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辯證思維的研究方法

辯證思維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29 03:46:12

如何理解「歷史和邏輯的統一」的辯證思維方法

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
(一)思維方法的本質及其在認識中的作用
1.思維方法的本質.
(1)哲學上所研究的思維方法就是指理論思維方法,是以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為目的的正確進行理性認識的方法.
(2)思維方法本質上是主體化了的客觀事物的規律,是在客觀規律基礎上依據主體需要而形成的思維規則、工具和手段.因此思維方法最重要的特徵就是中介性,通過思維方法,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主觀與客觀相互聯結、相互貫通,從而搭起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雙向運動的橋梁.
2.思維方法在認識中的作用.
(1)思維方法對認識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使雜亂的感性材料有序化,使思維客體相互之間形成某種合理的聯系.
(2)思維方法對於思維的具體操作運行有重要的規范作用:①思維方法規范著人們的思維如何運動,規范著思維運行的方向和側重點.②思維方法具有對信息的選擇、組織和解釋功能,具有信息處理和轉換的內在機制.
(3)思維方法的不同直接影響到人們認識活動的成果,決定著主體能否正確認識和把握客體以及正確性的程度.
(二)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的統一
1.歸納和演繹的思維方法.
(1)歸納是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概念、結論的思維方法,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思維運動;演繹是從一般原理、概念推出個別結論的思維方法,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思維運動.
(2)歸納和演繹是統一的人類認識過程中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系的兩種思維運動形式:①歸納是演繹的基礎,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運動,它本身不能為自己准備好作為出發點的一般原則.通過歸納對個別事物的現象研究所概括出來的一般知識原則,既是歸納的終點,又是演繹的起點.所以,沒有歸納就沒有演繹.②演繹是歸納的向導,歸納首先要解決的歸納什麼怎麼歸納等目的性、方向性問題,必須由演繹提供理論根據.可見,歸納和演繹互為前提、互相促進,不能誇大其中一個而否定另一個的作用.
2.分析和綜合的思維方法.
(1)分析的方法是在思維中把認識的對象分解為不同的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對它們分別加以研究的方法.綜合是把分解開來的不同部分、方面再組合為一個統一整體而加以研究的方法.
(2)分析和綜合是兩種方向相反的思維方法,同時又是相互聯系,相互轉化,辯證統一的:一方面,分析與綜合互相依賴.綜合以分析為基礎,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分析以綜合為前導,沒有綜合也就沒有分析.在辯證思維中,總是分析中有綜合,綜合中有分析,純粹的分析或綜合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分析與綜合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人的認識就是一個分析、綜合、再分析、再綜合的循環往復、不斷深化的過程.
3.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思維方法.
(1)所謂歷史,一是指認識對象本身的發展史,二是指人們對認識對象認識過程的發展史.所謂邏輯,是指理性思維以概念、范疇等思維形式所構建的理論體系.
(2)歷史和邏輯的統一是指主觀的邏輯要以客觀的歷史為基礎和內容,邏輯是歷史的理論再現.恩格斯說:「歷史從哪裡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裡開始.」但是,邏輯與歷史的統一並不是無差別的等同,邏輯反映歷史,是拋棄了歷史發展中大量非本質的、支流的、偶然的東西,集中反映歷史發展的本質的、主流的、必然的東西,從而形成的理論體系.邏輯反映歷史「是經過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現實的歷史過程本身的規律修正的」.這種「經過修正」的東西,不是對歷史的背離,而是以嚴密的邏輯、前後一貫的形式對歷史的深刻的反映.
4.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方法.(易出選擇題)
(1)邏輯思維中的抽象是對客觀事物某一方面本質的概括或規定.具體有兩種含義:一是感性具體,即完整的表象;二是思維具體,即關於事物的許多規定的綜合、多樣性的統一,也就是在抽象基礎上形成的包含著客觀事物各種本質屬性的統一整體的再現.從抽象上升到具體中的「具體」,是指思維具體.
(2)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就是由抽象的邏輯起點經過邏輯中介的作用,而達到思維具體的過程.①作為邏輯起點的抽象,第一,必須是反映對象最一般本質的抽象;第二,應是構成對象的細胞、基本單位;第三,應以胚芽的形式包含著對象整個發展中的一切矛盾.②所謂邏輯中介,就是聯系的中間環節,在邏輯上叫做中項.③終點即思維中的具體,它是具有許多規定的豐富的總體.構成思維具體的各個個別規定,通過分析與綜合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對象在思維中完整地再現出來.
(三)辯證思維方法與科學方法、思想方法
1.辯證思維方法與科學方法、思想方法的區別.
(1)辯證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的中介,是理論思維的工具.辯證思維是立足於概念的辯證本性而展開的思維,它以概念、判斷、推理、假說和理論體系演化等思維形式的矛盾運動深刻地反映客觀世界和人類實踐活動的內在本質.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是揭示概念的辯證發展、矛盾運動的基本方法.
(2)科學方法即科學研究方法,一般是指應實踐的要求,在一定的認識水平上提出假說,然後由一系列的實踐或實驗對這些假說進行驗證,再經一系列的研究形成理論體系與指導科學實踐的研究方法.
(3)思想方法一般是指指導具體工作的方法.
2.辯證思維方法與科學方法、思想方法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1)辯證思維方法從普遍聯系、永恆發展的角度揭示事物的關系,側重於人與世界的整體關系;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在確認世界普遍聯系和永恆發展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世界的某些具體關系.
(2)辯證思維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的方法論前提,哲學通過本體論、認識論、邏輯學等參與到科學研究中;思想方法和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如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統方法、結構-功能方法等,又豐富和深化了辯證思維及其方法.因此辯證思維方法要從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中吸取營養,以豐富自身的方法系統.
3.在辯證思維方法與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的關繫上,要防止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用哲學的辯證思維方法來否定和取代科學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的片面傾向.另一種是用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否定和取代辯證思維方法的形而上學傾向.

⑵ 辯證的思維方式有哪些

辯證思維的四種基本方法: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

辯證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理性思維的方法,主要有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從抽象上升到具體、邏輯和歷史相一致等方法。其中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是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所共有的方法,而從抽象上升到具體、邏輯和歷史相一致則是辯證邏輯所特有的方法。

(1)歸納與演繹是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思維方法

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即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即從一般原理推論出個別結論。歸納和演繹的客觀基礎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個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關系。

歸納和演繹是辯證統一關系:歸納是演繹的基礎,演繹是歸納的前提。在實際的思維過程中,歸納和演繹相互補充、交替使用。歸納雖然能概括出同類事物的共性,但不能區分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所得結論還不是充分可靠的,要由演繹來補充和修正。演繹所依據的前提是事物的共性,但共性只大致地包含個性,個性也不能完全地進入共性,從共性出發不能揭示個別事物的多方面的屬性。可見,歸納和演繹都具有局限性,需要藉助更為深刻的其他思維方法。

(2)分析與綜合是一種更為深刻的思維方法

分析是在思維過程中把認識的對象分解為不同的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對它們分別加以研究,認識事物的各個方面,從中找出基礎的部分、本質的方面。綜合是把分解出來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觀的次序、結構組成一個整體,從而達到對事物整體的認識。分析與綜合的客觀基礎是事物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之間的關系。

分析和綜合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分析是綜合的基礎,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綜合是分析的完成,離開了綜合就沒有科學的分析。分析與綜合的統一是矛盾分析法在思維領域中的具體運用。

(3)抽象與具體是辯證思維的高級形式

抽象是對客觀事物某一方面本質的概括或規定。思維具體或理性具體是在抽象的基礎上形成的綜合,它不同於感性具體。感性具體只是感官直接感覺到的具體,而理性具體是在感性具體基礎上經過思維的分析與綜合,達到對事物多方面屬性或本質的把握。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就是由抽象的邏輯起點經過一系列中介,達到思維具體的過程。馬克思的《資本論》是成功地運用從抽象上升到具體方法的傑出典範。

(4)邏輯與歷史的統一

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邏輯思維過程同客觀事物的歷史過程和認識的歷史過程應當符合,也就是邏輯和歷史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相統一,是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內在要求。邏輯指的是理性思維或抽象思維,它以理論的形態反映客觀事物的規律性。歷史包括兩層意思:①指客觀現實的歷史發展過程;②指人類認識的歷史發展過程。真正科學的認識是現實歷史發展的反映,要求思維的邏輯與歷史的進程相一致。歷史是邏輯的基礎和內容,邏輯是歷史在理論上的再現,是「修正過」的歷史。邏輯和歷史的一致是辯證思維的一個根本原則。

⑶ 簡述科學思維方法與辯證思維的關系

一、辯證思維方法是現代科學思維方法的方法論前提。
1、辯證思維的基本精神滲透在現代科學研究方法之中,廣泛作用於現代科學研究,以致離開辯證思維方法,科學研究就寸步難行。
2、辯證思維方法不僅是實現經驗知識向科學理論轉化的必要工具,而且已成為溝通跨學科研究的必要橋梁。
3、辯證思維方法為科學創新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動力,推動科研工作者以動態和發展的眼光去解決科學認識活動中的新問題,不斷開拓創新。
二、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及其成果豐富和深化了辯證思維方法,從各個方面充實了辯證思維中的世界圖景;現代科學思維以其特有的方式證實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思維的觀點,並進一步促使辯證思維方法具體化、精確化。當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哲學思維和科學思維的相互結合日益重要。我們要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下,把辯證思維方法與現代科學思維方法有機地統一起來,更加自覺地運用辯證思維方法指導科學研究。

⑷ 辯證思維最主要的方法

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

(一) 辯證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的中介,是理論思維的工具

(1) 思維方法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中介。思維方法比思維結果更為重要、因為方法是普遍的、長遠的,而思維結果是特殊的、暫時的。

(2) 辯證思維即主觀辯證法是客觀辯證法的反映,是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等思維形式表述的思維過程和發展的辯證法。

(3) 科學的思維方法是人們認識世界、特別是理性思維的重要工具,是實踐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二) 辯證思維的主要方法

1. 歸納和演繹

歸納是指從許多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結論的思維方法,特點是從個別到一般,從特殊到普遍。演繹是指從一般的概念、原理推理出個別結論的思維方法。

2. 分析和綜合

分析是在思維中把認識對象整體分解為各個組成部分,分別加以研究和認識的思維方法,特點是從整體到部分。綜合是把各個部分聯系起來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研究和認識的思維方法,特點是從部分到整體。

3. 由抽象上升到具體

抽象是指思維對客觀事物某種屬性的反映,是抽取和撇開的統一。具體是指思維的具體,是許多規定的綜合,多樣性的統一。

4. 邏輯的、歷史的統一

歷史是指客觀事物的發展過程以及人對此的認識過程。邏輯是指上述過程在思維中的反映,即對歷史的概括和總結。兩者的統一是指理論的、認識的邏輯進程同客觀現實的歷史發展進程相一致。

(三) 辯證思維方法與現代科學研究

1. 現代科學研究方法

即現代科學的思維方法是適應現代實踐活動方式和現代科技革命而創立的方法體系,它與辯證思維方法一起,構成現代思維方法的主要內容。現代科學思維方法一般歸納為: 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統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

2. 辯證思維方法與現代科學的思維方法的關系

辯證思維方法與現代科學的思維方法的關系是普遍和特殊、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前者是研究普遍規律的方法,後者是研究特殊規律的方法。兩者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

⑸ 唯物辯證法的四種思維方法

1、納與演繹是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思維方法。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即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即從一般原理推論出個別結論。歸納和演繹的客觀基礎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個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關系。歸納和演繹是辯證統一關系:歸納是演繹的基礎,演繹是歸納的前提。在實際的思維過程中,歸納和演繹相互補充、交替使用。

2、分析與綜合是一種更為深刻的思維方法。分析是在思維過程中把認識的對象分解為不同的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對它們分別加以研究,認識事物的各個方面,從中找出基礎的部分、本質的方面。綜合是把分解出來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觀的次序、結構組成一個整體,從而達到對事物整體的認識。

3、抽象與具體是辯證思維的高級形式。抽象是對客觀事物某一方面本質的概括或規定。思維具體或理性具體是在抽象的基礎上形成的綜合,它不同於感性具體。感性具體只是感官直接感覺到的具體,而理性具體是在感性具體基礎上經過思維的分析與綜合,達到對事物多方面屬性或本質的把握。

4、邏輯與歷史的統一。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邏輯思維過程同客觀事物的歷史過程和認識的歷史過程應當符合,也就是邏輯和歷史的統一。邏輯與歷史相統一,是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內在要求。邏輯指的是理性思維或抽象思維,它以理論的形態反映客觀事物的規律性。

⑹ 科學思維方法,辯證思維方法各有哪些

辯證思維方法與現代科學思維方法有著方法論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
一、辯證思維方法是現代科學思維方法的方法論前提,辯證思維的基本精神和原則貫穿於現代科學思維方法之中。實際上哲學通過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等各個方面參與到現代科學思維方法中。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難發現,系統方法與普遍聯系的觀點、控制論的方法與內外因的觀點、突變論與量變質變的觀點、資訊理論與相互作用的觀點都有著內在的聯系。盡管現代科學思維方法復歸辯證思維的道路是多種多樣的,它可以是在辯證思維方法指導下自覺進行的,也可以由科學發現本身所具有的力量而自然地實現。但不管是自覺的還是自發的,現代科學思維方法與辯證思維方法的一致性卻是一個基本事實。
二、現代科學思維方法又豐富了辯證思維方法。現代科學思維方法是一個巨大的方法群,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統方法、結構—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這些方法都豐富和深化了辯證思維及其方法。辯證思維方法從普遍聯系、永恆發展的角度揭示事物的關系,側重於人與世界的整體關系。現代科學思維方法是在確認世界普遍聯系和永恆發展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世界的某些關系。如系統方法就是在承認普遍聯系的客觀實在性的前提下去研究系統的最優解。所以。現代科學思維方法豐富了辯證法的宏觀畫面,使辯證法深入到發展的細部、更復雜的層次。因此,辯證思維方法應該從現代科學思維方法中汲取營養,以豐富自身的方法系統。

⑺ 科學技術研究的辯證思維方法有哪些如何理解辯證

1、歸納演繹

歸納和演繹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維方法。歸納和演繹的客觀基礎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個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關系。歸納和演繹是方向相反的兩種思維方法,但兩者又是互相依賴、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

歸納為演繹的基礎,作為演繹出發點的一般原理往往是歸納得來的;演繹是歸納的前提,它為歸納提供理論指導和論證。在實際的思維過程中,歸納和演繹是相互推移、交替使用的。歸納和演繹都具有局限性,單純的歸納或演繹還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需要運用更為深刻的其他思維方法。

2、分析綜合

這是更深刻地把握事物本質的思維方法。分析為在思維過程中把認識的對象分解為不同的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對它們分別加以研究,認識事物的各個方面,從中找出事物的本質;綜合則是把分解出來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觀的次序、結構組成一個整體,從而達到認識事物的整體。

分析和綜合的客觀基礎是事物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之間的關系。分析和綜合是兩種相反的思維方法,但它們又是統一的,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分析是綜合的基礎,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綜合是分析的完成,離開了綜合就沒有科學的分析。分析和綜合的統一是矛盾分析法在思維領域中的具體運用。

3、抽象具體

抽象和具體是辯證思維的高級形式。抽象為對客觀事物某一方面本質的概括或規定;思維具體或理性具體是在抽象的基礎上形成的綜合,它不同於感性具體,感性具體只是感官直接感覺到的具體。

而理性具體則是在感性具體基礎上經過思維的分析和綜合,達到對事物多方面屬性或本質的把握。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就是由抽象的邏輯起點經過一系列中介,達到思維具體的過程。

4、邏輯歷史

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邏輯思維過程同客觀事物的歷史過程和認識的歷史過程應當符合,也就是邏輯和歷史的統一。邏輯指的是理性思維或抽象思維,它以理論的形態反映客觀事物的規律性。歷史包括兩層意思:客觀現實的歷史發展過程,人類認識的歷史發展過程。

真正科學的認識是現實歷史發展的反映,要求思維的邏輯與歷史的進程相一致。歷史是邏輯韻基礎和內容,邏輯是歷史在理論上的再現,是「修正過」的歷史。邏輯和歷史的一致是辯證思維的一個根本原則。



(7)辯證思維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科學與技術之間的關系因歷史時期而不同,從技術領先到科學領先發展,從技術與科學分離到科學與技術精密結合,現代科技的發展更加使科學的基礎研究與技術的應用開發之間的時間縮短,尤其系統科學的誕生,導致了自動化、計算機、通訊技術從科技到產業化的迅速轉化。

而系統科學應用於生物醫學又導致了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之間偶合,將迅速導致系統醫學與系統生物工程的應用,從而導致個體化醫學、轉化醫學與醫療工程化系統的生物醫學與生物工業革命,使科學技術越來越凸顯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生產力。

⑻ 唯物辯證法的思維方法是什麼

1、矛盾分析法;2、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的思維方法;3、聯系的、全面的分析問題的思維方法;4、過程論法.

⑼ 辯證思維的運用

1、 學好辯證唯物主義,特別是掌握唯物辯證法,是我們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的根本。
2、 能夠深刻理解、巧妙運用對立統一的觀點,是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的重要關鍵。
簡述方法
辯證法是關於對立統一、斗爭和運動、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的哲學學說。辯證法的核心是斗爭論(矛盾論)。或者說,辯證法就是矛盾論。用於包括思維、自然和歷史三個領域中的一種哲學進化的概念,也用來指和形而上學相對立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世界上只有兩種世界觀,一種是辯證法,一種是形而上學,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從根本上對立的兩種世界觀。辯證法的基本特點是認為:斗爭與聯合相聯結。這個思想也是辯證法作為方法論的基本思想.形而上學基本特點是認為:斗爭與聯合相脫離。它或者只見斗爭,不見聯合,或者只見聯合,不見斗爭。
這里所講的「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都是形式上的概括,而非內容上的概括。
不同時期的哲學家對辯證法有不同的認識,古希臘哲學認為它是論證和分析命題中的矛盾、揭露談話的矛盾及克服矛盾的方法。德國哲學家G.黑格爾認為,辯證法研究對象本質的自身矛盾,不僅是一種思維方法,而且是一種宇宙觀。馬克思主義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的思想,認為辯證法是客觀世界本身固有的規律,思維中的辯證法是客觀規律在人的頭腦中的反映,辯證法是關於普遍聯系和發展的學說。
辯證法有三種基本的歷史形式:古代樸素的辯證法,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唯心辯證法和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
辯證思維方式的本質特徵:辯證語義運動
1.思維與語義的關系
思維,作為對於對象的認識和把握的意識活動,從來不是單獨的、空洞的意識過程,而總要有它的載體。這個載體,就是在文化中形成並對應於一定的主客體情況的語言符號。思維與語言符號相同一,思維藉助於語言符號而進行,這是一般的公論。
另一方面,除了今日的機器思維之外,任何思維都屬於一定的主體,由這個主體的主體性(主觀精神)所支配,所控制,這也是一個客觀的事實。對於認識著的思維而言,思維總是在其主體性的控制支配之下,運用著語言符號去把握、去表達客觀對象的某種規定,某種意義,藉以形成確定的認識。符號學已經指出:思維主體對語詞意義的運用,形成了思維的語用側面;語言對客觀規定的表達,或者說所運用的語言的客觀含義,就形成了思維的語義側面。思維的活動和思維對於語言的運用(語用功能),目的都在於讓其語義能正確表達主體對客觀情況的認識。因為,語義的主要功能在於認識,而這種表述本身又形成了語構。因此,可以說,藉助於語言符號而進行的認識和把握著客觀內容的思維,總有(或者說總要形成)它的語用(語言與思維主體的關系)、語義(語言與思維客體的關系)和語構(語言與自身系統或語言自身的結構系統的關系)三位一體的三重規定性。在這里,語用、語義、語構是互相體現的,語構作為一種結構形態,不過是語用與語義的表現形態。對於語用和語構,我們這里不討論。要認識辯證思維的本質特徵,我們只要集中於語義這一側面就夠了,只是要記住:語義是語用的結果,並且體現於語構之中,它不是孤立存在的。集中於語義這個側面,是從內容上、認識上考察辯證思維方式的必然要求。
2.從語義網到語義鏈
語言,作為文化的形成物,作為思維對主客觀情況不斷認識、不斷運用的歷史形成物,除了人工語言的嚴格規定之外,它的任何一個語詞、各個符號,從語用側面說大都可作各種各樣的運用,從語義側面說有各種各樣的語義,而從語構側面說也有不違背語用與語義的各種各樣的構合,總之,三者的自由度是很大的。
因此,從語義上看,語言,特別是自然語言,它的任何一個詞都具有多重意義,這種多重意義就構成了一個詞的語義網。例如「桌子」一詞,就有它的所屬,用途、質料、結構、色澤、價值等多重語義集於一身,形成一個意義網路,它是這諸多語義的潛在體。在孤立的、非思維的情況下,人們不好突出它的任何一個確定的意義,因而也不能表達確切的認識。而語義網中的任何一個潛在的意義要轉化為顯在,表達出一種確定的認識,都要通過思維,——質言之,通過思維的語用和語構而完成。
思維為什麼能完成這一任務呢?這與思維的本性有關。
思維,作為人的意識的連遞的活動,它總是處在一定的線序過程中,呈現為一種線序進展著的思維流、語義流。觀念、想像固然可以同時呈現出對象的諸多方面於一體,但它們只有作為思維過程中的環節才有意義,而嚴密的邏輯思維,作為一種細密的過程,其思維「流」、語義「流」則相當「細」,呈現為以單個詞義、單個語義(通過「是」與「不是」)連接而成為線序的語義鏈,並以單義的語義鏈形成線序進展過程,形成語義流,以把握和再現對象。思維的這一本性,就是把潛在的語義網轉化為顯在的語義鏈的過程,因此,當思維通過語言符號進行思維時,語言中任何言詞的語義網,在語用中通過主體的選擇和確認,就轉化成了具有確定意義的語義鏈,它在語構上的最簡單體現就是形成「句子」。通過這一過程,潛在的語義網就轉化成了顯在的語義鏈,而那未被選擇的潛在的諸多語義,就暫時沉沒到意識的背後去了。
上面,我們用語言學的術語闡述了思維是一個通過線序進展把潛在的語義網轉化為顯在的語義鏈的過程,其實,用邏輯學的術語來表達則更簡單:概念在非思維的狀態下,其多重涵義(內涵)形成一個語義網,其意義並沒有確定;而在概念進入思維過程的狀態下,即在判斷中,就通過判斷的特殊化、確定化而轉化為語義鏈。對於復雜的思維來說,一個判斷往往不夠,要通過一群判斷 或多群判斷(判斷群),把一個概念的內涵、語義揭示出來。例如,對於「辯證語義運動」這一概念,我們這里要通過「思維與語義的關系、語義網與語義鏈」等由多群判斷組成的語義鏈的運動,即語義流,來展開它潛在的語義網,揭示它的內涵,藉以實現我們對它的認識。由此可以看出:概念就是潛在的語義網,判斷就是顯在的語義鏈,判斷群和推理就是確定的語義流。思維就是語義鏈、語義流組成的語義運動。
3.語義鏈的辯證運動:辯證語義運動
對於通常的抽象思維方式來說,其語義鏈、語義流的運動是很自由的,它可以依據思維主體的認識指向或客觀情境而隨意展開語義網中的不同語義。但對於辯證思維方式來說,在涉及對象的辯證本性的核心——對立面的辯證關系時——它體現為對於對立概念的把握和表達——就不能不依循對立面的辯證關系來把握對象了。在這種情況下,思維要想保持真值,其語義鏈的運動即語詞的線序展開過程,就不能不體現為按照對立面的辯證關系而運動,而活動,如說偶然的東西是必然的,必然性是通過偶然性開辟道路等等,從而在思維中出現語義鏈的辯證運動——辯證語義運動。認識這一點,是認識辯證思維方式的關鍵。
對立面的辯證關系,是一種既相互區別又相互同一的不可分割的聯系,如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這種表達對立面關系的對立概念。當然我們可以只用抽象思維方式分別把握一般或共性、個別或個性之類現象的種種規定,通過抽象分別把握它的各個側面,形成抽象語義運動。但是,當我們要涉及「共性與個性」這種對立面之間的辯證關系時,我們就不能再孤立其中的任何一面而仍能得到真理性的認識,因為共性與個性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在二者的共存和互依中才具有真值。孤立其中任何一面,都既接觸到了真理又沒有完全把握真理,因為真值存在於兩個對立的方面,其中任何一面孤立來看就都失掉了真值意義。這是一種雙重語義真值,或者說是辯證真值。因此,辯證思想家在把握它們時,就總要說「共性存在於個性之中,個性包含著共性」之類的話,正像他不能把共性與個性分離開來那樣,他總要在共性中把握個性,以及相反地:在個性中把握共性。這樣一來,思維中的語義運動,就不能不體現為從共性依循辯證關系運動到個性,從個性依循辯證關系運動到共性,這就出現了辯證的語義運動。重要的是,對於這種矛盾性的對立概念來說,只有這種辯證語義運動才能把握住二者的辯證關系,把握住二而一、一而二的對立真值、辯證真值,
一旦肯定一面而否定另一面,甚至抽象一面而不顧及另一面,便都會立刻失掉真理。它要求我們的思維在分離抽象其一面的同時又把另一面綜合進去,因此,在進行這類思維時,其語義鏈就不能不是辯證地運動著的。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說:
所謂辯證語義運動,就是思維的構成環節(概念、判斷、推理等),在通過其語義對客體的辯證內容進行把握時,必須依循客體內容的辯證關系而活動和運動,它既體現為語義(概念)在對立中的統一運動,又體現為語義在統一中的對立運動,以及它的鬆散形式:語義在系統聯系中運動。這是辯證思維方式的本質特徵,它表明:思維辯證地把握對象的辯證本性,正是通過辯證語義運動來實現的。

閱讀全文

與辯證思維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