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生物技術實驗)研究發現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小分子蛋白質)均有抑菌作用,兩者的提取及應用如圖
(1)如果利用水中蒸餾法提取芳香油,柚皮易發生焦糊現象,而且有效成分檸檬烯容易水解,因此一般採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除去固體雜質的方法是採用過濾.
(2)對於篩選菌種一般用固體選擇培養基,通常接種方法是平板劃線法和稀釋塗布平板法,培養基滅菌通常用高壓蒸汽滅菌,對於工作台通常用紫外線消毒.
(3)尿素屬於有機物,能夠為異養微生物提供碳源,尿素中含有氮元素,能夠為微生物提供氮源;電泳法純化乳酸菌素時,若分離帶電荷相同的蛋白質,則其分子量越大,電泳速度越慢.
(4)抑菌實驗時,在長滿致病菌的平板上,會出現以抑菌物質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過測定透明圈的大小來比較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的抑菌效果.
故答案為:
(1)壓榨 過濾
(2)稀釋塗布平板法 高壓蒸汽滅菌鍋 紫外線消毒
(3)碳源和氮源 越慢
(4)大小
2. 你分離乳酸菌用什麼培養基呀
我用的無機鹽培養基,加上葡萄糖當碳源,加點酵母粉豐富下營養,還要加碳酸鈣粉末,觀察溶鈣圈來篩菌.拿到的都是產酸的菌.很直觀.
具體配方建議你在網路上搜一下.
3. 怎樣從酸奶中分離純化出乳酸菌,程序和步驟
乳酸菌的分離純化
取市場銷售的新鮮的酸奶,分別用接種針接入BCG牛培養基瓊脂平板上,40℃培養48h,如出現圓形稍扁平的黃色菌落及其周圍培養基變為黃色者初步定為乳酸菌。
選取乳酸菌典型菌落轉致脫脂乳試管中,40℃培養8~24h若牛乳出現凝固,無氣泡,顯酸性,塗片鏡檢細胞桿狀或鏈球狀,革蘭氏染色顯陽性,則可將其連續傳代3次,最終選擇出在3~6h能凝固的牛乳管,作菌種待用。
附加:1BCG牛乳培養基配方及滅菌
(A)液:脫脂奶粉10克,水50ml,加入1.6%溴甲酚綠乙醇溶液1ml,80℃滅菌20min。
(B)液:酵母膏1克,水50克,瓊脂2克,pH6.8,121℃滅菌2.min。
按照配方正確稱取所需葯品放於燒杯中,在搪瓷杯中加入所需水量,玻棒攪勻,加熱溶解,用1N NaOH或1N HCl調pH,用pH試紙對照,加瓊脂溶化,加熱過程要不斷攪拌,可適當補水。瓊脂完全溶解後倒入250mL的錐形瓶中,用紗布包紮好(注意不要污染紗布)
再用牛皮紙包紮,貼上標簽(必須用鉛筆寫),註明何種培養基。在高壓鍋中,在1kg/cm2壓力下維持30min。
4. 如果要分離酵母菌和乳酸菌需要用什麼培養基
可以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
馬鈴薯葡萄糖瓊脂用於供黴菌和酵母菌計數及分離培養。
使用方法:
1、稱取馬鈴薯葡萄糖瓊脂40.1g,加入蒸餾水或去離子水1 L,攪拌加熱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裝三角瓶,121℃高壓滅菌20min,備用。
2、黴菌和酵母菌計數時,參照021030高鹽察氏瓊脂培養基使用方法。
3、用於黴菌分離鑒定,參照021020察氏瓊脂。
5. 怎樣從泡菜中分離乳酸菌
我也在做這個,下面是我整理的,時間關系只能這樣了,可以看看。都要求無菌操作
菌種的分離 取lmL鹵汁以10倍遞增稀釋方法(一份泡菜汁,九份無菌水,再取一份第一隻管中溶液,加九份無菌水,依次類推),將其稀釋至1/10~10的-10次冪(我打不上去),然後從不同濃度稀
釋液中分別取lmL傾注在平皿中,再倒入培養基相混合,待培養基凝固後倒置於30~C恆溫下
培養48h。挑取長勢良好的單個茵落劃線分純,直至純化(茵落單個大小一致,革蘭氏染色鏡
檢,茵體一致)。結果分離得到3株不同菌株,分別編號為菌株1、菌株2、菌株3。再分別轉移
到試管斜面上進行保存。
分離用培養基:牛肉膏5g,蛋白腖10g,氯化鈉5g,蒸餾水1 000 mL,瓊脂20g,pH7.0—7.2
;保存用斜面培養基:酵母膏1% ,碳酸鈣2% ,葡萄糖1% ,瓊脂2% ,pH 7.0。
培養條件
將分離出的菌株1、菌株2、菌株3分別接種在上述4種不同的培養基上,
在30。【=恆溫條件下培養48h後觀察並測定其培養結果。
測定方法 菌落總數採用逐級稀釋法來計數;pH值用pHS一2C酸度計測定;乳酸定性
及含量測定依據食品檢驗技術
1I.2.1乳酸菌的分離與篩選的試驗程序 自然發酵酸菜汁液一稀釋一培養一挑起單菌落染色、鏡檢一挑
選革蘭氏陽性球菌單菌落一Ⅲ號培養基一挑選溶鈣圈大的球菌反復在Ⅲ號培養基上幾次純化篩選一單菌落優
良菌株一試管穿刺低溫保存。
1.2 1.2 乳酸菌的鑒定 用光學顯微鏡、放大鏡進行乳酸菌的形態特徵鑒定。生理生化特徵鑒定:產乳
酸定性試驗——乳酸紙層析法0- 、過氧化氫酶(接觸酶)反應⋯、明膠水解反應 、硫化氫反應 、乳酸菌
發酵營養型試驗0 、耐鹽、酸、溫度試驗。
1.2.I.3 乳酸菌的保存⋯ 採用定期移植低溫保藏法。培養基配方:葡萄糖1% 、蛋白腖0 2% 、
l(}l2PQ|0.2%、瓊脂20%、pH值7 0,分裝試管,121。c滅菌30min。將使用對數生長期後期的細胞進行穿刺
培養,然後密封存於冰箱玲藏室內(5qc左右),2個月移植1次。
1.2.2 分離乳酸菌的生理特點試驗
1 2 2.1 最適生長溫度的測定OD值以同溫下不接種培養基作對照,定期取出接種培養基在721分光光度
計上,用最大吸收光波長 =6001RIifl測定。
1.2.2.2 生長周期的測定oD值(方法同上);pH值:PHB一4pH計;可滴定酸(以乳酸計):吸取ImL菌液
加入9Ⅱ1L蒸餾水,加入1~2滴酚酞,用0.1NNaOH滴定。
1.2 2.3 最適pH值的測試、最適鹽濃度的測試。
供試樣品及培養基
分離用樣品:泡菜汁、酸奶及西紅柿均為市售
分離用培養基:①BCP培養基:酵母膏2 5g,蛋白腖5g,葡萄糖5g,溴甲酚紫0 04g,瓊脂15g,
蒸槽水lO00ml,pH7 0;②MRS培養基見文獻 。
菌種保藏用培養基:脫脂乳培養基:新鮮牛乳離心去掉上層乳脂,下層奶液分裝試管,105℃
滅菌20mln。
菌利 鑒定用培養基見文獻 6。
1 2 方法
1 2 1 乳酸菌的分離純化 取泡菜汁、酸奶、西紅柿表面洗液進行梯度稀釋,分別用傾注法、塗布
法和劃線法在BCP和MRS培養基平板上進行菌種分離。挑取在BCP平板上有透明目的菌落,在
MRS平扳上有溶鈣圈的菌落,反復純化至純種,挑菌至脫脂牛奶試管中保存
1.2 2 乳酸菌復篩對初篩菌株進行革蘭氏染色,保留革蘭氏陽性菌株.並對其所產乳酸能力進
行定性、定量分析,篩選出產酸高的菌株保存,再把產酸高的菌株經蘿l、汁發酵 】,進一步選擇產
酸高、_l】味純正的菌株保存鑒定
1 2 3 乳酸定性測定果用紙層析法。溶劑系統為乙醇:濃氨水:水=80:5:15,顯色劑為0 04%
的溴甲酚紫酒精溶液。層析時將乳酸、檸檬酸配成1% 的標准溶液,兩種標准溶液 及乳酸發酵液
均點樣3 .上行層析,顯色與標准樣比較
1.2 4 乳酸的定量測定採用氣相色譜法,利用苄酯化法制備乳酸衍生物,將待測乳酸菌株在產
酸培養基內37"C培養3d,離心。取上清液剃備衍生物,氣相色譜分析含量。氣相色譜工作條件為:
EGS色譜柱,柱溫160'C,氣化溫度180'17.,檢測器溫度l70"C,載氣為N,。
1.2 5 菌種鑒定根據《簡明第八版伯傑細菌鑒定手冊》 和《一般細菌常用鑒定手冊》[6 對復篩
出的菌株的形態、生理生化、碳源利用等方面進行系統鑒定,並提取乳酸菌株DNA,採用熔鏈溫度
法捌G+C%含量 J。
6. 分離純化乳酸菌時,首先需要用無菌水對泡菜濾液進行 ______ ,這樣做的理由是 _
(1)在稀釋度足夠高的菌落里,聚集在一起的乳酸菌將被分散成單個細胞,從而能在培養基表面形成單個的菌落.因此分離純化乳酸菌時,首先需要用無菌水對泡菜濾液進行梯度稀釋.
(2)分離純化所用固體培養基中因含有碳酸鈣而不透明,乳酸菌產生的乳酸能溶解培養基中的碳酸鈣,從而使培養基在分離純化過程中會形成透明圈.
(3)若要長期保存乳酸菌,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甘油,且要放置在-20℃的冷凍箱中,若要短期保存乳酸菌,可將菌種接種到試管的固體斜面培養基上,菌落長成後,將試管放置在4℃的冰箱中保藏.
故答案為:
(1)梯度稀釋 在稀釋度足夠高的菌落里,聚集在一起的乳酸菌將被分散成單個細胞,從而能在培養基表面形成單個的菌落
(2)透明圈
(3)甘油-20 固體斜面培養基上 4
7. 為什麼我在用MRS培養基分離乳酸菌是時候沒有菌生長呢我做了好幾次了還是沒有,跪求,謝謝!
先確定下培養基有沒有問題。如果培養基沒有問題,那就考慮樣品中是否根本就沒有乳酸菌。比如如果你用市面上已經滅菌過的酸奶來檢測,那肯定是沒有乳酸菌的。含有乳酸菌的酸奶是那種保質期只有幾天的酸奶。
8. 如何分離乳酸菌,酵母菌,硝化細菌,醋酸菌
主要是應用各種選擇性培養基硝化細菌用無碳培養基就可以,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分離就比較難了不過可以用劃線培養後根據細菌形態不同分離,醋酸菌的話可以試試根據ph,不過不確定
9. 乳酸菌可以從哪些地方分離出來
乳酸菌
乳酸菌不是一個分類學上的名稱,是指在代射過程中能產生乳酸的細菌的總稱。其中能進行乳酸發酵的大部分是細菌,有些為球菌、有些為桿菌,一般都不會運動。乳酸菌在自然界中種類很多,分布極廣:有些種類生活在動物的腸、胃、口腔之中,皮膚表面以及乳、乳製品、肉類製品中;有的生存在水果、蔬菜、穀物及植物製品上。它們以單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雙糖(蔗糖、麥芽糖、乳糖)為基質,代謝產物主要是乳酸。有些乳酸菌屬耐氣性厭氧微生物,它們的產能不需氧,但在有無氧的條件下都能進行典型的乳酸發酵。
常見的球形乳酸菌主要有:
鏈球菌屬 將糖類經雙磷酸已糖途徑分解產生右旋乳酸,屬正型乳酸發酵。多見於動物及動物性製品上。
明串珠菌屬 將糖經單磷酸己糖途徑分解產生左旋乳酸及乙醇等物質,屬異型乳酸發酵。多見於植物體及植物製品之上。
片球菌屬 將糖類經雙磷酸己糖途徑分解產生混旋的乳配。多數生活在植物及其製品上。
常見的桿形乳酸菌是乳桿菌屬,約有20多種,有些種類產生右旋乳酸、也有產生左旋和混旋的乳酸,動、植物及其製品上均可找到它們。
乳酸菌經乳酸發酵的方式將糖類分解為乳酸。從其生化機制來看,乳酸發酵分為兩大類型:若發酵產物中只有乳酸的(達到80%以上),稱為正型乳酸發酵,如乳酸鏈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乳酪鏈球菌(Streptococcus cre-moris)、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easei)等。整個過程是葡萄糖經雙磷酸己糖途徑,經兩次磷酸化後形成1—6二磷酸果糖再經醛縮酶分解成兩個三碳化合物,然後脫氫氧化成為二分子丙酮酸,最後丙酮酸接受氫還原成乳酸,總反應式為
若發酵產物中除乳酸之外還有乙酸、乙醇、CO2、H2的,稱為異型乳酸發酵。如一些明串珠菌(Leuconostoc)、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葡萄糖經單磷酸己糖途徑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然後脫羧形成5-磷酸木酮糖,再裂解成3-磷酸甘油醛和乙醯磷酸;3-磷酸甘油醛經丙酮酸轉化為乳酸;而乙醯磷酸接受氫還原成為乙醇,反應式
乳酸菌具有一些特殊的生活特點:
乳酸菌具有強抗酸能力,如在一含糖豐富的食物製作中,雖然其他很多的菌類也能生長,但因乳酸菌不斷地產生乳酸使得環境變酸而殺死多種不耐酸的細菌。
大部分乳酸菌具有很強的抗鹽性,都能耐5%以上的NaCI濃度。嗜鹽片球菌(Pediococ-cus halophilus)能在濃度為15~18%的鹽水中生存。這樣在腌製品中其他不抗鹽的有害菌不能生存而獨有乳酸菌能正常生長,增加了食物的風味。值得一提的是常見的乳酸菌都不具有細胞色素氧化酶,所以不大會使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因而各種乳製品、腌製品中因乳酸菌代謝產生亞硝酸鹽的可能性極小,這對於保護人體健康是很有利的。乳酸菌也不具有氨基酸脫羧酶,不產生胺類物質,也不產生吲哚和H2S,因而乳酸菌不會使食物產生腐敗及異味。
一般乳酸菌沒有蛋白酶,只有肽酶,不能分解利用蛋白質而僅能利用蛋白腖、肽和氨基酸。合成氨基酸、核酸、維生素的能力極低,因而在乳酸菌生長的環境中適量地加入這類物質,能促進乳酸菌的正常生長。
人們利用乳酸細菌的乳酸發酵,製作泡菜、酸菜、乳酪、酸奶等食品。另青飼料經乳酸發酵後可增加貯藏時間和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在工業上製取乳酸是用澱粉類物質先糖化後,再用乳酸菌進行乳酸發酵生產純乳酸。德氏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delbruckii)是工業生產上常用的菌種。
參考資料:http://www.dhxx.net.cn/zxzr/source/czsw/XJ/473_SR.asp
10. 液體培養基可以觀察到菌落嗎 我們做乳酸菌分離純化實驗 想採用液體培養求大神速度解決
液體培養基是觀察不出菌落的,需要用分離培養基先在培養皿中培養分離,之後移入液體培養基中大量培養。一般的選擇分離過程是,分離,純化,鑒定,大量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