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吉他簡譜上的四分之二拍和四分之四拍如何彈奏
速度自己掌握,節拍可以這么理解,
例如,一般的4/4的你就彈53231323這個就是四四拍的節奏,四二拍的你就可以123三根弦同時彈,5弦(也可以是6弦或4弦)單獨彈,每次先彈低音,再彈高音(就是三根弦一起彈),各彈一下,而和53231323不同的地方在與,四二拍的三根弦同彈頂四四拍中的323這分開的三下,如果有點暈,請看圖,
5
3
2
3
1
3
2
3
5(321
)5(321
)明白?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到你
『貳』 四分之四拍的拍子怎麼打
右手方向是上下左右上,左手是上下右左上(指揮)
『叄』 4/4拍在吉他上怎麼彈
3/4拍是一小節里以四分音符為一拍,一共有三拍,4/4拍是一小節里以四分音符為一拍,一共有四拍,簡單舉個例子,在一個小節內假如住下掃一下是一拍的話,那麼你掃三下(三拍時值要均勻)那麼便是3/4,四下便是4/4拍,推薦你去看下基礎的樂理知識。
『肆』 樂理中有否5/4拍是何含義、其強弱關系怎麼定
5/4拍是一種混合拍子。是由二拍和三拍單位拍時值相同的單拍子按照不同的次序組合而成,如2/4 + 3/4 或3/4 + 2/4 便構成5/4拍。因此5/4拍的強弱次序便有兩種:
(1)強、弱、次強、弱、弱
(2)強、弱、弱、次強、弱
『伍』 簡譜樂理基礎知識_簡譜基本知識入門
簡譜 是一個法國人在 五線譜 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記譜 方法 ,它最初的目的是為了便於教學,而不是為了演唱和演奏。簡譜樂理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簡譜樂理基礎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簡譜樂理基礎知識
1、簡譜音高
簡譜用七個阿拉伯數字表示調式中的七個自然音級,即用1、2、3、4、5、6、7來代表do、re、mi、fa、so、la、si,這七個數字就是簡譜中的音符。在音符的上方加一個圓點(叫做高音點)表示高一個八度,在音符下方加一個圓點(叫做低音點)則表示低一個八度。若在上方加兩個圓點,即表示高兩個八度,在下方亦是如此,依此類推。
不帶點的音符稱為“中音”,帶高音點的音符稱為“高音”,帶低音點的音符稱為“低音”。為了演奏(演唱)的方便,一般將樂曲音域的中音區記成不帶點的音符(中音),這樣可以減少一些記譜符號,看得更清楚。
do、re、mi、fa、so、la、si只說明了音與音之間的相對關系,並沒有規定每個音的絕對音高,所以在樂曲開頭的地方(和轉調的地方)要用調號標明某一個音的高度,以便據此推斷 其它 所有音的音高。調號的形式是“1=C”、“6=A”、“2=D”等;用作調號的音是調式主音,“1=C”就意味著這首樂曲是C大調(或C宮調式,關於民族調式的概念,下面將會介紹),“6=A”意為A小調(或A羽調式),2=D意為D商調式。不過,近來更常見的標記方法是無論什麼調式都用“1”來作為調號的基準音,即“1=C”、“1=D”、“1=E”等等。這樣做的好處是一目瞭然,人們常說一首歌是“C調”、“D調”,就是指“1”的高度;其主要的缺點是不能反映樂曲的調式,容易在說法上和概念上造成混亂。例如,一首“1=C”的小調歌曲,其調性是a小調(因為主音的高度是A);
臨時變化音記號(升、降號)的寫法和用法與五線譜完全相伺,可參見前面的章節。
2、簡譜時值
簡譜以四分音符作為基本音符,通常將四分音符稱作“一拍”。在基本音符的後面或是下面的小橫線起到改變時值的作用;在基本音符後面的小橫線稱作“增時線”,每一個增時線代表一個基本音符的時值單位(即一拍),下例分別為一拍、二拍、三拍和四拍:
其中的a對應於五線譜的四分音符,b對應於二分音符,c對應於附點二分音符,d對應於全音符。
在基本音符下面的小橫線稱作“減時線”,每一條減時線將基本音符的時值減少一半;下例為半拍(即八分音符)和四分之一拍(即十六分音符)的寫法:
同五線譜完全一樣,簡譜也可以用附點來改變基本音符的時值,唯一的不同之處在於簡譜沒有全音符和二分音符(這兩種音符是用增時線來表示的),所以附點只用在四分音符和小於四分音符的各種音符上;附點音符的寫法和名稱與五線譜是一樣的,不必贅述。
3、簡譜體止符
簡譜用“0”表示休止,0的時值相當於一個四分音符(即一拍)。改變基本音符時值的三種方法,即增時線、減時線和附點,同樣可以用在休止符上。
4、簡譜五聲調式
顧名思義,五聲調式就是由五個音(而不是七個)構成的調式。五聲調式廣泛存在於中國古代和民間音樂中,並且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中國民族調式的種種變化和完整的音樂理論體系,因此,盡管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傳統音樂中都可見到五聲調式,它還是常被稱為“中國調式”或“民族調式”。
五聲調式中的五個音是按照五度上行的關系得出的;假定從do開始,即為:
do→so→re→la→mi,為了方便起見,下面我們用簡譜來敘述(所以將這部分內容放在“簡譜知識”這一章中)。
將這五個音順序排列起來,便得到一個五聲音階,音階內部的音程結構是固定不變的,並且其中的每個音都有一個名稱:
五個音中的每一個都可以是調式的主音,由此產生了五種調式:
宮調式:1 2 3 5 6(1)
商調式:2 3 5 6 1(2)
角調式:3 5 6 1 2(3)
徵調式:5 6 1 2 3(5)
羽調式:6 1 2 3 5(6)
在調式名稱的前面再加上調高,就構成了完整的調性名稱。例如宮調式,1=C對稱為“C宮調”,1=D時稱為“D宮調”,1=E時稱為“E宮調”……;又如徵調式,5=C時稱“C徵調”,5=D時稱“D徵調”,5=E時稱“E徵調”……;其它調式依此類推。以五聲調式為核心,還有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即由六個音或七個音構成的調式。在這種情況下,原來的五個音稱作“正聲”(或正音),新加入的音稱作“偏聲”(或偏音)。偏聲分為四種:
變宮:宮音下方的大二度,假如1是宮,變宮為7;如果4是宮,變宮就是3。
清角:角音上方的小二度,假如3是角,清角為4;如果6是角的話,清角就是b7。
變徵:徵音下方的小二度,假如5是徵,變徵為#4。
閏:宮音下方的大二度,如果1是宮,閏就是b7。
五個正音和七個偏音的關系是:
1 2 3(4)(#4) 5 6 (b7)(7)
宮 商 角 清 變 徵 羽 閏 變
角 徵 宮
這四個偏音加入之後,產生了大量的調式,例如:加清
角和變宮的七聲宮調式:1 2 3 4 5 6 7 1
加變宮的六聲羽調式:6 7 1 2 3 5 6
加變宮的六聲徵調式:5 6 7 1 2 3 5
加清角和閏的七聲徵調式:5 6 b 7 1 2 3# 4 5
加變宮和變徵的七聲徵調式:5 6 7 1 2 3# 4 5
不同的調式會產生不同的“味道”,如果平時多留心,從聽覺上判斷調式並不困難。如果我們要從理論上分析、確定一首音樂作品(這里指的是中國民歌或是用民族調式寫成的作品,用大、小調體系或其它歐洲調式寫的作品不在此列)的調式,應該做的事情是(1)找出調式主音:大多數情況下,樂曲是結束在主音上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先看結束音是什麼,再將旋律唱一遍,看看調式是不是圍繞這個音進行的,如果不是例外的話,主音就可以確定了;(2)列出調式音階:將樂曲中出現的所有的音從主音開始向上排列,直到高八度的主音為止,這樣就列出了這個調式的音階;(3)確定宮音: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調式的主音,但是仍然不知道調式的名稱,這就需要先知道宮音的位置(從而知道其餘各音的名稱)。五聲調式有一個特點,主音上方、宮音和角音之間有一個大三度音程,由於這個“宮—角大三度”是五聲性調式中唯一的大三度,所以很容易判斷,可以據此找出宮音的位置。也就是說,在列出調式的音階之後,如果其中只有一個大三度,那麼它肯定是宮—角大三度,下方的音就是宮音。如果在音階中發現兩個大三度,其中一定有一個是由偏音(相對不穩定的音)構成的,需要找出這個偏音,排除一個“虛假”的大三度,再確定宮音的位置;(4)明確了主音、音階、宮音、調高四個因素之後,就可以說出樂曲的調性了。下面是山西民歌《交城山》,我們用它做例子來看一看分析的步驟:
(1)找出主音 在這個例子中,開始的音和結束的音都是“5”,主音是毫無疑問的;
(2)列出音階 樂曲中所有的音按照出現的順序為:5,#4,3,6,2,1,7,共七個音;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來,其音階為:5,6,7,1,2,3,#4,5;(3)確定宮音在這個音階中有三個大三度,5—7、1—3和2—#4,分析一下旋律,我們可以看出#4隻出現了一次,能夠肯定不是正音,7雖然出現了三次,但是都不在強拍位置,只是作為經過音使用,也不是正音,因此5—7和2—#4是“虛假”的,1—3是宮角大三度,1為宮音;各音的名稱為:
5 6 7 1 2 3 #4 5
徵羽 變 宮 商 角 變 徵
宮徵
(4)根據調號“1=G”,可知主音5的音高為D,所以這首曲子是D徵調式,完整地講,是加變宮和變徵的七聲D徵調式。
『陸』 怎麼聽出曲子的拍子
要聽出曲子里的拍子,關鍵是要有好的樂感,好的樂感也不難培養。
怎樣培養樂感?多聽,多捉摸,多請教,使自己對音樂產生靈感,很快就可以找到規律。
曲子里最多的就是4/4拍,3/4拍,2/4拍。樂曲中有主旋律和和弦,(主樂和配樂),不同風格的配樂可以決定曲子的特點。還有拍子的強弱拍,要先聽強拍,然後找感覺。
4/4拍是以四分音符做一拍,一小節里有四拍,音樂的感覺是強,弱,強,弱,這就是人們要跳四步時用的曲子。3/4拍是以四分音符做一拍,一小節里有三拍,音樂的感覺是:強,弱,弱,強,弱,弱,這就是人們要跳三步時用的曲子。
至於分不出幾幾拍,就注意聽每一個重音的循環:
四二拍的節奏是強、弱;
四三拍的節奏是強、弱、弱;
四四拍的節奏是強、弱、次強、弱。
這是幾種最基本的拍子。注意找到每一個周期的重音,就能聽出來。
培養樂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多練習,多去領悟,就會找到竅門。
(6)基礎樂理四分之四拍5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音樂節拍分類:
節拍是指強拍和弱拍的組合規律,具體是指在樂譜中每一小節的音符總長度,常見的1/4,2/4,3/4,4/4,3/8,6/8,7/8,9/8,12/8拍等等,每小節的長度是固定的。
1/4拍:1/4拍是4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1拍。
2/4拍:2/4拍是4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2拍,可以有2個4分音符。強、弱。
3/4拍:3/4拍是4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3拍,可以有3個4分音符。強、弱、弱。
4/4拍:4/4拍是4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4拍,可以有4個4分音符。強、弱、次強、弱。
3/8拍:3/8拍是8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可以為一大拍,但是實現上有3拍。可以有3個8分音符。強、弱、弱。
6/8拍:6/8拍是8分音符為一拍,每個小節可以分為兩大拍,但實際每小節6拍,可以有6個8分音符。強、弱、弱;次強、弱、弱。
還有罕見的8/8、8/16拍,前者是以8分音符為一拍,後者則是以16分音符為一拍。
『柒』 音樂知識,什麼是四分之四拍
4/4 就表示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四拍
4/2就是以4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2拍
很多樂理基礎知識的一個網站
http://www.168midi.cn/list.php?fid=3
『捌』 如何掌握節拍的樂理知識
節拍是衡量節奏的單位,它的基礎 樂理知識 有很多,如何掌握節拍的樂理知識?掌握節拍就需要了解節拍的相關知識。下面就跟隨我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節拍的基本樂理知識吧!
節拍的基礎樂理知識介紹
1. 樂曲中周期性出現的有一定強弱分別的一系列拍子,是衡量節奏的單位。
唐 張祜 《感王將軍柘枝妓歿》詩:“畫鼓不聞招節拍,錦靴空想挫腰肢。”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嬌娜》:“公子命彈《湘妃》。婢以牙撥勾動,激揚哀烈,節拍不類夙聞。”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十章:“大約她們的風琴被砸壞了,她就用手打著節拍,用自己的歌聲輕輕伴奏。”
2. 比喻有規律的進程。
《朱子語類》卷四四:“蓋其言合節拍,所以雖言而人不厭之。”
朱自清 《執政府大屠殺記》:“那警笛聲甚是凄厲,但有幾乎一定的節拍,足見司令者的從容!”
節拍的基礎樂理知識解析
節拍,樂曲中表示固定單位時值和強弱規律的組織形式。又稱拍子。每小節中強拍和弱拍的循環稱二拍子;強拍、弱拍 、弱拍的循環稱三拍子。表示每小節中基本單位拍的時值和數量的記號,稱拍號。拍號的上方數字表示每小節的拍數,下方數字表示每拍的時值。
例如,2/4表示以4分音符為1拍 ,每小節有 2 拍。拍號中時值的實際時間,應視樂曲所標速度而定。在不同節拍類型中,每小節只有一個強拍的叫做單拍子,如2/4、2/8是單2拍子,3/4、3/8是單3拍子。每小節有一個強拍並有次強拍的叫做復拍子。 如 4/4、6/8是復 2 拍子,9/8、9/16是復3拍子。
單位拍時值相同而拍數不同的單拍子組合在一小節內,叫做混合拍子。例如5/4是由2/4+3/4或3/4+2/4組合而成,7/8是2/8+2/8+3/8或3/8+2/8+2/8組合而成等等。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稱節拍為板眼。其種類有一板一眼 、一板三眼、有板無眼、無板無眼等。一板或一眼都是一拍 。一般而言,板、眼的位置與上述強拍、弱拍位置相當,但並不都意味著符合強、弱拍循環的規律。
常見節拍的節奏練習
一、節拍感的訓練
人們對音樂節奏的節拍感,實際上就是一種內心體驗的律動感。這種律動本來就存在於人們的自身之中。在生理方面,它表現於心臟的跳動、行走、語言、哭泣、呼吸動作等。在心理方面,則表現為種種心理反映和運動覺。這一切就是人內心節奏節拍感的基礎,使之進而形成音樂所特有的節奏—節拍體系。節拍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正確掌握周期性出現的節拍重音,培養良好的律動感及節拍感,並能准確把握各種拍子所表達的基本音樂特徵。 在常見的節拍中,二拍子和三拍子是其他拍子的基礎,二拍子是強弱的均勻出現,體現了節奏的剛健性和平穩性,而三拍子則是強弱弱的不均勻出現,體現的是節奏的動力性和流暢性。因此,節拍訓練應從基本的二拍子和三拍子開始。兩個二拍子結合產生了四拍子,由於次強拍的出現,使本來相對短小的強弱交替延長了一倍,節奏就會更寬廣舒暢,更具有歌頌性和抒情性。兩個三拍子結合產生了六拍子,一種是慢的,一種是快的。慢速的六拍子基本情緒與三拍子相似,只是由於次強拍的出現而使音樂的動感更強,也更加流暢。快速的六拍子由於其特殊的結構,每小節兩個強拍的二拍子特性及強弱弱規律表現出的三拍子特點,使快速的六拍子既具有平穩活潑的性格,又具有流暢動盪的特點。另外,還有二拍子與三拍子的結合產生的混合拍子及只有強拍沒有弱拍的一拍子等等。
節拍感的訓練是節奏感訓練的初級階段,可以選用節拍感明確的節奏讓學生感受到節奏是規范在節拍之中的,每一拍有幾個音,每音之間的長短組合關系怎樣,然後通過擊拍、揮拍,身體律動等方式來體驗強弱規律,從單拍子入手全面掌握常用拍子。在實際訓練中,節拍往往是與節奏的訓練交織在一起的,因此,節拍感的訓練需要貫穿於節奏訓練的始終,使學生由淺入深地在內心逐步形成一個敏銳准確的節拍感。
二、節奏型的認、讀、聽、寫訓練
音樂中的節奏形態非常多樣,節奏構成千變萬化,但其基本形態歸類起來並不很復雜。如果掌握了基本的節奏型,從簡到繁,循序漸進,其他一些較復雜的節奏就不難掌握了。每一種節奏型都有各自的形態、名稱、讀法、寫法。如在音樂中最常使用的節奏型有:均分型、附點型、切分型、組合型、連音型等,在實際教學中,還可以將每種節奏型進行內部組合並讓學生加以記憶。例如在參考綜合各種 方法 後,對於基本節奏型,可以分為以四分音符為一拍和以附點四分音符為一大拍兩類。每一類又有五種劃分,即:基本劃分、附點劃分、後附點劃分和特殊劃分(各種連音)。
以四分音符為一拍的節奏型主要運用於四二、四三、四四等拍子中,以附點四分音符為一大拍的節奏型主要運用於八三、八六拍這一類型的節拍中。所有這些常用節奏型,一定要在訓練中做到會認、會讀、會聽、會寫。有的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對單個節奏型反應遲緩,造成顧此失彼,所以一定要強化對節奏型的印象,把每個常用節奏型深深印在腦海里,只有這樣才可能發展多個節奏組合的快速模仿與記憶。為了使學生掌握節奏型,首先要使學生從道理上認清各種不同節奏型的基本形態和時值比例關系,然後能讀出其音響;其次不管是單純的節奏練習還是樂曲中出現的各種節奏都能准確地聽出來;最後還要求能用正確規范的記譜法寫出各種節奏。在這個過程中,良好的節奏記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節奏的記憶分為感性和理性兩方面,所謂感性記憶就是學生不假思索,憑借自己對節奏的律動感覺,將所給的節奏快速念出,感性記憶主要適合於節奏模仿訓練,但對太多的節奏組合,感性記憶則顯得力不從心了。理性記憶就是學生將所給的節奏型都做出反應並快速再現,理性記憶主要適合於節奏聽記,但記憶過程略顯呆滯,不利於多個節奏的組合記憶,所以,將兩種記憶方式結合運用將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
有了一定的節奏基礎和 記憶方法 後,先從簡單的節奏組合開始練習,逐漸增加節奏型的難度和節奏組合的長度,由單一型向綜合型過渡,由基本節拍節奏向較難的節奏節拍過渡,由單聲部節奏向多聲部節奏過渡。這一切的訓練,都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練習,始終堅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以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
三、節拍節奏的音樂性訓練
音樂的節奏與旋律一樣,也需要有呼吸感和詠唱感。節奏可以獨立表現一定的音樂形象,因此所謂的節奏節拍感,並不是機械地表現時值長短或節拍重音,雖然這些也很重要,但它們只是節拍節奏感的一部分,它還應該包括如樂句的處理與起伏、節奏的語感、多聲部節奏的交錯與均衡、各種音符及休止符多種表現意義等等。而這些內容從某種意義講更為重要,因此,單純的節拍節奏訓練並不宜太多,應主張多在實際的音樂作品中進行技術練習。在節奏與音高組成的綜合織體中培養學生的節拍節奏感,使學生在體會到節拍節奏的緊張度和動力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音樂傾向性,逐步提高對音樂的 記憶力 、鑒賞力和表現力,讓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充滿著生命的節奏活力。這才是節拍節奏感訓練的最終目的。
節拍的意義
拍的側重點是每小節內的強弱關系,當然也包括強拍之間相隔的時間長短。
二拍子是一強一弱;
三拍子是一強兩弱;
四拍子是強、弱、次強、弱;
五拍子是強、弱、次強、弱、弱或強、弱弱、次強、弱;
六拍子是強弱、弱、次強、弱、弱;
這些內容在相關的章節已經作了介紹,我們在這里主要來結合節奏來 說說 各種節拍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
二拍子的強弱規律自然就有著行進的律動,所以最適合表現活潑、雄壯、熱烈、剛健、歡慶的情景和場面。
三拍子的強弱規律有著旋轉、搖曳的律動,天生就有舞蹈的性質,表現一些輕巧、優美、詼諧、田園、安詳的氣氛和情感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四拍子的強弱規律比起前兩種來說就更具有抒情性,適宜於表現優雅、舒緩、雄偉、庄嚴、悲傷、溫柔等多種情感。
當然,為了表現不同的情感和場面,需要配合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才能完整地塑出准確的音樂形象。
另外,節奏與節拍相互結合又形成各種各樣的有特色的節拍:
探戈(TANGO):是流行於拉丁美洲的一種舞蹈節奏,這是一各採用4/4節拍的舞曲節奏型。它所表現的就是南美洲人民的一種歡快的舞蹈節奏,那麼我們在演奏探戈節奏時就要把握住它的強弱規律,突出它的切分節奏。特點是旋律與伴奏形成交替節奏,節奏的前兩拍多使用切分或附點節奏。使人有嚴謹、灑脫、溫文爾雅、細膩柔和之感。
波爾卡(POLKA):這是一種輕快、活潑的音樂類型,其節拍採用2/4或4/4拍,它起源於十九世紀中歐民間的舞蹈,後逐步流行到整個歐洲和全世界。其典型的節奏特點是強弱分明,輕快活潑。
華爾茲(WALTZ):又叫圓舞曲,是產生於歐洲民間的一種三拍子的舞曲節奏型,後流傳於宮廷和貴族階層,現在已流行於世界各地。它有各種風格,速度快、慢不等,根據不同的速度可分為快三、慢三、中三圓舞曲。其伴奏音型由低音奏第一拍與中聲部奏第二、三拍組成,也有略加變化的不同變體。[next]
搖滾(ROCK):這是一種具有爵士音樂輕狂感的節奏型,採用4/4節拍,重音在第二、第四拍上。由於重音移位倒置,使音樂產生搖擺不定的感覺,動感較強,有很強的推動力和不穩定感。
搖擺(SWING):它的顯著特點是連續不斷的八分附點音符,採用4/4節拍,較為輕巧、柔和,產生一種搖曳的節奏效果。
迪斯科(DISCO):這是一種快速、強烈的節奏型。特點是自由奔放、熱情,十分盡興。速度比進行曲快,由於每拍均為重音,所以任何節拍如2/4、3/4、4/4的旋律都能配以迪斯科節奏。
倫巴(RUMBA):這是一種活潑、輕快而略帶有彈性的舞曲節奏型,起源於非洲的黑人舞蹈。音樂為4/4拍,突出節奏重音,並常用連續切分節奏。倫巴常加進一些色彩性打擊樂器,如梆子、拉丁鼓等。
桑巴(SAMBA):這是一種起源於南美洲的舞曲節奏型,熱情奔放,採用4/4節拍。桑巴經常加進沙錘、牛鈴、拉丁鼓、梆子等色彩性打擊樂器。
爵士(JAZZ):這是起源於美國二三十年代的黑人音樂,它的音樂自由奔放,半音音階和變化音的使用使得音樂富有動感,節奏有一定的自由變化,節奏的重拍常有提前或滯後的現象,各個樂器的使用具有很大的即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