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舉一個例子說明他運用的研究方法

舉一個例子說明他運用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06 05:16:04

❶ 寫畢業論文時運用的研究方法哪些

提供一個開題報告範文範例,僅供參考,希望對你開題報告寫作能有幫助。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1、研究什麼?——怎樣確定研究課題
一切科學研究始於問題——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則就不是

研究);進步與成果即成長。
教育科研課題主要來源於兩大方面:
A.實踐來源——客觀存在的或潛在的教育實際問題,教育教學實踐本身存在的問題。
教育教學與其外部的矛盾(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校、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社會發展

)。
B.理論來源——現有教育理論所揭示的問題以及理論體系中的空白和矛盾點(例如《

關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產生的過程)

2、怎樣進行研究課題的論證?

我們既然已選定了一個課題,我們就必須對這個課題的所有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了

解這個課題目前在國外、國內的研究情況,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了解這

一課題所屬的理論體系等等。對課題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少走彎路,確

立研究的主攻方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怎樣對一個課題進行論證呢?論證一個課題主要是弄清如下幾個問題:
A.所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性質和類型的問題?
B.要研究的問題具有什麼現實意義?它的理論價值(即在理論上預計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問題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麼?
D.要研究的問題所應具備的條件分析。
E.課題研究的策略和步驟如何
F.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現形式有哪些?

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觀察法 ⑵ 調查法 ⑶ 測驗法 ⑷ 行動研究法 ⑸ 文獻法 ⑹ 經驗總結法 ⑺ 個案

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實驗法(在一個課題研究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會用到兩種以

上方法)
3.1 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

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

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

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

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

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

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

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采

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

確定觀察對象
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
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
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

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

,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

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

制定觀察計劃

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

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

象的常態等。

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
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

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

: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

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

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

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

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

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

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

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

。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

。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

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我們以中學生課堂行為記錄為例,見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員根據研究需要

,列出他認為在課堂上學生可能發生的行為。但估計所列不會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

讓觀察員在需要時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請別人幫助觀察,必須事先和觀察人員講清楚每一

個項目的具體所指,遇到意外情況的處理方法,要求他們熟悉每一個項目的所在位置。為

了穩妥起見,還可以在正式觀察前先作幾次觀察練習,幫助觀察人員熟悉表格的內容;如

發現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觀察前作出調整。

規定統一性標准

為了增加觀察的客觀性,為了便於衡量和評價各種現象,為了易於用數量來表達觀察

的現象,為了使觀察結果可以核對、比較、統計和綜合,必須事先考慮自己的觀察可能涉

及到的各種因素,並對每一因素規定出統一的標准。每次觀察或觀察同一現象的不同觀察

者,要堅持採用統一的標准去衡量。這主要在於,不同的研究項目常會涉及到不同性質的

標准。如:有的涉及到單位問題,如怎樣衡量學生表現的知識質量;有的涉及到定義問題

,如怎樣才算違反紀律;有的涉及計算方式問題,如怎樣登記和表達學生之間產生的矛盾

的頻率,等等。對類似問題,都應事先做好統一規定。

逐段提出觀察提綱

在觀察計劃的基礎上,應對每次或每段(幾次同一性質上一內容的觀察組成一段)觀

察提出具體提綱,以便使觀察者對每一次觀察的目的、任務和要獲得什麼材料非常明確。

觀察提綱可以包括本次觀察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並且應當在前一次觀察的基礎上,經過深

思熟慮之後提出來。亦可採用表格的方式,以便於分類統計。
觀察實際過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種結論。也許可以形成某個研究課題。

調查法 :
同樣是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

(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

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
舉例說明調查法的操作過程:
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
在實際的抽樣操作中,整個過程可大致分為如下步驟:
1.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通過調查驗證假說,使問題明確化,得出

結論)。

2.確定抽樣總體。要從中進行抽樣的總體應與要得到信息的總體(目標總體)一致。

從樣本得出的結論適用於被抽樣總體,超出這個范圍結論的適用程度取決於被抽樣總體與

目標總體的差異程度。

3.確定待收集的數據。一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有關的數據,過長的調查表會降低回答

的質量。
4.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總體中的哪種單位作為個體基本上可定下來。
5.編制抽樣框。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6.確定需要的精確度。因抽樣調查是要由樣本推斷總體,會帶有某些不確定性。一般

是對相對誤差或絕對誤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計樣本容量,估計費用。
8.抽樣試驗,在小范圍內試填一下調查表,做些必要的改進。
9.實地調查工作的組織。按抽樣方案進行調查。對收回的調查表的質量及時進行檢查

。對不回答的表要有處理方案。
10.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11.可對同樣的數據採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較。
12.寫出調查報告。留存有關總體的信息,它們可能對將來的抽樣起指導作用。

對於教育現象,有時難於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概率抽樣,可以考慮採用下列方法抽樣:

從總體中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單位(群),在群內進行概率抽樣;從一個小總體中選出

接近於研究者對總體平均數的印象的那些個體;樣本限於總體中易於取到的部分;樣本是

隨便選取的;樣本由自願被調查的人員組成;等等。但對這樣得到的樣本要選擇適當的數

據分析方法,對結論也要慎重,應充分利用其它信息進行核查、確認。在教育現象的研究

中,研究者的智恝、經驗和抽樣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獲取好樣本的關鍵。

測驗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為的狀況,或推論某些行為的狀況(包括:能力與成就,個性、興趣

、動機、態度、觀念及心理需要等);從而考慮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進一步形成新的研

究課題。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測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

測。(舉例,如XXX老師所做的「學生自學能力測驗(試驗)」,就是為了了解小學中高年

級學生的自學能力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

所謂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將某種物體或現象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徵用數字或符號

表示出來的過程。測驗法是教育和心理學測量的一項主要內容和形式。

測驗的客觀性是關於測驗系統化過程好壞程度的指標。測驗的控制,在不同時間對於

同一個被試,或同一時間對於不同的被試,其意義都應該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觀性則

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師在做這一測試前邀請我去在他們的家長會上

的講話,目的就在於排除和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排除測驗的隨意性和不真實性,實現評測

標準的同一性)。
推論的客觀性指對同一結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論應該一致,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對

同一結果的所做解釋應該相同。
3.4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

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

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

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模式基本是: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即總結評價)。教師個體比較適用。
另一種模式:預診——搜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

動——總結評價
從上述行動研究法的幾個步驟中可以發現三個明顯的特徵:
一是具有動態性,所有的設想、計劃、,都處於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中,都是可修改

的;
二是較強的聯合性與參與性,研究者、教師、行政人員的全體小組成員參與行動研究

法實施的全過程。
三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於行動研究法工

作流程的始終。
具體說說操作方法:

(一)預診:這一階段的任務是發現問題。對教學或學校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反思發

現問題,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得出行動改變的最初設想。在各步驟中,預診佔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

(二)收集資料初步研究:這一階段成立由教研人員、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組成的研

究小組對問題進行初步討論和研究,查找解決問題的有關理論、文獻,充分佔有資料,參

與研究的人員共同討論,聽取各方意見,以便為總體計劃的擬定做好診斷性評價。
(三)擬定總體計劃:這是最初設想的一個系統化計劃。行動研究法是一個動態的開

放系統,所以總體計劃是可以修訂更改的。
(四)制定具體計劃:這是實現總體計劃的具體措施,它以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為前

提,有了它,才會導致旨在改變現狀的干預行動的出現。

(五)行動:是整個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

改。在實施計劃的行動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動的反饋信息,可行的,則可以進入下一步

計劃和行動。反之,則總體計劃甚至基本設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調整或修改。這里行動的目

的,不是為了檢驗某一設想或計劃,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在行動研究中,過程性資料

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總結評價:首先要對研究過程進行考察。考察內容有:一是行動背景因素以及

影響行動的因素。二是行動過程,包括什麼人以什麼方式參與了計劃實施,使用了什麼材

料,安排了什麼活動,有無意外的變化、如何排除干擾。三是行動的結果,包括預期的與

非預期的,積極和消極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資料,背景資料是分析計劃設想有效性的

基礎材料,過程資料是判斷行動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帶來和怎樣帶來的考察依據;結果資

料是分析方案帶來的什麼樣的效果的直接依據。考察要靈活運用各種觀察技術以及數據、

資料的採集和分析技術,充 分利用錄象、錄音等現代化手段。

總結評價實際上是對行動研究過程及其結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動研究第一個循環

周期的結束,又是過渡到另一個循環周期的中介。這一環節包括:整理描述,評價解釋,

寫出研究報告。這是對整個研究工作的總結和評價。這一階段除了要對研究中獲得的數據

、資料進行科學處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結論外,還應對產生這一課題的實際問題作出解

釋和評價。

經驗總結法:

這是教師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

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

育實踐活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關鍵是要能夠從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實際經驗中

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進行教育經驗總結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要注意經驗的 先 進 性(觀念必須更新)
二、要全面考察總結的對象,充分佔有原始的事實材料;且做到有「點」有「面」,

「點」、「面」結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三、要以教育實踐活動為依據,不能憑空想當然,那是毫無價值。
四、要善於進行理論分析

文獻法:

分類閱讀有關文獻(包括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理論

價值和資料價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結論或者發現問題,尋找新的思路。

文獻按內容性質分,有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零次文獻是未經發表

和有意識處理的最原始的資料。一次文獻指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

術的專著、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獻。二次文獻是指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著錄其

文獻特徵、摘錄其內容要點,並按照一定方法編排成系統的便於查找的文獻。三次文獻是

指工具書和在二次文獻的基礎上,又對眾多一次文獻的綜合研究結果。

(這是清華開題報告寫作的講座,看完後有用請贊,收集整理有手打不容易,謝謝!)

❷ 試舉例說明生態學是研究什麼問題的,採用什麼樣的方法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科學。

在這個概念中,關系是生態學研究的內容。

舉個例子,比如說pm2.5對人類的影響,這就是研究環境某個因子(pm2.5)對人類(生物)的影響,這種影響,就是單方面的,那麼人類對pm2.5的作用,體現的就是人類對pm2.5的作用。二者相輔相成,因為人類的生產活動,導致大氣pm2.5增加,而pm2.5的增加導致人類健康嚴重影響。這就是生態學的觀點,一種干擾(人類生存活動,對自然就是一種干擾)的強度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反饋作用這個干擾源本身,來抑制干擾程度增加。由於這個推論,我們可以猜測,加入人類繼續不加控制的製造各種污染,那麼最終喪失的是人類自然的性命和健康。

生態學的常用方法,主要就是系統的方法,從整體上研究目標的作用和反作用。

❸ 例舉個最新研究成果並說明應用了什麼科學方法

1.EAST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2006年9月26日,由國家發改委投資建設的國家大科學工程EAST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在進行的首日物理放電實驗的過程中,成功獲得了電流大於200千安,時間接近3秒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這標志著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已在中國首先建成並正式投入運行。

2.納米量子結構可控性實驗和理論研究新進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組圍繞納米電子器件的基礎問題,在納米結構的探索、組裝規律和單元器件的物性等方面,在過去的幾年裡已產生國際影響。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進展,並逐步形成了系統性的工作。

3.繪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線分布圖,發現宇宙線分布是各向異性的和宇宙線的運動規律

在《科學》雜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據在我國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線觀測站的「西藏大氣簇射探測器陣列」所獲得的、積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億觀測事例的實驗數據的系統分析,中國和日本兩國物理學家合作發表了有關高能宇宙線各向異性以及宇宙線等離子體與星際間氣體物質和恆星共同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最新結果,這些實驗觀測的前沿進展被審稿人譽為宇宙線研究領域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4.甲醇製取低碳烯烴技術開發及工業性試驗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與陝西新興煤化工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石化集團洛陽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製取低碳烯烴(DMTO)技術開發」工業性試驗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在日處理甲醇50噸的工業化試驗裝置上實現了近100%甲醇轉化率,乙烯選擇性40.1%,丙烯選擇性39.0%,低碳烯烴(乙烯、丙烯、丁烯)選擇性達90%以上的結果。試驗裝置的成功運轉,對我國綜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烴原料的多樣化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戰略意義。

5.龍芯2E通用64位處理器

龍芯2E通用64位處理器是目前全球除美日之外性能最高的通用處理器,也是祖國大陸地區第一個採用90納米設計技術的處理器。中科院計算機所研製的龍芯2E處理器最高主頻達到1.0GHz,實測性能超過1.5GHz奔騰IV處理器的水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點,在不同工作條件下龍芯2E處理器的功耗在3瓦~8瓦范圍內。「十一五」期間,龍芯處理器將為推進我國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6.水體污染的激光誘導熒光非接觸監測技術裝備系統

水是人類在生產和生活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我國江河湖庫和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水體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趨勢。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採用激光誘導熒光監測技術實現水體污染遙測,系統集光學遙感技術、光譜學、分析化學、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於一體,利用激光誘導熒光光譜法,實現對水體多組成份有機物的在線遙測,發展和提高了我國水體污染在線遙測的技術水平。

7.我國科學家發現阿爾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機制

2006年11月1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網路版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組關於β澱粉樣蛋白產生過程新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這項成果揭示了阿爾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機制,並且提示β2-腎上腺素受體有可能成為研發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葯物的新靶點。

8.我國抗糖尿病新葯研究取得開創性進展

中科院上海葯物所科學家2006年在非肽類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的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成果於2007年元月第一周發表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網路版上。美國科學院院刊編輯部在向媒體的書面新聞發布中指出,這類口服有效的非肽類小分子激動劑有可能成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關代謝性疾病的一種新型療法。

9.揭示果蠅記憶奧秘,探索記憶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組關於果蠅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蠅的腦中並不存在一個通用的記憶中心,而是不同感覺記憶儲藏在不同的區域里,並且像人類能記住圖像的高度、大小、顏色等不同參數一樣,果蠅的圖像記憶也有對應的不同參數。通過對果蠅記憶基因的研究,可進一步運用到小白鼠、哺乳動物甚至人類身上,從而解決人類失眠、老年痴獃等精神性疾病。

10.飲用水質安全風險的末端控制技術與應用

為及時評價水質狀況及應對突發事件,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合作開發出適合末端水質監控的生物在線監測與預警技術,建立並完善生物毒性測試方法,在分子、細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適用於水質評估的技術體系。研究中開發的關鍵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共產生發明專利22項,發表論文61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3篇。

❹ 除孟德爾的雜交實驗外,你還能舉出科學研究中運用假說—演繹法的實例嗎

1900年,3位科學家分別重新發現了孟德爾的工作,遺傳學界開始認識到孟德爾遺傳理論的重要意義。如果孟德爾假設的遺傳因子,即基因確實存在,那麼它到底在哪裡呢?1903年,美國遺傳學家薩頓發現,孟德爾假設的一對遺傳因子即等位基因的分離,與減數分裂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非常相似。薩頓根據基因和染色體行為之間明顯的平行關系,提出假說:基因是由染色體攜帶著從親代傳遞給子代的,也就是說,基因位於染色體上。美國遺傳學家摩爾根曾經明確表示過不相信孟德爾的遺傳理論,也懷疑薩頓的假說,後來他做了大量的果蠅雜交實驗,用實驗把一個特定的基因和一條特定的染色體— X染色體聯系起來,從而證實了薩頓的假說。由此可以看出,對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的探究歷程,也是假說一演繹的過程。
DNA復制方式的提出與證實,以及整個中心法則的提出與證實,都是「假說一演繹法」的案例。以DNA分子的復制方式的闡明為例。美國生物學家沃森和英國物理學家克里克在發表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那篇著名的論文的最後寫道:「在提出鹼基特異性配對的看法後,我們立即又提出了遺傳物質進行復制的一種可能機理。」他們緊接著發表了第2篇論文,提出了遺傳物質自我復制的假說:DNA分子復制時,雙螺旋解開,解開的兩條單鏈分別作為模板,根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形成新鏈,因而每個新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來DNA分子的一條鏈。這種復制方式被稱為半保留復制。1958年,科學家以大腸桿菌為實驗材料,運用同位素標記法設計了巧妙的實驗,實驗結果與根據假說一演繹推導的預期現象一致,證實了DNA的確是以半保留方式復制的。
遺傳密碼的破譯是繼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提出後,現代遺傳學發展中的又一個重大事件。自1953年提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後,科學家就圍繞遺傳密碼的破譯開展了一系列探索。美籍蘇聯物理學家伽莫夫提出的3個鹼基編碼1個氨基酸的設想。克里克和他的同事通過大量的實驗,以T4 噬菌體為材料,研究其中某個基因的鹼基的增加或減少對其所編碼的蛋白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只可能是遺傳密碼中的3個鹼基編碼1個氨基酸。但是他們的實驗無法說明由3個鹼基排列成的1個密碼對應的究竟是哪一個氨基酸。兩位年輕的美國生物學家尼倫伯格和馬太轉換設計思路,巧妙設計實驗,成功地破譯了第1個遺傳密碼。在此後的六七年中,科學家破譯了全部的遺傳密碼,並編制出了密碼子表。

❺ 什麼是社會科學歸納式理論建構模式試舉出某一個實例說明這種方法的應用。

歸納式理論建構的一般過程分如下步驟:第一步是對經驗現象進行觀察。這種觀察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比如採用定量的方法,需要收集大量的資料,然後通過描述統計,概括出樣本的特徵和規律,並以此推斷總體結構和特徵。同樣,研究者也可以採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具體地、深入地進行觀察,並運用分類、綜合等手段,抽取出現象的內涵,形成對各個具體現象的具體描述。無論哪種方式,研究者都要10 完成從具體的觀察結果到對現象的經驗概括這一提升過程。第二步是經驗概括。經驗概括指的是對現象基本規律或特徵的總結,或者是對變數之間存在的某種關系的說明。經驗概括要藉助於一定的概念或命題完成,這是對事物進行抽象總結分析,尋找一般模式的重要步驟。 第三步是建構理論。當研究者從大量個別具體的現象得出一般性的經驗概括之後,就已舍棄了存在於每個特定現象或事物身上的特殊性,而集中到了所存在的共性特徵。這種共性的特徵所展示的是現象的某種規律性特徵。當我們試圖對所觀察的事物或現象提出某種解釋時,我們就是在發展或建構理論。歸納式理論建構可以分為定性和定量兩種方法。三、演繹式理論建構 (一)演繹推理的主要特點:與歸納推理的過程相反,演繹推理的過程是從一般到個別,從邏輯或理論 上預期的模式到經驗觀察,最後檢驗原來的理論模式的過程。對於演繹推理來說,其在幫助人們檢驗一種理論、判斷一種理論的正確性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經過經驗檢驗的理論解釋常常只是一種可能的解釋。演繹推理方法(2)主要特點是:(1)演繹是按照嚴格的邏輯規律推導結論的思維過程。理是演繹的邏輯出發點。(3)演繹是從一般原理向實踐轉化的重要邏輯形式。演繹是理論建構的步驟 (1)詳細說明待檢驗的理論。例如,「工業化是擴大家庭減少和核心家庭增 加的主要原因。 」 (2)由理論導出(演繹出)一組概念化的命題。比如,根據上述理論,可以邏11 輯地導出下列—組命題:第一,一個國家越工業化,其家庭結構就越傾向於核心家庭化;第二,在任何國家中,農村地區擴大式家庭結構的特徵強於工業化的城市地區;第三,因工作而遷移的人,比那些沒有遷移的人,與擴大式家庭的聯系更弱。 (3)用可檢驗的命題形式即假設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題。這一步即是將命題 「操作化」為假設。如前所述,假設是有關變數間關系的嘗試性陳述,這些變 量是經驗可測的。理論檢驗的這一步包括操作化的全部任務,即決定如何把抽 象的概念「翻譯成」具體的、可直接觀察的事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用可檢驗的詞句重述這些命題,我們也才能清楚地知道需要觀察什麼。例如,將「工業化」操作化為「汽車產量」「每百戶電話擁有量」等等。 (4)收集有關的資料。即根據操作化以後的命題,採用調查、實驗、觀察或訪問的方法,收集所需的資料。比如,對於上述假設,我們就可以採用抽樣調查的方法收集資料。 (5)分析資料。即看有多少證據支持可檢驗的命題,有多少證據支持概念化的命題,又有多少證據支持原來的理論。 (6)評價理論。研究完全支持原始理論的情況很少,研究結果通常是含糊的 和沖突的。理論在某些方面得到支持,而在另一些方面卻沒有得到。正是這些含糊和沖突促使我們去思考、修正和發展我們原來的理論,從而不斷取得進步。當我們企圖理解這些與原始理論不一致的事物時,我們實際上又一次開始了理 論建構的工作。即我們從已取得的觀察中重新概括出與原始理論不同的新的理 論(即修正的理論)。而要確認這種修正的理論,同樣需要接受嚴格的檢驗。

❻ 探究實驗中,採用的探究辦法有哪些

控制變數法。對比法。

❼ 請講述一下用一門學科的知識與方法來研究另外一門學科的案例

這是所謂跨學科研究。例子很多了,例如哲學(世界觀方面)會嚴重影響自然科學的研究,牛頓後期傾向於唯心主義,研究上帝就沒有更多的自然科學成果了;愛因斯坦迷戀完美的大一統論,後期成為量子物理中的保守者等。
當今科學研究也是如此,這些跨學科的研究都有這種特點:物理化學、教育經濟學、教育哲學等等都是類似例子。
跨度特別大的也有,當前社會科學中的實證思路,特別是各種實驗研究其實就是自然科學範式在社會科學中的反映;自然科學中也有借鑒人文研究的案例,女性主義研究者認為,用關心、情境體驗的思路去研究自然科學也有積極的意義。

❽ 運用科學就會成功的作文,舉一個例子。做某件事情利用科學的方法取得了成功

:物理學家牛頓小時候看到蘋果熟了,掉下來很好奇,他想,地球上的東西,失去了支持後為什麼都掉到地上來,而不會向其它方向掉呢?後來,他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2:愛迪生小時候對什麼都感興趣。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總想試一試,弄個明白。有一次他看見花園的籬笆邊有一個野蜂窩,感到很奇怪,就用棍子去撥,想看個究竟,結果臉被野蜂蜇得腫了起來,他還是不甘心,非看清楚蜂窩的構造才行。愛迪生後來成了舉世聞名的大發明家。

3:瓦特看水壺,研究蒸汽。為歐洲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❾ 科學探究除了實驗以外還有哪種方法舉例說明

科學探究的七個步驟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搜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補充內容:
第一步是提出問題。也就是探究什麼,針對什麼現象設問。
第二步是猜想與假設。實質上就是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
第三步是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這一環節是實驗進行的准備。
第四步是進行實驗與搜集數據。在實驗中加強實驗操作規范,及時記錄數據。
第五步是分析與論證。實質就是對探究的數據進行描述,對探究現象歸納總結的過程。
第六步是評估。評估的實質是對探究的反思過程,討論科學探究中所存在的問題、獲得的發現和改進建議等。
第七步是交流與合作。探究人員圍繞得到什麼結論,如何得出結論,有什麼體會等問題進行討論與交流。

❿ 初中物理中涉及到哪幾種研究方法請高手再各舉一個例子。

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類比法、等效法、轉換法、控制變數法、模型法、科學推理法

閱讀全文

與舉一個例子說明他運用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