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數學閱讀課本研究方法

數學閱讀課本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06 12:49:05

㈠ 數學閱讀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想知道數學閱讀能力的 方法 有哪些?閱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社會的數學化」,閱讀越來越顯得重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數學閱讀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培養數學閱讀能力

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閱讀興趣。

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創設問題情景,將數學知識點於耳熟能詳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向學生提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和具體探索思想價值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的走進數學閱讀的殿堂。

例如在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時,讓學生通過計算,看到比的前項和後項都不一樣,而比值相等。有什麼規律在裡面呢?當學生紛紛匯報自己發現的規律後再問,怎樣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這個規律呢?那就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如此根據教材創設閱讀情境,必然會激起學生閱讀教材的興趣和主動性,閱讀效果也會好一些。

2.充分利用課外數學閱讀材料。

課外閱讀材料是指附於教材之後的數學小史料以及數學小知識等.這些材料主要是針對教材中的重要數學概念的背景介紹、知識延伸和實際應用。材料中往往包含豐富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解題技巧。

如新教材中,學習完負數後,教材就有「你知道嗎?」的內容,介紹了《九章算術》中記載的,我國古代使用負數的情況。還有學習了時、分、秒後,教材介紹了「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就用一種滴水的器具來計時,名叫沙漏」。一方面介紹一種古代計時工具,同時還滲透了思想品德 教育 ,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探究活動總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學生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是主動學習的體現。通過閱讀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疑問,可以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使之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思維,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來。為了使學生積極、有效的閱讀,在學生閱讀前,教師應設置一些新而有趣的問題情境,或是富有探索性的懸念等,來誘發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認識物體」這一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組織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讓學生一起搭積木,在游戲中感知物體是有不同形狀的;再引導學生把其中一些物體進行分類,依次觀察每類物體,然後分別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圖形,初步認識這些形狀;再讓學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類物體的主要特徵,並在小組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每類物體的特點,形成不同物體形狀的表象。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經歷了觀察分類――形成表象的過程,加深了對不同形狀物體的認識。這種通過創設實踐活動情境激發學生閱讀教材的教學方式,有效激發學生閱讀教材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引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並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思維,從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二、加強閱讀指導,掌握閱讀技巧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在大多數學生缺乏閱讀數學教材的能力和習慣,閱讀數學教材也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讀不出要點,發現不了問題。此時,教師的閱讀方法指導顯得很重要。閱讀前,可以先出示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閱讀概念時要抓住關鍵詞,弄清概念的含義;閱讀定義、公式、圖表時,要知道條件和結論是什麼,要邊讀邊思考,充分挖掘課本闡述的思想方法;閱讀時需要教師給予科學的、清晰的指導,讓學生養成邊讀教材邊進行圈點勾畫的習慣,邊閱讀邊實踐的習慣。如在講《比例尺》一課時,教師布置預習作業,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教材理解比例尺含義,並以小組為單位畫出學校教學樓的平面圖。課上老師讓學生找出畫不好的原因,學生通過討再次閱讀,遇到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方向不知道怎麼確定,一個是不知道實際的距離畫在紙上應當畫多長。

因此造成所畫的平面圖不是自己頭腦中理想的結果。這時教師因勢利導:按照課本上的要求,我們先看第二個問題,你們認為實際的距離畫在紙上應當怎麼畫就准確了。學生積極閱讀與思考,認為應當把實際的長度都縮小相同的倍數畫在紙上。我們看到在這里,教師沒有上來就講比例尺的知識,而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進而產生閱讀的需求,學會從教材中學習新知,從而使學生知道了數學的來龍去脈,解決了數學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過程,認識了數學知識的實用性。使學生把數學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從而學到了有用的數學。

提高孩子的數學理解能力

提升孩子對數學語言的理解能力。

數學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體系,它是一種「文字兼數字與符號的結構」,數學里的符號、公式、方程式、圖形、圖表以及文字都需要通過閱讀才能了解。譬如數字里就有「自然數,分數,小數,有理數,無理數」之別,孩子必須清楚明了它們的區別與聯系;數學里還有許多符號

例如:「+,-,<,β,∑,×,」等,如果 兒童 不了解這些符號的含義,則數學學習對他們來說無疑於跟讀「天書」一樣。孩子不僅需要一般的閱讀能力來理解數學中的文字,而且還需要特殊的閱讀能力來理解數學中的「數與符號」,所以家長經常會發現語文成績好的孩子,數學成績卻未必好,原因即在此。對於存在數學語言閱讀理解困難的孩子,首先應提高他們的文字閱讀能力,其次是培養他們對「數與符號」的理解力。

提示孩子的運算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數學理解能力,孩子需要對「數或符號」的運算操作能力是數學學習所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技能。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時時刻刻也離不開運算。兒童在運算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譬如,有的兒童乘、除法會做

但加、減法常出錯,這是因為乘、除法主要依靠聽覺記憶功能,會背九九乘法表,即可能做對,而加減法因為計算時受進借位的影響,涉及視覺功能與記憶,因而更容易出錯;再如,有的兒童計算正確,答案卻抄顛倒,是因為由運動功能發展出來的垂直、左右、前後秩序等觀念尚未牢固建立的緣故。

提高閱讀效率

1.厚薄結合推敲法

「由厚讀薄」即通過閱讀,把問題的共同屬性進行抽象、概括提煉,使之具有優化的結構、更一般的形式和普遍的適用性。例如在教學四邊形後,可以讓學生閱讀課文,不斷對四邊形進行分類、歸納,由此 總結 出解決問題的通性通法。「由薄到厚」與「由厚到薄」是數學閱讀的雙翼,缺一不可,互為基礎,互相促進。

2.讀記思寫一體法

「讀」「記」「思」「寫」四位一體,數學閱讀不能只是用眼孤立地閱覽,讀要與口、手、腦等器官充分協同參與。應用整體和整合的觀點與「記」「思」「寫」結合來開展「讀」, 促進整體推進。孔子曾強調閱讀應注重學、問、思、辨、行的結合,從中我們也體會到多種學習方式結合的重要性。

「讀」「記」「思」是內在隱含的心理活動;而「寫」突出外顯、表象,這樣四位一體,將心理特徵與生理機能,過程與結果,內部與外部學習有機地結合,使數學學習更有效。

3.融會貫通法

數學知識是相互聯系的,新舊知識之間總保持著某種內在的聯系性。這直接影響到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數學閱讀教學,教師要善於從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認識新知識,從知識系統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會貫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語的膚淺印象,減少思維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嚴密的邏輯關系,從而設計出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案。


數學閱讀能力的方法有哪些相關 文章 :

1.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的方法

2. 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提升方法

3.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4. 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該怎麼培養

5. 淺談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6. 怎麼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7. 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8. 小學生語文閱讀題做題方法有哪些

9. 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

㈡ 數學課堂研究方法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不同的 教學 方法 ,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下面,我給大家帶來數學課堂研究方法。

數學課堂研究方法

轉變教師角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提高探索知識的能力,這是我時常思考的問題。我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每節課先提出學習內容和要求,限定時間讓學生自學教材,自做課本上的練習題,當堂布置作業,當堂檢查。先學後教的「教」,不是老師教,而是老師對學生做的練習題做出評價,不會做的由老師指導。

根據多年的教學 經驗 ,我認為教學改革首先是思想觀念的改革,以前的教學基本採用滿堂灌的方法,不管學生聽不聽得懂,反正我講了,學生就該仔細聽,課上做筆記,課後大量做練習鞏固。但是,有學生根本聽不懂,課下只能抄作業,結果學生疲勞厭學,老師疲勞厭教。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做了大膽創新,從上課到下課,都是學生自己學習,教師由教授者變為組織者、指導者。

數學課堂研究方法

引導學生自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老師領著學生學習往往比學生自己摸索快一些。可是這樣做會使學生養成不動腦筋的習慣,只是被動地聽課,不願主動地學習。其實,書本上大部分內容都是學生通過自學就能掌握的,學生自學幾分鍾後做題,不會的再看書,最後相互討論。這個過程是不斷反復的過程,不是看一遍就能全部學會的,這樣,學生自學積極性更高,學習效率也更高。

我常常對學生講:「老師講過的問題你聽懂了,這不叫真正的會學數學,老師沒有講到的問題,你領會了,這才叫真正的會學數學。」在教學中,有許多新知識與舊知識緊密相關,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學這些知識,我大膽讓學生自學,只在新知識的生長點給予關鍵性的點撥。

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多表揚勤鼓勵。教師的鼓勵才是學生前進的動力,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擁有成就感,體會通過辛苦勞動獲得肯定後的快樂。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但是很多教師在提問時往往會偏重於對成績好一點學生的提問,對成績差基礎薄弱的學生往往是很少提問或者是不提問,對於回答錯誤的學生採取批評點評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是錯誤的落後的,會極大的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產生消極心理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課堂上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不論學生回答的正確與否,教師都應當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孩子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增強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

(二)拓展性教學方式。教師應當結合數學教材,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性的設置學習任務,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教學亦是如此,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夠主動的去學習,將學習數學融入到日常學習生活中去。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練習帶入到生活中去,在家中運用樹葉進行加減法的練習,運用分 蛋糕 鍛煉學生的除法運算等。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使學生的運用能力得到了提升,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數學課堂研究方法

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學生的理解能力的不同和對學習的積極性的差異,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想要做到教學的最優化,讓不同成績的學生都有所提高,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應當讓學生自主學習,不能讓教師的教學方法束縛了他們的思維,要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對於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應當對其加強輔導,幫助學生掌握教材上的基礎知識,並引導他們能夠學會獨立的學習和思考,使他們的學習成績逐步得到提高。這種分層教學的方法避免了傳統教學中「一刀切,齊步走」的落後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各自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數學課堂教學方式

更新觀念,積極踐行新教學理念,做具有創造性的教師

打造 高效課堂 ,應具有新理念的教師。建立一種具有生命性、主體性、社會性的深刻的 教育 教學新觀念,培養創造性的教師,是課改的迫切需要。教師眼裡要有學生,相信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人。師生相互交流與合作,把學生好學、自學等 學習態度 及 主動性、積極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學習品質的培養貫穿於課堂教的始終。新課改的春風在呼喚著教師的勞動應具有創造性,做一個具有創造性的教師。沒有創造性的教師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

沒有創造,教育也就沒有發展。只強調知識結果而不注重知識的來源過程及情感的傳統課堂教學已經無法適應新課改的需要。必須對課堂教學進行變革。於是我一邊學習創新的方法和有關方面的理論知識,一邊實踐到自己的教學當中去。不斷進行教法和學法方面的探討。邊學邊試驗邊 總結 。

激發數學的興趣,注重習慣養成,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要向全體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快樂的探究過程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增長數學探究能力,獲取數學知識。久而久之,學生就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思考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實踐中,課前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導入新課,對引發學生探究興趣,激發 兒童 學習的好奇心和上好每節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的防止學生的厭學情緒。要培養學生個性化學習、獨立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極主動的參與數學活動。

教師在一節課前應做好導入激趣這一環節,通過談話、講 故事 和游戲等活動,給學生以懸念和激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思考力和 想像力 ,探究活動就能開好頭。如:《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一節時,以談話的方式進行導入。師:同學們,為了創建和諧平安校園,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學生: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學生間團結、友愛……)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教育學生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能隨便扔垃圾,且讓學生知道了那些垃圾是可回收的,這樣既凈化了學生美好的心靈,又引入了本節課所探究的課題,激發了學生進行數學探究的興趣。

數學課堂教法研究

給學生提供思維的空間

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提供廣闊的空間,並指引正確的方向。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就是對已有認知結構進行同化、重組、改造、構建的過程,只有注重知識結構的集約化處理,加強知識結構的優化教學,才能引導學生從因果關系、類屬關系、部分與整體關系、作用與效應關系等方面進行聯想,並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

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結構的構建過程,根據新舊知識間的不同關系,用演繹、歸納、類比的推理方法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

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

從本質上說,數學活動是一種思維活動。數學思想、 思維方式 與方法不僅是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工具,而且是學生學習的對象,是促進學生逐步學會探索和掌握新知識必需的科學方法。因此,要上好一堂數學課,就必須實現「數學化」、「再創造」,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入手,沿著數學發現、發展的軌跡,從生活中的問題到數學問題,從具體問題到抽象問題。

在教學中,我還讓學生上講台講,自己在下面提問,通過討論、啟發、點撥,一堂數學課不但上得生動活潑,而且教學效果好,把學生都帶動了起來。

數學課堂研究方法相關 文章 :

1. 常用的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2. 常用的數學教學方法的注意問題

3. 常用高效的數學教學方法

4. 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5. 如何運用高效的數學教學方法

6. 數學教學方法滲透六大核心素養

7. 數學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8. 數學課堂如何有效操作

9.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方法大全

10. 小學數學教學中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

閱讀全文

與數學閱讀課本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