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數就是指一切存在不同的值的指標。比如性別、年齡、身高、學歷、溫度等,幾乎所有的都可以稱作變數。
變數裡面又根據研究目的的不同分為
自變數、因變數、控制變數、隨機變數等
自變數和因變數通常是一起出現的,有自變數的地方就應該有因變數,或者只要談到因變數
就必須提自變數
在實驗中,自變數是由實驗者操縱、掌握的變數.因變數是因為自變數的變化而產生的現象變化或結果.
因此自變數和因變數的相互依存的,沒有自變數就無所謂因變數,沒有因變數也無所謂自變數.
研究在不同溫度條件過氧化氫酶的分解速率
則自變數就是
溫度
因變數就是
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或者叫不同溫度下酶的活性)
可以看一下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材
第五章
第一節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有這方面的介紹
無關變數就可以是關照,濕度等
2. 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1、觀察法
教育科學研究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作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觀察法不限於肉眼觀察,耳聽手記,還可以利用視聽工具,如錄音機,錄像機,電影機等作為手段。
2、文獻法
通過閱讀有關圖書,資料和文件來全面地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查閱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須鑒別其真偽後才可選用。
3、調查法
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了解(包括口頭或書面的,直接或間接的),比較充分地掌握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並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以後的教育實踐活動。
調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訪問﹑發問卷﹑開調查會﹑測驗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現象的材料。
3、統計法
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以求得對研究的教育現象作出數量分析的結果。
這是數理統計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應用。統計法可用於對教育行政效率的檢驗,對教育經費的合理分配,對課程分量規定的測定,對學生的成績的科學比較等等。在教育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描述統計研究情況。
4、行為法
一種綜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於觀察和訪問,了解兒童的行為,進行分析研究,探求關於兒童行為的規律,從而採取具體措施,幫助兒童修改他的行為,故也稱為行為修改法。現代行為修改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他主張控制情境,採用褒獎和強化的方法,來修改兒童的行為。
5、歷史法
通過對人類歷史上豐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認識教育發展的規律性,用以指導今天的教育工作。歷史研究須廣泛地查閱文獻,它同文獻法有關,但不能等同文獻法。文獻法不一定研究某一現象的全部過程,歷史研究法也不限於只查閱文獻。歷史研究法的步驟是,史料的收集。
3. 教育研究的方法
一、教育科學研究的含義
教育科學研究就是以教育現象或問題為對象,運用各種科學方法,遵循科學的認識過程,根據對收集到的事實材料的分析,對假設或理論進行檢驗,以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及其客觀規律的活動。
二、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科學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實驗法、教育行動研究和教育敘事研究等。
1.觀察法
觀察法是研究者依據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做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情況的一種研究方法。觀察法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中廣泛使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2.調查法
調查法是在教育理論指導下,運用問卷、訪談、作品分析、測量等方法,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收集研究對象的客觀資料,進行整理分析之後,從中概括出規律性結論的一種研究方法。
3.歷史法
歷史法是以歷史研究法來研究教育科學,通過搜集某種教育現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事實,加以系統客觀的分析研究,從而揭示其發展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
4.實驗法
實驗法是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創設一定條件,人為地變革研究對象,從而驗證研究假設,探討教育因果關系,揭示教育工作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
5.教育行動研究
教育行動研究,亦稱「教師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並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強調研究與活動一體化,使教師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
6.教育敘事研究
教育敘事研究是指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開展的教育研究,教師通過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發掘或揭示內隱於這些生活、事件、經驗和行為背後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從而發現教育本質、規律和價值意義。
4. 教育心理學中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教育心理學中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幾種:
1、觀察法。觀察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記錄被研究對象行為活動的研究方法,搜集研究資料的初步方法。有經驗的研究者或教師如能善於運用,往往能夠收集到不少所需要的數據和資料。
2、實驗法。實驗法是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條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試一定的心理反應的研究方法。以實驗法進行心理學研究的目的,是要搞清楚在有控制的條件下,影響一系列心理變化的因素,即變數。
3、測量法。測量法是指運用標准化的量表(問卷)測定人的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
4、調查法。調查法是以提問題的方式,了解被試心理活動的方法。
5、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法是教育心理學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從心理學的角度對自己或他人的工作經驗進行總結。
6、教育行動研究。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教育實踐領域中的各種心理學問題,因此教育實踐是推動教育心理研究的強大動力。
5.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實驗法和行動研究法等
1. 調查法是教育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調查法通過各種方法與手段 ,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研究對象或現象的材料,以發現規律性的問題,獲得研究成果。用這種方法,我們可以了解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成績或問題,有什麼經驗和教訓,今後的發展趨勢如何,有時還可找到原因與結果的某些聯系。
(1)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通過調查驗證假說,使問題明確化,得出結論)。
(2)確定抽樣總體。要從中進行抽樣的總體應與要得到信息的總體(目標總體)一致。
(3)確定待收集的數據。一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有關的數據,過長的調查表會降低回答的質量。
(4)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總體中的哪種單位作為個體基本上可定下來。
(5)編制抽樣框。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6)確定需要的精確度。因抽樣調查是要由樣本推斷總體,會帶有某些不確定性。一般是對相對誤差或絕對誤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計樣本容量,估計費用。
(8)抽樣試驗,在小范圍內試填一下調查表,做些必要的改進。
(9)實地調查工作的組織。按抽樣方案進行調查。對收回的調查表的質量及時進行檢查。對不回答的表要有處理方案。
(10)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11)可對同樣的數據採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較。
(12)寫出調查報告。留存有關總體的信息,它們可能對將來的抽樣起指導作用。
2. 實驗法是教育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謂實驗法,是在嚴格的控制變數的條件下,有組織的操縱實驗措施,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方法。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前者在實驗室內進行,後者在自然情境中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一般採用自然實驗法。
實驗法的目的在於查明研究現象發生的原因,它能夠檢驗某一理論或假設的正確性。有人稱實驗法為教育科學研究的靈魂。
3. 觀 察 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1)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
.2) 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
.3) 確定觀察對象。
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
.4) 制定觀察計劃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
.5) 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
.6 )規定統一性標准。
為了增加觀察的客觀性,為了便於衡量和評價各種現象,為了易於用數量來表達觀察的現象,為了使觀察結果可以核對、比較、統計和綜合,必須事先考慮自己的觀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種因素,並對每一因素規定出統一的標准。每次觀察或觀察同一現象的不同觀察者,要堅持採用統一的標准去衡量。這主要在於,不同的研究項目常會涉及到不同性質的標准。
.7) 逐段提出觀察提綱。
在觀察計劃的基礎上,應對每次或每段(幾次同一性質上一內容的觀察組成一段)觀察提出具體提綱,以便使觀察者對每一次觀察的目的、任務和要獲得什麼材料非常明確。觀察提綱可以包括本次觀察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並且應當在前一次觀察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來。
4、行 動 研 究 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模式基本是: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即總結評價)。教師個體比較適用。
另一種模式:預診——搜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
5、歷史法,以教育活動的歷史人物、事件為研究對象,理解過去,並根據過去的事件及其發展,來理解現在和將來,為當今的教育發展服務。歷史研究的素材主要是過去的著作、文件、檔案等;也可以對當事人進行調查和訪問,以獲取研究素材。
6.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教育觀察研究法
觀察法,是指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中使用廣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優點:
①觀察法簡便易行、所獲資料可靠性較高;
②觀察方便易行,不需要特殊條件和復雜設備,適用於廣大的研究范圍;
③觀察法不妨礙被觀察者的日常學習、生活和正常發展,因此不會產生不良後果。
缺點:
①觀察法獲得的資料具有一定的「表面性」,只能說明「有什麼」和「是什麼」的問題,不能判斷「為什麼」一類的因果關系的問題;
②觀察時間和情境都有限制,在研究對象人數多且分散的情況下使用困難;
③教育現象一旦復雜且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對觀察對象缺乏行為控制,觀察收集資料分類太多,會影響研究的信度;
④觀察法取樣少,觀察所收集的資料瑣碎不易系統化,普遍性的程度不高;
⑤容易受觀察者的主觀因素影響,有些觀察活動可能使觀察結果失真。
2、教育調查研究法
教育調查研究是在一定埋論的指導下,圍繞一定的教有問題,通過觀察、列表、問卷,訪談、個案研究以及測驗等科學方式,搜集研究對象的有關資料,對取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從而揭示事物本質和規律,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優點:
①採用問卷和訪談收集資料比較靈活簡便;
②收集資料速度快;
③適用面廣,時間地點不受限。
缺點:
①收集的資料往往難以確定因果關系;
②調查法需要研究對象有良好的合作態度,不然收集資料易失真;
③調查的可靠性有一定限制。
3、教育實驗研究法
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創設一定的條件,人為地影響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條件和教育對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
優點:
①因為是人為地創造實驗條件,可以觀測到自然環境中不易觀察到的信息;
②實驗法要求用比較嚴格的程序組織研究,便於重復驗證,提高結論的科學性;
③實驗法明確區分變數加以控制,並對測量的事物,明確規定操作定義,使研究者便於測量,測試結果更加可靠精確。
缺點:
①嚴格控制的實驗條件與真實的教育活動相差較大;
②實驗人員和實驗過程會對研究對象產生一些負效應;
③實驗不可避免地存在樣本不足和被試選樣誤差。
4、教育行動研究法
教育行動研究也稱為「教師行動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員和實際工作者結合起來解決某一實際問題或提高教師素質的一種方法,是指通過研究真實的學校教育過程與情境,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行動質量與教育行動效率為目的的研究模式。
特點:
①為教育行動而研究。這是與傳統研究「為理論建構而研究」的區別。
②由教育行動者研究。教育行動研究的主體主要是教師,而不是外來的專家學者。
③在教育行動中研究。行動的過程,就是努力提高行動效率,改善行動質量,提高自我行動能力的過程。
7. 中小學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1.實證方法
基本方法有:教育測量法、定量觀察法、問卷調查法、教育實驗法、內容分析法
(1)教育測量法基本特點:根據一定法則,以測驗為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測試,從而獲得數量化的結果,並通過進一步分析獲得相關結論。它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反映個體發展水平、教育發展狀況的方便工具,並提供可靠的數據。
(2)定量觀察法特點:定量觀察法也是事先設計好的一種方法,有人稱之為系統化的、結構性的、標准化的觀察。
(3)問卷調查法特點:調查工具標准化、調查過程標准化、調查結果標准化 、研究效率高
(4)教育實驗法兩個基本特點:第一,揭示教育現象或教育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第二,教育實驗對因果關系的預先設想以假說形式表現出來,實驗過程圍繞假說展開操縱、控制等一系列干預活動,經觀察、分析,最後檢驗假說。
(5)內容分析法是對教育文獻的內容作客觀而系統的量化分析,並加以描述,從而對相關的教育現象作出事實判斷的研究方法。
2.質性方法。訪談調查法、定性觀察法、敘事研究法
訪談調查法:調查過程靈活深入;獲取信息完整真實;適用范圍更廣泛
定性觀察法:指研究者在一個真實的情境中對被觀察的人或事所作的開放性觀察。
敘事研究法:就是以敘述故事的方式來描述人們的經驗、行為和生活方式,通過所敘述的故事來探究經驗、行為的意義,及其蘊涵的思想和哲理。
8.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教育領域的研究要掌握方法,下面就是我為您收集整理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觀察法:
觀察法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常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依據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做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
觀察法的一般步驟是:
(1)事先做好准備,制訂觀察計劃,先對觀察的對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後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確定觀察的目的、內容和重點,最後制定整個觀察計劃,確定進行觀察全過程的步驟、次數、時間、記錄用紙、表格,以及所用的儀器等;
(2)按計劃進行實際觀察,在進行觀察過程中,一般要嚴格按計劃進行,必要時也可隨機應變,觀察時要選擇最適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並及時作記錄;
(3)及時整理材料,對大量分散材料進行匯總加工,刪去一切錯誤材料,然後對典型材料進行分析,如有遺漏,及時糾正,對反映特殊情況的材料另作處理。
調查法:
調查法是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並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研究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及發展趨勢,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教育實踐的方法。調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通過訪問、開調查會、發問卷、測驗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現象的材料。調查法常同觀察法、歷史研究法、實驗法等配合使用。
調查法的步驟是:
(1)准備,選定調查對象,確定調查范圍,了解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研究有關理論和資料,擬定調查計劃、表格、問卷和談話提綱等,規劃調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種必要的安排;
(2)按計劃進行調查,通過各種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對計劃作相應的調整,以保證調查工作的正常開展;
(3)整理材料,研究情況,包括分類、統計、分析、綜合,寫出調查報告。
歷史法:
歷史法強調一國的歷史傳統和民族特性對教育的決定性作用,注重廣泛搜集被研究國家教育的歷史文獻資料,鑒別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較被研究國家教育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最後得出相應的結論。
比較法:
比較法是對某類教育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規律及其特殊表現的方法。採用比較法要注意各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歷史傳統、科學和技術以及文化發展的水平、教育理論及其在實踐中的反映,等等,明確可比較的指標。從而正確掌握某一國家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明確可以借鑒和學習什麼。
比較法的步驟是:
(1)描述,准確、客觀地描述所要比較的教育現象的外部特徵,為進一步分析、比較提供必要的資料;
(2)整理,把搜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如做出統計材料,進行解釋、分析、評價,設立比較的標准等;
(3)比較,對資料進行比較和對照,找出異同和差距,提出合理運用的意見。比較法的使用要同其他方法互相配合。
統計法:
是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以求得對所研究的教育現象作出數量分析的結果的方法。這是數理統計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應用。在教育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描述統計研究情況,如整理實驗或調查來的大量數據,找出這些數據分布的特徵,計算集中趨勢、離中趨勢或相關系數等,將大量數據簡縮,找出其中所傳遞的信息。同時,還可進一步使用推斷統計法,即利用描述統計取得的信息,通過局部去推斷全局的情況。此外,近幾十年來隨著統計學的發展,提出了實驗設計,要求在較嚴謹的實驗研究中檢驗設計中所列的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關系。
統計法一般分為兩大步驟:
(1)統計分類:整理數據,列成系統,分類統計,制統計表或統計圖;
(2)數量分析;通過數據進行計算,找出集中趨勢。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種類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分類有不同的分類標准。
(一)根據教育科學研究的普遍適用程度分 哲學方法論 跨學科方法論 具體學科方法論
教育科學方法論屬於哲學方法論指導下的具體學科的方法論。
(二)根據研究目的分
1、 基礎研究
回答的是「為什麼」的問題,目的在於探索創新知識、擴展和完善理論。 如:教育基本原理的研究。教學過程、德育過程的理論等等。
2、 應用研究
回答的是「是什麼」的問題,目的在於用有關理論來決實際問題。
3、 發展性研究
回答的是「如何改進」的問題,目的在於找到改進教育的策略。
4、 比較與評價研究
回答的是「怎麼樣」的問題。目的在於通過收集和分析數據資料,對 一定教育目標和教育活動的相關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
5、 預測研究
回答的是「將來會怎麼樣」的問題。目的在於分析事物未來發展的前景和趨勢。
(三)按研究方法分
1、 歷史研究 回答的是「過去是怎樣」的問題。目的在於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解釋當前和預測未來事情。
2、 描述研究 回答的是「現實的狀況如何」的問題。目的在於描述現狀。
3、 相關與比較研究 回答的是「教育現象之間是否有關或異同」。目的在於揭示相關和求異同。
4、 實驗研究 回答的是特定的教育措施和效果之間有無因果的問題。目的在於揭示教育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系。
5、 理論研究 回答的是「教育現象的性質和本質聯系是什麼」。目的在於通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揭示教育規律。