體應用可使用間斷。
顆粒級配,工程地質學術語,即分析粒徑的大小及其在土中所佔的比例。

『柒』 地質歷史分析法

地質歷史分析法是根據勘查和其他方法所獲得的資料,運用工程地質學等多學科知識對潛在崩塌體進行穩定性分析的一種方法。它包括變形史分析法、工程地質類比法、岩體穩定的結構分析法(含圖解分析法),以及其他一些分析方法。在分析中應體現相互有機聯系原則、整體性原則、有序性原則和動態原則。

(一)岩體穩定的結構分析法

岩體穩定的結構分析法主要基於岩體結構及其特性,依據岩體中結構體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抓住主要結構面並根據結構面之間、結構面與臨空面之間的組合關系,確定可能失穩的結構體的形態、規模與空間分布,同時判定不穩定塊體可能移動的方向和破壞方式。

結構分析法主要採用圖解分析法。圖解分析法主要有邊坡穩定摩擦圓法、玫瑰圖法、赤平極射投影法、節理統計極點圖與等密度圖、平面投影法和實體比例投影法等。

(二)工程地質類比分析法

依據相似性原則將已經發生過的崩滑的地質體特徵、形成條件、驅動力、崩塌類型和形成機理等先驗實例與被勘查對象進行類比,分析其穩定性,其實質是把集成經驗(理論)應用到條件相似的工程中去。

類比的相似性原則,包含下列方面:

(1)崩滑體岩體性質、主控結構面、岩土體結構、斜坡結構和崩滑體介質結構條件等的相似性。

(2)崩滑體賦存條件的相似性。

(3)動力因素的相似性。

(4)發育階段的相似性等。

集成經驗具有地域性和實踐性,並與實踐者的認知水平有關。為提高其水平,可建立崩塌地質災害穩定性分析的專家系統,以供危險性評估使用。

(三)變形史分析法

變形史分析法主要依據崩塌發育規律中的發生周期性和階段性特徵,追溯潛在崩塌體的變形發育史,判定其現今所處階段,進而分析其穩定性。分析內容包括:

(1)崩滑體發育的區域性規律,包括周期性、階段性、時段性、動力因素及誘發因素的統一性。

(2)根據被勘查崩滑體的變形形跡和變形速率(監測資料),分析崩滑體現今所處的發育階段。

(3)調查了解其變形歷史,包括訪問和搜集地方誌和有關的資料。

(四)地質綜合分析

在上述各項分析的基礎上,對被勘查的崩滑體的形體特徵、地質構成、成災條件、成災動力、成災因素、成災機理、變形破壞形式和特徵、失穩條件和機制等進行全面系統地整理、歸納,進而評價崩塌體現階段的穩定性,並預測其發展趨勢、評價其失穩的必要條件、相關因素、失穩的可能性和失穩的規模、方式、方向,預測失穩的時間。

『捌』 工程地質學的特點是什麼哪些具體的學習要求

工程地質學是研究與人類工程建築等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的學科。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工程地質學的研究目的在於查明建設地區或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分析、預測和評價可能存在和發生的工程地質問題及其對建築物和地質環境的影響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質現象的措施,為保證工程建設的合理規劃以及建築物的正確設計、順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質科學依據。研究方法包括地質學方法、實驗和測試方法、計算方法和模擬方法。地質學方法,即自然歷史分析法,是運用地質學理論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和地質現象的空間分布,分析研究其產生過程和發展趨勢,進行定性的判斷,它是工程地質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礎。實驗和測試方法,包括為測定岩、土體特性參數的實驗、對地應力的量級和方向的測試以及對地質作用隨時間延續而發展的監測。計算方法,包括應用統計數學方法對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利用理論或經驗公式對已測得的有關數據,進行計算,以定量地評價工程地質問題。模擬方法,可分為物理模擬(也稱工程地質力學模擬)和數值模擬,它們是在通過地質研究深入認識地質原型,查明各種邊界條件,以及通過實驗研究獲得有關參數的基礎上,結合建築物的實際作用,正確地抽象出工程地質模型,利用相似材料或各種數學方法,再現和預測地質作用的發生和發展過程。電子計算機在工程地質學領域中的應用,不僅使過去難以完成的復雜計算成為可能,而且能夠對數據資料自動存儲、檢索和處理,甚至能夠將專家們的智慧存儲在計算機中,以備咨詢和處理疑難問題,即所謂的工程地質專家系統(見數學地質)。

『玖』 工程地質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 地質分析法

即自然歷史分析法。是運用地質學的理論,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和地質現象的空間分布以及它在工程建築物作用下的發展變化,用自然歷史的觀點分析研究其產生過程和發展趨勢,進行定性的判斷。它是工程地質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礎。

工程地質工作中,必須綜合運用上述方法,才能取得可靠的結論,對可能發生的工程地質問題制定出合理的防治對策。

閱讀全文

與工程地質學顆粒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