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述你認為怎樣的教學方法更好 , 中國與你們國家的教學方法比較 .
你這不是存心忽略了中國優秀的教學方法了嗎?我還是不開口了,省的不對你的胃口。
忍不住還想來兩句:
教學方法,不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處理方法。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的學生,給不同的老師,採取一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卻有差異。
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的學生,給同一個的老師,採取一樣的教學方法,在不同時期,教學效果卻有差異。
中古古代教育家孔子說,因材施教,現代教育理念「以人為本」,能夠提高學生認知水平、認識能力、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都是好的方法。
以上,我只是從教學思想上面,和您進行磋商,但願能給你獲益。
B. 淺析教學方法及其重要性
摘要:我們應該始終把學生看成是一個正在成長發展的的鮮活生命體,依據生命的特徵,遵循生命發展的原則,以學生自身潛在的生命基質為基礎,靈動地運用評價策略,通過評價理念的准確把握,評價內容的明晰融通,評價方式的靈活選擇,評價語的靈活運用,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啟迪精神世界,開發生命潛能,提升生命質量,關注生命的總體發展,使學生成為充滿活力、具有健全人格和鮮明個性、富有創造智慧的人。教師的評價對於學生來說,有一份獨特的力量,學生期待著老師中肯的評價。讓個性化的教學評價如種子般播進學生的心田,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慢慢生根發芽,開出自信的花朵,結出成功的果實,綻放生命的光輝。
關鍵詞:主體性;全面發展;因材施教;
淺談教師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從第一個工作日開始,作為一名新任小學教師就要全面承擔對其學生進行教學的責任,履行與多年教齡的老教師們同樣的職責。這些工作任務不是為了使其逐漸提高技能和知識而循序漸進地增加的,新任教師是一邊全面履行教學職責一邊學習提高同時,我們應該遵循「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重視學習」的基本理念。
小學教育是人生接受正規教育的初期階段,是每一個社會成員為獲得生存和發展而必須接受的最低限度的教育。就其對象而言,是面向全體兒童;就其目標而言,是提高國民素質的教育;就其內容而言,是促進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基礎,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初級階段和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是整個國民教育的基石,具有「基礎性」的特點。
小學教師作為一種專業性職業,由於其服務對象和工作方式不同於中學教師和大學教師,具有自身的專業特性。
從服務對象看,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水平較低,獨立自主性較差,在他們進入小學後,會把對父母的依戀遷移到教師身上,對教師形成強烈的依賴感。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教師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這就要求小學教師確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人才觀,用自己的高尚品德熏陶學生。
從工作方式看,更強調技藝性。小學教育以綜合課程為主。我國《小學教師專業標准》(試行)中指出:「適應小學綜合性教學的要求,了解多學科知識。」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要「使用符合小學生特點的語言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引導小學生體驗學習樂趣,保護小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小學生的廣泛興趣、動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根據小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活動;調動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結合小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小學生主體性,靈活運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一與式等教學方式;鑒別小學生行為和思想動向,用科學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矯正不良行為;妥善應對突發事件。」小學教師應該知道不同年齡的學生適合學習什麼,採用什麼方法和步驟進行。
烏申斯基曾說過:「在教學中,一切都應該以教育者的個性為基礎,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從人的個性這個活的源泉流露出來。」小學教師由於各自的基礎不同,經歷不一,個性也存在著差別,在教育教學、班級管理、人際交往方面表現不一。對自己是一種資源,對別人,甚至小學初任教師群體也是一種資源。尊重不同的個性,充分利用這種差異,進行資源優化、整合,做到優勢互補,這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就是一種提高。
小學教師不僅在現實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而且在學生的未來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因為教師作為文化知識佔有者、傳授者的角色逐漸淡化,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幫助學生自主發現、組織和管理自己的知識體系,師生
C. 1.為什麼同樣的課,安老師在不同的班級里實施會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很容易理解
受眾不同,教學方法也要因人而異
不同班級的學生,學習風氣,課堂活躍程度等都有不同
因此同一個問題提出,也許在前一個班回答踴躍,反響強烈
而在後一個班,則死氣沉沉……
所以,針對不同學生不同班級准備教案,對老師來說也是必須的
===========
孔子就是因材施教的典範
比如:
子路問:「聽到了(鼓勵的話)就該去做嗎?」孔子回答:「有父親和兄長在世,怎麼能聽到什麼就行動起來呢?」冉有問:「聽到了(鼓勵的話)就該去做嗎?」孔子回答:「聽到了就該去做。」公西華問:「子路問聽到了(鼓勵的話)就該去做嗎,你說有父兄在;冉求也問聽到了(鼓勵的話)就該去做嗎,你說聽到了就該去做。我很困惑,冒昧的問一下。」孔子回答:「冉有做事縮手縮腳,所以我激勵他勇進;仲由平時好勇過人,所以我讓他謙退。」
再比如
孔子弟子中,既有「聞一知十」的顏回,又有「聞一知二」的子貢,智力水平參差不齊。智力較低甚至於「下愚」的學生,只能教給他們與智力水平相符的知識,否則,「欲速則不達。」如同是「問仁」,孔子的回答卻不盡相同: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訒。」(《論語·顏淵》)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語·衛靈公》)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論語·陽貨》)
這樣的事例還很多,如「問禮」、「問政」、「問君子」等。
D. 為什麼同樣的學生,讓不同的班主任教,成績會差別很大
網友一:
這個世界從來都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這個世界上也不會存在同樣的學生,就算是同卵雙胞胎,在學習這件事上,他們也不是一樣的學生。不同的班主任教出來的孩子,為什麼千差萬別,差距在於:
1.孩子不同的學習基礎,導致學習成績的差異。
2.孩子不同的學習態度,導致學習成績的不同。
3.孩子不同的課堂學習效率,導致孩子的學習成果不同。
4.孩子背後不同的父母對教育的關注和重視程度,導致孩子之間對待學習、對待預習、對待復習的心態不同。
5.孩子不一樣的朋友圈,導致每個學生可以參照和模仿的夥伴不一樣,孩子之間的成績差距自然不同。
6.不同孩子對學習的理解不同,對自己的要求不同,對未來的期待和夢想不同,導致他們的學習成績態度之間有差距,成績也會有差距。
網友六:
一般這種學生要麼自製力不強要麼個性太強的學生,對於絕大多數學生換班主任(只要不是混事的)不會有區別,成績好的還是會很好的。而對於自製力不強的,如果換了一個比較嚴格的班主任,可能不敢違反紀律,學習也努力了,從而成績有所上升,接著有信心了,於是更努力,成績肯定會提升。而對於個性強的如果被班主任某些事所感動,或者有眼緣,他會努力去改變。當然還有別的情況,但這只是個例。如果全班都有所改變,那可以肯定班主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學生成績有很大的偶然性,既使成績一樣,但他們用功的程度肯定不一樣,有基礎好點的,平時沒用功,有基礎差點的,平時多用了功夫。老師與學生一樣,十個指頭伸出來有長短,但只要下了功夫,成績不會有太多的出入。
E. 為何一樣的老師,一樣的教學內容,教出來的成績卻不一樣
為什麼在同樣的老師和課本下,孩子們的成績會不同?許多家長重視學校教育和補習班教育,但忽視家庭教育。事實上,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都非常重要。1.在同一個班級,學習同樣的內容。如果你的孩子不遵守老師的要求,那麼你就沒有履行你作為家長的責任。只有當父母與老師合作時,他們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2.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熱愛學習,你必須首先成為一名學者。老師是這樣的,父母也是這樣。
6.孩子們應該在完成家庭作業後閱讀更多的課外書籍。7.除了天賦,學生更依賴於自我控制、注意力集中和對知識的渴望,這對孩子的成長太重要了。這些品質更多地取決家庭的培養。父母必須與他們的孩子交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考試中分數低,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學習知識或粗心大意。8.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應該和老師好好溝通。一個老師可能在學校上不止一節課,不可能涵蓋所有內容。我們的父母只帶一個學生,我們的孩子。
F. 「教兩個班相同科目的教師往往教案及教學方法都相同,你認為這正常嗎為什麼」
理論上自然是不正常的,兩個班學生的具體情況不一樣,教師的習慣、方法和水平也不同,怎麼會一樣。不過在現實中哪有人那麼講究,而且相同科目又要進度一致,大家什麼都一樣自然就一致了,出了問題也是法不責眾
G. 什麼因素影響著老師教學方式不一樣呢
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東西存在,教學也一樣又自己獨特的方式方法。 什麼因素對老師的教學方法有影響作用呢?
教師個人的性格所決定。有的教師性格開朗活潑,課堂教學方式節奏明快,寓教於樂中讓學生愉快接受新知識。有的教師幽默風趣,在談笑風生中讓學生輕松學習。有的老師不拘言笑,一絲不苟的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循規蹈矩中認真學習。無論那種方式,師生在長期的磨合中就會互相適應,互相接受。
總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個性,獨特處事能力,同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老師的教學方法也不可能完全一樣,否則變成千篇一律,怎麼能適應有個性差異的學生群體,教育出的學生又怎麼可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呢?
H. 為什麼不同老師教的效果不同
也有可能講的側重點不一樣,舉個例子,課內老師要顧忌大部分同學學習情況,要保證大部分人可以跟得上,所以講的內容就比較淺顯易懂,而且是基礎知識,校外老師善於挖掘個別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知識,所以就講得比較深,會更難一點,便於區分學生的好壞。
I. 每位教師對於學生的教育方法都會有所不同,這樣好嗎
每位教師對於學生的教育方法都會有所不同,我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好的,理由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因材施教總的來說每個教師的性格不同,教學方式也會有所不同,畢竟每個個體都是不同的,但這種教育方式往往是比較好的,如果所有教師的教學方式都是一樣的,那就太單調無聊了。
J. 老師的教學方法不一樣怎麼辦我習慣以前的老師教的方式,來了新老師,雖然學一樣的內容,畫圖方法卻完全
只好逐步逐步接受和適應。
從另一個角度說,也可以算是好事:
畢竟今後要遇到很多很多人,每個人的性格和表達方式都不一樣。
慢慢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