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提琴的基本功都有哪些
在大提琴的學習中基本功訓練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所有動聽,優美,炫技的大提琴旋律都不是一朝一夕的練習,它們都是以扎實的基本功作為基礎而進行的再訓練。對於基本功的訓練有許多的影響因素,其中手指條件,練琴時間的長短,身材因素等都是客觀因素。而學琴者的意識是影響其練習的主觀因素。意識是練習者對於音樂要求的一個外在體現。也是主動練琴與被動練琴的重要區別。在基本功的練習中,方法固然重要,但潛在的意識要求也是不容忽視的。特別針對程度低的學琴人群,正確積極的意識對於練習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甚至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意識在左手練習中的作用
(一)觸弦時的休息意識
(二)快速音符的慢練意識
1.准確性的慢練
2.手指獨立性
3.換把動作的意識
(1)換把的耳測、目測、手測意識
(2)把位概念與框架意識
4 .意識對於揉弦的作用
(1)揉弦中的手感意識
(2)揉弦中的整體意識
二、意識在右手練習中的作用
(一)橫向用力的意識
(二)角度意識
總之,意識對於大提琴的基本功訓練可以起到很多的輔助作用,它可以使練習者更加地用心用腦去琢磨,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而不是單一的只靠方法來練習,但前提是內心始終對音樂要有要求,在這種要求中通過意識作用在練習之中。這就要將理論最終落實到實踐中去。只有這樣,才能使意識更好的作用在基本功訓練中,調動非理性因素,更好的促進基本功的訓練。
② 大提琴正確持琴方法
正確的持琴方法
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人在靠椅子的前沿正中含胸自然放鬆地坐好,然後將琴撐腳以自己身體中間為准在右前方著地,撐腳一定要放正確,若太偏右,琴頸離人頸太遠,左手按弦就會困難,演奏到高把拉就更成問題:撐腳太往左,琴頸就會貼靠在人頸上,這樣幾乎無法演奏。將撐腳正確地放好後,兩腳自然放開比肩略寬,然後輕輕將琴靠向自己,使琴肩輕貼「心窩」(即左右兩排肋骨中間的會合處),這時琴的C弦軸應該與人的耳垂持平,琴的這種高度演奏起來就比較合適。琴肩位置是持琴的一個重要環節。若琴肩靠在胸口,那琴身就過高了;琴肩位子太低,琴肩則頂在了演奏者的肚皮上。
這兩種都是不正確的持琴姿勢,它們都妨礙了演奏,若這兩種不正確的持琴姿勢持續時間過久,容易造成演奏緊張、兩臂不適。准確地放好琴肩點後,再將琴面略為向右偏斜,約向人體偏斜15度左右。最後再用兩膝自然靠在琴的下擺兩側,應注意的問題是不要將琴夾得太緊,輕輕碰著琴,讓琴穩固就行了。琴撐腳、琴肩、琴下擺兩側三點位置的正確與否是持琴好壞的關鍵,若能正確地按這三點位置自然放鬆地持琴,就能獲得好的持琴姿勢,從而為下一步演奏打下良好的基礎。
演奏大提琴作品,要求用准確的把位和靈活的指法,把樂譜中的音符、節奏等再現出來。這方面的任務主要是由左手完成的,從形式上看,左手的技巧比較復雜多樣,難度也較高。左手在大提琴演奏中具有首要的、主動的地位,起著帶動右手准確表達作品原意的作用。
1、手型。左手在演奏時採取什麼樣的手型,往往因演奏者習慣和手的條件不同而具有微小的差異。我的體會是基本的手型是鬆弛地拿口杯狀,拇指自然彎曲,處在琴頸左後側與一指和二指間相對(稍往二指靠一點)的位置;在用大把位時,拇指可向相對三指的位置靠近。這種手型鬆弛自如,進退自如,便於在一般情況下觸弦的四個手指擺准位置,也便於把位的上下轉換,與此相聯系,左臂應自然放鬆,與琴頸形成約60度的夾角,並隨把位的高低適時調整。
2、按弦。大提琴琴弦較粗,要把它按結實需要左臂的自然重量傳到手指上。但按弦結實並不等於按死它,這里有必要從概念上把它們加以區別。「結實」是有彈性的、能動的按弦,發出來的聲音是活的;「按死」是硬梆梆的按法,發出來的聲音是直的。有種方法可以體會按弦手指放鬆的感覺,即在A弦上,用任何一個手指放在第四把位E音的上方落指,拉出實音,然後立即放鬆,拉出泛音來,上臂放鬆,手腕平,肘與指尖是一個整體。要學會手指第一關凹節去或放平,這樣指尖肉墊接觸弦的面寬,力也容易傳上去,可使聲音豐滿,特別是手指細長而又較尖的人。良好的按弦將給揉弦提供極好的基礎。
3、按弦動作的抬與落。大提琴演奏過程中,左手手指按弦能否達到時值准確、力度適中的要求,與按弦動作有很大關系。
第一步四個手指排列均勻,高低整齊地准備在同一根弦的上方。
第二步依次直接、有力地按節奏落指,以指根關節為主,手臂每個關節放鬆,但不介入。每當一個手指落下後,原先的手指便把力傳給它,然後,先落手指仍平衡保留在弦上,勿需用力。
第三步逐個抬指,也是用指根關節,垂直抬起,勿撥弦,動作十分果斷、利索,離弦越近越好,在拾每一個手指的同時,將力傳到下面一個手指,抬起來的手指保持在弦的上方。如此順序和反序地練習起落,特別要注意抬指的節奏感。這樣,手指的動作就是在整個手臂抬動的情況下,在手掌的支撐下有力地、靈活地進行。
第四步用弓演奏,注意清晰、均勻。由於我們的手指粗細、長短、強弱不一,如順其自然,就會發出節奏不均勻,音質不統一的聲音。在空手訓練時,就要給予注意,用弓演奏時練習四個手指依次起落,用1、2;2、3和3、4指有節奏地打指;在做每個練習時,仔細聽手指的均勻度,不論落指和拾指,每個音都要有清晰的爆發點。在抬落指的訓練中,有一個概念需要搞清楚,即「獨立」與「孤立」的.差別。只進行單個手指的訓練,往往導致手指的孤立活動,手型難以保持,准確性也得不到保證,而且顯得「吃力」並非「有力」。
4、揉弦。揉弦作為一種樂曲情感的表述手段,它的基本要求是輕柔如歌。演奏者除了必須以身心的鬆弛引發手臂、手腕、手指的鬆弛外,還要注意揉弦動作的完美。
一般來講,初學者大都把揉弦理解為朝琴馬方向的揉動,不了解為什麼還應包括琴頭方向。實際上,揉弦如同人體的自然擺動一樣,左一下、右一下對稱、協調。這不僅是一個幅度大小的問題,而且是一個能否真正揉得起來的問題。單向的揉動讓人感到牽強、生硬,揉著揉著就揉不下去了;雙向的揉動才賦予整個動作的活力,出現「柔」的效果。
揉弦其訓練方法有:四個手指按弦上,同時揉動,在揉動中手指逐個抬起和按下,在弦上的手指始終保持揉動的方向,這樣可使換把、換指時揉動動作不致中斷。揉弦的均勻速度是可控制的,這點最重要,它是檢查揉弦正確與否的標尺。其方法是計數訓練,真正做到心中有數:用2指按在D弦第四把位上拉一弓長音A,每揉動兩下停一停,一弓停兩次。然後揉三下停一停,然後四下、五下,直到八下後,可不計均勻地揉。
③ 大提琴揉弦技巧
大提琴的演奏需要揉弦這一技巧,那麼大提琴揉弦有哪些技巧?下面我整理了大提琴揉弦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大提琴揉弦技巧:大提琴揉弦要點
按國外某大提琴演奏家的說法,小臂手腕式揉弦是一種旋轉動作,這似乎不太准確,“旋轉動作”可能是翻譯時產生的歧義,其實揉弦的手指不會也不可能像圓圈一樣地旋轉(特別是快揉時),而應該是近似直線般地來回運行。
這種發力點來自小臂手腕的大提琴揉弦,是最常見的方式,還有一種較少見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肘部動作來完成,而且常常是在拇指或小指揉弦的時候。
無論是兩種揉弦中的哪一個,練習時最好都遵循以下要點。
1、先單手練習,也就是撇開右手進行左手單獨訓練,以便集中精力仔細體會動作細節,提高揉弦准確度。
2、從第三或第二把位開始學揉弦,因為中把位的揉弦比較輕松,能更好地將所有動作施展開來,以後動作熟練自如後,再回到第一把位練習。
3、左手揉弦動作基本掌握後,可以配合運弓雙手同時演奏。這期間,慢速與耐心非常重要,不要因短暫的不適(節奏與雙手不協調等)而喪失信心。要知道自然流暢的揉弦須經歷一段較長的過程,例如從四分音符的顫指到二分音符再到全音符的顫指。
4、每種揉弦,大臂與肩膀、肌肉與關節,身體與神經都要放鬆,揉弦的手指都應該是指肚(最有肉的部位),而且手指的第一關節(揉弦最重要的關節)都要打通,既躺得下又起得來。
5、揉弦的最高境界,或者說難度大的揉弦和藝術化的揉弦,根據樂曲不同風格與情感要有強弱變化,為此,要學會控制揉弦的幅度、頻率、范圍和力度等。
6、盡量避免拇指參與揉弦和顫指,除非高把位強力度及音位之必須。
大提琴揉弦技巧:提琴演奏技巧揉弦步驟
大提琴演奏亦是“事物”,揉弦在此便擔任著賦予它“神韻”的任務。所以說揉弦地位很高,它使大提琴演奏出來的音樂擁有了靈魂,使之成為藝術。
揉弦屬於“技術”,總得來說有四步:
1、有頻(這個“頻”需細說,在此先不說)
頻是一個聲音是否能具有穿透性,是否淳厚的基礎,可以說如果這個根基打不好,揉弦就不可能進步,因為之後的2、3、4步驟都建立在頻上。
2、穩定的“芯”
芯是“頻之團體”的“主心骨”。也就是說,揉弦只有頻是不行的,還得有“芯
芯直接決定你的音樂能否“動人”,決定你的音樂是否具有“放射、穿透性”。
3、“芯”隨“心”變
一個演奏者,走到了這一步,可以說是值得稱贊了。但是,這一步會使演奏者們分成兩個不同的,一高一低的兩種境界,為何?
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大家傅雷說過一句深刻入骨的話:“真誠是打開藝術之門的第一把鑰匙。”從這話即能看出傅雷先生對於藝術,有透徹之至的見解。
為何真誠在藝術創作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中國 文化 早有解釋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放在大提琴演奏上來說便是:真誠的音樂才可以動人。不誠的音樂達不到藝術層面,是做作的,不自然的。音樂的真諦,音樂真正的作用,應該建立在感動別人,與真善美的上面。其意不真,無法動人。不善,亦無法動人。前兩者都做到,才到達“美”,美得動人。世界上所有稱得上音樂大師的人,都必然具備善與真兩者。
所以說,在這一層,高下就分出來了。揉弦變化需出自真心啊。這一步是賦予音樂“靈魂”,並使之上升到藝術層面的關鍵。
4、在揉弦變化基礎上,根據樂句的特點,以及樂句與樂句之類的聯系,把揉弦從一個音一個音的變為一句,一句的。也就是揉弦的連貫性。
5、揉弦“芯”的變化與琴“共鳴”的關系。
大提琴演奏中揉弦 方法
1、先單手練習,也就是撇開右手進行左手單獨訓練,以便集中精力仔細體會動作細節,提高揉弦准確度。
2、從第三或第二把位開始學揉弦,因為中把位的揉弦比較輕松,能更好地將所有動作施展開來,以後動作熟練自如後,再回到第一把位練習。
3、左手揉弦動作基本掌握後,可以配合運弓雙手同時演奏。這期間,慢速與耐心非常重要,不要因短暫的不適(節奏與雙手不協調等)而喪失信心。要知道自然流暢的揉弦須經歷一段較長的過程,例如從四分音符的顫指到二分音符再到全音符的顫指。
4、每種揉弦,大臂與肩膀、肌肉與關節,身體與神經都要放鬆,揉弦的手指都應該是指肚(最有肉的部位),而且手指的第一關節(揉弦最重要的關節)都要打通,既躺得下又起得來。
5、揉弦的最高境界,或者說難度大的揉弦和藝術化的揉弦,根據樂曲不同風格與情感要有強弱變化,為此,要學會控制揉弦的幅度、頻率、范圍和力度等。
④ 大提琴握弓的訓練方法
我們在學會演奏之前都會先學握弓,那麼大家知道握弓的方法嗎?下面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大提琴的握弓方法吧,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大提琴握弓的方法
初學階段,左手與右手必須分開各自練習,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以後,方可兩手配合,所以第一步是先學習持弓。步驟是:先用左手持弓桿中間,弓毛平放在琴碼和指板中間,下垂右臂和右手,手自然放鬆,呈半圓狀,好比手心裡握住一個圓東西一樣,然後,從肘關節開始提起右下臂,手一直是下垂的,指、腕充分放鬆,彎攏拇指,拇指尖右側貼住弓桿與馬尾槽的接合處,食指第一關節搭在弓桿包有銀絲的地方;小指放在馬尾槽的中間、第一關節搭在弓桿上,無名指的第一二關節圍著馬尾槽和弓桿,指尖與包有銀環處相接觸;中指的第一二關節也圍著弓桿,指尖搭在弓毛和銀環之間。
拇指尖一部分放在弓根的凸出處,一部分靠在弓桿上,作為持弓的支點,食指和小指在兩旁稍加壓力使弓子保持平衡,手成孤型,各個手指間有一定的距離,而不是完全靠攏的,手的力量好比輕輕地拿起東西,這種握弓要求手臂到手指都要放鬆。如果握弓太緊,不但發不出好音色,反而造成僵硬,持弓與琴弦保持絕對的垂直,初學者拉較短的中弓,免去手緊張和僵硬。要強調的是握弓時拇指必須保持彎曲,這是應遵守的規則。
1、握弓訓練
第一步 用左手將弓豎起來,在中弓部位垂直拿好,弓毛朝手心,然後加上右手,手指稍分開,十分放鬆。拇指與中指相對,稍靠無名指。弓桿勿超過食指的第二關節。
第二步 放掉左手,讓右手單獨握弓並活動手腕,注意弓子仍垂直。體會弓本身的重量並給予起碼的握力。手指關節勿直。
第三步 左手幫助拿弓,用中弓部位將弓子放在弦上,右手保持前一步的姿勢和握力,拉中速分弓。運弓時姿勢和握力勿變。
2、手指的靈活和力的轉換
⑤ 怎樣拉好大提琴
怎樣拉好大提琴
要獲得良好的發音不僅需要正確嫻熟的技術作後盾,還必須要有練就高超技術所必需的良好的生理狀態和心理准備相配合。這三者互相滲透,互相影響,共同構成了大提琴良好發音的三要素。怎樣才能拉好大提琴呢?下面是我分享的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僅供參考!
要拉好琴,首先是演奏方法要好,也就是說要放鬆自如地拉琴,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但是卻必須做到。
你可以注意觀察和傾聽,凡是琴拉得好的人,不論他是大師還是學生,他的演奏方法必須是放鬆自如,掌握了好的方法之後,高超的技術就是接著來的課題。
右手指的是握弓和運弓,弓子觸弦才能發出聲音,想發出一種什麼樣的聲音,這是憑自己的感覺,可以說每個人的發音都是不一樣的。
老師只能告訴你應該怎樣握弓,每個手指的作用,放在什麼位置,弓子,靠近琴馬,手臂和手腕要怎樣協調配合,拉長弓時要發出寬廣、歌唱、自如的感覺,拉短分弓時,要控制手腕,是一種連綿不斷、似斷非斷的感覺。
你若再進一步追問是一種什麼感覺,這就不好回答了,因為它不是酸、甜、苦、辣是能形容的,所以我一直認為右手是比較難教的,而右手是拉好琴的`關鍵。
談到左手,它包括音準、揉弦、雙音、換把和大跳的音程,也是很難的技術,但只要刻苦,勤奮,是可以練出來的。
在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和高超的技術後,最後就是音樂表現和風格的問題。
演奏巴赫組曲和貝多芬的奏鳴曲,表現手法是不同的;柴可夫斯基的羅可可變奏曲和德彪西奏鳴曲又是兩種不同的風格。
當然,這些問題會通過年齡的增長,接觸面越來越廣,理解力的增加而逐步提高的。
1、初學大提琴注意事項?
到底幾歲開始學大提琴好,各人說法不一,我想六歲開始是合適的。最好在四歲先學點鋼琴,打下一個學習器樂的基礎,會對今後的學琴很有益的。
大提琴有1/8、1/4、2/4、4/4之分,根據自己的身高、手形由老師來確定你應該有一把什麼型號的琴,這是學琴前第二件要做的重要事情。當然小琴質量不必太好,因為隨著年齡、個子的增長,還要不斷地換琴,但是有一把合適的琴,是學好琴的先決條件。
2、學大提琴需要什麼條件?
學大提琴需要什麼條件.按照日本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鈴木先生的說法:「所有的人都應該學一樣樂器,也可以學好它。」
這種觀點是對的,但是落實到某一個孩子,要讓他學習大提琴,我想還是要看他是否具備以下一些條件:
首先是對音準、節奏的感覺怎樣,有的人天生五音不全,找不到音準的准確概念,還有人對節奏記憶很差,不會模仿最簡單的符點和切分,這樣的孩子就不要勉為其難了。
其次如果要學大提琴,相對來說手應該大一些,個子要高一點,自然條件好,將來學習也會順利些。
在確定了這兩點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找一位好的教師。啟蒙老師,第一位教你學琴的師長,對你未來學琴一生,如何走好這一漫長的路程,是十分關鍵的。
3、低音提琴揉弦方法?
低音提琴的 揉弦方法基本上可以規為兩種, 1。是靠手指在琴弦上上下慢慢的移動而獲得聲音的高低變化。(有時候基本都快到前後一個半音關系了)(也就是說比如手指按A那揉弦的時候基本上是快到升G到降B這么大的變化)在近處聽很難聽但是大師們基本都用此種方法,因為在遠處才會聽得出來他是在揉弦。2。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對上種方法掌握不好,我們都基本上用小手臂帶動手指作一個半圓的傾斜度,也就是作一個上下四分之一的音高變化,與上種揉弦的方法不同之處是,在揉弦的時候手指的位置不移動。在近處聽起來很好,可以很明顯的聽出優美的聲音,但是當你在在大音樂廳演奏的時候基本上聽不出音色的變化,而只是聲音柔和罷了。在訓練學生揉弦的時候應因人而異。以上兩種方法都是建立在左手大臂放鬆的前提下完成的,不要過多的使用大臂,因為使用大臂揉弦是會很累而沒有效果的。盡量用小的動作來完成揉弦。
⑥ 大提琴的揉弦方法整理介紹
正如小提琴等弦樂器的揉弦一樣,大提琴也有揉弦技巧,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大提琴的揉弦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1、先單手練習,也就是撇開右手進行左手單獨訓練,以便集中精力仔細體會動作細節,提高揉弦准確度。
2、從第三或第二把位開始學揉弦,因為中把位的揉弦比較輕松,能更好地將所有動作施展開來,以後動作熟練自如後,再回到第一把位練習。
3、左手揉弦動作基本掌握後,可以配合運弓雙手同時演奏。這期間,慢速與耐心非常重要,不要因短暫的不適(節奏與雙手不協調等)而喪失信心。要知道自然流暢的揉弦須經歷一段較長的過程,例如從四分音符的顫指到二分音符再到全音符的顫指。
4、每種揉弦,大臂與肩膀、肌肉與關節,身體與神經都要放鬆,揉弦的手指都應該是指肚(最有肉的部位),而且手指的第一關節(揉弦最重要的關節)都要打通,既躺得下又起得來。
5、揉弦的最高境界,或者說難度大的揉弦和藝術化的揉弦,根據樂曲不同風格與情感要有強弱變化,為此,要學會控制揉弦的幅度、頻率、范圍和力度等。
6、盡量避免拇指參與揉弦和顫指,除非高把位強力度及音位之必須。
大提琴的顫指或揉弦,是提高大提琴演奏水平的重要手段,務必認真對待、刻苦研習、堅持不懈。
1、運弓。右手運弓要在一條直線上,與馬子形成平行。如果每根弦在演奏中都要與馬子保持平行,它的角度一定會有所不同。拉C弦時右手就會靠里(貼近身體),而拉G弦D弦時,需要手臂依次往外移動,到A弦時向外伸展的角度最大,那樣才與馬子平行。在運弓時要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如果上下移動的話,音色會改變,影響音樂的表達,還有就是要盡量靠近馬子,音色才會明亮飽滿。我在平時練空弦時從鏡子里觀看動作較為規范,但是在練一些曲子時就較難把握了,等意識過來時,就已經不在一條線上了,所以練習樂曲時也要注意運弓角度。
2、換弦。換弦在平日練習時也要注意,假如要從D弦換到A弦,不能生硬的只從一個角度往過換,那樣音樂聽起來會很不連貫,很僵硬。正確的應該是,例如:用下弓從D弦往A弦換時,提前要有這個意識,手腕要及時轉換,到達A弦的角度盡量要小,平穩的過度到A弦,這樣旋律線條才會平穩不被破壞。
3、換弓。在一條弦上換弓時,弓尖或弓根不要有重音,換弓時手的動作要迅速及時,但不能生硬。否則,那樣聽起來就不像是一個音(一個句子),容易被誤解為弓尖或弓根又冒出來的多餘音。音樂演奏要流暢而富有音樂感。
4、揉弦。揉弦要放鬆而有節奏律動,手指動作也要規范。我的揉弦動作就很不標准,快起來控制不住,有時甚至有些神經質,聽上去很不舒服。所以在平時練習時要放慢速度,手指指尖關節伸縮彎曲要自如,小臂上下擺動幅度要大,打著節拍器均勻的揉,速度快時也要能很清楚的聽出那個頻率。
(1)時間上,每天都要有最低限度時間時間量的保證,許多技術,沒有磨練過程是掌握不了的,磨練,就要時間,幼小孩子,耐力較小,每次練習可稍短些,但兩三次合起來,每天總要在一個小時以上.
(2)練習動作時,務必同時練習耳朵和頭腦,耳朵時刻要注意聽,檢驗對彈出的聲音是否滿意,腦子要時刻指揮,調整參與行動的身體部位,這就是精神集中.
(3)練習的目的要明確,練習,是把自己不會的東西練會,把老師指出的的和自己感覺的缺點改正過來,究竟要練會什麼?缺點,錯誤是什麼?都要非常清楚,明確,具體.
(4)弄清目的之後,每次練習都要至少解決一個問題,退一步,也要至少在一個問題上有進展,這就是有效的練習.有的問題,一次難以解決,那也要盡可能進展得多謝,深些.
(5)要講究質量,不求數量,寧可內容少些,但要質量高些,彈不了整首,先彈半首,或一小段,或一句,或一個音型片斷.彈不了兩只手就彈一隻手.但每練一點就要高質量,積少成多,終究會練好全曲.
⑦ 大提琴的演奏技巧與運用
大提琴的演奏技巧與運用
伴隨著管弦樂器在我國的影響逐漸擴大,大提琴的學習者越來越多,對於初學者,常常陷入學習的誤區,影響學習的效果和演奏能力的提升。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相關欄目!
本文詳細分析了大提琴演奏中的各種演奏技巧與其運用,包括手型技巧、換把技巧、揉弦技巧、音準技巧和藝術表現力技巧,為大提琴演奏者提供參考依據,提高大提琴學習者的演奏能力。
大提琴可以彈奏出優美的樂曲,其音色悠揚具有寬廣的音域和豐富的表現力,是管弦樂器中唯一可以彈奏出接近人聲音域的「人性化」樂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注重音樂的造詣。高水平的大提琴演奏者可創造出純美深沉的樂曲,表現出豐富的情感,讓聽眾感受到身臨其境,更多地受到人們的青睞。在大提琴演奏中,演奏者要通過長期的訓練,掌握扎實的演奏技巧,將樂曲與內心情感結合起來,提高演奏能力和演奏效果。
一、大提琴演奏中的手型技巧與運用
演奏者彈奏大提琴樂器時,手型的技巧與運用是非常重要的。相比於其他樂器,大提琴的手型技巧更為復雜。在實踐中,大多數演奏者在手型的轉換過程中,雖然關注了左手和右手的配合對演奏效果的影響,但由於演奏者的右手比較靈活,更加習慣右手的彈奏,左手的技巧則相對較差。針對以上問題,要想提高大提琴的演奏效果,演奏者要重視左手手型的訓練和把握,保證左手姿勢的准確,進而彈奏出完美的音樂作品。大提琴演奏中,左手動作更加復雜,在不同的把位上,左手姿勢應始終保持弧形,這樣能夠減少左手手指的動作范圍,進而提高左手的按弦速度和音準的正確性。「航式動作」是演奏者常用的手型技巧,演奏者為了保持弧形的左手手型,左臂的彎曲要先轉化到把位或弦的對應位置。演奏者要熟練掌握左手的弧形技巧和左臂的彎曲技巧,主要包括三度雙音練習、六度雙音練習等,是手型技巧在大提琴演奏中運用的有效載體。
二、大提琴演奏中的換把技巧與運用
換把是指不同樂句演奏時,手指手型組合的換動。大提琴演奏樂曲的音域廣闊,是這種樂器的特色,受到聽眾的青睞。也正是由於音域的廣闊,決定了大提琴換把技巧的難度較大。作為大提琴演奏中的關鍵技巧,演奏者必須熟練掌握換把的應用。大提琴的換把主要與左手技巧緊密相連,對樂曲的連貫、音準的正確以及音節合拍等有很高的要求。在實際中,演奏者要做好換把前的腕部准備工作,換把的距離越遠,對演奏者的換把技巧要求越高,需要更加自然的將手指、手臂的動作配合。換把的成敗與按弦的力度也有關系,如果用力過度,會導致換把的失敗。大提琴初學者進行換把訓練,要以准確性為訓練目標,應注意換把的速度,輕輕的按弦,不能急躁,保證換把的流暢性和演奏的音準,為後期的大提琴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大提琴演奏中的換把,作為換把的輔助力量,手指要始終維持在弦上。演奏者左手的換把,需要與右手的動作相配合,避免左右手不協調的問題,防止演奏中出現滑音。
三、大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巧與運用
揉弦是大提琴演奏所掌握的最具表現力的技巧之一,其要點是怎樣找到手的最佳動作,用速度快慢、揉弦寬窄來演奏出每一個樂段獨特的風格和特徵。在大提琴演奏過程中,演奏者於樂句適當的地方配合適當的揉弦,可增加樂音的生動性,更加有利於樂曲的情感表達。手指的運動、手臂的顫動是影響揉弦的重要因素,而組成揉弦的基本動作是揉弦技巧的核心。演奏者要認識到手指對揉弦的作用,合理把握演奏過程中手指的位置,並注意手指的力度。如果演奏者過於緊張或放鬆,揉弦的演奏效果就會變成難聽的顫抖或震音。演奏過程中,要協調好揉弦的速度,注重換音時要繼續彈奏揉弦,保證樂曲的連貫性,為聽眾彈奏出舒服、愉悅的樂曲。進行揉弦的訓練時,應對左右手的動作一起研究。通常情況下,弓子靠近琴碼時,放慢拉弓的速度,琴弦可拉出強有力的音色;較快的弓速,則可以發出柔和的聲音。演奏者運用揉弦時,手腕要放在中間的位置,便於向前或向後移動,進而有效控制揉弦的頻率,提高揉弦的演奏效果。揉弦的動作和技巧要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夠將揉弦技巧較好運用於演奏中。
四、大提琴演奏中的音準技巧與運用
音準對於大提琴演奏是非常重要的,音準的把握是演奏者關注的重點技能,需要藉助專業的訓練提高音準的技巧。未經訓練的演奏者,單靠自然的耳朵是無法准確掌握音準的。音準不僅僅與聽覺有關,還需與手型技巧相結合,通過手指將聽覺轉換成姿勢,其中更重要的是與左手姿勢的配合,只有在舒適狀態下展現出來的音準才是完美的。不同的演奏者,感知音準的能力有所差異,要加強左手姿勢的訓練,進而更好地掌握音準。需要注意的是,演奏者一定不能將琴頸沉落在左右的拇指與食指中間位置,這樣會使演奏者的手指長度和手指按弦改變,影響演奏的音準效果。此外,大提琴演奏中的音準還與把位及音色有關。通常情況下,把位不同,則手指尖距離不同。演奏者要掌握每個把位的音準,通過反復的聯系,提高牢固的把位感覺和更換把位的能力。在把位觀念建立後,演奏者就能夠解決音準的'問題。演奏者表現出的富有情感的音色,是發自他們內心的,能夠跟隨他們的思想而發生變化。音色直接影響音準的效果,只有具備了豐富的音色和純正的音準,才能夠演繹出動人的音節。
五、演奏者藝術表現力技巧的運用
要想演奏出優美的樂曲,大提琴演奏者要合理運用演奏技巧和手法,同時還要求演奏者具備良好的藝術表現力,裝飾演奏樂曲,強化音樂作品的情感表達。演奏者的藝術表現力技巧要培養良好的樂感和旋律感,准確控制樂曲的力度、節奏、音高和情感,演奏出樂曲要表達的藝術風格和精髓。同時,要對演奏作品進行創新,演奏者要融入自己的風格,這就要求演奏者具備一定的意境想像力,將情感和思維置於音樂作品表達的場景中,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讓聽眾可以感受到演奏者構建的場景中,引起聽眾的共鳴,提高樂曲的感染力,是高水平大提琴演奏者所必備的演奏技巧。
六、結語
綜上所述,大提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能夠彈奏出與人身相近的聲音,其音色單調低沉,吸引眾多聽眾的喜愛。由於以上特點,對大提琴的演奏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通過演奏技巧的練習和運用,尤其是左手技巧的養成,循序漸進地提高演奏水平,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大提琴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的結合,促進大提琴與其他樂器的配合,為音樂的發展做出貢獻。
;⑧ 大提琴的演奏技巧
大提琴的演奏技巧
大提琴在中國有著廣泛的應用范圍,無論中西樂團、戲曲等樂隊都需要它,何況它又是如此接近人聲,表現力十分豐富的樂器,對陶冶身心提高修養都十分有益。下面是我整理的大提琴的演奏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一、大提琴演奏姿勢
1、手型。左手在演奏時採取什麼樣的手型,往往因演奏者習慣和手的條件不同而具有微小的差異。我的體會是基本的手型是鬆弛地拿口杯狀,拇指自然彎曲,處在琴頸左後側與一指和二指間相對(稍往二指靠一點)的位置;在用大把位時,拇指可向相對三指的位置靠近。這種手型鬆弛自如,進退自如,便於在一般情況下觸弦的四個手指擺准位置,也便於把位的上下轉換,與此相聯系,左臂應自然放鬆,與琴頸形成約60度的夾角,並隨把位的高低適時調整。
2、按弦。大提琴琴弦較粗,要把它按結實需要左臂的自然重量傳到手指上。但按弦結實並不等於按死它,這里有必要從概念上把它們加以區別。「結實」是有彈性的、能動的按弦,發出來的聲音是活的;「按死」是硬梆梆的按法,發出來的聲音是直的。有種方法可以體會按弦手指放鬆的感覺,即在A弦上,用任何一個手指放在第四把位E音的上方落指,拉出實音,然後立即放鬆,拉出泛音來,上臂放鬆,手腕平,肘與指尖是一個整體。要學會手指第一關凹節去或放平,這樣指尖肉墊接觸弦的面寬,力也容易傳上去,可使聲音豐滿,特別是手指細長而又較尖的人。良好的按弦將給揉弦提供極好的基礎。
3、按弦動作的抬與落。大提琴演奏過程中,左手手指按弦能否達到時值准確、力度適中的要求,與按弦動作有很大關系。
第一步四個手指排列均勻,高低整齊地准備在同一根弦的上方。
第二步依次直接、有力地按節奏落指,以指根關節為主,手臂每個關節放鬆,但不介入。每當一個手指落下後,原先的手指便把力傳給它,然後,先落手指仍平衡保留在弦上,勿需用力。
第三步逐個抬指,也是用指根關節,垂直抬起,勿撥弦,動作十分果斷、利索,離弦越近越好,在拾每一個手指的同時,將力傳到下面一個手指,抬起來的手指保持在弦的上方。如此順序和反序地練習起落,特別要注意抬指的節奏感。這樣,手指的動作就是在整個手臂抬動的情況下,在手掌的支撐下有力地、靈活地進行。
第四步用弓演奏,注意清晰、均勻。由於我們的手指粗細、長短、強弱不一,如順其自然,就會發出節奏不均勻,音質不統一的聲音。在空手訓練時,就要給予注意,用弓演奏時練習四個手指依次起落,用1、2;2、3和3、4指有節奏地打指;在做每個練習時,仔細聽手指的均勻度,不論落指和拾指,每個音都要有清晰的爆發點。在抬落指的訓練中,有一個概念需要搞清楚,即「獨立」與「孤立」的差別。只進行單個手指的訓練,往往導致手指的孤立活動,手型難以保持,准確性也得不到保證,而且顯得「吃力」並非「有力」。
4、揉弦。揉弦作為一種樂曲情感的表述手段,它的基本要求是輕柔如歌。演奏者除了必須以身心的鬆弛引發手臂、手腕、手指的鬆弛外,還要注意揉弦動作的完美。
一般來講,初學者大都把揉弦理解為朝琴馬方向的揉動,不了解為什麼還應包括琴頭方向。實際上,揉弦如同人體的自然擺動一樣,左一下、右一下對稱、協調。這不僅是一個幅度大小的問題,而且是一個能否真正揉得起來的問題。單向的揉動讓人感到牽強、生硬,揉著揉著就揉不下去了;雙向的揉動才賦予整個動作的活力,出現「柔」的效果。
揉弦其訓練方法有:四個手指按弦上,同時揉動,在揉動中手指逐個抬起和按下,在弦上的手指始終保持揉動的方向,這樣可使換把、換指時揉動動作不致中斷。揉弦的均勻速度是可控制的,這點最重要,它是檢查揉弦正確與否的標尺。其方法是計數訓練,真正做到心中有數:用2指按在D弦第四把位上拉一弓長音A,每揉動兩下停一停,一弓停兩次。然後揉三下停一停,然後四下、五下,直到八下後,可不計均勻地揉
二、大提琴顫指探討
在大提琴演奏中,左手顫指這一技術動作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對我們演奏中的音樂旋律更富於情感、動感、歌唱性,對色彩的斑斕變化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和效果,使聽眾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情感變化,進而引起人們強烈的感情共鳴。在談到顫指的重要性之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起源。器樂顫指起源於各種樂器對人聲的摹仿。為什麼說是對人聲的摹仿呢?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交往中,人的聲音語調都。
三、學大提琴首先要解決音準問題
學大提琴首先要解決音準問題.練習音準是任何一種樂器演奏者的基本功。而每一種樂器又因其在構造上和發音原理的不同.練習音準的方法也就要求各異,大提琴也不例外。本文正是從大提琴的特殊要求出發,就有關影響音準的諸多方面──手型、指觸、換把、保留指、顫指、泛音及律制等等──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達致演奏音準的方法和經驗。
四、關於教大提琴中的發音問題
關於教大提琴中的發音問題.大提琴發音的好壞直接影響音色,純美、濃厚、輕松、自如、具有穿透力的聲音是大提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追求的目標。好的發音是由許多要素組成的,握弓時手指的位置、拉弓時手臂的動作、適中的觸弦點,如何克服生理上的弱點,及力量的來源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發音訓練,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達到音樂表現目的。
一、大提琴演奏握弓技巧
在學習大提琴之前,首先要學習相應的握弓和抱琴技巧。只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夠減輕因長時間演奏對身體造成的不適,有一個輕松的心態,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規范的.握弓姿勢和技巧。
說到如何讓初學者拿弓的右手放鬆,其實關鍵是要想辦法讓其右肩放鬆。整個身體坐正,右肩自然放平和左肩同高,因為很多初學者在拉琴時右肩比左肩高,他們認為這樣拉A弦會比較容易,其實不然,這樣會直接導致其肩膀緊張,拿弓子手也隨之緊張。右肩放鬆自然下垂,不會影響拉A弦的。還有一點就是,握弓子的右手要自然張開成握雞蛋的狀態,平時刻意感受一下握著一個雞蛋是什麼感覺,拿弓就是這種感覺。
另外,在拉推弓時,肩膀帶動前臂一起動,不要只動前臂或手腕,這樣弓子就不可能放鬆了,整個右半部分身體要舒展開。初學者在練琴的時候要注意這幾點,一是右手放鬆,左手也要放鬆,特別是在柔弦演奏的時候。二是在大提琴演奏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更換把位的時候要注意音準。三是注意右手弓子不要打滑,弓子在指板下方5厘米處最適合,但是不要上下打滑。
最後簡單說明一下抱琴的姿勢。初學者在抱琴的時候身體要主動前傾,不要往後仰,坐在琴凳的三分之一處,雙臂環抱琴,這樣有助於換把位,特別是換高把位。
初學者要糾正自己演奏大提琴時的姿勢,並逐漸養成習慣,熟練掌握大提琴握弓和抱琴的技巧,避免身體產生疲勞感,有利於提高大提琴的演奏能力。
二、大提琴音準把握技巧
大提琴演奏過程中,音準的控制是要由手指來完成的。所以,要想把握好大提琴的音準,首先要進行手指的訓練,將每一個音符把握好,進而熟練掌握每個音的准確性。
由於手指的結構特點不同,在進行指法教學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不同的教學技巧。比如拇指較之其他手指少一個關節,其觸碰弦的位置是拇指指端,很多演奏者不注意這個細節,常常是利用拇指外側來觸碰弦,導致在演奏過程中出現手腕壓住拇指的情況。在平時的運動中大多數都是張合動作,在進行演奏的時候關節運動會比較僵硬,因此在訓練指法技巧時注重拇指柔韌性的鍛煉,多對拇指進行垂直運動的鍛煉。另外,拇指還需要支持整個手掌的移動轉移,讓手指在大提琴上得以迅速移動演奏,演奏出時間比較持久的音符串列。
當逐漸了解了每個手指所對應的琴弦時,要進行快速演奏的訓練。這就要求初學者手指的靈活度,以及手指之間的完美配合。通過手指之間的完美配合,再加上每個手指音符把握的准確度,形成一個連續清晰的音樂演奏,並讓音樂富有飽滿性,避免在音樂演奏過程中出現停頓現象。
總之,通過對手指靈活度和配合性的訓練,以及手指音準的把握,進而形成演奏者自己的音準把握技巧。
三、大提琴演奏揉弦技巧
在眾多大提琴演奏技巧中,揉弦技巧難度較高,因為揉弦技巧的運用對手指的要求比較高,並且演奏過程比較復雜。但是,揉弦技巧也是在大提琴演奏過程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技巧,對於大提琴初學者來說,在練習揉弦技巧的過程中,不要因為彈奏不好而產生急躁心理,要對自己的練習時間和任務做好規劃,有規律地進行練習。揉弦技巧主要是通過手指控制大提琴演奏中的速度和力度,協調不同音區和不同類型的音符,再加上顫指技巧的使用。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如何把握速度和力度。
在演奏過程中,會有一些強音和低音之間的轉化,對於一般的演奏,在演奏強音的時候,要加快速度,提高振幅;演奏弱音的時候,振幅要比高音時的振幅要大,節奏和速度要慢。但是對於不同的琴弦來說,規律又有一些改變。總之,演奏中所謂的快慢、高低都是相對而言的,把握好演奏的速度和力度,形成揉弦技巧。
總而言之,大提琴演奏技巧的熟練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初學者進行長時間的練習,進而提高大提琴演奏水平,並將情感融入到大提琴演奏之中,進一步提高演奏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