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學漢語言語法專業教材
《中國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中國當代文學史》《西方文學概觀》《文學原理》
《文學概論》《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西方文學理論史》《比較文學原理新編》《民間文學教程》《民俗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綱要》《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現代漢語詞彙》《漢語史稿》《音韻學教程》《文字學概要》《中國古文獻學史》《古籍目錄與中國古代學術研究》《古書版本學概論》《校勘學大綱》《古籍的闡釋》《中文工具書教程》《中國文化史綱要》《中國古代史綱》
⑵ 理想的現代漢語教材都有哪一些呢
1、《現代漢語通論》,作者是邵敬敏。
2、《現代漢語教學與自學參考》,作者是黃伯榮。
3、《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作者是陸儉明。
4、《現代漢語教程》,作者是楊貴雪。
5、《語言學概論》,作者是高名凱。
6、《現代漢語語法教程》,作者是丁崇明。
7、《漢語教程第二冊》,作者是楊寄洲。
8、《漢語語法教學》,作者是朱慧俐。
9、《現代漢語語法》,作者是劉月華。
10、《現代漢語詞彙》,作者是符淮青。
⑶ 對外漢語入門必讀書目有哪些
對外漢語入門必讀書目有哪些
對外漢語入門必讀書目有哪些你知道嗎?你對對外漢語入門必讀書目有哪些了解嗎?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對外漢語入門必讀書目,歡迎閱讀。
必讀:
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發展概要》《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呂必松自選集》;
盛炎《語言教學原理》;
趙賢洲,陸有儀《對外漢語教學通論》;
參考:
麥基《語言教學分析》;
章兼中《國外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
黎天睦《現代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趙金銘《漢語研究與對外漢語》(北語)
呂文華《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
李揚《中高級對外漢語教學論》。
北大參考書
語言
01《現代漢語》商務出版社,北京大學現代漢語教研室編
02《現代漢語》黃伯榮/寥序東,高等教育出版社(選其中一套)
03《語法講義》朱德熙,商務出版社
04《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劉月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05《現代漢語八百詞》呂叔湘,商務出版社
06《語言學綱要》葉蜚聲/徐通鏘,北京大學出版社
07《古代漢語》(四本)王力,中華書局
08《古代漢語》(三本)郭錫良,商務出版社(兩套可任選一套)
文學文化
01《中國文學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02《中國文學史》游國恩,人民文學出版社
03《中國現代文學史》(二冊)唐弢等,人民文學出版社
04《中國現代文學的三十年》錢理群,北京大學出版社
05《當代文學概觀》張鍾,等北京大學出版社
06《中國文化要略》程裕禎,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對外漢語必修和必考課程
《現代漢語》
現 代漢語課是對外漢語專業和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的專業必修課,也是學位課程。在這兩個專業中現代漢語課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跟中文相關的專業中的基礎性課程 和工具性課程。現代漢語課主要講授現代漢語的性質、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包括現代漢語語音(音系)、詞彙(語義)、語法、修辭、現代漢字等基本內容,通過現 代漢語課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祖國語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正確和規范地運用祖國的語言,增強和提高學生現代漢語規范化的自覺意 識,同時通過現代漢語的學習為學生將來從事對外漢語教學、中學語文教學及其他相關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際能力。課程內容包括:語音、文字、詞彙、語 法、修辭等。
1、《現代漢語》(黃伯榮、廖序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現代漢語》(胡裕樹,上海教育出版集團)
3、《現代漢語》(張斌,復旦版)
4、《現代漢語》(北大漢語教研室,北大版)
5、《現代漢語》(人大版)
6、《現代漢語》(楊潤陸、周一民,北師版)
《古代漢語》
古 代漢語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閱讀古書的能力,為繼承優秀古代文化遺產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文言是我國古代文獻資料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書面語言形式,是本課 程研究的對象。《古代漢語》課程的結構分為文選和通論兩部分。文選以散文為主,精選春秋時期至漢代的作品。通論包括語音、詞彙、文字、語法、古注等,是掌 握古代漢語必備的帶有普遍意義的基本知識。通過講解字、詞、句、篇及相關的語言、文字、文化知識,以典型的文章帶動對古代漢語的掌握和應用,通論部分要求 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一定數量的常用詞、古漢語慣用語,並通過基本訓練掌握古漢語語言文字的一些基本規律,掌握古今語言知識比較的一些具體方法,提高閱讀文言 文的能力。
參考書目:
1、《古代漢語》(王力主編,中華書局)
2、《古代漢語》(郭錫良主編,商務印書館)
3、《現代漢語》(北大古漢教研室,北大版)
《語言學概論》
語 言學概論課程是語言類課程中的理論課程,具有知識面廣、信息量大、抽象性高的特點。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素養、語言學理論思維能力和論文寫 作能力。本課程要求學生掌握語言文字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語言學的分類、世界語言和語言類型、語言的性質、語言的起源 和演變、語音學、語義學、語法學、文字學、語用學和語言學流派。本課程的教學要點是語言的性質和語言的研究方法。本課程採取教師課堂講授和學生課外自讀相 結合、個人寫作論文與相互交流討論相結合、領會教材知識與質疑批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參考書目:
1、《語言學綱要》(葉蜚聲、徐通鏘,北京大學出版社)
2、《語言學概論》(武鐵平,高等教育出版社)
3、《語言學概論》(黃國營、余志鴻主編,山西高教出版社)
4、《語言學基礎理論》(岑運祥主編,北師大出版社)
5、《語言文字原理》(彭澤潤、李葆嘉主編嶽麓書社)
6、《語言論》(徐通鏘,東北師大出版社)
7、《普通語言學教程》([瑞士]索緒爾商務印書館)
8、《句法結構》([美]喬姆斯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古代文學》
中 國古代文學課程分文學史和作品選,課程結合中國社會文化發展的大背景,系統講授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時期的文學發展歷史,重點把握中國 文學在各時期的特點,使學生初步形成文學史料學科的學術觀念,並從詩歌、散文、辭賦、小說、詞、民間歌謠、戲劇和戲曲、文學批評等諸多體裁的經典作品中, 培養學生分析、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民族特色。
1、《中國文學史》(四卷本,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中國文學史》(游國恩等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
3、《中國文學史》(章培恆、駱玉明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4、《中國文學史》(郭預衡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5、《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朱東潤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6、《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 國現當代文學課也分為文學史和作品選,課程要使學生對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重要作家、作品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對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重要思潮、流派和文學現象 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發生、發展的呈現形態和內在原因有較為系統的把握。本課程力圖站在中外古今的大時空范圍內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源流作出 系統的梳理,以各時期的主要思潮和普通作家作品為經,以各時期的重要作家作品為緯,展現一個中國現當代文學概貌。課程內容包含:1、五四文學:2、三十年 代文學:3、四十年代文學:4、十七年文學:5、革命文學:6、新時期文學。
參考書目:
1、《中國現代文學史》(朱棟霖、丁帆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國現代文學史》(郭志剛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等著,修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4、《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黃修已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5、《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陳思和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6、《中國當代文學》(王慶生主編,上海文藝出版禮)
7、《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王曉明主編,東方出版中心)
《外國文學》
本 課包括外國文學選和作品選,課程旨在使本專業學生對外國文學的發展歷程和文學成就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和掌握,本課程內容以歐美文學為主,兼顧部分亞非文 學。歐美文學包括從上古文學到20世紀現代文學大約兩千多年的文學歷史,以文藝復興開始的近代資產階級文學為主,其中又以19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為重點; 亞非文學主要介紹上古希伯來文學和印度文學以及中古時期以後的日本文學;本課程將在注意介紹文學史系統知識的同時,著重分析重要作家和他們的代表作品。從 而使學生了解外國文學發展的基本線索和文學思潮、流派的基本內容和演變;掌握主要作家的生平創作、主要作品的思想藝術、成績及意義;具有一定的鑒賞外國文 學作品的能力。
參考書目:
1、《外國文學史》(鄭克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外國文學史》(朱維之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
《對外漢語教學》
對 外漢語教學是第二語言教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其核心內容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課程針對漢語的特性,從教的角度系統討論有關對外漢語教學的理論和應用問 題。主要內容包括:(1)讓學生明確對外漢語教學的性質、學科特點和學科理論研究的內容、范圍;(2)闡述對外漢語教學總體設計的必要性、基本原則和程 序;(3)提出對外漢語教學教材編寫與選用的原則,分析教材設計的類型;(4)通過教留學生的具體教學實例使學生掌握課堂教學中語音、詞彙、語法、文字教 學以及聽、說、讀、寫技能教學的方法和技巧;(5)語言測試與語言教學密切相關,使學生了解語言測試的作用、種類、項目內容和試卷設計情況。(6)讓學生 明確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條件。
1、《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呂必松,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年)
2、《華語教學講習》(呂必松,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年)
3、《對外漢語教學通論》(趙賢洲,陸有儀)
4、《漢語研究與對外漢語》(趙金銘,北語出版社)
5、《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趙金銘,華語出版社)
對外漢語《教育學》
教 育學以學校教育為研究對象,揭示了這一領域內所特有的矛盾運動規律。教育學以教育實踐的高度概括和科學的抽象,它是教育實踐深刻的、正確的、完整的反映, 因而對教育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學習本課程之後,應能認識教育的本質和規律,從而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教育、教學的'原則與方法,提高教育效率,取得良好的教育效 果。使得教育工作的過程能夠真正成為一種科學的過程,用教育的客觀規律來規范教育實踐中的行動。並學會用教育者的視角科學地分析教育的現象和實踐,形成教 育工作者應有的素養。課程首先闡述關於教育的基本原理,如教育的本質;教育與社會發展以及教育與個體發展的規律性聯系;教育活動的主要承受者——教師與學 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們之間的關系和矛盾運動;教育目的等。在研究了教育的宏觀規律之後,轉而研究學校所實施的幾方面教育的微觀規律,如智育、 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等,介紹它們的任務、內容、過程、要求,講述實現這幾方面教育的基本途徑。研究實現途徑主要通過解剖學校的教學工作來達到 目的,研究教學工作的過程、原則、內容、方法、環節與組織形式。最後,介紹學校教育制度與學校管理等有關內容。
參考書目:
《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劉珣,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年)
呂叔湘(1942)《中國文法要略》北京 商務印書館1982
呂叔湘(1984)《漢語語法論文集(增訂本)》北京 商務印書館
趙元任(1959)《語言問題》北京 商務印書館1995
趙元任(1968)《漢語口語語法》北京 商務印書館1979
丁聲樹等(1961)《現代漢語語法講話》北京 商務印書館
朱德熙(1980)《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北京 商務印書館
朱德熙(1982)《語法講義》北京 商務印書館
朱德熙(1985)《語ù鷂省繁本?商務印書館
朱德熙(1990)《語法叢稿》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林燾、王理嘉(1992)《語音學教程》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理嘉(1991)《音系學基礎》北京 語文出版社
王洪君(1999)《漢語非線性音系學》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符淮青(1996)《詞義的分析與描寫》北京 語文出版社
劉叔新(1990)《漢語描寫詞彙學》北京 商務印書館
陸儉明(1993)《八十年代中國語法研究》北京 商務印書館
陸儉明(1993)《現代漢語漢語句法論》北京 商務印書館
陸儉明(1994)《陸儉明自選集》鄭州 河南教育出版社
陸儉明(2003)《陸儉明選集》長春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陸儉明 馬真(1999)《現代漢語虛詞散論(修訂本)》北京 語文出版社
陸儉明 沈陽(2003)《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沈陽(1994)《現代漢語空語類研究》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沈陽(2000,主編)《配價理論與漢語語法研究》北京 語文出版社
沈陽 鄭定歐(1995,主編)《現代漢語配價語法研究》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沈陽 何元建 顧陽(2000)《生成語法理論與漢語語法研究》黑龍江出版社
袁毓林(1998)《現代漢語動詞的配價研究》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袁毓林(1998)《語言的認知研究和計算分析》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袁毓林 郭銳(1998,主編)《現代漢語配價語法研究(2)》北京大學出版社
郭銳(2002)《現代漢語詞類研究》北京 商務印書館
詹衛東(2000)《面向中文信息處理方向的漢語短語結構規則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
張伯江 方梅(1996)《漢語功能語法研究》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張敏(1998)《認知語言學與漢語名詞短語》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徐烈炯(1988)《生成語法理論》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徐烈炯(1990/1995)《語義學》北京 語文出版社
徐傑 (2001)《普遍語法原則與漢語語法現象》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鄧思穎(2003)《漢語方言語法的參數理論》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石定栩(2002)《喬姆斯基的形式語法》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宋國明(1997)《句法理論概要》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龔千炎(1987)《中國語法學史稿》北京 語文出版社
邵敬敏(1990)《漢語語法學史稿》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陳保亞(1999)《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陸儉明 (2003)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⑷ 考研想考中文方面的,我是學理科的,跨專業,請問如果考河北師范大學的中文系,需要學習那些書目
你好,我是北大中文系的,如果你是跨專業考中文的研究生,建議你把中文系基本的閱讀書目都讀一下。我把我們系的書目給你貼一下吧。
語言學
1,美國結構語言學 (American linguistics)
參考書目:Hockett 《現代語言學教程》 北京大學出版社
Sapir 《語言論》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Bloomfield《語言論》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實驗語音學 (phonetics)
參考書目: 吳宗濟 林茂燦 《實驗語音學概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P.B.鄧斯 E.N.平森著 曹劍芬 任宏謨 譯
《言語鏈——聽和說的科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林燾、王理嘉,《語音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理嘉,《音系學基礎》,語文出版社
3、漢語音韻學
參考書目:唐作藩,《音韻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耿振聲 《音韻通講》, 河北教育出版社
唐作藩,《漢語音韻學常識》,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 力,《漢語音韻》,中華書局
《宋本廣韻&永祿本韻鏡》,江蘇教育出版社
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廣韻》,上海辭書出版社
周祖謨,《廣韻校本》,中華書局
丁聲樹、李榮,《古今字音對照手冊》
李新魁,《韻鏡校正》,中華書局
楊軍,《韻鏡校箋》,浙江大學出版社
4、漢語史(上)
參考書目:王力,《漢語史稿》,中華書局1980年
——《漢語語音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5年
何九盈《音韻叢稿》(版本原文未註明)
下面的著作只研究某一時期的語音情況:
上古:李方桂 ,《上古音研究》,商務印書館(最好將李、王、何三家對比閱讀)
何九盈、陳復華,《古韻通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何九盈,《上古音》,商務印書館
龔煌誠 ,《漢藏語研究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
唐作藩 ,《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工具書)
中古:李榮,《切韻音系》,科學出版社(最好讀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最好將邵、李兩家對比閱讀)
張渭毅,《中古音論》,河南大學出版社
周祖謨,《周祖謨學術論著自選集》,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
近代:寧繼福,《中原音韻表稿》,吉林文史出版社
楊耐思,《中原音韻音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近代漢語音論》,商務印書館
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況》,北京大學出版社
5、漢語史(下)
參考書目:王力,《漢語語法史》,商務印書館
向熹,《簡明漢語史》(語法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太辰田夫(著)蔣紹愚、徐昌華(譯)《中國與歷史文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況》,北京大學出版社
——《古漢語詞彙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宋紹年,《馬氏文通研讀》,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建忠,《馬氏文通》,商務印書館
6、《切韻》導讀
參考書目: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廣韻》,上海辭書出版社
周祖謨,《廣韻校本》,中華書局
李榮,《切韻音系》,科學出版社(最好讀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現代漢語
參考書目:北大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現代漢語》,商務出版社
朱德熙,《語法答問》,商務印書館
—— 《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8、古代漢語
參考書目:
郭錫良等,《古代漢語》,商務印書館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王力(主編),《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編寫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9、漢語和漢語研究
參考書目: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商務印書館。
馮勝利1997《漢語的韻律、詞法與句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郭銳:《現代漢語詞類研究》,商務印書館
劉丹青(主編):《語言學前沿與漢語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陸儉明:《八十年代中國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陸儉明:《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真:《現代漢語虛詞研究方法論》,商務印書館。
沈家煊:《認知與漢語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沈陽:《現代漢語空語類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
沈陽(編):《20世紀現代漢語八大家?陸儉明選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
沈陽(編):《20世紀現代漢語八大家?朱德熙選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
沈陽(編):《20世紀現代漢語八大家?呂叔湘選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
沈陽、何元建、顧陽(2001)《生成語法理論與漢語語法研究》,黑龍江
教育出版社
宋國明:《句法理論概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洪君1999《漢語非線性音系學—漢語的音系格局與單字音》,北京大學
出版社
吳福祥、洪波(主編):《語法化與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袁毓林:《漢語語法研究的認知視野》,商務印書館。
詹衛東:《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現代漢語短語結構規則研究》,清華大學
出版社
張伯江、方梅1996《漢語功能語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張敏:《認知語言學與漢語名詞短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朱德熙:《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
朱德熙:《語法答問》,商務印書館
朱德熙:《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王理嘉等(編著),《現代漢語專題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10、漢語方言學
參考書目:
《漢語方言概要》袁家驊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出版,1983第二版。
《漢語方音字匯》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1962年出版,
1989第二版。兩版均為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
《漢語方言詞彙》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1964年出版
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1995年由語文出版社出第二版
《昌黎方言志》河北省昌黎縣縣志編纂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合著
1960 年科學出版社出版,1984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再版。
《漢語方言學導論》 游汝傑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00年第
第二版
《現代漢語方言概論》 侯精一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 王福堂著,語文出版社 1999 年出版
2005 年已出修訂本
《漢語方言學》 [李如龍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出版。]
《漢語方言地理學》 賀登崧著,石汝傑、岩田禮譯,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11、語言學概論
參考書目:
胡明揚、賀陽、沈陽、《語言學概論》(語音、詞彙)語文出版社
葉蜚聲、徐通鏘 《語言學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徐通鏘,《基礎語言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12、理論語言學
參考書目:
陳保亞,《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山東教育出版社
徐通鏘,《歷史語言學》,商務印書館
文學類
中國當代文學
教材: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修訂版)
參考書目:
洪子誠:《問題與方法》
李 楊:《文學史寫作中的現代性問題》
《抗爭宿命之路》《50—70年代文學經典再解讀》
陳曉明:《無邊的挑戰》《表意的焦慮》
張頤武:《在邊緣處追索》《大轉型》(與謝冕合著)
曹文軒:《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
韓毓海:《鎖鏈上的花環》
邵燕君:《傾斜的文學場》
賀桂梅:《人文學的想像力》
陳思和:《中國新文學整體觀》
戴錦華:《隱形書寫》
王曉明:《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
陳順馨:《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
曠新年:《寫在當代文學邊上》
張旭東:《批評的蹤跡》
黃子平:《革命·歷史·小說》(大陸的《「灰闌」中的敘述》是刪節版)
唐小兵編:《再解讀:大眾文藝與意識形態》
劉禾:《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
(1900~1937)》
中國現代文學
課本:
錢理群 溫儒敏 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文學史:
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
唐弢 嚴家炎:《中國現代文學史》
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
孫玉石:《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
溫儒敏:《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
研究著作: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
錢理群:《1948天地玄黃》 《心靈的探尋》 《1948天地玄黃》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錢理群 黃子平 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 漫說文化》
李歐梵:《上海摩登》
王德威:《被壓抑的現代性》
陳平原 王德威:《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
王曉明:《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
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
金介甫:《沈從文傳》
《中國新文學大系》各集的導言
中國古代文學史
教材: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庚 《中國文學簡史》北大、清華出版社都有。一口氣可以讀完,酣暢淋漓。
《中國文學史參考資料簡編》上下冊 北京大學出版社
《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
北大中文系編,中華書局。
作品:
《古文觀止》
《天下才子必讀書》
《文選》
《詩經》《楚辭》
沈德潛、《古詩源》 中華書局
《唐詩別裁集》
馬茂元 《唐詩選》
俞平伯《唐宋詞選釋》
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
錢鍾書 《宋詩選注》
張鳴《宋詩選》
汪辟疆《唐人小說》
程毅中《宋元小說話本集》
《西廂記》《牡丹亭》、四大名著等。
中國文學批評史
教材: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
郭紹虞《歷代文論選》
參考書
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上海古籍出版社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百花文藝出版社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書店出版社
詹鍈《文心雕龍義證》,上海古籍出版社
劉熙載《藝概》,江蘇古籍出版社
郭紹虞、羅根澤主編《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人民文學出版社
西方文學理論史
教材:董學文主編:《西方文學理論史》
參考書目:朱光潛:《西方美學史》
韋勒克:《近代文學批評史》(8卷)
特里·伊格爾頓:《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
拉曼·賽爾登:《文學批評理論——從柏拉圖到現在》
胡經之:《西方文學理論名著教程》
趙一凡:《歐美新學賞析》
以及大量西方(文學)理論原著,從柏拉圖往下,直到福柯、德里達等
文學原理
教材:董學文、張永剛:《文學原理》
參考書目: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
米克·巴爾:《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
以及西方文學理論史部分參考書目,還有小說理論著作,如:
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帷幕》
納博科夫:《文學講稿》
略薩: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
卡爾維諾《千年文學備忘錄》
安伯托·艾柯《優游小說林》
張大春:《小說稗類》
曹文軒:《小說門》
西方文學史
教材:喻天舒:《西方文學概觀》
參考書目:羅德·W·霍爾頓、文森特·F·霍普爾:《歐洲文學的背景》
李賦寧:《歐洲文學史》(三卷)
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 以及西方文學理論史部分參考書目
東方文學史:
教材:郁龍余:《東方文學史》
參考書目:季羨林:《簡明東方文學史》
欒文華:《東方現代文學史》
季羨林、劉安武:《東方文學史》
柄谷行人:《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
民間文學概論
教材:
《民間文學教程》 段寶林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參考書目:
《民俗研究》 王 娟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民間文學作品選》 高等學校民間文學教材編寫組編 上海文藝出版社
文獻
幾本實用的工具書:
《辭源》,商務印書館
《漢語大字典》,湖北、四川辭書出版社
《古漢語知識詞典》,中華書局
萬國鼎《中國歷史紀年表》,中華書局
吳文治《中國文學史大事年表》,黃山書社
全系必修:
《論語》導讀
教材:
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
參考書:
孫欽善《論語注譯》,巴蜀書社
李零《喪家狗》,山西人民出版社
程樹德《論語集釋》,中華書局
其餘參見李零《喪家狗》P28-P50
《孟子導讀》
教材:
楊伯峻《孟子譯注》,中華書局
參考書:
焦循《孟子正義》,中華書局
董洪利《孟子研究》,江蘇古籍
中文工具書
教材:
朱天俊、李國新《中文工具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參考書:
朱天俊、陳宏天《文史工具書手冊》,中國青年出版社
中國古代文化
教材:
無
參考書:
陰法魯、許樹安《中國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吳小如《中國文化史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商務印書館
王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江蘇教育出版社(中國言實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
公司有插圖本)
呂思勉《呂著中國通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古代典籍概要
教材:
無
參考書:
金開誠、葛兆光《古詩文要籍敘錄》,中華書局(原名《歷代詩文要籍詳解》,
北京出版社)
張舜徽《中國古代史籍舉要》,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十三經說略》、《二十五史說略》,北京燕山出版社
呂思勉《經子解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柴德賡《史籍舉要》,北京出版社
王樹民《史部要籍解題》,中華書局
黃永年《古文獻學四講》,鷺江出版社
陳高華等《中國古代史史料學》,天津古籍出版社
安作璋《中國古代史史料學》,福建人民
文獻專業必修:
文字學
教材: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
參考書:
唐蘭《中國文字學》,上海古籍出版社
陳夢家《中國文字學》,中華書局
楊樹達《中國文字學概要+文字形義學》,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樸安《中國文字學史》,商務印書館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音韻學
教材:
唐作藩《音韻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參考書:
唐作藩《漢語音韻學常識》,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力《漢語音韻》,中華書局
耿振聲《音韻通講》,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力《漢語史稿》,中華書局
《宋本廣韻+永祿本韻鏡》,江蘇教育出版社(做作業必備)
丁聲樹、李榮《古今字音對照手冊》,中華書局(做作業必備)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珍華、周長楫《漢字古今音表》,中華書局
余廼永《新校互注宋本廣韻》,上海辭書出版社
張世祿《中國音韻學史》,商務印書館
訓詁學
教材:
無
參考書:
董洪利《古籍的闡釋》,遼寧教育出版社
洪誠《訓詁學》,江蘇古籍出版社
陸宗達《訓詁簡論》,北京出版社
陸宗達、王寧《訓詁與訓詁學》,山西教育出版社
郭在貽《訓詁學》,中華書局
齊佩瑢《訓詁學概論》,中華書局
趙振鐸《訓詁學綱要》,巴蜀書社
胡樸安《中國訓詁學史》,商務印書館
《漢小學四種》,巴蜀書社
王引之《經傳釋詞》,江蘇古籍出版社
俞樾等《古書疑義舉例五種》,中華書局
目錄學
教材:
高路明《古籍目錄與中國古代學術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
參考書:
余嘉錫《目錄學發微+古書通例》,中華書局
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致忠《三目類序釋評》,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程千帆、徐有富《校讎廣義·目錄編》,齊魯書社
來新夏《古典目錄學淺說》,中華書局
王欣夫《文獻學講義》(又名《王欣夫說文獻學》),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之洞、范希曾《書目答問補正》,上海古籍出版社
顧實《漢書藝文志講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舜徽《廣校讎略+漢書藝文志通釋》,湖北教育出版社、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
張舜徽《四庫提要敘講疏》,雲南人民出版社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中華書局
版本學
教材:
李致忠《古書版本學概論》,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參考書:
錢存訓《書於竹帛——中國古代的文字記錄》,上海書店
葉德輝《書林清話》,中華書局
黃永年《古籍版本學》,鳳凰出版社
嚴佐之《古籍版本學概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曹之《中國古籍版本學》,武漢大學出版社
王欣夫《文獻學講義》(又名《王欣夫說文獻學》),上海古籍出版社
姚伯岳《中國圖書版本學》(原名《版本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程千帆、徐有富《校讎廣義·版本編、典藏編》,齊魯書社
孫毓修等《中國雕版源流史+中國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致忠《古書版本鑒定》,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中國版本文化叢書》,江蘇古籍出版社
校勘學
教材:
倪其心《校勘學大綱》,北京大學出版社
參考書:
陳垣《校勘學釋例》,中華書局
陳垣《史諱舉例》,中華書局
王叔岷《斠讎學》,中華書局
程千帆、徐有富《校讎廣義·校勘編》,齊魯書社
張舜徽《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中華書局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王欣夫《文獻學講義》(又名《王欣夫說文獻學》),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念孫《讀書雜志》,江蘇古籍出版社
王引之《經義述聞》,江蘇古籍出版社
張元濟《校史隨筆》,上海古籍出版社
《古籍點校疑誤匯錄》, 中華書局
日本中國學
教材:無
參考書:
嚴紹璗《日本中國學史 19世紀60年代~20世紀40年代中期》,江西人民出版社
嚴紹璗《日本的中國學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嚴紹璗《漢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
嚴紹璗《中日古代文學關系史稿》,湖南文藝出版社
王曉平《日本中國學述聞》,中華書局
李慶《日本漢學史》,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葛兆光《域外中國學十論》,復旦大學出版社
嚴紹璗等《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浙江人民出版社
錢婉約《從漢學到中國學——近代日本的中國研究》,中華書局
《東洋學の系譜》
文獻學史
教材:
孫欽善《中國古文獻學史簡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參考書:
孫欽善《中國古文獻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舜徽《中國文獻學》,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皮錫瑞《經學歷史》,中華書局
劉師培《經學教科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馬宗霍《中國經學史》,商務印書館
本田成之《中國經學史》,上海書店
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商務印書館
吳承仕《經典釋文序錄疏證》,中華書局
葉瑛《文史通義校注》,中華書局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商務印書館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天津古籍出版社
《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
希望能幫到你~
⑸ 北大文學系必讀書目
北大中文系學生應該讀哪些書籍呢?下面是我精心為您整理的文學系必讀書目,希望您喜歡!
語言學
1,美國結構語言學 (American linguistics)
參考書目:Hockett 《現代語言學教程》 北京大學出版社
Sapir 《語言論》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Bloomfield《語言論》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實驗語音學 (phonetics)
參考書目: 吳宗濟 林茂燦 《實驗語音學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P.B.鄧斯 E.N.平森著 曹劍芬 任宏謨 譯
《言語鏈——聽和說的科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林燾、王理嘉,《語音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理嘉,《音系學基礎》,語文出版社
3、漢語音韻學
參考書目:唐作藩,《音韻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耿振聲 《音韻通講》, 河北教育出版社
唐作藩,《漢語音韻學常識》,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 力,《漢語音韻》,中華書局
《宋本廣韻&永祿本韻鏡》,江蘇教育出版社
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廣韻》,上海辭書出版社
周祖謨,《廣韻校本》,中華書局
丁聲樹、李榮,《古今字音對照手冊》
李新魁,《韻鏡校正》,中華書局
楊軍,《韻鏡校箋》,浙江大學出版社
4、漢語史(上)
參考書目:王力,《漢語史稿》,中華書局1980年
——《漢語語音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5年
何九盈《音韻叢稿》(版本原文未註明)
下面的著作只研究某一時期的語音情況:
上古:李方桂 ,《上古音研究》,商務印書館(最好將李、王、何三家對比閱讀)
何九盈、陳復華,《古韻通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何九盈,《上古音》,商務印書館
龔煌誠 ,《漢藏語研究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
唐作藩 ,《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工具書)
中古:李榮,《切韻音系》,科學出版社(最好讀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最好將邵、李兩家對比閱讀)
張渭毅,《中古音論》,河南大學出版社
周祖謨,《周祖謨學術論著自選集》,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
近代:寧繼福,《中原音韻表稿》,吉林文史出版社
楊耐思,《中原音韻音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近代漢語音論》,商務印書館
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況》,北京大學出版社
5、漢語史(下)
參考書目:王力,《漢語語法史》,商務印書館
向熹,《簡明漢語史》(語法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太辰田夫(著)蔣紹愚、徐昌華(譯)《中國與歷史文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況》,北京大學出版社
——《古漢語詞彙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宋紹年,《馬氏文通研讀》,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建忠,《馬氏文通》,商務印書館
6、《切韻》導讀
參考書目: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廣韻》,上海辭書出版社
周祖謨,《廣韻校本》,中華書局
李榮,《切韻音系》,科學出版社(最好讀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現代漢語
參考書目:北大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現代漢語》,商務出版社
朱德熙,《語法答問》,商務印書館
—— 《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8、古代漢語
參考書目:
郭錫良等,《古代漢語》,商務印書館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王力(主編),《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編寫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9、漢語和漢語研究
參考書目: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商務印書館。
馮勝利1997《漢語的韻律、詞法與句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郭銳:《現代漢語詞類研究》,商務印書館
劉丹青(主編):《語言學前沿與漢語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陸儉明:《八十年代中國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陸儉明:《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真:《現代漢語虛詞研究方法論》,商務印書館。
沈家煊:《認知與漢語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沈陽:《現代漢語空語類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
沈陽(編):《20世紀現代漢語八大家?陸儉明選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
沈陽(編):《20世紀現代漢語八大家?朱德熙選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
沈陽(編):《20世紀現代漢語八大家?呂叔湘選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
沈陽、何元建、顧陽(2001)《生成語法理論與漢語語法研究》,黑龍江
教育出版社
宋國明:《句法理論概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洪君1999《漢語非線性音系學—漢語的音系格局與單字音》,北京大學
出版社
吳福祥、洪波(主編):《語法化與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袁毓林:《漢語語法研究的認知視野》,商務印書館。
詹衛東:《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現代漢語短語結構規則研究》,清華大學
出版社
張伯江、方梅1996《漢語功能語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張敏:《認知語言學與漢語名詞短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朱德熙:《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
朱德熙:《語法答問》,商務印書館
朱德熙:《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王理嘉等(編著),《現代漢語專題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10、漢語方言學
參考書目:
《漢語方言概要》袁家驊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出版,1983第二版。
《漢語方音字匯》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1962年出版,
1989第二版。兩版均為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
《漢語方言詞彙》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1964年出版
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1995年由語文出版社出第二版
《昌黎方言志》河北省昌黎縣縣志編纂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合著
1960 年科學出版社出版,1984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再版。
《漢語方言學導論》 游汝傑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00年第
第二版
《現代漢語方言概論》 侯精一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 王福堂著,語文出版社 1999 年出版
2005 年已出修訂本
《漢語方言學》 [李如龍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出版。]
《漢語方言地理學》 賀登崧著,石汝傑、岩田禮譯,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11、語言學概論
參考書目:
胡明揚、賀陽、沈陽、《語言學概論》(語音、詞彙)語文出版社
葉蜚聲、徐通鏘 《語言學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徐通鏘,《基礎語言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12、理論語言學
參考書目:
陳保亞,《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山東教育出版社
徐通鏘,《歷史語言學》,商務印書館
文學類
中國當代文學
教材: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修訂版)
參考書目:
洪子誠:《問題與方法》
李 楊:《文學史寫作中的現代性問題》
《抗爭宿命之路》《50—70年代文學經典再解讀》
陳曉明:《無邊的挑戰》《表意的焦慮》
張頤武:《在邊緣處追索》《大轉型》(與謝冕合著)
曹文軒:《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
韓毓海:《鎖鏈上的花環》
邵燕君:《傾斜的文學場》
賀桂梅:《人文學的想像力》
陳思和:《中國新文學整體觀》
戴錦華:《隱形書寫》
王曉明:《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
陳順馨:《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
曠新年:《寫在當代文學邊上》
張旭東:《批評的蹤跡》
黃子平:《革命·歷史·小說》(大陸的《“灰闌”中的敘述》是刪節版)
唐小兵編:《再解讀:大眾文藝與意識形態》
劉禾:《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
(1900~1937)》
中國現代文學
課本:
錢理群 溫儒敏 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文學史:
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
唐弢 嚴家炎:《中國現代文學史》
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
孫玉石:《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
溫儒敏:《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
研究著作: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
錢理群:《1948天地玄黃》 《心靈的探尋》 《1948天地玄黃》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錢理群 黃子平 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 漫說文化》
李歐梵:《上海摩登》
王德威:《被壓抑的現代性》
陳平原 王德威:《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
王曉明:《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
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
金介甫:《沈從文傳》
《中國新文學大系》各集的導言
中國古代文學史
教材: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庚 《中國文學簡史》北大、清華出版社都有。一口氣可以讀完,酣暢淋漓。
《中國文學史參考資料簡編》上下冊 北京大學出版社
《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
北大中文系編,中華書局。
作品:
《古文觀止》
《天下才子必讀書》
《文選》
《詩經》《楚辭》
沈德潛、《古詩源》 中華書局
《唐詩別裁集》
馬茂元 《唐詩選》
俞平伯《唐宋詞選釋》
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
錢鍾書 《宋詩選注》
張鳴《宋詩選》
汪辟疆《唐人小說》
程毅中《宋元小說話本集》
《西廂記》《牡丹亭》、四大名著等。
中國文學批評史
教材: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
郭紹虞《歷代文論選》
參考書
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上海古籍出版社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百花文藝出版社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書店出版社
詹鍈《文心雕龍義證》,上海古籍出版社
劉熙載《藝概》,江蘇古籍出版社
郭紹虞、羅根澤主編《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人民文學出版社
西方文學理論史
教材:董學文主編:《西方文學理論史》
參考書目:朱光潛:《西方美學史》
韋勒克:《近代文學批評史》(8卷)
特里·伊格爾頓:《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
拉曼·賽爾登:《文學批評理論——從柏拉圖到現在》
胡經之:《西方文學理論名著教程》
趙一凡:《歐美新學賞析》
以及大量西方(文學)理論原著,從柏拉圖往下,直到福柯、德里達等
文學原理
教材:董學文、張永剛:《文學原理》
參考書目: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
米克·巴爾:《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
以及西方文學理論史部分參考書目,還有小說理論著作,如:
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帷幕》
納博科夫:《文學講稿》
略薩: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
卡爾維諾《千年文學備忘錄》
安伯托·艾柯《優游小說林》
張大春:《小說稗類》
曹文軒:《小說門》
西方文學史
教材:喻天舒:《西方文學概觀》
參考書目:羅德·W·霍爾頓、文森特·F·霍普爾:《歐洲文學的背景》
李賦寧:《歐洲文學史》(三卷)
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 以及西方文學理論史部分參考書目
東方文學史:
教材:郁龍余:《東方文學史》
參考書目:季羨林:《簡明東方文學史》
欒文華:《東方現代文學史》
季羨林、劉安武:《東方文學史》
柄谷行人:《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
民間文學概論
教材:
《民間文學教程》 段寶林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參考書目:
《民俗研究》 王 娟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民間文學作品選》 高等學校民間文學教材編寫組編 上海文藝出版社
文獻
幾本實用的工具書:
《辭源》,商務印書館
《漢語大字典》,湖北、四川辭書出版社
《古漢語知識詞典》,中華書局
萬國鼎《中國歷史紀年表》,中華書局
吳文治《中國文學史大事年表》,黃山書社
全系必修:
《論語》導讀
教材:
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
參考書:
孫欽善《論語注譯》,巴蜀書社
李零《喪家狗》,山西人民出版社
程樹德《論語集釋》,中華書局
其餘參見李零《喪家狗》P28-P50
《孟子導讀》
教材:
楊伯峻《孟子譯注》,中華書局
參考書:
焦循《孟子正義》,中華書局
董洪利《孟子研究》,江蘇古籍
中文工具書
教材:
朱天俊、李國新《中文工具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參考書:
朱天俊、陳宏天《文史工具書手冊》,中國青年出版社
中國古代文化
教材:
無
參考書:
陰法魯、許樹安《中國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吳小如《中國文化史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商務印書館
王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江蘇教育出版社(中國言實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
公司有插圖本)
呂思勉《呂著中國通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古代典籍概要
教材:
無
參考書:
金開誠、葛兆光《古詩文要籍敘錄》,中華書局(原名《歷代詩文要籍詳解》,
北京出版社)
張舜徽《中國古代史籍舉要》,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十三經說略》、《二十五史說略》,北京燕山出版社
呂思勉《經子解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柴德賡《史籍舉要》,北京出版社
王樹民《史部要籍解題》,中華書局
黃永年《古文獻學四講》,鷺江出版社
陳高華等《中國古代史史料學》,天津古籍出版社
安作璋《中國古代史史料學》,福建人民
文獻專業必修:
文字學
教材: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
參考書:
唐蘭《中國文字學》,上海古籍出版社
陳夢家《中國文字學》,中華書局
楊樹達《中國文字學概要+文字形義學》,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樸安《中國文字學史》,商務印書館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音韻學
教材:
唐作藩《音韻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參考書:
唐作藩《漢語音韻學常識》,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力《漢語音韻》,中華書局
耿振聲《音韻通講》,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力《漢語史稿》,中華書局
《宋本廣韻+永祿本韻鏡》,江蘇教育出版社(做作業必備)
丁聲樹、李榮《古今字音對照手冊》,中華書局(做作業必備)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珍華、周長楫《漢字古今音表》,中華書局
余廼永《新校互注宋本廣韻》,上海辭書出版社
張世祿《中國音韻學史》,商務印書館
訓詁學
教材:
無
參考書:
董洪利《古籍的闡釋》,遼寧教育出版社
洪誠《訓詁學》,江蘇古籍出版社
陸宗達《訓詁簡論》,北京出版社
陸宗達、王寧《訓詁與訓詁學》,山西教育出版社
郭在貽《訓詁學》,中華書局
齊佩瑢《訓詁學概論》,中華書局
趙振鐸《訓詁學綱要》,巴蜀書社
胡樸安《中國訓詁學史》,商務印書館
《漢小學四種》,巴蜀書社
王引之《經傳釋詞》,江蘇古籍出版社
俞樾等《古書疑義舉例五種》,中華書局
目錄學
教材:
高路明《古籍目錄與中國古代學術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
參考書:
余嘉錫《目錄學發微+古書通例》,中華書局
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致忠《三目類序釋評》,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程千帆、徐有富《校讎廣義·目錄編》,齊魯書社
來新夏《古典目錄學淺說》,中華書局
王欣夫《文獻學講義》(又名《王欣夫說文獻學》),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之洞、范希曾《書目答問補正》,上海古籍出版社
顧實《漢書藝文志講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舜徽《廣校讎略+漢書藝文志通釋》,湖北教育出版社、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
張舜徽《四庫提要敘講疏》,雲南人民出版社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中華書局
版本學
教材:
李致忠《古書版本學概論》,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參考書:
錢存訓《書於竹帛——中國古代的文字記錄》,上海書店
葉德輝《書林清話》,中華書局
黃永年《古籍版本學》,鳳凰出版社
嚴佐之《古籍版本學概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曹之《中國古籍版本學》,武漢大學出版社
王欣夫《文獻學講義》(又名《王欣夫說文獻學》),上海古籍出版社
姚伯岳《中國圖書版本學》(原名《版本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程千帆、徐有富《校讎廣義·版本編、典藏編》,齊魯書社
孫毓修等《中國雕版源流史+中國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致忠《古書版本鑒定》,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中國版本文化叢書》,江蘇古籍出版社
校勘學
教材:
倪其心《校勘學大綱》,北京大學出版社
參考書:
陳垣《校勘學釋例》,中華書局
陳垣《史諱舉例》,中華書局
王叔岷《斠讎學》,中華書局
程千帆、徐有富《校讎廣義·校勘編》,齊魯書社
張舜徽《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中華書局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雲南人民出版社
王欣夫《文獻學講義》(又名《王欣夫說文獻學》),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念孫《讀書雜志》,江蘇古籍出版社
王引之《經義述聞》,江蘇古籍出版社
張元濟《校史隨筆》,上海古籍出版社
《古籍點校疑誤匯錄》, 中華書局
日本中國學
教材:無
參考書:
嚴紹璗《日本中國學史 19世紀60年代~20世紀40年代中期》,江西人民出版社
嚴紹璗《日本的中國學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嚴紹璗《漢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
嚴紹璗《中日古代文學關系史稿》,湖南文藝出版社
王曉平《日本中國學述聞》,中華書局
李慶《日本漢學史》,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葛兆光《域外中國學十論》,復旦大學出版社
嚴紹璗等《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浙江人民出版社
錢婉約《從漢學到中國學——近代日本的中國研究》,中華書局
《東洋學の系譜》
文獻學史
教材:
孫欽善《中國古文獻學史簡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參考書:
孫欽善《中國古文獻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舜徽《中國文獻學》,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皮錫瑞《經學歷史》,中華書局
劉師培《經學教科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馬宗霍《中國經學史》,商務印書館
本田成之《中國經學史》,上海書店
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商務印書館
吳承仕《經典釋文序錄疏證》,中華書局
葉瑛《文史通義校注》,中華書局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商務印書館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天津古籍出版社
《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
應用語言學專業課程
計算語言學導論 《計算語言學概論》 俞士汶 商務印書館
語言工程與中文信息處理 《現代漢語自動分析》 陳小荷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語言統計基礎 暫無教材
高等數學C 《高等數學(理工農醫類)》(沒用過,不知作者) 北大版
線性代數 《線性代數引論》藍以中 北大版
離散數學 《離散數學教程》屈婉玲 等 北大版
計算概論 《C程序設計基礎》 譚浩強 清華大學出版社
演算法與數據結構 《演算法與數據結構》 張乃孝 高等教育出版社
資料庫基礎 《資料庫系統概念》 楊冬青 等 譯 機械工業出版社
編譯原理 《編譯原理》 張素琴 等 清華大學出版社
⑹ 漢語言的研究方法
漢語的音節可以分析成聲母、韻母、聲調3部分。打頭的音是聲母,其餘的部分是韻母,聲調是整個音節的音高。把聲調也看成音節的組成部分,是因為漢語的聲調是辨義的。例如「湯、糖、躺、燙」4個字的聲母都是t,韻母都是ang,只是因為聲調不同,意義就不一樣,在語言里分別代表4個不同的語素,在書面上就寫成4個不同的字。 聲母都是輔音。最復雜的韻母由介音、主要母音和韻尾 3部分組成。韻尾有的是輔音,有的是母音。北京音的輔音聲母有23個。介音有i、u、ü3個。輔音韻尾有[n]和[ŋ],母音韻尾有i和u。在組成音節的聲母、介音、主要母音和韻尾 4部分里,只有主要母音不能沒有,其餘 3部分都不是必須出現的。這種情形可以從表 1音節的成分舉的例字里看出來。北京話的聲母見表 2北京話聲母,北京話的韻母見表 3北京話韻母。 1918年由當時的教育部頒布的國語注音字母是利用漢字字形制定的一套拼音字母。這套字母把主要母音與韻尾合在一起用一個符號表示(例如:ㄠ=[au],ㄢ=[an]),體現了傳統的聲母韻母兩分的精神。注音字母廣泛流傳,影響很大。台灣省一直沿用至今。 1958年公布的漢語拼音方案採用拉丁字母(表2北京話聲母、表3北京話韻母)。自1978年開始,中國人名地名一律改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取代了威妥瑪式等各種舊拼法。 拼音是拼讀音節的過程,就是按照普通話音節的構成規律,把聲母、韻母急速連續拼合並加上聲調而成為一個音節。拼音的要領是:「前音(聲母)輕短後音(韻母)重,兩音相連猛一碰。」拼音時要牢記普通話聲母和韻母的配合規律: 聲母n、l及零聲母與開口呼、齊齒呼、撮口呼都有拼合關系。 聲母f、g、k、h、zh、ch、r、z、c、s只同開口呼、合口呼相拼。 聲母j、x、q只同齊齒呼、撮口呼相拼。 開口呼、合口呼韻母同除去j、q、x外的其他聲母都有拼合關系。 撮口呼韻母只同j、q、x、n、l及零聲母有拼合關系。 拼音時還要注意讀准聲母、韻母和聲調的音值。要讀聲母本音,不要念呼讀音(教學中,在聲母後面配上不同的母音,而發出的音叫呼讀音);要把韻母作為一個整體來讀,不要把韻頭、韻腹、韻尾分解開再臨時拼合;要看清調號,讀准調值。 常用的拼讀方法有以下幾種: 聲韻兩拼法——把韻母當作一個整體,拿來跟聲母相拼。如:h-ào→(浩)。 聲母兩拼法——先找准聲母發音部位,擺好發音的架勢,然後一口氣念出韻母,拼成音節。如:拼讀bā(巴),先閉上雙唇,憋住一口氣,擺好發b音的姿勢,然後一口念出a,成為音節。 三拼連讀法——是把帶介音的音節分析成聲、介、韻三個部件,拼音時連讀成一個音節。如:q-i-áng→qiáng(強) 聲介合母和韻母連接法--是把聲母和介音(介母)拼合起來,構成一個拼音部件,再同隨後的韻母相拼。如:gu-āng→guāng(光)。
⑺ 關於古代漢語教學方法研究
"古代漢語"是師范院校中文系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由於學科內容遠離現實生活、艱深乏味,加之商品經濟大潮、外語熱、計算機熱的強烈沖擊,"古代漢語"越來越難教,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多年來,為了講授好"古代漢語"課程,我們進行了不斷的探索與改革,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教學與科研成果,初步完成了科學合理的高師院校"古代漢語"課程教學系統工程的構建。目前我們所承擔的"古代漢語"課程,已被安徽省教育廳列為首批省級重點建設課程。
我們的教改探索與實踐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的:
一、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是教學的指南針,是構建一門課程體系的重要指標。目標不明,則必然徒勞無功。1996年,我們在深入研究、廣泛調查和不斷改進的基礎上,對舊的課程目標:"掌握古代漢語的基礎知識,了解古代文化常識和古代文體知識,進行初中文言文教學",進行了強有力的改革與創新,提出了新的"古代漢語"課程教學目標:(1)掌握古代漢語的基礎知識,了解古代文化常識和古代文體知識;(2)掌握文言文的一般教學法; (3)能運用語言學原理,整理所獲得的語言材料;(4)自覺地發現和解決問題。
這是一個多層次、全方位課程目標。其中,第1、2兩條強調課程基礎知識的扎實,第3兩條強調基礎知識的運用,第4條強調創新能力的養成。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這個新目標,不僅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而且確實產生了實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學期與學年論文寫作訓練為例來說,在未實施新目標之前,學生幾乎接受不到任何有關能力培養方面的訓練,更談不上具有科學的創新精神與能力了。當時,偶爾安排一兩次論文寫作訓練課,學生也只能是東抄西抄交上完事。1996年以來,我們實踐了新的課程目標,革新了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之中,處處強調、體現"基礎--*運用--創新"的層級演進思想,因而,學生不僅基礎知識扎實,而且富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學期與學年論文寫作再也不是他們最害怕的作業了。幾年來,學生共完成具有一定學術水平的大、小學術論文400多篇,其中有不少篇論文在學生畢業後成為他們晉升、晉級時衡量其教學科研水平的重要材料。
新的課程目標中,"掌握文言文的一般教學法"是我們根據高師教育的特點而提出來的一個子目標。為此,我們在充分調查研究中學文言文教材的基礎上,編寫了《中學文言文教學與研究》一書的詳細提綱,書中突出文言文講授的一般原則與技法,並把這一成果自覺地運用到"古代漢語"的教學中。這一改革,也得到了學生的極大歡迎與支持。從教育實習及畢業生跟蹤調查的結果看,我們的學生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均有得心應手之感,教學水平也得到了工作學校的認可。
二、構建以"強調基礎扎實、注重能力發展"為宗旨的課程內容體系
課程內容是課程目標的直接體現。革新的課程目標必須有革新的課程內容與之相適應。因而,我們對傳統的課程內容進行了充實與調整。
(一)壓縮傳統的課程內容。傳統的古代漢語教學內容,講究面面俱到,因而不可避免的有輕重不分、詳略失當的弊端。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在講授過程中,舍棄了許多與現代漢語有共性的內容,重點突出講解古代漢語中"異"的部分。以"語法"部分為例來說,"代詞"、"數詞"、"量詞"在傳統課程內容中所佔比例甚大,但它們與現代漢語的差別實際上並不明顯,於是我們就不立專章講授,只是在"語法概述"中用一兩節課略講其要點;又如"介詞"、"副詞"、"連詞"、"語氣詞",在傳統的內容中也有大篇幅的專章講授,這樣做的結果,無疑是沖淡了應該重點掌握的文言虛詞的學習,於是我們也不設立專章,而是另立"常見虛詞常見用法舉隅"一節,選取十餘個常見虛詞的常見用法加以集中講授。這樣的內容安排,不僅突出了古代漢語的個性與學習重點所在,而且為我們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增新課程內容,贏得了授課的時間。這一改革成果,目前已寫進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系列教材"《古代漢語》之中,正在全國范圍內使用。
(二)補充新穎的課程內容。傳統的課程內容,呈現出平面化的色調,因而很難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我們注意到這一點,並進行了改革。
首先,在古代漢語課程內容中適量滲透漢語史的相關內容,使平面的、毫無生氣的語言知識、語言現象"活"了起來,使學生在動態的語言發展史中,深刻而准確地理解古代語言,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講授"古代漢語判斷句"時,我們先列出目前學者對這一句式產生、發展、成熟等問題的種種論點,然後再從"史"的角度,提供大量的有關例句,讓學生根據例句來分析、判斷諸家論點的是非曲直。這樣,隨著問題討論的深入,學生對判斷句的理解也逐漸深入。最終,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高質量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第二,在古代漢語課程內容中適量安排語言研究方法的訓練,在教師的示範與引導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講"古書的標點"時,我們先對古籍出版物中的標點錯誤進行了調查,然後依據古書標點的原則與方法,逐條向學生指明其致誤的原由。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後,隨即安排他們自己尋找古書中的標點錯誤。從近幾年的作業情況看,不少學生甚至能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這樣的經典著作中找出一些可商榷的標點問題來。實踐證明,語言研究方法的訓練,大大加強了學生對語言知識和語言現象理解的廣度和深度,養成了學生自覺觀察語言現象、搜尋語言材料的習慣,培養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水平和質量。
第三,扎實的基礎和寬闊的視野是高質量人才所應具備的基礎條件。因此,我們在古代漢語課程內容中適度關注學科發展前沿,以擴大學生的視野,使其及時捕捉語言學界的最新信息。
從上可見,在壓縮傳統的課程內容時,我們並未忽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在補充新穎的課程內容時,我們更加註重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證明,我們實踐的課程內容體系,不僅可行,而且富有成效。
三、選擇改革創新、激發情趣的教學手段與方法
在古代漢語教學過程中,我們十分重視教學手段的革新和教學方法的選用。從1996年開始,我們就圍繞有利於學生的自我學習與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中學文言文教學與研究能力的培養等問題,展開了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
(一)把古代漢語教學和計算機技術結合起來,實現古代漢語計算機輔助教學。目前國內有關古代漢語的教學課件還相當少見,但計算機輔助教學對提高古代漢語教學質量、有利於教學過程中一些重點難點內容的突破、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學習興趣、大大地縮短課堂教學時數、易教易學卻是很容易想見的。
我們編制的古代漢語教學課件,(1)內容全面,系統性強。覆蓋了文字、詞彙及語法三個部分的最主要內容。課件以"學習目的"、"學習要求"、"學習重點與難點"、"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為綱,層次清晰,脈絡分明。在"學習內容"中,又分別指出各單元的"知識點"、"學習重點與難點"和"學習方法"。這樣,一件在手,即使教師不在現場,學生通過自學,也很容易學好古代漢語。(2)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在設計界面上可以在不同部分、不同章節之間隨意跳轉,即使操作者沒有任何計算機基礎,也能根據按鈕的提示,方便地使用課件。(3)課件有聲(古典民樂)、有畫(古代名作)、有圖片(甲、金、篆、隸、楷等等)和書影(歷代語言學名著封面)等,直觀有趣。
(二)對比分析式的教學方法。對比分析法,是我們在進行"古代漢語"教學時牢牢把握並處處得以體現的主要教學方法。我們在授課時,從不平鋪直敘,泛泛而談,而總是力求把古今漢語的語言現象、語言規律結合起來講授。通過對比分析,學生可以明顯地看出古今漢語在語音、詞彙及語法等方面的差異,進而掌握古代漢語的種種特點。具體而言,我們常用的比較法有"古代漢語內部橫向比較教學法"、"古今漢語縱向比較教學法"等等。
這一改革,有效地彌補了目前古代漢語教材偏重基礎知識介紹,而缺乏辨異析難教學與訓練的不足。同時對開拓學生思路、擴大學生知識視野、激活學生求異思維與求知慾望、造就"批判性的頭腦"等也有極大的作用。
(三)豐富多彩的作業訓練形式。內容豐富,形式各異的作業訓練,一直是我們進行古代漢語教學的重要內容與手段。我們設計並實踐的作業訓練形式有:普通作業、論文寫作、古文注釋、人物角色對話表演等。在普通作業中,我們從不安排有現成答案的題目,所布置的均是一些留有思考空間、需查閱工具書和資料才能完成的作業。如讓學生介紹、評論某一問題的各家說法,這就"逼"著學生去查資料、思考。古書注釋,現在已成為學生愛做的一種作業形式,一篇長文,更多時候是一本短書,全班學生每人一節,分頭注釋,注其音,釋其義,析其結構,然後互改互評。幾年來,學生集體完成了《郁離子寓言》、《論語》及《離騷、天問》等書的注釋稿本。通過古書注釋訓練,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我們認為,改革創新、激發情趣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是我們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完善科學、合理、規范的考核內容與形式
幾年前,我們就著手"古代漢語試題庫"的編輯工作,以此來規范"古代漢語"的考核。1998年,我們初步建立了題庫,並於1999和2000年根據使用情況做了兩次大的修改。
"古代漢語試題庫"分"文字、詞彙"和"語法"兩大塊,共收1500多道題,按"填空"、"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判斷"、"釋詞"、"簡答"、"問答"、"標點"、"翻譯"和"綜合"分類編排,覆蓋面廣,涵蓋了"文字"、"詞彙"和"語法"部分所有的知識點,同時突出了重點,也反映出了難點。每題均附有"參考答案"。 1998年以來,我們實現了教考分離,一直堅持至今。
從"古代漢語試題庫"的具體使用情況和效果來看,我們認為,"古代漢語試題庫":
(一)適合教學的要求。本題庫不是試題的簡單匯編,它蘊涵了教育學的思想與規律,體現出高師"古代漢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教學要求、教學重點與難點,符合命題學有關難度、信度和區分度等對試題的要求。
(二)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使考試成績更具准確性和客觀性。試題庫的使用,有利於發現學生的共同性缺點,找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而也是教學改革的重要依據之一。
(三)具備課程規范的功能。因為題庫充分體現了高師"古代漢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教學要求、教學重點與難點,所以,對授課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具有規范其教學內容的作用。
(四)端正了學風與考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古代漢語教學系統工程的構建,我們還遠沒有完成,以上所做的一切,只能算是一點點膚淺的探索。但我們從僅僅是膚淺的探索就帶來了豐厚而理想的教學回報來看,古代漢語教學系統工程構建前途光明,大有作為。
⑻ 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專業本科全部教材都有什麼
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專業本科全部教材有:
語言學
1,美國結構語言學 (American linguistics)
參考書目:Hockett 《現代語言學教程》 北京大學出版社
Sapir 《語言論》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Bloomfield《語言論》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實驗語音學 (phonetics)
參考書目: 吳宗濟 林茂燦 《實驗語音學概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P.B.鄧斯 E.N.平森著 曹劍芬 任宏謨 譯
《言語鏈——聽和說的科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林燾、王理嘉,《語音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理嘉,《音系學基礎》,語文出版社
3、漢語音韻學
參考書目:唐作藩,《音韻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耿振聲 《音韻通講》, 河北教育出版社
唐作藩,《漢語音韻學常識》,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 力,《漢語音韻》,中華書局
《宋本廣韻&永祿本韻鏡》,江蘇教育出版社
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廣韻》,上海辭書出版社
周祖謨,《廣韻校本》,中華書局
丁聲樹、李榮,《古今字音對照手冊》
李新魁,《韻鏡校正》,中華書局
楊軍,《韻鏡校箋》,浙江大學出版社
4、漢語史(上)
參考書目:王力,《漢語史稿》,中華書局1980年
——《漢語語音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5年
何九盈《音韻叢稿》(版本原文未註明)
下面的著作只研究某一時期的語音情況:
上古:李方桂 ,《上古音研究》,商務印書館(最好將李、王、何三家對比閱讀)
何九盈、陳復華,《古韻通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何九盈,《上古音》,商務印書館
龔煌誠 ,《漢藏語研究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
唐作藩 ,《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工具書)
中古:李榮,《切韻音系》,科學出版社(最好讀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最好將邵、李兩家對比閱讀)
張渭毅,《中古音論》,河南大學出版社
周祖謨,《周祖謨學術論著自選集》,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
近代:寧繼福,《中原音韻表稿》,吉林文史出版社
楊耐思,《中原音韻音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近代漢語音論》,商務印書館
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況》,北京大學出版社
5、漢語史(下)
參考書目:王力,《漢語語法史》,商務印書館
向熹,《簡明漢語史》(語法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太辰田夫(著)蔣紹愚、徐昌華(譯)《中國與歷史文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況》,北京大學出版社
——《古漢語詞彙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宋紹年,《馬氏文通研讀》,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建忠,《馬氏文通》,商務印書館
6、《切韻》導讀
參考書目: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廣韻》,上海辭書出版社
周祖謨,《廣韻校本》,中華書局
李榮,《切韻音系》,科學出版社(最好讀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現代漢語
參考書目:北大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現代漢語》,商務出版社
朱德熙,《語法答問》,商務印書館
—— 《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8、古代漢語
參考書目:
郭錫良等,《古代漢語》,商務印書館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王力(主編),《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編寫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9、漢語和漢語研究
參考書目: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商務印書館。
馮勝利1997《漢語的韻律、詞法與句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郭銳:《現代漢語詞類研究》,商務印書館
劉丹青(主編):《語言學前沿與漢語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陸儉明:《八十年代中國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陸儉明:《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真:《現代漢語虛詞研究方法論》,商務印書館。
沈家煊:《認知與漢語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沈陽:《現代漢語空語類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
沈陽(編):《20世紀現代漢語八大家?陸儉明選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
沈陽(編):《20世紀現代漢語八大家?朱德熙選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
沈陽(編):《20世紀現代漢語八大家?呂叔湘選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
沈陽、何元建、顧陽(2001)《生成語法理論與漢語語法研究》,黑龍江
教育出版社
宋國明:《句法理論概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洪君1999《漢語非線性音系學—漢語的音系格局與單字音》,北京大學
出版社
吳福祥、洪波(主編):《語法化與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袁毓林:《漢語語法研究的認知視野》,商務印書館。
詹衛東:《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現代漢語短語結構規則研究》,清華大學
出版社
張伯江、方梅1996《漢語功能語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張敏:《認知語言學與漢語名詞短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朱德熙:《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
朱德熙:《語法答問》,商務印書館
朱德熙:《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王理嘉等(編著),《現代漢語專題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10、漢語方言學
參考書目:
《漢語方言概要》袁家驊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出版,1983第二版。
《漢語方音字匯》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1962年出版,
1989第二版。兩版均為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
《漢語方言詞彙》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1964年出版
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1995年由語文出版社出第二版
《昌黎方言志》河北省昌黎縣縣志編纂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合著
1960 年科學出版社出版,1984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再版。
《漢語方言學導論》 游汝傑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00年第
第二版
《現代漢語方言概論》 侯精一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 王福堂著,語文出版社 1999 年出版
2005 年已出修訂本
《漢語方言學》 [李如龍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出版。]
《漢語方言地理學》 賀登崧著,石汝傑、岩田禮譯,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11、語言學概論
參考書目:
胡明揚、賀陽、沈陽、《語言學概論》(語音、詞彙)語文出版社
葉蜚聲、徐通鏘 《語言學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徐通鏘,《基礎語言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12、理論語言學
參考書目:
陳保亞,《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山東教育出版社
徐通鏘,《歷史語言學》,商務印書館
文學類
中國當代文學
教材: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修訂版)
參考書目:
洪子誠:《問題與方法》
李 楊:《文學史寫作中的現代性問題》
《抗爭宿命之路》《50—70年代文學經典再解讀》
陳曉明:《無邊的挑戰》《表意的焦慮》
張頤武:《在邊緣處追索》《大轉型》(與謝冕合著)
曹文軒:《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
韓毓海:《鎖鏈上的花環》
邵燕君:《傾斜的文學場》
賀桂梅:《人文學的想像力》
陳思和:《中國新文學整體觀》
戴錦華:《隱形書寫》
王曉明:《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
陳順馨:《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
曠新年:《寫在當代文學邊上》
張旭東:《批評的蹤跡》
黃子平:《革命·歷史·小說》(大陸的《「灰闌」中的敘述》是刪節版)
唐小兵編:《再解讀:大眾文藝與意識形態》
劉禾:《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
(1900~1937)》
中國現代文學
課本:
錢理群 溫儒敏 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文學史:
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
唐弢 嚴家炎:《中國現代文學史》
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
孫玉石:《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
溫儒敏:《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
研究著作: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
錢理群:《1948天地玄黃》 《心靈的探尋》 《1948天地玄黃》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錢理群 黃子平 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 漫說文化》
李歐梵:《上海摩登》
王德威:《被壓抑的現代性》
陳平原 王德威:《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
王曉明:《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
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
金介甫:《沈從文傳》
《中國新文學大系》各集的導言
中國古代文學史
教材: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庚 《中國文學簡史》北大、清華出版社都有。一口氣可以讀完,酣暢淋漓。
《中國文學史參考資料簡編》上下冊 北京大學出版社
《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
北大中文系編,中華書局。
作品:
《古文觀止》
《天下才子必讀書》
《文選》
《詩經》《楚辭》
沈德潛、《古詩源》 中華書局
《唐詩別裁集》
馬茂元 《唐詩選》
俞平伯《唐宋詞選釋》
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
錢鍾書 《宋詩選注》
張鳴《宋詩選》
汪辟疆《唐人小說》
程毅中《宋元小說話本集》
《西廂記》《牡丹亭》、四大名著等。
中國文學批評史
教材: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
郭紹虞《歷代文論選》
參考書
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上海古籍出版社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百花文藝出版社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書店出版社
詹鍈《文心雕龍義證》,上海古籍出版社
劉熙載《藝概》,江蘇古籍出版社
郭紹虞、羅根澤主編《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人民文學出版社
西方文學理論史
教材:董學文主編:《西方文學理論史》
參考書目:朱光潛:《西方美學史》
韋勒克:《近代文學批評史》(8卷)
特里·伊格爾頓:《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
拉曼·賽爾登:《文學批評理論——從柏拉圖到現在》
胡經之:《西方文學理論名著教程》
趙一凡:《歐美新學賞析》
以及大量西方(文學)理論原著,從柏拉圖往下,直到福柯、德里達等
文學原理
教材:董學文、張永剛:《文學原理》
參考書目: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
米克·巴爾:《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
以及西方文學理論史部分參考書目,還有小說理論著作,如:
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帷幕》
納博科夫:《文學講稿》
略薩: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
卡爾維諾《千年文學備忘錄》
安伯托·艾柯《優游小說林》
張大春:《小說稗類》
曹文軒:《小說門》
西方文學史
教材:喻天舒:《西方文學概觀》
參考書目:羅德·W·霍爾頓、文森特·F·霍普爾:《歐洲文學的背景》
李賦寧:《歐洲文學史》(三卷)
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 以及西方文學理論史部分參考書目
東方文學史:
教材:郁龍余:《東方文學史》
參考書目:季羨林:《簡明東方文學史》
欒文華:《東方現代文學史》
季羨林、劉安武:《東方文學史》
柄谷行人:《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
民間文學概論
教材:
《民間文學教程》 段寶林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參考書目:
《民俗研究》 王 娟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民間文學作品選》 高等學校民間文學教材編寫組編 上海文藝出版社
文獻
幾本實用的工具書:
《辭源》,商務印書館
《漢語大字典》,湖北、四川辭書出版社
《古漢語知識詞典》,中華書局
萬國鼎《中國歷史紀年表》,中華書局
吳文治《中國文學史大事年表》,黃山書社
全系必修:
《論語》導讀
教材:
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
參考書:
孫欽善《論語注譯》,巴蜀書社
李零《喪家狗》,山西人民出版社
程樹德《論語集釋》,中華書局
其餘參見李零《喪家狗》P28-P50
《孟子導讀》
教材:
楊伯峻《孟子譯注》,中華書局
參考書:
焦循《孟子正義》,中華書局
董洪利《孟子研究》,江蘇古籍
中文工具書
教材:
朱天俊、李國新《中文工具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參考書:
朱天俊、陳宏天《文史工具書手冊》,中國青年出版社
中國古代文化
教材:
無
參考書:
陰法魯、許樹安《中國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吳小如《中國文化史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商務印書館
王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江蘇教育出版社(中國言實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
公司有插圖本)
呂思勉《呂著中國通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古代典籍概要
教材:
無
參考書:
金開誠、葛兆光《古詩文要籍敘錄》,中華書局(原名《歷代詩文要籍詳解》,
北京出版社)
張舜徽《中國古代史籍舉要》,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十三經說略》、《二十五史說略》,北京燕山出版社
呂思勉《經子解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柴德賡《史籍舉要》,北京出版社
王樹民《史部要籍解題》,中華書局
黃永年《古文獻學四講》,鷺江出版社
陳高華等《中國古代史史料學》,天津古籍出版社
安作璋《中國古代史史料學》,福建人民
⑼ 《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第二版)》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第二版)》(陸儉明)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IrNO6iVcvyYlJis884bYZw
書名: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第二版)
作者:陸儉明
豆瓣評分:5.6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0
頁數:396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地討論了語法研究和語言應用中的重要理論和方法,如結構理論與結構層次分析、變換理論與句式變換分析、特徵理論與語義特徵分析、配價理論與配價結構分析、空語類理論與空語類分析、移位理論與成分移位分析、約束理論與語義所指分析、指向理論與語義指向分析等,幾乎涉及所有前沿的研究方向和熱點的研究課題,讀者可從中了解基本的漢語語法規則和分析方法,解決漢語應用中「話該怎麼說」「為什麼這樣說而不那樣說」等諸多問題。
作者簡介:
陸儉明,1935年生於蘇州。世界知名語言學家,北京大學資深教授,1985年國務院批准為博士生導師。現為國家語委咨詢委員和17所高校的兼職教授曾任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會長、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等。曾獲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教學獎項。
沈陽,1955年生於上海,1993年在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兼語言學系主任,國家語委中國語言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成果獲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和省級優秀成果獎等15次。教學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教學團隊帶頭人)、精品教材獎等8次。
⑽ 關於現代漢語語法有哪些比較好的書
現代漢語語法十講 (名家專題精講)
鏈接: https://pan..com/s/10CMSMotW5VyZwxG3EGolnw
研究語法要藉助於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語法研究者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背景。本書對心理學、邏輯學、符號學、資訊理論、交際學、韻律學等相關學科和語法分析的關系給予了充分的論述,同時對現代漢語語法研究中的諸如詞類問題、語法分析方法問題、詞語的結構分析問題、詞的用法問題、漢語語法研究的歷史規律問題等熱點和難點提出了獨到的看法。本書是作者半個多世紀以來研究漢語語法心血的結晶。作者研究漢語語法的思路、視點、方法等,對後來者進一步研究現代漢語語法有極大的啟發作用與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